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品田园美食香-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卤香园三个字而来,这个时候,品牌效应就很明显,很突出了。

这棵百年大树,下面地方宽敞的很,摆下桌椅之后,还有很多空地。

林翠把地方用扫帚扫了一遍,冬生又从沟里拎了桶水,把地面撒了一遍。

天大亮时,陆陆续续就有不少香客跨着篮子,往观音庙那边去了,这些人里大部分都是女性,其他的就是小娃跟一些年轻的男娃子。老人也很多,都是满脸的虔诚。

经过林虎的吆喝,凉粉摊上的生意慢慢热闹起来,有些路过的,一看见卤香园的旗子,不用人请,就自己过来了,还有些是受到气氛的影响,看见人这么多,就认为这里东西好吃的很,也好奇的凑过来,结果小摊上人越聚越多,还有人在追问有没有免费的卤肉送。

这里离观音庙并不远,站在这,还能看见远处庙宇里升腾起的烟雾,也能闻到寺庙里专用的檀香熏出来的烟味。

临近中午时,人流渐渐的少了,有些人就站在大路边上,满眼期待的往路的另一头看。

有些吃过凉粉的客人,搁下钱之后,也都聚集到路边。

二妞拉着林翠跟麦芽,兴奋的道:“走,咱们也去瞧瞧观音出巡。”

麦芽还在收拾碗筷,听了她的话,不禁问道:“啥叫观音出巡,是请个观音佛像出来游行吗?”

林翠笑着给她解释,“你以前也不怎么在意这些,现在就更不晓得了,有些地方的观音出巡,是请的佛像,可我们这儿,却是从民间选的年轻女娃,打扮成观音的模样,从在花车上,由观音寺内的尼姑们一路护送,到周边巡游一番,为信众送去福祉,那花车可漂亮了,四面都是彩条装饰的,一路走过,还撒花呢!”

瞧她俩说的这样兴奋,冬生便催促麦芽跟他们一起去看看,这里有他跟元青照看就成。

林虎当然也是待不住,便跟着她们一块去了。

大路两边围满了信众,个个脸上都很期待,林虎冲上去扒开人群,给后面的三人开道。

等她们站好之后,没过多大一会,就听见诵经念佛的声音。人群沸腾了,那些年长的妇人,都双手合十,闭上眼睛跟着念诵佛经。

麦芽忽然觉得身边也有异样,一看之下,原来林翠也在闭着眼睛念佛经,麦芽打趣道:“你也信佛啊?”

林翠微挑眼帘子,瞪了她一下,“说话小声点,别叫人听见。”

二妞悄悄告诉麦芽,林翠已经去过很多次观音庙,她去求的,无非是个好姻缘,日后能嫁个好男人。这个年纪的女娃,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想法,想着要赶快长大,又害怕长大,女娃子,一旦长大,就要紧着去嫁人,嫁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其中当然也有憧憬,对未来的未知,有彷徨,也有担扰。

随着念诵经文的声音临近,她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小尼姑,大约只有十岁的年纪,各跨着只篮子,里面装着粉色荷花瓣,边走边撒。观音大世是纯洁无暇的化身,清净如莲,所以不光扮观音的女娃要未出阁的,就连家世也得一清二白,不能有半点的污染。

紧接着便是手拿木鱼,身穿僧袍的尼姑。一群人敲起木鱼,这声音倒是有点怪怪,叫人肃然起敬。

林翠很紧张,她抓着麦芽的手,掐的很紧。

莲花坐台出现了,四面漂着彩带,莲花台是用木块打造,上面涂上漆。

二妞激动的道:“你们瞧见没有,扮观音的女娃化好漂亮,身上的衣服也漂亮,哇,好美哦!”

她话一说完,周遭的气氛有些凝固,很多人对都她投来愤愤的目光。麦芽使劲戳了她一下,小声道:“你少说几句,只看着就成!”

佛是至高无上的,即使眼前的只是个化身,也不能随便叫人议论,这是大不敬。

二妞吐了吐舌头,她是有感而发,又不是故意要说的。

花车是由四个信众拉着,车到了跟前,还能闻到一股檀香味,仔细一看,才瞧见,原来花车四个角都放着一只香炉。

这气势,这阵仗,她前世只在电视都见过,现在亲眼见着真的了,说实话,也就那样,比起信佛来,她更信自己,有什么能比自己的双手更靠的住。

看完了花车,林虎嚷嚷着要去庙里看看,正好林翠也想去烧个香,于是跟冬生打了个招呼,他们四个又往观音庙里去了。

越靠近庙门,四周卖香烛的人就越多,只要见有人经过,他们便吆喝着请香。虽说也是得花钱买,但话却不能这么说。

林翠自然是要买的,二妞舍不得花钱,麦芽认为心诚就好,不然买再多的香烛也是于是无补。

走过庙门,一进院子,里面赫然摆着一只巨大的四足鼎,里面燃着大把的香烛,有些怕麻烦的香客,就直接把买来的供品扔进香烛里,默念几遍自己要求的事,再磕三个头,便算了事。

另外那些深信的,便将香烛一个一个点着,拿在手里到各个佛像跟前跪拜一番,香烛燃起的烟,具有引路的意思。

庙里人少了许多,很多人都跟着巡游的花车去了,几个尼姑跟俗家弟子,在清扫香客留下的垃圾。

林翠带着麦芽跟二妞,在每尊观音前都拜了拜,林虎贪新鲜,一个人跑去玩了。

林翠见到观音像就拜,也不看那是啥观音,等她一路拜过去,麦芽忍不住要提醒她,刚刚拜过的,是送子观音。

二妞噗嗤笑了,还没定亲就拜送子观音,要是叫人看见,还指不定怎么想呢。林翠也窘的很,拉着她们两人跑出了庙。

三人站在树阴底下,笑的直不起腰,二妞指着林翠道:“你可真不害臊,你咋不叫算命的给你算一卦,好让你知道,你的那位如意郎君在家哪门哪户,你好上门求亲去啊!”

林翠气的要打她,二妞灵巧的躲到麦芽身后,嘴里还不肯讨饶,“咋地,你做都做了,还不兴让人说啊,我就说,就说……”

麦芽夹在她们两中间,二妞力气大,拽的摇摇晃晃,就在不经意之中,她看见有人正在收摊子,他的摊子上摆的,是梨子,“哎呀,你们俩别闹了,去看看那个!”

“看什么?”二妞气喘吁吁的停下,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原来是卖梨子的小贩,“你想吃梨吗?那我去买几个好了。”

三人走过去,卖梨的小贩,正在收拾竹筐,看样子他生意不错,带来的梨都卖完了,只剩地上摆的几个做样品的。

“你这梨怎么卖?”二妞问道。

“这梨只剩最后几个了,您要是想要,我给您便宜些,”小贩乐呵呵的抬起头,他正愁着最后剩的底子卖不出去呢,只要能卖掉,降价也成。

麦芽乍一看,觉得他有些面熟,可一时也想不起在哪见过,她在这异世见过的人不多,能记住的就更不多了。

很显然的,那小贩比她的记性好。

“哎呀,你……你是……”看的出,他很激动,连话都说不完整,眼睛也瞪大大的,嘴巴一张一合,却像不晓得怎么说一样。

林翠警觉的把麦芽往后面扯了一步,防备的盯着他,“什么你你你的,你认识她?”

听见有人质问,小贩表情难看了下去,他一露出这表情,倒叫麦芽想想他是谁。她家驴子的前主人,那个孩子生病的中年汉子。

麦芽拍了下林翠的手,示意她不用紧张,“大叔,原来是你啊,你家孩子好了吗?”

赵顺用力的点头,满脸的欢喜,“我家妞儿,病早好了,除了身上留下几个小疤之外,其他的啥事也没有,现在活蹦乱跳,甭提有多精神,”说着说着,赵顺表情为难道:“姑娘,我后来去了陈掌柜那里,想着打听下你住哪个村,我好当面酬谢,要不是你当日提醒,我真以为娃儿养不活了,可陈掌柜却不肯告诉我,没想到咱们在这里碰上了。”

麦芽笑着道:“这些都是小事,只要你家妞儿能好好的,其他的都不算啥,那些道谢的话,我心领了,不过,我就是想问问你,你这梨子是从哪进来的?”

赵顺一听她问梨的来处,自然是知无不言,“这是我从亲戚家里进来的,他家住在河洛县,离庄县好几十里地呢,姑娘,你问这做啥?”

二妞跟林翠听他俩谈起正事,就到旁边摊子上逛去了。

赵顺请麦芽坐下说话,又动手把那剩下的梨子拿来削了皮,分给几个小娃吃。

麦芽先尝了口梨,甜的很,水份也足,没有粗大的颗粒,口感很不错,这梨的品种要是能栽到荒坡,经过规范法的管理,收成应该是不错的。

“大叔,是这样的……”

赵顺笑着道:“就叫我赵叔吧,有啥我帮上忙的,你尽管说!”

“嗯,赵叔,我也不是想问别的,就是好奇他们这梨子品种不错,跟普通的家梨区别大的很,河洛县是不是有很多家都种了这种梨树?”

赵顺想了想,“这倒没有,我亲戚家的这棵树,长了好些年,他家住在山里,出山路不好走,就是种出梨子,也运不出去,我前几天去他家瞧他们,正巧这梨子熟了,又赶上庙会到了,我就跟他们家买了些,背出山,也能给他家补贴些收入,总好过梨子在树上烂掉不是!”

麦芽点点头,看样子,这梨树是老品种,因为当地人不重视,或者是暂时还未注意到,才会被遗忘。话又说回来,当温饱都没有办法解决时,谁还会想起栽种梨树呢!不过,只要有种树,要繁殖出更多的梨树苗来,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嫁接,压枝,扦插都成。

“赵叔,等有机会,我想去你那亲戚家瞧瞧,实不相瞒,我觉着他这梨树种不错,要是能栽出来,想必一定不愁卖,”她最喜欢吃水份足的梨子,不喜欢吃酸的,所以今儿机会,既然叫她赶上了,就不能放过。

赵顺也是个爽快人,这事对他来讲,本也不算什么,便一口答应下来,麦芽便跟他约定,等入了秋,让陈掌柜互相给带个话,她再叫人去河洛县亲眼瞧瞧。

麦芽招呼二妞跟林翠走了,赵顺又叫她们把没吃完的梨子一并拿走,自然是分文不取的。

谢过赵顺,在出了庙门口好大一截,林翠从斗蛐蛐的一堆人里抓走林虎,又狠狠的数落他一顿,在这里,斗蛐蛐是属于玩忽职守的活动,除了那些无事干的公子哥,谁有兴趣成天围着蛐蛐转。不过,这抓蛐蛐却是一向很赚钱的活,要是运气好,一晚上的收货,抵得上一个月的收入。

回到凉粉摊,麦芽把剩下的梨子,切成小块,给冬生跟元青都尝了。他俩也只吃了几块,其余的全进了林虎肚子。

麦芽微笑着问他俩,“你们觉得这梨咋样?”

冬生吃的太快,听妹妹这样问,这才回味起来,咂咂嘴,“没感觉出来!”

倒是元青比他细心些,认真的回答道:“这梨没有家梨那般酸,成熟的时间也早了许多,家梨还有半个月才能吃,还有就是胸脆的很,皮也薄,一咬下去嘴里都是梨子水。”

林虎嘴巴里塞满满的,直冲李元青竖母指,分析的太到位了,他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么水的梨子呢!每年村里的梨子熟了,酸的很,只能蒸熟了吃。

冬生也直点头,“没错,我想说来着,可没出来,”他不好意思的笑了。

二妞跟林翠也附和,这梨子的确很好吃,只可惜她们还没尝够。

麦芽笑的神秘,“我已经跟那卖梨子的大叔谈好了,今年秋天,你俩去一趟河洛树,去瞧瞧看,老梨树有多大,不管咋样,我都想先试种一批,反正那荒山,荒着也是荒着,种些果树,虽然得两三年之后才能见成效,但也妨事,权当做了投资。”

二妞听的愣住了,惊呼道:“你咋想起来种果树的?你又不是男娃,咋成天竟想这些东西?”

林翠讽刺她道:“有谁规定女娃就不能想这些吗?你这脑子里成天除了吃就是吃,我觉着麦芽说的对,她要是弄成了,我让我爹也种些,自己家吃也是好的嘛!”

二妞不服气,“你还敢说我,你自己不也成天想着找……”

林翠冲上去捂住她的嘴,干笑道:“别听她瞎胡说,凉粉卖完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吧,这会都下午了呢!”

麦芽心知肚明,也不点破她,叫哥哥他快收拾东西,临了,照例把今天赚的钱,给他们分了,今儿比昨天多些,二妞他们也分的多了,可奇怪的事,没人再提买这买那,全都很一致的装进了口袋。

他们赶着驴车快进村子时,突然间乌云罩顶,黑压压的一片,压了下来。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风也刮了起来,吹的路边树枝咯吱作响。

冬生跟元青都紧张了,瞧这架势,这雨绝对小不了。夏季多的是雷阵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快的很。

元青换去赶驴,很显然,驴子也感觉到快下暴雨了,动物的直觉更准,它也急了,撒开蹄子就往前跑。

他们已经到了村子,二妞三人急着往家跑,就在他们到门口时,雨点就砸了下来。豌豆大的雨点,砸在身上还是疼的很。本来是想叫麦芽他们进来避避雨的,可一转身,他们都已经赶着车走出去老远。

元青赶紧让麦芽坐到车上,又脱下身上唯一的一件短衫,叫她披在头上。冬生在前面拉驴,元青也在后面连抽带安抚,生怕驴子闹脾气不肯走。

转眼间,一粒粒的雨点就变成倾盆大雨,像从天下直接倒下来似的,瞬间就把三人浇成了落汤鸡,冬生跟元青也倒还好些。男娃嘛,身骨结实,顶多当成洗了免费的澡。

可怜麦芽被雨点砸的有些懵,抱着脑袋,也无处可躲。先前给李氏专门弄的小棚子,因为这两天要带很多东西去庙会,都给拆了,不然也能稍稍挡些雨。

随着雨势而来的,是温度骤降。刚刚还热的要死,这会被雨一淋,风一吹,麦芽冻的直哆嗦。

冬生跟元青心里也急,好在家门就在前面。

眼见下了暴雨,田氏跟李氏自然也担心的很,一早就候在门口。

瞧见他们回来了,田氏撑着一把油纸伞,嘱咐李氏不要出来,她跑着迎了过去。

接上麦芽,拿伞替她遮着些雨。

“快,赶紧回家,”顶着大雨,她讲话的声音有些听不清楚。

顶着大雨回到家,驴子受了惊吓,冬生跟元青两人合力,才把它拽回棚子里,板车也弄回了院子。

李氏腿脚不方便,元青就叫田氏别管她,扶好李氏就成。

田氏早烧了一锅水,麦芽一回屋,她就赶紧跑厨房给她舀了一盆水端进里间。

“哇,好冷,”麦芽冻的牙齿打颤,田氏端水进来的时候她正在脱衣服,听见动静吓一了跳。

田氏迅速回身,把房门插上,“没事,你快洗把,娘给你找衣服去。”

麦芽脱衣服的动作停下了,“娘,你先出去,我自己找就成。”

田氏笑了,“行行行,那我先出去,你快点把湿衣服脱下来,头发也得擦干,真是的,你身上哪个地方娘没看过,现在倒还不好意思了!”

“娘!”

“好啦,娘不说了,娘这就出去,”田氏拉开门栓,退了出去。

麦芽裹着湿衣服,跑过去把门插好,这才敢脱下衣服。

里里外外都湿了,等到湿衣服一脱,她就冷的直打喷嚏。麦芽心想,这回绝对要感冒了。

用温水洗过,再套上干净的衣服,还加了件长袖,也换了长裙。等到身体渐渐回温,才有了暖意。

外面的暴雨还在轰隆隆的下着,麦芽坐到窗边,把湿透的长发散开,拿起木梳,一遍遍的梳理。

身前的桌子已经陈旧,上面的油漆斑驳掉落,桌上的镜子,是哥哥买来送给她的,清晰度不是很高的铜镜,还不如水面来的清楚。

田氏在门外依着门问道:“芽子,娘给你煮姜汤了,快出来喝一碗。”

“哎,这就来,”麦芽应道。

拉开房门出去,元青跟哥哥也坐在堂屋里喝姜汤。因为头发还没干,麦芽是披着长发的,一头乌黑柔亮的秀发披在肩上,倒把元青看的愣住了。

李氏坐在旁边,轻咳了声,才把元青的视线拉回。

被人戳穿了心事,元青赶忙红着脸低下头,继续喝他的姜汤。

麦芽笑着坐下,端起桌上摆的姜汤。她很怕苦,只得捏着鼻子一口气喝光。

田氏忙里忙外的收拾家里遭水淹的地方,一边还叨咕,“唉,灰砖也买不到,房子也不能盖,如今这旧房子,越发不能住了,再来几场雨,房子就得倒喽!”

冬生换了衣服,也帮着她一块收拾,他家堂屋地势不高,院子里的积水一下走不完,就得往家里涌。只能用土在门口垒个坝子,防止水进家。

元青也要来帮忙,田氏忙道:“你家屋子也不好,乘现在雨势小了点,快回去看看吧,你娘就留在这,下雨路滑,她不好走。”

“成,那我先回去瞧瞧,”他家还有两头猪,不回去看看,还真不放心。

李氏道:“元青啊,记得看看厨房露没露,还有我那土炕,我今早出门时,忘记关窗户了,怕是雨要进家,把炕淋湿了。”

麦芽安慰她道:“李婶,您别急,炕湿了,回头烧热烘干就成,元青哥,你先回去吧,路上小心些。”

“嗯,我顺便也去田里看看,棉花都打花骨朵了,别叫雨打蔫了,你在家里待着,哪也别去了,”他瞧麦芽身子单薄,真怕她受不住淋雨。

元青披了斗笠往家去了,李氏坐在堂屋也不敢随意走动,生怕脚下打滑,摔着了。

田氏瞧她揉腿,便叫冬生扶着她去厨房锅灶后面坐,正好也要烧晚饭了,叫她在后面烤烤火,寒气也没那么重的。

这雨一下起来就没个完,等到吃过晚饭,还没有收小的迹象,田氏本来想着李氏在家住一晚,李氏也知道她家就两张床,多出一个人,要睡哪里?

于是,吃过晚饭,元青便背着李氏,冬生也跟着,两人轮换着背李氏,还得顾着撑伞,不然叫元青一个人背回去,也不放心。

堂屋漏的厉害,麦芽只得不时的拿抹布擦一遍水,地面是泥巴做的,一遇水,人走过,就得沾一脚泥巴。

田氏心疼的把田父的牌位收起来,怕给雨淋坏了。家里的鹅跟鸭子早早都关进了笼子,两头小猪仔,这会已经长成大猪,哼哼叽叽的缩在猪圈里头,吃饭睡觉去了。

有几只小鸡不愿进笼,躲在鸡窝旁的树丛下缩着脑袋。田氏不放心,撑着伞走过去,硬是把它们轰进鸡笼,要是被雨淋坏了,遭了瘟,可就完了。这里也没有疫苗,养牲畜全凭着运气。

第69章 杀鸡

2

田氏也正是想到这点,所以这么些年才不敢养多,要知道这牲口遭瘟,一死就成片成片的死,一夜之间就能死掉一半,那情景想着就害怕。

田氏想到的这点,麦芽自然也想到了,所以她经常到小溪边采些增强免疫的青草,也是草药,时常喂给它们吃。另外笼舍内的卫生工作也得做好,减少病菌滋生嘛!

外面下着雨,天黑的也快,院门敞开着,冬生去送李元青还没回来。

卤锅的火早都都灭了,反正上面盖着锅盖,卤汤倒没有淋着雨,为了不影响卤肉,田氏跟麦芽两个便将卤锅抬进厨房,用厨房的大锅来卤。

麦芽不放心小驴子,抱了捆青草到茅草棚里去瞧它,这里也漏的很,驴子缩在角落里,背上的皮毛都被雨水打湿了。

“你跟我们一样可怜,等着,等我们攒够了钱,也给你盖间新屋子好不好?”她对着驴子说话,正好叫刚进门的冬生听见。“你在那站着干啥,驴子身子骨比你结实,快回去,”他光着大脚丫,也没穿鞋,脚上都是泥巴,一直泥到小腿肚子,回到院里就着雨水冲干净。

阴天天短,这会天都擦黑了,往常这个时候,太阳还挂在山顶上没落下呢。

麦芽把最后一点青草搁进驴圈里,摸了摸小驴子的头,这才快步跑回堂屋。

田家的厨房总是备着很多干草,就是怕下雨,没柴火烧。田氏把卤汤重新用小火煨上,又去院里的柴火堆里抱了些压在下面的干柴。

麦芽站在堂屋里,觉得头有点晕晕的,鼻子也堵的很,怕是这场感冒躲不过了。

见哥哥进屋,她还是问了李氏家的情况,她家那破屋子,也好不到哪去。

冬生已经穿上了草鞋,一边甩着头上的水珠,一边回答她的话,“他家厨房进了水,院子里汪着水,家里也有不少地方漏雨,反正跟咱家差不多,我就是帮着他家扫水才弄到现在才回来。”

其实麦芽心里也清楚的很,古代农村很少有种田的农户发家致富,也不全是因为没有技术没有实力,还有很重要的原因,是苦于没有开明的县官。

榆树村的老村长,卧病在床这么久了,连自己都顾不了,哪里又能顾得上百姓的福祉。山里人思想单纯,村长不发话,谁都不敢往高处想,没那个意识。

所以榆树村不止他们两家房子破,家里穷,这样的房子比比皆是,恐怕整个村子也只有谢文远家的房子,够得上不漏雨的标准。

晚上,关了院门跟堂屋门,娘三儿坐在一块说话。

田氏讲起了今儿上午卖卤肉的情景,也把麦芽说要绣统一旗子的想法跟他们说了,大家都很赞同,纷纷说,昨儿下午陆续有人询问起卤香园的卤肉哪里卖,所以今儿他们进了比昨天多一倍的肉。陈掌柜上午也叫小二来了一趟,如今他那里生意好了,又聘了个跑堂的,小二如今地位也高了,负责采购什么的,今儿也专门来她家进卤肉来了。

麦芽想了想道:“哥,等大路好走了,你跟元青哥去一趟县城,这回不光要定做旗子,还得找门路买砖瓦,这门路是非找不可,房子也是非盖不可,”她曾经也想到盖泥巴房子,可转念又一想,既然盖都盖了,不如一次到位,省得以后想添钱再盖,也没那机会。

而且哥哥过几年还得成亲,盖个漂亮的房子,也是资产,省得叫人看不起。如果哥哥成亲之后都住了砖瓦房,又怎能把田氏一个留在土房子里住,能住上大瓦房当然最好。

冬生也知道如今买砖是迫在眉睫的事,有了材料,再筹划盖房子一事就容易的多。

田氏也赞同,“嗯,这事还真得抓紧,就是不知道你李婶家要不要一起盖房子,要是咱两家一起盖,互相也有个帮衬,不然靠冬生一个人,确实不大能忙的过来,”盖房子是男人的事,在古仆的风俗里,女人是不允许上房糊墙加瓦的,倒也不全是因为思想封建,也有大男子主义的思想在里面。

总之,盖房子是大事,同时也是男人的事。

冬生道:“那我明儿去问问元青,没钱咱们一起想办法,总归不能再拖了,”老早就想着要盖房子,可因为种种事情,又都给耽搁下来。

昨天谢老二又闹了那么一场,让田家在村子里越发失了面子。

想到这,田氏又伤感了,扭头看向摆着田父牌位的地方,懵然回神,才又想起牌位叫她收起来了。

这场暴雨足足下到第二天下午时分,期间,雨势丝毫都没有减弱,等到天空放晴,麦芽拉开院门朝外面看去时,赫然发现门前的那条小溪流已经涨成一条小河,远处不少的浅滩都被淹没了。因为榆树村的一边靠着山,从山下冲下来的雨水加上四周流下来的水。放眼望去,小溪流,俨然就是一条河,还是汹涌奔流的河。

门前的土路也烂的很,麦芽没敢下脚,只她走不了几步,就得被泥巴陷住,低头瞧了瞧脚上的蓝底布鞋,她选择回家去了。

田氏穿着草鞋,拿着根竹竿,把鹅赶出来放放。麦芽瞧她没有把鹅往屋赶,而是朝大门外赶,疑惑的问道:“娘,你咋把鹅往外面赶,小溪沟水大的很,别把鹅冲跑了。”

在所有家禽里,鹅属于比较笨的一类,不然怎么叫呆头鹅呢,它没有鸡那般机灵,遇到危险都不晓得躲避。

田氏低头赶鹅,“我看着,放心没事的,外面下过雨,青草长的正好,放鹅出去转一圈,晚上都不用喂食了,我顺便也割点青草带回来喂猪喂驴子,”等鹅出了门,她又回去拿上篓子。

麦芽追出门外,叫道:“你一个人成吗?要不要我一起去?”

田氏远远的挥手,“不用,你看好家就成!”

河水暴涨,不适合捉黄鳝,也就没人往田家送。不晓得不是她的错觉,总觉得这两天村里人从她家门前过时,眼神总是怪怪的,有时送黄鳝来,也不肯坐下,总是拿了钱就走。

他们奇怪,就让他们奇怪去,麦芽不想理会,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就成。大路不好走,各个村子的经销商今儿上午顶着雨都来过了,提前告诉他们一声,等路好了再进货,否则也拉不走。

还好,下午的时候就出了太阳,经过第二天一整天的暴晒,泥巴路终于可以走马车了。

一早,冬生背了个包袱跟元青一道赶驴车进县城去了,顺便也带些猪下水回来,不然没有材料可做卤菜了。

麦芽跟田氏跨着竹篮,钻到菜地里忙活。夏天快过去了,有些菜秧子,都开始蔫了,得把菜地收拾出来,好种秋季的菜,冬天也可以种很多蔬菜。

架上挂满了豇豆,田氏烦心道:“你都腌了两坛子泡豇豆,再腌也吃不完,干脆都煮了喂猪吃!”

麦芽拎着篮子在摘豇豆,听见田氏的话,慢声道:“娘,你放心啦,我保证把这些都处理好,绝对不会浪费。”

“咦,你咋处理,这茄子,黄瓜,瓠子,难不成你都能处理了?青辣就不说了,咱家也喜欢吃辣椒酱,我看你也攒了不少,眼看头季辣椒就要下了,辣椒秧也快不结了。”

麦芽笑着道:“豇豆角用水烫过,放在太阳底下晒,晒成豆角干,等到冬天的时候用来烫锅子吃,是最好不过的。”

田氏闻言眼睛瞬间亮了,“真的啊,那把瓠子,茄子都晒成干,这样冬天也有菜吃哩,”冬天能吃的蔬菜不多,多了几样菜,也不单调了。

麦芽摇头道:“这可不行,茄子不能晒成干,不过瓠子可以,还有扁豆角晒干了,冬天煎咸鱼吃也好吃呢!”

扁豆角是一种半野生,半家种的蔬菜,不用多种。春季的时候,麦芽从二妞家要了几棵扁豆种子,田氏以前不爱种扁豆,所以家里没有种子。扁豆种子只有撒在菜地边上,也不用管它,它生命力极强,能顺着墙角,树干一路攀爬,等到秋天,扁豆秧上就能挂满扁豆

“扁豆吗?”田氏直起身子,看向挂满栅栏的扁豆秧,“原来你栽扁豆是为了晒扁豆干啊,那成,反正咱家扁豆多,你只管都晒了吧!”

麦芽一边点头,一边蹲着掰卷心菜的菜叶,卷心菜已经开始包上了,得把最外面几层老叶子掰掉,掰下来的叶子能拿来喂猪,喂鸡,这样能减少菜根不必要营养支出,保证营养供给。

西红柿也不结了,上面只挂着零星的几个西红柿,小的很。麦芽翻着西红柿秧,找出表面泛红的摘了。

等她从菜地里出来时,菜篮子里装满了蔬菜。

“娘,我先把这些拿到院子里,回头再来装,”还有一半的豆角摘下来,搁在地上,她得回头再来拿。

田氏在挖菜地,听到女儿的话,高声应道:“回头先把午饭做上,你哥哥他们也快回来了。”

“嗯,知道哩,”麦芽把篮子跨到院子里,选了块干净的地方倒掉篮子里的菜。

搁下篮子,去井边洗了个手,便去厨房做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