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之邪神风流-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三夜之后,畅快淋漓的大泻一场,竟然脱胎换骨,改变了体质。
  此妖物有了一点灵性之后,便日夜苦修,吸取月华之精,数千年来,竟然也达到了化形之时。妖类化形便要遭受天劫,度过了天劫便可以化出人形,这一日,这小妖化形,所受天劫竟然比以往那些妖怪要强了不知多少倍(呵呵,当然是诱人在背后捣鬼,大家不妨猜一猜是谁?过了第四道天劫就已经形势危机了,眼看就要在天劫之上灰飞烟灭,一个青年道人收了剩余的五道天劫,还将那劫雷炼成一法宝给了他,那小妖有感那青年道人的大恩,便易拜青年道人为师,“吾乃是金鳖岛通天教主,你我有师徒之缘,就收你为记名弟子,你有七分豹像,赐你为申公豹。现在就跟师父回金鳖岛。”
  这申公豹修行倒是努力,资质又好,实力提升的非常迅速,而且跟截教同门弟子相交甚好。倒是蛮讨通天喜欢,通天便吩咐无当教他。以期封神之时申公豹成为截教一大臂助。
  那商王帝乙生有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受。三子中,微子启、微子衍才华过人,仁义贤德,均为庶出。唯有第三子受为嫡出。
  受幼有雄才大略,文武双全。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深得父君帝乙之爱。受少年之时,殷商东南有东夷族人,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搔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等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百姓深受战乱之苦,如风中之烛,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
  受得知东南民众苦楚,便向帝乙请命,自愿伐东夷。他命天下各路诸侯选派武功高强的勇士到黎地进行大规模的演练,以向东夷展示其攻防实力,致使东夷面对强大的殷商王朝,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后来,在受的亲自率领下,发动百万大军东征东夷,将东夷之人赶进深山之中,一战震惊天下。


  有一次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那飞云阁塌了一梁,受临危不乱,单手托梁换柱,更令他的名声再上一层楼。后来首相商容、上大夫梅柏、赵启等上本立东宫,朝中重臣不约而同的上书,立受为太子。
  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临死之前托孤与太师闻仲,立受为天子,名曰纣王,都城朝歌。此时的殷商,文有太师闻仲,武有镇国武成王黄飞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宫元配皇后姜氏,乃是东伯侯姜桓楚之女;西宫妃黄氏,为黄飞虎之妹;馨庆宫妃杨氏;三宫后妃,皆德性贞静,柔和贤淑。
  纣王乘灭东夷之威,身登大宝,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那八百镇诸侯间或有异心者,一时也蛰伏起来,不敢有丝毫妄动。
  纣王即位之初,又励精图治,宏振商邦,为民造福,增光先帝。他鼎新革故,废除杀戮奴隶旧制,实行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开始使用耕牛,推广耕耘播种,雍土施肥,灌溉排水等完整的农业耕作技术,使殷商时期的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同时,也促进了手工业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中兴盛世,人民生活安定,四海诸侯宾服,深受百姓爱戴。至此,朝中君臣相得,治下国泰民安,一派中兴之势。
  话说那西伯侯姬昌,也是帝喾之后。若从祖上算来,与殷商乃是兄弟之邦。帝喾与姜嫄生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殷商初年,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定居下来,逐渐发展壮大,自称为周,被封为一路诸侯。
  待到季历继任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这季历正当商王文丁当政。文丁对待各镇诸侯向来宽大,便是有不敬之处,文丁也最多斥诉一番,从未派兵攻打过任何一名诸侯。
  哪知这历代周公,向来以帝喾之后自勉,一直都认为殷商国君与自己份属兄弟,既然商汤能代夏,成为天下之主,自己同样都是帝喾之后,却为何不能取商而代之?历代以来,每当殷商国力大减得时候,周公就会悄悄资助那些反叛得诸侯,一点点得削弱殷商得国力。
  这季历虽然也算一方诸侯中难得得人才,但是却犯了急功好利的错。他见文丁对那些诸侯处处退让,便多次进犯殷商领土,掠夺人口与财富。文丁忍无可忍,知道再不行雷霆手段,日后各路诸侯都不会听命了,便派出大军,将季历杀死。
  文丁以绝对的强势消灭了西周的军队,杀死季历后,并没有剥夺姬氏的诸侯爵位,反而让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文丁的雷霆一击,震慑住了天下诸侯,让这些人知道了意图反叛的下场,早就了八百镇诸侯来朝的局面。
  姬昌继任之后,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仁慈爱民,礼贤下士,百姓都纷纷传诵西伯的仁德,还被人尊称为西伯。阐教的十二金仙看姬昌如此仁德,在殷商朝中,截教门人势大,阐教的门人势必处在被打压的位置。而且这西周之地有龙气滋润,便选择了姬昌为顶替商朝的打算。于是纷纷派遣门人弟子入西周辅助姬昌治理朝政,安抚百姓,发展实力。至于佛教害怕东方四教阻扰,则是在暗中默默的发展弟子。
  那纣王登基之初,尚能兢兢业业,励精图治。此时天下太平,民生富裕,那还不显露原始本性,不再管理朝政,却流连于享受之中,歌舞生平,美女如云。君王行事,关乎天下万民,便是纣王这般,结果倒霉的却是天下百姓。纣王大兴土木,收罗女子填充后宫,慢慢荒废了朝政。有中谏大夫费仲、尤浑二人,尤其得到纣王的欢心。此二人朝朝蠹惑圣聪,谗言献媚,但有所言,纣王无有不从。
  为了显示国家的强盛,纣王下令在朝歌营造了三道城垣,占地百里,以显示泱泱大国的气派。为了营造这大城,征调民夫百万,所耗钱粮无数。这百姓虽然安居乐业,但是本来负担也就不轻,现在纣王这样一来,百姓的日子就更加苦了。幸好朝中一干重臣,公忠体国,才没发生什么大得乱子。
  六年,天下大旱,数百诸侯治下颗粒无收。当加急文书送到朝歌时,纣王已有半月不曾上朝。
  闻仲、商容等人看到急报,马上前去求见纣王。纣王正与一班姬妾饮酒取乐。纣王幼时曾随闻仲学习兵法武功,闻仲不苟言笑,教授纣王的时候极其严格。至今纣王见到闻仲,仍然还有几分惧意。何况闻仲乃是先王托孤之臣,若是闻仲发火,便是将纣王打上一顿,纣王也不敢反抗。
  纣王见到闻仲,酒就先醒了一半。等几人拿出急报,顿时知道了事情的轻重,急忙下令调集粮草,前去赈济灾民。费仲急忙来到纣王身边,耳语几句。纣王顿时脸色忽黑忽白,良久之后,问道,“此话当真?”
  费仲急忙跪下,道,“微臣不敢欺瞒大王,此事千真万确啊。”
  原来那费仲却是上前进谗言,说那各路诸侯无非是小题大做,想要骗得钱粮罢了。
  那尤浑也跪下上奏道,“圣天子在位,百灵护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哪有这等大灾啊。这些人分明就是在辱骂大王啊。”
  费仲、尤浑被纣王任命,监督城桓建设,每天手中贪污的钱粮无数。若是纣王改变主意,停止建城,先去赈济灾民,那两人贪污的机会便没了,这让他们如何不急?
  纣王现在灵智被蒙,听了费仲二人的话,觉得十分有理。转身对大臣道,“真正岂有此理!莫非孤家无德,方有这天下大旱?”
  闻仲等人一听,这话可不是能随便承认的。大惊失色,连忙跪下,“大王息怒,大王息怒。”
  纣王怒火未消,大袖一拂,转身离去。费仲尤浑连忙跟上。留下一群大臣大眼瞪小眼。
  商容叹息一声,问道,“太师,这可如何是好?”
  闻仲道,“罢了,便去下令,让各地诸侯自行负责赈灾之事吧。”
  闻仲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让各地自行处理。
  大旱之后,饿殍遍地,那些诸侯又怎能负担得起这么大的消耗。东南西三镇伯侯向有清名,号召了各自手下小诸侯,总算将民众安置下来。那北伯侯崇候虎,却天性残暴不仁,就算遇到这种大的旱灾,他依然故我,借着这个机会,打死压榨盘剥手下小诸侯。凡是不能按照他要求的数量拿出钱粮的,就被他以反叛的名义抓走,斩首示众,乘机铲除异己。


第159章无德
  北地百姓雪上加霜,就是那些诸侯也有不少被逼得家破人亡。那些诸侯无奈,只好联合起来,准备反抗崇候虎。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七年春二月,北海共有七十二路诸侯起事,以袁福通为首一路往崇候虎的老巢崇城进逼。那些依附在崇候虎手下的诸侯,尽是残暴不仁之辈,吸尽民脂民膏,百姓恨之入骨。袁福通这一打,当地百姓纷纷呼应,打开城门迎接义军。
  崇候虎手下那些诸侯平时欺负百姓还行,一旦打仗,就没有一个能摆上台面。一个接一个的城池被攻克,最后只好缩回崇城固守,一面以加急文书禀报朝歌,请求援兵。
  纣王得知北海反了七十二路诸侯,急忙下令,让太师闻仲奉敕征北。
  皇宫之内,纣王正端坐金銮殿上,满殿堂香气缭绕,各放沉檀喷金炉,壁有金贝珠高卷;兰麝氤氲笼宝扇,绝色佳人立王前。白玉阶下站满文武,文以比干为首,武却是以闻太师为首,只是此时的闻仲去征伐七十二路诸侯。
  纣王望着满殿朝臣,却是极为为满意,现在他很少操心国事。平日立各地大小事项有丞相比干处理,军务又有闻太师。闻仲却是前朝之臣,生来有异相,却是头生三眼,中间一目有神通。自帝乙末代便入朝为官。自称截教门下金灵圣母门下,虽不入天庭为仙,却实为一代地仙。纣王自幼便拜入闻仲门下,不知为何却是未曾学到一些仙术,只是习了一些强身健体之法,倒也力大过人。纣王也不烦恼,只当自己福源浅薄而已。
  “有奏章者出班,无事便退朝。”
  纣王示意职守驾官宣道,他还要去后宫找美人来做游戏玩耍呢。
  “启禀大王,待罪之首相,商荣有奏。”
  却是那因罪被纣王下旨斥责醒官的首相商荣。高擎牙物跪拜,如山呼道。
  “有话道来。”
  纣王似是嫌恶地望了眼商荣,谁叫商荣这个忠心耿耿的老不死浪费他宝贵的时间。““自女娲圣母与圣父逍遥道人造人族以来,虽多有羁绊。却是大兴于世。自三皇五帝时期就已经流传下来,凡历代帝王,每逢百年便须去女娲宫祭拜女娲圣母与圣父逍遥道人,成汤诸朝代亦是每逢百年之期便会前往祖殿一并祭祀,倒不曾缺了礼数。掐手算来。下月便是此次百年大祭之期了。”
  “呃?有此等事。我倒是少有听闻。”
  纣王平日里不管政事,却是哪里能知道此等君王密事,就连诸多大臣亦不知。
  “历代君王,平日里为了便于管理人族,强固君权,倒不曾大肆宣扬,只是每百年去拜祭便是。我朝祭拜之事,却是由首相负责,是以臣下知晓此事。”
  商荣一脸正色地说道,他为那首相自然得知此皇家秘闻。这等大事,闻仲闻太师当然知道轻重,连忙出班奏道:“纣王还须前往。”
  那些大臣见老二发言了,那还不纷纷求请纣王前去祭拜。纣王一听,想了想闻仲那一身盘山捣海的本事,觉得那神仙想要颠覆一个朝廷还是轻而易举的,跟何况是传说中的圣人,当然不能怠慢。打定主意,宣旨道:“众文武百官听旨,下月初一起驾女娲宫祖殿,祭拜各位圣人,以示我朝尊敬。”
  一月之后,纣王带着满朝文武,驾出朝歌南门,家家焚香设火,户户结彩铺氈。三千铁骑,八百御林,武成王黄飞虎保驾,满朝文武随行,前至女娲宫。纣王离开辇车,走上大殿,跪拜焚香;文武大臣随班拜贺。纣王观看殿中,只见:殿前华丽,五彩金妆。金童对对执幡幢;玉女双双捧如意。玉钩斜挂,半轮新月悬空;宝帐婆娑,万对彩鸾朝斗。碧落床边,俱是舞鹤翔鸾;沉香宝座,造就走龙飞凤。飘飘奇彩异寻常,金炉瑞霭;袅袅祯祥腾紫雾,银烛辉煌。
  纣王正看此宫殿宇齐整,楼阁丰隆,忽一阵狂风,卷起幔帐,现出三圣圣像,那逍遥道人暂且不说,女娲与后土却是容貌端丽,瑞彩翩跹,国色天姿,婉然如生。纣王一见,神魂飘荡,陡起淫心。自思: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三宫,并无有此艳色。便要命人取来笔墨,题诗以记。
  首相商容在一旁见纣王神色不堪,又要去笔墨题诗,想起纣王胡闹之时在宫中四处乱题艳诗,心中一惊,急忙上前启奏曰:“女娲娘娘与逍遥道人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圣庙之处,不容亵渎。老臣请驾拈香,乃是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顺风调,兵火宁息。既然祭祀完毕,这就回宫吧。”
  纣王冷哼一声:“孤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毋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万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见孤之遗笔耳。”
  这时忽然脑中一个声音冷哼一声,纣王猛地打个激灵,随即一阵绝大得威压从神像传来,纣王以及众臣身不由己,屈膝跪下,连连磕头。
  等那威严散去,纣王才知道厉害,乖乖息打消了心中的胡思乱想,由众臣簇拥着返回朝歌。纣王却不知道那声冷哼还针对了另一个人,那就是准提道人,“哼哼,准提道人,暂且饶你,等到封神之后,在与你比过。”
  原来是准提道人用大神通蒙蔽了纣王心神。那准提自从得知封神榜以后,便趁机布置了不少的棋子,而纣王进香正是关键的一环。让纣王犯下大错,惹怒好色的逍遥道人与诸葛流云心爱的女人女娲、后土逍遥道人肯定咽布下这口气,如此一来,殷商衰,西周代商,就挑起东方的封神大战,它佛教好坐享渔人之利,趁机度化东方修士入佛教。况且日后等周朝得了天下后,那佛教暗中派出去的散宜生乃是开国之臣,位高权重,少不得会宣扬西方教义,如此一来,西方教大兴之日不远亦。准提道人得打算确实不错,现在天机一片迷茫,任何圣人都不能算出纣王为何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亵渎圣人。想当然得就是殷商当灭,西周当兴。还顺便离间了截教与蓬莱一脉之间得关系,如此一来,通天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通天教主如果想要保殷商,便是与女娲交恶,逍遥道人、后土、伏義也不会袖手旁观。到时候通天四面树敌,哭都哭不出来。如果不是诸葛流云前世就知道一些封神得细节,还真的让准提道人这个卑鄙小人得逞了。准提机关算尽,却没想到又一个作弊的家伙是从后世偷渡来的,自然知道他的阴谋诡计。而且早已等他下手,还准备用这个借口来好好教训他一番,让他知道花儿为什么会那么红。
  那纣王进香之后,虽然当时被圣人威严惊醒,打消了亵渎圣人的念头,但是自从看见了女娲与后土的美貌之后,人世间的女子便成了粪土,每见六院三宫,真如尘饭土羹,再也不能看的入眼。
  那费仲、尤浑最擅长揣摩纣王心思,看出了纣王整天无精打采的原因,便上前启奏道:“陛下乃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德配尧、舜,天下之所有,皆陛下之所有,何思不得,这有何难。陛下明日传一旨,颁行四路诸侯:每一镇选美女百名以充王庭。何忧天下绝色不入王选乎。”
  纣王大悦,“卿所奏甚合孤意。明日早朝发旨。卿且暂回。”
  次日早朝,纣王破天荒的早早就来到,等文武百官朝贺完毕,纣王便下令:“即传孤旨意,颁行四镇诸侯,与孤每一镇地方拣选良家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情性和婉,礼度闲淑,举止大方,以充后宫役使。”
  纣王话音刚落,就有一人应声出奏,道:“老臣商容启奏陛下:君有道则万民乐业,不令而从。况陛下后宫美女,不啻千人,嫔御而上,又有妃后。本朝以来,选秀之时,皆有定例。若擅开此例,恐失民望。臣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此时水旱频仍,乃事女色,实为陛下不取也。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不事干戈,不行杀伐,景星耀天,甘露下降,凤凰止于庭,芝草生于野;民丰物阜,行人让路,犬无吠声,夜雨昼晴,稻生双穗;此乃有道兴隆之象也。今陛下若取近时之乐,则目眩多色,耳听淫声,沉湎酒色,游于苑圃,猎于山林,此乃无道败亡之象也。老臣位列朝纲,侍君三世,不得不启陛下。臣愿陛下:进贤,退不肖,修行仁义,通达道德,则和气贯于天下,自然民富财丰,天下太平,四海雍熙,与百姓共享无穷之福。况今北海干戈未息,正宜修其德,爱其民,惜其财费,重其使令,虽尧、舜不过如是;又何必区区选侍,然后为乐哉?臣愚不识忌讳,望祈容纳。”
  纣王经进香一行之后,似乎又清醒了不少,沉思良久,“卿言甚善,孤即免行。”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到了纣王八年,夏四月,天下四大诸侯率领八百镇朝觐于商。那四镇诸侯乃东伯侯姜桓楚,南伯侯鄂崇禹,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此时太师闻仲尚在北海,剿灭袁福通,纣王宠用费仲、尤浑。各诸侯俱知二人把持朝政,擅权作威,少不得先以礼贿之以结其心。
  内中有冀州侯苏护,此人生得性如烈火,刚方正直,哪里知道奔竞夤缘;平昔见稍有不公不法之事,便执法处分,不少假借,故此二人俱未曾送有礼物。也是合当有事,那日二人查天下诸侯俱送有礼物,独苏护并无礼单,心中大怒,怀恨于心。
  等到大朝之日,四镇诸侯整齐朝服,轻摇玉珮,进午门,行过九龙桥,至丹墀,山呼朝拜毕,俯伏。纣王慰劳完各位诸侯之后,命首相商容、亚相比干于显庆殿治宴相待。四臣叩头谢恩,离丹墀前至显庆殿,相序筵宴。
  天子退朝至便殿,宣费仲、尤浑二人,问道:“前卿奏孤,欲令天下四镇大诸侯进美女,朕欲颁旨,又被商容谏止;今四镇诸侯在此,明早召入,当面颁行,俟四人回国,以便拣选进献,且免使臣往返。二卿意下若何?”
  费仲俯伏奏曰:“首相谏止采选美女,陛下当日容纳,即行停旨,此美德也。臣下共知,众庶共知,天下景仰。今一旦复行,是陛下不足以取信于臣民,切为不可。臣近访得冀州侯苏护有一女,艳色天姿,幽闲淑性,若选进宫帏,随侍左右,堪任役使。况选一人之女,又不惊扰天下百姓,自不动人耳目。”
  纣王听言,不觉大悦,命人宣来苏护。
  苏护即随使命至龙德殿朝见纣王之后,纣王也不废话,开门见山:“孤闻卿有一女,德性幽闲,举止中度。孤欲选侍后宫。卿为国戚,食其天禄,受其显位,永镇冀州,坐享安康,名扬四海,天下莫不欣羡。卿意下如何?”
  苏护见费仲尤浑也在场,便知道是二人的诡计,正色而奏曰:“陛下宫中,上有后妃,下至嫔御,不啻数千。妖冶妩媚,何不足以悦王之耳目?乃听左右谄谀之言,陷陛下于不义。况臣女蒲柳陋质,素不谙礼度,德色俱无足取。乞陛下留心邦本,速斩此进谗言之小人,使天下后世知陛下正心修身,纳言听谏,非好色之君,岂不美哉!况且小女已有人家。怎可失信于他人,而且那人还不是你能得罪地起的。”
  苏护与其铿锵,不卑不亢,纣王顿时心有所感,眼中时而迷茫,时而清明。费仲、尤浑一见,心中大呼不好,尤浑悄悄上前一步,挡住纣王眼光,费仲却掏出一个锦盒来,悄悄打开,里面乃是一粒珠子,一缕清淡之极的香味飘出。
  纣王闻了这香味,顿时眼中清明散去,大笑曰:“卿言甚不谙大体。自古乃今,谁不愿女作门楣。况女为后妃,贵敌天子;卿为皇亲国戚,赫奕显荣,孰过于此!卿毋迷惑,当自裁审。就算是有了婚约又能怎么着,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谁人能比得上本王。”
  苏护闻言,不觉厉声言曰:“臣闻人君修德勤政,则万民悦服,四海景从,天禄永终。昔日有夏失政,淫荒酒色;惟我祖宗不迩声色,不殖货财,德懋懋官,功懋懋赏,克宽克仁,方能割正有夏,彰信兆民,邦乃其昌,永保天命。今陛下不取法祖宗,而效彼夏王,是取败之道也。况人君爱色,必颠覆社稷;卿大夫爱色,必绝灭宗庙;士庶人爱色,必戕贼其身。且君为臣之标率,君不向道,臣下将化之,而朋比作奸,天下事尚忍言哉!臣恐商家六百余年基业,必自陛下紊乱之矣。”


第160章风骚狐狸精苏妲己
  要说苏护既然能做到一镇诸侯,怎么能愚蠢到这种地步?王宫之内,如此顶撞君王,如果惹得君王发怒,岂不是有死无生?再说了,女儿嫁给当今王上,也不算辱没了自家,就算不愿意,也大可委婉一点说出来啊。
  这里面确实有蹊跷之处,其一那便是冀州侯苏护说得是真的。话说一日,一青衣英俊道人拜访冀州侯苏护府邸,冀州侯苏护亲自迎接,青衣英俊道人送上一封书函,说道:‘我乃蓬莱仙岛逍遥道人门下八弟子孔宣,今天特奉师命前来拜访,送上贺礼,苏小姐与我师父有一份姻缘,还望老丈割爱。”
  苏护看完书函,马上磕头道:“原来是圣父之言,还请禀告圣父,何时来接小女都可以。”
  苏护看着孔宣离去,当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忙跑去后园告诉女儿这个好消息。与圣父逍遥道人结成亲家,以后就不用怕任何人了。
  其二费仲手中的那粒珠子。书中暗表,那珠子有人用一只麝妖的麝香以左道之法练成,若是不曾防备,闻到这香味,便迷失了本性。然邪法之类,最怕的便是那浩然正气。所以费仲、尤浑只能让那香味慢慢散发出来,就和慢性毒药一样,让纣王神智不轻。对苏护虽然也有影响,但是这等忠烈之人,却是仍然能坚持本心。至于二人从何得到这珠子,却是大有来头,日后自知。
  纣王本来就被蒙蔽了灵智,听了苏护的话,勃然大怒,就要下令将苏护拿下,费仲、尤浑二人,连忙阻止道:“苏护忤旨,本该勘问;但陛下因选侍其女,以致得罪;使天下闻之,道陛下轻贤重色,阻塞言路。不若赦之归国,彼感皇上不杀之恩,自然将此女进贡宫闱,以侍皇上。庶百姓知陛下宽仁大度,纳谏容流,而保护有功之臣。是一举两得之意。愿陛下准臣施行。”
  纣王闻言大喜,这才放过苏护。
  那苏护回到驿亭,心气难平,又被那邪物所惑,一时失了计较,二是有了圣人庇护天不怕,地不怕,取来文房四宝,就在午门墙上题诗,“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然后领家将迳出朝歌,奔冀州而去。第二日。驿亭之人来告,说苏护写下反诗,已经偷偷逃离朝歌,“苏护安敢如此欺朕。那反诗是什么,跟本王说来……“纣王愤怒地吼道,黄门沉声道:“那苏护说的当是‘君坏臣纲,有败五常。冀州苏护,永不朝商!’。”
  纣王闻听,直欲咬碎钢牙,抽出腰间宝剑,一剑将跪在地上的黄门刺死,吼道:“苏护,朕要诛你满门。”
  费仲见纣王大怒杀人,心中恐惧,缩于一旁不敢出声,生怕惹祸上身,这时见纣王欲诛杀苏护一门,忙出言道:“苏护目无君父,大王当派兵前去剿灭。”
  纣王闻听,怒‘哼’了一声,手中举着宝剑,恨声道:“你以为朕不想嘛,只是此时西岐叛逆未平,闻太师还在讨逆途中,朕怎能于此时为一女子再兴兵戈,汝莫不是欲使朕成为成汤的千古罪人,无言面对列祖列宗。”
  话语之中,杀机盎然,令费仲不寒而栗。
  费仲看着纣王手中还在淌血的宝剑,跪倒在地道:“臣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害大王啊,臣以为冀州之地民寡兵少,可使北伯侯崇侯虎领兵讨伐,一战可胜。一来可以诛杀逆贼苏护,二来也可杀鸡儆猴,令有不臣之心的诸侯心生畏惧,不敢依附西岐,待得闻太师大军平定西岐之后,便可天下太平。”
  纣王想了想,终于下定决心道:“好,便依爱卿所言。”
  冀州。


  苏护自得知纣王派崇侯虎领兵前来,便让苏全忠带领武官将四周村镇百姓全部迁入冀州城中,封锁城门,一边征集民夫加固城池,一边派人囤积粮草,筹备军资。
  崇侯虎大军来到冀州城下,列好阵势。从城上看去,只见阵中旌旗鲜明,黑压压的一片,无数士卒穿戴整齐,军容肃杀,给城墙上的冀州兵将一种无形的压力。
  苏全忠带人在城头巡视了一天,眼见日落西山,才回到苏府,见到苏护,道:“父亲大人,那崇侯虎的大军兵临城下,我以目测,当不下于二十万之众,且都是上过沙场的悍卒。”
  苏全忠的话没有说透,但是苏护也是武将出身,怎会听不出这话中的意思。上过沙场见过血的老兵,与那些只靠操练的新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更何况自己总共只有十万兵马,有怎么会是对方敌手,在绝对的实力差距下,兵法谋略也难奏奇效。苏护拍了拍自己儿子的肩头,道:“为今之计,只有依仗冀州城死守了,若是西岐能够打败闻仲的大军,到时纣王那昏君也就无暇顾及我苏家了。”
  苏全忠闻听老父的话,也知道这是现下唯一的方法,唱‘诺’一声,道:“父亲无需担忧,我冀州军民一心,定能保得平安,而且圣父应该不会不出手帮忙的。”
  翌日,崇侯虎派兵点将,开始攻城。只见擂鼓震天,旌旗霍霍,杀气四溢,刀光戈影,令那些新兵蛋子胆寒不已,还未攻城就已经瑟瑟发抖了,拿不住手中兵器。
  苏全忠见崇侯虎才兵将如此凶悍,自己的士气低迷,忙带兵出城挑战崇侯虎,想乘机大破其兵,以振军威。崇候虎问左右手下:“谁与我擒此逆贼?”
  崇候虎手下,尽是些欺软怕硬之徒,不然哪会败在败在袁福通手下,那些大将见到自己兵力是冀州的几倍,马上有一将持斧冲出。苏全忠见对方挑战,纵马摇戟而出,也不答话,劈胸就刺。
  两马相交二十回合,苏全忠一戟刺对方于马下。苏护见爱子得胜,传令擂鼓冲阵。一时间,只杀的愁云荡荡,旭日辉辉,尸横遍野,血溅成渠。崇侯虎麾下且战且走,败至十里之外。“爹爹,崇候虎新败,不过十里远近;乘其不备,人衔枚,马摘辔,暗劫营寨,在杀他个片甲不存,方知我等利害。然后再寻那一路贤良诸侯,依附于彼,庶可进退,亦可以保全宗社。不知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