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纪元1912-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请皙子,快快说来听听!”
    这话,这动作,面子可算是给杨度给足了,大总统的重视让杨度心里一阵得意。取过那张报纸,点着其中的一处。
    “大总统,你看这,咱们想做文章,就得在这上面做文章!”
    接着他压低声音在袁世凯耳边轻声说着自己的建议,而这个建议却是让袁世凯眼前一亮,最后杨度把话声收回时,重新坐直身子的袁世凯看了眼杨度。
    “皙子,佩服!佩服!”
    在佩服之余袁世凯却是在心里冷笑着,同时对李子诚忍不住生出一丝不过如此的念头来。
    不过意思,昨天晚上小区的变压器出了毛病,停电,没能三更,还望各位大大见谅,今天三更补齐!)。

第095章 第一(第二更)

    在过去的三个月中,连云港耸立起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厂房,不是那种简易的用砖基木板盖出的厂房,而是由一色的红色机制砖盖出的钢梁大厂房,厂房内电机行车一应俱全,尽管进口的行车吊尚未安装,可是用汉阳铁厂生产的钢梁却搭出了这厂房的架子来。
    而在那十几排厂房附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圈圈地基,以及地基内刚起出的砖基,工厂的规模之大,远过这个时代人们的想象,在规划图上,这座工厂占地过2。5平方公里,如果有一个德国工程师来到这里,或许会现这座工厂的规划与德国霍亨索机车制造工厂有些相像,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是相像,这座工厂采用的工厂规划图纸,是霍亨索机车制造工厂的图纸。
    当然这一切,外界无从得知,对于负责监造工厂的建筑师而言,他们所需要的只是按图纸完成工厂厂房的建设,至于工厂图纸从那里来的,那就不是他们所关心的事情了,当然即便是有一些工程师曾参与霍亨索机车制造工厂,对连云港机车制造厂感觉有些熟悉,也不过只是对其中的一部分感觉熟悉而已,毕竟这是3o、4o年代的霍亨索工厂,而非1913年的霍亨索。
    “哼,哼,这是我的霍亨索!”
    在汽车驶进工厂的时候,瞧着这甚至连轮廓都未显现的机车制厂,李子诚一阵得意,现在连云港的建设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一港、一城、五厂进行建设。如果不是因为钢铁厂的基本建设图纸花了几十万美元,自己根本不会想起从胶片中找基本建设图纸,最后若不是从那些微缩胶片中的找到工厂基本建设,不知道还得多花多少冤枉银子。
    现在这座机车制造厂的基本建设图纸,完全是依照霍亨索机车制造工厂的图纸建设,只不过是四十年代的霍亨索机车制造工厂,幸好公司聘请的建筑行是德商,图纸根本不需要翻译。
    汽车刚一靠近那几间已经建成的车间,就能听到车间内传出的轰鸣声,在工厂规划图纸中,这里是金工车间,只不过现在这里承造的是公司的第一种产品。
    准确的来说是第一类产品!而今天是公司产品交付客户的日本,这可是公司的第一笔大生意,自己这个当董事长的自然要来。
    “李老板!”
    一见着李子诚下了车,潘厚生便笑容可掬拱着手迎了过去,今天是他接第一批机器的日子。
    现如今整个苏南都在办纱厂、织厂,作为商人的潘厚生自然也不落人后,原本在上海办了一家线厂,却因为背景不及人,线厂成了一些人眼中的肥肉,你啃一口他咬一口的,最后只落得歇业出盘。
    月前看过那份连云港的招商广告之后,一咬牙便来到了连云港,一番考察之后,才决定在这里办厂,原本按计划应该是在上海找洋行买机器,可自己这边签下租厂房的合同,那边就有找上门来,奉上一份产品名录。
    那名录中列举的诸如开清棉机、梳棉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之类的性能,潘厚生看不懂,可是最后的那个报价他却是能看懂。
    “两万锭设备计价4o万元!”
    4o万
    这个价格比洋行的报价低了两成以上,而那还是日本洋行提供的日本机器的报价,令人怦然心动的价格,到最后,却被那一个“**纺织机械公司”给消去许多,这是国货。
    “潘老板!”
    拱手招呼着公司的第一个“大客户”,李子诚脸上堆着笑,生意难做,怕没有谁比现在的自己更清楚,自己能生产出最好的设备,但问题是谁信啊
    “李老板,这咱们今个丑话可说在前头!”
    果然,稍做客气之后,潘厚生收起了笑来,露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若是今个**的纱机过不了关……”
    “我赔你四十五万!”
    “李老板,别怪,别怪,生意上的事……”
    “亲兄弟明算账,潘老板,请!”
    李子诚便请着潘厚生朝那间临时改做纺纱车间的厂房走去,那里面安装了一套1ooo锭的纺纱设备,是公司生产的第一套纺织设备。
    在进入厂房时,瞧见围在设备附近的十几位技师,有中国人,有外国人,这些人都是潘厚生从上海、苏南那些纱厂请来的技师,目的就是为了“挣”自己的四十五万,甚至还能看到几个记者。
    “致远!”
    瞧见董事长来了,穆湘玥连忙凑过去想说些什么。
    “没事,今个咱们就当打广告了!只要今个试机成了,咱们**造的名声也就打出去了!”
    双眼盯着那一整套纺纱设备,对于这些设备,自己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毕竟这设备完全是按照德国赐来福公司的纺纱设备图纸生产的,在设备生产出来之后,甚至特意试验过,设备运营没现任何问题,只是生产率下降了2o%,这恐怕是生产工艺的问题。
    “设备,肯定没问题!”
    穆湘玥非常自信的点点头,本身就是学纺织的他当然知道公司的设备比起英国的黑格伦登、道白生、司马来以及美国的萨克罗威尔纱机都先进,这会他考虑的是另一个问题。
    “董事长,你看那位黄先生,他是大生来的,还有方先生,是公益的、还有同昌、长纶、锦华、立裕,这上海、苏南的几家大纱厂的人都来了……”
    “好啊!来了好啊!咱们不正愁着机器不好卖嘛!”
    李子诚一乐,那有这样的,开饭店的还怕客人多吗,瞧着那边潘厚生和那些人打着哈哈,现在最高兴的恐怕就是他,试机不达标,公司要赔给他45万,试机达标,他只花了4o万就建起了一家两万锭的纱厂,其它人的设备还在装船的时候,这边他的机器都已经开始调试了。
    “我是怕,咱们的机器真是卖好了,到时公司承受不了!”
    穆湘玥轻声道出自己担心的地方,对这套纱机他是再清楚不过,单就是那一项锭1oooo转,纱产量过欧美纱机2o%,就以让任何懂行的人选择这种设备,更何况公司还有附带的优惠。
    “咱们和潘厚生签合同的时候,他只需要付4成的机款,剩下的六成是两年内分月付清,月息才三厘五,两万锭的厂子,公司能负担,可若是……”
    手指着远处被潘厚生邀请来的纱厂技师,这会他们都在审视着即将开动的设备。
    “他们一个厂定两万锭的设备,都按潘厚生的这个条件做下去,两年,两年内咱们见……”
    见有人来了,穆湘玥连忙压低声音。
    “机器的利润都在那六成里头!”
    “那又怎么样!”
    瞧着穆湘玥那副神态,李子诚一乐,这个时代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分期付款。
    在公司没有生产出第一批纱机并核定成本之前,谁也无法想象机械设备的利润,至少在中国的利润,高达15o%甚至2oo%、3oo%,两万锭纱厂全套设备出厂价四十万,可实际成本甚至不到十五万。即便款只收4成,公司的利润同样有保证,至少不会亏本。
    “若是这,嗯,九家厂子,家家都订上两万锭的设备,咱们每个月就能从他们那拿过来十几万,对咱们来说,这就行了,咱们现在没资本去和外国公司竞争,他们名气大,大家也信他们,可他们的设备要一次付清,咱们不一样,没名气,甚至都不信咱们能造出来,这只用付四成,厂家直销、分期付款……”
    出这番话时的苦涩恐怕只有李子诚自己才清楚,设备造出来,可却卖不出去,没名气,苏南那些开纱厂、纺厂的财主,宁愿意要日本人淘汰的旧设备,也不愿意买什么“**”的设备,这个时代,谁能相信中国人自己能造纺纱设备。
    就是这潘厚生同意把单子交给**,那也是自己抛出一个又一个诱饵对钓上来的一条鱼,分期付款、四十五万元罚金,自己为什么能开出这个条件,不就是因为……没人相信
    看着那汇集了数万个零件的设备,突然有一瞬间,李子诚生出一种冲动,也许这套纱机根本就不应该卖掉,它应该被标上“o1”被阵列的博物馆内,它也许是中国第一套成套机械设备,对于中国机械工业而言,这是一个起点,同样也开启了中国机械设备制造的一个新纪元……
    这时,纱机在技师的操作下出阵阵轰鸣声,设备运转的非常流畅,棉条桶内的棉条被高引至纱机变成细细的棉纱。
    一时间,整个车间内都静了下来,所有人都看着那正常运转的设备,而这时一位戴着眼镜的技师扶了一下眼镜框,他的眼中尽是不可思议的模样。
    “这……这真的是咱们中国制造的吗?”
    “是中国**制造!”
    第二更了!求月票!求推荐!)。

第096章 张季直

    “中国**”
    放下手中的报纸,张謇禁不住感叹了一句。
    或许旁人以为这报纸上对**造的“元年纱机”是尽是赞美或夸大之词,可应那潘厚生的邀请派出自己的侄子做旁证的他却知道,这报纸上非但没有一丝夸张,反而还略显谨慎。
    “**公司所制元年纱机比之欧美最先进之纱机更为先进,几不逊英美与东洋纱机之殊,独置电机传动、较天车、地轴动机较省,且其不同英美纱机专用海岛长棉,其纱机具用大6之短棉,此优与德机相近,然价格却不及德机六成,性能亦远德机,故董事长若办大生三厂,可优先考虑**纱机……”
    看着侄儿的信,对于侄儿的这番判断,张謇绝不会有一丝怀疑,毕竟自己这侄子是日本长崎工科专门学校毕业的高材生,专攻冶金机械制造,大生名下的资生铁厂就是由他管理,这次之所以派他去,目的就是为了查清**是不是真的造成了纱机。
    多年从事实业的经验使得张謇从中感悟到棉花和钢铁对经济展的重要性,认识到棉铁两业,可以操经济界之全权,从而才提出了“棉铁主义”的口号。在过去十几年间展实业中更特别深刻地感受到用机器而不自制,是欲终古受成于人。
    也就是这番见识,使得张謇才会在大生纱厂连年获得较大盈利后,从中拿出22万两银子,在唐闸购地2o余亩,开办了资生铁厂,以做到自己所办各厂的机器设备均能自行修理、制造,各垦区所需的农业机械和农具均能自给,以适应大生企业集团展的需要。
    正当他准备大干一番时,却被**造出纱机的消息惊呆了。
    **能造纱机了,而且是不是逊于英美的先进纱机,这着实让张謇惊讶不已。
    “当真是后生可畏啊”
    感叹之余,张謇的心里又生出了自愧不如的感觉来,自己这资生铁厂创办六年,可六年来不过只是生产农具、维修机器,顶多只能自制此许简单机械。
    “大生三厂……”
    盯着侄儿的信,张謇心里不禁浮现出一直想办,而未办的大生三厂,五年前投资8o万两的大生二厂在崇明建成投产后,便开始谋划起创办大生三厂,可却受困于资金,一直未来能如愿。
    “两万锭纱厂报价4o万,若是十万锭想来还能再压点价,就算是2oo万,分期付款,付四成,嗯……”
    心里略做合计,张謇只觉眼前一亮。
    两万六千锭的大生二厂花了8o万两,也就是一百二十万元,其中买机器即达八十万之多,而现在这十万锭的厂子买机器付款不过才八十万元。
    “厂房,厂房这一块,也……嗯,对,连云港不是有厂房外租吗?就把厂子办在连云港……”
    略一和计张謇的心里便生出了定计来。
    “可这钱还是不够,对,再扩股”
    短短十几分钟内,张謇便在心里拍板定下了大生三厂的规划。
    至于大生三厂的银子,他并不担心,为了能够留住股东,大生在盈利时分红非常可观,这几年大生一厂、二厂的股东分红不菲,不知道有多少人眼馋着大生的股东分红,只要自己办大生三厂的消息传出去,那些人立即就会手捧着银子送上门来。
    “公开为大生三厂募股,股金不限,如果募到一百万两,咱们就办一个十二万锭的厂子,如果是两百万两,就办一个三十万锭的厂子,总之,最小办十万锭,大者,不限”
    张謇用一种期望的眼神看着沙元柄,从高清去世后,他是自己身边最亲近,也是最能理会自己所思所想的人。
    “健庵,你觉得这个法子如何?”
    “法子是好法子”
    沙元炳如实的说道,在张謇眉头一跃时,却又补充一句道。
    “可现在,敬孺的信里说的明白,这机子自然是好机子,可……”
    犹豫着,沙元炳道出了自己的顾虑。
    “咱们要考虑,**能不能造出这么多机器来,十万锭纱厂各种设备有上千台之多,若是出了他们的产能,只怕会耽误三厂的开工这是其一”
    “言之有理”
    张謇点点头。
    “其二,现今大生一厂、二厂,锭数总合尚不足7万,而新厂却为十万之数,所需工师甚多,这需从旧厂调选,可能会影响旧厂生产。”
    沙元炳说着,张謇只是点着头,他之前还未考虑那么多。
    “其三,三厂远设于连云港,虽连云港有铁路、港口之便利,但今日铁路未成、港口未治,自然交通多少不便,若工厂设于连云港,虽得厂地之便,可却可能陷交通之困……”
    沙元炳的建议让张謇深以为是的点点头,同时又背手徘徊着。
    “记得当初,我曾说过,用机器而不自制,是欲终古受成于人,今日**制出纱机,且比之英美毫不逊色,所以,无论如何,咱们都要买他们的机器,健庵,你知道,咱们虽是商人,可除了自己商人的利益,有时也得筹筹国利若是**的机器没人敢用,没人敢大用,早晚还是得让洋商给挤兑了,咱们中国,好不容易出了个能造机器的厂子,再怎么着,咱也要帮他过了这一关”
    话时张謇神情显得极为严肃,而沙元炳同样深以为是的点着头。
    “国商不易,这造机器更不易,机器,大生肯定是要买,但关键是怎么个买法”
    接着沙元炳稍思索片刻。
    “现在公司帐上有为三厂准备的6o万两,若是再凑些差不多就有一百万元之数,若是按这四成付算,买四五万锭的设备到还是能做到的,与其建新厂,不如先把一、二两厂扩大,这样费用省下许多,再则,咱们可以同**签下一个大合同”
    “大合同?”
    “咱们同**签一个二十万锭,甚至三十万锭的供货意向合同,当然这合同只是未来的意向,可咱们让全中国都知道,咱们大生,一次向**买了几十万锭的纱机,单就是这份合同就能轰动全中国,现在全上海的纱机不过才四十万锭,只消这个合同一定,大生的名气出去了,**纱机的名气也跟着出去了,咱们现在买不了那多机器,可其它人却能买,你买点,他买点,这**纱机自然就能造出来了,”
    “行,就这么办”
    听着这话张謇立即拍板定了下来,接着他又是一叹。
    “李致远啊,夫,也就只能帮上这个小忙了”
    “张謇,张季直”
    看着穆递来的两份合同,李子诚忍不住念叼起这个名字。
    对于张謇,没有任何人会用“商人”去形容他,即便是在百年后,这个人也是一个足以让后人景仰,让后世所有商人自愧的人物,这个人在短短二十年间创办了数百家企业,涉及农业、工业、金融、教育和公益事业。
    南通人享受着这位状元公给他们带来的福利,从生到死的衣食无忧,育婴堂、大中小学,工厂彻底解决学习和工作的问题,出行有宽敞的马路,喝的得自来水,用的是电灯,病了有医院,老了有养老院,死了有公墓。
    而更为重要的是张謇在南通建了中国第一家免费开放的图书馆,建立了医学学校、纺织学校、工程学校、水产学医,一所所学校改变了南通,南通几乎是在张謇个人的努力下,建成相当完备的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和慈善体系,在那些年间,他坚定不移的推行着南通的商人自治,可以说自己想象中的连云港,在某种程度上,就参考着、借鉴着南通。
    “藕初,如果你我,能做到张翁五成之功,就足够了”
    一声叹息,李子诚却摇摇头,张謇能做到的事情不是自己能做到的,同样自己能做到的张謇也做不到。
    “致远,你也太谦虚了,张翁基创十余年,才得今日之成,若**得十年之功,怕……”
    李子诚摇摇头,自己指的不是他做实业的心,而是他的那份公益之心。
    近代以来,办实业者有之,办教育者有之,办慈善者亦有之,而将三者整合于地方自治的名义下,作为一个社会改造的系统工程付诸实施者,则唯有张謇。而这恰是自己需要向张謇学习的地方。
    “说实话,若是有机会,我想请张翁来连云港,顺便再求一副字”
    “字?”
    “上不依赖政府,下不依赖社会,全任自己良心去做”
    微笑着,李子诚站起身来望着这连云港,正是凭着那副良心,张謇做了很多人不敢也不想去做的事情,也正因如此,他们这样的商人才会被称为“实业家”,而非工商业巨子。
    “良心这一点,我要向张翁好好的学学”
    头一抬,李子诚却又一笑。
    “不过,咱们更要学的是这个地方自治,这才是咱们的护身符”
    (三更了总算是补齐了,希望各位大大原谅无语的昨天的失信)。

第097章 连污巷

    第o97章连污巷(第一更)
    宽阔的大街上非常热闹,酒肆茶楼饭馆的越修越多。
    大街两旁,什么绸缎布店、花纱铺、故旧店、玉石珠宝店、文房用具店、针线刺绣铺、鲜鱼海味店、花果行、书店……嗯
    一个没有。
    “苏南茶楼”
    “武昌饭店”
    “湖南菜馆”
    “颖州饭馆……”
    瞧着宽阔的大街两旁这门店挂着的牌子,任何人都会惊讶于连云港的不同,道路两侧用木头建成的商铺,虽说十间能租出去八间,可却大都是饭店,商人的眼光是尖锐的,连云港这地方一下子聚了几万劳力,任谁都知道这是一片大市场。
    集因人兴、市因人旺,有了人,商业自然而然的也就兴旺起来,酒馆、饭店、窑子、甚至于赌档,在过去的几个月间,接连不断的出现在连云港的“街头巷尾”,每天都有新开张的店铺,自然的沿着未成的“中央火车站”为中心的“城区”街道两侧的木制临时建筑也越来越多。
    进了十月起,这房租便仅次于纱机,成为公司最大的进项,上千家用木梁、木板搭建成木板房,每月数万两的收益,对于公司或许不算是笔大收入,但对于连云港管理公司而言,这却是第一大进项。
    作为“房东”连云港管理公司恨不得把所有的门店都租出去,自然也不会挑三拣四的,也恰因如此,这连云港街道两侧的的商铺,大都带着歧形展带来歧形商业。
    偷得浮生半日闲
    打从纱机接二连三的出厂,难得闲下来的李子诚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逛着连云港,这是自己的“城市”。
    离开公司后,独自己驾驶着汽车,看着那宽阔的街道。
    嗯脚下还是夯土路基,甚至连铺路碎石还没铺,街道两边,嗯,视线开阔。几乎就见不着什么建筑,只是偶尔能看到一些工棚。
    这就是连云港,一片蛮荒、荒芜但却充满希望,走在夯土路上,原本这种夯土路是禁止行人、车辆通过的,可自己是老板,这可是自己的地盘,有什么不能走的。
    路是土路,而在土路两侧则尽是杂草,只有远处隐约能看到路两边耸立着并不算高的房屋,那里就是连云港市区了,连云港的市区以“中央火车站”为中心,这恰好体现出了连云港位于铁路用地的特点。
    而连云港的市区建设同样也是以中央火车站为起点向周边扩展,自然的,仍然是一大片工地的中央火车站当之无愧的成为这会连云港的“最繁华、最热闹”的所在。
    因为公司所在地位于近港的原因,港口距离火车站有十公里之遥,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身为公司董事长的李子诚或者其它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很少来到的市区,在公司工程表上,除去中央车站外,这里压根就没有一个“优先工程”。
    终于在夯土路上行驶的汽车压上碎石柏油路,停稳汽车后,第一次检阅自己的“小王国”的李子诚选择了步行进城。
    “阿四啊,你瞧瞧”
    用力的踩了下脚下的柏油路,虽说这不是炒料路,可路却修的非常平整,可见只要认真施工,认真监管,任何工程都可以建成优质工程,这多亏了那些态度极为认真的德国工程师。
    “这路,就是京城、青岛也没有”
    步入自己的王国,李子诚满面都得意之色,禁不住向自己的跟班显摆着。
    “是,少爷说的极是,若是说这路,就是青岛也没咱连云港的宽”
    阿四心不在焉的答一句,这会他的脑子还停在“科学管理教习班”布置的那道课题,穆先生是公司的经理,而泰勒先生却是公司的高级管理顾问,在公司办了科学管理教习班,而他则教习班的学生,学习归学习,泰勒先生还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对公司建筑工地实施科学管理,而这个课题却被布置给了他们,泰勒只负责指导。
    这个课题着实难为了所有人,大家都知道这科学管理是用在工场上的,这建筑工地上也能用吗?现在大家伙都在工地上找着答案,而少爷却拉着自己来陪他“逛街”。
    “瞧、瞧,幸好你只去过一次青……”
    话未说完,剩下的话硬生生的从李子诚的口中吞了回来,在路两侧出现建筑的时候,这象征着自己“成就”的街道却是变了副模样
    柏油路依然是黑灰色的,只不过这会却全变了个样子,脏乱的街道上臭水和垃圾横流,风一吹,那碎纸、树叶什么的满天飞,再一看两边,尽是小饭馆,还一些小吃摊里,青石板铺成的人行道,上面左一块油污、右一团泥污。
    睁大眼睛瞧着眼前的这一幕,这……这个脏乱的地方竟然就是连云港
    “香玉楼”
    “温玉斋”
    “西香院”
    又朝前走一会,却只看到一个个挂着红灯笼,写着各种各样名称,不时有一些醉意十足,目带色意的男人在女人的搀扶下从那门店里走出来。
    “哟,李二爷,您老以后可以常来啊”
    “瞧、瞧,这谁那,这不是关四哥嘛,您这是下工了,……小桃红?在啊,那妮子,昨个可是想您老想了一宿了……”
    “大爷,您老来坐坐,这可都是正经的……”
    眼前的一幕,只让李子诚肩缩颈立,心想,好嘛,自己这是来那了,这到底是连云港,还是……
    这地方,饭馆、酒馆、窑子,再朝那边看去“赌”、“当”……
    “一定是在作梦”
    闭上眼,李子诚嘀咕一声,再一睁开眼时,那入耳的嘤嘤声依旧传来,
    “大爷,您老要**不。”
    这会突然一个尖嘴猴腮的人窜到李子诚旁边,手一展拿出一个巴掌大的小本本。
    “大爷,这可日本出春宫照片儿,这可都是脱光腚的真人,你看这女人,那皮白的,您再看这,这可都是能见着……一张照片十个铜子儿……便宜,过这个村可没这个店啊,大爷……”
    低头一瞧,看着那黑白照片,李子诚尽是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日本货,这小日本的**史可悠久的。
    可这档口,李子诚那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去“考证”日本的**史,瞧着那街边一堆堆垃圾,再朝那边看去,只看到一些醉随意的在人行道悬铃木下“施肥”,心里顿时腾出一团火来,你们这群王八蛋竟然这么作贱我的家。
    家
    在李子诚看来,这连云港,就是自己的家,而他们这群“客人”竟然敢把自己的家弄的乌七八糟的。
    “少爷……”
    瞧见少爷面色铁青的模样,阿四顿时暗叫不妙,跟在少爷身边快一年了,他岂会不知道自己这会少爷是那种平素看起来乐呵呵,没啥脾气的人,可一起火来……
    “去管理会”
    青着脸哼一声,丢下一句话,李子诚便朝着管理会的方向走了过去。连云港管理会是隶属陇海铁路管理公司的机构,而未来沿线火车站都是用这种管理会的方式进行公共管理。
    “ji院、赌场,这是特殊行业,要征……”
    头一扭陈月明问道旁边的贺雪飞。
    “上个星期万通赌档的收入估计有多少?”
    “不少一千元”
    “赌场要按星期收管理费,一个星期,嗯,6o块”
    许是怕身旁的同事不明白自己的用意,毕业自南通法政讲习,曾在南通县下自治机关工作多年的陈月明又特意强调道。
    “像这两种生意,都是昧了良心的生意,多收点管理费,也算是给咱们连云港做了贡献,这总好过他们把钱挥霍一空的好南通这是这么干的”
    “经理,这街道上的垃圾还有卫生问题,是时候想法子解决一下了”
    听着汇报,陈月明不时的皱着眉头,现在可没那多少免费的劳力给自己用,这连云港现在全靠着自己这间屋子里的六七个人管理着。
    “回头看看,请些清洁工过来,工钱可以……”
    “还有另外一件事,昨天有人在空地上开赌档,万通的人和那些人打起来了……”
    一团乱麻似的事嗡嗡的在陈月明耳边回响着,到末了,他一摆手。
    “停,大家一个一个的说”
    “我先来”
    屋外的声音一落,一个人便走了进来。
    “董事长”
    双目一睁,陈月明脸上尽是诧色,打从自己进了**,虽说在培训课上见过董事,但这还是第二次单独见着董事长,上一次是穆经理推荐自己任连云港管理会的经理,董事长这是来,瞧着董事长的脸色,陈月明的心里顿时涌起一阵不祥之感。
    “陈月明,你管理的好啊”
    喝一声,面色铁青的李子诚又接着说一句。
    “托你的福这连云港,当真快成连污巷了”
    “董,董事长……”
    干干的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