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纪元1912-第2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着那短小到不能再短小的故事。林保仁的双眼不由湿润了,泪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下来,我们应该用什么来报答他们的血?
    这是一个问题!
    所有的中国人对远征军都有所亏欠!
    正是军人们的牺牲,才有了现在西洋人对国人的正视!
    可国民们又能如何报答军人们流出的血呢?
    他们的血绝不会白流。他们的血必须得到回报!
    想到这里,林保仁的内心便是一阵激荡,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军人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一幕,那一个个在报纸上报道的短小的远征军官兵的故事,开始于他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要为他们修建一座纪念碑!”
    在这个念头刚刚涌现时,林保仁却摇了摇头。似乎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纪念碑,是有必须为他们修建一处,但是他们所需要仅仅只是一座纪念碑吗?
    不!
    他们需要的是一个忠魂归处,就像……林保仁的脑海中浮现出连云港的忠烈祠,那是为江苏陆军官兵修建的忠烈祠,用于祭奠那些在“胶澳战役”时阵亡的江苏陆军官兵,或许。远征军中的江苏陆军籍的士兵可以得到奉灵忠烈祠,接受一年四祭的荣光,可是远征军官兵呢?
    他们是以国家的名义派出的。可是国家为他们做了什么呢?
    “应该以国家的名义为他们修建一座忠烈祠!”
    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在林保仁轻声自语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胶澳事变”后在连云港忠烈祠举行的奉灵大典上,当时尚为淮海经略使的总理所发表的演讲中的那一句话。
    “还要看它的人民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
    再一次,林保仁轻声自语之时,他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座真正的国家公墓,一座忠魂的魂归之地,在那里,以国家的名义去追怀一些人。
    “尊重为国捐躯者的灵魂。给予每一个献身国家的烈士平等的荣誉!”
    或许是连云港忠烈祠给了林保仁以启迪,在他的心中浮现出这个念头时,那念头便开始一发不可收拾起来,他几乎是用丢掉的方式,甩掉手中的报纸、早餐,朝着自己的工作室快步走去。全不顾妻子的惊讶。
    一进工作室,他立即于书桌前,用铅笔构勒着一个壮观的建筑草图,与连云港忠烈祠相似的是,这座公墓同样也是以一座建筑为中心,而与忠烈祠不同的是,这座建筑是中式的,在林保仁看来这座建筑象征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或一个时代,所以,这个作为国家公幕中心的建筑必须是中式的,只有如此,才能清楚的告诉他人,这里是什么地方。
    这是是缅怀英灵之地!
    要构勒着建筑草图时,一个庞大的国家公墓开始慢慢的在林保仁的脑海中形成,在他的铅笔下,他不断的进行着规划,同时,他所接受的那种系统性的国学教育,又使得他不断的回忆着所学之中,任何与忠魂祭奠有关的历史文章,以便让那座公墓更中华化一些,更东方化一些。
    草图上,随着他的铅笔走动,一座牌坊慢慢的被绘制了出来,而那牌坊是位于国家公墓的入口路中。
    “卫我山河?”
    写下这四字后,林保仁却是随手将其划掉,这四字并不合适,那应该用什么呢?左思右想中,林保仁依还是没有得到答案,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留出空白,或许,其它人能够给出一个合适的碑文。
    而在国家公墓入口的道路两侧,则是种植着苍松劲柏,再往内去,却是一座雕塑,一座大型的雕塑……
    “这里应该是忠烈雕塑……”
    在图纸草图上写下这个名字时,他的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是“岳飞”、是文天祥、是……可最后,他咬着铅笔思索片刻之后,却是把那“忠烈雕塑”改为“士兵雕塑”。
    “是士兵,是那些无名无姓的小人物。是那些不被历史书所记载的小人物……”
    有些激动的在一旁写下这句话,林保仁第一次超出了传统,不再去关注那些所谓的名将,不再去关注那些青史留芳者。他所看到的只是那些不为历史所记录的小人物——最普通的士兵,他的脑海中,甚至浮现出一个简单而粗糙的士兵雕像的模样,那是一个在进攻中的士兵,历史上的名臣名将或许可以代表忠烈,但正是这些无名无姓的士兵,成就了名将的伟业。同样也是这些不为人们所记住的无名士兵,成就了这个国家的历史,成就了……
    “这里,也许应该是无名烈士墓!”
    一个陌生的名词从林保仁的嗓间再次吐出,他甚至特意再一次修改那“士兵雕塑”,将其改为“无名烈士墓”,那是用来祭奠那一个个不为人知的小人物的纪念碑。
    再往后,便是那座高大且雄伟的中式的殿堂了。那里便是国家公墓的中心——忠烈祠,而在忠烈祠的上方,林保仁又特意用铅笔注明。“在这里,被祭奠的忠魂以服役他们的国家为共通,他们中的每一痊,无论军衔高低、身份职位,无论是功绩显赫的英雄,还是身份无法辩明的普通士兵,在此都享有一方属于自己的象征着荣誉的忠魂归属之地,在这里,将铭刻每一个为国尽忠者的名字……”
    公平!
    在林保仁看来,这座公墓必须是公平的。就像连云港忠烈祠一样,为了显示人人平等的理念,军官与士兵的墓碑都采用统一的规格,而且阵亡将士的家属还有权力选择墓地的位置。
    终于,用了整整一个上午,林保仁绘制出了一个庞大的国家公墓的草图。站在那副几经修改的草图前,林保仁整个人都显得很是激动,他知道,这或许将是这个国家能为那些阵亡的士兵能做的事情了。
    用什么来回报他们的血呢?
    只有用永生不忘的祭奠与永世不忘的感激之心!只有如此,才能够回报他们的血!
    “应该给国务院寄去!”
    轻声自语之时,林保仁却是否认了这个提议,这不应该是国务院的事物,而应该是一个国家的事物,不应该是国务院通过行政命令去执行之事,而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心怀感恩之心去完成的必尽之事。
    在广东省佛山县国民第三高级学小学的课堂上,一位老师正在用饱含着精神与感动的声音在那里念着一篇报纸上的新闻报道。
    “在前线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它使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军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老师那饱含深情的朗读之中,这间课堂内弥漫着异样的气氛,那些不过只有十岁左右的小学生们,听着老师的朗读,泪水不住的顺着他的脸颊划落下来,对于这些不经事事的小学生来说,曾几何时,战争距离他们实在是太过遥远了,从老师们的口中,他们知道,那些军人大哥哥之所以舍弃生命,为的正是国家的荣誉,为的正是他们能够享有一个“公平而幸福的未来”。
    “……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法国奋不顾身的原因。
    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土地,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终于,老师念完了这篇最近几天,随着报纸的报道而风行全国的记实报道,目带着泪水的老师看着面前的学生们,用低沉的声音说道。
    “好了,同学们,这篇纪实报道大家已经学习了,现在,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大家,”
    望着同学们,老师的问题是自然而然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没有任何疑问。是那些军人,那些为国捐躯的军人们,目中带泪的少年们毫不犹豫的高喊着。
    “那么,同学们,军人大哥哥们把他们的生命献给了他们的祖国,我们是不是要想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报答他们的血呢?”
    又是一个问题摆在这些少年的面前,每一个少年都在那里思索着。他们思索着应该如何为报答军人大哥哥的血。
    “同学们,我们应该给军人大哥哥写信,告诉他们,我们的感激之情!”
    一个同学的提议,立即得到其它同学的响应,这是一呼百应的,在老师点头之余,又有一个同学提议说道。
    “除去给军人大哥哥写信之外。我们要利用周末,进行街头义卖,筹集经费。修建国家公墓,让每一个阵亡的军人都有魂归之处!”
    又有一个极为关心时事的少年在一旁建议道,他的建议同样得到同学们的赞同,而当场就开始有学生拿出口袋中的零花钱,开始为国家公墓捐款。
    在过去的几天之中,在全国上下,正在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狂潮,而这座狂潮则是因为有着“中国第一建筑师”的林保仁在报纸上公布的“忠魂魂之地”的设计图和他的设计理念。
    “让我们心怀感恩之情的用一座公墓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缅怀那些为国尽忠的将士们……”
    没有任何疑问,林保仁的建议在第一时间得到了响应,尽管或多或少的他的那个“平等”的公墓多少受到一些人的“质疑”。但是绝大多数人依然还是认同了他的观点,认同了他的那个建议,可争论是在所难免的,而最根本的争论却是最让人意想不到的争论。
    “国家公墓是专门埋藏那些为国家作出特别贡献者的墓地,是那些忠魂的魂归之地,象征着民族的精神和国家的荣誉……”
    在国会上。几乎从未曾出席过国会听证会的李子诚看着在座的国会议员和新闻记者们,站在他的观点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林保仁于报纸上提出那个建议之后,他更是在第一时间表示了赞同,要知道当初修建连云忠烈祠,正是因于相同的想法。
    记得在后世时,公司中曾有一位日方技术人员,在酒桌上对李子诚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时,那个日本曾用一种极为轻蔑的口气说道。
    “在靖国神社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羞愧的无话可说!因为你们,根本不知道应该缅怀什么!对于不知缅怀什么的人来说,根本就没有资格去指责我们去参拜靖国的灵魂!”
    不知应该缅怀什么……直到现在,李子诚都很难忘记那个日本人满面的轻蔑之色,尽管刺耳,可他……说的是事实,我们要去缅怀什么呢?
    “尊重为国捐躯者的亡灵,给予每一个献身国家烈士平等的荣誉,我想,对于我们来说,这才是一个国家最应该去做的事情!”
    抬起头,看着那些国会议员们,突然,李子诚笑了起来,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轻蔑。
    “有人说,青山处处埋忠骨,何用马革裹还!”
    在李子诚道出这句话时,整个国会议场内,立即响起一阵交头结耳声,对于国家公墓的修建,国会从来都没有反对过,同样国民也没有反对,最大的争论是不是公墓修建于什么地方,或许每一个省都希望公墓修于他们那,但真正的争论却是——将远征军尸体运回国!
    不远万里把尸体运回国——值得吗?这是最大的争论,在报纸上,有人算过一笔帐,每从法国运回一具尸体,国家需要支付超过一百元的费用,这是一笔额外的巨额开支,以至于有人建议,与其如此,不如就地安葬,然后将一百元抚恤给士兵的家人。
    “可,我想说的却是……”
    话声稍顿,李子诚的声音微微一扬。
    “谁让他来,谁带他回家,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士兵们响应国家的征召,前往异国他乡为国家而战,他们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之后,我们却在这里谈论着,把他们的尸体带回国,是否值得,我想……”
    盯视着所有人,李子诚用极为低沉的声音说道。
    “没有比这更令战士们心寒的言语了!谁让他来,谁带他回家,这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义务,没有任何讨论的必要,也没有任何值得与否的回答,这是一个国家,对为国尽忠者的尊重,一个感恩的国家永远不会忘记他的保护者,一个感恩的民族,永远不会忘记他的保护者。”
    又一次,掌声随着李子诚话声的落下,在这间国会小会场内响了起来,起身鼓掌的不仅仅只有那些记者和远征军阵亡士兵的家属,还有国会议员,甚至还有那些之前的反对者。
    在掌声中,李子诚却是起身朝着几名阵亡士兵家属走去,此时此刻,他相信,至少从现在开始,这个国家的习惯正在被改变着——至少他们不会再忘记自己的保护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169章 袁世凯的心结

    7月的京城,早已是盛夏之时,白天的京城是燥热的,如烤炉一般,那高耸的城墙挡住了城外的些许凉风,只使得这城市白日像是火炉一般,直到入了夜之后,那火炉般燥热才稍微舒转一些。
    入了夜,星光叶影里阵阵的小风,在中南海瀛台的凉亭之中,袁世凯抬起头,看着高远的天河,叹了口气。相比于外界的燥热,中南海的天气是凉爽的,可虽是如此,但是袁世凯依还觉得空气仿佛不够,胸中非常憋闷。
    穿着一件粘棉江衫的袁世凯的袁世凯,那张园脸显得更圆了,只是脸色中全是一副憔容,蜡黄而没有多少血色,就是那双曾让不知多少有胆寒的双眼,这会的神采也暗淡了许多。
    年纪大了,身体不中用了!
    尽管不愿意承认,可是打从今年过了年,这身体便是一日不如一日,这一点或许能瞒得住其它人,但是却瞒不住袁世凯自己,对自己的身体,袁世凯远比其它人更解。
    时辰到了!
    死,多么可怕的字眼!
    袁世凯耗费了大半生的精力,好不容易爬上了权力的顶峰。袁世凯一向不服输不信邪,苦心经营一生,直至坐上了民国大总统的宝座。但是再大的英雄也斗不过老天,人总是要死的。真正令袁世凯感到害怕的是,他竟然可以算着日子过,现在是五十八岁,按照那个纠缠了袁氏家族三代人的魔咒,自己最多只能再活两年了。
    可是现在,他却感觉,老天爷恐怕连两年的时间都不会给他!
    如果老天爷再给我两年时间……可老天,会给他两年时间吗?
    只要再有两年时间,袁世凯相信自己一定能把操持成一个大国,现在中国这大国之形已显了,远征军的欧洲大胜已经为修订新约。寻各国平等待我铺平了道路,外部是如此之好,而在另一方面,随着这场大胜。不单之前的法国人希望远征军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就是英国人也站了出来,希望中国能够派出更多的远征军,而法国人似乎怕英国人拉走远征军,白里安总理甚至通过康德表示“他期待中国远征军在将发挥同英国远征军相同的作用”,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法国人承认了中国远征军的作用。
    而在陆军部那边,陆军部已经制定了编练两百万远征军的计划,一但计划达成,地方各省的省军将被“抽调一空”,而到欧战结束之后,省军将会被彻底瓦解,派出的是一支鱼龙混杂的远征军,而归国的将是一支全新的中央陆军。
    没有了军队作为支撑的地方。还有什么力量挑战中央,即便是其还存在着些许兵力,面对两百万强军。又岂有反抗之力。
    “内忧外患一日扫清!”
    正如李致远当初的料想一样,远征军得胜还朝时,便是民国之外患内忧得解之时,可……老天毕竟还是没有给他两年的时间啊!
    想到这,袁世凯的那张蜡黄的脸色微变,同时长叹一口气。
    “大爷,您又在为李致远的事烦心!”
    这时坐在袁世凯对面的是他的大儿子袁克定,突然插了一句话来,只是打断了袁世凯的思绪,而袁世凯则什么也没说。他又岂会在儿子面前说什么,担心自己的身体?
    于是乎,父子俩都在沉默着,相比之前,这会袁世凯的眉头锁得更紧。…;
    李致远!
    袁克定提到的这个名字,总是会让袁世凯的心中浮现出各种情绪来。对于李致远,袁世凯从来都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
    一方面,李致远手中的精锐军,可谓是他的心头刺,所以,在远征军遭受重创后,他才会长舒一口气。另一方面,李致远的理国之才,却又让袁世凯叹为观止,对其需要更是极尽配合,完全是放手任其为之。
    “或许,谁都可以不喜欢他,但谁都离不开他!”
    想着现在京中各界人士对他的评价,袁世凯的心下却又不由的长叹一声,离不开他啊!
    去年,李致远刚来京中任职时,袁世凯甚至曾制定过用梁士诒与其暗中政斗,借机施以平衡的策略,可现在,他袁世凯自己就不止一次的让梁士诒对国务院那边多加配合。
    袁世凯之所以会放弃最初的计划,原因非常简单,他离不开李致远,李致远不单在调整经济、整厘财政,于中国无人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中央、地方权争上,李致远的软硬手腕之灵活,亦是他人难急。
    以经济为诱饵、以财政为手腕、佐以法律、行以国需,种种手段只让袁世凯看的是除去佩服之外,更多的却是感叹,李致远从来不曾为他用,可他做起事的公允之心,却又让袁世凯的心下何止一次生出可惜之感。
    而袁克定之所以会提到李致远,其原因很简单收买军心、其心不良!
    从那林保仁提出那个什么国家公墓之后,整个中国都像开了锅一般,建立国家公幕似如一股浪潮,波及到中国的所有阶层:工人、农民、学生、商人、士兵以及军官、地方官、名流绅士也都卷了进去,他们一方面表示赞同,另一方面则呼吁希望将公墓建于本省,而南洋各地的华侨更是行动极为积极,不过才两个星期的功夫,他们就捐款达数百万。
    打从李致远那天以丧装出席庆功会,再道出那句“拿什么回报他们的血”之后,全国上下便是一片沸腾,在国内各界表示赞同纷纷捐款用于修建国家公墓的同时,在欧洲,在远征军内,又有几人不知李致远在国会上说的那句“谁带他来,谁带他回家”。
    对于讲究“落叶归根”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最看重的是“魂归故里”,而对于远征军官兵而言,他们最担心的事情,恐怕就是身后来个“葬身异国他乡”,现在。他们不需要担心了,那种感激之心,不用法国那边汇报,袁世凯都能猜出几分来。
    这是收买军心啊!
    一想到这一点。袁世凯焦急不安了,当初只看到远征军大胜带来的好处的他,压根就没想到在死人身上“做文章”,那李致远可是什么从不错过什么的“扬名”之机啊!
    过去,他想抓名声也就让他抓了,可现在,他却是想去抓军心。这如何能让袁世凯心安?
    而在另一方面,袁世凯同样也没有估计到那些中国人,竞有如此高昂的爱国热情?不过只是一个建筑师的,竟然能够在短短数日内得到全国响应,甚至弄出举国沸腾的局面!
    什么时候,中国人变得如此爱国了?
    袁世凯不明白,而更让他不明白的是,李致远在死人身上做文章。比他这个大总统通过授勋、晋衔在活人身上做文章还成功!
    现在,国务院可不正在同陆军部一点点的争那个什么《荣典章程》,按照那个章程那些军人。可谓是极尽荣光,那可是将军才能享有的葬礼典荣,可李致远偏偏要求每一个士兵都“享有同样的荣光”。…;
    “士兵和将军,在他们为国家付出生命之后,他们就是平等的,士兵亦应该享有与将军同等的哀荣。”
    这种坚持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在“新闻自由”的恍子下,先是被报纸报道,随后通过广播经收音机一直传到欧洲,传到远征军的军营之中。按报纸上的说法,那些军士们听到李致远的这番话后,一个个无不是热泪盈眶。
    “呀!人心啊?”
    先是感叹,随后又是疑问,袁世凯猛然感到他太孤独了。他想到段祺瑞,想到冯国璋。想到王士珍,想到从小站练兵起被他拉拔起来的一个一个文臣武将,最后,他还是想到李致远,想到这个看似抱着一手烂牌,却把牌局一点点打回来的年青人。
    “哎,若是……”
    瞧着身边的儿子,沉默良久的袁世凯想着那个还没有儿子年岁大的李致远,心下的那种失望之情一时更浓了,如果……如果李致远是自己的儿子,那该……
    儿子……姻亲,就在袁世凯眼前一亮之余,随后眼神又是一黯,虽说他袁世凯有几个女儿,而且其中几个姿色相当不错,可他却知道,这事压根就成不了李致远那小子当初可是把这路早就给“断了”,当初他可是拜了他当兄长,在这世上那有当叔叔的娶侄女的,若是他真的这么干了,只怕……只怕这全中国都看他袁项城的笑话。
    “可惜啊……”
    这会袁克定显然不知道他爹心里的这一阵浮想,从两年前开始,袁克定便是雄心勃勃的等待着,自从他得悉在他老爹示意下修改成的总统选举法,他更雄心大涨。按照那个法上规定,以后再新诞生总统必须是在原总统提出的三个候选人中选举之。他老爹是总统了,有一天他老爹不能干了,还有提名权,莫说提三个,就是提一个,也得是他袁克定。于是,他“皇储”自足了。
    “今天帮老子打天下,明天就是我的天下!”
    他自然是深知老头子的良苦用心,所以,自然的也是加倍努力,全心全意的想要办好他爹交待他办的各种事项。
    这会他们父子俩人在瀛台的凉亭之中对坐时,袁克定从老爹的低沉情绪上看明白了一切,不待老爹发问先开了口:
    “大爷,李致远的事情,您老不用犯愁,这一仗是大胜仗不假,可也让江苏陆军精华尽丧了,没了江苏陆军,那李致远可以说就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想着从陆军部那边得知的前线的战况细节,袁克定对老头子那可是佩服到骨子里去了,这一招借刀杀人计,那可谓是高明到极点,那李致远丧服出席庆功宴那里是为“阵亡官兵守丧”,分明是为他自己。
    可袁克定这么一说时,却显然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本来袁世凯心里就是非常之乱,本来想把儿子找来和他谈谈现在,儿子这么说一说,反倒是让袁世凯的眉头一皱,那张略显病态似蜡黄的脸上,更是透出了一些不满。自己这个儿子,别说和李致远比,就是和自己比也是所差甚远。
    那李致远当真像他是兔子尾巴吗?
    心下恼着儿子的不成器,竟然连这么明摆的事情都没看出来。袁世凯便瞪了儿子一眼,然后语气生硬的说道:
    “兔子尾巴?”
    先是一问,袁世凯又沉默了,谁是兔子尾巴,李致远的年纪比他轻,身体比他好,相比之下。老天爷可没给他袁世凯时间啊!…;
    若是兔子尾巴的话,恐怕他袁世凯才是那长不了的尾巴……
    心下原本就是心烦意乱的袁世凯,想着儿子的这句话,变得更是烦燥许多,不过他今天却懒得去发什么脾气,沉默半天之后,他才缓声说道:
    “你不懂啊……”
    一句你不懂啊,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其实却是说明袁世凯对自己这个儿子的失望,克定这个瘸子,样子上不了台面不说。就是那脑子也不够使啊!
    过去没人比较的时候,袁世凯为了撑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文章做得还真不少,可做了那么多文章,花费了不知多少功夫,但这又能如何呢?
    现在人与人一比较,高下顿时可知!
    这知高下不当紧,更为重要的是,袁世凯知道,自己这个脑子到现在都没怎么开窍的儿子。压根就不是李致远的对手,别说是克定,即便是他袁世凯又岂能在他李致远手里讨得便宜,现在,李致远敬着自己、尊着自己,那是因为……他袁世凯还是中国的大总统!
    合法的大总统!
    可将来。若是克定……瞧着似乎有些得意的儿子,袁世凯的心下不由一叹,他到现在都没看出其中的环节啊!还在他自以为是,就他这脑子,别说是当大总统了,就是当一部总长,估计让人家卖了,还给别人数着钞票那!
    后继无人啊!
    心下冒出这个念头时,袁世凯的心里顿时一阵失望,这培养来培养去,这人的脑子可是天生的,现在这是共和制,即便他能帮衬着让克定成了大总统,给选上了,可保不齐,将来也会给挤下去,现如今可不是过去前清那会,那怕儿子是个傻子,也照样当他的皇帝……
    突然,在袁世凯如此思索时,他的脑海中却是浮现出一个念头来,若是更改国体……突然间,袁世凯的心脏不由的一阵猛跳,若是更改国体的话,一切都好办了,他袁世凯当皇帝,那他儿子可不也就是中国的皇帝。
    至于李致远,嗯,他是个人才,就是封他当个王爷,世袭个异姓王爷,再由他当总理大臣,这国家可不还是……
    似乎这是一个办法!
    就在袁世凯的心神一乱时,袁克定却像是没有注意到大爷异样似的,在那依然自顾自的说道着:
    “……大爷的求稳态度,固然是好的。可,单凭那几句话,就能收买军心了?这军心哪,还是在长官的手里头,您看韩武现在是官拜上将,这么大的中国,有几个三十岁的上将,那些个官长们,他们要的是什么?无外乎四个大字升官发财……”
    在袁克定看来,那李致远的一番表演,所收拾的那里是什么军心,顶多,也就是换来一些名声罢了。
    “即便是让他收了那些大头兵的,他李致远又能如何,打仗还是要靠各级长官,军队还是要靠长官们的约束,到头来,最后能起作用的,还是各级长官,那些个长官,又岂在乎国家公墓什么的……”
    袁克定像他的老爹了解他一样了解他老爹,知道他做梦都在想权,尤其想军权;做梦都怕丢权,尤其是怕丢军权,所以自然的知道他爹现在在担心什么,自然的也就之所以想当然的认为那些权,他爹丢不掉,甚至在他看来,李致远的那些手段,实际上是没办法的办法,名声名声顶个屁用!…;
    “大爷,就像您说的,咱们只要把模范团办好了。”
    顶着模范团副团长一职的袁克定,又一次提到他的“模范团”。
    “这远征军,军官皆出自模范团,这欧战打下去,慢慢的,他李致远的兵也打没了,官也打个差不多了,到时候,他李致远自然也就到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