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三国之黄梁三国-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关羽大军从安国东海岸登陆,分路攻占安国各城,对安国主力形成战略包围,欲将其歼灭于安湖之畔。张合部按照关羽军令,正从南往北,在攻占一处小镇后,暂时驻于此地。
张合部下哨探得知万余安国士兵,在附近山林中捕猎,回报张合。张合闻讯大喜,丝毫没有觉察到安国大军的意图,集合部下往东北方向进发,准备歼灭此路安国兵马。
王道此时派出细作,密切关注张合部动态,在闻知张合大军行动之后,近八十万精兵迅速行动起来,准备将张合部会歼。
中国间谍获得安国大军行动的消息,迅速飞报关羽,关羽听闻安国大军如此大的动作,觉察一定有所图谋,根据安国军队方向,发现其目的地离张合部驻地较近,命人火速通知张合,并询问张合近日有何军事行动。
张合在路上得知关羽军令,命令其小心行事,并且得知安国八十万精兵正往此处移动,这才恍然大悟,明白这万余安南士兵是钓饵,命令大军暂时停止行进,与行军参谋、政委等紧急协商应对之策。
关羽因为安国大军这次大动作,此时正与周瑜商议对策,周瑜道:“王道欲要一举将张合部歼灭,张合部多为西域和高丽籍士兵,跟随我军作战已久,战斗力非常强悍,彼处又有山地地势可以依仗,因此即便身陷重围,也能支撑几日。我等可以让张合按原计划行动,在歼灭敌军小股兵力后,立即据山立寨防御,吸引安国主力精兵。我军可以集合优势兵力,对驻守安湖兵营的敌军予以围歼。待安湖大胜以后,再去支援张合。这次确实为难得良机,但是张合部有全军覆灭之危。”
关羽道:“张合性格坚毅,部下悍不畏死,必然不会畏惧,军中行军参谋配置到位,都是军校毕业学员,担任诱敌任务,足以胜任。我决意让张合引兵诱敌,其余兵马集歼安湖兵营敌军之后,然后集歼王道部主力。”
关羽又与周瑜商议细节,待诸事基本停当之后,飞鸽传书,让张合部按照计划进行,在完成对万余敌军的集歼后,迅速依托山形建立营寨,集中力量防御敌军进攻,若是能支撑三日,中国大量援兵便可到达,此时里应外合,全歼敌军主力。
张合闻令,深知身上重担,命令大军即刻启行,按照原前行程上路。因为将要遭到敌军围困,张合在行程之上,召集行军参谋和政委,将关羽军令传达下去,让他们适时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
王道指挥大军行进的同时,派出细作密切关注张合部动向,张合部停下驻留时,王道以为自己部队在安排上出现了漏洞,张合部察觉了他们的图谋。后来细作又来汇报,说张合部又开始行军,王道不由长吁一口长气,指挥兵马按照预定方案行进。
担任诱敌任务的安国的一名副将,名叫安也,以前曾是王道身边的一名侍卫,因为安也有胆有识,因此被王道委以重任,提任此次诱敌任务。
安也统领的一万士兵都是军中的老弱病残,士兵们遵从军令入山,并不知道他们此次任务非常凶险。安也因为知道实情,因此脸色显得非常难看,在士兵们说说笑笑的开始捕猎之时,安也派出几小队士兵在上山要路上布岗,欲在中国军队上山围剿之前,尽可能的率领士兵从后山逃离。
张合在行进路上心情非常沉重,这些士兵跟随他时间已长,兵将之间产生了很深的感情。这次他们担任的是一件异常危险的任务,随时有全军覆灭的可能。如何出色的完成这次任务,如何让部下将损失降到最低,这是作为主将必须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各军的政委闻知此次任务重大,纷纷建言献策,汇总意见后汇报到张合处。张合看着这份详尽的计划,心中不由感慨万分,这批政委确实是全军最优秀的士兵,不亏是中国军校培养出的高才生。在短短的两个时辰内,合军九十名政委起草出了一份从围剿敌军诱敌兵力,到如何短时间完成防御建设,分成几个梯队进行防御的计划,以及各兵种如何配合等等,最后,他们详细列出了如何在重困中做好战士思想工作问题的策略和办法。
张合看完这份详尽的计划后,对副将说道:“政委就是我们军队的军魂,他们才是我军真正的顶梁柱,当年陛下设置政委一职,许多将领甚为不解,若是他们见到这份计划,他们将会觉得陛下对于军队建设方面的见识,比我们不知高出多少。”
张合部队马上就要入山,安国哨兵火速向安也汇报,安也召集部下人马,迅速往后山撤去。张合部聚歼此部兵马,早已经有万全之计,在大部队从正面进攻的同时,副将统领三万兵马早已绕路堵住后山出路。
一万名老弱病残与中国十万精兵抗衡,自然没有抗衡资本,不到一个时辰,这场小规模战役结束。安也被张合副将劈死,所部全军覆灭。
在部下短暂欢庆胜利之后,按照政委预先制定的方案,张合下达军令,因为此处位置重要,按照远征军元帅要求,部队就地驻防。张合部下多为北胡和高丽籍士兵,随军征战多年,闻令后并无异言,当即按照所属兵种,各就各位,利用山势,很快依照地势搭成一座坚固的山寨。
张合部攻克城池较多,战利品丰厚,粮草器械无数,每位士兵平均拥有战马两匹,若非兵力相差悬殊,固守多日应当没有问题。
夜色如墨,月亮还没有升起来,大地宁静而肃然。张合站在高丘上了望山下,虽然眼前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张合心知安国重兵正在对此山实行重重围困,明天凌晨,这里将开始遭到无数次的攻击。
中国各军的军帐中,政委正召集士兵谈笑风生,给士兵讲述中国战斗英雄的故事,在大家心情放松的时候,对士兵们讲述此处山地的战略位置如何重要,敌军肯定会有重兵前来攻击,但是我远征军将士,所向无敌,所以各位士兵们不必过于担心等等。这些,都是根据政委们提前商议的方案,分层次告诉士兵真相,让他们在倍感压力的同时,树立必胜的信心。
第二百六十五回 征服安国(六)
这座小山张合为其取名为加山,为何取名为加山,张合并没有解释,后来姜维戏言,道:“张合之所以起名为加山,是因为那场战役除了士兵出力,关键是政委的嘴起了关键作用。士兵出力和政委动员工作得力,因此大获成功。‘力’‘口’配合,因此为‘加’。”姜维分析的基本不错,张合取此山名为加山的时候,的确有这层含义。
张合为此山取名的时候,看到军报上有“加”这个字,他琢磨了半天,看着这个汉字,越看越是有趣,结合如今这个形势,这个“加”字就像是一位力士在咬着牙,闭着嘴在与对手较力。加山的由来就是如此简单,但是被姜维演义成为另一种说法。
加山山势陡峭,北边山坡无路可能,唯一一条上山大路,是从东往西沿半山腰穿过,因此防守此山的重点,就是这条山路的两端通道。此外,从南山坡小路也有攻入的可能性,因此张合在南山坡上也布置了不少防御兵力。
士兵们各守职责,并没有感受张合等面临的巨大压力,他们执勤的认真值勤,未值勤的安然睡觉,并没有感觉到战前窒息的气氛。
士兵感受到有些窒息的时候,是在第二天的凌晨,当安国兵分三路,黑压压的兵马将三处入口重重围困之时,中国士兵感觉到了空前的压力。根据经验推断,每一路大军都不少于二十万兵马,而山上防守的兵力总和只有十万。
艰苦的防御战开始了,王道下达绝令,务必在此日攻下此山,全歼此路大军。安国士兵的家乡大多为中国士兵攻克,有不少城池因为反抗的缘故,被中国大军屠城,因此安国士兵对中国士兵深恶痛绝。
中国军队以前游击安国境内,骑兵行动迅速,机动性远远超过安国军队,因此安国士兵即使咬牙紧追,但是每次都让中国军队轻易逸出包围圈。每次望着中国军队渐渐远去的背影,安国兵将感到有心无力。
如今十万中国士兵被安国成功包围在山上,安国士兵意气奋发,士气高涨,他们报仇的时刻终于来临了。王道总攻的命令下达后,安国士兵奋勇争先,往山上猛攻。
王道本以为中国士兵猝不及防,定然不堪一击,到中午时,王道为这支队伍顽强的战斗力深深的撼服。在数倍于己军的敌军面前,中国军队的火炮炮筒已经发红了,各种器械的运用到了极限,驽箭无穷无尽的发射,投石车的起投频率达到了上限。
中国士兵似乎永无疲劳之时,安国分兵轮番攻击,中国士兵的反击并没有丝毫疲软。炮兵营的汉族士兵未曾经过政委的思想工作,包括政委在内的合军将士眼中,他们都是中国军队的精英,他们引以为傲。汉族精兵征战时间已经很长,很多都是金旋最初起兵时的士兵,他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炮兵营统领黄继风是长沙军校的首届毕业生,在西取西川时就在军中效力,望着疯狂进攻的安国士兵,黄继风对部下说:“此战可能是我军进入安国作战以来最为艰苦的一仗,若不是我军被敌军设计埋伏,就是我军在担负着引诱敌军主力的任务,否则中国各部援兵此时早已动作。距我军最近的部队,骑兵至此只需一个时辰,此时援兵未到,恐怕是大军正在进攻安国老巢。”
黄继风以战略的眼光去分析目前战术,这是一名军校毕业生最起码的素养,因此他分析的准确无误。黄继风知道军中政委已经做了思想动员工作,因为所见之处,各处兵将似乎都在尽力而为。这就是这支军队最可怕的地方,在敌军异常强大之时,他们爆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
上午疯狂进攻两个时辰之后,安国士兵的损失巨大,午饭时王道鸣金收兵,清点各军人数,两个时辰内共损失十万兵力。造成损失最大的除了火炮,还有中国军队扔下来的炸药包,这些热兵器即使手持盾牌也无法防御,这让王道非常头痛。
中国士兵利用午饭这个短暂的时间,恢复体力,张合担心士兵体力损耗过大,来不及补充,在午饭时果断下令,杀马食用。这些马匹都是优良的军马,许多军马与士兵感情很深,士兵们看着这些昔日生死相依的伙伴逝去生命,很多骑兵留下了眼泪。
张合的果断发挥了作用,中午的肉食让战士们迅速恢复了体力,在接下来将近四个时辰的连续进攻中,士兵们的体力得到了保证,支持到了敌军鸣金收兵。
王道午后的命令是攻不上此山绝不收兵,因此安国各军在午后对张合部展开了疯狂的进攻。在安国凭借优势兵力,不顾生死的进攻下,中国军队西边防线的第一道防御线失守,按计划撤到第二道防御线进行防守。
王道并没有因为进攻有所进展而高兴太早,在安国士兵突破西线防御线后,出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安国进攻兵力聚在第一道防御线中庆祝之时,一声震天的巨响将他们取得小胜的兴奋之情化解,随着地下大量火药的爆炸,欢呼声被爆炸声中断,继而演变成了悲号。
黄继风统领的火炮营在此次又建大功,他敏锐的觉察到西线第一道防御线可能失守,带领部下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在敌军最有可能密布的地方,埋设了大量的火药。这次爆炸带走了安国五万余兵将的性命,中国军队在此次防御战中,热兵器频频建功,比常规武器损耗敌军的总和还要多。
爆炸声掀起的浓烟尚未消散,王道的心情变得空荡荡的,中国的火药过于神奇,火炮和炸药在此战中夺去了无数士兵的性命,王道觉得要想全歼张合部,必须先摧毁这支拥有火炮和炸药的小部队。
根据情报,王道知道中国的每一支整编军中都有一支火炮营,营中士兵全部是汉族精英,编制直接隶属于中国最精锐的部队虎卫营。虎卫营军纪森严,士兵的待遇是全军中最优良的,进入虎卫营的每一位士兵都觉得非常自豪。
火炮营是虎卫营的分支机构,统领在各军的职位不是很高,但是各军主将丝毫不敢小瞧他们,虎卫营中人才济济,这名队长的才华,可能不亚于这支整编军的副将。
张合在黄继风带领部下埋设火药之时,尚且不以为意,因为他估计这道防线至少可以挺到明天。当张合走到近前,发现蜂拥而上的安国士兵,那种不畏生死的神情,他知道黄继光的想法是正确的,这样持续不断的猛烈进攻,西线不足二万的防御兵力,支撑到现在,士兵的体力已经消耗到了极限。
第一天艰难的防御战结束了,在进入深夜后,王道知道今天全歼敌军的梦想无法实现,所以自食其言,鸣金收兵。王道统计了一下,全天的投入进攻共计八十六万兵马,一天中减员二十三万余众。
第二百六十六回 征服安国(七)
张合部的十万大军也损失惨重,减员三分之一以上,安国士兵悍不畏死、敢于和敌军同归于尽,让中国士兵心中发寒。
防御战第一日的深夜,两军主将都召集主要将领,研究分析当日的战况和明日的形势。王道在听清各军汇报的减员情况后,当即下令,次日重兵进攻火炮营所在的西路防御圈,不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先让火炮停止轰鸣。
在安国重兵围攻张合部的同时,中国兵马利用安湖军营防守空虚的空当,所有作战力量同时上压,严密封锁住此路大军与王道部的联系,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集歼安国兵马近三十万,将其余兵马压缩在安湖军营的西大营中。
安国合国兵力原来共有二百余万,王运部全军覆灭,陆逊、张飞又成功伏击,安国兵马两战损失惨重,兵力降到一百四十余万。今日安国两路大军分别与中国大军作战,损失兵力总和超过五十万,合国兵力已经不足百万。
关羽在指挥剿灭安湖兵马的同时,密切关注张合部的局势,在王道进行长达九个时辰的猛烈进攻后,关羽意识到张合部可能支撑不到后天,在如此高强度的进攻下,区区十万兵马很有可能在第二天全部打光。
关羽连夜下令,命令关平、马超统领骑兵,连夜杀上加山,会合张合部守御,保证拖住王道部两天。次日拂晓时其余兵将集结,对困守于安湖西大营的近四十万安国士兵实行强攻。
马超、关平两将得到军令,知道张合部形势危急,不顾士兵疲惫,催促兵马连夜行军,在拂晓前赶到加山外围,当即杀透安国防御兵马,杀上山去。
张合闻知援军上山,悬在半空的心顿时放了下来,依仗火炮营的威力,昨日战果辉煌,但安国士兵不要命的进攻,让部下士兵感到恐惧,在这样的心态下,张合不敢相像明天的结果。
马超、关平统兵杀上山后,命令部下士兵全部休息,不论天翻地覆,到午后才允许参战。因为昨天大战一日,连夜紧急行军,两将部下二十万兵马此时战力已竭,因此上午的防御重任,还是担负在张合部身上。
看着在马上都能睡着的援兵,张合知道援兵的体力已经透支到极限,在布置防御任务时,张合的军令是,无论如何要顶住上午的攻击,在午时以后,友军就可以恢复体力参战。
无论如何,援军的及时到达,让张合部重新恢复了斗志,在早会上,各军将领都立下了军令状,这让张合充满了信心。黄继风却悄悄的对张合道:“火炮营火炮因为昨日发射密度过大,炮筒发热后变形严重,火炮数量减少一半。此外,火药昨日用得太多,如今只能制成百余炸药包。”张合听后不由有些紧张,关平、马超两军因为急行军,火炮营并未跟来,火炮减少,意味着中国最具威力的进攻手段受挫。
中国炮火变弱,王道发凉的心重又热起来,王道最担心的就是火炮威力太大。在中国援军与张合部合兵后,王道以为剿灭张合部将会异常困难。但是火炮威力减弱重新给了王道信心,没有火炮的中国军队,王道并不以为然,“一人拼命,万夫莫当”,在被中国军队欺凌了多日之后,找到发泄口的安国士兵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士气高涨。
非常意外的是,中国援军并未出现在防守阵营上,因为从守兵的兵力和旗号上看,防御主力还是张合部。王道正在思忖中国军队的异常表现时,安湖大营的战报终于送到王道军营。
领兵救援安湖大营已经不及,估计安湖大营此时已经被中国士兵攻破,中国重兵在攻克安湖大营之后,紧随而来的将是对他率领的主力部队进行反包围。
王道此时明白中国援军为何没有出现在防线上,他们在大战一日之时,连夜行军,此时恐怕体力已竭,正在恢复战力。此时加山的防御兵力,只有张合部的六万余士兵。
王道传下将令,大军集中兵力,狂攻加山,一定要在午时以前突破敌军防御。军令如山,安国士兵开始了疯狂的进攻。王道因为此战非常关键,亲临前敌,现场指挥士兵进攻。
张合此时满面疲惫,毕竟兵力相差过于悬殊,中国先进的器械发挥着巨大威力,若是与敌军短兵相接,恐怕这十万部下在昨日就灰飞烟灭。面对着安国重兵猛烈的进攻,张合命令身边的亲兵,全部顶了上去。
火炮营因为火炮损失一半,兵力也闲置下一半,黄继风带领这些士兵冲上第一线,他们用完手中的炸药包后,与其他士兵一样,用强驽、硬弓、巨驽、投石车、滚石去打击敌兵。
将近午时的时候,安国士兵冲破西线的第二道防御线,张合安排在此处的两万余精兵正在与安国士兵短兵相接。在如此形势下短兵相接,这两万余精兵最终的结果是与安国士兵同归于尽。
马超的部队紧急集合起来,因为这两万余士兵只能抵挡半个时辰。马超部下士兵都是中国军队非汉族籍最精锐的部队,其中包括部分苗兵。马超来不及做战前动员,只对大家喊了一嗓子,道:“张将军部下已经顶不住了,大家跟我往前冲。”
残酷的肉搏战拉开了序幕,打开缺口的安国士兵一拥而上,如潮水般涌了上来。张合带领部下边战边退,逐渐与防守南线的守军会合。安国士兵因为上次吃了一个大亏,在攻入中国这道防御线后,不敢久停,紧随于中国军队之后。
火炮营在敌军尚未杀入之前,提前撤离西线,此时将火炮架设在中间高地上,在张合部后撤之后,重新轰鸣起来。黄继风果断的举措和敏锐的判断力,让火炮营尽可能的避免了损失。
因为中国军队已经与安国军队短兵相接,火炮攻击的方向只能对准安国士兵的后军,对与张合部下拼命肉搏的安国前军威胁立时大减。
王道也随大军攻上前来,在前军指挥兵马。张合部下防守此处士兵损耗迅速,此时马超统领部下冲了上来,陌刀手此时发挥出巨大威力,在阵式配合下,陌刀手整齐划一的往下挥击,将逐渐前移的安国士兵阻住,逼迫他们开始后退。
关平部下此时也上前援助,虽然安国士兵兵力占优,但是在这狭窄的山道上,作战面积较小,因此兵力薄弱的中国军队并未占据下风。
黄继风在火炮重新施威之后,带领队员迅速在主战场东侧构筑新的防御线,在中国军队稳住阵脚之后,通知张合、马超、关平等将,请他们统领部下撤入防御线之后,尽可能的避免与安国士兵短兵相接。
第二百六十七回 征服安国(八)
中国军队按序撤退,在退入防御圈之后,利用器械的威力打击敌军。安国士兵最初攻陷防御圈的亢奋此时已经减退,在中国军队全力以赴的防御下,他们的士气已经低落下来。
下午的战斗显得平稳很多,中国军队因为外线防御圈被一一攻破,被集中包围在加山的中央区域,由于大军密集,防守起来反而得心应手。火炮的威力再次显现出来,近距离射击安国密集的士兵,杀伤力变得异常强大。
在中国军队渐趋稳固的防御线面前,王道的信心开始动摇,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让王道深为叹服。在前边的防御线被攻陷之后,中国军队迅速构筑起新的防御圈,残酷的肉搏战只是短暂的,大部分的时间,中国军队是利用器械的威力杀伤敌军。
入夜之后,王道鸣金收兵,由于火炮数量减少,安国今日士兵损折总量为十余万人。中国军队在今日也损伤严重,三路兵马共减员近六万,张合部减员最为严重,只剩下不足三万士兵。
安湖大营的战况传到王道处,近四十万大军在两个时辰内被中国兵马屠杀一空。中国远征军主力预计在明日下午就能抵达加山参战,面对强大的中国远征军,王道此时欲攻没有信心,欲退无处可去,陷入极端被动的局面中。
拂晓之后,王道命令大军全速往南方撤离。王道知道,若是被远征军主力反包围,他的部下最多能支撑两天时间。军无粮草,又没有稳固的防御阵止,即使士兵士气高涨,在强大的中国军队面前,安国军队是没有取胜希望的。
王道目前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想保存有生力量,在未来与中国军队游击作战。游击作战想起来简单,实施起来却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中国轻骑兵团机动灵活,与他们进行游击,难度可想而知。
马超、张合、关平三部兵马主体都是骑兵,在王道大军起行之后,三将统领骑兵开始在后追袭安国后军。防御战与攻击战截然不同,马超在北胡时指挥部下游击作战,面对兵力众多、机动灵活的北胡军队,尚且游刃有余。面对行动速度相对缓慢的安国军队,轻骑兵的威力顿时显现出来。
安国士兵闻知中国远征军主力正往这边杀来,士气顿时低落下来,后军被中国轻骑兵冲突几次,损失惨重。所幸关平等三部兵马总数不足二十万,不敢过于逼近,只是趁后军与前军衔接出现漏洞之时,趁机杀上,在前军欲来合围之时,往侧翼逸去。
关兴、赵云、张苞三路兵马,都是汉族精兵,随军征战多年,战斗力最是强大。在接到关羽军令之后,大军同时启动,关兴等三路兵马最先与张合等会合。
在中国兵马渐渐合军之后,王道统领部下进入附近的草万城内,准备依仗城池与远征军盘旋。中国军队在安国主力进城以后,并不急于攻城,派出重兵把守要路,兵马先行休整。
关羽在夜间召集众将聚议,张合、关平、马超等将满面疲惫,关羽带领众将慰劳三将一番,大军落座,各自汇报部队情况。关羽道:“张合等部连日作战,兵力疲惫,此次击城主力由其余部队担任主攻,三部士兵暂时屯于外围休整,恢复士兵体力。安国军队已经失去和我军决战的能力,城中缺少粮草,王道必然会在今明两日有所行动。我军静观其变,以静制动,一举将安国主力全歼在此地。”
王道此时如丧家之犬,王城被攻破,族人被屠杀干净,国内兵将虽然尚算忠诚,与中国大军几次大战,只剩余不到五十万兵马,与强大的中国远征军再无一战之力。草万城防不如中国一座县城,若不是中国将领顾忌强攻之下损失必众,此时城池早被攻破。逃无可逃之处,守无坚城粮草,似乎只有等待失败一途。
安国有名将领,名唤埃非,原为王道下人,曾经跟随王道游学中国,虽然不能与王道一起学习,但是见多识广,人也机变灵活,此时见王道无计可施,献计道:“我安国疆域广阔,山林众多,若是大军能够平安退出此城,化整为零,阵地战转为山林游击战,或许能够抵挡些时日。”
王道正是无计可施之时,闻言脸色一缓,但是随即又凝重下来,埃非知道王道心意,又道:“中国兵马连续作战,兵力疲惫,若是待其恢复战力,我军恐怕一战覆灭。现今中国兵马围屯出城四道要路,我军趁夜出城,在两军之间穿插而过,若是出得包围圈后,约定步卒,勿须队列行进,各自想法离开,在最北边的印地山林聚集。我与骑兵将领沿途护送大王,全速退往印地山林。山中地形复杂,林果水源丰富,必然能够让我军得以喘息。”
王道闻其言有理,当即召集众将会议,按照埃非所献计策,详细研究逸出中国重兵包围,及突围以后的行军路线等等。各将因为身陷重围,以为已经不免,今闻尚有机会活命,精神不由一振。
各将回去召集部下,将士兵分为两队,骑兵在前,步卒在后,在夜里突然打开城门,全速往北退去。中国伏路小校探知情况,用孔明灯报告紧急军情。中国各军闻讯齐动,一起往北方杀来。
把守西边要道的是姜维部下,姜维部下兵力虽然不多,但是阵法娴熟,姜维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带领部下在安国士兵突围路上摸黑列阵,欲要拖住安国主力。
王道统领三万余骑兵在前,在姜维部尚未完成阵式前,从阵侧突围而去,余下约十万余骑兵,与姜维部展开惨烈厮杀。姜维部多数为步卒,运用车阵等器械,与安南骑兵周旋。
安国士兵善战,此时绝地反击,冲击力异常强大,几次摇动姜维部军阵,若非姜维亲兵力战,估计这队骑兵亦会突围而去。
把守城东的张飞部距离此地最近,在姜维部欲来欲觉吃力之时,及时冲了过来,担任阻击主力,骑兵与骑兵间展开了惨烈的对决。
安国步卒兵数众多,因为行速缓慢,此时赶到此处。姜维见敌军兵势浩大,招呼张飞喝令部下骑兵勿要与敌军缠战,绕到己军阵后,步骑兵种配合,增加战斗威力。
马超、张合、关平三部驻在外围,离此地稍远,但是三路兵马都是骑兵,反应迅速,与赵云、关兴、张苞等汉族籍精兵基本同时赶到。
第二百六十八回 征服安国(九)
包围部分水师在内的近八十万中国主力参战,与安国四十多万残余力量进行对决。在姜维、张飞两军成功拖住安国主力之后,关羽指挥大军对敌军完成战略包围,然后让各军火炮营集中火力,对敌军稠密之处进行密集射击。
因为王道已经突围,安国其余将领互不统率,各自为战,又被中国火炮轰散了阵容,因此虽然士兵拼命,但是仍然被中国大军分割成几块,分段包围起来。
中国军队历来喜欢以多击少,用少数兵力缠住敌军其余兵马,集中兵力对敌军的某一部分进行集歼。此战因为是黑夜里进行,各军将领在指挥作战时非常吃力。周瑜在侧见指挥台上虽然火光辉煌,但是远处士兵仍然看不见旗语,命令各军动用信号弹,通报消息。
信号弹在中国大军游击北胡时首先使用,以后在发展过程中根据颜色、数量等,增加了许多功能,在黑夜里发射信号弹,能够让远处兵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