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圣记-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老大夫历经世事,这些人的心思,他一清二楚。

人老了,有时候玩心大起,比孩子还要顽皮。唐老先生知道他们误会了陈璟,以为陈璟大有来头,故而童心大作,就顺着吴大夫的话,咳了咳,有点责怪道:“你居然不知晓陈氏?”

吴大夫心下微凉。

原来真的有来头啊!

“我说呢,要不然杨家怎么会单独去请他?”吴大夫心想,“方才我拿到他药方的时候,可说了什么重话不曾?”

他仔细回想了下自己的言行,貌似还好,没有得罪陈小官人,这才缓缓舒了口气。

不过,身在杏林,自然要有见识。

陈氏什么来历,吴大夫不知晓。他这么一问,又被唐老先生一反驳,顿时将自己没见识暴露无疑,心里后悔不迭,不该问的。

但是吴大夫聪敏,随机应变的功力不弱。此刻,他也没有装懂,谦卑讨教:“晚生无知,还望唐老赐教。”

“不好说啊。。。。。。”唐老先生故作神秘,声音更低了,看了眼杨之舟,已有所指。

吴大夫心里就翻江倒海。杨之舟什么身份,他们都是知道的。和杨之舟有关的,那就更加不得了。

他怔怔后退了几步。

唐老先生在心里大笑:这回,误会要大了,他们定然以为陈央及是一方神圣,对他的身世只怕要猜测好些时日呢。

此刻,唐老先生很开心,可能他是对陈璟那个方子有期盼,觉得有七八成的把握可以解了杨岱舟这病,从此治疗中风,又多了一条路。

这么多么大的进步啊!

他最开心的,莫过于看到医学有进展和突破。

这比什么都让他喜悦。

他是个医痴!

所以,他此刻的心情非常好,就和吴大夫开了这么个小玩笑。

陈璟去配药,过了一刻钟还没有回来。满屋子的人都有点不耐烦,私下里低语,嘈嘈切切的。

大家都在小事说话,吴大夫和何大夫也在悄声议论。

“。。。。。。那个补阳还五汤,怕是要动血啊。”何大夫低声对吴大夫道,“头疼,是不是脑子里淤血?再用那药一动血,人就活不成了。”

何大夫性格温和,名气远不及唐老先生。但是他的医术,也是可圈可点的。陈璟那个药方,他看了,也能看出很多的药性。

只是,他没有唐老先生那么大胆。那么重的黄芪,他是无法接受的。何大夫治病,保守稳妥。

他那个,那个方子要补气动血,病家又头疼。再一动血,只怕会要了命。

“悄声!”吴大夫连忙阻止他说下去,“那位陈小官人,大有来头,咱们别胡说!”

“什么来头?”何大夫也问。

吴大夫又摇摇头。

两人窃窃私语,心思却全然不同。吴大夫在想,那个陈央及到底是谁,能不能结交他?

何大夫则想,那方子太过于险峻了,会不会一剂药下去,杨老爷的命就要葬送了?唐老虽说狂妄,医术却高超,他怎么会信任那个孩子?那孩子的药方,到底有什么被唐老看中的?

龚至离和另一位张大夫,也在小声说话。

大夫们说得,都是医药和病情;而杨家的家属们,则只关心他们的父亲或者祖父还能不能醒,什么时候醒等等。

又过了一刻钟,陈璟还是没有回来。

大家都等得不耐烦了。

“到底配什么药啊?”杨家有人嘀咕。

“不知啊。”

半个时辰之后,陈璟终于回来,手里用个托盘,托了两粒药丸。他身后,跟着明风,提了个食盒。

“这半天,就弄了两粒小药丸。”杨家众人在心里想,有点不满。

“。。。。。。是什么药丸?”几位大夫则想。

陈璟把药丸搁在茶几上,对杨之舟道:“老先生,劳烦家人端碗温水来,把这药丸掰下半颗,用水化开,点在病家的舌头上,等他慢慢服下。切记要慢慢点,不要浪费,这药非常贵重的。”

光那些天然的牛黄,这么一颗安宫牛黄丸,也要治黄金百两。

除非是中风、脑膜炎、脑出血这种危急要命的病,其他病真的没必要浪费用这么昂贵的药。

杨之舟点点头,吩咐人去办。

一旁的唐老先生,目光又开始放光了。

从明风拿牛黄进来开始,他就在想牛黄的用处。此刻,药丸就摆在他面前,他定要瞧瞧。

于是,他上前,对陈璟和杨之舟道:“老朽看看这药?”

“好啊。”陈璟让他看。

唐老先生拿在手里,嗅了嗅,又瞧了半晌,恨不能亲自尝一点。

“这是何药,有何用处?”唐老先生问陈璟。

“安宫牛黄丸。”陈璟回答,“治疗昏迷的。”

他没有仔细说。

他从来不敢小瞧任何一位大夫。特别是这位唐老先生,目光如炬。要是毫无保留告诉他,也许他会钻研出配方的。

医术能传承,自然要有所依仗。

陈璟后世带过来的知识,就是他的依仗。有些普通的,可以相互学习,但是治疗中风等,就算高端的,需要保护知识产权,虽然他也是盗用。

“安宫牛黄丸。”唐老先生笑了笑。

他知道陈璟在胡扯。

但是陈璟不肯多说,老先生也没有再问。

明风很快端了温水来,把半颗药丸化开,融在水里,又吩咐小厮拿出去,点在杨岱舟的舌尖。

接下来,又是等待。

约莫等了半个时辰,杨岱舟就醒了。

唐老先生知道,那药丸的作用非常显著。他又看了眼方才明风提进来的食盒,那肯定是陈璟配药留下来的药渣。

从药渣里,可能推测出配方,唐老先生有这个本事。

他的目光,很快从那个食盒上掠过。

**

今天的推荐票,比之前多了将近一百张,好感动,也好激动,谢谢兄弟姐妹们!!明日的推荐票,也支持下吧【好贪心的嘿嘿~~

第073章鬼斧神工

杨岱舟醒了,杨之舟和杨家的儿孙们都惊喜不已,连忙跑进里卧去看病家,反而把大夫落在后面。

陈璟也欲进内室。

他突然想到了什么,折身回来,把方才明风提进来的那个食盒拿在手里,一起提进了内室。

大家的目光,自然也落在他的食盒上。

“那也是药吗,什么药?”有人嘀咕。

唐老先生等郎中,却明白得很。

这是配制安宫牛黄丸之后的药渣。这个若是落入其他大夫手里,仔细钻研一两个月,很快就能造出一模一样的安宫牛黄丸。

“这孩子谨慎得很呐!”唐老先生越看陈璟,越发觉得满意。

陈璟的医术,先震惊了唐老先生;而陈璟行事,又符合唐老先生的喜好。所以,不管陈璟再做什么,有了先入为主的好感,唐老先生都觉得他不错。

病家已悠悠醒来。

杨岱舟的气色仍是不好,也不能说话,精神很差,可是看得出,他的神志是清醒了。

何大夫和吴大夫等人都在心里想:那个药丸,有起效!

那药丸是陈璟临时配的,是陈氏秘方药。

“安宫牛黄丸,到底是什么药?”作为大夫,碰到他们不知道的药,都挠心挠肺想知道成分、药效和用途,心里转来转去,心思全在那个药上。

唐老先生同样好奇不已。

他们各怀心思,那边,陈璟重新给病家诊脉。

诊脉之后,陈璟问病家:“头还疼吗?”

病家面容痛苦,紧紧蹙眉,算是回答了。

仍是剧疼。

“央及,如何了?”杨之舟问,“可好用药了?”

“可以了,去熬药吧。”陈璟道,“等服下药,我再替病家针灸。只是,我没有准备针。。。。。。”

陈璟没有行医箱,也没有银针。他看了眼唐老大夫。

屋子里的几位大夫,都带了药箱,应该有人带着针灸用的针。无疑,唐老爷子的针,是几个人中最好的。

所以陈璟看他。

唐老爷子则想:“这小子,蛮懂行数的,知道老夫跟前有好东西。”陈璟识货,唐老先生也是挺高兴的。

陈璟看他,屋子里其他人也看他。

唐老爷子就做了顺水人情,道:“老朽带了针。小官人要用,待药童去取来。”

他的药箱让药童背着,并不在身边。

“那多谢了!”陈璟起身,给他施了一礼,生怕他反悔。

唐老爷子就让下人去外头,把他的小药童叫进来。

大家各自忙碌开来。

杨岱舟的长子亲自去熬药。

杨之舟看了眼满屋子的人,道:“老太爷要静养,你们都出去吧,大夫在这里服侍就好。”

杨岱舟的儿孙们依言,纷纷退了出去。

屋子里就宽敞不少。

几位大夫也往后挪了挪,不敢使劲凑在床前。

大夫里,何大夫心里有几句话,如鲠在喉,总不吐不快。他觉得陈璟的补阳还五汤,会动血。病家头疼,脑袋里有淤血。若是动血,血溢满脑,只怕会命丧当场。

唐老大夫等人,不知道是没有注意,还是如此胆大?

他们不说,何大夫却想说。

他并不是邀功彰显,仅仅是想救病家一命。

“杨老爷,陈官人,在下有句话说。”何大夫上前一步,拱手道,“陈官人那药,可要再斟酌斟酌?那么重的生黄芪,益气补中,不免要动血。若是动血,病家怕承受不住的。”

杨之舟听了,反应淡淡的。

这些大夫们,从一开始就觉得生黄芪不妥。何大夫这话,没什么新意。

唐老大夫和陈璟都认为可用,杨之舟是放心的。

之前,大夫们都说杨岱舟这是死症,何大夫也是这样说的。现在,陈璟给了病家生机,何大夫却一再阻拦。所以,何大夫的话,杨之舟并不过心。

“这位大夫,您不必担心。”陈璟赶在杨之舟说话之前,回答何大夫,“病家的脑出血,乃是气虚血瘀,以虚证为主,故而生黄芪可以放心使用。您说得也不错,若是肝阳上亢、化热化火的脑出血,的确会动血,不宜使用。现在是不会的。”

“脑出血?”几个大夫听到这个词,都微微愣了愣。

中医暂时还没有脑出血这个证名。

几位郎中皆有了点年纪,读尽医书,皆没有听说过这个词,一时间大家都懵了下。

唐老大夫问陈璟:“小官人,什么是脑出血?”

没有西医的仪器,不好解释什么是脑出血,更无法说明出血量。要说到脑出血,必然要说到原因,到时候又是一串的西医名词。

这些大夫们又要追问。

到时候,更加解释不了。

陈璟只得道:“这是验方上的一个词,我偶然所读,就记下了。见杨老先生头疼,一时欲卖弄,就照本宣科,说了这个词。难登大雅之堂,让诸位前辈见笑。”

他这样自嘲,就是不想多谈,大家都听得出来。

这些大夫还想追问。

“央及说了不用担心,诸位且宽心吧。”杨之舟笑笑,打断了众人的话,替陈璟解围。

很快,药就熬好了。

杨岱舟的长子亲自端过来,一勺勺慢慢喂着杨岱舟喝下去。

看着这碗药喝下去,屋子里最紧张的人,不是杨岱舟、杨之舟和陈璟,而是唐老大夫和何大夫。

唐老大夫在等结果,看看这药是不是真的能起效,他的心情分外激动。

何大夫则生怕杨岱舟暴毙。医家慈悲,他是不忍见病家因为失误而死在他面前的。但是他人微言轻,没人听他的,唯有替病家捏把汗。

喝完了药,陈璟就开始为病家针灸。

他是用平补平泄的手法。因为是左后脑出血,陈璟就先取左侧的凤池、足临泣、太阴、印堂等穴;再取合谷、足三里双穴。

“要停针一刻钟。”陈璟对病家道,“您忍耐忍耐。”

一刻钟,就是后世的半个小时。

杨岱舟头疼,精神很差,轻声说了句好,就不再多应答。他仍是紧锁着眉头,因为头疼,不时呻|吟,痛苦万分。

“诸位前辈,不如先出去吧?”陈璟道,“让病家安静歇会。”

几个人就退了出去。

出了里屋,吴大夫责怪何大夫:“何兄,您也太直爽。都到了那个节骨眼,何必再多此一问?惹得唐老不快,陈官人也不快。。。。。。”

吴大夫这个人,机灵功利,透着聪明劲。

这并不是什么缺点,只能说他人情世故练达。况且作为大夫,他的医术也好。人品医品都说得过去。

相反,何大夫就有点老实,不知察言观色,有些时候说话不得当,会得罪人。

“总得说,万一。。。。。。”何大夫压低了声音,坚持己见。

万一他们把病家治死了呢?

何大夫并未领悟到吴大夫说的是什么意思。

吴大夫知道这位老兄的秉性,点到即止。对方不能明白,再说也是白费。吴大夫就不再多言。

唐老先生反而神色凝重。

他怔忪想着什么。

卧房里,喝了药的杨岱舟渐渐欲睡。这次,不是昏迷,而是睡眠。

屋子里有杨之舟、杨岱舟的长子和陈璟。

杨之舟轻声问陈璟:“多久能好?”

“这种病,最是精细,一步也急不得。”陈璟也放轻声音,“这样用药、针灸,半个月到二十天,才可能好转。。。。。。”

他没有说痊愈,只是说好转。

杨之舟深深叹了口气。

到了六十几岁,再发这种危急病,就是跟阎王爷抢命。这自然是半点也不能着急。能捡回一条命,已经是大夫起死回生,不敢指望痊愈。

“。。。。。。再调养数月,能好起来的。”陈璟继续道,“这位老先生并未引发癫痫,只是算轻的。以后定然要多加小心。”

杨之舟和和杨岱舟的长子都点头。

他们等了一刻钟。

一刻钟后,杨岱舟已经睡着了。

陈璟取针,没有惊动病家。

而后,他们也轻手轻脚退了出去。

整个院子都静悄悄的。

快到子时了。

夜阑人静,琼华从轩窗照进来,在地上镀了层白霜。庭院的葱郁树木沐浴着银辉,虬枝摇曳,树影婆娑,随着月色倒映在窗棂上,妖娆如鬼魅,竟有几分渗人。

深夜的盛夏,暑气渐消。

陈璟到现在都没有吃东西。等忙活完了,惊觉胃里空空,想到上顿饭还是早膳呢。他这么一回神,肚子也跟着咕咕叫。

杨之舟听到了,喊了门外的小厮:“去吩咐一声,准备宵夜。”

几位大夫都神色微松。让准备宵夜,说明病家没事。正好,他们也饥肠辘辘。

只有何大夫,愣在那里!

真的没事!

那么重的生黄芪,真的没事,居然没有动血!那个孩子的诊断、用药,没有半分靠运气瞎蒙,他全部了然于心!

这等医术,若是落在唐老先生身上,无疑令人敬佩。

可是落在陈璟那个矛头孩子身上,就显得惊悚。

那么小的孩子,居然能治疗中风!

这等鬼斧神工的医术,他从何学来?

何大夫看陈璟的眼神,带着疑问、惊愕,甚至还有几分崇敬。

而陈璟,手里还拎着那个食盒,食盒里有他配制安宫牛黄丸的药渣,他简直是一刻也不离身。

“机灵!”

这孩子又聪明又机灵,让诸位大夫们大开眼界。

“原来天外有天,竟是真的。”何大夫在心里感叹,“若不是亲眼所见,我只怕难以置信,要做井底之蛙了!”

第074章治愈

陈璟占了药和后世对中风治疗积累上的优势,将杨岱舟的病情控制住,没有加重。

但是,一连四天的用药针灸,病家的头疼并未好转,,没什么起色。

杨家的人看陈璟的眼神,也带了几分怀疑。

“怎么还没什么好转?”杨家的人不时问陈璟。

陈璟都回答说:“不能急,这病需得慢慢来。”

杨之舟不悦,对杨家众人道:“急什么?”

他这么一呵斥,杨家上下就不敢再多问。

到了第五天,杨岱舟才说:“不那么疼。。。。。。”

他的头疼,一般在夜里发作更加厉害。到了第五天,夜里没那么疼,他堪堪睡了个囫囵觉,精神好了几分。

杨家众人皆喜,都给陈璟道谢。

陈璟重新改了补阳还五汤,将生黄芪的分量从之前的八两减到一两半。

针灸上,也不再针头部,只针四肢。他依旧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取足三里、外关、太冲、合谷等穴,而且都是取双穴,留针一刻。

这次的药和针灸,又进行了五天。

到了第十天,杨岱舟的头疼,好转了更多。虽然还是影响正常的说话、睡眠,但不那么难熬了。

他的腿脚,依旧僵硬。如厕、沐浴等事,他需要下床。从里卧走到净房,他的腿关节酸痛不已。

“暂时就不要起身,还是静卧吧。”陈璟道。

到了第十二天,杨岱舟起来如厕的时候,腿没有那么酸。

头疼也好了很多。

陈璟重新给他换了药方。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将生黄芪从最初的八两,降到了现在的五钱,又添了健脾的药。

依旧照前方针灸。

这是第三次更换药方。

这次的方子,效用温和很多,作用也慢,一连到了第二十天,杨岱舟的头疼消失,只是偶然发作片刻,不影响生活,却有点轻微头晕、失眠,右侧肢体灵活,左侧的手脚活动时仍有点不便。

陈璟治疗的方案不变。

终于,到了第二十五天,杨岱舟的头疼、头晕都消失,左侧手脚活动无碍。

这病,就算彻底好了。

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陈璟终于把这个轻微脑出血中风患者给治好了。

杨家对他感恩戴德,挽留他多住几日。

陈璟想快点回家,欲推辞。

杨之舟就说:“再过几日,我也要回望县,咱们一处走,路上有个照应。”

陈璟想着,杨之舟的马车,应该宽敞舒服。杨家单独送他回去的马车,未必有杨之舟的座驾好。马车不舒服,路上骨头都要散架了,回家也是遭一趟罪。

倒也不是他矫情。古代很多东西,他都能适应,唯独长途的马车让他接受不了。

“那好。”陈璟答应了。

他也想等杨岱舟的病再稳定些,免得复发。

到了七月二十的傍晚,下了场暴雨。檐下雨滴似坠珠,大颗大颗晶莹的雨滴滚将下来,嘈嘈切切。

院子外一株梧桐树,高大参天。正是花期,嫩黄桐花缀满枝头,被大雨打落,满地的软香碎蕊,似锦缎铺地。

陈璟站在门口,看着这雨势急促,心想一时半会儿难以停歇。他还没有用晚膳,从他住的外厢房到吃饭的花厅,有点路程。

若是冒雨过去,哪怕穿了蓑衣斗笠,撑了伞,也要打湿半身。

他不太饿,不想过去吃饭。但他是客居,他若是不去,杨家那边也不会开饭,反而叫大家等他。

正想着,小院的院门咚咚响起。

小厮去开门。

杨之舟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三个小厮,每人拎两个食盒。

送晚膳的来了。

陈璟不由笑了笑。

他在门口迎着,将杨之舟迎了进来,笑道:“这么大的雨,辛苦老先生。这是给我送晚膳?”

“是啊。”杨之舟笑着。他虽然撑伞,仍是批了件蓑衣。将蓑衣脱下,直裰的衣摆还是被雨打湿了。

“多谢。”陈璟道。

他并没有客套,说什么让“小厮送即可,何必您老亲自来”等话。小厮们拎了六个食盒,应该不止一个人吃。

杨之舟只怕是有些话想单独和陈璟聊,故而送饭来,两队对酌,说些私下里的话。

小厮们进来,将食盒里的酒菜取出来,摆了满满一桌。

杨之舟也让小厮在食盒下面,放了件干净的素色直裰,进里屋去换下这湿漉漉的,然后出来。

桌上有十五六个菜,主菜是烧羊肉、片羊头、羊舌羹、橙酿蟹;另外就是酱香鸭子、油炸鱼等,荤菜居多。

陈璟等杨之舟先入座。

“央及,坐啊。”杨之舟自己坐定,招呼陈璟也坐。

陈璟就坐到了下首。

小厮们筛好酒,都退了出去。

“我不会喝酒,老先生您自己喝,我看着。”陈璟道。

他在杨家住了快一个月,大家都知晓他不喝酒。

杨之舟也没打算让他喝,只是给他倒了一杯,笑道:“那你看着,就当陪我喝了。”

“也行。”陈璟道。

没有外人,陈璟也不客气,对杨之舟:“老先生,这橙酿蟹性寒,您这么大年纪,还是别吃这种寒性的菜,归我了!”

然后就那一整碗都挪到了自己面前。

杨之舟啼笑皆非。

“你嘴馋还能说一堆道理,真是顽劣不堪。”杨之舟笑骂他。

“您若是往好处想,我这叫实诚,也有可取之处。”陈璟道。

杨之舟无奈笑了笑。从遇到陈璟第一天开始,这孩子就不太像杨之舟认知里的其他年轻人。

想到他那炉火纯青的医术和棋术,杨之舟心里对他又豁然起敬。

他今天来,并不是追问陈璟的医术。

杨之舟自己小抿了口酒,然后道:“今日下雨,恰巧也无事,来和小友说两句实心话。”

怕是要说他的身份背景。

陈璟来到明州这么些日子,虽然没有主动问过,也没人告诉过他。但是仔细观察,也能知晓杨之舟曾经是个大官。

“哦。”陈璟回答一声,“您说。”

“你怎么不问?”杨之舟道。仔细回想,自从和陈璟相识,自己问过陈璟家庭,陈璟却从来不多嘴。

他知道杨之舟的姓氏,其他的从未过问。

“问什么?”陈璟笑道,“我这个人,记不住太多的事,也没有高攀的心思。交朋友,我更看重缘分。我和老先生有缘,这就是咱们的交情,其他的,您说,我听着;您不说,我不问。”

杨之舟顿了顿,心想:这么小的孩子,对世事竟如此通透!

“。。。。。。倒有一句,我想问问。”陈璟又道。

“什么?”杨之舟精神一正。

“您不是望县人吗?我在这边将近一个月,你们本家亲戚来得颇多,应该是一族人都在明州的。”陈璟道,“上次您说来明州,我以为您是访友。不成想,您竟是回家。”

陈璟观察能力很强。

杨之舟却摇头笑。

饶了半天,陈璟只关心这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原本就是明州人士。”杨之舟道,“小的时候,先父在望县做个小县丞,我们阖家跟着他到任上。我八岁那年,他因病辞世。县丞俸禄原本就低,先父生病又拖了两年,家财耗尽,把明州本家的宅子和田地都卖了,也回不来。我和母亲就留在望县。

我十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本家没有亲叔伯,无人愿意管我。三哥是堂伯的独子,家底也薄弱。念我到底是杨氏一脉,三哥亲自到望县,将我领回来。说到底,我们的身世倒有几分相似,都是兄嫂养大的。”

杨岱舟就是杨之舟口里的三哥。

“。。。。。。那时候,三哥刚成亲没两年,添了大侄儿。三嫂娘家也是寒门祚户,没什么陪嫁支撑。多个人吃饭,家境就艰难一分。不成想,他们从未抱怨半句,还供我念书。我当三哥是亲兄弟。

这次你治好了三哥,就等于治好了我父亲。这份恩情,我是要回报你的。既然是朋友,更应该答谢。”杨之舟道。

“哦,你要是实在过意不去,给点钱就好了。”陈璟笑道,“我想着,你这老头肯定有钱,多给点嘛。多多益善。”

他从杨之舟的称呼,从老先生,变成了“这老头”。

杨之舟原本是诚心实意感激他,气氛有点严肃。不成想,陈璟这么一搅合,要道谢的气氛顿时破坏殆尽。

说到往事,杨之舟心里莫名沉重。

但此刻,他什么沉重也没了,圆目一睁:“你这混小子,一身铜臭!张口要钱,怎如此厚脸皮!你们陈氏,还是书香门第,着实叫你丢尽了脸。”

“要钱怎么了,书香门第也要吃饭呐,没钱怎么过日子?”陈璟笑道。

杨之舟也笑了。

两人的交情,似乎更进了一步。

从前说是往年友,杨之舟对陈璟,其实是有点戒备的,怕这孩子想借自己的势;直到现在,杨之舟才彻底放下了这种担心。哪怕陈璟真的要借势,杨之舟也愿意帮他。

说了身份来历,也算彻底敞开心扉了。

“真要钱?”杨之舟追问一句,“不是说笑?”

“不是啊。”陈璟道,“是真要钱。反正不给钱,你们心里还是过意不去的,我可是救了命的。多给点啊,别小气。我可是知道的你们家有钱,从你们吃穿用度都看得出来!”

“要钱,是做什么?”杨之舟又问,“家里急用,还是另有用途?”

“我想开间药铺,自家没那么厚的家底。”陈璟笑道,“所以缺钱啊。”

杨之舟就明白了。

他沉思了下。

“那你多住几日,我保管你回去的时候,就有钱开药铺了。”杨之舟笑道。

陈璟抬头,看了他一眼。

这是第一个听到陈璟说要开药铺,没有劝他再考虑考虑的人。

外头的雨,渐渐停了,屋子里全部暗下来,丫鬟们进来掌灯。

下过雨,暑气全消,凉风习习。

外头月色新起,琼华从门口透进来,素光清辉明媚。

第075章请客

第075章请客

一顿饭,吃了两个时辰。

言语投机,越聊话题越深。

杨之舟是曾经做过高官,半辈子兢兢业业,小心谨慎,说话都留意三分,对其他人,哪怕是至亲的儿子们,也不敢彻底坦露心声。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但是和陈璟说话,哪怕他话里所有保留,陈璟也听得出来,立马会意,不追问。

在望县玉苑河边相遇时,就知道和陈璟脾气相投。如今,了解越多,越发现彼此的性格相似。

他甚至把他在京里的家庭告诉陈璟:“。。。。。。这次南下归桑梓,是散散心。老妻和孩子们都在京里,明年秋上要动身回去。”

他还说,他有四个儿子。长子今年二十三岁,官不大,名堂却不小。最小的那个,是爱妾所生,才十二岁。

陈璟心想:“官不大、名堂不少,应该是皇帝跟前的红人吧,是皇帝儿时伴读之类的吗?”

他这样猜测,也没有深问,只是道:“没想到,令郎才二十多岁。”

这个年代的男子,有的十六七岁就成亲。

杨之舟都五十六了,他的嫡长子才二十三,成亲生子有点晚。

“当年考进士,就考了四次,十几年的光阴!那时候年轻气盛,哪里肯娶寒门小户女?定要个大家闺秀。直到考上了进士,考中了知府,才去提亲娶妻。”杨之舟笑道。

陈璟知道进士难考。

考了十几年,能考上,已经是祖宗保佑,没有让那十几年的时间白费。中了进士,想要做官,还要再考。整个过程,杨之舟轻描淡写,陈璟却是知晓艰难万分的。

杨之舟算运气好,耗费了几十年读书,最后总算功成名就。多少学子,蹉跎半生,到老连个童生都考不中!

这个年代,每一科取士非常少,这就注定了绝大部分学子空负治国艺,难卖帝王家。陈璟微微胆寒。

与其也去念书考学,还不如好好行医来得实际。

现在两浙路做好郎中,打下神医的名头,名满天下。将来若是有机缘去京城,恰巧碰到宫里皇帝或者皇后,也或者皇子公主们谁生个怪病,自己治好了,讨个爵位,做个富贵闲人,也算人生圆满。

陈璟觉得,他现在再去念书,考中进士的概率,比他正好碰到皇帝家有人生病的概率低。

每个人都会生病,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考中进士。

陈家的祖坟冒青烟,让他哥哥中了举人,估计是不会再冒第二次青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