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跃马西凉-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征深深地叹了口气,随即振作精神,道:“召集众来前来王府议事。”

贾诩忙道:“主公尚未用膳……”

罗征打断吩咐道:“把饭菜端到议事厅来!”

“遵命!”

许褚连忙应命。吩咐亲兵去取饭菜。

相县,高顺大营。

有小校疾步进了中军大帐。向高顺拱手道:“将军,法正先生求见。”

“法正?”

高顺怔了下。法正跑到相县来干什么?

转了个念头,才挥手道:“让他进来。”

小校急答应一声,立刻出帐而去。

不多时,头上戴了顶毡帽的法正跟着小校进了大帐。

“见过高顺将军!”

法正随手摘掉头上的毡帽,向高顺拱了拱手。

高顺肃手道:“法正大人勿须多礼,请坐下再说!”

法正又拱手揖了一揖,才在旁边落座。

高顺问道:“不知法正大人前来相县可有要事?”

法正答道:“不瞒高顺将军,主公已经率军前往鲁县大营。”

高顺眼神一凝,思忖了一下,才道:“不知主公可有军令传下?”

法正取出箭令奉上,才将罗征的计划和军令口述出来,“早在去岁冬,主公就已经决定要在开春后对徐州用兵,一举击破曹操。此番出兵旨在出奇不意,主公率领三万骑兵昼伏而夜行,最多再有五日便可到鲁县。届时主公会从费国出奇兵攻打开阳,高顺将军可与主公同时出兵攻打彭城,牵制曹挥主力,令其首尾难顾!”

高顺道:“何时出兵?”

法正道:“二月十五。”

“某明白了。”

高顺收起箭令,又问,“法正大人是去主公大营,还是留在某营中?”

法正道:“在下就留在将军营中参谋军事。”

高顺点点头,就不在多问,吩咐帐下亲兵道:“为法正大人准备军帐!”

“遵命!”

亲兵答应一声,连忙跑了出去。

徐州彭城,曹操官邸。

“公达,最近高顺大军可有调动的迹象?”

曹操放下军报,扭头问下首的荀攸。

荀攸沉吟道:“鲁县、相县、灵壁三处大营的西凉军皆无调动的迹象。”

曹操又问,“关中呢,可有兵马调动。”

荀攸答道:“也无兵法调动。”

曹操点了点头,揉着眉心思索。

荀攸犹豫了下,道:“虽然西凉军并无兵马调动,可在下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袁绍病亡后三子皆举兵相攻。去岁西凉军只屯兵自守,一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是因为罗征远征西域未归。如今罗征已经回来了,没道理不趁此机会图谋河北。”

刘晔也道:“在下也有同感,关中如此平静,实在有点反常!”

曹操道:“公达和子扬以为罗征会出兵河北?”

荀攸和刘晔点了点头,但也不是很肯定,总觉得哪里不对。

程昱皱着眉头想了半天,忽然脸色一变,凝声道:“不好,罗征怕是意在徐州。”

“嗯?”

曹操脸色一变,沉声道:“仲德此话怎讲?”

荀攸和刘晔也竖起了耳朵,侧耳细听。

程昱道:“主公请想,罗征大军主力一直驻扎在中原,若出兵河北,只能先从河套越过黄河攻并州。但高顺大军并无调动迹象,可见罗征并没有出兵河北的打算。”

曹操深以为然道:“仲德所言极是,罗征若出兵河北,也没必要遮遮掩掩?”

荀攸和刘晔同时脸色一变,也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罗征若意在徐州,必然会亲至中原!”

荀攸凝声道:“莫非罗征已经秘密来到了中原?”

刘晔沉吟道:“据细作从长安传回的消息,近日罗征一直在长安,并不曾离开,而且有空就带着妻女出城游玩,若罗征不在长安,细作也该传来消息了。”(未完待续。。)

第408章逐鹿中原(一)

“不好!”

曹操忽然想到了什么,直接跳了起来,“这厮果然奸诈,若非子扬提醒,孤差点就被其瞒过。罗征若是还在长安,又怎会频频在外露面,未免欲盖弥彰。若孤所料不错,这厮十有**已经秘密来到了中原,还好子扬提醒,否则孤险些误了大事。”

众人略一细想,立刻明白过来,顿时脸色大变。

曹操疾声道:“仲德,速谴快马前往开阳和下邳,提醒元让和子廉,务必要小心提防西凉军突袭,万不能让西凉军奸细混进城中。

“遵命!”

程昱知道事态紧急,立刻起身出堂而去。

曹操又向刘晔道:“子扬,速命人前往建业和襄阳,请吴王和楚王出兵相助,共拒罗征大军。再派人前往平原面谒袁谭,务必说动袁谭出兵。”

“遵命!”

刘晔急拱手应命,火烧屁股般的起身离开了。

鲁县,乾军大营。

罗征一边在帐下踱步,一边问道:“文和,兵马可曾到位?”

贾诩道:“万事齐备,只等主公下令。”

“好!”

罗征击节道:“这次孤不但要将曹阿瞒彻底解决掉,还要将孙策小儿赶回江东,再集中兵力定河北四州,最后驱师南下荆扬,扫灭孙刘,定鼎天下!”

贾诩提醒道:“主公,需防袁谭、孙策出兵。”

“嗯?”

罗征眼神一凝,“孙策小儿还有可能出兵,不过袁谭有那个胆子吗?”

贾诩道:“不得不防。曹操绝对不甘坐在待毙,必然会派人四方求援。我军务必要做好最坏的打算,以免到时措手不及。再生变故。”

罗征沉思半晌,道:“善,就依文和之见。”

公元203年,二月末。

就在曹操猜到罗征要出徐州,提醒驻守开阳的夏侯惇和镇守下邳的曹洪务必要提防乾军偷袭,并谴使四方求援时,秘密赶到鲁县的罗征悍然出兵,亲率三万精锐骑兵和驻扎在鲁县的两万五千步兵进入泰山郡,出费国南下徐州。攻打琅琊国郡治开阳。

而西乾悍将阎行率领的八千先锋骑兵和曹操派来的传令,几乎同时到了开阳。

不数日,罗征亲率大军至,兵围开阳。

大军休整一夜,次日一早便猛攻开阳,三日不下。

与此同时,驻兵相县的高顺也在同一天出兵东进,兵锋直逼彭城;驻扎在灵壁的两万五千乾军也出灵壁北上,进逼下邳。一时徐州大地烽烟四起。

曹操一边命夏侯惇、曹洪紧守城池,一边派大将张合引精骑三千,迂回至侧后,欲劫高顺军粮草。不料随军参谋军事的法正早有预料,与高顺商议后设下圈套,就等张合来钻。

张合不防有诈。吃了个大亏,三千精骑所剩无几。

等杀透重围时。身边已经只剩下了数十骑,只得回彭城请罪。

曹操闻报后勃然大怒。盛怒之下命左右将张合推出去打了一顿板子。

本来麾下就没有多少骑兵,在徐州苦心经心了一年多,才勉强凑了三千骑,不想战争刚刚开始,就将三千骑兵给折损殆尽,曹操焉能不怒。

就算是将张合推出去斩首示众,也绝对不过分。

不过曹操毕竟是曹操,值此三军用命之际又岂有斩杀大将之理,只不痛不痒的打了张合一顿板子了事,张合非但没有怨愤,反而更加感激。

数日之后,高顺引军至。

曹操不愿被牵着鼻子走,主动率军出击。

两军战于彭城以西十里的旷野上,在堂堂正正的正面决战之中,曹操尝到了有生以来两军对垒决战的第一次败仗,被最擅正面攻坚的高顺击败,不得不退守彭城。

要说曹操也不是没有吃过败仗,但那些败仗不是谋略上的失误,就是意外。

在正面决战中,兵力相若的情况下,曹操还从来没有输给谁过。

不想此番主动率军出击,却被高顺从正面击败,折了数千兵马。

若论阴谋诡计,高顺自然远不及曹操。

然而若论临兵斗阵,决胜沙场,高顺却从来没有输过。

就算是凶名赫赫的罗征,偶尔私下议论,也承认若统领一支步兵与高顺决战,估计也是输多胜少。就算统领他最善长的骑兵与高顺统领的步兵决战,胜算也是五五之分。

在运用步兵方面,高顺算是罗征见过的最有天分的将领。

彭城,曹操官邸。

“主公,高顺已经率军围住城池!”

程昱脸色凝重,看了看曹操阴沉如水的脸色,硬着头皮提醒。

荀攸、刘晔、乐进、张合、高览等文武则脸色难看,大觉颜面无光。

“唉,不想高顺这厮竟如此难缠!”

曹操捶胸顿足地道:“如此大将,竟错投了罗征那凶徒,惜不能为孤所用,可惜,真是可惜呐!操征战大半生,正面决战从不曾有过败绩,不想此番竟然为高顺所败。此人统兵之能实乃操生平仅见,若肯为操所用,又何惧罗征那凶徒。”

程昱道:“主公,罗征已经大举出兵,徐州乃主公最后的根基,我军退无可退,务必要尽快设法击退高顺,先击破开阳、下邳来犯之敌,否则大势休矣。”

曹操愁容不展道:“诸公有何破敌之策?”

众人皆蹙眉不展,都对眼下的局势有些束手无策。

高顺绝对是块难啃的骨头,不管是谁去啃,都得崩掉几颗牙,还不一定能啃下来。用阴谋诡计,似乎也没有什么效果,貌似高顺军中也有能人。

刘晔道:“不若等入夜出兵劫营如何?”

“不妥!”

曹操断然道:“高顺身经百战,而且军中估计也有用谋之人,岂能没有防备。若劫营不成反为高顺所败,还会平白折损兵马,我军不及罗征兵多,可消耗不起。”

程昱道:“主公,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未必就没有机会。”

曹操蹙眉想了一阵,忽然眼睛一亮,击节道:“此言大善,张合听令。”

“末将在!”

张合怔了下,急起身出列,立于帐下。

曹操道:“可引五千兵马,待入夜后出城骚扰高顺军,务必不得令其松懈。”

“末将遵命!”

张合急一挺胸膛,大声应命。(未完待续。。)

第409章逐鹿中原(二)

临淄,袁谭官邸。

“主公!”

辛评匆匆进了内堂,向袁谭拱手一揖。

“来来来,仲治坐下说!”

袁谭连忙起身,肃手请辛评入座。

辛评见袁谭对自己甚为礼遇,心下大为受用,就侧身入了席。待袁谭重新坐下,才连忙问道:“不知主公召在下前来可有要事安排?”

袁谭道:“是这样的,日前曹操派人前来求援,俱言罗征欲大举进犯徐州,邀吾共同出兵以退罗征,吾正拿不定主意,遂请仲治前来商议一下。”

“哦?”

辛评道:“不知此事是真是假?”

袁谭道:“斥侯已经传回消息,罗征确实已经出兵徐州。”

“这……”

辛评手抚柳须,沉吟道:“罗征凶残如狼,今又占据兖豫二州,若先主强盛时,自不惧罗征那凶徒,然眼下主公只得青州一郡,兵不过两万,在下以为实不宜与罗征交恶。”

袁谭道:“可吾听说,袁尚那家伙派了审配前往关中,欲与罗征结为姻亲。”

辛评道:“此事在下也听说了,但罗征并没有答应嫁女袁尚。”

袁谭沉思半晌,道:“罗征虎狼也,这厮侵略成性,若曹操败亡,估计用不了多久便要图谋河北,正所谓唇寒则齿亡。且况现在吾与曹操又结为盟友,若见死不救,也未免有些说不过去。吾意尽起大军南下尽盟友之责,仲治以为呢?”

“这……”

辛评苦口婆心地道:“主公,罗征招惹不得呀!”

袁谭脸色就有些阴睛不定。本以为辛评会赞成自己出兵,却不想会极力反对。可曹操已经答应他。待击退罗征后便出兵助其攻打袁尚,并且送了一个女儿过来。可见结盟之诚。

相反罗征那厮,虽然也曾派人与自己结盟,但却实在没有多少诚意。

更重要的是罗征势大,曹操若败亡,罗征的下一个目标就必然会是河北。

正因如此,袁谭才不计前嫌,选择与曹操结盟。

袁谭虽然没啥本事,但唇寒齿亡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尽管他老子曾败给曹操。但国与国之间,本来就没有永远的仇恨,只有利益。

袁谭起身在堂下来回踱了一阵,犹豫了半天,才下定了决心,道:“吾意已决,明日便起兵南下,仲治不必在劝,可速速收集情报。”

辛评见劝不住。只得叹了口气,起身答应后出了内堂。

开阳,罗征大帐。

夜已经深了,火把烧的正旺。

三十余员校尉以上的统兵将领正襟危坐。一个个面有愧色。

罗征面带怒容,烦躁的在帐下负手来回踱步,犀利的目光时扫过帐下众将。被他目光扫到的将领就急忙移开目光,不敢和他对视。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这些年随着势力日盛,罗征的威严也是与日俱增。

一旦罗征发火。军中将校没有一个不心惊胆战的。

罗征踱了一阵,才顿住脚步,指着一众将校骂道:“数万大军攻不下只有八千兵马的一个开阳城,你们自己说说,孤王还要你们何用,一群吃货!”

众将皆羞愧无地,个个脸涨的黑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却不敢吭声,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的,都快把脑袋塞到裤裆里去了。

贾诩和成英坐在主位下首,两个老狐狸半闭着眼睛,似乎快要睡着了。

“滚!”

罗征随手将酒樽砸在杨秋脑门上,“都给孤王滚出去。”

众将不敢废话,连忙起身,尿滚尿流的出了王帐。

罗征这才怒火稍霁,看向闭目养神的贾诩,沉声道:“文和,甘宁水军到了哪里?”

贾诩答道:“甘宁将军的两万五千水军已到高唐附近,随时都可奉命北上。”

罗征走到屏风前,盯着军事地形图看了半天,才点了点头,又问,“袁谭会否出兵?”

贾诩抚须沉吟了半晌,始摇头道:“这个实在不好说!”

罗征凝思半晌,方道:“罢了,先行攻破开阳再说!”

就在这时,忽有小校疾步奔了进来,疾声拱手道:“主公,袁谭出兵了。”

“哦,此话当真?”

罗征顿时眼神一凝,贾诩和成英也扭头望了过去。

小校奋然道:“千真万确,袁谭率领两万大军已到安丘,最多十日便可到开阳!”

“喔,好,很好!”

罗征连连点头,随即狞笑道:“袁谭这蠢货,还真敢来趟洪水,真是不知死活!”

贾诩道:“主公,袁谭兵少,此番尽起两万大军南下,临淄必然兵力空虚,如此良机断然不能错过,是时候让甘宁将军的水军北上了。”

“嗯!”

罗征道:“传令甘宁,速率水军北上,从高唐夹击青州。”

“遵命。”

值令官连忙应命,迅速跑了出去。

罗征又看向贾诩,道:“文和,这里就交给你了。”

贾诩道:“在下遵命!”

罗征道:“曹阿瞒坐困徐州,回天乏力,此番出兵,就按照文和之见,围城灭援,先行击破曹阿瞒请来的各路援军,最后再集中兵力收拾曹阿瞒,文和切不可放跑夏侯惇。”

贾诩拱手道:“主公放心,在下理会得!”

罗征这才点了点头,把手一挥,疾呼道:“速召阎行前来。”

“遵命。”

早有亲兵急忙领命,迅速奔出帐外。

不多时,阎行匆匆而来,大步进了帐中,拱手道:“参见主公!”

罗征道:“速速召集各部骑兵,随孤王北上迎敌。”

阎行面露诧异,却不敢多问,忙拱手大声道:“末将领命!”

寿春,吴军大营。

鲁肃匆匆进了中军大帐,向孙策拱手一揖,“见过主公。”

孙策摆了摆手,道:“子敬免礼!”

鲁肃道:“不知主公召在下前来,有何要事吩咐?”

孙策揉了揉眉心,道:“子敬坐下再说!”

鲁肃又拱了拱手,才转身入座。

孙策一边思索,一边道:“此番罗征亲至中原,必然要一举击破曹操而下徐州。正所谓唇寒则齿亡,孤王断不能坐视曹操败亡,否则若是让罗征彻底平定中原,袁家三兄弟如何是罗征的对手,不出数年,北方必然尽为罗征所有,则孤王就只能偏安江东一隅了。”(未完待续。。)

第410章逐鹿中原(三)

鲁肃拱了拱手,道:“主公高见!”

孙策起身在帐下踱了几步,始顿住脚步,沉声道:“安风津不下,孤王就无法毫无顾及的率军渡淮水北上。子敬可有良策助孤击破安风津?”

鲁肃沉吟半晌,道:“张辽带兵多年,深通行伍,乃当世少有的良将,除非我军有压倒性的优势,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击破安风津,不然欲夺安风津很难。”

孙策蹙眉道:“罗征兵多将广,安风津更有两万大军。江东地贫民少,前年一战三万大军更是几乎折损殆尽,这两年孤苦心经营,总共也不过得五万步兵,三万水军,还要分守各处关隘,此番出兵最多也只能调集三万五千兵马,兵力上实在没什么优势。”

鲁肃抚须考虑了半天,才道:“欲破张辽,唯有将其诱出安风津,方能寻机破敌。”

孙策道:“子敬可有良策?”

鲁肃道:“肃到是有个想法,不知能不能成。”

孙策肃手道:“子敬但说无妨!”

鲁肃道:“主公何不命百姓穿上我军衣甲,再命军士驱赶百姓渡河,以为疑兵。如今以来张辽多半会出兵袭击寿春,以迫我军退回淮南。届时主公可率主力大军牵制张辽,设法寻机破敌,同时再命水军逆淮水北上,或可袭破安风津。”

孙策沉声道:“若只是让百姓乔装军卒,张辽未必就会上当。”

鲁肃道:“主公考虑的极是,张辽肯定不会轻易出兵。正所谓不见兔子不撒鹰。所以北上的不能全是百姓,至少要有一万大军。渡过淮河后可先击破几座城池,如此一来由不得张辽不信。据细作回报。驻扎在灵壁的两万五千乾军也已经北上下邳,我军攻破几座城池后可摆出一副进攻灵壁的架势,张辽必然会出兵袭我军侧后,否则他敢坐视灵壁失守。”

孙策精神一振,略一思忖,便断然道:“善,就依子敬之计。”

安风津,张辽大营。

“将军,细作从寿春传回急报。”

有小校急步冲进中军大帐。向张辽大声禀报。

“寿春?”

张辽沉声道:“讲!”

小校道:“孙策亲率三万大军,欲渡淮水北上。”

张辽眉头一皱,道:“可曾探清楚,孙策果真欲率军北上?”

小校道:“应该不会看错。”

张辽沉吟了下,挥手让小校退下。

细作看到的只是表象,如何通过这些表象,分析出敌军的军事行动,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就取决于主将,想要刺探到敌军的真实意图。细作还做不到。

就算有细作能混进敌军大营,也不可能将消息传出来。

不然在军还没动呢,敌军就知道了你想干什么,那仗还怎么打。也不用打了。

战争时期,士兵是不能离开军营的,更不能和无关之人有任何接触。

“诸位怎么看?”

张辽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就问帐下的一众将校。

众将校齐声道:“我等皆唯将军马首是瞻。”

张辽点了点头,道:“传令各部。紧守各寨,无将令不得妄动。”

“遵命!”

众将齐声应命。没人有异议。

寿春,孙策官邸。

“主公!”

鲁肃疾步进了内堂,向孙策拱手施礼。

“子敬免礼!”

孙策急肃手道:“安风津有何动静?”

鲁肃答道:“毫无动静,张辽并未出兵。”

孙策不免有些失望,但还是精神不错地道:“这也是意料中的事情,张辽要是这么容易就上当,孤早就将安风津夺回来了,岂会等到现在。”

鲁肃答道:“明日大军便可渡过淮水,最多三日,便可有消息传回。”

孙策‘嗯’了声,道:“孤也是时候去安风津走一趟了。”

鲁肃道:“需得尽快肃清乾军探子,为水军逆淮水西进做好准备。”

“子敬所言极是!”

孙策把手一挥,道:“走,去军营。”

安风津,张辽大营。

“将军,大事不好了!”

张辽正在召集众将商议军事,忽有小校满面惊慌地冲了进来。

“何事惊慌?”

张辽沉声喝住小校,沉声问道。

小校疾声道:“孙策亲率三万大军渡淮水北上,已攻破向县、龙亢等县。”

“什么?”

张辽猛的吃了一惊,霍地长身而起,凝声道:“孙策果真率军渡淮水北上了?”

小校急点头道:“千真万确!”

“不可能!”

张辽下意识地摇头道:“安风津距离寿春不到两百里,急行军只需一日夜便可到,孙策怎么可能会这么安心的率军渡淮水北上,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可是……”

小校吃声道:“孙策真的北上了呀,向县和龙亢已经被攻破了。”

张辽皱眉不语,在帐下来回踱起了步。

一众将校交头接耳了一阵,也渐渐停下了议论,目光重新落在张辽身上,眼珠子随着张辽的走动来回移动,就等着张辽做决定。

张辽踱了一阵,才停下来问众将道:“诸位有何看法?”

众将你眼望我眼了一会,才有一个偏将道:“向县和龙亢既已失守,末将以为吴东应该已经渡过了淮水,我军若不牵制吴东,只怕主公会降罪。”

张辽顿时眉头大皱,这不是个能担重任的料。

身为统兵将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怕担罪责,这样的人能顶什么用。

“你们呢,都有什么看法?”

张辽眉头很快舒展开来,又问其余将领。

众将七嘴八舌,都觉得吴军可能已经渡过了淮水,赞成出兵攻打寿春,逼吴军退兵。

张辽听了众将的建议,不置可否,挥手道:“传令各营不得妄动,再探!”

“遵命!”

众将见张辽有了决断,只得拱手应命。

寿春以西五十里的马丘聚,孙策大营。

“子敬,张辽可曾出兵?”

孙策放下竹卷,问坐在下首的鲁肃。

鲁肃答道:“尚无动静,未曾出兵。”

孙策刹时眉头一皱,道:“这个张辽还真是沉得住气啊!”

鲁肃道:“张辽确实是员良将,如今看来,唯有让程普老将军引军北上灵壁了。”

孙策道:“罢了,传令德谋,即刻引军北上。”

“遵命!”

鲁肃拱手应命,立刻起身离开。(未完待续。。)

第411章逐鹿中原(四)

安风津,张辽大营。

“将军,大事不好了!”

斥侯小校疾步奔进中军大帐,向张辽拱手大声道。

“又怎么了?”

张辽心下不悦,沉声问道。

斥侯小校答道:“吴军杀奔灵壁去了。”

“什么?”

张辽闻言刹时勃然作色,厉声道:“此话当真?”

斥侯小校疾声道:“千真万确啊将军,这样地大事小人哪敢谎报军情。”

张辽脸色阴晴不定,起身在帐下来回踱起了步。

本来他是准备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因为压根就不相信孙策会毫无顾及的率领大军渡过淮水北上,所以才一直没有出兵,想要看看吴东想玩些什么花样。

攻下两县不算什么,还影响不了中原大局。

只要吴军不敢大举北上,那就说明肯定有问题。

可眼下吴军北上杀奔灵壁而去,却让他有些坐不住了。

“将军,灵壁不能有失啊!”

帐下诸将听到吴军北上杀奔灵壁,立刻纷纷开了口。

虽然没明白,但那意思却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赞成出兵袭击寿春。

“别急,让某想想!”

张辽挥了挥手,皱着眉头苦思。

他始终都觉得吴军不可能全力北上,换了是他自己,胸口上抵着一把尖刀,也绝对不敢全力施展手脚,那么吴军眼下的所有举动就肯定有问题。

可是,有什么问题?

张辽想不明白,但吴军摆出一副要进攻灵壁的架势。却不能置之不理。

灵壁驻扎着两万五千大军,已经奉命北上攻打下邳。

若灵壁有失。势必会影响到徐州战场。

早在开战之前,张辽就已经接到了罗征的密令。更知道主公的作战计划,要倾一战之力攻下徐州,彻底将曹操灭掉,这个计划是绝对不能受到影响的。

那么摆在面前的问题就很简单,要么出兵寿春,逼吴军退回淮。

要么按兵不动,让吴军把戏演到底,只是要承担灵壁失守的巨大风险。

张辽飞快的思索了一阵,虽然还是不相信孙策敢全力被上。但却委实不敢承担灵壁失守的风险,当机立断道:“各部速速召集大军,随本将军出征。”

“遵命!”

众将精神一振,当即轰然应命,迅速起身离开了中军大帐。

张辽思索了一会儿,又谴人去叫副将。

没多久,副将大步走了进来,向张辽拱手道:“将军。”

张辽摆了摆手,道:“吴军此番北上颇为蹊跷。安风津距离寿春不到两百里,孙策只有三四万兵马,如果不把全部的兵力都投入到中原战场,则无力影响中原战事。可若把全部的兵力都投入到中原战场。则寿春兵力空虚,我军随时都可断其后路。这么简单的道理孙策不可能不知道,所以某一直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然灵壁万万不能有失。某决定率领八千兵马奔袭寿春,看看吴东究竟在玩什么花样。你留下坐镇安风津。某给你一万两千兵马,务必要小心提防。无论如何,安风津也不能半点差池,否则我等生死事小,影响主公一统中原的战略计划可就成了罪人,纵然万死亦难以赎其罪。”

副将神情一凛,锵然拱手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命。”

张辽点了点头,道:“走吧,去军营看看!”

入夜,马丘聚,孙策大营。

“主公,好消息!”

鲁肃匆匆进了中军大帐,一脸喜色。

“哦!”

孙策精神一振,道:“可是张辽已经出兵?”

鲁肃连连点头道:“正是!”

孙策果然大喜,猛的一拍大腿,道:“好,太好了,张辽带了多少兵马?”

鲁肃顿时脸色一肃,道:“张辽此人极为小心,据斥侯传回的消息,此人只带了还不到一万兵马,也就是说安风津至少还有不下一万乾军,水军若从水路偷袭只怕不太容易。”

孙策闻言也是眉头大皱,起身在帐下踱了两步,才沉声道:“就算水军不能偷袭袭破安风津,只要能击破张辽的这路兵马,我军就还有机会,张辽大军到了哪里?”

鲁肃道:“直奔寿春去了。”

孙策问,“张辽大军还有多久可到马丘聚?”

鲁肃道:“最晚明日午后可到。”

孙策击节道:“好,严令各部不得妄动,准备阻击乾军。”

“遵命!”

鲁肃答应一声,立刻快步离开。

次日清晨,马丘聚以北十里。

张辽率领八千大军正在一路疾行,大军只带了十日军粮及一些轻便器械,并没有携带太多的粮草和一些大型辎重,因此行军速度极快,午时出兵,次日一早便到了马丘聚。

正行间,副官催马赶了上来。

“将军,不如歇歇再走。”

副官提议道:“将士们疾行一夜,只歇息了一个时辰,体力消耗颇多,若是被吴军伏击只怕不妙,不如让将士们歇息一阵再行赶路,入夜当可到寿春。”

张辽沉吟了下,道:“罢了,命大军就地扎营歇息。”

“遵命!”

副官答应一声,立刻传下军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