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血-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韦昌辉想不到,自己现在身为北王,南王已死,西王领兵在外,东王之下就属自己权利最大了,杨秀清居然不顾情面,让自己杀自己的哥哥,真是寡恩薄情之至。一时间,浑身不住颤抖起来,仇恨的种子开始播撒起来。
罪状宣读完毕,时辰已到,众人都看着韦昌辉,只见他嘴唇上胡须抖个不停,一只手支撑着案子,一只手无力的一挥,无力兼无奈的说道:“行刑吧。”
广场zhōngyāng的韦昌光倒是早已吃饱喝足了,酩酊大醉之下任由士卒摆布,五匹骏马到来,麻绳套住韦昌光的四肢和脖子,五匹马上的骑士纵马扬鞭之下,飞快的朝五个方向飞驰而去,血光一闪,韦昌光被分成了五块,鲜血、碎肉、内脏满地都是。胆子小的百姓和女子们吓得惊叫一声,不少人都吓得晕了过去。
韦昌辉死死的撑住自己的身体,冷冷的看着整个行刑的过程,双手紧紧的捏着杵着案子,神情yīn郁,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不过一众百姓和太平军士都是心中凛然,连北王的国宗犯了事都要被杀,更何况升斗小民呢?都对东王和太平军的法令,更加敬畏起来。
萧云贵和洪韵儿虽然给几个王爷安排了王府选址,但却没有给那些皇亲国戚们安排,再说了两人也安排不过来,几个王爷的亲戚不少,萧云贵才没工夫管这些人呢,也不归他管。
所以当王爷们有了住的地方之后,皇亲国戚们开始争夺其他的好地方,才出现了东王的大舅子和北王的哥哥争同一个地方,最后东王护短杀了韦昌辉的哥哥。这只是南京城里争权夺利的一个缩影,入主南京之后,天国的王爷们似乎开始热衷于争权夺利、修建王府,把出兵的事抛在了脑后。虽然他们很满意萧云贵选定的地址,但觉得没有王府的气势,在天王的带领下,大家纷纷破土动工,开始扩建各自的王府。
不过当中也有例外的,翼王石达开就不是很热衷此道,他对西王给他选定的地方很满意,翼王府位于城西小王府巷内的上江考棚,并其右侧原来清安徽道士王宅及上元诸生刑昆之私家园林,他原本打算随便住进去就算了,但岳丈黄玉琨和谋士张遂谋却谏言说,如今自天王以下,人人都在扩建王府,翼王若不随大势而行,恐被人所忌,如今西王领兵在外,翼王若也想独自领兵于外,就要韬光养晦,随波逐流方可。
石达开便听从两人谏言,也开始大肆扩建王府,一切和诸王一样。旬月之内,西殿大军捷报频传,克无锡,下常州,已经围了苏杭二州,近rì更是传来西王领兵打上海的消息。
还年轻气盛的石达开再也坐不住了,他也想领兵打仗、建功立业,总好过把光yīn浪费在这些骄奢之事上,但石达开从北王兄长被杀之后,一直都行事小心翼翼,如今贸然提议出兵,他也担心被人猜忌。
于是石达开找黄玉昆、张遂谋等人商议,翼殿的谋士给石达开出了个主意,那就是用总圣库的钱粮不足来提醒天王、东王,该出兵了。
自从金田起兵以来,石达开一直都是管着天国总圣库的,从长沙到南京之时,西殿移交了不少钱粮,加上总圣库原有的钱粮和那数十万百姓的献纳,总圣库一共有一千余万两银子,但南京一百多万人口可全都靠总圣库吃饭的,加上近rì各王爷大兴土木,总圣库的银子只出不进,如今只剩下六百余万两了,粮食也越来越紧缺。虽然西殿从无锡等地运来了一些钱粮,加上各地运来的一些钱粮,但太平天国所占之地有限,加起来旬月内只有数十万两入账,无异于杯水车薪。南京城的太平军到了应该考虑出兵攻打一些产粮之地的时候了,翼殿的谋士们认为此刻提出兵之事正是时候。(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百零二章渔人之利
和众谋士商议之后的第二天,翼王石达开起了个大早,梳洗停当之后连早饭也没用便策马在一众翼殿参护的护卫之下,前往东王府。
走在大街之上,忽听街边几个孩童玩耍之时念起的童谣:“小天堂、小天堂,金陵就是小天堂,天父眷顾小天堂,不愁吃喝不愁穿。”“西边一座城,东边一座城,西边的不亮,东边的大亮。”
起初石达开还笑意浓浓,看来南京城的百姓还是拥护太平军的,就连小孩子们的童谣都如此歌颂太平天国,但细细一听之下,好像一夜之间城内的孩童都在念这几首童谣,蓦然想起了什么,眉头不禁深深的锁了起来。
片刻之后,到了东王府门口,只见东王府的曾水源和陈承瑢带了东殿参护已经在门口等候了,这两人刚刚都升了官,曾水源升任天官又正丞相,陈承瑢升任地官副丞相,两人都换了新赶制的官服,也不知是刚升了官的缘故,还是太平天国新制的官服的缘故,两人看起来红光满面的很是jīng神。。。
见石达开下马,曾水源和陈承瑢上前见了一礼,陈承瑢见翼王眉头不展,问道:“翼王殿下为何事忧愁?”
石达开轻叹一声,说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一路上很多孩童念的童谣?”
陈承瑢愣了一下没有答话,他身边的曾水源却接口道:“翼王殿下,这些孩童好像都在念相同的几首童谣。”
陈承瑢奇道:“念几首童谣又怎么了?”
石达开缓缓将几首童谣又念了一边,陈承瑢口中默念几遍后,好像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含义,也是眉头深锁起来。曾水源心思不及陈承瑢灵光,又暗自念了几遍。才恍然说道:“怎么会有这样的童谣?这样唱得街知巷闻的,百姓和军兵们都以为天京城是小天堂了。”
石达开嘿了一声,说道:“不错,不止这样,这个编童谣的人用心更是险恶无比,倘若天京城真的成了小天堂或是咱们教义中的圣城,那今后无论清妖如何包围,如何攻打,我们都只有咬牙守下去;再无转圜的余地了。”
曾水源微微一笑说道:“翼王殿下多虑了,这天京城当真是小天堂一般。况且我们各路天兵都在,清妖如何敢来攻打天京?我们还要杀到běijīng去呢。”
石达开看了看毫不在乎的曾水源,看来舍不得这花花世界天京城的又何止天王、东王等人?也不再说这事,说道:“我们快些进去吧,别让东王久候了。”曾水源和陈承瑢一起点点头。跟着石达开直入东王府。
这东王府经过短短时间内的扩建,已经初具规模。萧云贵给东王府选的建址是在满清江宁将军署内。将军署建筑豪华,加之有景sè宜人的花园,当年清康熙皇帝南巡江宁时,曾以将军署作行宫。东王杨秀清跟着李以文到了将军署后,一眼便选中了将军署,杨秀清倒也满意萧云贵的安排。便吩咐众人扩建此处,做东王府。
东王府的扩建很是浩大,东王下令尽收入署外隙地,又放宽围墙。扩大王府范围,并在内兴造一座五层高楼,以了望城内外虚实。历史上杨秀清第一次选中建王府的就是这个地方,后因王府邻近孝陵卫的清江南大营,不断受到炮火的袭击,东王才决定将王府再迁他处。
经过十余rì的连夜赶工,东王府大门已经初步完工,大门前兴建了一座高大门楼,约有五、六号门面宽,四柱密钉铁蒺藜,远在浦口的敌楼均能见之。大门外尚有大炮数门,早晚鸣放,十分威风。太平天国向以黄、红二sè为尊贵,因此,内外多饰黄、红二sè。东王府大门口用黄纸朱书“东王府”匾,门上有铜环,并糊黄缎,饰以彩sè龙、虎形象。大门前有一彩棚,也以黄、红绸绉覆盖,显得分外威严壮观,大门外设大鼓一面,专供民间告状之用,“有事无论大小,皆于门前击鼓,内中即有女官出问。
进了大门,宽阔的院内另有一座四五丈高的五层望楼正在修建,已经建好的东王府内室以外设方厅各一,东曰“承宣厅”,西曰“参护厅”,均为传令官办差处所。另有东殿尚书挂号所。王府附近还有“侍从馆”,负责武装保卫东王府。
到了东王府内,翼殿的参护在参护厅等候,石达开和曾水源、陈承瑢径直到了承宣厅等候,曾、陈二人陪着翼王奉茶,说东王稍后便来。
过了片刻,门口亲卫大声喝道:“东王殿下到!”石达开急忙整理衣冠起身侯立,
只见东王杨秀清头戴金冠,那金冠如古制兜鍪式,左右各一龙,其中近上立一凤,盔顶竖一缨枪,四围皆珠宝缨络,冠额则绣双龙单凤,中列金字东王二字,一身明晃晃的黄缎袍,袍上绣龙八条,脚踏明黄缎靴,上绣金龙,每只靴子上绣七条,很是光鲜灿然,配着杨秀清隽永冷峻的外表,让人不禁肃然。
杨秀清才踏进大殿,哈哈大笑起来,大声说道:“达胞,想不到你一大早就来了,真是太好了。达胞,看了我这王府没有?觉得如何?”
石达开微微一愣,小心翼翼的说道:“四兄王府果然气派非凡,东殿的典官们还是用心办事了,短短时rì内已经初具规模,实在难能可贵。”
杨秀清摆摆手,脸上又冷了下来道:“唉,用心办事说不上,你说十遍的事,他们能听进去一遍就算好的了。”
石达开见曾水源、陈承瑢两人低头不语,看来为了王府扩建的事,两人没少被东王呵斥,心中微感不安,但也不愿过多的提及东王府的内事,上前一步抱拳道:“四兄,小弟一早前来乃是有要事相商。”
杨秀清走到主位上正要坐下,听到石达开的话,微微回头笑了笑。缓缓坐下说道:“达胞要说的可是圣库之事?”
石达开微微一鄂道:“四兄何以得知?”
杨秀清淡淡一笑道:“这几rì你接连召见各处库管,筹算钱粮,东殿各处管事所领钱粮皆要你亲自断处,想来是圣库吃紧了,是不是?”
石达开暗暗心惊,看来在这天京城内没有什么事能逃得过东王的耳目,跟着上前长长一拜说道:“四兄明鉴,如今这天京城内军民百姓不下百万,各处花费每rì都是不下数万之巨,加上如今各处王府均在增建。花费更是在……”
说到这里,杨秀清脸sè一沉,抬手打断他的话说道:“达胞,你这话是何意?你只说圣库花销之事,怎么不说纳入之事?前几rì西王不是还差人缴了一批钱粮到来么?记得到了天京之后。圣库该有一千二百余万两的存银,粮秣器械更是不计其数。这才进天京几天?圣库就没有银子了么?”
石达开急忙说道:“圣库之内尚余六百两银子。但天京城内丁口众多,花费甚巨,而且从前圣库之入多半是攻下城池之后,缴获清妖府库钱粮所得,还有查抄那些清妖富户所得居多。如今到了天京城内,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各处都要花银子,又多时未曾出队攻打清妖,所以圣库所入仅靠西王纳献是远远不够的。西殿十余万兵马如今正攻打苏南,西王也需要钱粮,到如今西王未曾从圣库领取半分,反而有所纳献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杨秀清沉吟道:“西殿接连攻下金坛、无锡、常州等地,尚可自给自足,杭州、苏州乃是大城,等打下后也应有不少钱粮供应。”
石达开摇摇头说道:“四兄,如今我天京大队坐守天京城内,所缺者不是银两而是粮食,最近夏收刚过,清妖截断各处陆路通道,禁止粮食转运,天京城附近田地出产有限,不足以供应都城所需,小弟不得已出高价搜购走私米粮供应,实在是入不敷出。小弟以为当出兵赣省或是北上皖省,一者便是打下湘赣皖南产粮之地,以作都城供粮之用,二来也可拱卫天京,江北清妖虎视眈眈,若是瓜洲、镇江有失,天京便会受清妖兵锋所胁了。”
杨秀清尚未答话,只听一人在大殿门外笑道:“六弟所言极是。”只见北王韦昌辉也是一身金冠黄袍,金冠上绣了北王二字,大步走了进来,他身后一个国字脸的红风帽红袍的汉子跟着进来,却是天官正丞相秦rì纲。两人和杨秀清都是衣着光鲜,而石达开却是素服便装,相比之下,显得石达开、洪宣娇二人很是寒酸。
石达开见两人联袂而来,心中微微有些欣喜,北王近rì和东王不协已经是人尽皆知,他一定也想能够领兵出天京城的,有他二人说话,出兵之事便好说了。
韦昌辉和秦rì纲向杨秀清行了一礼,杨秀清点点头,缓缓说道:“韦正老弟有话不妨之说。”
石达开听了韦正老弟这四个字,心中昭然,韦昌辉狠心杀了自己亲哥哥向东王表忠心,已然得到了杨秀清的信任,不管东王是否还有所防备,但这一声韦正老弟和从前大不一样,亲疏之间已经高下立判。
韦昌辉招呼石达开坐下,自己也坐到右上首,秦rì纲添为末座,几人坐定,韦昌辉才缓缓开口说道:“我军进城旬月,军兵百姓耗费rì增,坐吃山空终非长久之计,小弟以为六弟所言极是,我等当在秋收之前出兵赣省、皖南,攻占产粮之地,方可缓解天京缺粮的局面。”
杨秀清皱眉说道:“西王不是正在攻打苏南么?”
秦rì纲洪钟般的声音开口说道:“东王殿下明鉴,西王对阵清妖数万,胜负尚不明了,听闻近rì清妖从福建、江西调集大批援军准备应援苏南,江北清妖或许也会南渡应援。如今我等出兵时机正好,一来可打乱清妖部署,声援西王的攻势,让清妖不敢从容赴援,二来打下产粮地之后,也可解我等燃眉之急。”
杨秀清面sèyīn沉的哼了一声说道:“好一个燃眉之急,天京城断粮了么?你们急着出队到底是何用意?清妖赴援苏南?苏南那边吃紧了么?天京城内尚未安稳,出队打何处?天王谕令你们出队了吗?!”话音才落,石达开、韦昌辉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东王为何发这么大的脾气。
杨秀清冷哼了一声,说道:“达胞、韦正老弟,城内还有多少勾结清妖的富户没有收拾掉,你们再去查查,据本王所知,还有不少清妖官宦富户都逍遥法外,你们放着这些人继续为祸百姓么?”
石达开和韦昌辉对望一眼,看来东王还是担心自己和北王领兵之后又变成另一个西王,当下暗暗叹口气,连忙说道:“东王兄教训的是,王弟失言。城内苟存的清妖,小弟当亲提天兵前往剿灭。”
杨秀清点点说道:“如此甚好,其实苏南之战西王已有成算,不要我等出队也能应付,如若西王应付不了,定会有求援之语带到,到时候再出队也不迟。现下我等不该着急出队,一切谋定而后动方为上策。而如今金陵百姓也编起歌谣说天京城乃是小天堂,看来也是天意使然我等当秉承天父之意,定都金陵,改号天京,我等当好好经营天京,让天京成为小天堂,成为东方的圣城,方才是教义正途。”
石达开听了汗流浃背,他此刻猛然明白东王话语之意,他不是怪自己和北王提议出队,而是不想天京出队牵制清妖,东王是想借清妖的手对付西王!从他yīn沉的语气可以听出,他对西王兵势雄厚极为不满,想借清妖之手削弱,虽不一定会致西王于死地,但也要西王被清妖打得走投无路,派人来天京求援,他东王才会派出大队相救。看来杨秀清并不是一味贪图天京城的逸乐而不愿出队,他这是要坐收渔人之利,等到西王和清妖两败俱伤,他才会出面收拾残局,当真是老辣至极的谋算啊。
石达开张开了口想再替西王说些话,但却不知道说些什么,韦昌辉也是苦着脸不敢多言,秦rì纲更是低头不语,陈承瑢面露喜sè,似乎早就料到一般,唯独曾水源面sè着急,但却人微言轻也不敢说话。
杨秀清不理会石达开,站起身说道:“韦正老弟,秦rì纲随本王看看这新王府吧。”韦昌辉、秦rì纲当即领命而行。
杨秀清走过石达开身侧,忽然低声说道:“把你的衣饰换换吧,没一点天国翼王的威风,寒酸得紧,也不怕让人笑话。”说罢直出门去了。
杨秀清等人走远后,石达开轻叹一声道:“兄弟祸起萧墙却是为了哪般?大好形势非要拱手让了清妖不成?”跟着摇摇头,不再说话,走出大厅,只看着东王府上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不禁也是有些痴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百零三章先手为强
随着太平天国西殿大军在苏南展开的战役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大清王朝彻底慌了神,一败再败的清军急需要稳定住战线,最起码不能够把苏州、杭州、上海等地丢了。在咸丰帝的严旨申饬下,江北清军的和chūn部开始准备渡江增援上海,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的王懿德也奏请朝廷,保举老将李廷钰为福建提督,准备派出福建援兵北上解杭州之围。
李廷钰此人算是一个能征善战的老蒋,福建厦门人,名将李长庚之子,字润堂,号鹤樵。二十二岁承袭三等伯爵,授二等蓝翎侍卫;历任江西南昌城守营副将;九江镇总兵;广东cháo州镇总兵;江南狼山镇总兵;浙江提督;福建水师提督等职。后因病不能巡洋,夺职家居。
李廷钰最为有名的一战便是和关天培一同镇守虎门之战,1841年1月英军突然发动进攻,占领沙角,大角炮台,随后对虎门炮台攻击。当时李廷钰守威远炮台,关天培守靖炮台。他们身先士卒,与数十倍的英军浴血奋战。几次向琦善要求增援均被拒绝。2月26rì靖远炮台被攻破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为国捐躯壮烈牺牲。英军调转炮位,全力攻打威远炮台,李廷钰终因弹尽粮绝,手下伤亡惨重,被迫撤退。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失败了,但李廷钰还是被誉为鸦片战争名将。。。
同时清廷在湘赣战场也稳住了局势,四月初,太平天国留守长沙的护国侯胡以晃、林绍璋会同湘潭守将曾立昌、陈仁保;衡阳守将曾天养、何震川等人,出兵五万会攻江西。在天王大队拔师往天京而去之时,清军大将江忠源等人就已经放弃醴陵退守萍乡。胡以晃会同诸将发起南昌战役,意图一路攻克萍乡、宜chūn、新余、上高等地后。攻下江西省会南昌。
清军名将江忠源看出太平军来势汹汹,手下兵马不可匹敌,主动后撤至江西上高,胡以晃等轻敌,同时拉长了战线,在上高被江忠源部清军伏击。上高一战太平军大败,老将曾天养在与江忠源部清将塔齐布对阵时战死,五万太平军或死或降,只有两万余人突围。随后在撤往长沙途中又不断被地方团练袭击,回到长沙时只剩下不到万余人。
上高惨败彻底改变了湘东、赣西的局面。江忠源一rì数百里杀回醴陵,复占醴陵城,囤积钱粮兵马,准备和湘西的张亮基、胡林翼等部会攻长沙。胡以晃只得分兵把守衡阳、湘潭、湘yīn等要地,并派人向镇守武昌、岳州等地的国舅赖汉英求援。同时奏报天京,请求援兵。
在接连大败之后。清军总算取得一场上高大捷。咸丰帝马上升了江忠源的官,任命他为江西巡抚,总领赣省军政事,同时命江忠源火速抽调人马掉头东援苏南。
江忠源也不含糊,他把醴陵等地兵事交给秦定三、开隆阿、常禄等人之后,自己带着楚勇老部下刘长佑和自己的兄弟江忠济并五千人马火速向东开去。五月初十已经兵至黄山,威胁攻打杭州的西殿太平军侧后。
天京的太平军似乎对增援苏南战场不感兴趣,他们的大队还是按兵不动,只是由东殿国宗杨辅清领一万兵向武昌而去。这支兵马是增援湘赣战事的。按照清军的部署,加上天京太平军没有出队,清军和chūn、李廷钰、江忠源三路援军要是齐聚苏南,近三万清军加入战场之后,一定会让萧云贵手忙脚乱。特别是江忠源和李廷钰两部清军,江忠源部下楚勇凶悍,李廷钰手下也是经常剿海匪的老兵,又都是名将统帅,加上广东水师即将北上同和chūn部会合,一定会让萧云贵吃不了兜着走。
但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这个变化来自于小刀会首领刘丽川、潘启亮、陈阿林等人的加入。当rì萧云贵和刘丽川等人商议了上海战事之后,又问起刘丽川福建小刀会的事。
清末小刀会的兴起其实最早是在台湾,小刀会原是天地会的一个支派,清乾隆时在台湾创立,其后传播到南洋群岛,华侨多加入此会。清道光年间,福建漳州府海澄县人归国华侨江源和他的兄弟江发又在本地发展这小刀会。初时不过归国华侨加入,不久加入的人rì多,从海澄县傅到漳州府各县,以至厦门,都有会员,於是揭贴反清布告,城乡皆是。随后咸丰元年小刀会传入上海,刘丽川等人才联合各帮派建立了上海小刀会。随着太平天国的兴起,上海、福建的小刀会都跃跃yù试,准备起兵响应,两部小刀会平rì里都有往来联络,准备同时起兵。
说起福建小刀的壮大,不得不提起一个人,这个人叫黄德美,此人乃是福建同安人,家中乃是大富之家。咸丰元年(1851年),江源、江发兄弟从南洋“购有洋小刀数百柄,结为小刀会”,在海澄县珠浦村设武馆;吸收会众;积极从事反清斗争。由于连年受灾,闽南各县粮食失收,饿殍遍地,怨声载道。在龙溪、海澄、同安等县的归国华侨又常受当地官吏及豪绅的敲诈、勒索,清zhèngfǔ又实行虐待政策,使华侨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无家可归。为了寻找出路,许多人参加了小刀会。
身为大富人家的黄德美有田地在龙溪县浒茂洲,因受海cháo侵蚀,粮食失收,佃户无法交租。他派人拨粮赈济饥民,并宣布不收田租。但当地豪绅及钱粮官强迫黄德美交钱粮,于是发生争执、冲突。钱粮官向上奏说黄德美越境迫租,并有私谋作乱之嫌。黄德美对地方贪官污吏心怀不满,不久前盐运使曾迫他充当漳州、泉州府盐商,使他蒙受巨大损失,这次又将浮粮洒在他头上,更激起他的愤慨。于是他联络黄威、江源、江发等人,加入小刀会,决心与清zhèngfǔ抗争到底。
福建小刀会有了黄德美的加入后如虎添翼,黄德美在经济上大力支持小刀会。咸丰二年初,他和黄威到南洋各地联络会员,并购买2700支小刀秘密装运到石美社南门兜。同时设立武术馆,秉烛达旦,苦练武功,广招人马,准备武装反清。三月,在海澄县卓岐船厂修造42艘大沽船;五月又在石码福河船厂造36艘阔头浅船,以备举事之用。咸丰三年四月,海澄知县汪世清派兵偷袭珠浦村,江源兄弟被捕入狱。消息传来,群情激愤。其时,太平天国已占领南京,全国反清斗争高涨。黄威与黄德美认为起义时机成熟,便准备派人联络太平天国和上海小刀会举事。
但因为上海小刀会被官府突袭,一夜之间上海小刀会土崩瓦解,前来联络的福建小刀会人手也陷在上海城中被杀,自此便断了消息。
萧云贵听了刘丽川的话后,马上想到上海小刀会的教训,既然福建小刀会的江源、江发兄弟被抓,福建小刀会只能马上起事,而不是瞻前顾后的等待,否则只会像上海小刀会一样,落得个被突袭剿灭的下场。
虽然萧云贵还不知道清军三路援军的部署,但他本着搅浑水的想法,马上交待刘丽川、潘启亮、陈阿林三人准备马上南下联络福建小刀会起事。
刘丽川等三人马上答应此事,萧云贵当即封刘丽川为金三正将军,潘启亮为木二总制,陈阿林为水副九壬九监军,并和白泽堂的何滨一道带着数十人马上赶往福建,联络福建小刀会起事。
萧云贵之所以抢先下手,除了怕福建小刀会也像上海小刀会一样被剿灭之外,也是想为将来拿下苏南之后向福建进兵打下伏笔,同时他也是存了私心,宁可西殿先入为主,把福建小刀会这股势力笼络到西殿麾下来,也不愿福建小刀会最后被天京太平军吸纳。历史上福建、广东的小刀会、天地会起义失败后,这些人四处流亡,最后被太平天国收留,改编成花旗军。
所谓“花旗”,是专指1855年在江西加入太平军的原广东天地会、福建小刀会等起义军。他们都是因作战失利,各路义军分头散去,其中一支号称十万人,在周chūn、葛耀明、陈荣、邓象、卢纬、翟火姑、谭星、谭富、李鸿藻、陈显良等率领下,北上进入湖南郴州、桂阳、茶陵、兴宁、安仁等地活动,这年秋天因湘军和团练的压迫,纷纷从茶陵取道永新、安福、分宜、万载进入江西,适逢太平军翼王石达开部自湖北三路入赣,两军于当年yīn历十月十九rì在万载会师,不久“花旗”的名号就出现了,此后“花旗”便成为这支起源于广东、福建,在江西成建制投入太平军的天地会部队的专用番号。
萧云贵很想收拢这些人马,而且将来南下福建之后,接着就可以进入广东,要是能收服福建小刀会,对占领福建全境和继而南下广东绝对大有裨益。萧云贵走一步看三步,他甚至联想到了南下福建的人随后还要继续往南和广东天地会取得联系,以求能联络到更多的起义会党。也好在萧云贵这样想也这样做了,否则等三路清军援兵到来之后,西殿太平军的苏南战役很可能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不得不说萧云贵的当机立断又一次打乱了清军的部署。(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二百零四章商贸之路
刘丽川、潘启亮、陈阿林同何滨等十余人是搭乘一艘英国人的商船离开上海的,萧云贵找了教堂里的英国人帮忙,那位英国商人威尔伯非常乐意船上多些人,因为萧云贵大笔采购了他商船上的货物。这些货物包括棉布、砂糖、胡椒、咖啡、粮食等等,甚至包括商船上面走私的一批军火和一批烟草,凡是萧云贵觉得有用的东西都买了过来。至于船上的大箱鸦片,萧云贵只是采购了一、两箱做为药用,威尔伯也不介意,这些东西在上海总会找到卖家的,不愁卖不出去。
威尔伯的商船是一艘巴底摩尔型号的快速帆船,19世纪初,东西方贸易进入全盛时期后,英美等国造了不少这种快速帆船用于运送新鲜茶叶,如果你的商船能载着新鲜的茶叶抢先一步回到伦敦,那等待你的将会是一笔重利。随着中国几个商港的开埠,英国的快速帆船开始大量运送中国茶叶和澳洲羊毛,快速帆船的使用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七十年代,当蒸汽船出现后才被逐渐淘汰,但有时候这种船在风速、风向和洋流都有利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轻松跑出24节的航速来。。。
威尔伯也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外国商人,自从太平军到达上海之后,虽然列强秉承了其所谓的中立态度,但下层商人们之间流传的还是关于叛军是一伙强盗的说法。从英租界控制的黄浦江面达到徐家汇的黄浦江面其实不过一小段航程,但很多商人还是听从领事馆的忠告,没有逆流而上和叛军进行交易。
当萧云贵找到教堂里的传教士和李斯特中士,向他们说起需要进行贸易时,李斯特推荐了自己的老朋友威尔伯。由于上海打仗,陆路和长江水路断绝。上海的贸易受到了影响,往rì贸易买家都躲在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