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血-第2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额尔金知道他们要这么多钢材做什么,太平天国那位皇帝野心勃勃,他打算在全国大搞铁路的修建。北京通往上海再到广州的铁路,从北京到北方哈尔滨的铁路,从北京到兰州到新疆的铁路,从北京到乌兰巴托的铁路,看得出来太平天国的人们打算大干一场了。
考灵顿爵士对于这件事非常感兴趣,很难想象两个刚刚停战的国家之间就会有那么大的贸易额产生。但额尔金知道现在英国需要太平天国的市场,而太平天国则需要全球第一大工业国生产的钢铁。自从美国内战开始以来,英国在美国的钢铁交易额度就大幅度下滑,太平天国这个时候接过美国的出口份额正是恰如其分,考灵顿爵士无法拒绝,额尔金认为就算是首相本人也无法拒绝,或许他们在战争中失去的损失可以从这些贸易中赚回来吧。
穿过南中国海,这一路上额尔金乘坐的决心号战舰与数十艘战船和运输船结伴而行,上面搭载着第一批回国的被俘士兵。他们大都是在广州战役中被俘的士兵,能够回家他们显得很高兴。
额尔金和几名被俘士兵交谈过,他们一致认为太平军士兵的战斗力非常强悍,特别是死守几座炮台的士兵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人全部战死却没有一个投降或是被俘的,很多人临死前拉响身上的手雷炸弹与联军士兵同归于尽。那几名被俘士兵表示,今后他们宁可做逃兵也不愿意再来东方和这支叫太平军的军队作战了。
额尔金想起了在八里桥战场那些视死如归的清军骑兵,他们不也是同样拿着炸药冲过来想要与联军同归于尽的么?这一刻额尔金才明白过来。这个东方国家之所以能够在东方传承几千年并非是偶然的,因为他们在任何时候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和国家都有一颗视死如归的心啊。
在南中国海。额尔金还看到了太平军的海军,这支海上游击队给联军的海上运输线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现在额尔金看到了一个奇怪的景象,那就是他们的船队当中收拢了很多海盗船。额尔金知道太平军海军通过赏金和威胁等手段,吸收了南中国海范围内很多的海盗为他们作战,相信随着战争结束。这些海盗都会被太平军海军给归化掉了。
在马六甲海峡,额尔金的船队遇上了一支正在和海盗作战的太平军海军,联军舰队没有插手,只是看着太平军海军将海盗们击垮,一战下来额尔金看到至少二十多艘海盗船做了太平军的俘虏。随后两支舰队都在马六甲停靠休整。
在马六甲额尔金见到了这支太平军的统军将领,这位同样是海盗出身的将领告诉额尔金爵士,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海盗,太平军海军是予以坚决消灭的,在南中国海域甚至更远的海域,太平军海军将会充分保障各国和平商船的安全。对此额尔金没有做出什么答复,他知道英国的海军是怎么发展起来的,早年的私掠船队就是一支海盗船队,当他们要抢劫商船的时候,他们就会换掉海军旗升起海盗旗,当他们代表国家出战时,他们又是正规的海军,也不知道太平天国的海军今后会不会按照英国海军的这种方式发展下去。
穿过印度洋和红海,额尔金达到了埃及,登陆后坐了一段路的火车随后登上英国地中海海军的船只向着英国而去,到了地中海就表示他们离家更近了。当然随行的俘虏士兵减少了很多,印度、北非等殖民地征召的士兵在沿途就下船返回各自的国家了,最后和额尔金一起出发的就只剩下苏格兰高地兵团的士兵了,额尔金不太喜欢这些苏格兰人。
随着英国本土越来越近,额尔金的心情就更加的复杂起来,他不知道在伦敦迎接他的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他是不是会被人骂成是懦夫?罪人?还是别的什么呢?
伦敦泰晤士港口,今天是人山人海的一派景象,额尔金远远的就看到了汹涌的人群,他有些坎坷不安起来,作为一个失败者他无法昂起头走下舷梯,甚至觉得很是惭愧。但当他走下舷梯的时候,人群中却爆发出一阵阵的欢呼声来,“欢迎回到家,孩子们!”
原来欢呼声不是为自己而来,港口聚集的人群多数都是前来迎接那些归国士兵的。妻子找到了丈夫。孩子找到了父亲,母亲找到了儿子,激动的哭喊声久久回荡在港口上空。没人理会额尔金等人,没有指责,也没有谩骂,什么都没有。额尔金就像被人遗忘一样,默默的上了一辆黑色马车后便离开了这里。
唐宁街首相官邸已经换了主人,在这里额尔金见到了新任首相斯坦利,这位保守党领袖表现得意气风发,似乎没有丝毫的战败耻辱感。简单的问候之后,额尔金首先表达了自己在远东期间失败的表现,但斯坦利却安慰他道:“忘记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吧,此前我们的对华策略存在重大失误,该死的辉格党造成了我们的战败。但我们悬崖勒马换回了和平。额尔金爵士,我更加在意的是我们得到了此前通过战争更想得到的东西,不是吗?”
额尔金知道首相说的是什么,他把一份厚厚的贸易协定郑重的取出来交到首相的面前说道:“首相阁下,这是太平天国与我们签订的一份新的钢铁进口贸易协定,价值在五千万英镑左右。”
在场的内阁成员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财政大臣兴奋的大声喊道:“让我们把枪炮回炉铸成钢铁然后重新卖给中国人吧,他们和我们需要的都是一样的!”
人人都为这份巨大的贸易协定而感到激动不已。除了钢铁贸易协定之外,中国的铁路、电报线、工厂建设等等投资项目的意向书也一份份的出现在人们眼前。英国人赫然发现其实他们通过战争最后想要的不就是这些东西吗?现在他们得到了,而且是在战败之后得到的,这时候他们才明白过来此前他们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
斯坦利满面红光,他亲切的称呼额尔金为英雄,称赞他在远东付出的一切,正是他在远东的坚持。让帝国体面的结束了战争同时得到了东方市场的全面开放。天津、大连湾、烟台等等一大批太平天国北方沿海城市正式向英国开放商贸,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一想到即将能与四亿人做生意,人们都相信大英帝国的第二次大发展即将到来了。
几天后这些贸易协定一份份的在报纸上曝光了,没人提起鸦片贸易。英国国会甚至通过了一项决议,即逐渐减少远东的鸦片贸易,取而代之的是和远东的中国人做其他生意的热潮。
随着被俘士兵陆续回国,英国开始逐渐忘记了战争失败的痛苦,中国大量的矿产开始引进外国资本进行开发,英国人跃跃欲试,中国成为美国之后,英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至于那些战俘的赎金也没人计较,那些赎金都分摊给各个殖民地的人民去了,英国似乎并没有损失什么。
而中国则在不断的吸纳着英国的资本注入,随着大量的铁路建设项目开始,中国的交通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此前内地难以运出的物产得以出口,经济贸易推动着中国自身工业、商业的蓬勃发展,双方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双赢的,这种合作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被打破了平衡。
额尔金爵士、格兰特上将、蒙托邦等人陆续回到了英国和法国,格兰特上将最后被晋升为元帅,蒙托邦也得到了晋升。后来额尔金爵士没有再担任任何政府职务,一直在他的老家安度晚年,晚年他写了远东战争回忆录,据说销量不错。格兰特的遭遇和额尔金相同,他顶着元帅头衔一直赋闲在家,直到最后终老。而蒙托邦则在一直法军中担任重要角色,在随后爆发的普鲁士战争中表现不俗。于1866年8月9日成为法国第31任总理兼陆军大臣,拟定了导致法军在色当附近战败的冒险作战计划,9月4日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他退到比利时,从此脱离政界,1878年死于凡尔赛,据说他也写了一本回忆录但没有额尔金那本销量好……
第七百四十六章战后发展
中、英、法、俄四国之间的局部冲突战争结束了,相互之间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战争中,中方伤亡士兵总计六万八千多人,英法伤亡士兵三万六千多人,被俘三万四千多人,俄国因为和太平天国长期存在冲突,所以累计伤亡数字大得多,他们在远东伤亡士兵十三万四千多人,并且丢失了大片的领土。但俄国却不是战败三国之中最为凄惨的,最为凄惨的却是法国。
法国国内此前就已经积累了很多矛盾,在另一个时空,正是因为拿破仑三世不断对外发动战争,也都取得了胜利,这才转移了国内的矛盾,可在这个时空中,法国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他们在远东战争的失利,直接点燃了国内矛盾的火药桶。虽然拿破仑三世跟随英国的脚步,较为体面的结束了战争,但国内从1862年开始相继爆发了各种形式的共和运动和工人运动,当然这些运动的幕后黑手都是法国经济中占绝对领导地位的资产阶级。他们有钱但没有政权,所以法国的资产阶级开始了新一轮的变革,而拿破仑三世则忙于各处镇压这些运动,无力再对外发动任何形式的入侵。
英国则不同,他们有着世界工厂的称号,而远东的中国则制定了一个发展计划,战后的中国开始发力,花费巨额的资金开始进行国内的各种建设。英国则是为中国提供各种物资的重要国家,他们忙于和中国做生意,同时美国南北战争的发展也进一步吸引了英国的目光,因此英国对远东的扩张也停滞了。
被斩断了亚洲一头的双头鹰日子也不太好过,虽然他们丢失了西伯利亚以东大片领土,中亚扩张计划也遭到失败。但他们仍旧是欧洲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国在亚历山大二世的带领下开始专注于国内的改革和发展,同时还要应对奥斯曼等国的挑战,因此俄国暂时在远东放弃了入侵。
正如萧云贵此前所说的,这一战要为国家打出十多年的和平时光来,然后才能专心国内发展,就算全都打烂了重建。也是划算的。所以,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为远东年轻的中华太平天国带来了一段黄金的发展时间。
国内的发展离不开国外的技术和物资,虽然此前在江浙地区,太平天国发展了一些工商业,但这些工厂、企业底子很薄,截止战争结束的时候,国内只有新技术钢铁厂三家,分别是上海钢铁厂、宁波钢铁厂、汉阳钢铁厂。三家钢铁厂年产钢铁仅仅只有可怜的五十万吨。这比起后世仅上海宝钢年产钢铁数千万吨的数字来说确实是惨不忍睹。这点钢铁只够战争时期满足国内的武器生产需求,而无法满足国内建设用钢铁。特别是几条大铁路的修建,那更是吃钢铁的大户,还有很多等待建设的工厂、船舶和其他等待扩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厂,也都对钢铁需求很大。
虽然国内并不缺乏铁矿,但很多地方的交通是惨不忍睹的,要开矿就得先修路,改善物流环境。同时修建大量的钢铁厂也需要非常多的机械和物资。因此,在国内工业没有发展起来的前期很长一个阶段。就注定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钢铁和其他物资才能保障国内的建设所需。
而现在的英国则对于中国的发展并不会过于限制,就算是在后世美帝在对新中国进行封锁的时候,中国还是通过香港从英国获得了不少的商贸物资。况且现在的大英帝国更加需要的是全球的贸易市场,而不是美帝那种吃饱了没事干的全球霸权,与中国展开更大规模的贸易才符合英国的利益,这也正是他们发动远东战争的目的。
于是。在战争结束的同时,萧云贵根据内阁制定的《全国十年发展章程》,责成外交部迅速与英国达成了一连串的外贸协定,以确保今后国内的发展。
至于资金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战争结束后。大量的资金将回到建设方向上来。太平军此前在军费上的花费是相当巨大的,除了对三国的战争之外,全国各战场还在进军没有占领的地方,还在对各地方的土匪势力进行清剿,所费甚巨,仅翼殿部调往新疆花费的军费就高达一千多万两之巨。
也算萧云贵在苏浙经营多年,工商业繁荣,税收较为稳定,同时太平天国进占北京之后,对满清贵族、高官的资产清剿也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资金。在后世辛亥大变革之后,由于袁世凯对于满清贵族和高官的保护政策,导致这些掌握着大量社会财富的阶层的巨额资产得以保留。须知道这些满清贵族和高官们,哪一个不都是经过两百多年的财富积累,那吸收的财富可不是一点半点,“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句话并无半分夸张的地方,光一个知府就能搜刮到这么多财富,而更上一层的实权贵族们能掌握多少财富那就可想而知了。
而在萧云贵成功的这个时空,太平天国将满清贵族的财富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除去一部分和平民旗人及其他各族平民分享之外,还剩下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之中光黄金、白银的价值就高达数亿两。
中国从来都不缺财富,满清缺乏的只是将这些资本转化为国力的举措,君不见所谓的同治中兴时期,洋务派轻轻松松的就捣鼓出一支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舰队来么?这还是在海军军费一再被削减的情况下。假如当时的中国能有一半的资产财富转化为国力,那么中国将释放出很可怕的能量来。于是乎,现在掌握了中国几乎一半财富的萧云贵开始做这种。
首先就是准备将财富中的黄金和白银收归国有,作为准备金,成立国有银行发行纸币。以前太平军一直采用的还是银元,那是因为发行纸币所需的准备金不足,一旦收拢市面上的黄金和白银,将会影响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而且当时全国还没有统一,也不具备这个条件,而现在国家基本统一,对外战争结束,大量的资产财富集中,已经具备了一切的条件。
其次就是建立自己的外汇体系,从1821年英国建立金本位制度的货币体系以来,货币同黄金等价挂钩,太平天国也迈出发行货币的脚步,也开始实行金本位制度,这样就能形成固定的汇率。
第三就是吸纳民间资本与国家资本进行共同建设。国家的大量财富用于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改革之外,还需要支出大量投入在教育、军队以及其他方面,民间资本的吸入主要用于铁路及其他地方建设。特别是铁路的建设当中,在十年发展规划当中计划占到总体投资的百分之八十,大量的铁路建设好之后,国家拥有铁路的所有权,而民间投资者则拥有铁路的五十年经营权,铁路的建设将大大改善国内的物流环境,降低商品在物流环节当中的成本,对于刺激商贸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
让民间资本参与进来也有利于国家民间财富转化为国力,当时的中国一半的财富集中在民间,像江浙商人、山西晋商这些为代表的封建商人掌握了大半的民间财富,萧云贵也需要通过这种手段来将这些封建商人引导转向资本商人,这样才能终结国家封建顽固势力对于土地的渴求,从而进一步瓦解国内的封建体系,最终达到一个农业封建国家向资本工业国家的转变。
同时,国内对于商贸、工商业的政策进一步开放和倾泻,废除了满清实行多年的厘金关税,全国各地统一建立起很多大型的商贸市场,国家通过对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征收统一的商税来确保税收,各地农村集市建立统一的粮食及农产品集散市场,对交易的农产品也实行统一的商税征收。商税的统一将厘金关税转变为商业产品税,进一步降低了商品流通环节的成本,须知道在满清厘金关税实行的时候,可是每过一处都必须缴纳厘金关税的。
从战争结束的1862年起,中国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发展建设以及国内的大改革,将国内的财富和资本进行充分的利用和转换,发展国内的工商业,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普及国内教育体系,积极改善民生。而萧云贵夫妻则整天忙于国内事务,虽然有了内阁的分担,但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是需要他们来进行掌控。
而在美国内战期间,中国也开始加大对美国内战的影响,通过商贸控制和武器出口,从美国南方政府那里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同时由于有中国和英国的干涉,美国内战的时间大大的延长了。
而中国通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时间来到1865年7月的一天,这天萧云贵在北京接见了一支来自于日本的代表团,他们是日本幕府派来与中国商谈合作事宜的,其实日本的倒幕运动开始发展到了武装冲突的地步,日本幕府有些坚持不住,前来中国寻求帮助了……
第七百四十七章日本倒幕
日本使节团领头的还是老熟人川路圣谟,自从川路圣谟在与太平天国接触后向幕府上了著名的《川路状》后,日本幕府一直和太平天国保持了友好关系。在太平天国和俄国长达八年的远东北疆冲突战事中,日本一直保持和太平天国的一致步调,很多日本武士被征召随同太平军出征,共同与俄国人作战。
虽然通过抱太平天国的大粗腿,日本一改被俄国压迫的现状,取得了不少好处,但总体上还是被列强欺压的状况并未改善,而太平天国在结束英法俄战争之后,似乎也站在列强一边一同欺负日本。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的倒幕派也喊出了效仿太平天国的口号,将洪韵儿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改了改,称作尊王攘夷,他们希望能向太平天国那样,发动起义结束国内软弱的幕府,然后与列强对抗,希望能发生太平天国那样的奇迹,战胜强大的列强,从而使日本一跃成为东方强国。
自从1853美国以武力胁迫日本开国以来,日本与俄、英、荷等国都签署了开国的条约,日本闭关锁国的体制崩溃。1858年幕府大老井伊直弼迫于外国压力,不待天皇敕许,迳自签订《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修好通商条约》,主张攘夷的某些藩主和志士通过与幕府有矛盾的公卿策动天皇下诏,拒不批准签约,宣扬尊王攘夷。
1858年10月至1859年,幕府在京都、江户等地大肆逮捕尊王攘夷派志士,造成安政大狱。1860年攘夷派的水户、萨摩两藩的18名浪士为安政大狱的被害者复仇。刺杀大老井伊直弼于江户,史称樱田门外之变。
尊王攘夷运动的中心在长州藩。领袖有吉田松阴及其门生高杉晋作、久坂玄端等。尊王攘夷派的成员有各地的下级武士、乡士、豪农豪商、村吏、神官、国学者以及公卿中要求改革幕政或与幕府有矛盾的人物。1862年底至1863年初,尊王攘夷派策动天皇下诏。令幕府定期宣布攘夷,废约、闭港、驱逐外国人,当然这当中并不包含与日本常年通商的中国人。1863年1月31日,高杉晋作等火烧英国公使馆。6月6日,幕府被迫答应天皇,定于6月25日开始实行攘夷。6月24日幕府通告各国公使将关闭港口。
1863年6月25日及7月8日、11日,长州藩炮台先后炮击通过下关海峡的美国、法国、荷兰船只。在此之前,日本从中国进口了不少先进的火炮,特别是长州藩这些倒幕派的藩主们。更是从中国大量进口了太平军裁汰下来的各种火器和火炮,因此日本倒幕派的武装力量大大增强,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武装倒幕的决心。于是在下关炮轰列强舰队的战斗中,倒幕派取得了一些战果,列强舰队准备不足因此暂时败退。
7月16日、20日美法军舰先后攻打下关,进行报复。此时,高杉晋作组织了效仿太平军编练的新式军队——奇兵队,防守下关,战斗很激烈。但高杉的军队还是暂时守住了下关。
由于战火波及了日本整个海域,因此太平天国也借口保护商路和侨民派遣舰队来到日本。原本日本倒幕派认为太平天国来是帮助自己的,但很可惜,太平天国从始至终都是支持幕府的。因此很快太平天国的舰队也加入到列强的舰队中,一起对付倒幕派。其实原因很简单,倒幕派的活动已经影响了中日正常贸易。作为东亚列强的太平天国当然要武装干涉。
8月15日,中英两国联合舰队共27艘战舰进攻萨摩藩。萨摩藩主屈服,转向公武合体(皇室公卿与幕府及各藩的联合)。1863年9月30日。各国联合操纵的幕府势力与公武合体派在京都发动政变,赶走三条实美等倒幕七卿,大肆迫害尊王攘夷派。
到了1864年8月19日,久坂玄瑞等率长州藩兵入京都,与幕府操纵的京都守护军激战,久坂玄瑞等战败自杀。8月24日,幕府在太平天国驻日使馆的授意下,策动天皇下诏,以追究禁门之变为由发动第一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英、中、美、法、荷五国联合舰队也于9月5日再次进攻下关,长州藩在内外夹攻下失败,对幕府屈服,保守势力重新掌握藩政,高杉晋作等被迫逃亡。
斗争的失利使尊王攘夷派重新考虑战略,1865年春,高杉晋作再度举兵,主张开港讨幕,不再提攘夷,意思就是承认各国在日本的商贸利益,但仍旧准备推翻幕府。至此,尊王攘夷运动向武装倒幕转化,并与萨摩藩结成秘密军事同盟。与此同时,英国也权衡利害,改变策略,援助倒幕派。而太平天国则认为一个混乱的日本更加符合太平天国的利益,于是进一步加强支持幕府,而法国人这一次站在了太平天国这一边,一起支持日本幕府的统治。
于是,倒幕派在1865年开始,在英国的支援下对幕府发动了多次武装进攻,日本幕府有些招架不住,因此派遣了使团前来太平天国寻求帮助。
在北京紫禁城乾清宫内,萧云贵亲切的接见了日本盆友,很快双方就达成了一笔五百万英镑的军火交易,太平天国以平价的价格出售武器给日本幕府,并且答应派遣太平军退役军官以私人身份替幕府训练和整编新式军队。
川路圣谟非常高兴,甚至提出想要出钱雇佣英勇的太平军渡海参与幕府的战争,但被萧云贵委婉的拒绝了。开玩笑,萧云贵知道英法的底限在哪里,大家一边支持一方,大发战争财可以。但绝对不能真的出动军队进行武装干涉,这是大家商量好的规则。反正日本打战死的是日本自己的人,花的是日本自己的钱。但派自己的士兵去参战就不划算了。
被拒绝的川路圣谟并没有感到沮丧,随后又商定了一些粮食物资的购买协定。这些年日本一直是中国倾销商品的一个重要市场,和中亚、蒙古、西藏、南亚、南洋等地一样,那里都是中国的重要市场,特别是日本、南洋、中亚各国,中国都在扶持亲华势力,也赚取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特别是对日本的军火交易都是黄金、白银现货交易,因此也进一步保障了太平天国的金本位货币制度。
送走川路圣谟之后。萧云贵哼着小曲来到御花园中,只见洪韵儿正和李璇玑、韩宝英两女在那里说着话,看到李璇玑也在,萧云贵忍不住脸上有些尴尬起来。
自从战争结束之后,英法等国租界都被太平天国收了回来,租界内的治安、司法权利由太平天国的警察和司法系统管理,但各国洋人租用的土地仍旧由各国洋人使用,也没有限制华洋隔离的的藩篱。英租界解除了长达三年的围困之后,李璇玑回到了租界内。克利福德又返回中国来寻找妻子。当得知妻子在中国的时候,一心只是与南丁格尔搞红十字会的事,并没有再与萧云贵纠缠不清,克利福德请求妻子跟自己回英国去。但李璇玑拒绝了。他还是坚持留在中国搞红十字会,无奈之下克利福德也只得一同留在了上海。
今年年初,李璇玑和克利福德来到北京。李璇玑是打算在北京成立红十字会的分部,而克利福德则是艺术家毛病发作。他也想亲眼看看这座古老而伟大的东方都城。于是夫妻二人到了北京,今天克利福德夫妇获准进入紫禁城参观。克利福德一进了紫禁城就惊叹连连,在内卫人员的陪同下四处参观去了,而李璇玑则来看望洪韵儿,正巧韩宝英从新疆看望石达开回来,也进宫来看望洪韵儿,三女便在御花园边走边聊起来。
萧云贵一开始没看清李璇玑的面目,待走近时也被三女看到了,正想返身便走时,韩宝英却笑嘻嘻的大声喊道:“陛下万安!”萧云贵闻言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上前去与三女相见。
李璇玑和韩宝英行了传统的汉礼之后,李璇玑微微低下头去,萧云贵则是摸着鼻子有些尴尬,记得几年前在上海礼查饭店再次见面的时候,两人已经把话说明了,但再次见面时还是微微有些不自在。
洪韵儿微微一笑打破这种尴尬的气氛道:“璇玑妹子来北京想在这里发展红十字会的分部,陛下觉得如何?”萧云贵啊了一声,点点头道:“很好啊,这很不错,朕完全支持,有什么需要只管说。”
李璇玑松了口气道:“资金问题我们自己会解决,只需要一块地方……”话还没说完,萧云贵马上道:“批,马上批一块地方给他们,就在内城里头,还有几座前清的王府空着,你去看看喜欢哪座就批哪座给你。”
韩宝英轻笑道:“陛下,从没见您这么爽快过啊。”萧云贵老脸微微一红,微怒道:“小丫头,有这么和朕说话的么?信不信朕回头把李秀成调到东北去?”李秀成现在还是京畿地区的卫戍司令官,这几年和韩宝英感情很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韩宝英微微一窘,哼了一声对洪韵儿道:“皇后,您看陛下又欺负我了。”洪韵儿笑着安慰了几句道:“我们去那边走走,让他们两单独说说话。”说罢拉着韩宝英便先走了。
见洪韵儿和韩宝英走远,萧云贵松了口气,看着李璇玑道:“你打算在北京常住么?”李璇玑摇摇头说道:“分部的事情弄完了就打算回上海去。”萧云贵哦了一声,看着熟悉的人却不再熟悉的关系,竟然一时间找不到话说,最后只能说了一句:“你大哥还在服刑……”李璇玑的大哥李重跟随荣禄一同在锦州被抓获,后来因为是从犯被审判后判处五十年的监禁。
李璇玑点点头道:“我去看过他好几次了,我一直在鼓励他好好服刑,争取能够减刑,希望他能早日出来。”萧云贵微微苦笑,就算李重表现再好,减刑减个十年,等他出来的时候也已经是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了,那又有什么用?但萧云贵并不知道李重的命可比他的都要长,李重在六十六岁那年刑满释放,后来一直跟着克利福德做考古、文化方面的研究,到九十多岁才病死,萧云贵、李璇玑、克利福德等人都相继老去亡故了,他还活着。
萧云贵点点头说道:“有什么需要就来找我。”李璇玑轻轻嗯了一声,她生怕克利福德回来看到自己又单独和萧云贵相处又会乱想,于是说道:“陛下,我先回去了,祝您万事顺意。”萧云贵点点头,心头有些淡淡的不舍,但看着李璇玑的背影远去,最终也没有再叫住她……
李璇玑和南丁格尔一直致力于推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