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血-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听西王娘轻叹一声道:“你喜欢怎样就怎样吧。”说罢只听得脚步声和开门声接连响起,似乎西王娘已经走了。张之洞定了定心神,拿着找到的书册走了出来,萧有福接过书册抬头看了他一眼道:“我倒忘了你在里面。”
张之洞张大了口想说什么却不知道如何出口,萧有福道:“你觉得我傻吗?”没等张之洞说话,萧有福接着说道:“其实做皇帝就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我最烦的就是这种事,傻子才会去做皇帝呢。”
张之洞觉得有些头晕,他头一次听闻这等言论,到一时间不知该如何答话,萧有福道:“看你也累了,就先回家去吧,听到的话把它忘了,对你有好处。”
张之洞穿好衣冠匆忙离开了南书房,没想到在南书房外的宫内甬道上被几名太平军亲卫拦住,跟着将他带到一边来,在一处角落里,张之洞见到了一个穿着汉服的贵妇。
那贵妇挥挥手命人退后,看了张之洞一眼后问道:“我看了南书房的官员名册,今日是你张之洞当值,你就是张之洞吗?”
张之洞一听声音便认出这贵妇就是刚才的西王娘,当下腿一软便要跪下去,口中有些惶急的说道:“微臣正是。”
西王娘嗯了一声扶了他一把道:“不必下跪,我适才出来有人才跟我说,刚才还有个翰林留在了南书房里没出来,适才就是你在里面吧。”
张之洞一听便知道糟糕,当下急忙跪下道:“微臣并非有意偷听……”西王娘抬手打断他的话道:“你不必着急,我新朝不像前朝那样会有什么宫中秘闻,刚才的话你听了也无妨,只是记着不要传出去就好,对你有好处。天色晚了,你先回去吧。”
张之洞心头一松,连忙行礼之后便要走,忽听西王娘道:“对了,你明日就不必再来南书房了,明日到西王乾清宫秘书处去报道,先从西王身边的秘书做起吧,把你放在南书房当一个图书管理员却是屈才了。”张之洞闻言还有些错愕,片刻后才喜上眉梢,谢了恩典之后才告辞离去。
看着张之洞的背影,洪韵儿扶着额头喃喃自语道:“各人有各人的造化啊……”
第七百一十三章九思堂会
北京西城区太平湖东里,醇亲王府就坐落在这里,王府坐北朝南,东起鲍家街及太平湖西岸及西城垣,南起太平湖东里之南西向段,北至宗帽胡同头条,分中路和东、西路及花园。现中路府门三间,两侧有八字碧影,内有东西二门至东西院。
洪韵儿下了马车,站在王府门前看着这一片占地颇广的建筑群落,心头颇为感慨。她今天前来是见一位老朋友,但她内心里颇有些觉得对不住这位朋友,在她内心深处,她还是一直认为自己做了后世抢人老公的小三,对宋清韵的愧疚之情可不是一点半点的。
前清宫中内眷们都出来迎接西王娘的到来,作为亡国之人,他们必须严守礼仪,不能给当政者一丁点借口,否则等待他们的就将是清算!
奕譞站在第一个,作为前清宗室里硕果仅存的王爷,他还是保持了他应有的贵族气度。他没有穿着汉服,但也没穿着王爷朝服,而是穿了寻常的对襟马褂,脑后的辫子还是如旧,不卑不亢的朝着西王娘行了鞠躬礼。他身后站着的多是道光、咸丰两朝的宫内妃嫔们,她们大多都已经人老珠黄,就只有咸丰的几个妃子还算年轻,也都是一身常服跟在奕譞身后一起行礼。
洪韵儿并没有在意这些礼节,而是目光搜寻一阵没有发现慈禧模样的人出现。询问之下,奕譞答道:“嫂嫂她人在屋内等候。”
奕譞的话多少让随扈而来的太平人等愤怒,但洪韵儿并没有在意这些。她吩咐奕翾引路,让她能尽快见到她的老朋友。当下奕譞在前面引路,洪韵儿带着一众女官、亲卫径直入内。
这醇亲王府后世改成了中央音乐学院。占地颇广,景色优美,但现在洪韵儿心里七上八下的,根本无心去欣赏这些精致。很快奕譞带着她来到了王府内的九思堂外,此处现在便是前清慈禧太后和退位小皇帝同治的居住之所。
进到屋内,只见屋内正中主位上坐了一位美貌的年轻贵妇人,见到洪韵儿进来。她微微一笑起身问道:“太平洪宣娇?”洪韵儿点点头道:“前清西太后?”那贵妇也点点头,两女相视一笑,随后两女各自遣退从人。屋内就只剩下两人。
“对不起。”洪韵儿一开口就带着深深的歉意,她甚至有些心虚,总有种小三见正房的不自在感,但随即西太后开口微笑道:“你没有哪里对不起我的。韵儿。在你和阿贵面前,我才能够做回那个宋清韵。”
洪韵儿嗫嚅的道:“我和阿贵他……”宋清韵上前拉着洪韵儿的手口中微笑道:“这个心结我早已经打开了,我和阿贵已经长谈过几次,前世他虽然四处风流,但我看得出来,他心底里一直有的那个人就是从小到大一直和他作对的那个四眼妹啊。”
洪韵儿也不知道萧云贵和宋清韵说过些什么,但想起从前和萧云贵斗气的那些童年往事来,心底里泛起一丝丝的暖意。嘴上轻声道:“清韵,我们还是好朋友吗?”宋清韵点点头笑道:“一直都是啊。从来没有变过。”
洪韵儿长长的松了口气,压在她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总算移开了,两人坐下后,洪韵儿低声问道:“清韵,你过得还好吗?”
宋清韵则舒了口气道:“很好,出了那紫禁城,我就感觉像是回归了自由,虽然现在还不能出这个王府,但总比宫里感觉轻松多了,那里有我太多太多不开心的回忆。”
洪韵儿忍不住轻轻握住宋清韵的手道:“清韵,你受苦了,要是我和阿贵早点知道你的下落……”宋清韵微微一笑,笑得有些无奈的说道:“知道又能怎样?那时候你和阿贵还在被清军围剿,自身都难保,也不能做什么。”
洪韵儿轻咬红唇,还是忍不住的问道:“有人欺负你了吗?”宋清韵淡淡的一笑说道:“欺负我的人都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就连欺负过我的这个万恶满清朝廷,我也一手将它埋葬,可以说我现在已经是无恨一身轻了,还好有一个儿子和我作伴,我已经很满足了。”
洪韵儿轻叹道:“看来穿越也是十分痛苦的事,因为你不能控制会穿越到什么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和命运,也都是无法控制的。”
宋清韵也是点头轻叹道:“是啊,可笑后世那么多的穿越小说将穿越描绘成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其实它和我们前世的人生没有什么区别,同样充满了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无奈啊。”
两女沉默了一会儿之后,洪韵儿说道:“我和阿贵打算在立国大典完成之后,就安排送你们去南方隐居,你觉得这样安排可好?你和小皇帝的替身我们已经在寻找了,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只能找个机会安排一场火灾,再找几具尸体来充当你们的替身,这样你们就能够远走高飞了。”
宋清韵微微一笑说道:“一切你们安排就好,不过我不想留在国内了,我倒是希望能够去国外。”
洪韵儿微微一愣,知道宋清韵的意思,她和小皇帝留在国内始终还是有风险,要是被人发现身份,势必将引来一场**,当下洪韵儿道:“本来我和阿贵想安排你们去美国的,但你知道那边马上要打战了,而欧洲国家现在和我们关系不太好,我担心让你们去欧洲没办法护着你们。”顿了一顿之后道:“或者先去日本吧,那边暂时还算安稳一些,而且我们有很多人手在那边,可以照顾到你们,等到美国内战结束了,我们安排你们去美国定居,在那边我和阿贵也还有很多产业和人手,也可以照顾你们。”
宋清韵点点头笑道:“最好快点解决和英法俄的战事,那样我更想去欧洲看看。”
洪韵儿也笑了起来说道:“我们都在努力,立国之后头等大事就是想办法解决三国战事的问题。”
宋清韵轻轻哼了一声抱怨道:“还真是我们一起努力啊,你来看你家阿贵给我安排的差事,可让我费尽了心思。”
说着宋清韵将洪韵儿带到内间书房里,只见里面的书桌上铺满了纸张和书册,洪韵儿随手拿起一份纸张来看,上面写的却是《美国独立宣言》。
宋清韵道:“这是我回忆的独立宣言,写下来作为资料参考,帮着我替你家阿贵拟定那《定国是诏》。”接着宋清韵又拿起其他几份东西道:“这里还有英国宪章、法国的人权宣言,其他书册都是历朝历代皇帝登基时候的记载,同时还有一些朝代开国时候约定的一些法令,我都在收集资料准备那份该死的《定国是诏》。”
洪韵儿抿嘴笑了起来道:“清韵,你觉不觉得这种感觉很奇怪,你一个清朝的慈禧太后帮着太平天国搞立国用的《定国是诏》,我想最为荒诞的历史莫过于此了吧。”
宋清韵也笑道:“这还不算,我这个慈禧太后和你太平天国的洪宣娇还是亲如姐妹的闺蜜,这才是历史最大的玩笑。”顿了顿她接着说道:“阿贵说大部分的定国是诏内容是由你和左宗棠等人商议订立的,我也不知道你们订立的内容包含了哪些。”
洪韵儿从怀中取出一叠厚厚的文本道:“这就是我们拟定的《定国是诏》草稿,请我们班里的大才女参详一下。”
宋清韵接过去道:“你才是大才女,更令人嫉妒的是,听闻你这具身躯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身材还能保持的这么好,真是的。”洪韵儿俏脸微红,上前咯吱宋清韵的痒口中笑道:“我看你才是祸国殃民的祸水身材,一点赘肉都没有。”
宋清韵笑着躲了开去,两女笑闹一阵后,宋清韵道:“别闹了,我看看你们写的定国是诏。”当下宋清韵低头看了起来。
洪韵儿则开口说道:“这《定国是诏》既然是定国二字为主,我们想着便是给全国国民都要灌输一个概念,今次我们建立的这个国家与从前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不同,我们是在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与从前的朝代型社稷国家不同。自古以来,我们中国人概念里的国家还是停留在朝廷、社稷上面,虽然有国家一词,但具体代表的概念还不是我们现在所知的主权国家概念。”
宋清韵嗯了一声道:“你们一开始都是在讲述国家的定义,看来是确定国体。只是现在我们国内这些百姓们不可能明白的,在他们的思想中,皇帝即是国家,效忠国家不如更明白的说就是效忠君主,没有皇帝也就没有国家。”
洪韵儿点头有些泄气的说道:“是啊,所以阿贵才只能接着做皇帝,我和他都想过,要是现在就没有了皇帝,只怕国家马上就会四分五裂了。”
宋清韵眨眨眼取笑道:“慢慢来吧,同志,革命尚未成功,你们还需努力。立国之后,就等着你和阿贵继续努力扭转这种局面,普及开发民智,这可是多么辛苦的事啊。”跟着她长长的出了口气道:“等那个时候,我已经去日本泡着温泉看樱花了,想想就舒心。”
洪韵儿轻啐了一口道:“好啊,等你走之前,我和阿贵都要榨干你最后一丝利用价值才罢休。”
宋清韵笑闹着道:“这样啊,那我现在不看了,韵儿,你就大体上介绍一下这定国是诏的内容给本宫听吧,否则本宫就罢工不干了。”
洪韵儿也童心忽起道:“好啊,老佛爷,你就听我慢慢介绍来,这定国是诏第一部分是阐述……”
第七百一十四章定国是诏
醇亲王府九思堂内,洪韵儿介绍起了这份日后被史学家们称为中华五千年来最为重要的民权纲领性文件的《定国是诏》,它的历史地位可以和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英国的《大宪章》相媲美。
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定国是诏》颁布的目的,并且介绍了主权国家的概念,首次在国家纲领性文件中确认了国家主权是属于全民所有的这一概念。中华数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中,灌输的理念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天下不但是土地都是皇帝一家的,就连你这个人都是皇帝家的,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连生死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可以说国家主权在全民这一新颖的提法是将平民百姓和国家第一次紧密的联系了起来,明确的告诉大家,这个国家是全民的国家,而非某一家、某一朝的国家。
听完第一部分后,宋清韵点点头道:“国之主权在民,这是独立宣言中早已经提及的了,只是现下阿贵还要做皇帝,我看在阿贵做皇帝的期间,国家还不可能完全形成立宪之风,这个概念是否太早了一些?”
洪韵儿道:“原本左宗棠等人也是提出这样的提法有损皇家威严和权益,这点我和阿贵商量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之后,国民的私产和资本会大大增加,而现在封建向资本转变在民间的最大顾虑就是因为这千百年来的皇权所致。中国有句古话叫富不过三代,这是为什么呢?也不用说什么家族传人中有败家子。国外很多传承千百年的企业中,我就不相信没有这种败家子,但国外一些老字号企业不也一直存活到了我们后世的现代?在中国。资本发展最大的束缚就是封建皇权,你看广东伍家当年何等风光,但道光皇帝的旨意一下,官员们欺压之后,还不是渐渐没落了,这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而在国外,所以。我们要发展资本,就要限制皇权,从定国一开始就限制!”
宋清韵沉思片刻后道:“皇权特权限制可以有。但在定国是诏中还不是能太过超越现阶段平民认知的范畴,还是要像日本立宪时候那样,把皇帝的权威给定下来,否则一下子放得太开。会导致思潮混乱。不利于接下来阿贵这个皇帝整合国家的威望。”
洪韵儿嗯了一声笑道:“你的这个建议很好,回头我就去修改。”接下来洪韵儿介绍了《定国是诏》的第二部分,该部分主要是阐述国家五族共荣共和的政治体制思想,即中华之内的各个族群都有平等的自然权利,同时还有废除奴仆、奴隶的意味在里面。这也是一个首创,第一次将国家民族大融合和人权平等的思想以立国性纲领文件表达了出来。
宋清韵听完后笑道:“又是一个毁坏这时候平民百姓三观的东西,地主老爷们看到这个东东不知道会不会哭。”
洪韵儿点头道:“阻力当然会有,但我们相信这个东西迟早是会出现的。解放广大贫苦百姓,给予他们平等的人权。这个新生国家将会得到从前从来没有过的支持,而那些封建地主们迟早是要向资本家转变的,哭就哭呗。”
宋清韵道:“关于这一条,建议你们还是逐步推行下去,化解各族之间的矛盾需要时间,让人们转变观念,让地主阶级接受废奴,这些都需要时间。”
洪韵儿道:“这个当然,我们不会一蹴而就,特别是蒙古、西藏一些地方,他们那里的制度还是奴隶社会制度,当然不可能一下子就全部废除,除非我们能有强大的军力保障,目前看来暂时还做不到。”
宋清韵轻叹一声道:“阿贵的野心果然够大,你们也有气魄提出各族融合为中华这一说,不然蒙古、西藏等地方也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才能平定。”
洪韵儿笑了笑说道:“我们打算先蒙古后西藏,蒙古的事情到时候还需要你出面的。”宋清韵点头道:“责无旁贷。”接着洪韵儿介绍起《定国是诏》的第三部分。
这第三部分历数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同时也说明了从前满清入侵统治的罪恶,还有近期百余年间国外列强国家对国内的入侵,宣布中华太平天国带领人民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拿起武器反抗国内外势力的,宣示了中华太平天国建立的合法性和正义性。
宋清韵听了这段后笑道:“还好你们没有宣布我是战犯啊,多承手下留情。”
洪韵儿吐吐舌头道:“怎么会,你能促成满清和平投降,让京城这座古都免于战火,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大功劳的。”
宋清韵笑道:“我怎么听着这么别扭,慈禧太后也能当得这般夸奖吗?”
洪韵儿摇头道:“你在我和阿贵眼中,永远是清韵而不是慈禧。”
宋清韵感激的握了握洪韵儿的手,随后洪韵儿接着介绍《定国是诏》的第四部分,也就是在宣言的最后一部分,阐述了萧朝贵带领天国人民不屈抗争的英勇事迹,同时表明萧朝贵皇权神授,一致得到全国民众的拥护,在祭告皇天上帝之后,便宣告继承中华太平天国皇帝位,同时宣告中华太平天国成立。
全部内容说完之后,宋清韵长出了一口气道:“你我是同学,所学所知都没有太大差别,此前站在满清角度去看问题的确困难重重,现在站在你们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都可以很好的诠释,看来打碎一切重新建立一个国家与修修补补一个落后王朝的确是更加容易啊。”
洪韵儿轻叹一声道:“是啊,要是我和阿贵与你易地而处,或许我们做得还不如你呢。其实历史冥冥中早已经有定数,挡住它发展的旧有东西,迟早是会被历史所抛弃的。”
两女相互唏嘘一番之后,宋清韵抿嘴笑道:“我们这个时空后世的历史学家或许会有些抓狂,要是他们研究现在这段历史会发现,这么重要的一个定国是诏居然是出自两个女人之手。”
洪韵儿嘟起嘴来说道:“还不是阿贵这个懒鬼,所有的文案工作都是要别人做好,他来定夺。不过这份东西还是有左宗棠这些进步人士的身影,倒也不全是我们两人的功劳。”
宋清韵童心忽起道:“你这份草稿原件将来一定会成为重要的文档文物资料,要不我们作弄一下后来的那些历史学家吧。”说罢宋清韵提起笔来在《定国是诏》原稿背后写下了宋清韵三个字,洪韵儿笑着也跟着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两女这个举动出于胡闹,但的确给百年后的历史学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为后来研究这段历史的人在翻看这份著名的《定国是诏》原稿的时候,总是不明白后面这两个名字的含义,于是各种猜测在百余年后流传出来,倒成了一个历史谜题。这两个名字是谁?她们是什么身份?为何会在这么重要的文稿原件后面留下名字呢?
说完《定国是诏》之事后,宋清韵道:“既然是立国大典,那列强的反应不知道如何?”
洪韵儿笑着说道:“除了英法俄之外,其余各国我们都发出了照会,同时还邀请美国、普鲁士、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国派出人员参加立国大典。我离开南京之前,各国都回复了照会,都表示承认我们的政权是中华合法政权,并且同意派遣代表前来参加立国大典。正如阿贵所说的,我们从前不稀罕外国的承认,当我们的实力足以控制整个国家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承认的。”
宋清韵点点头笑道:“这个是自然,只是接下来各国可能都会要求开放北边的港口或者城市,免不了还是会有中外矛盾的产生。”
洪韵儿嗯了一声道:“我们现在要发展就必须和各国合作,不管是资本还是技术,我们都需要,闭关锁国的发展再也不可能出现,不过我们还是不会一下子全面开放,我们打算先开放大连、烟台和天津三处,这样以点带面来促进北方的商贸发展。”
宋清韵笑着说道:“我原来也是属意这三个地方的,只可惜当时满清之内阻力太大了。”顿了顿宋清韵道:“英法俄那边有什么动静没有?”
洪韵儿微微有些忧虑的说道:“从普鲁士、荷兰等国商人带来的消息来看,三国成立了同盟,打算一起进犯我们。”
宋清韵闻言微微颔首道:“这倒是符合这些强盗们的一贯作风,在欧洲他们可以互掐,但对远东事务上,他们又可以联合,还真是利益高于一切。他们会出动多少兵力?你们有把握打赢这立国第一仗么?”
洪韵儿点点头后咬牙道:“立国必有一战,这一战就算再难也要打下去,我们不会再走历史上满清的老路,否则我们立国来做什么呢?”
第七百一十五章势不在我
湖南长沙巡抚衙门之内,曾国藩一脸阴沉的坐在主位上,手下一干湘军悍将、文臣幕僚分列而坐,堂上气氛凝重而沉闷,众人心头都是一片愁云惨淡。
谁也想不到太平军发动的北伐会是如此的摧枯拉朽之势,不到半年的时间,山东、河南、安徽、北直隶、湖北、山陕之地尽皆陷落,而京城更是以一种难以置信的方式结束了战争,满清皇帝和太后献上降表,公开宣布退位让国,这在数千年的中华历史朝代更迭中却是绝无仅有的。
随后满清太后和皇帝以满清政府名义向各地清军下达了就地无条件向太平天国投降的诏书,诏书所到之处,还在零星抵抗的清军果然立刻偃旗息鼓向太平军投降,而少数顽抗的清军被太平军毫不客气的剿灭。
曾国荃受不了堂上压印的气氛,忍不住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兄长,咱们举旗自立吧,这清廷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咱们还在这里拼死拼活的,他们倒好自个儿就先投降了。咱们也是汉人,这天下既然还给了咱们汉人,那这皇帝位置便是人人可坐的,咱们举起自立,拥护兄长你做皇帝,与长毛去争这个天下!”
曾国荃的话一出口,得到一部分湘军将领的赞成,但大多数文臣、幕僚们确实默不作声。曾国藩三角眼一翻,哼了一声道:“坐井观天,不知天高地厚,做皇帝、做皇帝,你们知道这代价是什么吗?”
曾国藩站起身来指着身后的地图说道:“你们自己看看。我湘军所占据之地不过湖南一隅,各处陆路通道尽皆断绝,水师船队只敢困守各处港口。长毛水师扼守长江险要,已经将我们团团围困。此时长毛还顾虑湘中百姓没有商贸将生活困苦,因此尚未断绝湘中几条商贸道路,要是我们一举旗自立,长毛立时便会断了商贸之路,也不消长毛来攻,我湘军困守湘地不出一年。必将困顿而不能再战矣!而长毛呢?坐拥全国十八省,上有复汉大义之旗帜,下有满清皇室投降之诏书。双管齐下,我们哪里还能聚拢人心?以一隅而抗全国,你们想让我做第二个吴三桂吗?”
众人闻言都是默然,唯独曾国荃不甘心的说道:“兄长。湘军子弟皆是我等宗族兄弟。必然会全心全意拥护兄长,想我湘军独抗长毛数年,这时候将这皇帝位拱手让给萧朝贵那个卖炭的,我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
曾国华叹口气说道:“老九,并非我等不想拥立大哥,可眼下形势实在是势不在我啊。大哥说得对,要是我们一旦举旗,就是连最后的退路都断了。到时候不单整个曾家,就连湘中千万子弟都要跟着我们一同殉葬。这又有何意义呢?”
曾国荃哼了一声怒道:“退路、退路,你们都是看了满清皇帝太后的诏书,现在满脑子都是想着投降保命。”说到这里曾国荃上前一步道:“大哥,下面这些人都可以投降,唯独你不能投降,你想想看,你在湘地有如此之大的威望,萧朝贵会放过你吗?”
曾国荃的话让曾国藩三角眼微微跳动了一下,郭嵩焘起身道:“大帅,九爷所言并非全无道理,想我湘军和长毛激战数年之久,手上染了多少长毛的血,若是轻言投降,将来失了兵权,必将一个个死无葬身之地啊。”
此话一出,到有大半人出言附和起来,曾国藩心头暗暗冷笑,这些人不是没动过投降的念头,可就是因为手头上沾了太多太平军将士的鲜血,所以他们才有所顾忌,不敢轻易投降,而且长毛的举动也有些奇怪,除了派人将满清皇帝的诏书送来之外,并未派人前来游说归降之事,到让这些人心里七上八下的,曾国藩敢打赌,要是太平萧朝贵下一道大赦诏旨配合着劝降,不出三日,湘军之中必有大半会投降。
正说话间,一名千总急匆匆的前来禀报道:“大帅,有一艘大船打了湖北胡林翼的旗号从湘水而来,已经到了西门码头,随船而来的还有大小姐。”
此话一出,堂内众人都是一惊,曾国藩失声道:“胡林翼数月之前就困守襄阳孤城,消息已经断绝数月之久,如今如何能出现在长沙?他的坐船又是如何能突破长毛长江水师封锁的?吾女纪静不是带着孩子应该在京城的么?怎么也会一同到来?”
郭嵩焘眉头紧蹙起来,沉声道:“大帅,只有一种解释,便是胡林翼也投降了长毛,而大小姐是长毛从京城放回来和胡林翼一道来做说客的。”
曾国藩愣了一会儿,跟着呵呵大笑起来,须臾笑罢大声道:“好、好、好,好个萧朝贵,果然还是派了人来劝降,偏偏派来的都是老夫的故交至亲,那边迎接进来,听听那萧朝贵有何言语!”
当下曾国华等人带了一些人前去西门码头迎接,过不多时,曾国华已经带着胡林翼和曾纪静等人一同来到巡抚衙门堂上。
人等来到堂上,曾国藩起身出来迎接,只见胡林翼还是老样子,只是穿了寻常教书先生的装束,同时脑后辫发已经去掉,脸颊略微消瘦罢了。多年不见女儿,曾国藩还是有些想念,只见曾纪静拉着一个两岁有余的孩子站在胡林翼身侧,见到曾国藩之后,曾纪静忍不住眼眶一红,拉着孩子上前拜倒泣道:“父亲,孩儿只道今生都见不到你了。”跟着便哭了起来。
曾国藩也是老眼湿润,跟着安慰了几句,曾纪静让那小孩给外公磕头,曾母闻言赶来又是一番儿女态的抱头痛哭。曾国藩吩咐曾母先将女儿和外孙带到后堂安顿,自己拉着胡林翼便直入大堂之上而来。
到了大堂之上,请胡林翼做了曾国藩下首第一位后,各人纷纷坐定,曾国藩问道:“贶生此来,可是为了做太平的说客?”
胡林翼轻叹一声道:“胡某出身湘人,自是不敢忘却香火之情,这次前来的确是有太平西王的言语带到。”
曾国藩嗯了一声,叹道:“想不到太平崛起十年便已经席卷天下,就连忠如贶生之人也都投降了,看来便是大势已成,难以挽回了。”
说到投降之事,胡林翼还是略微有些尴尬,口中道:“太平围困襄樊二城数月之久,并无一次攻城之举,到得前清太后、皇帝投降诏旨到来之时,樊城守将便先出降。胡某镇守的襄阳也是人困粮绝,不忍看一城百姓尽皆殉葬,因此胡某便于旬月之前率众归降了。”
曾国藩点点头道:“孤城难守,贶生能够支持这么长久也算为前朝尽忠了。”顿了顿之后曾国藩问道:“那太平西王有何言语带到?”
胡林翼从怀中取出一份信函呈上道:“西王言语尽在此信之上,大帅可细细阅看。”
曾国藩接过信函拆开阅看,只见上面那西王尽是用白话书写,心头忍不住暗暗鄙夷,这等不学无术之徒也配做得天下,真是老天瞎了眼。
当下细看书信,信上先说了曾纪静之事,“曾国藩老先生,你那女婿对国家大大的不忠不孝,勾结洋人入侵我中华,已经被我太平定为叛国之罪,不日将解送回京城治罪,但我太平律法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