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太平血-第2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平军占领之后,阖省文武大部分都或死或降,清廷于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听从崇恩的举荐,升任王资雨出任福建布政使。因为福建被占据,因此福建清军都聚集在台湾困守。且海路不通,崇恩也沉迷于字画之中,台湾一省其实军政大事还是王资雨说了算。

台湾岛虽然是中华第一大岛,但其民生贸易多仰仗大陆,而大陆被太平军占领,因此王资雨早在去年就已经与太平天国暗通曲款,只是去岁太平军海军力量要全力应付北上的英法联军,因此暂时没有攻打台湾的兴趣,同时因为王资雨颇有主动投诚的意思。因此太平军暂时没有进攻台湾的意思,双方在商贸、民间往来上没有断绝联系,相反王资雨颇有远见的和太平军签署了一个商贸协定,把宝压在了太平军身上。

自从太平军和英法开战以来。台湾清军也得到了消息,王资雨此人虽然现在还是名义上清廷的官员,改旗易帜的一些条款还没有谈拢。但对于支持太平军打击英法海军,王资雨那是双手赞成的。因此台湾清军控制的澎湖列岛、台湾本岛等处各个港口均向太平军开放。同时王资雨还派出台湾水师响应太平军的海上绞杀战,对过往的英法船只进行攻击。

曾天浩有了台湾王资雨的襄助。回旋的余地更大,因此常常能及时避过英法舰队的搜索,同时两岸消息往来不绝,也能及时得到英法联军舰队的动向。何伯和西马舰队在厦门吃了一个大亏,就是南海舰队得到台湾渔船消息后,主动出击的结果,战果非常不错,击沉了几艘负伤的英国战舰。

等到何伯舰队主力回来之后,曾天浩又主动撤离战场,令何伯舰队无处报复,最后只得继续北上。听闻英国舰队继续北上之后,曾天浩就率领舰队一直悄悄的尾随其后,不停的通过岸上消息和海上往来渔船、商船传来的消息紧紧跟随其后,准备寻找机会再给何伯舰队一个教训,结果一直就跟到了舟山海域。

连日来何伯舰队攻打定海,曾天浩也派出快速帆船进行侦查,但发现英国舰队吸取上次教训,外围警戒船只非常警惕,而且警戒的区域非常广,难以实施突袭,因此曾天浩的舰队就一直在南面海域等待机会。

这天清晨大雾,曾天浩判断英国舰队一定会利用大雾突袭定海,于是也率领舰队出巡,等到大雾散开之后,他派出快速帆船进行侦查,随后得到消息,东海舰队主力正在与何伯舰队进行主力决战。

曾天浩听得消息大吃一惊,他知道何伯舰队的实力,虽然在沿途几次战斗中损失不小,但仍旧不是东海舰队能够匹敌的,于是曾天浩马上做出前往增援东海舰队的决定,若是东海舰队覆灭,那天国的海军就将全面被动了。于是,当东海舰队处于劣势的时候,南海舰队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何伯和西马在各自的坐船上都注意到了又有太平军海军舰队加入战场,虽然此前何伯和西马很想引诱出太平军海军舰队主力进行决战,但此刻的变化大大出乎两人的预料。虽然太平军中大型战舰不多,但那些小型的红单船、福船、沙船等等数量却非常多,而且这些太平军的小型战船并不像清军战船那样畏敌避战,他们非常的不怕死,而且操作船只非常娴熟,船上火炮打得也准,何伯发现他们的作战方式和习惯很想此前的海盗。而且这些讨厌的小型船只多了也会蚁多咬死象的,福船和沙船还好,每艘船上虽多几门炮,但红单船上可是有十多门炮的,这些炮的威力也不小。一个不留神说不定还真会吃个大亏。

西马见状,马上命令旗手打旗语告诉何伯。他建议全军继续北上迅速歼灭当前敌人的有生力量之后迅速撤离,但何伯收到消息后却犹豫了。此前何伯舰队北上的主要目的就是歼灭太平军海军主力。取得远东完全的制海权,但太平军海军此前一直采取避战游击的战法,让何伯有力无处使。而此刻出现了两支太平军海军舰队主力,要是能够一战而歼灭这两支太平军舰队主力是多么诱人的事啊。虽然何伯也清楚蚁多咬死象的道理,但他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和英国人传统的冒险精神,还是决定试一试,尝试着歼灭这两支太平军舰队。

于是,何伯否决了西马的建议,他打出旗号。命令英国舰队一分为二,分出十余艘战舰南下迎击曾天浩的南海舰队,其余战舰继续和通宝和尚的主力决战。西马见状虽然急得跳脚,但此时战斗正处于白热化,也来不及争辩,再犹豫浪费时间只会令舰队无所适从,于是他还是听从何伯的命令,亲自带领分出来的舰队南下迎击。

英国舰队一分兵,东海舰队这边的压力骤然减轻。通宝和尚也是海战老手,他迅速抓住这个机会,命令东海舰队剩下的战舰迅速调整方略,几艘甚至十几艘红单船、福船、沙船集中起来围攻一艘英国战舰。开始了他的蚁多咬象战术。

在人类海战史上,其实并不缺乏小型船只和大型战舰决战的战例,后世英勇的解放军海军就曾今在八六海战中打出过这种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虽然此时的英国海军相当精锐并非台海国党那种怯弱的海军,但此时太平军胜在船多。

随着双方的恶战持续展开。英国舰队开始觉得吃力,虽然他们的一艘战舰能够击沉太平军的多艘战船。但自己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一些吨位较大的战舰还好,只是严重损毁,而一些吨位小的则被彻底击沉。

何伯看到这个情景心疼不已,英军在远东的战舰沉一艘就少一艘,而且英军虽然造舰是全球第一,但造价也是不菲的,太平军用那种劣质的红单船、福船、沙船几艘换一艘英国战舰,明显就是英国人吃大亏。

南下迎敌的西马分舰队也好不到那里去,南海舰队本身有五十多艘红单船、福船和沙船等小型战船,这次出征前,曾天浩又根据和王资雨的商贸协定租用了台湾清军水师二十多艘战船一同出战,也是船只较多。西马的十三艘战船也遇到了何伯相同的麻烦,交战一个小时后,西马不得不命令剩下的十艘英国战舰迅速靠拢,围成一团,防备再被小型战船分割包围而击沉。

何伯这边也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同样的方式,他剩下的八艘战舰靠拢之后,相互保护各自的侧翼和菊花,也让太平军的小型战船失去了穿插和迂回的空间。

看到这种情景之后,曾天浩和通宝和尚不约而同的命令自己的战船迅速脱离战斗,分头往南北两个方向撤离了。英军舰队靠拢之后,难以第一时间展开追击,而且海面上还飘着不少英军水兵,于是何伯和西马都下令停止追击,救助海上的落水者。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海军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于落水的太平军海军水兵,他们也进行了救助,只不过这些太平军水兵就成了俘虏。

舟山海战就这样以太平军主动撤出战斗而结束,太平军固然没有能够击败英国舰队,而英国舰队也没能彻底歼灭太平军海军。英军舰队损失十一艘战舰,而太平军损失的战船更多,特别是东海舰队损失了三十艘战船,南海舰队也损失十多艘战船,但似乎是太平军更加划算。

至此何伯舰队从离开香港时的三十六艘大小战舰,此刻只剩下十八艘了,而且还有几艘身负重伤,至于战果非常令人失望,他们没能占领任何一个沿海港口,也没能歼灭太平军海军,最后何伯和西马商议之后,只能带着两百多名从海上救起的太平军海军俘虏和满船的英军伤兵返回香港去休整了……

第六百八十八章不言而喻

舟山海战结果是两败俱伤,虽然双方都没能达到战役目的,但相对来说,尽管太平军海军的人员和船只损失远远多于英军,但太平天国还是能够接受这个战果的,因为英、法两国海军比太平军海军强大得太多了。

舟山海战后,东海和南海两支舰队受损严重,无力再战,只能继续派出少量船只进行海上游击战,好在还有各路海盗参与其中,倒也没有弱了声势。这些海盗平日里也受够了英国人的围剿,而且中国的海盗在对外这种事情上,许多都还是能够一致对外,因此太平军通过各种手段拉拢了不少海盗一同作战。

于是,双方在南中国海及其附近海域展开了一场长期的海上游击战,而英法海军则没有再进行过大规模的北上远征行动,更没有再次发起过对太平军重兵防守的南方沿岸港口进行攻击,只是派出舰船对广州、厦门两地的港口进行了封锁。英法海军在等待援军的到来,没有强大的陆上兵力,他们即使能够袭占一两处港口,也是守不住的,于是英法海军也只是封锁离香港比较近的几处港口。

除此之外,英法海军很悲哀的发现,二十多年前那种一边和清军开战却一边能从清国百姓这边交易到各种物资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英法海军远征出海,一旦想在沿岸进行食水新鲜蔬菜水果补给的话,是基本没有可能的。沿岸百姓没有一个会主动和英法进行交易,甚至一些还在洋行做买办的中国人上岸替英法海军进行交易,一旦被人识破。必定是打个半死。封锁厦门港口的英军舰队为了获得新鲜食水,甚至不得不发起战斗。厦门集中了附近为数众多的乡兵,厦门附近海岸经常爆发小规模的战斗。

同时。大陆的太平军也发起了封锁战略,自从开战以来,香港的英军就再也没有接到过来自广州等地的粮食、蔬菜、瓜果等物资供应。香港本地出产的农产品不足以供应香港本地使用,因为这里有数万香港居民还有英法两国的商人、海军官兵等等。很多时候,香港英军不得不到北部湾等地,从越南甚至更南的南洋进口农产品,保证香港的物资供应。

虽然海上的缠斗还在继续,但海上的贸易却从没有彻底断绝。由于此前美国人出面进行斡旋之后,英法美等国签订了《远东战时贸易协定》。英法两国舰队并没有把美国、荷兰、普鲁士、瑞典等国的商船作为目标,反正他们也不能完全封锁中国所有的港口,因此太平天国与外界的商贸并没有断绝,相反比较集中的汇集在上海宁波等地,更加催动了这两处贸易大港的形成。

额尔金等英法首脑人物除了要头痛物资补充、海盗袭扰和舰队作战等问题之外,香港岛上越来越猖獗的太平军间谍活动也令他们头痛。由于敌人间谍的行动,越来越多的英军官兵们都被收买过,更别提那些洋行的中国买办,额尔金甚至怀疑自己身边就有被太平军收买了的人。

不得已。额尔金在香港实行了通行证监管制度,凡是外出者必须有香港总督府核发的通行证,否则一律按间谍处置。但很可惜,额尔金很快发现有许多造假的通行证出现。而且这个做法也引起了香港本地居民的极大不满,虽然英军还能用武力将这股不满压下去,但越来越大的民愤在酝酿之中。

自从舟山海战之后。额尔金就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国内能有好消息传来,但身为政客的他知道。是没有那么快的事,英国是君主立宪国家。英国议会是出了名的磨蹭,原因很简单,作为执政党代表的巴麦尊首相想要通过任何一个决议,反对党必定会站出来搅局,各种辩论、各种投票表决、各种争论的复杂性可想而知,而这一次议会辩论、争吵的复杂程度却超乎了额尔金的现象。

作为远东回国述职的特使,威妥玛不敢沿途有什么耽搁,临近年底的时候,威妥玛总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泰晤士河。当时苏伊士运河还没有通航,威妥玛到达埃及之后在陆地上坐火车穿过北非再等上英军地中海舰队的船只,这才返回了英国。

威妥玛走的是当时远东的洋行与伦敦传递信息的通用道路,是先用帆船送到苏伊士,改由陆路送到亚历山大,再用帆船送到伦敦。这样最快也需要一两个月时间。

在首相官邸,威妥玛不顾风尘仆仆的劳累,首先和英国首相巴麦尊见面。巴麦尊和一众英国内阁成员首先听取了威妥玛的详细汇报,虽然此前巴麦尊已经收到了来自埃及的电报,但他还是需要等待威妥玛的详细汇报。

巴麦尊还记得当时收到电报消息时的那份惊愕,他想不到太平天国会在这种时候与英法两国宣战,而且英法两国组织的远征军陆上军队居然还全军覆没了,这个消息无疑是可怕而且相当震撼的。

还没等巴麦尊下令封锁消息,英国的报纸媒体就已经抢先刊登出了远东与太平天国爆发战争的消息,而距离巴麦尊知道这个消息,报纸的出版只不过短短的一夜之隔。其实在十九世纪欧洲新闻产业浪潮汹涌澎湃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通讯社利用电报技术主导了整个新闻产业链的形成,1855年时英国最大的两家电报公司electrictelegraphpanylimited以及englishandirishmagictelegraphpany就已经共同管理着英国约6700英里的电报线,他们获得电报信息的速度并不慢于政府,而电报公司于新闻通讯社都有内幕交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新闻产业链。

受到报纸消息的影响,伦敦股市当日就遭到了重挫。而参与远征军行动的英军官兵家属们更是挤破了唐宁街首相官邸的大门,他们要求政府给出详细的解释。他们急于知道自己丈夫、儿子的下落。为此,巴麦尊首相不得不多次亲自出面安抚,然后大家都在等待着回国特使威妥玛的到来,他能带来更多的信息。同时,反对党和在野党收到这个消息后,也开始启动了对现任内阁与首相的弹劾议案,巴麦尊面临着议会的质询。可通过电报传来的消息并不详尽,巴麦尊也需要等待威妥玛到来之后才能清楚整件事,议会和反对党也是如此。士兵的家属也是如此,于是整个英国都在焦急的等待中熬过了最为艰难痛苦的二十多天时间。

威妥玛回到伦敦之后,他很快被首相官邸的专用马车接走,在唐宁街首相官邸内,威妥玛在一众内阁大臣们的环绕之下,首先详细介绍了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展示了远东英法各界商人、军民的信件,这些都是在远东各界的英国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以及一些建议。

整整一天时间,巴麦尊和内阁成员们都看听取威妥玛的汇报。然后也细致的传看了每一份的远东来信,最后巴麦尊放下他反复看了三遍的密迪乐和额尔金的信函之后,用他浓厚的声音说道:“先生们,看来我们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从一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就不能够成为我们利用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的钥匙,相反。这个新兴国家在远东的崛起成为我们在远东利益扩张最大的障碍!”

威妥玛看了巴麦尊一眼,心中明白他们这位首先一惯奉行的是高压政策。在发起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就是巴麦尊首相力排众议甚至不惜解散国会才得以保证远征军的行动。可现在远征军失败,挑起了另一个强势崛起的国家与英国宣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巴麦尊首先考虑的不是他和他的内阁会不会倒台,而首先想到的还是英国那扩张的高压政策,因为巴麦尊一惯认为英国必须主导一切有色人种的事务,中国和印度没有区别。

可惜英国的政治特色也很鲜明,执政党不管干什么,反对党总绊你的腿儿,至于同党人士,也不见得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857年2月,在关于发动远征远东战役的辩论中,托利党领袖德比伯爵在上院提出议案,谴责政府在华官员擅用武力,欺负困惑无助的蛮族文化,以能言善辩而著称的他把矛头对准了当时还是远东全权公使的包令,他说:“我不愿意说任何对包令博士不恭敬的话。他也许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但据我看来,在与满清和太平天国谈判这个问题上,他却真正患了单相思(笑声)。我相信他在做着能够两边都拿到好处的美梦;我相信他朝相思、暮相思、深夜醒来也相思(笑声)。我相信,他一定认为,只要包令爵士在北京和南京都受到正式的接待,那么,和这件事实所产生的巨大利益相比,任何牺牲不为大,任何商务的中断不足忧,任何流血几乎都不足惜(大笑)。”

但那次议会表决,最后因为巴麦尊等人的强硬支持,表决结果110∶146,巴麦尊政府以36票的多数获胜。上院吵架的同时,下院也在吵。辉格党的元老级人物约翰?罗素就在下院表态说:出兵远东是个大事,这将会严重影响我们中立的格局,一旦大英帝国的军队出现在远东,无论他们做什么事,都将会打破中立的局面,得仔细考虑。我们不陷入中国的内战,相反我们应该希望内战尽快结束,平稳的远东局势才有利于英国的贸易利益。

而巴麦尊的陈辞是(按英国规矩,首相必须是下院议员):满清是一个野蛮而且落后的政府,是践踏人类尊严的所有罪行的罪魁祸首;而太平天国和他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太平天国在关税议定上给我们的难堪甚至更胜满清!我们能够控制和影响远东的内战,远东的军火交易正在超过鸦片交易,我们并不希望内战会提早结束,一个保持一定均衡势力的远东才符合英国的利益。小心点投票,今后在远东能否顺利的同时进行军火和鸦片两项贸易的决定权都在你们手中。

而下院的最终表决结果是,263:247,巴麦尊输了。维多利亚女王如此评价托利党的胜利:“非常痛心那些恶毒的、根本没有爱国之情的党派阴谋的得逞。”按英国宪法,内阁失去下院支持,要么辞职,要么由首相提请英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以最终决定内阁的去留。但是1784年英国首相小皮特创造一个宪法惯例,那就是:内阁可以在不辞职的情况下提请国王解散议会,实行新的大选,直接求得选民的任可和支持。新的大选中,巴麦尊的辉格党获胜,或许在当时出兵远东最终能够以巴麦尊的高压政策而通过,这其中女皇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但现在远东的远征行动失败了,女皇会如何反应呢?威妥玛在内阁大臣们的争吵声中陷入了沉思……

第六百八十九章女王陛下

伦敦威斯敏斯特自治区,白金汉宫,冬日的暖阳淡淡的洒在白金汉宫内的草坪上,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正笑意浓浓的看着在草坪上奔跑的一群孩子。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一共生育了九个子女,今天很难得的能够全家人聚在一起。阿尔伯特亲王最近身体一直不太好,维多利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并让子女们都回来相聚一段时间。

但其乐融融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几辆黑色马车停在了白金汉宫外,经过门口皇家卫队的关卡之后,几名穿着黑色燕尾礼服,带着高礼帽的人出现在女王一家不远处。

阿尔伯特认出这几个人来,首相巴麦尊、外相约翰。拉塞尔、海军大臣马尔莫斯。白雷、财政大臣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陆军大臣悉尼。赫伯特等人,最后一位却是一位陌生人。

看到巴麦尊带着几名重量级的内阁成员到来,阿尔伯特向维多利亚微微一笑说道:“去吧,他们这么着急来见您,一定是有非常要紧的事,我和孩子们一起就可以了。”

维多利亚感激的点点头,素手在阿尔伯特的手上握了一握,跟着俯身和阿尔伯特亲吻了一下,这才转身拖着苏紫色的长裙走向几人。

见到女王过来,巴麦尊等几人急忙脱掉礼貌,向女王长长的鞠了一躬,女王朝着他们微微颔首道:“我们边走边说吧,我不愿意去会客室里面谈,难得今天是个好天气。不是吗?”

巴麦尊几人跟在维多利亚身旁沿着白金汉宫的林荫小道走着,维多利亚说道:“是不是威妥玛先生回到伦敦了?”巴麦尊答道:“是的。女王陛下,这位就是威妥玛。”

阿尔伯特不认识的那位陌生人就是威妥玛。他上前又朝女王鞠了一躬,维多利亚柔声说道:“辛苦了,威妥玛先生,你能详细说说远东那边的情况吗?英勇的一万八千名大英帝国士兵为什么会遭到可耻的失败?”

威妥玛应了一声,虽然他并不是第一次见到女王,但如此近距离的和女王说话还是第一次,当下他开始讲述整个事件的过程,起初还有些紧张,随着叙述的深入也就越来越流畅了起来。

当威妥玛说完的时候。众人来到一处休憩区,草地上放着木制桌椅,维多利亚听完之后丝毫没有反应,只是招呼巴麦尊等人坐下,随后女仆送来了茶点。

女王品了一口茶后说道:“假如敌人没有采用偷袭的方式,我们的陆军能够战胜他们吗?”

这个问题让陆军大臣悉尼。赫伯特有些尴尬,他小心的措辞道:“女王陛下,红衫军不惧怕任何敌人,我认为下次交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威妥玛却不合时宜的摇头说道:“无意冒犯。女王陛下,我个人认为假如再次发动远征,即使能够获胜,英国也将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太平天国掌握着中国大半领土,人口将近三亿,可动员的兵力是百万以上……”

巴麦尊打断他的话道:“威妥玛先生。不必多说,有需要再请你开口。”威妥玛涨红了脸。低下头去,巴麦尊转过头说道:“女王陛下。我们战胜过一样地多人多的俄国,和我们英国比起来,太平天国还是一个落后无知的国度,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然后让他们知道大英帝国的不可侮!”

维多利亚玉手抚着茶杯的边沿,然后问道:“首相阁下今天来是希望得到什么支持?”

巴麦尊恭恭敬敬的说道:“女王陛下,现在两院辩论还没有开始,加上民间的民意似乎对扩大战争非常不利,我希望女王陛下能够再一次站出来发表一次演讲,就如同二十年多前您在国会发表的那次演说一样,能够用您的影响力促成远征军的再次出征。”

维多利亚看了众人一眼,低下头说道:“各位,我想单独考虑一会儿,你们在会客室等一会儿。”巴麦尊等人起身鞠躬准备离去,这时候维多利亚女王却说道:“威妥玛先生留一下。”威妥玛只得站在一旁,巴麦尊看了威妥玛一眼之后,意味深长的朝他点点头便和众人离开了。

“威妥玛先生,你能详细说说太平天国那位传奇领袖西王的事迹吗?”维多利亚招呼威妥玛重新坐下后说道:“我很好奇这个人,他敢于同时和三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宣战,他不是个疯子,就是个天才。”

威妥玛哦了一声后,说道:“说起这位西王阁下的确有很多故事,本人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感觉到他与其他清国人的不同之处,他看似粗鲁,却表现得极为睿智和冷静,他是从实战中成长起来的一位传奇领导者,他领导下的军队从未吃过败仗……”

威妥玛开始讲述起西王这个人物来,维多利亚不时的打断询问,最后就连西王妻子洪宣娇的事迹也连带着说了出来,最后维多利亚好奇的问道:“这位西王多大年纪了?”

威妥玛微微一怔,有些为难的说道:“听闻有四十岁了,不过不知道真伪,但他长年的军旅生涯令他看起来有四十多岁的样子。”维多利亚哦了一声微微一笑自言自语的说道:“假如真是四十岁的话就还比我小一岁。”

还在威妥玛有些错愕的时候,维多利亚又问道:“威妥玛先生,你支持再次派出远征军去远东吗?”

威妥玛虽然记起刚才巴麦尊的眼神,但还是咬牙说道:“女王陛下,从情感上来讲,我非常不愿意看到帝国的军队遭到失败,也非常想报复太平天国的人,但从理智上来讲,扩大战争对帝国的长远利益是没有好处的。再次派出远征军需要极大的规模,远东那位西王阁下已经采取了战争紧急制度,他动员了为数众多的预备役兵员,随时可以扩充他的军队,保守估计他手下的军队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数百万之众,我们就算派遣十万陆军去到远东也很难短时间取得胜利。”

维多利亚嗯了一声说道:“法国那位拿破仑皇帝陛下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看起来现在这只狮子已经醒过来了。对了,远东那边的同胞们,他们是什么态度呢?”

威妥玛如实说道:“额尔金阁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军队来到远东洗刷耻辱,但商人们不想扩大战争,他们希望能够和太平天国和平的开展贸易……”当下威妥玛将远东英国人的态度都说了一遍,维多利亚陷入了沉思。

稍后,维多利亚抬起头又问道:“在远东俄国人和太平天国的战争进行得如何?”威妥玛说道:“其实自从克里米亚战争远东冲突结束之后,太平军就一直没有停止和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战争,他们占据了库页岛、庙街等据点,经常发动沿着黑龙江河道的清除行动,主要是打击那边俄国人兴建的定居点,俄国远东总督穆拉维约夫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俄国人在远东接连吃到了败仗,现在他们的远东舰队已经不复存在,兵力和势力都收缩到了尼布楚一带,除非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愿意从国内调配兵力到远东,否则难以扭转局势。”

维多利亚微微颔首,口中默念了几遍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的名字后,脸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此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虽然已经四十一岁,但她平时保养的很好,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并不是很多,看起来就像是个三十多岁的成熟少妇模样,那红晕升起的脸庞更加增添她的风致。

见到女王陛下这副摸样,威妥玛心中一突,想起民间有传言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乃是女王陛下的初恋情人,看起来似乎很靠谱啊。

就在威妥玛胡思乱想的时候,维多利亚起身说道:“谢谢威妥玛先生的精彩讲述,我们这就回会客室去吧。”威妥玛微微一窘,好在他急忙低头掩饰过去,跟在女王身后往会客室而去。

到了会客室外,只听见里面巴麦尊等人正在进行激烈的争吵,威妥玛心想看来内阁成员中也不是铁板一块,持反对意见的人大有人在啊。

侍从推开门后,屋内静了下来,众人起身行鞠躬礼,女王走到会客室正中,朗声说道:“各位,大英帝国的尊严必须用鲜血来捍卫,我支持首相和内阁的意见,必须对太平天国予以强有力的报复行动!”

闻言巴麦尊等支持扩大战争的内阁成员都是脸上露出了笑意,跟着女王陛下又说道:“但是,我们必须看清楚现在的局势,太平天国的势力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应对,鉴于太平天国和法国、俄国都处于战争状态,我必须提醒内阁和外相,你们必须认真考虑联合这两个国家一同行动的可能性,这一点是必须而且必要的,假如外相和内阁不能达成与俄国的暂时谅解,一同向远东出征,那我也不会乐意去国会发表任何演说。假如没有这两个国家的一致同意出兵为前提,我是不会赞成英国单独出兵的!”

第六百九十章谁在撒谎

白金汉宫的会客室内,女王的话音才落,外相约翰。拉塞尔就略显尴尬的轻咳一声道:“女王陛下,现在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