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太平血-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投资生意可能遭受重大失败的阴影笼罩下,萧云贵极为肉痛,他和洪韵儿自嘲说他们两人可能是最失败的穿越者了,别人穿越都是靠着提前知道的历史发大财,而两人明明知道历史却忽略了,不但发不了财还可能赔本,真是挂万漏一。
英国人要求向国内请示,萧云贵自然没有阻拦,在英国人保证不再采取任何敌对军事行动的前提下,双方的谈判暂时搁置,果然一场双方都不愿意打的战争还是没有打起来。
在没有了英军的威胁之后,先行拿下珠江口炮台的第三师继续高歌猛进。短短五日之内横扫虎门等珠江沿岸炮台,六月中旬的时候,已经完成对广州城南的包围。
与此同时。第二分舰队在罗大纲的率领下护送第一军的第一师和第二师官兵赶到了广州。罗大纲分舰队提督有赤金号、青木号、黑土号三艘西洋战舰,另有红单船、福船、大沙船、武装商船两百余艘,其余货船、运兵船、补给船等三百余艘。这支舰队几乎占到了太平军海军的一半力量。为了凑足这支舰队所需的船只,太平军甚至从远航日本、库页岛等地的船队中抽调了船只过来。
而在武昌附近作战的内河水军舰队则交由水军大将陆顺德提督,继续和翼王配合对湘军保持压力。
当太平军的第二分舰队出现在伶仃洋的时候,英国人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太平军如今只有三艘西洋战船。但红单船等三、五百吨的炮船颇多,虽然这些船不怎么耐打,但小船上扛着的大炮可也不是吃素的。若是十余艘红单船围攻一艘西洋战舰,那也会令英国人感到头痛。
当见到太平军海军遮天蔽日而来的船队,英国舰队选择了留在香港,海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只加上如林的桅杆。太平军旗舰赤金号上飘扬的杏黄大旗和海马军旗迎风高展。站在舰首的罗大纲暗自赞叹,“如此军势,清妖怎能不望风而遁?”
往来香港和广州的商船、货船都自动为这支庞大的舰队让路,英国商船利文敦号上搭载的几名泰晤士报记者,他们原本打算从香港转到上海接替那边同事的工作,但见太平军海军如此庞大的舰队开到,连忙架起相机拍摄下了太平军海军庞大的军势。
随后他们在发挥国内的报道中这样写道,“在远东的这支精锐叛军已经拥有了庞大的海军。虽然他们的船只普遍都还和清军一样,但他们的数量要比清军水师船只多得多。而且他们的战斗素质也不一样,整个舰队的船只能保持一个相对均衡的速度以严整的阵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前进,这本身就说明他们的海军官兵是非常训练有素的……对于近日爆发的英国和太平天国之间的冲突,我们了解到了两种说法,都是互相指责对方有错在先,不过格兰特将军的还有第三种说法,那就是这场意外的冲突只是源于一场误会……”
关于这场冲突除了包令发回国内的详细报告之外,泰晤士报等英国报纸在远东的记者们也纷纷发回了自己所了解到的信息,其中还有一篇关于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专访。
在这篇专访中南丁格尔大力称赞了太平军在医护方面取得的先进经验和一些制度,并且称赞太平军是上帝的骑士,他们非常慷慨的把这些医护经验和制度毫无保留的教给英国的医护人员,并且原用了西王的一句话,医学无国界,他希望英国人民也能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护。
当说起最近的中英冲突之时,南丁格尔毫不犹豫的指责了英国海军的傲慢和无礼,她很是不满意英国海军在同太平军有协约的情况下,还进行挑衅并且酿成了这场冲突。南丁格尔认为远东的大英帝国海军毫无骑士风度,与在克里米亚奋战的本土海军表现是大相径庭的。
同时泰晤士报等英国报纸的记者们还摘剪了不少太平天国报纸的内容发回国内,这包括《苏福新报》、《申报》、《苏州日报》等在太平天国治下重量级的新闻报纸,所摘剪的内容自然都是关于这场冲突的。当中很大篇幅都是各地民众对英国海军的蛮横无礼的抗议,以及太平天国普通民众对英国的看法,很多人经过这次冲突对英国抱有强烈的敌视,这是非常不妙的。
当所有的消息回到英国本土的时候,各方反应是不一样的。一些强硬派的英国议员要求增派远征部队向太平天国宣战,而更为理智的一些人们则站在经济角度出发,分析了不能和太平天国开战的原因,这些人的背后自然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影子。
同时东方神秘女性李璇玑继续发挥她的作用,她的反战呼吁和南丁格尔的言论在英国民间掀起了一阵反战的热潮,多数英国人还是觉得远东海军做法失当。毕竟和太平军有关于让出珠江口的协约在先,继而在珠江口爆发海战那便是说明英国舰队有挑衅的动机在里面,无视签订过的协约这是非常不讲信用的事。难怪提灯女神会职责远东海军没有骑士精神,因为英国人一直很注重契约精神。
最后英国议会经过三天激烈的辩论,最终以654票对231票否定了对太平天国开战的议案,英国首相巴麦尊虽然是强硬派,但在国内经济不景气,印度大起义没有平息的情况下,他也只能选择了放弃战争。
表决之后的当日。巴麦尊下令解除了包令远东英国公使和香港总督的职务,取而代之的是苏格兰人詹姆斯。布鲁斯,也就是时任加拿大总督的额尔金爵士。这位额尔金爵士萧云贵和洪韵儿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历史上火烧圆明园的元凶之一,而他的罪行不止火烧圆明园,他还劫掠过希腊的帕特农神庙。
额尔金是英国贵族封号,额尔金爵士的本名是詹姆斯。布鲁斯。但萧云贵他两更习惯称呼此人为额尔金。英国人也习惯称呼其额尔金爵士。
巴麦尊派遣额尔金前往接替犯了错误的包令不但是为了给这次事件有个交代,同时也是为了平息国内民众的一些不满,而且也有向太平天国示弱的意思。但他真实的用意还是为了扩大远东的利益,因为额尔金比包令更加的精明和强硬,巴麦尊相信额尔金能够做到包令做不到的一些事。同时额尔金肩负解决广州珠江口冲突事件的使命,巴麦尊给他的底限就是大英帝国无论如何不能赔款!
就在英国人做出人事调整的时候,广州战役也进入了尾声。面对太平军强大的海陆两军,清军没有抵抗太久。六月二十三日。太平军侵入珠江的水军在两岸炮台的支援下全歼了清军广东水师。可怜的清军水师因为英国舰队的逼迫一直停靠在广州,随后与太平军水军在珠江内交手。不到半个时辰之内就被击沉、击伤半数的船只,随后清军水师提督黄开广下令向太平军投降。至此太平军完全掌握了水上通道,后续的运兵船直接在广州附近进行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
陆上的战斗更为激烈一些,广州将军穆克德纳亲率兵马阻截太平军的登陆部队,但被在登陆场附近驻守的第三师击退。连续两天清军都出队猛攻第三师的阵地,但面对第三师的线膛步枪和新式西洋火炮,清军的溃败比冲锋的速度更快。可他们就像烦人的苍蝇一样,赶走了之后又重新聚集然后再来一次冲锋。
到了第三天上,第三师开始了反冲锋,只是一次冲锋就让清军尝到了全面溃败的苦果,第三师的太平军官兵们用刺刀狠狠的教训了清军,广州将军穆克德纳死于乱军之中,太平军开始包围整座广州城。
海军并没有大规模炮击广州城,仅仅是对清军外围要地和城垣进行了炮击,太平军并不希望过多的伤及广州城内的平民百姓。随后的外围争夺战也很简单,清军早就没有了斗志,要么投降,要么退入城内,广州城外围要地尽数落入太平军手中。
广州外围陷落的次日,太平军占领广州十三行,原本叶名琛打算派兵一把火烧了这里,挑起洋人的愤怒介入战争,但他没想到清军败得太快,而且自从战争开始之后,十三行的英国人就派了不少海军陆战队守卫这里,同时各国洋人自发组织了民兵守御,才没有让清军得逞。
当第一师的太平军官兵进入广州十三行街区的时候,他们觉得很是意外,这里的洋人们都拿着各式武器守卫在街道两侧,当看到他们的时候,这些洋人们爆发出巨大而嘈杂的欢呼声,各式各样的帽子被抛上天去,口哨声、朝天鸣枪声令第一师官兵觉得这些洋人是不是疯了?
当海军陆战队的克里斯上尉见到第一师前部先锋连的连长时候只说了一句,“感谢上帝,你们总算来了,那些疯狂的鞑靼人想要烧了这里……”
第四百九十七章横扫广东
广州将军穆克德纳的阵亡、水师提督黄开广投降,令清军本就不高的士气更加低落,气急败坏的叶名琛下令让广州各商会、富户组织商团、民团抗击太平军,虽然还是有些富户、商人组建了商团民团帮助清军,但大部分的富户商人则是敷衍了事。
广州作为一个开放的通商口岸,消息并不像内陆地区那么闭塞,这里的富户商人早就听闻洋人讲述过太平军的事迹,他们知道太平军在上海、宁波等地的所作所为都是保护私产、大力鼓励工商的,对于太平军取消了满清治下许多苛捐杂税、吏治清明,这些广州的商人们还是颇为向往的。
而且太平军兵威赫赫,前些日子还和洋人打了一仗,虽然也不算打赢了洋人,但太平军敢于向洋人开炮令广州商民百姓们都觉得太平军比软骨头的清军好太多了。广州商民百姓们虽然和洋人做生意的颇多,但对洋人历来无好感。鸦片战争后,广州百姓们曾今阻止洋人进入广州城长达十余年,足见广州百姓对洋人是甚为讨厌,太平军南下之时,起初百姓们还道太平军是和洋人一伙的,但随后太平军和英国人爆发的冲突打破了这些猜忌。
于是广州城出现了奇怪的景象,富户商人、乡野平民都在期待着太平军能赶快打进城来。到了最后叶名琛不得不派兵驱赶城内壮丁上城助守,并排除兵丁强行勒索富户商人捐献钱粮。结果导致更大的民怨沸腾。
完成对广州外围要地的清扫之后,太平军三个师迅速分三面攻打广州城,这是围三缺一的战术。太平军并不像把清军逼急了令广州城受损过大,在萧云贵眼中,广州拿下之后就接着要继续发挥她通商口岸的作用的。
清军都统来存、副都统双喜、总兵任安邦分别据守城东、城西和城南,结果仅仅抵抗了一个时辰,镇守城南的清军总兵任安邦首先开城投降。来存和双喜见城南失陷,急匆匆后撤,护着叶名琛、柏贵等一众广州官吏从城北逃遁。
六月二十八日。太平军进占广州,从登陆万山群岛到占领广州城,太平军仅仅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是役。太平军死伤千余人,当中包括了和英国人冲突中死伤的官兵,而歼灭满清绿营、广州八旗兵、团练兵马共三万余人,当中大部分是清军投降。
而叶名琛等清军官吏从北门出逃之后。在花县城南十余里的地方遭到太平军骑兵围歼。除了清军副都统双喜带领数百清军突围之外,其余清军自叶名琛以下,或死或降或生俘。
指挥广州战役的正是太平军青年名将陈玉成,他是和罗大纲第二分舰队一起到达的广州,途中他就接到西王的密令,让他不必理会英国人继续攻占广州,若英军舰队再来寻衅,水师可以不记损失的坚决还击。是以陈玉成到了广州之后。迅速展开兵力横扫广州。
也亏得第三师张文祥部先期打下的基础良好,陈玉成后续兵马在广州登岸时并没有遭到太大的抵抗。加上民心所向,广州之役便在短短的时日内结束了。
攻占广州之后,陈玉成留下第二师一部兵力会同水师镇守广州,其余兵马分三个方向横扫广东。第一路是原小刀会将领陈阿林率领的第一师,他们向东攻打,准备打到福建和广东接邻之处,会同准备从福建南下的原红巾军陈开部兵马,一同围歼在潮州、梅州等地苟延残喘的福建巡抚王懿德、李廷钰部清军。第二路以陈知命的第二师一部为主力,往北横扫打通与江西的联系,清剿北部清军,争取让广东、福建和江西连成一片。第三路以张文祥的第三师为主力,往西攻打肇庆等地,准备进军广西。
由于广州一役太平军忽然登陆作战,广东府道台总兵等高级将官悉数被太平军杀死或俘虏,清军在广东的指挥系统陷于瘫痪,各地清军互不统属,各自为战,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七月至八月间,太平军三路大军横扫广东,除了东路军在潮州、梅州等地遭到清军李廷钰部强力抵抗之外,其余各路都进展顺利。到得八月底,广东清军基本被肃清,梅州也被攻克,福建巡抚王懿德等官吏自杀,只剩下清军老将李廷钰镇守孤城潮州,但也是被太平军团团包围。
广州被攻陷之后,萧云贵仿上海、宁波等通商口岸成例,单独成立了广州军政司治理广州,派遣卢贤拔接任广州军政司司长,李天熙为广州卫戍部队统兵大将,成立南海舰队,唐正财为舰队提督。而罗大纲率领大部分舰队返回上海之后,原来上海的舰队便升格为东海舰队。
卢贤拔到任后,照搬了上海的成例,迅速接管海关,成立粤海关,废除苛捐杂税,鼓励工商发展,得到了广东商民百姓们的支持。同时广州富庶,仅仅在广州满清海关衙门内就搜出白银一百余万两,随着一大批广州官员的府衙被查抄之后,太平军总计得了五百余万两的钱粮财物。
同时广州城内也有满城,太平军这一次并没有对广州的满城进行大肆屠戮,在攻入满城之后,除了将顽抗分子坚决剿灭之外,大部分满城的旗民们选择了投降,而太平军也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旗民们投降之后,财物大部分被查抄,十余万旗民被驱赶出满城,分散安置到广东几处较大的矿产区从事采矿等繁重的劳作。广州满城的旗民可以说并不富庶,到了鸦片战争后期,旗民们领取的钱粮日渐减少,到了咸丰初年更是直接生计困难。而从康熙年间开始,驻守广州的旗民兵丁就被严禁学习耕作手工技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一技之长,也无法从事任何生产,严禁从事工商活动。然后广州旗民严禁与外城百姓通婚。甚至严禁离城十里,这导致满城内的广州旗民们同外界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社会接触的。
对于这些没有社会关系,没有一技之长的旗民,太平军自然不可能让他们如此继续在广州城待下去,悉数安排到各大矿产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便是最好的选择,在太平天国之内没有人可以享受不劳而获。
于是十余万旗民开始了血泪的搬迁史,他们被太平军按家庭为单位分为数十批。每批数千或万余人不等,分别安置到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去。一路上太平军只是供给最基本的口粮,旗民迁移艰难困苦。拖家带口、风餐露宿,哭喊声震四野,沿途押送的太平军也颇为于心不忍。
其实广州旗民生活得并不太好,甚至比广州一些外城百姓都要糟糕。外城百姓还能有谋生手段。他们就只能靠微薄的旗丁钱粮生存,如今他们经历的苦难也只能怪他们崇尚弓马的祖先了,要不是强加给他们的种种所谓祖制,他们也不会落到如斯田地。
后来这些旗民们在各地从事矿产开采等繁重的劳作,随后又有大批旗民参与到闽广铁路的修建当中,总算有一技之长可以生存,到得太平天国统一全国颁布《定国是诏》之后,旗民们才重新开始享受一个国家公民能够享受的一切权利和待遇。但那时候的旗民已经因为繁重的劳作和长期营养不良而锐减,此乃后话。
旗民们的迁移途中也发生过几次较大的暴动和逃亡。但都被太平军给迅速镇压,由于旗民们和外界社会长期脱节,他们缺少同情者,甚至普通百姓都拿这些昔日的旗丁老爷们当怪物看,没人支持和同情,所以旗民们的反抗也是极为脆弱的。后来除了少数遗老遗少撰文记述过旗民迁移的血泪史之外,天国正史中的记述仅仅是简单的几句话:“时月广州光复,迁满城旗民十余万散于南疆三省各地,令其各自以开矿、修路谋生……”
叶名琛等满清官吏被俘之后,走海路跟随罗大纲部舰队送往上海,随后解送天京。在上海等地,叶名琛等被俘清军官吏看到了上海惊人的变化,先不说上海那繁华的十里洋场和对岸欣欣向荣的国内工商业新区,就连后来前往苏州也是坐的西洋火车,令这些满清官吏们大开了眼界。
萧云贵这样做是有目的的,随着太平天国的兵威攻势日盛,往后投降或者主动归降、易帜的满清官吏会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就不能一味的抓到满清官吏就杀了,毕竟能减少损失让敌人主动投降是非常必要的,于是萧云贵需要千金买马骨。
但唯独叶名琛和柏贵两人萧云贵没有给予优待,当年广东天地会起义失败之后,叶名琛和柏贵在广东屠戮起义军的家属妇孺,甚至滥杀无辜甚多,这两人是要审判后明正典刑的。而向主动投降的水师提督黄开广、总兵任安邦,被俘的布政使江国霖与按察使周起滨等官吏是可以用的。
当中特别是江国霖此人,他为官20余年,一生清廉,所到任上,一心关心人民疾苦,严惩贪官污吏。历史上江国霖在1858年擢升为广东巡抚,他更是勤政爱民,事必躬亲,严厉整顿吏治,因而得罪了不少官僚和贪官。他们买通朝廷权贵,对江国霖进行诬陷,不久江国霖即被弹劾落职,移驻惠州。惠州父老闻江国霖至,狂走相告。据《大竹县志》记载,当时“老者扶杖迎道左,妇女儿童嬉嬉倚茅檐,窃窥大人颜色;户户张彩焚香,爆竹声响彻十里”。江国霖进入行馆后,郡民敬送的槟榔、椰粟等物品充盈户外,感恩问候者踵接肩摩而至。郡民这样盛情迎接一位卸任官员,在惠州历史上仅此一次。江国霖寓惠数月后返回家乡,不久病逝,年仅50岁。
像江国霖这样的官吏是可用任用的,而前提就是他们要放下心中原来的满清主子。现在的萧云贵不但热衷于权力,更加热衷于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能把一位敌方官员武将收为己用,萧云贵就会觉得更加有成就感。于是,江国霖等人顺道游览了上海、苏州等地才解送天京。
第四百九十八章初至上海
数日的舟船海上颠簸让江国霖疲惫不堪,他和按察使周起滨被安排在一间船舱内,狭窄的船舱内除了两张木板床和被褥之外空无一物。每天定时有人送来三餐食水,门外有两名太平军守卫,除此之外两人上船后就没见过别人。
“雨农兄(江国霖字),你说长毛这是要把我们送到哪里?”周起滨心头一阵阵的发毛,被俘之后周起滨曾今想过自刎以殉臣节,但最终被几个如狼似虎的太平军将士给按住,结结实实的绑了两天之后,周起滨鼓起的自杀勇气也就逐渐散了。
江国霖负手站在舷窗旁看着外面的波涛汹涌,口中只是淡淡的说道:“长毛是要把我们送往金陵城献俘邀功!”比起周起滨来,江国霖自杀的念头更重,被俘之后几次三番要自杀,但都被看守的太平军兵士给拦下,最后长毛名将陈玉成单独见了江国霖一次,不知道陈玉成对江国霖说了什么,江国霖就此打消了死念。
周起滨轻叹一声道:“长毛也是多次一举,让我等自刎了事不就完了?为何还要千里迢迢送往金陵?”
江国霖削瘦隽永的面庞古井不波:“那长毛名将四眼狗亲口对我说了,他们要送我们这些被俘将官前去他们的老巢金陵邀功,要是我们一个有自杀的,他们便杀我们手下降卒百人泄愤。”
周起滨这才明白过来陈玉成对江国霖说了什么,“这些狗长毛真是卑鄙无耻!可雨农兄。要是他们出尔反尔还是要杀降卒我们也不得而知啊。”
江国霖淡淡的说道:“陈玉成当着他手下众多大将的面许下的诺言,谅他也不敢食言,否则他便失了将帅的信义。”
周起滨眉头紧蹙着忧心忡忡的道:“也不知长毛献俘之后会如何处死我们。”
江国霖轻轻哼了一声道:“千古艰难惟一死。献俘也好,正好看看这些叛贼将江南花花世界糟蹋成什么样子,然后在献俘时痛骂长毛那狗西王一顿,随后便从容就义,也不必理会怎么个死法了。”
周起滨摇摇头,脸色有些发白起来,嗫嚅的道:“听闻长毛抓住我们这样的大官都是点天灯的。那种酷刑可不是一下便会断气了,要真是那样我还是提早寻个痛快!”
江国霖看了看他半晌没有说话,过了半天之后才道:“我不怕。就算万刃加身,我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这时候舱门开了,三名送饭的太平军将士端着食盒进来,为首那名眉清目秀的太平军将士笑着说道:“两位大老爷用饭了。”
饭食摆了出来。三菜一汤加大碗米饭。江国霖一言不发自顾自的坐下吃了起来,周起滨端起碗来总是食不下咽,三名太平军将士也就站在一旁等他们吃好了要收走碗筷,也是怕他们私藏器物。
周起滨趴了两口饭后终于忍不住问道:“小兄弟,你们长毛,哦,不是,是太平军会怎么处死我们?”
那太平军将士笑了笑说道:“会不会处死我不知道。我们不是定罪的刑部慎刑司,但要说死法嘛。天国的死刑便是斩首和绞刑两种。听说最近刑部还在广发廷议会,征集军民百姓们的意见,看是不是废除斩首之刑,改为枪决和绞刑两种。枪决便是用火枪将人打死,这种死法也算痛快的。”
周起滨愣了一愣道:“除此以外别无其他酷刑了?”
那将士摇摇头道:“没了,从前西王没进天京之前,天京那边倒是有什么点天灯、什么开口笑的酷刑,但如今已经没了,全都用的是咱们苏福新政时立下的刑法。”
周起滨大大的松了口气,吃饭的胃口也好了一些,还笑着说道:“没那些折辱人的死法就好。”
那将士也是有些兴致昂扬的看着两人笑道:“两位大老爷,你们两还真是奇怪,别间的大官都是想着法子的怎么活下去,两位倒好,只是问怎么个死法。”
江国霖这时候放下碗筷淡淡的说道:“旁人不忠不义祈求苟活,我两人却断不会背主投敌苟活,人死有重于泰山……”
才说到这里,那将士打断道:“得得得,我知道了,重于泰山、轻于鸿毛嘛,两位倒像我们军中的训导员一样啰嗦,阵仗之上该死便是死,哪有那么多大道理?两位快吃吧,吃完好好睡一觉,估摸明日便到上海了。”
江国霖被噎得不轻,但也暗暗奇怪,长毛也在军中教导这些圣贤之言么?他们不是信西洋上帝的么?
那将士回头对同伴笑道:“今日发饷了,明日到了上海,王上尉说了许咱们轮换上岸休息一日,我听说闸北那边开了家昆曲戏院,听闻这个戏班子还是给咸丰狗皇帝唱过戏的,要不要一起去听戏?”
江国霖大怒,重重的一拍桌子怒道:“你们竟敢无君无父辱及大行皇帝?”
那将士皱眉打断道:“得得得,大老爷,收起你那一套,那是你们的皇帝,不是我们的,我们凭什么要尊敬他?”
江国霖一时语塞,这才记起这些士兵都是反贼,早就是无君无父的人了。
饭后,三个太平军将士收拾碗筷离去,仍旧在谈论着明日到了上海之后到何处消遣,江国霖气闷便和衣而睡,周起滨则呆呆坐着一言不发。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声汽笛长鸣将两人惊醒,江国霖站到舷窗边望去,却是几艘英国人的火轮风帆货船开过,船上拉响了汽笛声,似乎是在向太平军的船队致敬一般。跟着眼前出现的船只越来越多,络绎不绝的各色船只争相而进,颇有万船争流的景象。
这时候舱门开了,还是送饭的将士,这次他们除了送来早饭外,还带来了几套干净的长袍,那将士说道:“两位吃完早饭便换上这长袍吧,待会儿咱们就要上岸了。”
江国霖提溜起那衣裳一看,摇头道:“此乃反贼服色,吾只穿正朔之衣。”
那将士嗤之以鼻的道:“看两位也都是汉人,这是咱们西王娘按着从前书里描述恢复的正统汉家衣冠,呵呵,到了两位这里倒成了反贼服色?还真不知你们的圣贤听了这话地下有知会不会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
江国霖大怒,面色涨得通红,气得浑身颤抖指着那士兵,但却一句反驳的话也说不出口。周起滨拉了拉江国霖道:“雨农兄,咱们这身官服也早已经破旧不堪了,换身衣裳也好,这里是反贼老巢,上哪里找咱们的服色来换?讲究些吧。”
江国霖不再说话,怒气不平的坐下吃起早饭来,吃完之后拿起那长袍,也不除下旧衣,便套在旧衣之上,口中道:“我便是不换,故国衣冠还穿在里面。”
那将士忍不住笑了起来:“老爷,这上海的八月天色可是闷热难当,你穿这许多也不嫌热?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江国霖不理会,结束停当,将辫发理好,便坐在那里闭目养神。周起滨本打算除了旧衣,但见江国霖如此,也只得跟着将新衣罩在外面。
过了片刻之后,又有一名太平军将士来到:“快靠港了,让他们上来吧。”舱内的太平军将士应了一声,便让江国霖和周起滨跟着上到甲板。
甲板上一阵风吹来,江国霖只觉得气闷之感稍散,放眼望去,只见船队已经进了黄浦江,沿江两岸码头、货栈、店铺鳞次栉比,往来船只络绎不绝,岸边笔直的马路一直通往上海城区,路上马车、骡车、行人、骑马的熙熙攘攘,当中有各色洋装的洋人,也有穿着西服的中国人,更有穿着汉服长袍的行人,还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美貌女子,有洋人也有中国女子。
周起滨目瞪口呆的望着黄浦江两岸的巨变,怔怔的说不出话来,这里比起广州的十三行街区和港口来繁华了不止十倍,往来的行人也多了不止十倍。
江国霖皱眉指着那些穿着洋裳而暴露着雪白手臂的中国女子怒道:“这成何体统?反贼治下果然风气**,真是道德沦丧!”
那太平军将士望了一眼却笑道:“那些姐妹是马礼逊女子纪念学校的女学生,那是人家的校服,全校都这么穿的,要成什么体统?而且人家女学校规矩严着呢,男子都不许进去,哪来什么风气**?”
江国霖惊讶的道:“什么?你们竟然让本国女子去洋人学校念书?也不怕丢了脸面?!”
那太平军将士耸耸肩头道:“这位大老爷真是少见多怪,洋人在上海有不下二十所的教会学校,在教会学校念书有什么奇怪的?咱们自己开办的国小、中小这些学校里也有不少洋人教师呢。”
江国霖顿足悲呼道:“你们这真是要亡我中华千年文化啊……”
那将士奇怪的反问道:“大老爷,你说的千年文化是指你里面穿的那身官服么?真是那样的文化,我倒宁可不要。”
江国霖愣了一愣,和周起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