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息夫人-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亏你在蔡国斡旋,”子林擦干刃上血迹,小心翼翼把狄英的刀收好,将杵臼抉起来,“心怀仇恨,又要阿谀奉承,杵臼,你受委屈了。”
“相较于父王、长兄和牢狱受罪的二哥,这点苦算什么。”杵臼起身,命亲信把陈佗尸体扔进燃烧的马车里焚烧。
“死者已矣,何苦戮其尸使之不得安眠于地下?”子林皱眉,并不赞同弟弟焚尸的行为。
“杀我父兄者何须忍让!三哥,逆贼近身侍从暂被困在蔡国,想那蔡侯精明至极,断不会保我父兄到底,那班凶徒迟早返回宛丘。事不宜迟,莫若我们连夜回都稳定情势,以免前功尽弃!”
子林对于都中的一切,并不在意。他杀陈佗,不过是想为父兄报仇,也免于手足被他人残杀。他现在惦念着的是蕴庐的爱人狄英,之前不敢承诺是不知生死,现在已经平安,他要回蕴庐。
杵臼见子林不答,着急嚷起来:“三哥,你为何犹豫?你切莫忘记二哥还在地牢,长兄的族人都还在外受苦,陈完那小子要是知道陈佗已死,定然会先杀了二哥的。三哥,你我族人,性命攸关啊!”
子林被杵臼一劝,清醒过来,生死未卜的人太多,无辜的人更多。如让杵臼一人对付陈完,不知宛丘会死多少人。狄英是坚强女子,又有高强武艺,蕴庐在那么偏僻的地方,应该没有问题吧。想到此,子林也顾不得许多,只好策马扬鞭,随杵臼连夜赶回都中。
深夜的宛丘格外宁静,陈完在书房里静静研究先贤留下的遗着,兴致一起竟忘了睡眠。一阵冷风袭来吹灭了灯火,月光洒在桌前,灯芯氤氲出的烟圈越发显得妖娆。老实说,他不太喜欢当什么太子,每天都要面对他从未面对过的繁琐事情。但人没有权利选择出身,若有一个野心勃勃的父王注定身不由己。他只是很不理解为什么明明一个有抱负的人,却偏偏会一入花泽就不能自拔?难道人性之劣,竟不可克制掌控?难道理性与良知竟可为色欲泯灭?
陈完爱极了现在这样的时刻,没有纷争,没有怨恨,没有人前纷扰的吹捧与簇拥,没有背后的无尽算计。他情愿这样住在桃林中的芦馆,一辈子抚着琴,看着书简,对着自己的心,与明月诉衷肠。
想着想着,陈完自嘲地笑了,起身关窗却猛打了一个喷嚏。一口冷气侵入周身竟使他颤抖不已,寒毛倒竖的恐惧顿时攫住了心魂。原来,风吹开了门扉,难怪这样冷。陈完转身想把门扉关上,一阵嘈杂声传来,他还没有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见许久不谋面的子跃举着火把带着人冲进来包围了芦馆。
陈完在他有生之年,第一次感受到这样浓烈的杀气。而此刻子跃虽不言语,但眼眸中的仇恨比夜空下的火把还要灼人。
“二哥,你何时出狱了?看来,父王总算想通了!”陈完虽有疑惑,但此刻只为子跃的出狱而高兴,他怎么会想到父亲已经焚烧成一块黑炭。
“来人,拿下这个逆贼!”子跃毫不理会,叫卫兵蜂拥而上把陈完反剪双手捆起来。
“且慢,二哥,陈完有何过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陈完警惕起来,“即便有错,我身为太子,不见王令,尔等怎敢无礼?”
“哈哈哈哈,还惦记你的太子之位?不妨告诉你,你那该死的父亲已经烧成了一具焦炭!”子跃残酷丢下真相。
“你们把我父王怎么……难道,难道你们谋逆了?”陈完挣扎着,不知如何面对事实。
“谋逆?”子跃被激怒了,“谋逆的是你父亲!他杀我父王和长兄取而代之,将我长兄族人驱逐于山野!陈佗狗贼欠下的孽债罄竹难书,我在牢里过那天昏地暗的日子,为的就是等待报仇雪恨,今日总算得偿所愿!”
陈完痛苦地闭上眼睛,他了解父亲不甘心,听到了些许传闻,也依稀觉得父亲上位有些蹊跷,可是他从未想过父亲会残忍地用双手杀死亲人,若子跃所言非虚,今日之报应实属意料之中。陈完不再挣扎,冷静劝道:“父债子偿,天经地义,祸首有罪,族人无罪。陈完向来敬重几位哥哥,还请恕我族人,以免陈氐陷入无尽血光之灾。”
“你这话对牢房墙壁说去吧!带走!”子跃不会怜悯陈完,他只信斩草要除根。
宛丘内宫,灯火通明,卫兵重重把守,陈佗手下的一干亲信与近臣皆束手就擒,在大堂内等待发落。子跃、子林、杵臼在偏殿,被一班谋士老臣包围着。这群等着分羹的人为了今日的杀戮,也煞费苦心。
“臣以为,公子跃年长且能忍辱,当继为新君。”公子跃的幕僚自然力挺子跃。
“公子跃虽年长,但此次讨逆,公子杵臼出谋划策,与蔡联手,臣以为论功行赏,公子杵臼应记头功。”公子跃的心腹不甘示弱。
“逆贼陈佗之所以能篡位谋夺,皆因其无德无形。想我陈国,遵礼有序,公子林能为保全大计忍辱负重,甘为庶人,屈居乡野,不为名利所动,非有德之人无所为。且公子林素来品性佳,兄友弟恭,国人嘉也,陈国之侯当如斯。”司寇冉酉虽不是子林的幕僚,但从这一役中看出了三兄弟品性之差距。他在朝堂三十年,世事洞明:陈佗虽好淫,却有大志;子跃虽勇,却无外伐之志;杵臼虽智却无德;子林反而成了佼佼者。
“各位大人,子林伐陈佗,只因惦念父兄之仇,并不曾想国之安危,子林短视至此,实不宜为一国之主,请诸位另择高明。”子林不想参与权势斗争。
子跃是个实在人,见二弟推辞,也忙推辞自己并保举子林为君。杵臼一向精明,见状也出面推辞几番,他很清楚,无论长幼嫡庶,他都离担当一国之主比较远,怎么样也得做个姿态。
三兄弟推来让去,天色也将明。陈桓公在世之时,最担心太子免有不测,所以把兵权平均分配给这三兄弟,以示制衡,然而太子免倒下了,势均力敌的争夺就很难控制。
就在各个心腹为主子争吵不休之时,宫使来报:“报,在宛丘城外约三十里有一马队遥遥而来,似是陈佗近军。”三兄弟和群臣都明白,陈佗的近军虽人数不多,却骁勇善战,若是趁此大乱强攻,难保宫内人心安定。而且他们都有过关城令,要进入内城十分便利。
“诸位大人,如不速速定下新君,恐大局难定。大殿的乱臣若是知有援军,难保不垂死挣扎。”太史明仓乃陈桓公时的老臣,在众臣间有着极高威信。
“大人有何良策?但愿不偏不倚才好!”杵臼身边的近臣元良紧握着刀柄,半带威胁地挑衅道。
“元良,不可放肆!”杵臼出言呵斥,勒令元良噤声,并向明仓致歉。
明仓受到威胁,却也毫不畏惧:“陈佗之乱,起于意气难平。今日之事若没有个公正定夺,明仓恐忠心护主的诸位将来不服,我陈国必再起事端”
这一班披着忠心外衣,心内攥紧名利的臣僚死穴被点中,一句话也言说不得。
子林焦急宫内形式,拱手求明仓定夺:“还请太史赐教!”
子林此言让明仓吃了一惊,明仓故作镇定道:“上古领首举贤避亲,尧禅位于舜,舜禅位于禹,今三位公子平分秋色,何不效仿先贤轮番主事呢?”
幕僚们听到这个建议,觉得有机可乘,又争执不休。明仓捻须,冷眼旁观这群鸡飞狗跳的小人,待到吵闹停止,才慢慢说道:“三位公子正当盛年,必然是无法待谢世之后继任,但总不该将遗憾带到暮年。莫若如每位公子都在位十年,到时再以政绩判决,相信国人心中必有结果。如此,怨者无怨,憾者无憾。”
冉酉听罢,心内一叹:这主意听着无懈可击,实际不算高明啊,王室的争夺向来少不了杀伐,在势均力敌的态势下做出轮流执政的决策,其实是缓得了一时,缓不了一世。
可眼下如何呢?叛贼的援兵就在城外,宛丘之内,不知还有多少墙头草,如果继续争执,只怕反遭敌手。想到此,子林下了决心,屈膝向子跃跪拜:“明仓大人忠心可鉴,臣弟愿辅佐王兄,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子林突如其来的决定震得杵臼脸色惨白,这个子林,竟……
杵臼压下愤恨,不情愿地挤出微笑,跪拜子跃:“臣弟亦愿受王兄驱驰,百死无惧!”
子跃兴奋不已,荣登宝座,史称陈厉公。他立刻命杵臼带中军去城门口埋伏,只待叛军一进都城便火速拿下。
天空的鱼肚白尚没有清晰,更夫踉跄走在宛丘城道上,心不在焉地打过四更。忽然,一阵旋风袭来,疾疾的马蹄声要震碎更夫的耳膜,更夫回头一瞧,原来是中军马队!随风舞动的披风像是漂浮的乌云,更夫还没来得及揉亮眼睛,厮杀声便响起,一颗沾满鲜血的头颅滚到脚边。更夫起初没细看,用脚一扒拉,吓得甩掉打更物什,脚底生风去逃命。
杵臼挥舞着长戟,将王位失去的懊恼尽情发泄在与之对抗的叛军身上,带着五百精兵围剿负隅顽抗的三十来人。杵臼杀红了眼,全然不顾坐骑上的叛军死去多时,只疯狂地刺向尸体,宣泄着不满,直到力气殆尽。
“主公,事已至此,还是回宫复命,静观其变吧!”元良劝道。
杵臼眉头紧锁,半晌才缓过心神,命人割下叛军首领首级,回宫内复命去了。
子跃端坐于殿中,之前的忐忑与谦让消失彻底。现在,他是新君,陈国的一切都由他做主。面对堂下跪着的陈完,子跃如何肯放过:“来人,将这一众逆臣贼子斩首!陈完暴尸三日,其族人男丁无论长幼,一律殉葬!女眷充军变卖为奴,永不许回都!”
杵臼听着满堂人群的凄厉哭喊,心里的压抑总算减轻,获得不少快感。陈完垂下眼睑,也不求饶,清冽的泪水无声地滑落。子林看着尤为不忍,陈佗孽债已用命偿,何必伤及无辜,于是道:“且慢!大王,臣弟以为逆臣当诛,但陈完不可杀!”
“这是何故?”子跃蹙眉,新上任,也不得不先听子林把话说完。
“陈完尚未成年,虽有太子之名却无太子之实,想来其父行状,他知晓甚少。且陈完恭俭谦和,晓义知礼,享有清誉,若重责至此,恐国人有所怨言!”子林惜才,不想陈完就这样死去。
“大夫所言差矣!”杵臼面无表情,看也不看子林一眼,反驳道,“你我虽是兄弟,亦是朝臣,不该顾及私情而不辅佐国主。有其父必有其子,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今日若纵他,便是纵虎归山,你如何能保他将来无反心?”陈完听着杵臼的话语,冷笑不理,反倒凄切地劝慰子林:“谢三哥为我求情,父债子偿,陈完已无求生之意。”
子林再次劝谏:“王兄,即便陈完有罪,其族人何罪之有?陈佗夺位之时,尚未对吾等族人赶尽杀绝——”
“大胆子林,你岂可将新王与逆贼相比!”杵臼打断申辩,抢白道,“你今日这般保全陈完,莫非与之为同党,对王兄心怀不轨?”
子林全没料到杵臼能说出这番薄情寡义话,不可置信地盯着杵臼,一字一句反驳道:“季弟,在你心内,哥哥就是这般不堪?”又看子跃面无表情,不作任何正面答话,悲从心起:“王兄,你若是信了,子林还有何话可说?”
冉酉看着心焦,趁杵臼还要多嘴之际抢占先机,假意怒斥子林:“大夫委实有些莽撞!遥想文公当年对你们兄弟几个哪一个不是百般疼爱?大夫怎可质疑手足情谊!若老臣没记错,昔年陈完便是文公最疼惜的孙儿!今日陈佗之罪已然不可恕,不如就让陈完死个惨烈,到地下向先祖去辩驳吧!”
明仓见冉酉搬出陈文公,知道其意在保住陈完与子林,于是也接话说道:“老臣掌管太史业已数年,常感念先君们辛劳。陈国今日之荣,无一不是仰赖先祖福泽庇佑。臣尝闻,逆于祖先之子孙必为先祖弃,以吾王之仁心,想来必不会悖于九泉之下的文公。”
明仓的表态使得朝臣中保陈完的人都出来请命,子跃纵然想一意孤行,却也不能太过,只能就坡下驴:“太史大人苦心一片,替寡人周全祖孙天伦。但陈完死罪可免,活罪难饶。着,陈完废太子封号,监禁十月,永不录用,族人城防劳役三年。大夫子林,殿前失言,监禁三月,禁足一年,非诏不见。”
太史明仓以年迈为由,请辞回归故里,获准。子林听罢大王发落,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但是对于曾经信任的弟弟杵臼却有了很深的隔膜,兄弟情谊自此再不复往日。
夜半时分,明仓正欲收拾行囊,欲天明离开是非之地,元良却带着重金悄悄来谢。
“大人一路多保重,主公陪大王宴饮,不便过来相送。”元良将包袱放在桌上,随即又暧昧地说道,“在下倒是羡慕先生,能衣锦还乡,尽享清福,不知元良何时才能有这等的福分。”
明仓将包袱拿在手里掂了掂,轻蔑一笑,话中有话地说道:“大人跟在杵臼大夫近前是知晓他脾性的,与虎谋皮滋味如何,其人自知。烦老弟转告,明仓已尽力而为,各自珍重。”
元良脸红一阵白一阵,看明仓神色严肃,不像是什么戏谑之言,遂退了出去。明仓眉头深锁,似乎是有怎么解也解不了的愁。他唤来家奴家眷们,看着所有人都集中后,严肃地吩咐道:“即刻起,大家速速出城各自返乡,物什家件统统都不许带,想要活命,就必然要舍弃这些死物。”然后唤来子嗣,轻轻说道:“你带着至亲们前走,我随后赶上你们,万一没有追上,记住一条:离开宛丘,明仓后世子孙皆不准入仕陈国,就当这是老夫最后遗言。”他交代完,一个人揣上龟壳,悄悄去了牢房。
子林见到明仓来,很是高兴。然而不等问询,明仓却径自替他卜筮开来。明仓看完卦象,开门见山道:“敢问公子,西南山野可有遗珠?”
“遗珠?”突兀的问题使子林不知如何回答,思忖半天才想起,明仓所指是不是狄英之事,不免惊讶不已,“大人如何知晓?”
“卦象所指,据实相告而已。如若真有遗珠,请公子一定善待。此子不凡,日后定有所作为。天机泄露至此,不敢多言,告辞!”明仓匆匆收起龟壳,抱拳施礼后一阵风似的离开了。他知道,再不走只怕永远走不了。明仓拼老命跨上马,趁着城门关闭之前追赶家人去了。
明仓的来去匆匆搅得子林的心湖再无宁静,头顶的那一方窄窗,可窥灿烂繁星,无尽的思念蔓延开来。遗珠?狄英,这段时间太忙了,你是不是身怀有孕,过得还好吗?
4。雪中诞生
子林囚禁狱中,思念远方的爱人,而为他等待的狄英也过着孤苦的日子。
狄英初经人事,何曾知一夜钟情便暗结珠胎。起初的几个月,她每天都会跑到野外的大路上去看、去等,从清晨到日暮。到后来,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她就会惊坐而起兴奋地跑出门外,即使是半夜。但是日复一日的杳然无音渐渐消磨了她的激情。她惦念着子林,不知子林的死活,更不知子林那一夜所言的仇杀是真是假。她只是觉得困倦,嗜睡,像是得了什么病一样恹恹的。原来干净纯粹的心里多住上一个人,便真的承受不起。
直到有一天,她忽然发觉自己曾经光洁的小腹已经圆润如气囊,腹内有着规律的动静。她把手轻轻放在肚皮上,感觉有只小手在跟她玩耍一样。她胖了不少,每到傍晚,腿脚都肿起来,她这才意识到可能是怀孕了。她不敢大意更不敢骑快马,于是走了三天三夜回到陉山的狄族部落,问到族里有经验的妇女,才知真是有孕了。
狄族部落尚未受文明教化,依然采取群婚制度。人们对于女性怀孕从不问来由,孩子们大多都是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怀孕让狄英有些恍惚,她不知道怎么办,于是问了很多经验,毅然下山回到蕴庐中。
孩子的存在让狄英消磨的热情再次高涨,再一次期盼深爱的人能一起分享这份喜悦。她渴望着这个小生命受到父亲的慈爱,她不愿意相信子林是绝情的,更不愿意相信子林已不在人世。子林那晚跟她说过,他已有正妻,可正妻不能阻止两个真正相爱的人。子林只知道自己爱狄英,根本不知道狄英的血性和品质到什么程度。这么久了,子林一直没有回来,是忘记她了吗?他知道她是一个狄人吗?知道了会相信吗?相信了会冒险回来吗?狄英每天摸着肚子胡思乱想,每回想到子林曾经坚定柔和的目光,狄英便恨不起来。
可是这些都是空想,狄英日复一日站在桃花树下泪水涟涟地眺望,看尽了桃树荣枯,子林还是没有回来。
肚子一天大了起来,转眼到了深秋,更深露重,衰草裹霜。没有人能帮助她,她只能在这偏僻的蕴庐中大腹便便地生活。她有些恨自己胆小,恨自己不敢离开蕴庐,她也曾想过回狄族部落,可终也没有回去,她是怕万一回到部落,子林却没来,她的信念破灭,那此生再不敢期待男女情爱。与其生无可恋,倒不如自欺欺人吧。万一离开蕴庐,故人无迹可寻,此生哪里恼去?
狄英小心翼翼从井中打水,漫天霜雪好似人枯竭的心灵。她趁自己还能动,想洗个热水澡,以后的身子越来越重,不知还能不能奢侈地暖一暖身子。漫长的时光挨过去了,木桶里终于装了不少热水,她用厚盖子盖着,心想再烧上一鼎也该够了。
狄英提着水,在雪地里挪着碎步。从前别说这一桶水,就是院里的石头,她也不在话下。如今腹内的小人儿分外活跃,舞弄着拳脚一时一刻也不消停。狄英刚走到台阶下,就不得不停下来。她轻抚着肚子,自言自语道:“孩子啊,倘若你父亲从此不再来,那你就跟着娘,有娘在,什么都不怕。只是你该心疼一下娘亲,不要再淘气啦,外面天气冷着呢,娘可要冻坏了。”
狄英说完,小人儿像是听懂了一样安静下来。狄英弯下腰,提着木桶预备跨上台阶,忽然一阵血气冲往头顶像是要揭开头颅,她眼前一片乌黑,什么也看不清。水桶滚下台阶,洒出的水把积霜融化成一条浅浅的痕迹。狄英按住眉侧想镇定站稳,还是脚下一滑摔倒了。她就这样无力地趴在地上,过了好一阵子才看清自己所处的环境。她双肘撑在地上想起身,腹部忽然像插入了一把尖刀,疼得她冷汗直冒,这下她连翻身的力气都没有了。她往自己身下一瞧,看到了隐隐的血迹,只觉得裤腿处一阵湿热,伸手一摸是热热的粘液,羊水破了。
狄英顿觉腹内翻江倒海,一阵阵刺心的疼像是浪潮一样劈天盖地地打来,让人止不住抽搐,而每抽搐一次疼痛就加一分。深秋的山野里寒风刮得她的脸冻成了一块红斑,狄英觉得自己的下身像是坠着千斤重的石头,要把人往深渊里拉,拉得她四肢麻木不堪。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撑起身体,撩开自己的裙裳,让长腿裸露出来,她要看看自己身下到底怎样了。啊,那一点点乌黑可是孩子的头发么?不!狄英心内狂喊,她不能让孩子在院子里冻死,就算是要她死,她也一定要进屋子去。
房屋的门虚掩着,像是半张开的嘴,等待美味佳肴滑入喉管。不到几尺远的距离,狄英却像是徘徊在鬼门关口一样。她眼泪不可抑制地流下来,她是多么期望她生平第一次爱的人这时能从天而降,把她抱进屋内。可是,没有,什么都没有,她必须要靠己挣扎。
狄英在绝望中爆发了求生欲,她咬住垂下来的发辫,用尽自己所有力量攀上了台阶,一寸又一寸地挪进了屋内。
狄英拼力关上门扉,狼狈地躺在地上,仿佛一生的劫难都经历完一样。屋内的炉火还剩些微火,她打了一阵寒颤,头疼欲裂,更觉得天气寒冷得异常。她挪到矮几前躺下,抬起手吃力地向矮几上摸去,她想取一块轻软的丝帛,却将针线簸箩打翻,未做完的小人儿衣裳散了一地。她的孩子真是像极了她,这样没有耐性,还不够月就要提前来窥探这个世界吗?狄英顾不得一切,疼痛像是要夺去她的性命一般,没有人告诉她该怎么生孩子,汗水已经浸湿了她的衣裳,她痛苦地呼号着,汗水在火炉的烘烤下成了雾气笼罩着一切。狄英仿佛再次陷入了黑暗,什么也瞧不见,只记得一个信念,要生下她的孩子。
带着浓烈的血腥,一声嘹亮的啼哭终于响彻蕴庐,这哭声减轻了狄英的疼痛,她半坐起身,顾不得满地血水,垫着丝帛奋力咬断了脐带。她虚弱得几乎晕厥,但她告诉自己不能倒下,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住。她挣扎着把木桶的盖子打开,用先前的热水把孩子洗干净包好抱在怀里,望着这个小生命,她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屋外的狂风咆哮,和着狄英的哭声一起,狄英抚摸着女儿的小脸,又哭又笑着,突然想起要给孩子取个名字,遂对着女儿说:“你爹不在身边,娘给你取名叫‘翟儿’吧,你娘是狄族女子,‘翟’为山中凤凰,为娘希望你能展翅飞翔,好吗?”
严酷的冬日来了,狄英储备的粮食随着她的饭量增加越来越少了,产子后的生活比之前要更难,连可以取暖的柴火都日渐短少。没有足够奶水,孩子总是饿得半夜啼哭,四野里没有亲近相邻照拂,狄英连出门的气力都没有,事必躬亲实在吃不消。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她只是有些许懊悔自己当初不该莽撞下山,远离部落,不然她的孩子不用受这样的苦。
天太冷了,狄英只能日夜祈祷,期望漫长的寒冷快些过去,温暖早日到来。到那时,她便可以骑着马儿离开蕴庐,去到任何地方。而对被她爱过、恨过、念过、盼过的男人子林,从孩子出生的那刻起,她便要结束这种无助而漫长的等待,是的,该忘记的一定要永远忘却。
雪花纷纷扬扬,除夕将至,平乱后的陈国终于能舒一口气,安稳度过冬天。子跃没有陈佗的大志向,他不想去争夺什么土地城池,也不想改变什么,他甚至害怕坐享其成的舒服与安稳。在子跃心里,什么都没有安分守己来得重要,陈国再不能出任何乱子,所以只有弟弟杵臼才是他最信任的人。渐渐的,杵臼掌握不少实权。
子林虽然早就出了监牢,但也一直幽禁于府邸中不能踏出府外半步。子林很淡然,妻子鲁姬却心忧如焚,她可不想自己的未来,尤其是丈夫的未来就这样消沉下去。尽管子林不把她放在心上,但她深深地爱着子林。大夫府的日子沉静得如一潭死水,鲁姬想,怎么也得干点什么。于是这天,她把自己的陪嫁与体己积蓄全部拿出来,添置了几件衣物想送给婆婆与妯娌,她希望依靠女人间的维系来帮助丈夫重获自由。
陈桓公未亡人陈曹夫人看着三儿媳送来的狐裘大衣,心里厌恶无比。她如何不惦念自己的亲儿子,但实在无法喜欢鲁姬的跋扈嚣张。鲁姬嫁给子林多年,一直没有子嗣,自己不争气便罢,还不许子林娶妾室,对于陪嫁媵嫱非打即骂,以致子林多年来无儿无女。狐裘纵然华贵,看得出鲁姬是下了血本,但陈曹夫人不太喜欢穿着这样招摇的狐裘大衣,鲁姬倒适合穿着,于是命人将狐裘原封不动地送还给鲁姬。
鲁姬看着送出的礼物被退回,感觉说不出的凄凉。如今子跃在位,杵臼掌握重要权力,唯独她家的子林被禁足,同是一娘所生,为何命运如此迥异?子林看到这些,不仅不体恤她,反倒大声斥责她找事。多年的冷落与煎熬,让鲁姬心灰意冷,她发狂一般把狐裘大衣扔到地上。奴仆们见惯了她的坏脾气,一个个跪在地上都不敢吱声。
与婆婆此举不谋而合的还有杵臼的妻子卫姬。卫姬端着礼物来退还给鲁姬时,见满屋奴仆如筛糠般跪了一地。她见鲁姬泪痕斑驳鬓发歪斜,瞥了一眼地上沾灰的狐裘,心里明白了几分。卫姬不多言,捡起狐裘抖落灰尘,为鲁姬披上,轻言细语劝道:“嫂嫂,天寒地冻,这样哭下去,伤了心肺可怎好?”
鲁姬泪眼朦胧,看到卫姬,心里有些感动,再一看自己送给卫姬的礼物正被婢女端着,也伤心不已,顾不得体面,冲着卫姬哭诉开来:“我想年关将至送些薄礼慰藉一家人的情分,竟想不到这般受人唾弃。平日子林如何对我,众人皆知,暗地里不过是饭后笑柄罢了。今日妹妹也来雪上加霜,倒教我如何熬得过下年?卑贱之人的东西,哪里配人赏玩,我自作多情至此,还有什么理由言笑?”
卫姬虽与鲁姬交情一般,见嫂子哭得双颊绯红,眼似核桃,心不由得软起来,也不计较鲁姬话里带刺,替鲁姬擦干眼泪,好声解释:“嫂嫂若说是我们嫌弃,我真是无地自容。三哥软禁在此,原本是我们该来看望,怎能收嫂嫂的陪嫁礼?夫君一直都在劝解大王,想来待年关过后,大王气消,自然就能想起三哥的好处了。嫂嫂快别哭,大好时节,别叫三哥瞧见徒增伤感。今日把嫂嫂的礼物退还,也是为了避人耳目保全三哥。嫂嫂宽心,大王那里,想必夫君会多劝谏的。我来得太久,恐蔡姬饶舌,就先回了。”
鲁姬看着卫姬的背影,并没有觉得多几丝宽慰,而是更觉凄凉,简单安稳的生活竟是奢侈。不过很快她又擦干眼泪自我开解,现在的日子子林哪里也不能去,她看得见他,也找得到他,比起终日疏离,何尝又不是件好事呢。
除夜家宴,杵臼的妻妾都赴内宫了,陈曹夫人也带着侍婢跟儿子们欢聚,唯不见子林。其乐融融的团圆,令子跃想起了子林当日的种种好处,动了提前解除子林禁令的念头。陈曹夫人洞若观火,叹道:“今日家宴,若是子林也来,才叫团圆啊。”
杵臼作为子跃的心腹,对于子跃的想法再清楚不过,但他如何会让子林回到朝堂中来为自己的称王之路再添障碍,于是阻拦道:“母亲所言甚是,只是王兄此时若让三哥来赴宴,恐怕护着陈完的那些人又要喋喋不休了。”陈完的名字一入子跃的耳,家宴的气氛跟着凝滞了。子跃放下原本在饮的酒,冷淡道:“如此良辰,提那晦气之人作甚?”
一时间,众人都不敢多言,默默饮酒吃菜,禁令解除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鲁姬预备了不少佳肴,想与子林吃一顿团圆饭。她都不记得自嫁入陈国之后,有多久没有这样为家宴高兴了。她忙着张罗,却不知道子林早已穿上斗篷,带着自己的贴身侍卫,打算趁着满城灯火,出城去。
“鲁姬,你为何拦住我?”子林喝令牢牢攥住缰绳的鲁姬,叫她让开。
“不,你若不告知我去哪里,我死也不撒手!”鲁姬的心情被子林无情践踏,虽然她不知道丈夫去哪里,但能让丈夫不顾禁令冒险出城相见的人,一定不是寻常人。
“你如此喧哗,是要置我于死地么?”子林被逼下马,低声斥责鲁姬。
“夫君若知惜身,就不该以身犯险。如若大王顾念手足之情,会有今日吗?夫君此行一旦让大王知晓,那让阖府上下如何安宁?”鲁姬流着泪请求丈夫顾全族人,不要拂逆于国主。
子林叹息一声,上前握住鲁姬的手,暖在怀中,解释道:“鲁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