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流唐帝国-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韩轶对他一拜道:“臣从前糊涂,跟随李昌言那等人反对陛下,还满以为自己是一位忠心为主之人。直到看了陛下大作,这才明白,臣的忠心,并不是真正的忠心。臣越忠心,其实对百姓造成的伤害越大。真正的忠心,必须为国为民。”
李俨笑道:“韩郎总算明白了。”
韩轶感叹道:“是啊,明白了。为国为民,忠之大者。陛下这句话实在是精辟无比。所以臣决定为陛下效力,为结束当前这个乱世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这几天,就算陛下不诏臣来,臣也打算求见陛下了。”
李俨心中暗自得意。
“为国为民,忠之大者”这句话,这可是后世著名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句话改编过来的。这句话再加上自己写的那许多石破天惊的东西,岂有不把你这种心中还算是有百姓疾苦的人忽悠到手的道理?不然就枉费了后世那位武侠大师的心力了。
韩轶也不拖泥带水,径直问道:“陛下召臣来,想让臣为陛下做什么?”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十一章 韩轶动情
李俨长叹一声:“近日见到韩郎,才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WwW。朕给韩郎准备的事情,只适合于从前的韩郎,却不适合于现在的韩郎。如果就这样安排了,实在可惜了韩郎的大才了!”
韩轶朗笑道:“陛下好吃好喝的养了韩轶这么多天。现在的韩轶,浑身都是精神,就是没地方发泄出去,闲得骨头都痒了,早就想找事请作了。管他什么事情,只要有事情做,别让臣整天闲得骨头痒就行!”
这时候澹台师也已经来应召而来,见韩轶与李俨说话,规规矩矩的站在一边,等待着李俨的问话。
(注:由于输入的错误,澹台师的名字在上一章被输入成了澹台师,这里特此更正一下。此人的名字叫做澹台师,澹台郎是别人对他的称呼。)
李俨叹息一声:“罢了,韩郎就先做这件事情吧!我想以韩郎的大才,这点事情必然能够完成的妥妥当当。到时候再给韩郎找新的事情做。”
然后李俨扭头对澹台师说道:“澹台郎,这一次朕找你来,是有事情要你去做,你愿意做这件事情还是继续在军中效力?朕不勉强你,就看你的意见。”
得当今的至尊亲自询问你要干什么事情,这是多大的面子?澹台师虽然刚直却也并不是没有头脑,当下跪禀道:“陛下但有驱使。臣无不唯命是从!”
李俨扶起他来,笑道:“澹台郎,不要着急回答,等听完朕要你去做什么事情再作考虑。”然后回头在御书房中的锦凳上坐下,对韩轶二人道:“来来来,坐下听朕慢慢说。”
二人没想到李俨如此平易近人,都深受感动。尤其是韩轶,更是在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誓死效忠笔下。
他两人却也都不推辞。
韩轶是本身就很洒脱,一旦对某人决定效忠,小节就不在乎了。所以李俨让他坐下,他就坐下,也不推辞。
正是因为他地这种性格,才造成了李昌言虽然对他很是器重,却未必乐意见他。一切都是为了大局才勉强忍受。他也不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不过他相信自己真正的明主一定能够体谅自己的这些东西。如果不是遇到李俨,估计前途够呛。怪不得他在后世历史上根本没有留下名号,皆因还没有名动天下,就被看他不顺眼的人干掉了。
至于澹台师却是另外的情况。他本人十分遵守规矩。按理说是每个上位者都喜欢的。偏偏他又太过石板,也不去具体分析上位者定地规矩什么时候应该执行,什么时候不应该执行,往往会弄得上位者尴尬不已。所以听以前在凤翔军中也是地位不高。直到入了白虎军团,遇到了李俨这样的明君。这才有出头之日。
而以他地性子,对李俨的命令自然言听计从。李俨让他坐下,他自然也就坐下。皆因服从命令之故。毕竟,哪有服从命令的时候还对发号施令的人推辞的道理?
这两人毫不推辞坐下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要换了别地皇帝,只怕即使表面上不说。心中也会有芥蒂。
偏偏李俨这个人来自后世,习惯了平等交流。韩轶二人这样洒脱的坐下来,反而更让李俨心中欢喜,仿佛又回到了在后世时与朋友交流师的情景,心中对二人更加亲近了一层。
等二人坐下,李俨就详详细细的把自己的“凤凰涅磐”计划和盘托出。
澹台师还没什么。他本来就是十分遵守规矩的人。上头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呗,还用瞎想那么多干啥?
韩轶就不同了。
他本有大才,自然相当明白李俨的这个计划背后包含的东西。心中对李俨能够拿出这样地东西来也是相当佩服的。
毕竟虽然当前的官员往往不准朝廷号令,却也不是每个皇帝都有勇气承认,更不是每个皇帝都有魄力重新培养一批官员出来的。
而韩轶还不知道李俨对世家准备的东西。这个计划得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为了对付世家。要是他知道了。不知道他是要认为李俨精神错乱了还是更加心悦诚服。说到底世家的力量太大。要动他们还得先练好胆量才行。
这样地一个计划,毫无疑问。对李俨相当重要。李俨能把这样一个重要的计划交给自己执行,即使身边有澹台师在旁边——以韩轶的水平,哪有不知道李俨把澹台师放在自己身边的用意?——也足见李俨对自己的信任了。
他倒没有对李俨把澹台师放在自己身边有所怨言。权力的制衡这是一个合格的上位者都应该考虑到的东西。如果李俨没有在他身边放澹台师这样一个人,估计他还要要求李俨这样做呢。
韩轶也的确才识过人。
听李俨说完这个计划的意图和要求,他不过稍作思考,就立刻提出了相关地实施步骤。每一步都相当详细、严密,面面俱到,巨细无遗。尤其难得地是,还根据不同的环境有不同地备用方案,完全切合实际,不想某些看似无隙可击的计划,一拿到实际中实施就漏洞百出。
李俨越听越是满意,针对计划中的各个方面,有些韩轶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这是难免的。毕竟人不是电脑,不可能所有的地方都考虑到。更何况韩轶对这个计划的终极目标并不了解,凭着有限的资料。能提出这样的计划已经难能可贵了。李俨倒也不是不信任韩轶,不肯告诉他终极目标。只是此时牵涉重大,在没有正式进行和没有进行地实力的时候泄露出去,对所有当事人都是一场灾难。这不但不是不信任韩轶,反而是对韩轶的一种爱护。——还有某些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向韩轶提出问题,韩轶则一一回答。
说得兴起,二人就在书房中。借用书房中的笔墨纸砚,在纸上筹划起来。等筹划完了之后。还由李俨口述,韩轶补充持笔,写成了计划书。
他俩人在那里说得津津有味,澹台师却听得没趣之极,竟然低着头,打起瞌睡起来!
在君前打瞌睡,这可是大大的失仪了。也是很少出现过的事情。毕竟一个臣子能够得到皇帝单独召见。那可是相当地荣耀。普通臣子那还有不竭尽全力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希望得到皇帝的看重地?最少也是小心翼翼,免得自己犯了忌讳,最后冤枉的被砍掉脑袋。
也就是澹台师这种极讲规矩——当然也不是没有变通,否则就不会因为监视凤翔节度军而触犯军规了——对皇帝一片忠心、尊敬,却丝毫不担心自己会无意中触怒皇帝的人——换句话说,在皇帝面前他相当放松,这可是当时的异类了——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韩轶见状。正想去唤醒他,却被李俨制止了。他主动放低了讨论的声音,还亲自为澹台师披上一件衣服,免得他着凉。
这些动作虽然平平常常,毫无什么惊天动地之举,却把一个对臣子细心爱护的皇帝形象表现出来。看李俨的表情动作。都十分自然而不生硬,就可以知道,这是出于一种天性地习惯,并非刻意去做的。
韩轶看到这里,心里长叹一声:自己估计这辈子就算是心甘情愿的卖给李俨了。
古代名将吴起为士兵吮吸化脓的伤口的时候,那士兵的母亲大哭,说自己的儿子将会为吴起效死命而死,估计也跟这种情况差不多了。
李俨做完这一切,也没有什么夸耀的意思,淡淡地一笑。接着跟韩轶讨论起来。
最后他们讨论完的定稿。抄录两份,一份李俨保存。一份拿给韩轶回去思考其中遗漏之处。李俨这份当然也不会放着没用。他身边还是有几个人才的,虽然让他们执行计划,因为种种原因不行,但是让他们帮助修改或者查漏补阙还是没问题的。
等到一切做完,李俨韩轶二人对视一笑。这时候澹台师还没有睡醒呢。
李俨轻声道:“韩郎,陪朕出去走走。”
韩轶也轻声道:“乐意从命。”
于是二人轻手轻脚的走出了御书房。
在花园中,二人一番闲谈,李俨越听越是欢喜:这韩轶的才能真是了得!虽然在历史上没有他地记载,却万万轻忽不得!
想到这里李俨不由得暗自叹息。在历史上,有多少像韩轶这样才华出众却被埋没的人才啊!自己的中兴大唐之路,还任重而道远啊!
君臣二人言谈越来越投机,到最后,二人信步走到了一处装饰虽然并不甚好,但在这行宫之中却可以称得上是华丽的宫室之前。
宫室大门旁边一块石碑之上,“运筹处”三个掩体楷书大字分外醒目。
李俨停下脚步,对韩轶笑道:“韩郎,这里就是朕刚给你说过的有宫中小朝廷之称,又被称为‘红粉处’的运筹处的所在,咱们进去看看。”
韩轶稍有迟疑:“陛下,这不好吧。里面的人多是内廷后妃或者宫女,臣怎么好进去?臣还是回避的好。”
李俨伸手去拉他:“无妨无妨,你也是朕的心腹,这个地方地人是一定要认识地。”
韩轶只是不从。
他的顾忌也是有原因地。毕竟这里面的人多是宫女,甚至还有后妃。谁知道会不会遇上一个皇帝看上了的女子?万一弄出事来可就麻烦了。陛下虽然宽宏大度,但这种事情,关系到陛下的男人尊严,只怕再宽宏大度的人都不容忍冒犯。还是敬而远之地为妙。
正纠缠间,从里面出来一个美丽女子。传着粉红色宫装,纤腰隆臀,粉面如玉,娇娇怯怯,宜喜宜嗔,虽然称不上是倾国倾城,却胜在气质独特。楚楚可怜,让人油然而生一种怜爱之情。
韩轶只是看了一眼。就顿时觉得心旌动摇,口干舌燥,心里头一阵狂跳,连忙扭过头去。
那女子出得门来,看了一眼李俨二人,顿时施了一礼,展颜笑道:“还以为是哪个奴才在这里聒噪。奴婢还打算出来赶人,却原来是圣人来了。”
此时韩轶忍不住心中的向往,回过头来,却正好看到那女子的一笑。这般笑容更是无比惹人心动,有心扭头不看,偏偏自己的头却一点都移动不得,恰似定在那里似的!
李俨一见此人,认出这是“运筹处”里面秘书之一。名叫“严雪梅”的宫女,也笑道:“雪梅,里面如何?”
严雪梅道:“争吵的凶呢!反正这样地事情天天都有,奴婢也烦了,本打算借着赶人的机会出来透透气,却没想到圣人来了。且让奴婢进去通报。”
李俨摇摇头:“天天都来。有什么好通报地?你不用管朕,朕自己进去就是。你不是要透气么?朕给你放个假,你出去走走吧。只是过上一会别忘了回来,你身负秘书职责,里面可是少不得的。”
严雪梅本来性子娇怯。只是李俨对她们这些宫女都十分宽和,大家说笑惯了。而她进了运筹处之后,更是学了不少本事,从心中生出信心来,倒变得活泼起来,也算得上是异数。
严雪梅吐了吐舌头。样子十分可爱。喜道:“这可是圣人金口玉言说得,奴婢这就不客气了。”当下哼着不知名的小调。蹦蹦跳跳的就这样去了。
李俨失笑摇头,回头看韩轶,却见此君一双眼睛死死盯着严雪梅的背影,知道严雪梅的背影消失,仍然盯住不放。
李俨知道他多半见到严雪梅之后,动了真情,才会如此失态。
严雪梅虽然是李俨宫中的宫女,李俨平时对她也十分喜爱,不过却无男女之私,只是哥哥对妹妹地喜欢罢了。大唐疆域广泛,美女如云,要是李俨见一个占有一个的话,那就整天不用干别的事情了。所以李俨见到韩轶对严雪梅生情,也并不生气,倒有几分促成之心。转念又想,感情之事勉强不得,自己只许多给他们创造机会,顺其自然便可。不过,眼下倒是必须先把韩轶的这个“失魂症”治好。
当下李俨来到韩轶身边,突然生出促狭之心,凑到韩轶耳边,低喝一声:“魂兮归来!”
韩轶居然没有反应!
李俨声音变大了许多,再叫一声:“韩郎,魂兮归来!”
韩轶这才浑身一震,清醒过来。立刻脸色大变,下跪道:“陛下,臣死罪!”
李俨哈哈一笑,扶起韩轶道:“行了行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人之常情,朕又如何会加罪于你?”
“方才那人乃是宫中宫女,臣实在不该动心。”
“好了好了,朕的宫女就都是朕的女人了?那还不得把朕累死!韩郎放心,此女朕还没有看上他的意思。朕还不至于没有宣宗皇帝当年成全梧叶诗侣的胸襟。”
相传,天宝年间,洛阳宫苑中地宫女在梧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诗人顾况得之,和曰:“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
诗人的诗很快传开,也飞快传到了宫中。过了十来天,御沟又流出来一叶梧桐,上题着:“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后来玄宗皇帝得知此时,便将宫中题诗的宫女赐给诗人为妻,成全了一段佳话。
李俨说得就是这个故事。
说到这里,李俨嘿嘿一笑:“不过嘛,朕虽然乐见其成,但具体你如何打动芳心,真可就帮不上忙了。不过朕保证,只要你能打动她,朕就赐婚与你。”
韩轶目光大放:“陛下此言当真?”
“君无戏言!”
韩轶大喜谢恩。
李俨等他谢恩完,拖着他道:“好了好了,你的个人问题已经有眉目了,还是同朕一起进去看看朕的国家大事吧。”拉着韩轶就进了运筹处。
运筹处中,果然红粉处处。少数的几个男子,成呢“万红丛中一点绿”,颇有些意思。
运筹处地成立,一方面是李俨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身边女人的才能有用武之地。
当然,还有一个方面,就是为了日后让女子也能够参与朝堂之事,提高女子地位作准备。这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毕竟,在这个时候女子地位虽然还不算太低,但明目张胆的用女子做官员、做种种工作,还是没有的。李俨还不想在自己权利得到真正巩固之前惹来闲话。
而在内廷就没人能够指责了。本朝不用说武则天这种女皇,就连被尊称为“文心顺圣皇后”大唐第一皇后长孙皇后都曾经参与过政事。内廷中女子参政是很正常的。
可以说,运筹处是李俨的一个得意举措,为以后的很多事情打下了伏笔。这一次带韩轶过来,一方面是让韩轶与众人认识,另一方面,也是想征求韩轶对此的意见。
只不过,韩轶自从见到严雪梅之后,就显得精神恍惚,心不在焉,想让他提出意见,那是没得指望了。李俨看他这样,只好没好气的把他赶了出去,跟澹台师一起出宫去了,不提。
_______
今日四章完成。明日五章。大家一定要多多支持啊!
第四卷 决战黄巢 第十二章 寿王密谋
寿王府。
李杰正在府中欣赏歌舞。
朝廷对叛乱的处理虽然低调却很快速。李昌言第二天就和一帮首犯被斩首示众。而这些首犯的名单中,暗中投靠了李杰的人只有几个,李杰自己也并不在首犯名单中,仿佛朝廷一点都没发觉他的企图似的。
只是不知道是巧合或者是朝廷出于某种原因刻意而为之,被处决的那几个投靠李杰的人,正是仅有的几个掌握了一定实权的官员。
为这事李杰开始还惶惑不安了几天,但随后就安定了下来。他的其他党羽并没有受到牵连,而朝廷也绝口不提他李杰参与叛乱的事情,于是李杰心中终于放下心来,真以为自己的意图皇帝一点都没有发觉了。
不过,虽然自以为自己的行动还隐藏得很好,李杰的行事还是小心了许多。他不再像从前那样,明明白白地摆出贤王架势,为了迷惑李俨,他召集来一帮梨园子弟,听歌赏舞,不但自己写词,有时候还亲自上阵与其它伶人一起表演,摆出一副纵情声色的样子,深居简出,十分低调。
然而在背地里,他的活动却更加频繁。只不过,以前为了显示自己礼贤下士的风度,他往往亲自出马,现在却由他的幕僚、臣属、亲卫,甚至他府中的下人出去广结羽翼。来往书信也都采用密语地形式。
现在,李杰正一左一右搂着两个美艳女子。一边上下其手,一边津津有味的欣赏着鼓舞戏曲表演。
不得不说,李家的人都是有一定的音乐戏曲天才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玄宗皇帝这个著名的戏曲皇帝。当然,李俨这个借尸还魂地冒牌货例外。
李杰也是如此。如果仅仅看李杰的表现,你会发现,他将许多戏曲都有新地发挥。俨然一副戏曲研究者的模样。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长史郎衍从外面进来。在旁边假装津津有味的欣赏戏曲。仿佛这位寿王府的长史郎衍也跟他的主子一样,变成了戏曲爱好者一般。
事实上,如果真的有人去问他关于戏曲地问题,他还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这功夫下得,不可谓不深。如果没有知道底细的人在这里,别人还真会被他蒙骗。
总之,郎衍津津有味的欣赏起了戏曲。看到精彩处,还跟着哼唱上那么几句。
没有人知道,至少在表面上没有人知道,就在这哼唱之中,已经有信息传递了出去。
在一旁,李杰似乎兴致大发了,迫不及待的对两个女子上下抚弄,下体已经高高翘起。弄得这两个女子娇嗔连连,几乎马上就要剑及履及。
李杰到底年轻,还有些脸嫩,做不出当众宣淫的事情来,于是乎搂着两个女子,朝着自己的寝室走去。
郎衍津津有味的停了半天戏曲。突然想起了什么,摇摇头,扭头去了,直接就出了寿王府。
寿王的寝室之内,呻吟声、娇呼声,一阵紧似一阵。到最后终于渐渐消失,最终归于平静,似乎寿王一番完毕,已经睡着了。
然而真实情况是怎样地呢?
让我们进入寿王的寝室内部,好好的看一看。
寿王寝室内。两个美艳女子的确已经精疲力尽的睡着了。但是连御二女。也应该相当疲倦的寿王,却依然神采奕奕。一点都没有疲倦地意思。
他静静的坐在塌前,似乎等待着什么。
终于,寝室内壁处突然掀开了一道门,郎衍从中间走了出来!
这道门修建得当真隐秘,外表上看来,根本没有人能够看出那里有一扇门。
怎么是郎衍?
他不是出寿王府了吗?
郎衍走到寿王面前见礼,对那两个昏睡中的女子在塌上露出来的雪白肌肤和丰满酥胸,隐隐张开的大腿等等种种让人血脉沸腾的景象视若无睹。
寿王连忙上前,虚扶郎衍,低声道:“长史不用多礼。”
郎衍却径直拜了下去,寿王也没有坚持。
郎衍很清楚,寿王让他不用多礼不过是作的一种姿态,一种礼贤下士的姿态。如果他真的不多礼起来,只怕第一个不满的就是寿王。
作为寿王身边地近臣,他比谁都明白,这个看似有“贤王”之称地寿王,到底有多么心狠手辣。如果让寿王不满,也就意味着,你对自己长在脖子上的脑袋不满了。
当然,有心做一番事业地郎衍对李杰的这些性子并无怨言。这是绝大多数为王者的性格。拥有这样性格的为王者大多数成功了。那些心慈手软的为王者,往往都死无葬身之地。这样的性格,才是成大事的人。
至少对郎衍来说,对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有大志的人来说,是如此。这是时代的特征,也是时代的悲哀。
像李俨这样来自后世,讲什么平等、自由的异类,到底是少数。然而就算他这样受后世思想影响极深的人,来到这个时代,也不得不在某些事情上学得心狠手辣。
不这样,就不能生存啊。一切都是迫不得已。
等郎衍起身之后,他并没有直入正题,而是径直到了塌前,伸手去探二女的呼吸,等了片刻,这才点点头:“可以了,她们的确都睡着了。”
寿王作色道:“郎长史何必如此小心?信不过本王的手段么?”
郎衍连忙陪笑道:“王爷地手段当然利害,但是也难保万一!王爷千万不要忘了陛下的手段!所以还是小心点好。”
陛下的手段?
寿王微不可查的打了个寒噤。
李俨的手段。他已经相当了解了。
李俨最擅长的,就是在人还得意万分,还自以为得计的时候,就已经悄悄为那人准备好了掘墓人。曾经猖狂一时地李昌言不正是如此吗?
要不是这样,在自己的府邸中,他又何必如此小心?
当下连连点头:“也罢,你说得有理。恕你无罪。”
郎衍忙不迭地谢恩。
寿王坦然受之,与郎衍一起从密门走入。原来里面是一个密室。室中有榻,前后两门。前面一门通向李杰的寝室,还有一门通向府外,郎衍就是从这条路进来的。
寿王在榻上坐下,问道:“长史,有什么新的动向?”
郎衍站在一旁,闻言连忙回答道:“回王爷。我们的联络密使绝大多数已经有了回报。”
寿王顿时变得兴奋起来,神色中还带点期待:“怎么样?有多少人有兴趣响应我们的大事?”
郎衍面带难色:“响应的人……”
“怎么样?难道没有人响应吗?难道那些藩镇就真地那么忠心,那么没有野心,连拥立皇帝这种事情都没有兴趣?”
寿王连串发问,问道最后,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在说话,俊朗的脸上现出一片狰狞,别提多么难看了。
郎衍当然不敢指明李杰的样子。虽然他看到这个样子,也心有余悸,连忙低下头道:“臣派人前往魏博节度使韩简、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东川节度使杨师立、幽州节度使李可举、成德节度使王景崇、义昌节度使杨全玫、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义成节度使王处存、权知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等人处联络,但是却应者寥寥……”
“应者寥寥?应者寥寥?总有一个答应的吧!说说看!只需要一个强力的藩镇答应,本王的事情就有希望了!”
“王爷,东川节度使杨师立、义昌节度使杨全玫那里倒是一开始就答应了。其他的……魏博节度使、成德节度使、幽州节度使都不置可否。对派去地使节好吃好喝,招待得很好,就是不说一句话表态。”
“不置可否?哼哼,这三镇节度使,朝廷早就不能控制。朝廷管不了他们,他们也不干涉朝廷的变故。反正不管是谁做皇帝,都只能承认他们。哼哼哼,想得到是很美。本王日后,定不能容!”
“这个……王爷还是从长计议的好……”
想到好歹有两个节度使支持自己,李杰的脸色才好了点:“不管怎么说。已经有两镇兵马表态支持本王了。只要筹划得当。成功还是没有问题的。郎长史,还有呢?其它人的态度也都说说。”
“遵命。朔方节度使唐弘夫、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与当今宰相郑畋交好。也对其言听计从。郑相对当今陛下忠心耿耿,他们两镇也对当今陛下忠心。臣派去地人,刚开口……就被斥责,还没说什么,就被他们二人下令杀了!”
“唐弘夫!程宗楚!你们二贼欺本王太甚!竟敢……竟敢如此对本王的使节!本王……本王他日登基,一定要让尔等不得好死!”
李杰低声吼叫起来。如果不是担心吵醒外面沉睡的女子,只怕吼声还要更大。
郎衍静静的站在一旁,等候李杰发泄完毕,不敢劝解。
他深深的知道,这个时候的李杰,是不容人打扰的。曾经有过许多在这个时候打扰李杰的人,不过他们都早已经骨无存了。
李杰吼了片刻,这才停下来,喘息几声,平息自己的怒火。怒火过去,又担心起来,问道:“朗长史,你说他们二人如此死忠于皇兄,会不会将此事通报皇兄?”
郎衍宽解道:“王爷不用担心。此二人所忠者,并非陛下。实乃郑相也。其所以忠于陛下,以郑畋之忠所故。所以他们只会听从郑相的安排,即使是陛下也使唤他们不动。如果他们真地想向陛下出首(出首,即是告密),便不会杀王爷地使者,而是把王爷的使者扣押起来,交给陛下处理了。”
李杰点点头:“这倒也是。可是本王还是有点不放心啊……如果他们将此事告知郑相。郑相岂有不告知皇兄地?”
“王爷放心就是。如果在平时,郑相的确会将此事告知陛下。可现在什么时候?长安失陷。黄巢猖獗,此事正应该集合一心,讨伐黄巢。这是压倒一切的大事。如果在这个时候对王爷下手,那只会动摇人心。郑相明白事理,决不会做如此不智之举。”
“那他要是等黄巢覆灭之后再说呢?”
郎衍一笑:“难道那时候王爷还没有自保之力吗?”
李杰恍然大悟,连连点头:“那倒也是。如果那时候本王还没有自保之力,也就没资格跟皇兄争这个皇位了。”
“还有呢?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义成节度使王处存、权知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这几个人呢?他们什么态度?”
“他们对使节的态度倒是不差。可是也没有露出一丝一毫表态地意思。不过,根据使节回报,他们对使节也只是在敷衍了事。估计是不同意支持王爷,但又不想跟王爷撕破脸。”
“哼!又不支持本王,还不想跟本王撕破脸,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郎衍谏道:“王爷,如今陛下地权位日益巩固,王也要想图大事。就必须广泛联络天下一切可以联络之人。这些藩镇的态度至关重要。即使他们不支持王爷,只要没有像唐弘夫程宗楚二人那样,跟王爷撕破脸,王爷还是应该跟他们虚与逶迤为是。不但如此,还更要好好笼络,否则他们一旦阻止王爷。王爷大事可就凭添许多障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