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妃她总是不来-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这一回宮宴散去之后,荣王并没有来接她。城澄刚有几分不安,就有下人过来禀报,道是王爷有紧急军务,连夜出了京,让王妃先行回府,不必担忧。
  城澄只好回家等他。等她再见到他的时候,已是十天后的晚上。
  月色清朗,薄雾渐起。庭院幽深,显得有些寂寥。若是往时,庭内石灯会弥散出一缕光晕,只不过现在被淡淡的雾霭遮蔽了。荣王踱步至梧竹幽居,台阶上沾着露水,略显湿滑。他的影子没入黑暗之中,颇有几分深不可测。晚风吹过,撩动树梢,发出簌簌声响。昏黄的烛火映在她的窗栊之上,只见人影微动。
  夜色渐浓,她等那人,终是踏月归来。自皇帝有恙,避暑承德,一直都是荣王监国理政,其中辛苦,自不必多言。现在圣驾回銮,他仍有数不清的事务要忙。他披星戴月而归,城澄亦想予他一个温馨宁静的家。只是近些日子,幼子性命垂危,长女处境堪忧,她心中积郁,如何能够强作欢颜。
  平日里城澄大多慵懒,不愿起身迎他,今日却是趿着鞋下了地,走到他身侧来。想要帮忙,却是无从着手的样子,只好束着手呆在一旁,看侍者替他褪下大氅。
  这几年,故人走的走,散的散,云舒走后,她的心事再难与人言。她看着他,看着这六年来一直陪伴在她身侧的男人,心中忽然平静下来,仿佛有了盔甲,保护着她内心的柔软。她微微笑了一下,千言万语,汇成柔柔一句:“你回来了。”
  灯火倏地被门带起的风吹动,袅娜摇曳,而后又归于静默。昏黄包裹周遭,寂静亦填充了整间暖阁。城澄有心结,在他看来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见她浅笑而迎,他便以浅笑回视,将手覆在她的脸上。
  微凉的指腹拂过她的眉间,似是想要抚平她的心事,只可惜没有这样简单。他微微一笑,道:“你累了。”
  三字出口,似乎有点突兀,却也是事实。城澄瘦削在面,郁结在心,怎么能不憔悴呢。
  许是因为夜深露重,又许是天生凉薄,他的手掌心温度很低,贴在她的脸上几乎感觉不出差别,却是城澄此时仅能摄取的温暖。因裴启旬身量高出她许多,城澄不禁抬头看他。不知有没有人告诉过他,他轻笑起来的样子很好看。
  她微微歪头,有些依恋地将脸贴在他的手掌中,轻轻地蹭了蹭:“我……我还好。你政务繁忙,才是辛苦。”

☆、第70章 夜话

  第七十章夜话
  繁忙二字,用来形容裴启旬并不过分。好在他每日辛劳奔波,辛苦并没有白费。皇帝和奕王的卫戍被他以政绩不佳等原由或远调,或外放,这两年来,京畿的防卫已是焕然一新。
  他垂目看着她的脸轻蹭手掌,娇小可人的样子,一如当年。裴启旬情不自禁地微笑,轻抚她的脸颊:“本王不在的这些天,发生了什么么?还是又想起元烨了?瞧你憔悴了不少。”
  发生这么多事情,疲倦似乎是必然的,但城澄知道,现在远还不是她能倒下的时候。
  两人双双落座后,婢子适时呈上两杯热茶,却是谁都没有动。一提起病重的小儿子,城澄心底某个柔软的角落就会隐隐作痛。但她此时却只是静默一瞬,随即仰起脸看向他,支着下巴笑问:“憔悴?……那,我变丑了吗?”
  她总是有叫他忍俊不禁的能力,哪怕他心情再不好,听她说几句话也就豁然开朗了。是以裴启旬提出七分笑意,用手指划过她的鼻尖:“怎么会?本王的王妃一直都是最美丽的女人。”
  并非蜜语甜言,而是真心实意。别人如何看,他不管,只是城澄在他的心中,永远都是那么翩跹美丽。他那双寒潭似的眸子,只有在看向她时,才会那样温柔怜惜。
  他专注地望着她,不难发现城澄虽然在朝他撒娇,目光中却留有几分惆怅。他慢慢握住她的手,稍稍握紧,努力让她不去想那些烦心事,让她知道她还有他。“城澄,你有心事。”
  曲屏香暖,烛光柔和,在旁人面前,荣王的笑容总是很浅,笑意甚少深达眼底,此刻却是难得的温柔。若不是为这一双儿女操碎了心,城澄本应是这世上最幸福的女子。回想这几年来,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的敞开心扉,他们两个几乎无话不谈。可这一刻,城澄却有些犹豫。
  因为她知道,谋反是件大事,必须徐徐图之,绝不能操之过急。所以这几年来无论多想多念,她都尽量将这份急切的心情埋藏在心底。
  但现在,妍嫔对她咄咄相逼,实在是出乎她的意料。如果昭祉有个三长两短,城澄不确定自己还能假装坚强下去。
  她只能将心事说给他听。城澄轻轻咬着下唇,停顿几息后才考虑好如何开口:“前些天在宫里,我遇见了妍贵嫔……就是,昭祉的养母。”
  烛火映在她的黑瞳之中,仿佛在跃动。光晕昏黄,映出两人的心境。
  茶杯之上,氤氲渐起,没有半分攲斜,直至消失。荣王耐心等待着,静静聆听着。自从他搬进城澄屋里,为了表示自己对城澄的信任和尊重,裴启旬便再没有叫人专程盯着她的行踪,回头报给他了。新年宮宴,他自然也有去,只是彼时无暇顾及,未曾照顾到城澄,不知她有遇见何人。待妍贵嫔三字入耳,裴启旬眉心一皱:“她如何?”
  他已猜出,城澄的心结大抵与妍嫔和昭祉有关,只是不知具体。
  她如何?既然得皇帝几分宠爱,自是冰肌玉骨,生得一副好皮囊。可这些统统与城澄无关,她只在乎妍嫔待昭祉如何。宫中偶遇,妍嫔不过一小小贵嫔,而她身为亲王正妃,身份地位堪比皇贵妃。看在昭祉的面子上,城澄对她以礼相待,客客气气。却不想妍嫔却恃宠而骄,嚣张至极,处处针对自己。
  想起当时的情景,城澄水眸低垂,微微嘟起樱唇,小孩子告状一般气呼呼地说:“她欺负我!”
  说完这句犹不解恨,她竹筒倒豆子般把妍嫔怎么出言不逊、冒犯顶撞自己的经过给说了出来。想了想,最后还添上了自个儿的分析:“她讨厌我,我也讨厌她。若只是这样也就罢了,她竟然利用昭祉的身世,要我替她做事。”想到这里她就是一肚子的气,一怨皇帝,恨他竟然把他们过去的事情说给妍嫔听,还把女儿送给这样的女人抚养;二气妍嫔,竟敢用她女儿的安危要挟于他们夫妻。
  像荣王这样的人,说话办事总是留有三分余地。比如讨厌一个人,他不会直说讨厌,可城澄就会直言。“讨厌”二字从她口中吐出好似一句玩笑,又好似在表述心中的不满。他笑着摇头,想必教她读过的诗书,她都没有记住呢。不过也好,她很直白,而他喜欢直白。
  他嘴角的弧度若有若无,默默地记下这件事。宫外的世界他可以周旋运筹,可是宫内也自有另一番*存在。故而,他们所要对付不是一个皇帝和荣王,还有那不见硝烟的九重宫阙。
  “做事?什么事?”
  城澄抬起一双杏眼看着他,摇了摇头,答道:“我不知道,因为我当时便断然拒绝了。城澄只是寻常女子,但毕竟是荣亲王妃。我若为了昭祉替她一小小宫嫔做事,岂不是丢了王爷的脸面?”
  她说完似是没了力气,整个人都没了精神,懒洋洋地趴到他怀里去。搂住他的腰,一如她很早就想做的那样,悄声说:“我告诉她,我家王爷要是知道我被人要挟,他会不高兴的。”她回想起自己当时的小样子,那也是十足的狐假虎威。
  荣王笑了笑,已经明白过来。城澄和妍嫔闹僵,昭祉随时都有可能有危险,城澄已经等不及。她虽没有明言,但他知道,她在催促。
  还好,他为那一天已经准备了七年。倘若没有这七年的累积,自然就不会有机会监国理政,得到皇帝的信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子所说的怎么会错呢。该做臣子时,应当为臣,该为君之时,断乎不能为臣。他不是心慈手软之人,天下向来便是杀伐决断得来的,他已折服了七年,将这沧桑巨变推延了七年,如今这几乎唾手可得的江山,如何能失之交臂?他的天下,最终还是会到他的手中。
  他怀里抱着她,微微低头便闻到她的发香。倘若是寻常人家,晚饭过后便是孤灯一盏,促膝长谈,夫妻间说尽无限的家长里短,何等惬意?如今他也贪图安逸,享受着此刻的温存。他希望,她会一直这样美好下去。
  “没错,你最懂我,我会生气的,就像这样。”他吸了一口气,鼓起两腮,似是在逗她一乐。
  城澄很美,美且清纯,所以她笑起来很好看,只是那张美丽的面孔上已经许久不曾有过发自内心的笑意。
  好在他的表情成功将她逗笑,裴启旬凝视着她,承诺道:“你放心,这样的日子,不会太久了。”
  城澄点点头,想起自己当年还未回京之时,曾经听人说起荣王,言者皆是一副讳莫如深的表情。仿佛他的归来就意味着山河动荡,日月不安。然而延祚一朝已经过去整整七年。七年来,他以臣子自居,仿佛外人猜测的反意,只是虚无缥缈的笑谈。只有她这个枕边人才知道,荣王为此做了多少准备。
  裴启旬不在府里的这些天,宫里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情。珍皇贵妃苏临水,不知因为什么事情触怒了龙颜,竟然被贬为贵人,打入冷宫了。
  要说起这件事的原委,还和城澄有关。那天宮宴之上,城澄和妍嫔的对话恰好被珍妃的线人听到。珍妃听说之后,方知皇帝为何那般宠爱昭祉,顿时怒火中烧。她想起自己早逝的女儿,那样懂事和听话的孩子,可皇帝从不曾多看她一眼,因着珍妃不受宠的缘故,他也吝惜对大公主的父爱。那时候大公主得病,皇帝想都不想就让人把她挪出宫去,珍妃想到这件事情就来气。当天晚上她就冲到乾元殿去,讽刺皇帝不顾自己亲闺女的死活,反倒疼爱别人的女儿,不知怀的什么心思。
  皇帝虽然不说,但长子和长女的死一直是他的心结。还有城澄,那是他心口的一道伤疤,怎能任由珍妃揭开那血淋淋的真相呢?所以他大怒之下,一时冲动,也顾不上什么太后和苏家,直接下旨将珍妃打入冷宫。珍妃也是倔强,从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求饶的话。
  事情发生之后,最着急的人自然是太后。原本良妃已死,后宫中已是珍妃独大,可他们迟迟没有等来皇帝立后的消息,只是封了珍妃一个皇贵妃,还提拔了一个宁妃上来。现在好了,不仅没能做成皇后,还被打入冷宫,这可不是前程尽毁了么?
  不过,姜还是老的辣,太后没有急于出面替珍妃求情,甚至也没有去冷宫看望过珍妃,只是任由苏临水在冷宫里自生自灭。并不是说太后便打算就此不管她了,只是大致了解了事情经过之后,太后就知道,皇帝虽然有错,但还是珍妃太过冲动。借此机会,给她一点教训也好。璞玉不经过打磨,怎能成为完美的奇珍呢?

☆、第71章 谈判

  第七十一章谈判
  其实谁都不知道,珍妃对皇帝,其实是有情的。那年月上柳梢头,她满怀期待地捏住喜服的裙摆,等待她的良人归来。当他在她越来越快的心跳中挑起她的盖头时,裴启绍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临水本以为,那就会是一生。
  谁知从头到尾,都不过是她的一厢情愿罢了。皇帝敬着她,捧着她,从来都只是因为太后,因为苏家。就算珍妃为他生下了一对儿女,他的心里,也还是一点点她的位置都没有。
  如果说以前珍妃还心怀希望,企图等到皇帝回心转意的话,那么在她长女夭折,又被打入冷宫之后,珍妃对皇帝,算是彻彻底底地死心了。她爱他,但并非爱得毫无尊严,毫无底线。既然他绝情到这种地步,她又为何还要眷恋着那个永远不可能属于自己的男人!
  这几年,城澄和珍妃因为性子相投,走得还算比较近。她的心事,城澄多多少少知道一些,也知道苏家的打算是让安郡王取皇帝而代之。对珍妃而言,安郡王只是她太后姑妈的儿子,是她的表弟,可皇上却是她的枕边人。孰轻孰重,显而易见。所以原本,珍妃只是想壮大苏家在前朝的势力,并不支持太后的想法。可是现在,城澄相信,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珍妃的选择应该会有所不同。
  就算她想走的路与荣王府不是完全相同,但在分岔路之前,他们还是尚且可以同盟的。毕竟荣王的生母去世太早,荣王和孟家送进后宫的两个女子也都折了。想要谋成大事,后宫总得有人协助,方能顺理成章。
  掌管后宫的良妃死后,城澄本以为珍妃就是协助他们的最佳人选,却不知她那边出了什么岔子,竟在与皇后之位一步之遥的时候被贬入冷宫。城澄不甘心就此放弃这条养了这么久的线,于是递牌子请旨进了宫,往冷宫这里来。
  冷宫地处偏僻,先帝薄情,据说里头住了不少女子,有的红颜薄命,早早仙去,有的疯疯癫癫,青春不再。不知这位曾经在后宫呼风唤雨的珍妃娘娘,又是如何光景。
  冷宫门庭冷落,除了外头的侍卫,独一个老太监守在门口,打着瞌睡。谷雨轻咳一声,那人方张开眼,觑她一眼。许是看城澄面生,一时拿不准叫什么,竟没说话。
  谷雨薄怒,自报身份,方见那老太监急急忙忙地站了起来,一溜烟的跑进去通传。她孟城澄或许算不了什么,但毕竟如今皇帝病弱,掌权者是她夫君。
  老太监进了门,告诉苏临水荣王妃至此,让她好好收拾一下迎接贵人。苏临水冷笑了一下,并不起身,只道:“如今我不才是名副其实的贵人么?”
  老太监只当她神志不清,并不理会,踢开地上破破烂烂的椅子后,便出门去迎城澄进来。他却不知,如今关在冷宫里头的头脑尚且清醒的人,就只剩下珍妃一个。她凭借着微不足道的信念一直在等,尽管她并不知道自己在等些什么。是等皇上下旨接她回永寿宫,抑或是等他病入膏肓,还能有人渡她出这片苦海,她说不清。
  城澄走至门口,挡住了冷宫里最好的那一束光。珍妃幽幽地站起身来,眉宇间仍可看出昔日的倨傲姿态,只是荆钗布衣,显得略有几分寒酸。
  “这里不是景仁,王妃怕是走错了地儿。”
  珍妃心里对城澄,也是有怨的。她怪城澄瞒着自己,不告诉她和皇帝过去的事儿。又或者说,是嫉妒。嫉妒她一个人,竟然得到了两个延祚朝最有分量的男人的心。
  珍妃对她冷淡,略微有些出乎意料,但城澄并不感到十分奇怪。她和珍妃,原本便不可能是亲密的朋友,只不过是合作关系罢了。虽有表亲之名,却也不过是个幌子。过去珍妃对她,八成还是虚以委蛇居多,可笑她总是自作多情,就算明知道珍妃接近她可能是有目的的,还是对她产生了朋友之谊。
  城澄用刚刚留长的指甲,扎了扎自己的掌心,提醒自己今日来到这里,不是为了给珍妃关怀,而是为了她们可能有的、共同的利益。
  “贵人怕是想岔了,我去景仁宫作甚?今儿个进宫,我是专程来看望你的。”景仁宫是宁妃所居的寝宫,现在珍妃倒台,后宫就是宁妃主事,巴结宁妃之人的确不少。但宁妃性子太过温和老实,城澄不认为她会肯和荣王府合作。
  “专程?”听她之言,珍妃感到云里雾里。现在她已是个无用之人,甚至可以说是太后和苏家的弃子,城澄还来专程看她做什么?个中来由,她想不明白,却颇为好奇。“我还有什么值得让您看望的?”
  劝勉的话,于情于理,都轮不到城澄来说。但一上来便开诚布公,表明自己要利用她的目的,也不是城澄行事的风格。她勾唇轻轻笑了一下,并未直接回答珍妃的问题。环顾四周,意图找块干净地方坐下说话,但很可惜,并未找到。城澄嫌弃地微微皱眉,只得继续站着,俯视着她说:“我本以为你有,但看你这副模样,这般态度,又觉得不好说了。”
  她微微一顿,故意说道:“于情,我长你一岁,是你表姐。于理,我乃亲王嫡妃,三品诰命。而你不过一小小贵人,眼下你是不是该识些时务,对我恭敬些许?”
  不是她故意拿身份压人,而是珍妃眼下这种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根本无法和她谈什么合作。城澄只能用激将的办法,把过去那个珍妃找回来。
  “我的表姐,您也知道,是眼下。”珍妃刚来此地的时候,冷宫可不是门可罗雀的景儿。后宫里的人料定了太后会来救她,一窝峰似的来嘘寒问暖。再后来尘埃落定,见太后对她不管不顾,后宫里就仿佛忽然就没有了她这个人。再后来,来的尽是些撒野的人,为的都是往日的新仇旧怨。最过分的一个,甚至还叫她吃掉落在地上的食物。珍妃闭了闭眼,不愿去想那些令人作呕的事情。眼下城澄来,于她而言,是机会,也是挑战。
  虽不知城澄打的具体是什么主意,至少能明晰,她此番来,是请自己帮她做事。当然,是命,还是请,珍妃觉得,要由自己的态度决定。“若您料定了我余生就要在此度过,也不会专程来这一遭儿,是也不是?”
  她一派自负模样,仿佛笃定自己必将从这里出去,从此等待的她的便是大好的前程。明知故问,自作聪明,不知是不是在这宫中待久了的女子,都习惯了以算计人心度日,不知不觉中就变得如此面目可憎。
  “你既然如此自信,又何必问我。”
  城澄看着她想,在与湘妃和良妃的斗争中,珍妃皆是胜者,她眼下栽了个跟头,但有太后在,没有人会相信她会就此沉寂,包括她自己。只是经过此事之后,她对皇帝还会心无芥蒂吗?如今的珍妃,更像是一头关在笼子里蓄势待发的猛兽,只怕她一从冷宫里出来,这后宫就要变天了。
  “因为我不知你要以何物,换我何物。”实则珍妃并没有丝毫把握,可她一定要让城澄以为,也让所有人以为,她志在必得,胜券在握。唯有如此,别人才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以利用她为初衷的机会,帮助她逃离冷宫。
  城澄闻言微微垂眸,复又扬睫看向她,幽声问道:“水,你为什么会进冷宫?”
  以往没有人时,她会这样叫珍妃的小名。珍妃明显一愣,态度松软了许多,却并未回答她的问题,出言仍是交易:“一问抵一问。昭祉到底是谁的女儿?”
  这话,她不是第一个问起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城澄早已习惯戴好精致的面具,不动声色地答:“自然是我的女儿。皇上妍嫔夺女,但说到底,昭祉是我亲生。至于我想要什么,很简单,我要他们把女儿还给我。”
  珍妃信昭祉是她亲生,可她现在不信是城澄与荣王亲生。否则皇上何以会如此偏爱,总归要理到她与皇上的关系上来。此事牵扯众多,珍妃知道城澄自不会轻易告诉她。她只能暂且放下这一茬,深思城澄后一句话隐藏的含义。皇上久病未愈,荣亲王又监国多时,她想要回昭祉,便只能有一法可施。
  珍妃想明白这些之后,并没有指责城澄意图谋反,因为他们苏家同样也有反心,这是荣王府和苏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她只是有些无力地说:“那是皇上的意思,搁在往日里,我也是左右不得的。”
  城澄问她为何来此,她问城澄昭祉的身世,看似避开了这个问题,可答案已经昭然若揭。皇帝性子虽冷,但骨子里仁慈,更是念旧情,若非触及他的底线,他不会轻易动怒,可见此事大抵与昭祉有关。
  “你也说了,是往日。你既然不是甘于居于冷宫一隅的人,何不与我联手,翻天覆地?”
  皇帝的意思,有那么重要吗?城澄知道他从承德回来之后,身子还是不见大好,可见这回是真的受了打击。她不是没有过一瞬间的心疼,可为了她的女儿,她只当这些都是他的报应。
  “翻天覆地?”过去城澄从没有用过这样直白的字眼,珍妃一时有些惊讶,看来局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想想也是,妍嫔步步紧逼,想必城澄也是倍感压力。她算准了珍妃现在对皇帝的恨,胜于身为天子妃嫔的荣。但珍妃仍觉得,城澄这样贸贸然地来,未免太过心急。“我想知道,你有什么筹码?压的,又是什么注?”

☆、第72章 谋皮

  第七十二章谋皮
  从城澄进门开始,珍妃满口都是疑惑,不难看出她满心的怨怼。不仅是对皇帝,也是对世事。与尚且不理智的人合作,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如今看来,她这一条路或许难走,倒不如从苏临麒那边入手,直接与太后合作。城澄微微笑了一下,并未直面回答,只是暗示道:“莫不是我看错了你,时至今日,你的目光还局限在小小的后廷吗?这可不像是苏家的作风。”
  荣王与皇帝,一个是先帝长子,战功显赫,一个是先帝嫡子,身份高贵,本就是水火不相容的存在。荣王看不起皇帝,皇帝忌惮着荣王,可他最得力的儿子死了,四王亦因家宅之事伤神,皇帝没有能够制衡荣王的人,只能一面猜疑着他一面用他。
  这些事情,外人或许不知,但身涉其中的皇家人又怎会不清楚其中暗涌。珍妃问她,是想让城澄把话拿到明面上来说,可若是聪明人,又何必将世事说破。她有什么,还不是很清楚的事情。孟家,荣王府,兵部,通州大营。如果能加上一个在后宫颇有影响力的苏家,自然是如虎添翼。
  但她们终究不是一路人,就像她始终不明白,一个皇后之位有什么可争。就算珍妃有朝一日像她的姑母一样入主慈宁,若没有实权在手,还不是空架子一个?
  珍妃盯着她瞧了半天,露出疑惑的表情。城澄知道自己目的达成,已经掌控了局势,便不再绕圈子,提示道:“你问我为何来找你,不是太后,或者宁妃,很简单,因为我们的目标一致。”
  “我不明白。”
  城澄落寞一笑:“太后有子,一心为安王考虑。宁妃有皇帝的器重,不需要走我们这样的限棋。”
  珍妃忽然想起,在带走了大公主的那场天灾里,城澄也失去了她和荣王唯一的儿子。而且荣王夫妇那样恩爱,这几年都没有孩子,很有可能将来也不会再有。那么城澄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如果她帮助荣王继位,那荣王就会扶持她的儿子做太子。
  “既然你只有昭祉一个女儿,我也只有元策一个儿子。各取所需,何乐不为?”珍妃信荣王有纵横捭阖的本事,也信只要荣王想,就能帮她的儿子扫清前方的险阻,这便足够了。如今的荣亲王亦和苏家一样,为皇上忌惮,一时半会儿却奈何不得,的确很适合走到一起。以前只是貌合神离,现在到了应当心神合一的境地。皇帝自以为坐拥天下,却疏忽了无德则臣叛、无威则失权的道理。君疑于臣,臣逆于君,如是而已。
  见她终于明白过来,城澄也是松了口气,不然若是一直对牛弹琴,今日还真是白走了一遭。珍妃先前能坐到后宫第一人的位子上,必然还是有些头脑的。只是比起太后,她到底还是年轻了些许。城澄轻轻一笑,曼声道:“那,一言为定。”
  今日这笔买卖,城澄自然不会亏本。毕竟珍妃要帮她在前,荣王究竟会不会帮她的儿子上位,还要看她儿子的能耐和造化。
  说完正事,城澄也不愿再在冷宫这般阴冷之地呆下去。推脱还要去给太后请安,便携婢子离开此地。
  太后那里,她去走了一遭,没提旁的,只是说自己方才去见了苏临水,企图看看太后的反应。如果太后真的将苏临水视为弃子,那把临水从冷宫里捞出来的重任,就要落在城澄肩上。好在太后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还问了她几句苏临水的情况,显然并不是对其漠不关心。城澄便放心地出了宫,等着太后把珍妃弄出去的消息。
  至于和太后的正式谈判,也是行事之前必须的,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经过和这些苏家人的相处,城澄已经大致推断出来,苏家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团结,他们内部分为两派。一派以太后为首,苏临麒为辅,一心一意要辅佐太后的儿子安王上位。另一派以珍妃为首,苏夫人还有苏临安、苏临宴等几个小姐为辅,她们或入宫,或嫁入王府,或接手城澄的生意,为的都是壮大苏家的势力。与太后和苏临麒相比,她们更希望由珍妃的儿子继位。
  如果真的要谋反,荣王当然不会为他人做嫁衣。苏家可以利用,却不可能如他们所愿。只是该怎么用,还要用一点巧劲。
  苏临麒自打经过苏临安一事,精神便有些萎靡,直到近日方算好了一些,不再流连于青楼乐坊买醉,而是整日里呆在御安堂看医书。
  他勤勉自修之余,偶尔同城澄书信往来,说的都是些闲事,譬如得昭祉一二三事,聊作慰藉,好歹不算断了联系。
  这几年来,苏临麒多少有了些成长,不似年少时那般冲动。他渐觉反业当真难做,诸事繁忙,又要滴水不漏,当真心累不已。与城澄的关系,早已不能修复如初,但两人为了各自所图,还有用得上对方的地方,只能保持现今这样的联系。他们之间,到底是苏临麒有所亏欠,所以只要城澄相邀,苏临麒定会赴约。
  这日两人约在京郊的戏鱼池见面,苏临麒整衣备马,早至相侯。城澄并没有迟到,但他显然早已等在那里。阳光明媚,她的心情也晴朗稍许,远远冲他招了招手,展颜唤道:“麒麟,我来了。”
  暖阳之下,苏临麒与她挥手相呼,一如从前。两人走至一处,凭栏随意谈些家常,很快苏临麒便觉出她似乎心事重重。
  广池之中,锦麟游泳。余光看到城澄还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他似无意问起:“怎么了,有心事?”
  看着池中争食的鱼儿,城澄不由想到一些人与一些事,大抵也是如此,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见苏临麒问起,也不瞒他,侧过身看着他,低声说:“七年前发生的事情,你一定不会忘记吧。若说起因果,昭祉也算因你而生。如今她在宫里有危险……”
  谋逆一事,举足轻重,按说不应与人言。不是夫妻,不是亲人,他们原本只是萍水相逢,冤家路窄,却没有想到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其实今天城澄来找他,也是和荣王商议后决定的。在行动之前,男人们之间的接触不好太频繁,他们故交相会,倒不至于太过引人瞩目。
  “我和王爷,想把女儿夺回来。你,可愿助我一臂之力?”
  苏临麒闻言敛容正色,七年前的一桩事牵扯到现在,变得盘根错节,牵连甚广。事关昭祉安危,他不禁拧眉,思虑片刻后方道一句:“不如……”
  任水中游鱼来去,他立身走近她两步。“以太后为首的苏氏素有反心,但碍于兵力不足等种种缘故,始终没有作出大动静。荣王手握重兵……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