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89红色攻略-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阿里姆札诺夫宣布苏联议会从此解散,代表们互相告别,各奔东西——一个超级大国,从此成为了历史。

    对于美帝总统老布什而言,这是一个“民主和自由的胜利”,对于美帝前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来说,这是**的“大失败”。

    对于华夏来说,这是一个许多人难眠的夜晚。明天的太阳升起时,是否会有很多的人看不清楚方向,或者沮丧,或者担忧,或者动摇……

    身在莫斯科的李路,暂时无暇去思考国内的事情。

    此时,逐渐夜深的时分,他端坐在椅子上,面前是一个烟灰缸和一杯茶水和暖水壶。老酒把守在房门外面,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不管大使馆因为刚刚发生的事情而陷入什么样的一种状况,任何人都不能靠近李路房间十米的范围内。

    李路的目光没有焦点地盯着前面的墙壁,从这一天开始一直看到了很久很久的未来。

    一个庞大的红色帝国消逝了,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是巨大的,是颠覆性的。从今天起,苏联解体了,冷战结束了,东西方对抗的格局变成了美帝一家独大。双极世界变成了单极世界。

    从此,世界的唯一霸主只有美帝。

    显然,按照以往的历史走下去,便是如此。

    李路此时此刻有一种即将要奔赴一个充满了未知危险的战场的感觉,神圣而紧张。从1988年到1991年,足足三年时间,他绞尽脑汁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惜多次向政治对手妥协布置完成的这一切,1000个日夜,他做到了,他有惊无险地走到了今天。

    卧薪尝胆的三年,忍辱负重的三年,竭尽全力的三年,终于走到了今天,迎来了红色巨人的倒塌。

    红色计划,再不需要多做什么了,只需要全力运转起来,源源不断地从各个前苏联,该用上“前苏联”这个称谓了,源源不断地从各个前苏联国家吸取有用的养分,便足够了。

    绽放光芒吧,华夏。未来的世界,依然是两极争霸。

    李路轻声哼起了《国际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他做到了,唱着国际歌接过老大哥的接力棒去完成未竟的事业,李路接到了手里。

    整整一夜,老酒在门口守了一夜,杨柳在边上担心了一夜,他们都没敢合眼。团长的状态让他们非常的担心。终于,一丝阳光从走廊的窗户投射进来的时候,他们发现天色已亮。

    老酒和杨柳不约而同走到窗户前朝外望去,飘雪已止,乌云已散,冬日的暖阳普照大地。

    两人再次走到李路的房间门前,对视一眼,轻轻打开了门,却发现,李路坐在椅子上不知道什么时候睡去。他太累了,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夜晚,他甜美地睡了一觉。

    杨柳找来军大衣,轻轻地给李路盖上,和老酒轻步离开房间,轻轻带上门。

    就让他多睡一会儿吧,等到他再一次睁开双眼,也许这个世界上就会多出很多睡不着的人来……

    卷后语

    第三卷到这里就结束了,主要描写了老毛子千古的这个大情节。或许有一些同学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用这么多的笔墨去描写老毛子千古。

    此时此刻,本书简介内容可以解答这些疑惑。

    三哥回到这个时代,他要凭借着上苍赋予的先知先觉让天朝提前二十年成为世界强国。他的重点在于把国防军打造成能够与美帝军队媲美的强大武装力量。先进完善的军工体系显然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天朝唯一的军事腾飞机会,就是老毛子千古。

    那庞大的遗产被西方国家瓜分,那些原本属于红色主义的先进武器装备要么被拆解,要么被人道主义毁灭。咱们又怎么能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呢?

    站在老毛子的肩膀上,书写唯一红色帝国天朝的辉煌,这是《1989红色攻略》的宗旨之一。

    从某个角度来看,此时此刻,本书的**才降临。

    完成了至关重要的铺垫,那么第四卷开始,便是崭露头角的时候,随即便是世界重返两极争霸的时代……

    1989有120万字了,枪团有230号人了,还没包括创世的上千读者和书城以及的上万读者。1989能够走到现在,被更多的人所关注,离不开铁杠粉丝团——枪团各位兄弟姐妹的支持和推荐,也离不开网站、主编、责编的帮助。

    (枪团qq群:336572164)

    那么,在这个比较特别的日子,元宵加情人的节日,步枪在写完第三卷的同时,清唱一首歌送给1989部队的兄弟姐妹们,节日快乐!

    夜深了我还为你不能睡

    黎明前的心情最深的灰

    左右为难的你不知怎样去面对

    我能做的只剩沉默体会

    爱情是让人沉溺的海洋

    孤单的时候想要去逃亡

    转身的一瞬间你出现在我身旁

    你的眼泪让我不敢开口讲

    我想大声告诉你你一直在我世界里

    太多的过去难割舍难忘记

    太心疼你才选择不放弃也不勉强

    你不要哭这样不漂亮

    爱情是让人沉溺的海洋

    孤单的时候想要去逃亡

    转身的一瞬间你出现在我身旁

    你的眼泪让我不敢开口讲

    我想大声告诉你你一直在我世界里

    太多的过去难割舍难忘记

    太心疼你才选择不放弃也不勉强

    你不要哭这样不漂亮

    我想大声告诉你对你的爱深不见底

    用力紧紧抓住我们的回忆

    屏住呼吸心跳的频率有一种魔力

    它让我们慢慢的靠近

    我想大声告诉你你一直在我世界里

    喔。用力抓住我们的回忆

    若有一天我看到的是你的背影

    只因我爱你没有告诉你

    我爱你真的很爱你

    第三卷完

 第394章 92年的春天

    看最快更新

    3月1日,漠河火车站。

    三月份的漠河是极冷的,走过了最冷的一月份,此时的气温也仅仅是…20度。这对当地人来说都是一个最好待在室内烤火的室外温度,且不说不适宜近极地气候的南方人了。

    今天没下雪,只有些许微风,这让大家觉得好受一些。

    放眼望去,昨天的大雪之后,火车站被洁白所覆盖,顺着屋檐下来的雪花结成了冰棍,闪着晶莹。不远处的候车楼其实就是一间不大的苏式风格的平房,最显眼的是高高从屋顶竖起的烟囱,那里今天却是没有冒烟。

    此时此刻,小站处于军管状态。

    放眼望去,能够看见的哨位至少有五处,巡逻队以战斗班为单位,在方圆五公里的范围内沿着不规则路线进行移动。抬眼望去,候车楼的制高点处隐约能够看到披着白色伪装网的大口径重机枪手。在候车楼的一个角落处,停着两辆猛士战斗车,排气管突突地冒着烟,显然是在怠速状态。

    小小的月台上站着一群军官,他们身上穿着冬季作训服,外面还披着厚厚的迷彩大衣。他们三五成群地在低声交谈着,边上是持枪的士兵在整齐列队,鼻子随着均匀的呼吸喷着热气。

    余明家站在其中,他没有穿军大衣,人显得单薄许多。他气定神闲地掏出一根烟,有些费力地打着火吸了几口,顺着铁路线朝南望去。

    一列火车隆隆地驶来,远远的就开始减速,缓缓地停下来。这是一列载员列车,看款式还是新一代的电气化列车。一号车厢在军官们的前面停下,车门被打开,看见的却是一个穿着雪地迷彩服的彪悍军官,是个上尉。

    军官们不禁相互对视几眼,他们一眼就看出来,这个身材彪悍的军官的身上肯定只穿了打底衫+制式毛衣+雪地迷彩服。

    好家伙!零下二十度的气温,就穿这么点儿衣服!

    但见那军官脸色红润,动作舒畅,仿佛感觉不到外面的寒冷。他跳下来,搭好踏板,一个跨步就站在一边。

    门口出现一个更加年轻一些的军官,他稳稳地踩着踏板走下车厢,环视了等候的军官们一眼,微微一笑。

    众在等候迎接的军官们不约而同地脱下迷彩大衣,或递给旁边的参谋干事,或自己搭在手臂上。

    只见这个刚刚下车的军官是简单的一套雪地迷彩服,看那个样子显然也是只是打底衫+制式毛衣的风格。关键在于,这个军官的领章显示,他是一个陆军上校,而左臂的肩章则说明他隶属总部。

    迎接的军官当中,余明家的军衔不是最高的人,陆军中校而已,军官当中有上校,但是却是他率先走上去,举手敬礼,后面的军官跟着纷纷敬礼。

    “李团长,一路辛苦。”

    余明家放下手,伸过去和上校握手。

    “让大家久等了。”

    这个隶属总部的,却是李路,他的军衔,从少校变成了上校。而那个彪悍的上尉,却是李路的警卫参谋老酒。此时,车厢里不断走下来军官,全都是李路的心腹部下。

    苏长城、杨柳、秦国华、木暮生等人。

    这是701团的李路系军官。

    “李团长,请。”

    待李路和众军官一一握手之后,余明家介绍完最后一个军官,引着李路朝候车楼走去。

    镜头在一行人逐渐走近候车楼中逐渐模糊,回到了三个月前……

    苏联解体之后,李路在莫斯科做下了红色计划主体部分的最后一个指示,便奉命回国。

    他接到命令参加了最高统帅部委员会议,作为红色计划的执行者向委员们汇报了红色计划主体部分的执行过程以及收效。这个会议一连开了三天三夜。

    在上交了一份红色计划收获清单之后,李路同时递交了一份关于苏联解体之后,华夏社会主义道路怎么样走下去的报告。他在报告里面坚定地认为,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改革以及军事变革是富国强军的根本。

    他列举了南港、邻港两地的经济发展,以及101大队和701团的建设成果作为依据,详细地阐述了开放改革是富国富民的唯一选择。而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军队现代化建设又是国防建设的主体部分。

    显然,李路的重点在军队建设。

    从101大队到sy中队,再到701团和陆航的第501特种作战直升机中队,都用多次实兵对抗演练明明白白地告诉了大家一点——以后的仗,是这样打的。

    而从空军sy中队开始的空军现代化改革,第2战斗机航空联队的配备齐全,再到sy中队转到海军航空兵,摇身变成海军航空兵第91独立战斗机大队(舰载机大队),都说明了李路所倡导的借鉴美军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所进行的整编改编,是准确切入了适应未来战争形势的这个点的。

    大佬们对军事变革没有异议,对体制编制的改革的这个总原则也没有异议,对红色计划主体部分的收获,更是满意得很。

    出于对李路的贡献的一种回馈,表彰他所做的一切,最高统帅部一致通过了给他晋衔的命令。最高统帅亲自签署任命书,李路晋上校,回到701团团长的工作岗位上,级别为正团级。

    因为唐百万事件而受到降级降衔处分的李路,短短之间内来了一个触底反弹,甚至越过了中校这个衔级,直接成了上校。

    走到1992年的3月,李路回到这个时代恰好四个年头,他以22周岁的年纪成为了国防军中最为年轻的上校军官、最为年轻的正团干部、最为年轻的团长。

    红色计划的汇报暨阶段总结核心会议开了三天三夜,便走到了春节,走到了一件必须载入史册的大事情。

    南老外出了,他要到外面走走,到南港过一个春节。

    历史上的南方巡逻发生了,只不过这一回,目的地不再是邻港,而是南港。已经接受了中组部谈话的但是依然在南港市委书记任上的李健国,作为南港的代表,陪着老首长转遍了几乎整个南港。

    新城区、新农村;现代化工厂、现代化农场;年产百万辆汽车的汽车工业基地、亩产千斤的水稻田和亩产八吨的甘蔗林;城区快速交通轨道、村村通公路工程和新国际机场;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百万亩高产量的甘蔗林每年提供超过700万吨糖蔗;国内最大的飞机生产基地、正在热火朝天建设的国内最大造船厂和配套企业;国内最大的石化基地、最大的原油码头和矿石储备仓库……

    还有那准备赶超澳大利亚的世界第二长滩旅游景区……

    老首长高度肯定了南港的改革开放成果,尤其对新农村建设竖起了大拇指,称赞这才是真正的强国富民之根本举措。老首长在南港待了整整一个星期,大年初三前往邻港,在那里待了一天,北上沿海边巡逻,沪上、津海等等城市一路看过去。

    老首长的陪同人员中,一身戎装的老李家老爷子分明的引人注目。这又是一个明显无比的信号。

    在南港时,老首长掷地有声地说了句话:改革是根本,不改革的都要下台!

    “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苏联解体之后,人们的三大疑问,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天朝今后怎么办?

    巡逻讲话表明了老首长的态度,也为天朝指出了道路。

    事实上,苏联解体,南老巡逻,保守派已经看到了失败的曙光了。

    李路对此是喜闻乐见的,因此很踏实地回到了701团。而余明家同时也接到了调令,调往东北军区,担任第56集团军第70旅参谋长。第70旅是东北军区的第一支整编部队,按照701团的经验瞄准数字化进行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计划再用一年的时间完成数字化的初步建设。

    余明家是被当做日后的第70数字化步兵旅的旅长候选人进行培养,这却是得益于他在701团有过几个月的工作经历,弥足珍贵的几个月经历。

    说起来,老首长巡逻讲话直扑经济而去,军队系统何尝没有受到影响。也因为如此,军方的大佬在关于军队体制编制改革、现代化建设上面才几乎都选择了投赞成票。

    别忘了,江浙帮一直在等待着机会整合军队,体制编制改革就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万千山系的将领陆续得到重用,表明了江浙帮强力控制军队的决心。

    老首长支持,江浙帮用力,当今天朝是没人敢站出来唱反调的。

    李路没能在南港待多久,便接到了急令连夜前往帝都参加最高统帅部召开的紧急核心成员会议。

    到了中枢海,他见到了已经升任副总长的齐永宁才知道,雅库特、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刚刚宣布了独立。

    李路当时是下意识地看了看时间,是2月1日的凌晨三点。

    雅裤特自治共和国首先宣布脱离大毛联邦,改为西亚民主共和国。随即,哈巴罗夫斯克政府宣布脱离大毛联邦,成为一个主权国家,国号为波力民主共和国。紧接着,滨海边疆区宣布加入波力民主共和国。

    几乎同时,太平洋舰队以及远在欧洲的黑海舰队宣布改旗易帜,成为波力海军的一部分。随即,黑海舰队司令员霍夫林率领舰队全副武装开拔,踏上了“返回祖国”的远洋之旅。

    92年的春天,国内发生了许多大事,世界也发生了许多大事。

    远东独立的消息一经传出,顿时在全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395章 巅峰会议

    看最快更新

    最高统帅部核心会议成员不超过十个人,除了政务院、元老上院、元老下院的大老板之外,其余的都是军方的大佬。有副统帅、军机大臣、老总和拨款委员会主任。连军种司令都没有资格参加。

    作为副总长的齐永宁,在外面充当的是传令兵的角色。这是最高端的能够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会议。

    李路作为一个特殊人物,得以列席会议,坐在椭圆会议桌旁边的椅子上。

    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中枢大佬都齐了,整个会议的核心就是,就远东宣布独立此事,天朝该作何应对。

    远东独立这件事情中,李路有没有参与,参与了多深,即使是在座的大佬中,也只有区区几位得知。这件事情,注定要封存在国家绝密档案以及知情的几人的脑海深处。

    然而,坐在巅峰的这些人,又有谁是完全不知情的呢。只是,有些东西,知道归知道,和主动提及是两码事。

    于是,大家心照不宣地把思维集中在“如何应对”上面,而不是去探究事情的来龙去脉。

    实际上,最高统帅定下的会议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应对的方向。这一点,李路也是有所感觉的。这与他希望看到的方向完全相符,只是要顺利形成决议,还需要做一番工作。

    会议室的气氛异常的凝重,会议开始之后,直接陷入了沉默。好在齐永宁这个“勤务兵”不断地把收到的信息送进来,缓解了部分沉闷。

    “日本发表声明称,尊重远东人民的选择……”

    “韩国总统表示,不希望看到远东重燃战火……”

    “欧洲五国发表联合声明,谴责远东这一行为,呼吁莫斯科保持克制,用外交手段解决此事……”

    “印度政府表示,反对远东的分裂行为,希望莫斯科当局动用必要手段维护远东的局势稳定……”

    ……

    世界各国对远东独立此事陆续进行了表态,李路逐一在脑子里掠过这些国家。

    小日本很明显的希望看到一个失去了远东的大毛,它一定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慰。

    韩国言语含糊,实际上也是站在了远东这一边。高丽棒子太想看到一个弱小的邻国了。

    欧洲五国的联合声明可以评定为无耻,“用外交手段解决此事”,外交……他们就差直接承认远东两国的合法性了。显然,遭受了老毛子几十年的军事高压威胁,欧洲那几个国家巴不得老毛子四分五裂才好。

    阿三是坚定站在莫斯科这一边的,他也很清楚地看到。一旦远东独立成为定局,那么天朝在东北的压力就会骤减。产生的结果就是天朝有更多的精力和兵力放在卫藏这一边。

    一个转瞬,李路心里有数了。

    只是,还有两个重要的国家没有表态。一个是当事人莫斯科,另一个是太平洋那头的美帝。

    李路首先把美帝放到了一边,因为欧洲五国的表态,实际上肯定是受到了华盛顿的暗示,那帮狗腿子不会跟白头鹰唱对台戏的。

    那么,莫斯科为什么还保持沉默呢?

    距离远东宣布独立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再迟钝的政府此时此刻也应该拿出了态度。

    李路不由拿眼看向了门口,等待着齐永宁的下一次进来会带来莫斯科的消息。

    和他有同样动作的,几乎是所有的在座大佬。大佬们都能够轻而易举地瞬间搞清楚当前的重点是什么——首先是莫斯科的态度,然后是美帝的态度。其他国家的,都无关紧要。

    按照常理来,莫斯科会第一时间发表宣言,强烈反对远东的分裂行径,然后宣布对分裂势力进行剿杀。毛子也是一贯这么做的。

    只是,两个小时过去了,莫斯科却是半点声音都没有。

    克里姆林宫在酝酿着什么?叶利钦在考虑什么?难道他们会直接斥诸武力围剿远东?

    一个又一个疑问从众大佬的脑中闪过,也从李路的脑中闪过。气氛变得越发沉闷起来,最高统帅索性抱着双臂,闭目养神起来。

    李路转眼间想到了李一诺,这个他安插在莫斯科当局的政治代理人。此时,他顺利地成为了大毛的内务部第一局局长,紧靠着普大帝那一条线。李路有冲动启用紧急联络通道从李一诺这边取得第一手信息,但是转而想到此时克里姆林宫肯定是炸了窝的状态,他也就忍住了。

    做了几个深呼吸,李路飞快地冷静下来,从头到尾地分析了整件事情。

    当前,克里姆林宫易主仅仅两个月,大毛政府忙着接收老毛子的各种遗产,当中肯定是少不了中饱私囊这样的事情发生。叶利钦要坐稳大毛的第一把交椅,他也是有一大堆烂事要做,离不开焦头烂额。

    莫斯科尚且如此,更别提下面的州府了。

    在这种情况下,远东突然宣布脱离联邦自成两个独立国家,这样的消息突然传到莫斯科,等同于一颗十万吨级别的石头砸进了莫斯科这潭浑水之中。激起波澜之余,也会让水更加的浑浊。

    不得不说,佐亚尼夫等人挑了一个好时间。或者说,李路派过去的索夫、杰克以及暗处的叶孤云,任务完成得很漂亮。显然,这个时机是李路希望看到的。以至于提前获知了远东宣布独立时间的他,在面对齐永宁的时候,不得不装出一副吃惊的表情。

    大佬们纷纷点起了烟,良好的通风让室内的烟雾很快就消散而去,气氛却是更加的沉闷了。犹如夏日暴雨到来之前那样让人胸闷,呼吸困难。

    闻到烟味,李路就不禁揉了揉鼻子,这厮也想抽了,只是给他十万吨的胆量,他也不敢掏出烟来。

    “哐当!”

    门被推开,力气有些大,显然来人脚步匆忙。齐永宁急步走进来,看见大佬们都看着他,这才意识到有些许鲁莽了。当下低了低头,走了几步,端起手里的电文纸。

    能够让中将副总长如此失措的,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齐永宁飞快地念道,只有一句话:“克里姆林宫下达了战争动员令,他们要对远东展开军事行动。”

    大毛为了维护领土统一进行的远东冬季作战,史称远东战争。

    此时,众大佬眼前闪过这样一句话:北极熊果然还是那个北极熊,干脆利落的决定采取武力措施,连屁都没放一个。

    但是,李路却嗅到了当中的一些耐人寻味的信息。他不禁轻轻抬起手腕看了看那只上海牌军用多能防水手表,时间是凌晨五点。距离远东宣布独立已经过去将近四个小时了。

    而且,需要考虑到的是,莫斯科肯定是在远东宣布之前得知了相关的情报。即便克里姆林宫这段时间乱成一窝粥,但是这毕竟是一个拥有健全情报体制的国家。远东有些什么举动,叶利钦绝不会什么都不知道。

    换言之,叶利钦政府早已经知道远东在策划独立,或者说隐约觉得远东有事。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以至于远东已经“开诚布公”地站起来了之后,才便秘似的做出战争动员的决定。

    这一定意味着什么。

    显然,李路知道部分原因。从李一诺之前传来的情报看,新克里姆林宫对如何处理远东的事情存在着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立即采取武力措施围剿分裂势力,另一种是是静观其变,以莫斯科大局为重,再回头处理远东。

    这后一种得到了更多人的响应,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新政府现在局势未定,都在抢着多吃点蛋糕。国家搞成这个样子,真正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没几个——看看老叶的那个政府成员都是些什么人!

    再一个,远东那是什么地方?那是酷寒之地流放之地!连东欧的加盟国那么好的地方都不要了非要把偌大的帝国分裂掉,某些人还会在乎那块长年处于冰冻状态的土地吗?

    李路不用去过深地分析莫斯科当局的底细,只需要看到叶利钦雇佣了美帝的经济专家为国家的经济改革出谋划策,便可以下定结论——这货缺心眼!

    把国家的经济命运交到黄鼠狼的手上,那还有好?

    普大帝日后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用了两个任期的时间,才堪堪纠正了叶利钦时代的错误政策,把病入膏肓的国家送上手术台。由此可见,叶利钦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但是,即便有如此乐观的分析,李路也很清楚地看到一点:说破大天去,毛子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分裂。叶利钦也不是泥捏的,否则,第一次车臣战争也不会发生。

    只是,这个敏感的时间点,叶利钦只怕没有几只手去应对吧,车臣……想着,李路的嘴角微微翘起了一个弧度,随即便被不知道何时开始热烈起来的会议吸引了目光。

    保守派的代表大佬正在发言:“不干涉他国内政是我国的基本外交政策,对于远东独立,边境地区要加强戒备防止难民逃兵融入,但是不能有针对性的军事行动。对于远东独立,我们应该站在莫斯科这边,分裂势力是不能被容忍的。”

    改革派的代表大佬随即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坚持外交五项基本原则是国策,我们坚决不会干涉他国内政,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远东地区与我国接壤,远东的风吹草动势必会影响到周边地区各国的对外政策。对于我国来说,究竟一个什么样的远东是最为符合咱们的利益的,相信大家都心照不宣。”

    “那么,在这么一个总的前提下。我的意见是,不能没有动作。当然,显然是不能明确地选择站在哪一方,我觉得保持中立的态度,呼吁双方坐下来谈判解决,是一个适合的表态方式。”

    ……

 第396章 作战会议

    看最快更新

    道路交汇处,在高寒滚雷行动中代号为m区,以交汇点为中心,方圆二十公里的正方形区域属于m区。而m区又被划分为若干个小块区域。

    在第二张略图中,大家都清楚地看到,m区全部是在边境线之外。也就是说,高寒滚雷实兵实弹演练,有可能转变成境外阻击作战。

    莫斯科已经展开了讨伐远东叛军的军事行动,俄军的行动路线是沿着远东铁路机动。他们没有第二个选择,唯一能够把部队输送到远东地区的,只有这条远东铁路。

    阿穆尔州已经宣布了加入波力民主共和国,当天,波力军队开进了阿穆尔州,以远东铁路为轴线,建立了防线。同时,远东军区宣布归属西亚和波力两国的军队,开始展开占领行动,短短一天时间,就把各个重要军事基地、机场以及战备仓库控制了起来。

    让人大为惊讶的是,在叛军的行动中,极少有发生交火事件,很多部队选择了投降归顺。

    远东军区是前苏联部署兵力最多的军区之一,是对抗西方的桥头堡,这里面兵力雄厚武器装备精良,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颜色,连李路都有些吃惊。

    他惊讶于佐亚尼夫一伙人的手段,更惊讶于远东军区的现状。他不由地想起索夫曾经在报告中提到的一句话:……只要为他们提供充足的军费。

    或许正是这个原因,促使莫斯科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下达了战争动员令。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