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徐后传-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濂说道:“燕王自幼在军中长大,他得军心不足为奇。不过太子是一国储君,民心所向,百官臣服,太子莫要妄自菲薄。”
听老师这番开解,朱标心中稍稍平衡了,可每天听那些将士们赞扬朱棣,朱标到底有些意难平,找了个完美的借口,将朱棣支走了。
朱标说道:“四弟,你在太平乡孤村历练有小半年,地动时孤村和龙兴寺皆有损毁,听闻智及方丈的舍利塔都榻了,你带一些赈灾的粮食布匹等物回去看一看。”
龙兴寺是皇家寺庙,朱棣和淳朴的孤村百姓相处了些时日,多少有些感情在,既然太子都发话了,朱棣当天就太平乡孤村而去。
伤病营人手紧缺,徐妙仪要留在那里照顾病人,没有和朱棣一起回去。
不过临行前,徐妙仪嘱咐马三保说道:“那晚走的仓促,来不及抓两只看门的大白鹅,这次回孤村若恰好逮到了,就抓进笼子里带过来。”
马三保听了,屁股顿时一紧,那天被大白鹅啄伤的部位似乎还隐隐作痛。
朱棣说道:“我大概三天就回来了,你注意休息,莫要太劳累了……病人是看不完的,你的身体也不是铁打的。”
徐妙仪点头应下。
和春天隐姓埋名在乡下种地的历练不同,朱棣这次是以燕王的身份回去的,以示皇恩浩荡,队伍前面有举着蟠龙旗帜的黑甲武士,两边是举着青、红、黑、白旗帜的骑士,每一面旗帜下面皆是穿着和旗帜同色战袍的武士,他们全副武装,后面还跟着举着引幡、戈氅、青方伞等物的锦衣卫,均长相威武,鲜衣怒马。
纪纲瞧见这些负责仪仗的锦衣卫,羡慕不已,他嘻嘻笑着挤到了明月身边,狗腿子似的躬着腰说道:“你刚入锦衣卫不久就升了小旗,得毛大人器重,以后富贵高升了,希望能沾光提携我呀。我的目标不高,能够进仪仗里混日子就行了,这刀口舔血的日子过够了。”
明月紧紧盯着朱棣和徐妙仪话别,眼神无波无澜,“在你这个元老面前,我一介新人岂敢托大。你十四岁就被毛大人选中进了亲兵都尉府,以贪生怕死胆小出名,不过你命大,最初那一批人几乎都死绝了,你还活蹦乱跳的。毛大人说了,你这个人虽无用,但是一员福将,要一直留你在身边。”
纪纲听了,垂头丧气的说道:“原来运气好也是缺点。”
明月侧身问道:“正因为运气好你才一直活着,活着不好吗?”
纪纲被明月一双美目差点夺去了魂魄,忙低下头说道:“活着当然好,只是我更想过安稳日子,不喜欢打打杀杀。杀人的滋味很难受,被人杀就更难受了。你一个姑娘家的做暗探,现在觉得很新鲜刺激,时间长了就厌烦了,我劝你乘着没陷入太深,赶紧想法子脱离这个大坑,锦衣卫这个行当,玩过了容易引火**……”
纪纲低头絮絮叨叨,明月突然说道:“且住!你认识那两人吗?就是柳树下面那两个灾民模样的人,他们有些眼熟,昨天我好像也看见他们出现在徐大小姐附近。”
纪纲说道:“面黄肌瘦,衣服脏的看不出颜色,灾民都一个模样,看谁都眼熟。哎,我说,咱们的任务是保护燕王殿下,你怎么对徐大小姐如此用心?”
明月说道:“她是未来的燕王妃,迟早都是我们要保护的皇室中人,当然要留点心了。我觉得这个两人很可疑,先派人暗中盯着他们,若有异动,立刻抓捕审问。”
纪纲叹道:“差不多得了呗,用不着这么费心吧?若这两个只是灾民,一直无异动呢?”
明月眼神冷冰冰的,“那也抓起来拷问,确定无任何疑问了再放人。宁可抓错,不可放过。”
纪纲倒吸一口凉气,“我错了,我收回方才的话。明月,你这种性格手段,天生就是当锦衣卫的,苟富贵,勿相忘,以后我就靠你罩着了。”
遮天蔽目的燕王仪仗和装满赈灾物品的车辆出了凤阳城,徐妙仪凝望着朱棣的马车,神魂早就飞了,浑然不觉明月和纪纲在背后盯人。
那两个灾民从表面上似乎真没问题,老老实实端着碗排队领饭食,连碗边都舔舐的干干净净,除了一点:总是想方设法在徐妙仪附近出现,甚至自称头晕,浑身无力,排队求妙仪看病。
徐妙仪给此人把脉,摆了摆手,“你没病,就是吃的少了,饿的。”
那人说道:“我刚喝过米粥了。”
徐妙仪不耐烦的说道:“一碗米粥不够,那就重新排队领第二碗,不废话了,下一个!”
那人出了伤病营地,和同伴会和,就立刻被锦衣卫盯梢的探子用麻袋套头,绑到了凤阳府大牢。
两人就像土豆似的从麻袋里滚出来,大声喊冤。
纪纲正要审问,明月阻止了,说道:“先打一顿再审。”
好一个心狠手辣的美女!纪纲有些犹豫,“不好吧,万一抓错了呢?”
明月冷冷道:“我直觉这两个人有问题,不会错。先打一顿,一顿不够再来第二顿,骨头打松了,嘴巴也就松了。”
纪纲摇头说道:“你的经验真不像进锦衣卫才几个月,分明是好几年的老人了。”
明月说道:“刑讯之前先将他们的衣服鞋袜都剥了,换上囚服,舌底和头发也要拨开检查,以防藏着毒物或者暗器,以防自裁,对了,连粪门也不能放过,那里可以藏很多东西。”
一听这话,纪纲觉得没什么好说的了,以后跟着明月大人混吧,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纪纲命手下照做,将凤阳府地牢各种刑具全部用了一遍,折腾得几乎奄奄一息了,才轮到明月和纪纲两人审问。
纪纲捂着鼻子问道:“叫什么?哪里人?从何而来?来做什么?”
囚犯奄奄一息,“我……我们是……无辜……灾民。”
明月问道:“听口音不是凤阳本地人?”
囚犯说道,“我……我们是……苏州府迁来凤阳的农户。”
纪纲问道:“可有街坊领居证明?”
囚犯说道:“没……都死了。”
明月冷笑道:“凤阳虽然地动,但从没听说过那里的村庄街道死绝的,不是死了,是无人能证明吧。”
囚犯不再辩驳,闭口不答,闭眼等死。
纪纲对着明月耳语道:“嘴比骨头硬,看来真有问题。”
明月说道:“带下去疗伤,要他们都活着。”
明月走出地牢,对纪纲说道:“赶紧加派人手保护徐大小姐。”
想了想,明月又问道:“徐大小姐这几个月都在凤阳乡下,真的没查过谢再兴旧案?”
纪纲举手发誓,“真没有!我是惜命的,哪来的胆子欺骗毛大人?这几个月我和兄弟们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的盯梢,那穷乡僻壤,与世隔绝,徐大小姐就是不死心,她也没法查啊。”
明月说道:“徐大小姐几次遇险,都是幕后黑手为了阻止她查案而为之。并且我们每次都无法找到真正有用的线索,这一次的手法如出一辙,我觉得是同一拨人所为。”
纪纲大喜,“若真若此,我们抓了两个活口,算是立大功啦!”
明月说道:“如果真是那拨人,嘴肯定是铁还硬,凭你我的本事,这两人基本问不出什么来了。如果频繁用刑,说不定就折腾死了,线索中断,所以干脆将两人连夜送到京城,留着请毛大人亲自审问。”
纪纲点头道:“听你的,就交给毛大人吧。毛大人有本事把人削成棍子,还至少能活一年呢。”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卷是真相,卷尾时真相会揭晓。
☆、第180章 心内成灰
纪纲在凤阳早就呆腻歪了,想早点回到繁华的京城,便主动请缨,当夜就带人押解囚犯回京,明月则留在凤阳府暗中保护徐妙仪,这一次她加派了许多人手,明里暗里将妙仪周围防护的如铁桶般。
入夜,金陵城。
无论淮河流域遭遇何等险情,都城永远都是一副繁花似锦,烈火烹油的富贵景象。秦淮河上,堆满红粉胭脂的画舫穿梭期间,将夜色下的秦淮河点缀的如同一根闪亮的玉带。
一艘画舫上,两个伶人粉面含春,双目含情,正唱着香艳的《西厢记》,崔莺莺抱着绣被夜赴张生,唱的是缠绵的昆山腔。
“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够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云鬟仿佛坠金钗,偏狄髻儿歪。”
崔莺莺半推半就,欲迎还羞,那张生更加放肆,又唱道:“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伶人唱得正欢,可是戏台前一个看客都没有,伶人不过是个装点门面的幌子而已。画舫的另一头舱门紧闭,两个人正襟危坐,表情冷峻,伶人绵长细软的唱曲声无孔不入的钻进来,“……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
坐在下首那人声音稍有些尖细,居然是洪武帝身边的心腹太监黄俨!黄俨歉意低头说道:“这些淫词艳曲玷污了国公爷的耳朵,不过咱家实在被逼的没有办法了,外头到处都是锦衣卫的眼线,怕被人察觉偷听,就请了这些唱戏的在外头装门面。”
上首的那人身材高大,逆光而坐,因此看不清他的相貌。“王实甫高才,一曲西厢,道尽世间悲欢离合,世人却只看到一个‘淫’字,专门挑这这折私会戏传唱,可悲可叹。”
黄俨忙说道:“国公爷说的极是,咱家这种俗人,眼里只能看到低俗的东西,国公爷能从通俗中看到高雅。”
上首者淡淡道:“西厢每一段唱词都大有深意。有一段‘怨不能,恨不成,坐不安,睡不宁”不正是你我这些日子的真实写照吗?”
黄俨跪倒,伏地说道:“都是咱家的错,咱家以前未能斩草除根,酿成大祸,请国公爷处置,咱家无怨无悔!”
上首者说道:“起来吧,不要再说这些没用了的,你我早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互相扶持,你在大内,我在朝中,内外呼应,方能遮掩住当年那场弥天大谎。可惜百密一疏,当年失踪的小鱼变成了吃人的大鳄,屡次将我们布下的重重渔网咬破,导致我们不停地补网清理痕迹,疲于应付。没想到一个小小女子,居然比她外祖父还不好对付。”
黄俨说道:“此女已经成为我们最大的威胁,可她通过了帝后的考验,即将成为燕王妃,有燕王庇护,我们以后想要再对付她就更难了。”
上首者问道:“你不是已经按照了人赶去凤阳找机会做掉她吗?凤阳地动,又兼洪水围困,疾病横行,太多□□的理由了,此等良机,岂能放过。”
黄俨又是磕头谢罪,“国公爷,今日冒险约您来者商议,就是为了此事。”
见黄俨一副倒霉样,上首者心头一紧,“又失败了吧。”
黄俨磕得地板咚咚响,“咱家无能,派出去的眼线被锦衣卫识破,计划夭折,严审后押解回京,即将到京城。”
上首者双拳紧握,“既然如此,你还有闲工夫约我出来?赶紧派人半路截杀啊!这人若落到毛骧手里,万一熬不住刑罚变节,锦衣卫顺藤摸瓜,你我难逃一死!”
黄俨说道:“国公爷放心,咱家已经连夜派人截杀了,那些人休想踏进京城半步。”
上首者松了松拳头,“你用什么法子截杀他们?”
黄俨说道:“和以前皇上除掉小明王一样,投毒、沉船,尸骨泡在水里喂鱼,死无对证。”
上首者冷笑:“你在以前亲兵都尉府混了多年,应该知道小明王在那次沉船事故中其实没死,明教薪火不熄。居然效仿这个失败的法子,黄俨,这些年你不仅老了,而且还越来越蠢!”
黄俨忍辱将手中纸条奉上,说道:“这是刚刚接到的飞鸽传书,护送船只已沉入长江,锦衣卫和囚犯均无活口。”
上首者扫了纸条一眼,轻飘飘的投进喝了一半的茶杯里,看着墨汁湮没在热茶里,这才说道:“黄俨,自从皇上解散亲兵都尉府,毛骧亲自组建锦衣卫,把你的眼线几乎全部砍掉,你我就如同瞎子和聋子,日夜提心吊胆,再无以前得心应手了。锦衣卫这边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安插心腹进去,我们不能再这番被动。”
黄俨面有难色,说道:“国公爷,今时不同往日。皇上的脾气您最清楚了,说一不二,说什么就是什么,雷厉风行,一旦发觉不对劲,就立马大刀阔斧解散亲兵都尉府,我们在都尉府苦心经营多年,毁于一旦。”
“现在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是皇上的义子,真真铁面无私,只忠于皇上一人,根本不买咱家的面子,咱家送去的那些人,他要么拒绝,要么把人放在仪仗队里充数,摸不到半点机密。”
上首者冷笑道:“黄俨,你每次都叫苦不迭,在皇上身边苦心经营多年,就这样被连根拔起,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黄俨哭丧着脸说道:“不是咱家无用,而是大势所趋,皇上向来不喜欢用我们阉人,宁可去民间招募能写会话的女子进宫当女官,现在宫里最受宠信的女官是胡善围。我们这些太监大多干些宣旨跑腿的粗活。那个胡善围和毛骧一样,都是死心眼,一门心思忠于帝后,更要命的是胡善围还是徐妙仪的苏州老乡,咱家都不敢明面上巴结她。”
上首者问道:“以前你笼络的那个叫做李桃娘的女官如何?”
黄俨说道:“李桃娘是宫里资历最深的老人,今年已经升为尚宫了,可是她脑子太迂,远不如胡善围这个后起之秀受宠。”
上首者沉吟片刻,问道:“找到这个胡善围的把柄,将来或许派上用场。还有那个驸马王宁,他们和徐妙仪都是苏州老乡,如果真到了要撕破脸的那天,我们掌控了他们两人的把柄,或许能说服他们倒戈,一起除掉徐妙仪。”
黄俨点头说道:“咱家这些年见多了宫里皇族的事,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熬过岁月和利益的摧残,他们同乡情谊再深,也终会瓦解。国公爷目光长远,走一步棋能预料十步,咱家实在佩服。”
上首者叹道:“如今处境艰难,不得不如此。一个徐妙仪就够我们头疼了,若等她当了燕王妃,身边又有这么多帮手,将来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黄俨说道:“国公爷功劳盖世,岂是一个女子所能及的?一个藩王妃而已,迟早要去边关就藩的。”
上首者冷哼一声:“可就是这么一个女子,你我却在背后疲于应付。倘若任她一直这样一口口的往下咬,你我未必能藏得住。”
黄俨有些心虚,说道:“凤阳府那边锦衣卫已经有了警惕,我们不能再动手了,只能等她回京城,另想法子。”
上首者怒道:“等她到了京城,估计赐婚的圣旨就要下了!你打算怎么除?一旦成了燕王妃,你唯一的法子就是诬陷燕王谋反,将整个燕王府一锅端了才行!”
黄俨也想到了这个严重的后果,“可是现在咱家真的无计可施了。徐妙仪太狡猾了,熟悉咱们的套路布局,她早早将义妹宋秀儿送走了,就连苏州老家的姚大夫一家子都举家迁走,所有的软肋消失,咱们没法要挟她。”
上首者摇头叹道, “过年时除掉最后一个知情人,嫁祸徐妙仪,她下了诏狱,以为一石二鸟,没先到她背后有神秘高人相助,用马钱子效仿我们以前毒杀周夫人的法子,给她洗脱了罪名。徐妙仪杯弓蛇影,出狱后立刻安排了软肋们的去处,决心和我们背水一战。
“如今宋秀儿去向不明,姚大夫一家被燕王安排到了云南大将沐英那里当军医,若是其他地方我还可以伸伸手,但云南是沐英的地盘,沐英也是皇上义子,我的胳膊再长,也到不了云南。每一步棋我都计算的精妙,自以为万无一失,但她最后总能逃脱,黄俨啊,是不是我好运气已经用尽,老天不肯站在我这边了?”
黄俨咬咬牙,说道:“实在不行,徐妙仪也有亲生的父母兄弟姐妹——”
“住嘴!”上首者立刻打断道:“魏国公一家也是你敢惹的?你别以为徐达表面上宽厚憨实,其实这些开国大将里他最狡猾了!和他相比,常遇春、李文忠等都是莽夫!你敢惹他?连徐妙仪这个小狐狸你都斗不过,你还敢惹徐达这个老狐狸?!”
黄俨压抑许久,此刻重压之下,也不得不爆发出来,“国公爷担心脏了手,从来不自己动手,一切都交给咱家。可如今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咱家该如何是好?还请国公爷示下!”
上首者静默不语,黄俨硬着头皮跪地等待,许久,杯中热茶都凉透了,上首者才说道:“我年事已高,即将告老还乡,已经自请过两次,皇上都按照礼仪驳回了,如果我再第三次上书,估计皇上就会点头答应。你最好在我辞官回乡之前有个交代,否则以后的日子会更不好过!”
黄俨大惊,“国公爷真的要走了?咱家若实在对付不了徐妙仪怎么办?”
上首者将凉透的茶盏浇在黄俨头顶上,“有种药,吃了之后在睡梦中死去,舒舒服服的走,寿终正寝似的,黄公公不妨一试。”
黄俨被浇了个透心凉,上首者离开画舫,徒留两个伶人依然在唱《西厢记》:“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
黄俨和戏中主人公一样“眼中流血,心内成灰”。但是更大的危机正在爆发:长江江畔,一只被江水泡白的手抓住了一捧芦苇,在芦苇的牵引下,纪纲缓缓从水里爬上来,面色惨白如纸。
作者有话要说: 《西厢记》和《牡丹亭》,其他不论,只说用词文笔,舟觉得牡丹亭比较华丽香艳,牡丹亭清丽婉转,后者更加符合文人的审美,x格更高,或许这是牡丹亭比西厢记更流行的缘故?
对比两个文男女主的船戏,场景有些相似,“程序”也相似,都是松扣子,解衣带,鬓发歪,不过笔法不同。
舟最喜欢牡丹亭那句“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写的太生动形象了,可以满足不同的读者各种想象啊!这才是资深老司机呢。
还有女子情动头歪的那个,西厢记是“鬓发歪”,牡丹亭是“红松翠偏”,后者用头上的首饰移位来表现人物的动情,更加能帮助读者想象,好像眼睛带了VR眼镜似的。
西厢记:
绣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够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云鬟仿佛坠金钗,偏狄髻儿歪。
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牡丹亭:
和你把领扣儿松,衣带宽,袖梢儿揾着牙儿沾也。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则把云鬟点。红松翠偏。小姐。休忘了呵。见了你紧相偎。慢厮连。恨不得肉儿般团成片也。逗的个日下胭脂雨上鲜。
☆、第181章 孤村之变
金陵多销金窟,明月在郊外开的所谓书寓就是其中佼佼者。从外表上看,这里仿佛是书香门第的别院,造景精致,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这些“芙蓉面”皆谈吐文雅,不亚于饱读诗书的世家千金,且具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论才学技艺,各有千秋,不过她们也有一个共同点:贵,比秦淮河的花魁娘子还贵。
毛骧眉头紧锁,都懒得看这些看似清高、实为下贱的女子,他径直走到一处雅居,里头燃着浓烈的百合香,以掩盖血腥和药味。
“毛大人。”床上养伤的纪纲见上司来了,赶紧爬下来跪拜。
毛骧问道:“那里受伤了?”
纪纲指着左腿,“被炸裂的木头贯穿,还在没伤着骨头。”
毛骧问道,“全军覆没,就你一个人逃出来了?”
纪纲叹道:“大概是吧,属下命大,船底被炸时正在外头栏杆处,抱着一根船桨飘到了下游上岸。”
毛骧仔细打量着纪纲的脸,似乎回想了什么,问道:“那年亲兵都尉府还在时,我吩咐两队人马去陕西打听香料铺王姑娘一家的底细,活着逃回来报信的是不是就是你?”
纪纲点点头,“正是属下,因此功升了小旗。”
去年在韭山死战北元太监朴不花,这小子也全身而退,真是一员福将,怎么折腾都不死。毛骧说道:“你将能想到的一切细节都告诉我……”
凤阳城,徐妙仪正待宽衣,见明月站在门口纹丝不动,转身问道:“当真连洗澡都要盯着?”
明月如一盏美人灯似的静止不动,“抱歉,是的。方才接到消息,押送监视小姐的疑犯全军覆没,只有纪纲逃回去了,毛大人说徐大小姐不能出事,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小姐回京。”
“肯定又是那帮人,他们最喜欢死人,因为死人最安全。”徐妙仪褪下外袍,跳进了浴桶,刹那间,明月瞳孔缩了成了针眼。
徐妙仪泡在热水里思索着:心想我还没有出手,那些人就先慌了,难道他们觉得我发现了些什么?其实我追查至今,线索总是中断,几乎一无所获,还被皇上嫌弃多事,他们为什么总是盯着我不放呢……
正思忖着,突然外面一阵喧哗。明月赶紧将罩袍披在徐妙仪身上,严阵以待。不过这一次虚惊一场,并非徐妙仪这里潜进了刺客。
徐妙仪看着窗外,两个狼狈的锦衣卫从马背上滚落下来,被太子的人带走了。
徐妙仪眼尖,“这两个锦衣卫仪仗跟着燕王回孤村赈灾,他们神色仓皇,定是燕王出事了!”
徐妙仪往太子营帐而去,在门口被拦下,徐妙仪冷冷的看着东宫亲兵,“你知道我是谁吧?”
亲兵说道:“徐大小姐请回,这里是太子营地,非诏不得入。”
徐妙仪回到自己的帐篷里,对明月说道:“太子故意避而不见,其中定有原因。你和那两个报信的都是锦衣卫的人,帮我打听一下□□消息如何?”
明月说道:“好。”
明月答应的如此爽快,徐妙仪觉得很意外,她以为明月会推辞呢!
看着徐妙仪疑惑的目光,明月说道:“我们锦衣卫只听皇上的吩咐,皇上要我们保护太子和燕王的安危。”
明月很快带来□□消息,朱棣果然出事了……
且说燕王的仪仗和赈灾队伍浩浩荡荡的“衣锦还乡”,龙兴寺和尚们和村民商议如何迎接亲王驾到。
乡里见过最大的官就是在光禄寺当官的马大人,从来没见过亲王这种神秘的大人物。德高望重的里长要村民们都跪在地上不能抬头看,说皇帝是真龙天子,五爪金龙化身。皇子们都是四个爪子的银龙,看谁谁害怕。
庙里的和尚反复叮嘱,直视龙子是不敬的行为,要拖下去砍头的,如果龙子召见,只需磕头答是就行,其他的一概不准多说,不准多看,免得冲撞了贵人。
村里的巫医神婆居然还说未婚的女人不能看银龙的头,龙子头上有角,谁看谁怀孕……
反正吓得村里的人,尤其是未婚女子都恨不得自己天生眼瞎,就怕看见龙子真身。虽然不能见燕王本人,村里人还是很高兴,议论到了半夜方睡下。
孤村人不知道的是,一场灾难即将到来。凌晨时分,天上响起雷崩般的巨响,村民们从梦中翻了个身,继续睡觉,还以为只是下暴雨打雷了。
可是山上一股泥水沙石混在一起的天河几乎从天而降,如一头暴戾的水龙般朝着村庄席卷而去!所到之处,皆是一片汪洋!
朱棣的仪仗和赈灾车队早上到达孤村,他没有看见期待中的金黄麦田和排列成行,犹如战士般整齐的菜地,还有田间辛苦劳作的村民。
他看到的是消失了的村庄,以及划着小船在水里打捞尸首的和尚和一些老弱妇孺村民。
“不!不可能的!我明明守住了河堤,怎么孤村反而被淹没了?”朱棣难以相信眼前的一切,地动和淮河大水尚未打败这个汉子,看着自己辛勤耕耘过的土地一夜之间化为乌有,桑田变沧海,根本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
一夜白头的里长杵着拐走过来,哭道:“都怪我,怪我太贪心了,不听寺庙的劝阻……”
原来凤阳地动时,村里的人们恰好基本都在田地里劳作,伤者只有十几人,两个体弱的老人被砸死,算是受灾比较轻的。但是地动导致上游小溪改道,坍塌的岩石堵在山上形成了一个堰塞湖。
当时龙兴寺佛塔上的和尚发现这个堰塞湖,建议孤村里长要村里人快些撤离,等疏通堰塞湖,解决完这个隐患后再回去。可是里长杵着拐上山,见堰塞湖并不大,不至于淹没村庄,又觉得村里都在抢收麦子,这时候撤离,成熟麦子烂在地里太可惜了。
农民一年辛辛苦苦,等着就是收获,要他们这时候放弃,等于放弃自家娃儿,实在不忍心。
于是里长要村里的老弱妇孺去龙兴寺暂避,青壮年劳力依然住在村里方便收割存储麦子。结果堰塞湖倒塌,洪水从天而降,冲垮了本来就被地动震得松软的泥土碎石,形成了可怕的泥石流,一路冲刷而来,绞杀所有的生命。
于是乎,孤村的壮劳力一夜之间几乎全灭了,只留下绝望的老弱妇孺们。
满是淤泥的地里,一双大灰鹅呼扇着翅膀嘎嘎叫着,它们的屁股以下都陷进泥里,难以自拔,翅膀上糊满了淤泥。
朱棣觉得眼熟,突然想起了什么,他扯下华丽的蟒袍,扔掉玉冠,踩进齐大腿深的淤泥里,将一双鹅解救出来,劫后余生的大灰鹅一头扎进旁边浑浊的河水里洗澡,互相清理羽毛,很快大灰鹅变成了大白鹅,正是以前朱棣和徐妙仪养着用来看门的鹅。
徐妙仪赶到孤村龙兴寺时,耳边全是孤寡幼童凄凉的哭声,惨不忍闻。
朱棣在佛塔上怔怔的看着被泥石填满的村庄出神,徐妙仪缓缓走近,握住了他的手。
不用回头看就知道是谁,只有徐妙仪会这样大大方方的握着他的手。朱棣紧紧回握着徐妙仪的手,握得徐妙仪都觉得疼了,但她并不吭声。
朱棣双眼通红,嗓音嘶哑,“他们都说是天灾,可我却宁可是*,因为*尚能找到罪魁祸首,以死抵罪。但在天灾面前,我无能为力,只救了一对大白鹅。”
徐妙仪安慰道:“你守住了凤阳堤坝,救了千万人。”
朱棣自嘲的摇头,“我错了,我之前对太子说,倘若河水一直暴涨,只能牺牲凤阳泄洪,来挽救下游众多的百姓和良田。可是看着孤村的惨状,我突然明白了,当时我那么快做出泄洪的建议,是因为在我心里,人命和田地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用少数保大多数,这是显而易见的明智决定。”
“可是如果现在要我选,我未必会那么果断。我是人,一个人一生认识的人、在乎的人其实很有限,绝大多数人对他而言,只是一群面目模糊的外人,我在乎的人就那么一点点,可是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