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明记 by 清朗-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一双眼眸亮若晨星,却是认真看着南园。被这双眸子看了,南园忽然想到二人初见之时,那时清明年纪尚小,穿一件白衣,言辞便给,一双眼睛也是这般亮的惊人,一时间思及往事,情怀摇曳,道:“好,我们便一起去大理!”说着伸出手掌。
清明也伸出一只手,双掌空中相击,声音清脆异常。
二人目光交接,相视一笑。
这一日傍晚,偏又下起了小雨。南园被段克阳一个旧部叫走,清明踏了双木屐,拿了把油纸伞,潇潇洒洒的踏雨而归。
此刻玉京远不似昔日繁华,一路之上,十间房子里倒有四五间是空的。
正行走中,清明忽然听到小巷深处,遥遥传来一阵琵琶声。
这时雨势已大,琵琶声隔了雨音,分外肃杀,正如西风残照、冷落关河,虽不免苍凉,却令人油然而兴横戈跃马之思。清明深吸一口气,不由便停住了脚步。
段克阳文武双全,琴棋书画皆通,清明也自精通音律。他听得这琵琶声似远而近,夜空中铮铮而鸣,真是又惊又喜,心道此人实是第一流的高手,于是屏息凝气,侧耳倾听。
时间未久,琵琶声又是一变,便如北风怒号,燕山飞雪。一时间金戈铁马,一时间大江东去,合着天地之间长风吹林、雨坠瓦片,清明只听得如痴如醉。
也不知过了多久,四弦一声同响,直如裂帛,琵琶声骤然而止。
清明忍不住击掌赞叹,“好,好一曲《北风行》,果然是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这首《北风行》乃是古曲,便是乐师中也少有人知,那弹奏之人也是第一次试奏此曲,心旷神怡之际忽闻窗外竟有人一口道破,大为惊讶,一手抱了琵琶,一手便推开了门。
这一推门,却见白茫茫一片大雨中,一人单衣木屐,风神飘逸,撑一把淡青色薄纸伞,面容秀丽非常。雨势既大,他衣履湿了大半,却仍是洒脱自如,大有王谢闲适风流之态。
那乐师游历天下,阅人亦多,此时也不由暗喝一声彩。心道:那里来了这样一个出众人物!
他看清明,清明却也在看他。见那乐师二十七八岁年纪,神清骨秀,佼然不群,怀中琵琶十分古雅,当是珍品。不觉由衷道:“今日得闻雅奏,实是平生幸事。”
那乐师急忙还礼,道:“这曲《北风行》初次弹奏,便得遇知音,该说是在下的幸事才对。”
清明笑道:“先生谬赞了。”
这二人萍水相逢,却是一见如故。那乐师痴迷音律,尤工琵琶,难得遇见这样一个知音,也忘了让客,站在门前便与清明谈论起来。清明向来脱略,毫不在意,侃侃而言。
议论了半晌,那乐师方才省悟过来,歉然道:“我真是大意,怎么一直让公子站在雨里。”
清明笑道:“雨里又何妨?朋友相交,原不在意行迹。我看先生风采出众,技艺高超,当非常人。”
这一句话,其实也是隐有询问那乐师身份之意。
那乐师其实性情与清明颇有些相似,只因痴迷乐理,略有些不大通人情世故。闻得清明此言,恰对了他的心思,道:“正是如此,你我既如此投缘,竟不如兄弟相称。我姓宋,名别离。”
清明“啊”的一声,“原来是宋兄。”
早在六七年前,便有两句口号相传,道是:“世间雅奏谁第一,琵琶高手宋别离。”清明暗道:原来是他,难怪琵琶如此高妙。
他忽然想到一事,道:“宋兄,眼下恰逢战乱,人人都向外赶,你怎么反到玉京里来了?”
宋别离笑道:“正是为了这《北风行》啊,我手中虽有旧谱,惜乎不全。闻得玉京城中有人录得全谱,就匆忙赶来。不然再过几日,若战火延及,这曲谱毁在刀兵之下,岂非可惜之极!”
清明闻得此言,不由肃然起敬,心道单凭这一点,这宋别离倒也是个人物。
宋别离又道:“今日一叙实是畅快之极!贤弟人品出众,我定要为你谱上一曲,以谢知音。”
清明听了,也自欣喜,又见时辰实在是太晚,于是和宋别离约定改日相会,匆匆离去。
多日以来,清明种种情绪一直强自压抑在心,他知自己远非堪破世情之人,也只得走一步算一步,面上仍做洒脱。
然而今日得闻宋别离一曲《北风行》,心绪却也颇有缓解。一路雨水淋漓,他也不在意,悠然自得哼着小调,自回了段府。
此刻府内因无人打理,大多数地方一片漆黑,唯有水池中倒映点点微光,雨击水面丁冬作响,虽是风雅,亦颇有冷清寥落之意。清明从小在这里长大,见得如此,方才鼓舞起来的一点情致,也不禁冷落了下去。
他沿回廊而行,方至自己房门,却见里面灯火通明,不由一惊。
知道清明住处的,不过寥寥数人。他轻轻放下纸伞,一手扣了暗器,一手执住淡青匕首,这才缓缓推门而入。
灯下坐着一人,微装便服,神色憔悴,却是烈枫,“清明,我等你很久了。”
“我是瞒着父亲偷偷来的,他一向不赞成杀手一事。可是眼下形势极为严峻,别无他策,我能想到的办法,唯有让你去拥雪城中刺杀敌军主帅。此刻城中驻扎重兵,高手如云,也只有你,方能当此重任。
“那主帅身份我已调查清楚,他姓潘,名白华,正是朝中有名的小潘相。”
(十五)香雪海
大雨相阻,南园归来时便晚了些,他恐清明担忧,便先去看他,一推门却见清明正整理行装,不由诧异道:“你要出门么?”
清明笑笑,“是啊,我明日去拥雪城刺杀潘白华。”
他语出平淡,南园却是大吃一惊,“刺杀潘白华?”随即一个念头心中晃过,失声道:“原来主帅是他!”
清明笑笑:“我原想,十之六七也有可能是他。”
石潘派系之争,一直未绝。前些时日潘白华一力主和,已失了一局,若想挽回局面,自然还是从玉京这一战上找回。然而主帅一位,石敬成定然亦是十分在意,未想最后,还是被潘白华夺了去。
“虽则如此,拥雪城内,应该还是有石派高手吧。”清明喃喃自语。
南园却不理他说话,抓住清明衣袖又问道:“谁派你去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方才烈枫来了,他对我说的。别对烈军提这件事,烈枫是瞒着他的。”清明说着又整理东西,其实所谓行李,不过一套换洗衣服而已,其他诸如匕首、暗器之类,清明向来随身携带。
南园心头纷乱,定了一下神方道:“烈大哥怎不同我说?一起去不好么?”
清明笑道:“城里总得留一个武功够用的吧,以备万一。再说烈枫身边也得留个人护卫。”
这些话似有理似无理,南园不及争辩,又追问道:“潘白华是主帅,烈大哥怎么知道的?军师从前手里的情报网也毁了,你怎么进拥雪城?”
“烈枫在拥雪城里有条内线,是中军帐里一个兵士,身份低微,不过够用了。”他抬头见南园神色郁郁,一笑道:“你怎么了?”
南园也不知其所以然,只觉心里压抑的厉害,想说现在进拥雪城太匆忙了,却也知眼下军情紧急,只问道:“这次……你有几成把握?”
清明想一想,笑道:“我不知道……天晚了,你去睡吧。”
这话也不像清明平日言语,上次刺杀陈玉辉时亦是十分危险,清明犹笑言有六成机会。但清明毕竟明日一早就要出城,南园总不好在他房间里耽搁太久,也只好道:“好……那你好好休息,明天早晨我送你。”
他转身出门,这扇门不知平日里出入了多少次,谁知今日里脚下一绊,平地上几乎摔了出去。
他站直身,心道清明必要嘲笑,然而清明却并无言语,他心中奇怪,抬头望向清明,又道:“我走了,你好好休息,明日我送你。”
清明笑道:“这话才说过一次,这个人看来是被雨浇糊涂了,快去睡觉。”
这话还像清明平日口气,南园略安心了几分,走出了几步,忽又想到一件极重要的事情,伸手敲了敲窗子,低声道:“清明。”
“恩?”清明正自擦拭一对淡青匕首,头也没抬。
“大理之约……我们击过掌的,你莫要忘了。”
清明怔了一下,抬起头来,半晌方答了一声,“哦,我知道。”
但是南园并没有等他的回话,提醒了清明一句,他已然离开。
从小便是如此,南园关心清明时,从未说出口;而他方才对清明说那样一句话,原也不需要清明的回答。
这一夜,南园翻来覆去,不得入眠。最后也觉自己实是庸人自扰,清明出道十年,无一失手,这次自然也是如此。这样想着,终于也就睡着了。然而这一夜仍是噩梦连连,惊醒数次。
另一边清明擦拭完匕首,站起身来。在房内来回走了几步,又停下来,随手拉开了窗下那张紫檀书桌的抽屉。
他房间里书本什物堆的颇为杂乱,这抽屉里却收拾得十分整齐:小时和烈枫、南园一起玩过的弹子,自己第一次出手时段克阳所赠的匕首,和阿绢酬唱的诗稿,潘白华几年来送他的珍奇玩物,十年里自己走遍天下搜集的小玩意儿,一格一格,都好好收在那里。
清明呆了半晌,又缓缓关上了抽屉,也不想上锁,只拿了一本放在最上面的书册,放入怀中。
这本书册,正是清明这些天躲在房内整理而出。
次日清晨南园醒来时,清明房间已是空空荡荡,却是他已然离开。南园愣在当地,半晌,也只得扣上了房门。
他想到清明临行前曾有“保护烈枫”一语,又觉此时段府实是太过冷清,便搬到了烈枫那里。闲暇时分,对清明自是挂念不已。
然而清明出门虽早,却并非直接去了拥雪城。
他沿昨夜小巷,寻到了宋别离住处。
宋别离正自整理曲谱,一抬眼忽然见到清明站在窗下,真是又惊又喜,急匆匆跑到门外。开口方要招呼,却想起昨夜根本忘了问这个年轻人姓名,不由有些发窘。
清明一笑:“宋兄,我们进去再谈。”
房间里布置十分简单,别无装饰,止墙上挂着一柄琵琶,正是宋别离昨夜弹奏所用,桌上散放着几张曲谱,更有一部分因他方才出门急了,带落了一地。
清明弯下身,一张张拾着地上纸张,他动作不快,十分的仔细谨慎。
他不是单纯为了这些曲谱,而是借此机会,对来此目的最后做一个决断。
终于清明站起身来,笑吟吟道:“宋兄,我这次前来,实是有事相求。”
“然而在此之前,我先说我的姓名,宋兄听了这姓名,再来考虑是否答应。”
宋别离一怔,“这与贤弟姓名又有何干系?”
清明微微一笑,“自然有关,我是清明雨。”
宋别离痴迷乐理,不甚理会世事。但这几年来,玉京第一杀手的名头着实太响,更加上最近陈玉辉被刺一事,他怎会未曾听说?清明见他凝视自己半晌,目光如醉,只当他吓得呆了,谁知宋别离忽然慨叹一声:“果然是人如其名,才如其名。”
清明不由啼笑皆非,宋别离所说之才,自然是指他在音律上的造诣,而非杀手之才。
他犹有些不放心,试探着又问了一句,“宋兄可知我真正身份?”
宋别离叹道:“你是名满天下的清明雨也好,是别人也好,我只知你是我极重要的一个知音。”他仰头想了一想,又道:“这名字当真雅致,我定要以此为名,为你谱一首新曲。”
清明失笑,心道这人当真有些乐痴,但听他言语诚挚,也自感动。不过此刻实非谈论这些事情之时,他自怀中掏出一本书册递过去,道:“这样东西,还望宋兄代为保管。”
宋别离接过书册,见封面上并无名目。他翻开第一页,见上面画了数个手持匕首的人形,线条十分简略生动,下面又有文字注明,看了几句却全然不知其意,心中大是诧异。
清明笑道:“宋兄且大略翻一遍看看。”
宋别离虽不解,亦是依言而行。一册书倒有大半都是如此,画中人形或手持匕首,或持暗器,又或徒手,种种不一。后面小半本却是各种杂学,记载却也不同,有些详细,有些却颇为简略,也有数页是论音律的,这个宋别离却是行家,见其中颇有见解独到之处,不由大为称赞。
清明一笑,“宋兄,我一生的本事,都在这里了。”
宋别离这才省悟,阖上书页,意欲询问却又不知从何问起,清明知他心意,笑道:“玉京此刻情形宋兄也清楚的很,我把这样东西寄在这里,宋兄日后若见到个资质还过得去的,把这册子给他就是了。”说罢一拜。
宋别离不觉肃然,急忙回拜道:“你既如此信我,宋某人必不相负。”又道:“清明雨盛名一时,我走遍天下,也定要寻一个聪明绝顶的做你传人。”
清明不觉失笑,“甚么绝顶聪明,这里面东西其实也值不得甚么,不过是我敝帚自珍。宋兄若遇到一个投缘的便给他,没有的话,也无所谓。”
宋别离自然不会听他,珍而重之的将书册收好,清明了却一件心事,也自快意,于是告辞。
他打马扬鞭,一路上却也寻思,原来清明本领虽高,却因身为杀手,一身武功非但称不上光明正大,很多招式简直是阴狠毒辣到了极点,流传后世,祸福难料。
一念至此,清明忽觉自己有些好笑,心道册子已经递出去了,管他日后怎样。又想段克阳文武双全,然而自己所习不过是他部分武功和一些杂学,他许多本领,也只能就此湮没了。
其实以清明本领,亦多有当年的段克阳不及之处。他做事多半随性为之,这本书既所托有人,他也就不再理会。日后这本书册果然落到又一个出众人物手中,这人武功资质不如清明,却凭着自身才智机变硬挣出一番事业,其中遭遇,又非清明所能想象了。
将至傍晚,他来到了拥雪城外,为避人耳目,他选了一家极粗陋的小店住下,不欲在店中用餐,略为梳洗,便出了店门。
此时拥雪城内大军驻扎,但军纪森严,城外仍是一如往日。清明街上闲走了,忽见几个小孩子一面奔走,一面叫道:“去看香雪海啊,去看香雪海啊!”
清明闻得此言,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寒江有城名拥雪,以多梅著名,花时香风十里,一望如雪。
那片景致之美,直是如梦如幻。
此时已近初冬,正是那千株白梅盛开之时,他心中暗道,不想此时,仍有这样一件难得的风雅之事,今晚定要去赏鉴一番。
眼下时间尚未入夜,清明马上颠簸一天,虽然没甚么食欲,但想到明日入城,今夜又要出游,也就随便找了个摊位坐下来,叫道:“老板,切一盘肉,拿几个小菜,再烫一壶酒。”
老板是个五六十岁的枯瘦老者,形容清矍,笑呵呵的道:“小哥,你来晚了,肉没有了。”
清明对这个原不在意,笑道:“无所谓,先烫壶酒好了。”
那老者又笑道:“酒也没有了。”
清明“啊”的一声,大为失望,道:“那么有茶么?”
老者道:“茶也没了,不过有面汤。”
清明只好道:“那么先上小菜吧,等等……”他这次学乖了,“你这里还剩下甚么小菜?”
老者笑道:“花生米。”
清明一头栽到桌子上。
花生米就面汤,这顿晚饭倒也别致。摊位上没甚么人,清明与那老者谈谈说说,颇为惬意。他只说自己是历州人,性好游历,到这里来专是为看那香雪海的。又觉那老者谈吐不俗,口音亦不似当地人,惊讶之余不由暗生警惕,便有意笑问那老者姓名籍贯,来自何方。
那老者却只一笑,“来自何方,又有何干系?听小哥口气,也是个读书人,莫非连‘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这两句话也未听过么?”
清明闻得这两句,先是一怔,随即大笑道:“好,好个此心到处悠然,是我俗了。”
他付了钱,起身离去。心道这一段时间,自己遇到的出色人物实在不少,便如灵犀、明月禅寺的月照和尚、宋别离、以及今日这老者,身份虽都不高,却均是不同凡俗之人。惜乎人生如雪泥鸿爪,再次相见,又是不知何时。
一面思量,他脚下步履不停,不久便到了香雪海。
那香雪海在拥雪城外东南方,是绝大的一片白梅林,约有千株左右。此刻恰是众芳摇落之际,惟这千株白梅占尽风情。远远望去,清幽绝俗,非雪海二字,不能道其颜色。
这拥雪城之名,正是由这一片香雪海而来。
此刻因已夜深,并无人来。清明走到切近,见月光清冷洁白,洒落在梅花之上,冷烟和月,映得那白梅花瓣透明如冰玉一般。更有暗香缭绕,似有若无。他深吸了一口气,心神俱醉。
一阵夜风吹过,几瓣梅花飘飘荡荡的落了下来。清明伸手轻轻接住,正如玉盘中盛了冰片,清雅之极。他不禁微笑,随口唱起了落花风,一时间便如前日雨夜听宋别离琵琶一般,浑忘了世间诸事。心中只想:这里是天上,还是人间?
初冬薄薄雪,近风淡淡云。
倜傥标高骨,玲珑傲气心。
月夜香雪海,莫过如此。
他这里心神摇曳,自说自笑,偶然一抬头间,忽见拥雪城头,不知何时竟多了一个身影。
此时月光皎洁,映得拥雪城头恰如明镜一般。那人身形高挑,素衣银冠,风神隽雅。月下看来,实是浊世一翩翩佳公子。
清明忽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声也笑不出来了。
城头那人,正是天子面前有名的重臣,朝里权倾一时的中书令,眼下拥雪城十万大军的统帅,相交五年的唯一知己,自己此次入城前来刺杀的对象!
眼见小潘相登临城头,身边并无随从,却也是望向东南方,正是为了赏鉴这一片香雪海。
他身在高处,月光又明亮,清明多年训练,目力比常人要好上数倍,看得分外清晰。
而潘白华虽也向香雪海方向看去,但梅林繁茂,清明又站在梅影掩映之中,却是看不分明。
清明站在树下,脑海里一片空白。
他也弄不清过了多久,不知是片刻,还是一个时辰。总之,当他再抬起头时,城头上那个素衣公子,已经不见了人影。
清明从树影中走出,忽然低低的笑出声来。
原道是胸中自有透顶洒脱,谁曾想意中却是透骨相思。
潘白华,见到你之前,我还真当自己已是此心到处悠然了。
夜风乍起,梅落如雪,由秋入冬,原也不过一瞬之间。
清明回到自己投宿那家客栈,只觉头重脚轻,身上冷得直打颤,面上却如火烧一般。他自回到玉京后,寒毒发作比平日频繁了数倍,只不肯说出。此刻也弄不清自己寒毒发作还是归来时受了风寒,亦或二者兼而有之。扔了一块银子,叫店里伙计找个火盆过来。
那伙计一副终日睡不醒的模样,一手拿了银子,拖着脚步走出去,过了半晌才转回来,“掌柜的说,没火盆了。”
清明气恼非常,但一来自己身在病中,无力争辩;二来这里离拥雪城太近,不可太过招摇,泄露行踪。他冷笑一声,“火盆没有,被子有没有,热水有没有?弄好了,我自然有赏银给你;弄不好,我病死在你们店里,老板定饶不了你!”
那伙计翻着白眼思量了一会儿,似乎想通了,拖着脚步又走了出去。他出门后,清明也反应过来,自己这是怎么了?非但控制不住情绪,竟还与这种人斗起口来!
他拥被坐在灯下,默默寻思,其实内心深处,他何尝不知道自己为何失态。
幸而这一次倒是比先前快了些,房门当的一声响,那伙计一手抱一条薄被,一手端一只茶壶走了进来。清明不耐烦看他,放了银子在桌上,那伙计拿起自走了。
虽然多了一条被子,并未缓解多少寒冷。那壶水半温不温。他喝了几口,不想再喝,又放了回去。窗外冷风一阵紧似一阵,呜呜作响,如鬼夜哭。清明犹自冷得浑身打颤不已,心道:只要熬过这一晚,熬过这一晚就好了。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清明烧得迷迷糊糊,却也终是睡了过去。
恍惚中,他忽然见到潘白华立在床前,一袭素衣,儒雅雍容,却是五年前初见时模样,看着他微微笑道:“清明。”
一时间他也忘了自己身在何处,不由自主便叫出声来:“潘白华!”
他平日里叫他“清明”,玩笑时叫他“笨小孩”;
他却只连名带姓的叫他“潘白华”。
正如后来只有江涉可以叫静王“阿静”,也只有清明,可以无所顾忌的叫他姓名。
这一叫之下,潘白华却忽然不见了踪影,清明只觉惊惶之极,叫道:“潘白华,你在那里,为什么我找不到你了!”
“为什么我找不到你了!”
清明从梦中醒来,一身冷汗,心头犹自狂跳不已。桌前一灯昏然,窗外霜华凝重,却是已过三更。
(十六)一笑难逢
清明逆旅客途之时,烈枫与南园正立于丹枫城上。
这丹枫城是玉京周边五城之一,离拥雪城极近。自清明离开玉京之后,烈枫便带了一万兵马,悄然开赴丹枫城,只待主帅一死,便乘机攻城。
夜色漆黑如墨,唯城头上灯笼火把照耀通明,城内灯火却颇为寥落,烈枫遥望远方,神色郁郁。
南园知他心意,正要出言安慰,忽见天际东南角,一阵流星骤落,细碎如屑,纷飞若雨,便如放了一天烟火也似,煊哗灿烂之极。
他忽然想起,少年时的烈枫带着他和清明,年幼的阿绢也跟在后面,四个人一起去放烟火。
带头的是烈枫,点火的常是他,阿绢拍着手跟在后面。
最喜欢看烟火的,是清明。
那么灿烂,那么转瞬即逝的烟火。
他不禁看向烈枫,见烈枫手扶城墙,看的却是远方的拥雪城。
此刻城上兵士也多看向天边,议论不已。只是这如雨流星来得疾,去得也疾。不消片刻,已全然不见了踪迹。
烈枫忽道:“南园,方才那一阵流星如雨,是甚么征兆?”
南园一惊,原来烈枫对星象占卜之学从来不信,然而此刻竟然连“征兆”二字都说了出口,可见他心绪已到了怎样的地步!然而南园却不比清明,对这类杂学向无涉猎,想了一想,也只得勉强答道:“想是吉兆。”
烈枫“哦”了一声,不再言语。
南园也自默然,然而二人虽不开口,心中却都转着一个念头:清明,清明,现在你已到了哪里?
次日未及拂晓,清明便已入城。按事先与烈枫定好的计划,找到了那个中军帐内的内线兵士。
按照原先计议,那兵士带着清明先到自己城中另一所住处。他久闻清明雨大名,原想定是慷慨激昂一类人物,谁知面前这人不过二十几岁,身形亦不高大。面目虽生得不错,然而脸色苍白,眼神涣散,甚是委顿,倒像是大病一场的模样。忍不住便问道:“大人,您……身体还好吧?”
这话其实已是说得僭越了,若是段克阳手下,定然训练有素,无半句多余之语。清明也知他不比从前部下,又想他是一番好意,于是笑道:“我向来便是如此。”
那兵士答应一声,神色反倒担忧起来。
但清明也觉自己掌心滚烫,因昨夜高烧未退,至今双手仍有颤抖之意。他心道真真岂有此理,伸手握住袖中淡青匕首,说也奇怪,他方与匕首接触,手指霎时便稳定了下来。
那兵士偶然抬头,一眼看去却不由一惊,不过片刻时间,方才那个若有病容的年轻人便似换了一个人一般,面色虽然依旧不好,一双眸子却似打翻了珠宝盒,光彩闪耀,亮得惊人。
真正面临大事之时,不管周围或是自身情形如何,清明永远能把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
这才是“愁闻一霎清明雨”,出道十年,从无失败的玉京第一杀手。
此刻拥雪城中,中军帐内,除主帅小潘相潘白华外,尚有六个身份不同寻常之人,其中四人就座,另外两人却侍立一旁。
四人中,位居首位的一人锦衣金冠,面目英挺,正是戎族三王子燕然;次座一人一袭青衣,容颜冷冽,却是青梅竹;第三人赤铜盔甲,此刻帐中除一般兵士外,如潘白华亦是轻袍缓带,止他一人甲胄在身。这人原是陈玉辉手下有名将领,名唤龙千石,武艺娴熟,深通兵法,眼下任军中副帅之职。第四人文士打扮,却是范丹臣,他在朝中亦有官职在身,此时便陪了末座。
侍立的两人其一却是玄武,他官职不高,便认做青梅竹随从;另一个人三十多岁年纪,与众人不同,这人看上去实在是寻常普通到了极点。这样人在大街上,直是随手便能抓出十个八个,却不知是何身份。
潘白华素衣玉带,清俊优雅之中另有一种威仪,令人莫可逼视。这一日他升帐之后,并未议甚么军务,却道:“今日有一道密旨,闲杂人等暂且退下。”又随手指一个兵士,“你且留下,侍候笔墨。”
那兵士应了,垂手立在帐下,这一来,帐内便只余下八人。
潘白华自桌上拿起一个黄绸卷轴,微笑道:“大家且看这里……”
下半句话尚未说出,青梅竹与那面目寻常的中年人忽然同时出手,快如疾风。青梅竹银丝软剑渺若清风,武功稍差的人唯见一条银线冲天而起,却不知他如何出手,攻的是右肩;那中年人掌风中隐有风雷之声,举重若轻,竟是江湖上失传多年的“风雷九天”掌法,攻的却是后心。
这二人皆是一等一的高手,这两招不但出手前一无征兆,而且配合的默契之极,绝非随意为之,直是事先演练好了一般。而他们联手攻击的,竟是方才被潘白华留下的那个兵士!
三道人影在帐中微一交错,便即分开,那面目寻常的中年人收掌而立,面上仍无表情;青梅竹银丝软剑并未入鞘,剑上微微的一道血痕;那兵士却依然站在当地,身体挺立如剑。
他躲过了那中年人的致命一掌,青梅竹那一剑却再难避开,终被刺中三分。
潘白华微微一笑:“清明雨,你之行刺计划早被识破,何必再遮遮掩掩?”
那兵士似乎也笑了一下,面上却不见任何表情,颇为诡异。他随即脱下身上衣甲,摘去头盔,又自面上揭下一层极薄的人皮面具,笑道:“好眼力。”
众人不觉眼前一亮:面前的年轻人二十三四岁年纪,白衣,窄袖,覆盖至腕,笑吟吟一派洒脱,面容生得直是秀丽之极。
帐内诸人虽均知他是玉京城里有名纵横无忌的第一杀手,当此时,心中却都不由赞叹一声:果然只有此人,方当得起清明雨三字!
清明面上并无慌乱之色,反笑道:“我的易容自己倒也信得过,说是你识破,我却不信,恩,是那个内线告的密吧。”
潘白华见他一眼便识破真相,暗自感叹,道:“你纵横一世,最后却折在小人手里,倒也可惜。”
清明此刻也想到初进城时,那个兵士种种不同寻常之处,自己当时却只当他不惯于此,又兼自己身体不适,并未留意。但他生性高傲倔强,不愿表露,笑道:“折在君子手里还是小人手上,又有甚么区别?只是眼下时候尚早,你便敢下此断言么?”
他口中虽如此说,却也暗自观察帐中形势,片刻之间,七人方位却已改变:潘白华与范丹臣仍在帐中,青梅竹与玄武守在帐口,燕然守在东侧,那面目寻常的中年人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