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变态心理揭秘-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只要按照固定的方式按步就班地去履行它,就能达到上述目的,但中间若有任何差池,则不仅得不到赐福,反而会大祸临头。强迫性精神官能症患者的仪式化行为也有这种用意,个人的仪式化行为主要是在防范来自外在环境或内心欲望的威胁,当事者认为只要将一切都纳入僵硬的秩序中,则世界就会变得更可预测、更安全,也更美好。
譬如某位男士有一种固定的“浴室仪式”,他在入浴时,一定要先脱内裤,坐在马桶上小便;然后脱上衣;然后先冲三次身体;然后用肥皂先抹阴部,冲洗,再抹,再冲;然后洗右手臂;然后洗左手臂;然后洗右腿、右脚;然后洗左腿、左脚;然后洗……从他入浴室到出来的将近半个钟头的时间内,每个动作孰先孰后,如何进行都依固定的程式去做,稍一改变就会感到不安。而且在生活遭受压力时,他就会更严格地执行这种浴室仪式。
其实,此一浴室仪式的产生只是为了阻止他在浴室内“自慰”的冲动而已。相对于这种内心欲望的威胁。F君面对的可能是外在环境的威胁,我们从他参与投资失败立刻导致精神崩溃这件事上多少可以猜出,他其实非常软弱,表面上将自己的生活控制得很好,但事实上却不堪一击。因此,仪式化行为虽可减轻当事者内心的焦虑,但他所能获得的只是控制的“幻象”。
F君僵硬的生活作息,让人想起康德和叔本华这两位德国哲学家,他们都过着非常规律的生活,譬如康德每天下午四点整一定外出散步,而且行走的路线,甚至行进的速度都一成不变,据说哥尼斯堡的居民以康德走过自家门口的时刻来调整他们的时钟,因为康德就是一座“活动的标准钟”。
而叔本华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七年独居于法兰克福时,每天的生活情形几乎都一样:早上七时起床,沐浴后,喝一杯浓咖啡,然后坐到书桌前,写到中午为止。然后外出,到“英国饭店”用餐,饭后回家阅读到四点,又外出做例行散步,而且风雨无阻,每天总要散步两个小时,六点钟再到图书馆看“时报”。晚上则去观赏戏剧或听音乐会,十时就寝。除了接待访客,偶而打破自己生活秩序的“例外”,他二十七年如一日,过的都是这种规律的生活。
但康德和叔本华并非“强迫性精神官能症”的患者,虽然他们常被视为“强迫性性格”的代表人物,但“强迫性性格”和“强迫性精神官能症”之间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强迫性性格”的一些特质,如固执、墨守成规、讲求秩序、追求完美,以无比的毅力献身工作,排除享乐和人际关系等,也常是“强迫性精神官能症”患者所具备的,但就像前面介绍的,他们只是以此来掩饰或围堵其生命的困境,而不像康德、叔本华或其他人,将这种人格特质运用在对知识的追求和事业的开拓上。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来到医院的歇斯底里患者
在他的记忆里,充满了依偎在母亲身旁,于药水味浓厚的医院里候诊的情景。这种情景让他感到安全、踏实,而且温馨。
J君是一个高三学生,近数月来常觉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无精打采、注意力无法集中。大###考在即,他却经常卧病在床。
焦急的母亲带他四处求医,但情况却未见好转,而且做了各种检查,也都找不到有什么异常之处。医师劝他去看精神科,J君却坚信自己有的是身体方面的毛病,而他母亲则以为儿子得的是连医师都检查不出来的怪病,更加担心,也更加锲而不舍地带他四处求医。
最后,他们终于来到了精神科。在仔细询问之后才知道,J君对即将来临的大###考极感焦虑与消沉,他自己可以说完全没有把握,但父母对他却期望甚殷。在苦闷之中,他手淫的次数增加了许多,但短暂的快乐却带给他“自我摧残”的阴影,担心自己得了“肾亏”,于是开始觉得腰酸背痛、头昏眼花,越想越担心,最后觉得一身是病,治病成了比读书更迫切也更重要的事。
J君是家中惟一的男孩子,父母均将他视为至宝。在周岁左右,他曾因不明的发烧而住院两个月,后来虽然痊愈了,但他母亲却认为这个孩子“身体虚弱”,也因而特别注意他的健康问题,不仅常给他吃补品和补药,身体稍为有些不适,更是忙不迭带他去看医师。
上学后,母亲天天为他准备既营养又卫生的便当,不准他在外面随便乱吃东西,因为怕他吃坏了肚子;也不准他和同学们去游泳、露营,因为怕发生意外。
也许是受到母亲观念的影响,J君也很注意自己身体的健康;他经常可以感觉到自己心脏的跳动、肠子的蠕动及关节处的酸痛等,每次大小便都不忘“审视”尿屎里有什么异状。在他的记忆里,似乎充满了依偎在母亲身边,于药水味浓厚的医院里候诊的情景,这种情景不仅让他感到安全、踏实,而且温馨。
医师认为J君确实是“病”了,但并非他想的身体的毛病,而是心理的毛病。
解析:
这可以说是一个“虑病性精神官能症”(hypochondriacal neurosis)的病例。
所谓虑病性精神官能症是指一个人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身体功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怀疑某些器官有病,而为此担心恐惧,会主动去寻求医疗帮助;他们所述说的症状非常复杂多样,常牵涉到身体的许多部位,但有经验的医师却无法从这些症状中获得“可能是什么病”的印象诊断。而且在详细的检查后,通常找不到有什么器质性的病因。虽经医师反复说明、劝解,但病人仍无法释怀,还是固执地认为自己有病。
患者除了对自己的症状感到忧虑、焦急与关心外,在行为方面还有一些特征:他的身边经常备有瓶瓶罐罐、药片胶囊及各种医药书刊;他常是大众保健杂志的忠实读者,在广泛的阅读中揣摩自己可能得了什么病,并一知半解地使用医学专有名词及术语;看病是他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有些是固定去看一位医师,但次数相当频繁,有些则不断换医师,从这家医院转到另一家医院,没完没了地做各种检查和治疗,而且会妥善保存这些资料。
不少患者的虑病倾向跟早年的生活经验有关,有些研究发现,患者早年罹患身体疾病(或所谓的“体弱多病”)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得多,而他们的父母亲也多有虑病的倾向,对身体疾病过度关心,孩子一流鼻涕、肚子不舒服就紧张得不得了,不停地嘘寒问暖、进补、看医师。这种不当的模式使孩子养成特别注意自己身体变化并对这些变化赋予夸张意义的态度。本案例中的J君,有的似乎就是这种经验。
另外,“疾病的功能”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因为自己“生病”了,不仅可以免除职责(读书、工作),还可获得他人的关心(附带收获),结果使自己这种“有病在身”的观念益形强化,因此日后稍一碰到不顺遂,或别有所求时,就以虑病症状来免除职责或达到目的。
J君的坚信自己“有病”,固然多少与“肾亏”的错误观念有关,但主要恐怕还是在于他面对着大###考这个难关。虑病症状不只是用来逃避大###考,而且是在为自己可能考不上大学找借口——这都是因为自己“身体有病”造成的,如果“病”好了,他就能克服现在无法克服的困难。所以当务之急是先把病治好,结果就一再地去看医师、吃药、打针,你说他“没病”,他反而不高兴。“有病在身”的想法使他免于去面对自己书读不好、无法与别人在考场上竞争的挫败感。
熊熊烈焰中的悔恨
她在夜里难以成眠,经常梦见昔日大火时,她从二楼跳下来及爬进客厅抱出婴儿的那一幕,而从梦中惊醒过来。
C是一个年轻的家庭主妇,最近想搬家而四处找房子,她坚持要住一楼,而且是只有一层楼的房子。这种坚持并非出于出入方便、想做生意或想接近土地等理由,而是因为她害怕爬楼梯。
除了坚持要住一楼外,她平常也尽量避免到二楼以上的商店、旅馆或公共场所去,对密闭的地方也深怀恐惧。而且有慢性的疲惫感、精力减退、性欲降低、无法集中注意力等症状。
这似乎是一种畏惧性精神官能症,不过她对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毛病,心里倒是一清二楚。它来自如下这件令她想忘也忘不了的创伤经验:
她以前是住在二层楼的房子里。大约半年前,在丈夫外出的某个深夜,她在睡梦中闻到呛鼻的浓烟味而从梦中惊醒,她急忙下楼,结果发现客厅已经着火了。
事起突然,她的第一个念头是要打火警电话,但电话线却被烧坏了,于是她连忙又跑出去敲邻居家的门,在邻居处打完火警电话后,才又匆匆回到家里,到楼上去摇醒两个学龄前的孩子。
但因时间延误,等她同两个孩子要下楼时,楼下已是一片火海,无路可逃。在情急之下,她只好打开楼上的窗户,将两个孩子抛下去,然后自己也跟着跳楼。两个孩子幸好都被闻讯赶来的邻居及时接住,没有受伤。但她自己的小腿骨却跌断了。
在疼痛中,她才又想起她的另一个孩子,刚出生不久(三个月大)的婴儿单独睡在楼下的餐厅里。一思及此就心如刀割,于是她不顾旁人的阻止,又从窗户爬进屋内,将婴儿抱出来,但因为耽搁太久,婴儿不幸在送抵医院之前即告死亡。
两个被救出的孩子只有轻微的灼伤,但她却有全身40%的严重灼伤,脸、颈、上肢、背部、臀部都被灼伤,呼吸系统也受了波及,而不得不做气管切开手术,帮助呼吸,她住院三个月,躺在病床上,内心一直无法挥去这场不幸的大火,并对自己先到邻居处打电话而没有及时救出她的三个小孩深感懊悔与罪恶。
出院后,她慢慢又负起了家庭主妇的职责,但在夜里却难以成眠,经常梦见昔日大火时,她从二楼跳下来及爬进餐厅抱出婴儿的那一幕,而从恶梦中惊醒过来。但在白天,则不时在内心反刍自己的“愚蠢”,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傻”——不先救孩子却去打电话?但大错已经铸成,再也无法挽回。
就在这种无限的悔恨、懊恼、悲痛与罪恶之下,她坚持要搬到只有一层楼的房子住,而且避免到二楼以上的地方去。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解析:
在这个个案里,C虽然有所畏惧,但不像前述的畏惧性精神官能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某些物体或情境有非理性的畏惧,事实上,她清楚得很,是想忘都忘不了的。因此,这个个案应该属于“创伤后压力违常”(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所谓“创伤后压力违常”是指一个人在经历超乎人类正常经验之外的心理创伤事件后,仍然在内心一再经验(重现)该创伤经验,对外在世界的反应变得迟钝,并出现自律神经及认知功能等方面的障碍。
“超出人类正常经验之外”的创伤事件,并不包括诸如事业失败、婚姻冲突、亲人死亡、离婚、慢性疾病等打击,而是指:一、自然灾祸,如洪水、地震等;二、人为的意外灾祸,如工业意外事件、火灾、大车祸、房屋倒塌等;三、有意的人为灾祸,如战争、轰炸、强暴、集中营、酷刑折磨等。有些创伤事件虽然也可能伴有肉体的伤害,如强暴、工业意外等,但所有的创伤事件都必然含有心理创伤的成分,这些心理创伤包括极度害怕、无助、失去控制及死亡的威胁等。它可能是个人单独的经验,也可能是集体的遭遇。
在创伤性事件发生时,患者几乎都会立刻产生自律神经兴奋的症状,诸如心跳加快、大量流汗、肌肉紧张、发抖、主观的焦虑及警觉性升高等,因为这些创伤事件通常都很剧烈,所以这种自律神经的兴奋可能会延续几天、几个礼拜甚至几个月。而每当患者回忆起那些创伤经验时,自律神经即再度受到刺激,如果他无法忘怀或分心,一再反刍的结果,急性症状可能就会恶化成慢性症状。
本个案讲的正是这种情况。火灾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事件,在事起突然中,几乎每一个从火海余生的幸存者,他们的惊惶、无助与失控等感觉,都要经过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平息。而本案例中的这位女士,不仅遭遇了这种危难,而且在危难中还失去了她的幼儿,更要命的是,幼儿的去世完全是由她在火场中的“错误抉择”所造成的,其心灵所受的创伤确实是难以抚慰的。
C一再梦见昔日大火的情景,特别是“爬进餐厅抱出婴儿的一幕”,从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这可以说是她尝试透过这些未经改装的恶梦,去重新架构恶劣的情境,好使昔日不能应付此种情境的失败能获得弥补的机会——她希望能“成功”地救出她的幼儿,而这只有到梦中去追寻了,但亢奋的意识提醒她,这一切都已是徒劳,因为她的孩子早已死了,所以她只能又从恶梦中惊醒。
杀了上司的“二战”老兵(1)
他像变成了另一个人,手里挥舞着刀子,在屋里荡来荡去,口中则喃喃自语,提到跟战争和俘虏有关的事情。
Y君是一个40岁的中年人,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解甲归田,又恢复平常老百姓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正常,但却每隔一两个礼拜就会突然陷入一种类似意识解离的状态中,他好像变成另一个人似的,手里挥舞着刀子,在屋里荡来荡去,口中则喃喃自语,提到跟战争和俘虏有关的事情。在这个时候,他不仅不认识自己的妻子,而且还把她当作法国人。
但没多久,他又仿佛大梦乍醒般恢复正常,而且根本不记得刚刚发生了什么事。
他太太为此而非常担心,曾在他发作中及发作后,数度请医师来诊疗,医师除了开给他一些镇静剂外,也爱莫能助。因为发作的次数颇为频繁,最后只好去寻求精神科的帮忙。
在几次心理面谈但均不得要领的情况下,医师决定将他催眠。结果在催眠状态下,他说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战场上的一段特殊遭遇:
有一次,他和自己的部队失散了,而跟一个不认识的军官在一起,两人各看守着四名德军俘虏。在营帐里休息时,那名军官忽然命令他去射杀那些没有武装的战俘。他觉得这是不人道的事而拒绝了,于是两人发生争吵,在争吵中,他愤怒地将枪扔给那名军官,说:“如果要射杀他们,那你自己去动手!”
事后,他越想越怕——怕那名军官以抗命的理由而枪毙他。在极度惊恐中,他仓皇地冲出营帐,逃回自己所属的单位里。
在催眠中回忆这段往事时,他的情绪变得非常激动,而一再将自己的身体猛烈地往墙上撞,幸赖旁人制止才没有受伤。
利用催眠术让他重温昔日在战场上的心灵创伤后,他的病情似乎有了明显的改善,有一段时间不再有上述意识解离的情况发生。
但十年后,他却又因同样的症状而再度入院,而且病情似乎比十年前还严重。医师认为这可能是因昔日的心灵创伤尚未完全化解的关系,所以再度将他催眠,让他重温往事。而在追忆的途中,他又像十年前一样,因痛苦、难过而以身体猛撞墙壁。但这次医师在制止他后,又要求他“继续讲”,而不准用行动表现出来。在几次的抗拒之后,他终于又说出了“后半段”的故事:
原来当年在他惊惶地冲出营帐后,跑了几百码就又停了下来。他担心那些战俘的命运,所以又掉转头,而在营帐外面用刺刀刺死了那名军官。
在催眠状态中说出这段经历时,他第一次表现出对那名军官的强烈愤怒,但后来又哭了起来,他说他很后悔他的行为,因为最后杀人的竟是他。
像上次一样,医师利用催眠术让他反复去重温过去的那段噩梦,并对它提出新的诠释,慢慢化解积压在他心中的惊惶、愤怒与后悔,最后,他终于跳出了那段噩梦般的经历,而不再出现意识解离的症状。
解析:
这可以说是一个“解离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的病例,但也属于“创伤后压力违常”,因为导致其意识解离的是“超乎人类正常经验之外”的创伤性事件。
纯就意识解离状态来说,Y君所表现出的乃是“梦游”(somnambulism)。这里所说的“梦游”跟常见于小孩的“梦游”——在深睡状态中起床游荡的情形不太一样,它主要指当事者在清醒时突然陷入仿如睡梦中的状态,他好像置身于一个私人的世界中,与外在环境失去接触,但却喃喃自语,说一些旁人难以了解的话语,或重复一些看起来具有特殊含义的动作。这些话和动作可能是他幻觉式地再度经历某一创伤事件时的外显行为,这个创伤事件受到潜抑,在他平常清醒状态时通常无法忆起,只能在梦游时浮现。而在梦游结束后,患者对梦游时所发生的一切又失去记忆。
本个案中的Y君,每隔一两个礼拜即陷入的情境就是这种梦游状态。他挥舞着刀子,在屋里荡来荡去,口中喃喃自语,提到战争和俘虏有关的事情,很可能就是幻觉式地再度经历当年在战场上那令他惊惶的一幕。这些经历在平时均被潜抑到潜意识里,只有在梦游或催眠状态中才能再度浮现。
冉涅曾报告过一个女性梦游的病例:
29岁的G女士,聪慧而敏感,某天忽然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住在隔壁的侄女在一种谵妄状态中从高处的窗户跳下去而活活摔死。G女士连忙冲出去,刚好看到她侄女横躺在街道上的尸身。她虽然很受打击,但表面仍力持镇定,帮忙料理后事,参加葬礼时也没有什么异样。但从那件事以后,她即变得越来越阴郁,健康大不如前,并开始出现如下的症状:
几乎每天,在晚上甚至是大白天,她会进入一种奇怪的状态中,看起来好似在做梦般,温柔地和一个她称为宝琳但事实上不存在的人说话(宝琳是她死去侄女的名字),她向宝琳说她很欣赏她的命运,佩服她的勇气,她的死是一个美丽的死。然后她走到窗边,打开窗户,又将它关上;从这一扇窗走到另一扇窗,有时则爬到窗户上,如果不是她的朋友及时阻止的话,她一定会掉下去。在她被阻止后,她东看西看,摇晃着身体,揉揉眼睛,又恢复了正常,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般。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杀了上司的“二战”老兵(2)
G女士在梦游状态中的话语和行动,跟Y先生一样,都是在重演过去的创伤事件。
但如前所述,Y君的症状也可以说是典型的“创伤后压力违常”。战争此一人为的灾祸确实造成很多人的心灵创伤,在《无法站立的西点军校生》那个个案的解说里,我们曾提到不少士兵出现手脚麻痹、心因性目盲等转化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但那主要是为了逃避在战场上“被杀”的危险;像Y君这样爆发出解离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的,则主要是为了忘掉在战场上“杀人”的罪恶,并抚慰自己受创的心灵。
“越战”结束后,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做“‘越战’后症候群”(PostVietnam Syndrome),根据报告,从越南战场回到美国的军人,26%都有一些精神科方面的症状,譬如下面这个例子:
K君在应召入伍前往越南战场之前相当正常,正以半工半读的方式打算完成他的大学学位。在被派到越南后,起先对在战场上杀人感到不安和嫌恶,但慢慢地,他像大多数人一样容忍它,并将它合理化(为了正义而杀人)。
不过在战场上,仍有几次令他难以忘怀的惨痛经验。一次是他遭到一名越共游击队的埋伏,机枪发生故障,他不得不以枪托一再猛击敌人的头部,活活将他捶死。一次是他和要好的战友睡在一起,战友不幸被击毙,朋友喷出的鲜血洒满他一身。
后来K从越南回到美国,在头一年,他竟无法适应,终日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但最后终于安定下来,找到一份稳定的职业,而且结婚了,并准备重回大学完成未竟的学业。三年后,他被解雇,赋闲在家时,突然从电视上看到西贡陷落的消息,好像失落了什么东西似的,于是他开始回想起自己在越南的种种经历,特别是被他击毙的那位越共游击队员死前痛苦的哀号,以及把鲜血溅满他一身的朋友的死,这些回忆越来越挥之不去,他一再反刍着越南战场上的悲惨景象,并对它们所代表的意义感到怀疑。
然后,他开始做恶梦,梦见自己又回到越南战场上,经历九死一生的场面。有一次竟在梦中从床上跳起来,寻找藏身之所,而导致大腿骨的轻微骨折。又有一次当他骑脚踏车穿过一片草木茂密的森林时,突然觉得仿佛置身于越南的热带雨林中,在一阵恍惚与慌乱中,他紧急刹车,急忙寻找藏身之所,结果跌倒在地,造成多处擦伤。在日增的焦虑之下,他只好住院接受精神科的治疗。
Y君和K君的遭遇让笔者想起《猎鹿人》这部奥斯卡最佳影片。在这部以“越战”为题材的影片里,情同手足的麦克、尼克和史蒂夫同赴越南战场,在一次惨烈的战役中,三人同时被俘,囚在热带丛林的水牢中。越共以被俘美军当作“俄罗斯轮盘赌”的赌具——在左轮枪的枪膛里装入一发子弹,由两名被俘美军轮流以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扳机,供越共下赌,看看隐藏在枪膛中的那一发子弹,到底会射穿谁的太阳穴。在这非人、恐怖的赌命游戏中,尼克和史蒂夫被惊吓得魂飞天外、嚎啕痛哭、屁尿直流、全身颤抖。后来幸赖麦克的机智、冷静,把握千钧一发的机会,歼灭数名敌人,始逃出热带丛林。但在那噩梦般的“俄罗斯轮盘赌”中,三人的心灵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在逃亡过程中,史蒂芬的双腿因受伤而瘫痪。服役期满,麦克和史蒂夫先后回到了故乡,双腿瘫痪的史蒂芬住到医院里,避与妻子见面。麦克独自一人到山上猎鹿,但枪法已大不如前。而尼克却一直没有露面。后来史蒂芬从由战地寄来慰问金的匿名信,判断尼克仍留在西贡,于是麦克再赴西贡。当时正值从西贡撤退,满目疮痍。麦克在一家地下赌场找到了尼克,穿着当地服饰、头系红丝巾的尼克,正在表演“俄罗斯轮盘赌”供疯狂的赌客下注,他举枪的姿势优美而冷酷,嘴角有一丝嘲弄之意。但麦克迟来了一步,因为当他赶到时,尼克正好扣下了令他致命的扳机,那一发在左轮手枪中如轮盘转动的子弹,穿膛而出,射入了尼克的太阳穴。影片就在尼克倒地,兀自睁着不信的双眼时落幕。
在热带丛林中,因“俄罗斯轮盘赌”而导致心灵崩溃的尼克,为什么会在西贡地下赌场里“重复”那令他惊吓的赌命游戏呢?这种“重复”跟Y君在意识解离状态中挥舞刀子喃喃自语、K君觉得自己又重返热带雨林而急于寻找藏身之所的举动非常类似,它们就像用橡皮擦一再擦拭写错的字一样,其目的都是为了想“抹去”心灵上的污点。
书包 网 87book。com 想看书来霸气书库
剧院听差与女演员的亵衣
他利用刚学得的开锁技术潜入女演员的公寓,偷了两件内衣裤、丝袜和一件睡衣,回到自己的房中,将它们摊开来放在床上……
S君是一个知名男演员的儿子,长得像女孩子一样清秀,而且非常羞涩。但有一天,却闹了一件大丑闻,而使他父亲颜面无光。
S君的父亲风流成性,很早就跟S君的母亲离婚,随后他接连又结了几次婚,但几个“继母”对S君都少有温馨关怀之情。从小,S君就经常被单独留在家里,他渴望温情,但却少有人理他,加上他生性害羞,说话又结结巴巴的,更交不到什么朋友。
在寂寞无聊中,S君常常拿出自己母亲留下来的衣服,摊在床上,抚摸搂抱,想象母亲就在他身边。在进入青春期后,他开始以手淫来排遣寂寞无聊的日子,而且想办法去弄到女性的内裤、睡衣、丝袜等,一边赏玩,一边自慰。
15岁左右,他在一家剧院找到了一份听差的工作(他父亲是这家剧院的台柱演员),并在这里结识了一位年老的舞台魔术师,魔术师教他如何以万能钥匙开锁的秘诀。
剧院里有很多迷人的女演员进进出出,她们让情窦初开而又性欲旺盛的S君意乱情迷,但大家只把他当作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孩,没有人理他。在饱受刺激而又不得发泄的情况下,他终于兴起了潜入这些女演员住所偷取内衣的冲动。
有一天,他无意中获知某位女演员当晚不在她所住的单身公寓,于是他利用刚学得的开锁技术潜入这位女演员的公寓,偷了两件内裤、丝袜和一件睡衣,回到自己的房中,将它们摊开来放在床上,然后忘情地以之自慰。但在发泄过后,羞愧与惊恐的念头即浮上心头,于是他又将那些内裤、丝袜、睡衣等统统丢入炉中焚化。
几天后,机会再度来临。
S君的心里天人交战着,但在短暂的彷徨后,他终于又重施故伎,手脚颤抖、全身冒冷汗地潜进另一位女演员的住处,偷取亵衣裤,然后回到自己房中,在兴奋、羞愧与害怕的复杂情绪中,以自慰达到性高潮。
S君越陷越深,终至不能自拔。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他所光顾的都是同一剧院里住在同一栋大厦里的单身女演员,不久就引起怀疑,而终于在某天晚上被跟踪他的警察逮获。警察从他的运动衫里取出刚得手的女性内衣裤,人赃俱获,结果S君被送上青少年法庭。
青少年法庭给他一个奇怪的判决:如果他入伍从军的话,就不送他入狱。S君选择了入伍一途,但在入伍后几个礼拜,他却不幸因罹患急症而过世。
解析:
本案例是一个“恋物癖”(fetishism)的病例。恋物癖是常见于社会新闻中的一种性变态,通常是一名猥琐男子潜入人家的庭院、阳台或内室,偷取晒衣架或衣柜里的女性内衣裤,当场被逮个正着,扭送警办,而成为社会新闻的。这些“不雅之贼”偷这些东西,当然不是为了拿去“变卖”,而是想“留为己用”,满足自己独特的“性趣”。
所谓“恋物癖”是指一个人的“性趣”集中在无生命的物品或身体的某一部位(阴部除外)上,这些物品或部位通常属于异性所有。绝大多数的恋物症患者都是男性,他们迷恋之物包括女性的内衣、内裤、丝袜、胸罩、鞋子、手套、丝巾、香水等,他们借抚玩、闻嗅、吻吮这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