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男子小媳妇麦子熟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

“你二哥常年在外打仗,除了头盔,恐怕是不能带帽子的,甭管是红色的还是绿色的。”周麦提醒赵秋叶。

“你别在这儿揣着明白装糊涂,我去找娘去。”赵秋叶气呼呼的闯出房间。

周麦懒得理她,闹脾气的小孩子还没断奶。她趁着赵秋叶不在,仔细的打量了一下这间房。只有朝西的一个门和们两侧的窗户,面积估计不到二十平,却左右放了两张床,一张床有一米五的宽度,一张床有一米二宽度的样子每张床都有个床头柜,靠近大床的旁边摆放着一张小的梳妆台,其余就啥都没有了。“真是家徒四壁啊!”周麦感叹道。

周麦急忙走到梳妆台对着铜镜照,她这个时候才想起来还不知道现在的自己长什么样呢。她看到镜子中的女子圆圆的杏眼,小鼻子,菱形嘴,五官说不上多精致也算得上清秀,就是皮肤偏黄偏黑。要想变成个清新佳人估计要好好的调养一段时间。周麦对镜子中的人点点头“我会好好对这副身体,也会如亲生女儿般疼赵冬。你放心的去吧!”

周麦记得听赵冬讲过,她和女儿挤一张床,小姑自己一张床,她估计她的床就是偏大的那张床。于是她走到床边坐下。还没等她摸一下被子,赵秋叶就一阵风似的回来了,后面跟着慢吞吞的赵孙氏。

“起来,你怎么坐我床上了?”赵秋叶暴喝完直接上去拉周麦,力道还不小。周麦灵机一动,顺着她的力道直接倒向另一边的床头柜,额头正巧碰到了柜子的棱角,紧接着一声痛呼:“啊!”

周麦叫完直接扶着额头倒在了床上,然后嚎啕大哭!她哭就是嚎,也不申诉自己的委屈。可是越是这样仿似受了天大的委屈。而且周麦的中气很足,嚎哭的声音不能传二里地周围的邻居是绝对能听到的。

周麦中间还带着抽气的声音,她是想到被自己留在现代的父母了,虽然说有弟弟会照顾他们,给他们养老,虽然自己意外死亡保险金会有一大批钱给到他们。但是自己这样死了,他们伤心是难免的,最怕他们白发人送黑发人经受不了打击再得了什么病。

越想这些周麦哭的越卖力,似乎想把房顶掀掉。旁边的赵秋叶和赵孙氏被镇住了,她们何时见过周麦这个阵势。他们惊讶于一向温柔好脾气哭起来无声的周麦怎么会变成这个有霸王腔哭声的。正在她们纳闷的时候,李氏和许氏已经听到哭声推门进来了,赵老头和两个儿子也到了门口,随时待命,心里都想着千万别闹出来人命啊。如果出人命了,赵仲山不回来还好说,大不了自己就养着他的遗孤赵冬,要是赵仲山回来了,找他们要媳妇,他们可就真的没法交代了。

姜还是老的辣,这个时候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婆婆孙氏。她及时捂住了周麦的嘴。让周麦来不及换气,只能间隙的抽噎,声音从高八度降了下来。声音是降了下来,眼神还不忘委屈的瞅着孙氏。

“小麦,多大的事儿你就哭成这个样子,都是你小妹不好,惹你生气了,她一个小孩子家你莫要和她置气。”孙氏见周麦哭声渐小,拉着周麦的手劝道。

结果还没等孙氏继续劝下去,旁边的赵秋叶不干了。“娘!你刚才在堂屋可不是这么说的,你不是说要替我好好教训她吗?”她边吼边向拉着孙氏的衣袖晃悠。

孙氏听了气得直翻白眼,心想小冤家,这都什么时候了,你真想闹出人命来啊。瞪着眼睛向小女儿使眼色,这一幕恰巧被周麦从擦眼泪的指缝中看到。

周麦心里那个恨啊,心想你们俩搁我这儿唱双簧呢。我可不是以前那个任你们揉捏的周麦。想到此她有提高了哭的声音。孙氏气的直喘粗气,她估计自家院子周围已经有不少邻居来看热闹了,都是被这个二儿媳妇嚎过来的。这个时候,小女儿的名誉最大。

“小麦,别哭了。你小妹那是不小心碰到你的。嫂子就是半个娘,借她俩胆她也不敢。她是和你闹着玩儿呢。”孙氏边安慰周麦,见周麦丝毫未降低哭的音调,急忙对还站在旁边的赵秋叶吼道:“你还愣着作甚?还不快来向你二嫂道歉!”吼完凌厉眼光暗示:先止住她哭,以后慢慢算账。

母女间这点还是心有灵犀的,于是赵秋叶委屈的不紧不慢的向周麦道歉,声音中透着不屈:“二嫂,是我不对。你别和我一般见识,别哭了。”说完竟还要向周麦鞠躬。

周麦看情况觉得够了,过犹不及。急忙收住哭声,拉着准备拜下去的赵秋叶,心想要真让这丫头拜下去以后她不定怎么对付自己呢。“秋叶,你不用这样,我刚才哭主要是想起你二哥,呜呜。。。。。。还有可怜的冬儿,不是因为你。”

“嘎。。。。。”不仅站在她对面的赵秋叶及坐在她旁边的孙氏愣了,旁边的李氏和许氏也不知道周麦这唱的是哪一出啊。其实按照之前对老二媳妇的理解,她根本就没这个胆子闹这一出。

停止哭声的周麦看到大家的反应,还不忘了接着抽噎几下。孙氏怕她又提高声调,急忙边劝边向许氏使眼色,希望许氏也帮忙劝住周麦,不要闹得半个村子的人都来看热闹。

许氏接到婆婆指示,不敢怠慢。急忙也加入了劝説的队伍。虽然她觉得一定是小姑欺负二嫂到极致了,二嫂才会有这么反常的反应。

“二嫂,我们都知道你这是想二哥了,今天晌午还听说北边仗快打完了,听我爹讲因为皇上御驾亲征,边关大捷。相信二哥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归家了。”许氏揣摩了一下婆婆的心思,猜到孙氏首先不想自己宝贝小女儿有飞扬跋扈的名声,想已经及笄的赵秋叶还没有定亲估计婆婆心里也发愁呢;其次应该不想儿媳妇闺名受损,这样整个赵家脸上无光。于是也就顺着周麦自己说的大哭的原因劝道。

周麦听到许氏的话愣住了,心想“什么,我已经做好一辈子一个人的打算了,可不想和没见过的男人做夫妻。再说看赵家老大和老三的长相就知道这赵仲山长相也不咋样啊。万一这个便宜老公再有家暴的潜质怎么办?他去打过仗,真刀真枪的干过,自己这点三脚猫功夫能对付得了他吗?”周麦就陷进无尽的赵仲山回来后怎么办的自我世界里,忘了哭了。

大家见周麦没有声音了,都觉得看来是老二要回家的消息给了她希望。哪知一旁站着的李氏心里盘算完如果老二回来自己家少分了几亩地后,忍不住嘟囔道:“谁知道能不能回来呢,都几年没半点音信了。”她的话音还没落,孙氏的眼神已经恨不得将她剥一层皮。

“小麦,你别听你大嫂在那喷粪,仲山不会有事儿的,前几天还给我托梦呢,说快回来看我了。”孙氏怕周麦再来一段鬼哭狼嚎,赶紧劝道。

“你个拎不清的,还不赶紧去做饭!”孙氏向李氏吼道。声音可以媲美刚才周麦哭的高度。吼得李氏打了个激灵,灰溜溜的溜出了去。

孙氏和许氏又劝了一会儿,看周麦完全熄了哭声才拉着赵秋叶出了房间。孙氏出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扯着嗓子骂走了站在自家门口抻着脖子听热闹的七大姑八大婶。

5

经过周麦的一场哭戏,赵家的女眷们都被镇住了。主要是孙氏背后里有训话:“老二媳妇最近精神不大好,你们几个可千万别去招惹她,免得惹别人看咱家笑话。你们几个听好了,谁要是这几天惹她不开心了,我就让她这一辈子不开心。”

孙氏训这些话的时候脑袋里不断涌出这几天走出家门邻居们的眼光,好像在说着:“你这个虐待儿媳妇的恶婆婆!”“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真不要脸!”特别是一向和她不对脾气的村东头的王氏,更是直接耻笑她:“你们母女联手欺负儿媳妇的感觉是不是很爽啊?恶人做多了当心晚上遇见鬼!”仿佛自己已经十恶不赦!

其实也不怪周麦那场闹,主要是朴实的乡下人早就看不惯孙氏待周麦的态度了,可怜周麦每天从早忙到晚,天不亮就起床做饭,收拾院子,吃完早饭洗刷完,还要洗了一家十一口人的衣服,洗完衣服又忙着做午饭,下午又马不停蹄的去上山割猪草。晚上等全家人都睡了还在油灯下做衣服,打烙子拿给婆婆去镇上卖贴补家用。大家见到的周麦从来没有闲下来过,即使是农闲季节的冬天,见到的是孙氏和李氏在大街草垛边和别人家长里短,坐在旁边的周麦一字不吭的纳着全家人的鞋底。

李氏在周麦大哭的那天接下了做饭的任务,在风头浪尖上她不敢逆风作案,给婆婆讲赶快让周麦按照之前的一日三餐做饭。许氏也默默的将自己,赵叔河和女儿赵夏的脏衣服收起来自己洗了。赵秋叶则是不情不愿的在孙氏的逼迫下接下了自己和父母的洗衣任务。李氏看许氏和小姑都妥协了,自己也只好把自家一家三口的衣服洗了,她想反正也就这几天,过段时间周麦还是要把这些活计给接过去的。

赵秋叶因为不满找过两次周麦的不是,周麦就唯唯诺诺的听着。但是让干活,没门!气的赵秋叶背地里没少诅咒,但是她也不敢碰一下周麦的一根手指头,更不敢去找自己老娘投诉了,只能先忍着,秋后算账。周麦私下感叹: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这个道理在千百年前也实用啊!

虽然大嫂李菊花同志做的饭难吃的程度不亚于吞中药丸,不是今天多放盐,就是明天多放糖,要么腻死要么齁死,还夹杂着偶尔的糊。周麦严重怀疑李菊花和两天来一次的卖货郎有勾结。但是比起围着黑乎乎的土砌灶台转,周麦还是宁愿吞苦药。她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想办法赚钱,尽快摆脱这个破落形象。

得益于现代数位穿越前辈的经验,有美术功底的周麦首先想到的是画画儿,可是自己那个素描功底在工笔画高手儒林的古代实在拿不出手。最后只好去找三弟赵叔河借来一支毛笔和一套简易砚台,先用毛笔代替铅笔练练手以防生疏,以备不时之需。

就在周麦捏着老娘给的五十文钱纠结着先买一套里衣给自己还是赵冬时,她实在是不习惯贴身的衣服有补丁啊,穿在身上咯得慌,还有看到赵冬穿着赵小翠的旧衣服她心里也很不爽。邻居刘二憨的媳妇来找周麦收打好的络子,明天正好去镇上赶集卖了去。

周麦听到刘嫂子的话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原主还会打络子,自己可是从来都没拿过针。看刘嫂子拉着自己手亲切的态度,自己应该和她很熟悉的。怕露出破绽,周麦急忙推托:“嫂子,我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养病,没有时间做女红,这次就不麻烦你去代卖了。”

“也是,摊上这样的婆婆和小姑,你也算倒霉的了。早就给你说她们就是欺软怕硬,要你强势起来。你看你这次闹了一下,她们就不敢那么欺负你了吧,你啊,就是太好脾气了。这个性子得改改,不然仲山不在,你只有被欺负的份儿。”刘嫂子趁机大发感慨,说到最后恨不得掰开周麦的脑袋瓜重新给她灌输思想。

看刘嫂子的阵势,周麦清楚了这个是可以信赖的人,以后有什么事儿还是多和她沟通的好。忽然间想起了自己还在苦苦寻觅的发财之道,她急忙挽着刘嫂子的手臂,亲切的撒娇:“嫂子,还是你心疼我!”说完还不忘晃了一下她的衣袖撒个娇。

刘嫂子虽然还不太习惯会撒娇的周麦,但是觉得眼前的这个人还是自己比较喜欢的,不像以前那样死板了。就趁机教导:“以后啊,你也别傻乎乎的把卖络子的钱上交给你婆婆了,看你大嫂和弟妹,看到钱都想着怎么变成自己的私房钱。你倒好,和她们正相反,拿点钱就想着孝敬你婆婆了。你那么对你婆婆也没见她对你多好,饭还是你做,衣服还是你洗,房间还是你收拾。对谁好都不如对自己好,你看你家冬儿,都穿人家不要的衣服,给你说多少次了,你也忍心。”刘嫂子忍不住了,使劲数落着周麦的憨傻。

虽然心里早就已经对这些状况有点预感,并且有的已经是事实摆在自己面前,但是由旁人说出口的血淋淋的控诉,周麦听了心里还是忍不住的悲愤,为之前的周麦,为赵冬,也为那没见过面的丈夫赵仲山。但是目前她已经有目标了,就是让自己和女儿过上好日子。想到这儿,她继续向刘嫂子卖萌:“嫂子啊,还是你心疼我啊,以前我脑袋被驴踢了才不听你的话,现在我想通了也看开了。以后就听嫂子你的了!”说完继续依偎着刘嫂子,还不忘蹭了下脸颊,这是现代的周麦向自己目前撒娇时的举动。

刘嫂子虽然还不习惯这样的周麦,但是还是觉得这样亲密的举动很贴心,她含笑嗔怪了一眼抱着自己手臂的周麦,食指轻戳了一下周买的额头:“你啊!”

周麦嘻嘻一笑,想到自己目前毫无头绪的致富之路,急忙向刘嫂子到:“嫂子,你看我明天和你一起去镇上赶集行吗?我好久没去过镇上了,想去逛逛。”

“你婆婆让你去吗?前些年要你和我一起去你都说你婆婆不让去。”刘嫂子看着周麦说。

周麦一听这个,火蹭的一下窜到了头顶,他祖母的,连我的人身自由都限制。欺负人都欺负到姥姥家了。“嫂子,她这次不同意也得同意,我和你一起去,明天早上去你家找你。”周麦肯定的说完也不等刘嫂子回音,就蹬蹬的家去了,她要“心平气和”的和婆婆申请这个去镇上的权利。

“小麦,你可和你婆婆好好的说,别上了倔脾气硬碰硬!”刘嫂子不放心,在后面吼道。最后还是忍不住忐忑的心,踮着脚去赵家听墙根儿了。

周麦回到家,看到婆婆正在院子里晒高粱,她深呼吸了几口气。走到孙氏身边,弯腰伸手帮忙翻高粱粒。孙氏稍微的愣了一下瞄一眼周麦,这个儿媳妇自从上次嚎哭到现在已经十多天了再没叫过自己一声娘,难道自己以前真的做的太过分招她这么恨自己。

正在孙氏思考周麦为啥这么淡定的来帮自己翻高粱的时候,周麦也在观察孙氏今天的心情,不过她偷瞄半天也看不出孙氏的心情是晴天还是多云。于是她不管了:“娘,明天我想和刘嫂子去镇上看看。”

孙氏楞了一下,没想到周麦酝酿半天问出的是这样的话,她的其他两个儿媳妇去镇上赶集基本上就是知会她一声。她想起来几年前周麦好像也向自己请求过同样的事情,那天她的心情不好就没让她去,结果往后的几年周麦真的没有去过镇上。想到这里的孙氏有些不忍心了,同样是儿媳妇,自己确实很过分。又想到今天早上许氏在她跟前叨唠,这周围几个村子的战士都归家了,没有归家的也确定阵亡了,朝廷给发了抚恤金。独独自己的二儿子赵仲山生不见人回来,死不见朝廷的奖赏。都有人传说是不是他临阵叛国了,她虽然不喜欢二儿子,但是她可以肯定的是赵仲山是绝对不会干出那种大逆不道的事情的。那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儿子死了,不是死在战场上。想到这儿,她看周麦的眼神充满怜悯。“去吧,以后想去镇上自己去就成了,别向我请示了,和你刘嫂子一块儿,我也放心。”

有点不习惯孙氏的温柔,周麦选择忽略老太太眼中的同情加可怜,高兴的向孙氏道谢,然后颠颠的去找刘嫂子商量明天去镇上的事儿了。

第二天周麦起了个大早,也叫上赵冬一起起来洗漱,揣着仅有的五十文钱出了门,竟然看到孙氏在门口杵着,好像在等她。她看在昨天孙氏还算合作的份上,向孙氏点个头,道声早安。孙氏也没怪她的不称呼,塞了个小包给周麦,就说去集上给冬儿买些零嘴。周麦拎了一下,只会比自己老娘给的五十文多,她也不推脱,道了声谢就领着冬儿去找刘嫂子了。

6

被刘嫂子带着刀村口等同村胡大爷的牛车时,已经有三五个大姑娘小媳妇在那等了,周麦发现和他们一起去镇上的人还不少,有挽着篮筐的小媳妇,还有拿着包袱的大姑娘。她忍不住好奇怎么都是女同志啊,她悄悄的问了刘嫂子这个问题。

刘嫂子也不以为奇:“小麦,你看那个大男人愿意花一个铜板做车去镇上,走路也就两个时辰。女孩子较弱没办法才愿意雇车的。”

“呃。。。。。。”周麦听了觉得也是,她实在想不出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做在牛车上,赶车的却是一个瘦弱老汗的情景。

一辆平板牛车上载上八个大人一个小孩后,就浩浩荡荡的往镇上出发了,虽然开始的时候周麦担心的提议说这个车是不是超载了。面对众人一脸纳闷的目光,周麦本来想给他们解释一下何为超载以及超载的危险,可是看着那一张张疑惑的脸,她打住了,不认为自己的语言水平能解释清楚“超载”两字。于是弱弱的说,没什么,当我什么都没说,挤挤更健康,呵呵。

旁边的一位穿浅绿色衣服目测不到十五岁的青春美少女这个时候发话了:“二嫂,今儿个坐车去镇上的人真的不多,以前我们还坐过十五个大人五个小孩呢。”周麦听了讪讪的笑了,心想幸亏古代发生车祸的概率基本为零。

大部队经过了大概半个时辰到了镇上的南头菜市口,老胡头告诉大家下午申时在菜市口集合。于是大姑娘小媳妇找地方卖鸡蛋的售女红的都去找地儿了。还好周麦知道古代的时辰大概代表现在的几点,而且同时今天是有太阳的。她也就放心的扯着赵冬的手和刘嫂子一起去逛了。

第一次来到这落花镇的集市,周麦发现这古代的集市和之前自己在城镇的奶奶家看到的集市很像,好像更有秩序些,而且干净很多。可能是没有城管也可能是落花镇距江州府及北平城都不是太远的缘故,觉得整个集市竟然有序,街边商贩所售的商品也琳琅满目。而且井井有条,菜市场一条街,水果摊一条街,生活用品类一条街,还有一条街是专门卖刺绣女红的。。。。。,其他边上没有摆摊的街上,则是开着酒家当铺成衣铺粮油铺甚至还有棺材铺,应有尽有。

和刘嫂子一起穿街过巷到了位于镇北头的卖女红的街道,看她把随身的包袱和挎篮打开,拿出了二十多个各种花色的络子开始展示,旁边的是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女孩子在那卖自己绣的手帕,周麦好奇的拉着赵冬去看一下,她被吓到了,这么小的女孩子在现代可能还在父母怀里撒娇,而在古代却已经可以绣出复杂的牡丹花来挣钱了。心里再次感叹古代的女子真不容易呀!

刘嫂子看周麦母女俩在旁边等她也是无聊,而且看周麦那东张西望的样子是站不住的,就让周麦带着女儿去别处逛逛,中午吃饭的时候来找自己。

周麦正求之不得呢,她虽然有点对外面的情况有点发怵,但是好奇心害死大于惧怕的心。她决定带着小包子去逛逛,而且看冬儿一脸期待的表情,估计也是对第一次来的镇上十分好奇。

领着女儿蹦蹦跳跳的逛了三道街,在现代网购一族的周麦倒是很喜欢这古代的逛街,周边的事物都是新奇的。在现在很难看到的现场捏糖人,手扎风车等都让周麦新奇不已,所以她带着赵冬走走停停,遇见想吃的除了看到了流口水才买两份儿来给女儿和自己解解馋。虽然每次掏出了就一两个铜板,但是周麦想到自己仅有的财产一百多文还是觉得肉疼,不过看到女儿小小的脸上的笑脸,觉得也值了。

解决了口腹之欲后,周麦先领着赵冬去了街边的成衣铺,准备好好打扮一下小包子和自己,女孩子就是用来宠的,不论是小姑娘还是小媳妇,别人不宠自己宠。周麦之所以敢进这家成衣铺是看进出的人都是像自己这样身着布衣的农民。她拉着赵冬的手进去之后发现这家店的生意还蛮好的,进门左拐是新衣,右拐是旧衣服,中间是颜色为数不多的粗布和麻布布匹。

周麦先问了一下左边的成衣大概价格,大人的薄外衣衣服要二十文意见,小孩子的也要十五文。她听到后只能悻悻的走到中间的布匹那儿,又询问了一下布匹的价格,棉布五文一尺,粗布三文一尺,麻布只要两文钱一尺。周麦踌躇衡量加计算了半天,狠下心给赵冬买了一件藕粉色的成衣,有扯了三次棉布回家自己研究做内衣,四尺浅灰色的粗布回去给自己做衣服,最后临出成衣铺又买了件黑色的男人二手衣服,才花了六文钱,看来二手的东西在任何时代都是比较便宜的。她买这件黑色的男人衣服主要是想以后出来不方便时可以女扮男装,想到这里她又拉着女儿去杂货铺买了一个假发套和固态的胶。这个时代的假发套都是用真头发手工编织而成,绝对环保,而胶好像大多是从古代香椿树或者橡胶树上刮下来的,这让周麦想起了现代马来西亚的首付橡胶大王郭鹤年,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橡胶”。

用包袱把这些都打包好,周麦有了一点成就感,她又找到在现在购物的那种满足感了。这个时候她抬头看看正在头顶的太阳,觉得应该是中午吃饭的时候了,就原路返回去找刘嫂子了。到了刘嫂子卖络子的小摊处,周麦发现她的生意今天很好,早上走的时候的二十条络子,现在竹筐里已经只剩下一条了。

刘嫂子的络子卖三文钱一条,她看到周麦领着赵冬过来时,笑的合不拢嘴。“小麦,今天的络子很好卖啊,你们在这儿等一下,我把这最后一条卖出去我们就去吃饭,今天卖的好,请你们去吃饭。”周麦听了也很开心,笑着答应了,拉着女儿在刘嫂子的旁边蹲下来等着。心里想等下和也要去买鞋针线回来学做女红了,起码能挣些小钱改善一下母女俩的穿衣条件。

正在刘嫂子和周麦说笑间,有一个年轻人过来问最后那个深蓝色络子的价格,刘嫂子就给他讲,这是最后一个了,也不说三文钱了,就两文钱拿走。年轻人见刘嫂子这么爽快,也没砍价,直接掏出两个铜板给到刘嫂子。于是周麦左手挎着欢天喜地的刘嫂子,右手拉着赵冬去吃饭去了。刘嫂子今天生意好,心情也好了,心里也可怜第一次来镇上的母女俩,就没带他俩去路边的混沌摊面摊去吃饭,狠了一下心领着俩人去了街边的一个饭馆。

摸不清状况的周麦紧紧跟在刘嫂子后面,待进来这家饭馆细细一看,真的和自己在电视剧里看到的古代饭馆很像。这家饭馆比较小,统共两层楼,二楼供客人打尖住店,一楼大堂供吃饭,倒是和武林外传里的同福客栈布局有一些相似。一楼有一百多个平方,摆了十几张桌子,整个大堂只看见三个跑堂的。不过周麦看了一下每张桌子旁边朴素的面孔及桌上的三两个菜,就知道根本不需要那么多跑堂的招待。因为今天是集市,倒也坐的七八成满。一行三人来到了其中的一张空桌子旁坐下,立马就有跑堂的小二上来招呼。

刘嫂子问了一下都有什么菜,小二的报上几个菜名,一般都是素菜,荤菜就有三个:红烧肉,糖醋鱼和清蒸排骨。刘嫂子听了后皱了一下眉,最后轻拍了一下桌子,对小二说道:“就点一个红烧肉,一个炒青菜,一个炒丝瓜。”周麦听了愣了一下,这个不像刘嫂子的风格啊,虽然她还不清楚刘嫂子是不是一个小气的人,但是庄稼人很少来镇上点肉菜吃这点常识她还是有的。一旁的小二也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又特意重复的问:“这位嫂子,我给你重复一下您点的菜。炒青菜,炒丝瓜,还有红烧肉?!”他特意加重了“红烧肉”三个字。

“确定就这仨菜,你们快一点上菜,我们都饿了。”刘嫂子肯定的催到。小二见刘嫂子这么肯定,也急忙说“好嘞,客官您稍等。”说完又高喊着把菜名向内厨报了一遍。

“那个,嫂子。我们这样太破费了吧?”周麦有点忐忑的问道。

“没关系,今儿个嫂子我高兴。再说你们也是第一次来镇上,我请你们吃个饭也是应该的。”刘嫂子难掩兴奋,喜滋滋的变摸着腰上的荷包边向周麦笑。

7

“小麦,你知道我刚才在卖络子的时候遇见谁了吗?”刘嫂子问完兴奋的看着周麦,也不等她回答就倒豆子般的说:“是隔壁孙家洼的李媒婆,她来讲他们村的一个年轻后生孙金,那个小伙子可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好小伙,人长的俊不说还有本事,年纪轻轻已经在镇上的陆家谋得了一个管事儿。关键是人还孝顺,挣得第一笔钱就给自己有老寒腿的老娘买了狐狸毛护膝,听说花了他第一个月的月俸。这样的下伙子真的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了,可偏偏人家竟然看得上我们家荷花。”

周麦努力搜索了一下脑海中荷花的样子,发现仅有一次记录,就是一次去刘嫂子家还簸箕的时候看到一个姑娘坐在窗前绣花,很文静的一个女孩子。于是她谄媚的给刘嫂子说:“嫂子,看你说的,你们家荷花那模样,十里八村的也得数一数二的,配一个秀才都不屈。”虽然周麦还不知道当代的秀才什么德行,但是她想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秀才在这个乡下应该算数得着的吧,谁让她吃人家嘴短呢。

刘嫂子听了周麦的话,嘴巴笑的都快开到后脑勺了,周麦看到乐不可支的她,心底忍不住叹息,想起“老婆是别家的好,儿子是自己的好”这句话,然后扭头看了一下自己的女儿小冬儿,第一次来饭馆吃饭的赵冬此时正襟危坐,眼睛滴溜溜的打量着周围。经过十多天周麦的打理,冬儿的衣着依然破旧,但是小脸却比第一次见时清爽了很多,头发也整齐的梳成周麦在现代见过的发型,头顶偏左侧开始就着一根粉色的头绳编小辫子,到脑后用一个简单的头绳扎一下,右侧留一些碎发,加上本来冬儿的长相就比较清秀,如果皮肤不是这么黄,不然一个脱俗的小萝莉啊。说到冬儿的长相,周麦就很好奇,她很清楚自己现在的尊容,顶多能用一个尚能入眼来形容,五官凑在一起算清秀,只有眼睛的形状还不错,偏偏冬儿把这一有点遗传去了,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而且不同于自己的塌鼻子,冬儿的鼻梁是高挺的,嘴巴也和自己的厚嘴唇大相径庭,是小巧的樱桃口,脸型也不似自己的圆脸,是好看的椭圆脸而且尖尖的下巴。每次看到赵冬儿,周麦就忍不住想那个赵仲山的长相,都说女儿的长相随父亲,冬儿长这样,那她那个便宜爹得长的多妖孽啊。

这个时候刚才来点菜的小二开始上菜了,首先上的是一盘青菜,周麦一看这不是现代的上海青嘛。但是色泽可不怎么样,早已没有该有的青色,已经变成上海黑了。刘嫂子热情的让周麦母女俩赶紧吃,盛情难却下,周麦硬着头皮夹了一块不是很黑到赵冬儿碗里,糊掉的食物致癌,她心疼女儿年幼,可不忍心让冬儿吃这些。

周麦又勉强加了一块自己吃,除了卖相不怎么样有点糊味外,咸淡还可以。于是她吃了两口,坐等下面俩菜,虽然心里已经不对剩下的俩菜报什么希望了。不一会儿,小二就把丝瓜端上来了,丝瓜的卖相比青菜好些,但是颜色也像霜打似的,蔫蔫的不新鲜,而且连蒜都没放,味道距现代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