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莱坞之王1-3卷191章-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当戴安从一个鬼一般的流浪汉手中拿到小盒子,回家犹豫的打开后,却是她的舅舅舅妈从盒子跑了出来,疯狂的大笑着向她张牙舞爪。崩溃的戴安在躲进卧室后再也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随即从抽屉里拿出一把手枪对着自己的嘴巴扣动了扳机,砰的一声后,戴安就此死去,姿势和前半截那具腐烂的女尸一模一样。
最终,镜头一转,转到了故事断开时,还是丽塔的贝蒂和还是贝蒂的戴安去了那家俱乐部,那个女歌手依然用西班牙语唱着歌,悲伤而又凄婉。
电影到这里就结束了,字幕开始缓缓上升,漆黑的大厅里除了配乐后再无其他声音,一个掌声都没有。这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情,除非电影实在太烂,烂到所有人都不想观看的地步,该给的掌声还是要给的。
不过阿德里安会是这样原因才没有得到掌声的吗?当然不是只过了十来秒钟,第一个掌声就啪啪啪的响了起来,跟着其他人也鼓起了掌,尽管这部电影让人看不懂,但线索还是很明显的,奇迹导演肯定是故意这么安排,然后让观众自己去揣摩,他不可能拍一部烂片,不是吗?
随着字幕的滚动,持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掌声自然也就越来越热烈,这不由让一个人变得越来越紧张起来。尽管在阿德里安的玩弄下,欲望占据了妮可的脑袋,但多少还是保持着一份清醒,毕竟这是在剧院当中。
可随着电影结束掌声响起,阿德里安依然没有丝毫的想要收手的感觉,甚至还在进一步的挖掘。妮可想要拿开他的手,可做的时候反而是跟着他的节奏往里面按,随着字幕越来越多,掌声越来越大,那种惶恐而又夹杂着一点兴奋的感觉开始支配起她来,让她的身体开始微微的颤抖。
就在这时,又一阵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大,似乎所有人都在鼓掌,那种仿佛被看到的感觉顿时充斥着妮可的躯体,让她发热发烫,觉察到了什么的阿德里安也忽然的按了下去,瞬间,她绷紧了自己的身体。这样持续了好几秒钟又像是过了几个世纪,妮可才喘息的软了下来,同时,另一边的娜奥米也是如此。
灯光终于打开了,适应了黑暗的人们一时间都有些接受不了,纷纷眯起了眼睛,但这光线并不强,所以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人们司机开始寻找起了阿德里安的身影,很快发现他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正在慢条斯理的擦着手。
很快有影评人走了过去伸出了手:“你好,阿德里安先生,我是雅克·雷曼,我在《费加罗报》有个专栏,你制作了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尽管他的口语很重,阿德里安还是听得很清楚,但他并不打算用法语回答,一看那边的人就知道他们马上也会涌过来,总不能让他用其他国家的语言回答吧?
“抱歉,雷曼先生,我的手上沾了些饮料。”阿德里安说着举了举手中的纸巾。
雷曼笑了笑收回自己的手,刚要说话,一个意大利口音就插了进来:“现在可以说说你对这部电影的想法了吗,阿德里安先生?”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txt电子书下载
看他挂在胸口的牌子就知道这是位记者,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记者。
“请不要急,我们还是先出去在说吧。”阿德里安笑着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迈开大步往外走去。
雅克·雷曼瞪了那个意大利记者一眼,随即跟上,意大利记者没有看到似的也跟在了阿德里安身后,其他人眼见探路的结果不错,随即纷纷涌了下来。那些原本想要过来跟奇迹导演打个招呼,聊几句这部奇怪电影的导演、片商们则放弃了这个打算,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
当阿德里安走到放映厅门口时,记者已经再次围住了他,积累下来的问题也变得更多了。
“你不觉得你这部电影在逻辑上没有丝毫的连贯之处吗,阿德里安先生?”
“你想要在这部电影中展现出什么呢,阿德里安先生?因为情人背叛而产生的绝望?还是那个时代好莱坞的黑幕?”
“我们观察到前后两个故事虽然完全不同,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到底想要表达些什么呢,阿德里安先生?”
“你这样将故事生硬的分厂两截,而且前后颠倒是不是……”
“你认为自己这部作品……”
面对这些无穷无尽的提问,阿德里安一直面带笑容,等走出来到了剧院门口,保镖上来隔开了他们只后才做了个笼统的回答:“关于这部电影具体讲的是什么,那应该是观众的事情,这部电影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就像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为什么不发挥自己的智慧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呢?我知道,很多人可能还有疑问,我的作品虽然风格多变,但从来没有过像《穆赫兰道》这样的电影,那么我在这里稍微透露下……”
说到这里,他扫了一眼这些伸长脖子等着答案的人们,然后露出一个恶作剧式的笑容:“这其实不是我的作品,这是大卫·林奇的。”
第二卷 扩张 第二百二十七章 混乱了
“这是奇迹导演首次涉及惊悚、悬疑、犯罪类型的电影,坦率的说,没人看懂他在电影中想要表达什么,但处处都有悬念,处处都有联系,阿德里安不仅重新拾起了曾经丢掉的东西,还不断的将其深化,给人不安的同时还想要继续追寻下去。”……《费加罗报》
“这是一部需要放弃自我的电影,它由无数碎片而组成,阿德里安想要用曾经让他大方异彩的多线叙事手法为自己再拿下一座金棕榈,但似乎太久没用过,最后玩过了头,继而呈现出这样一部让人倍感无聊的作品。”……《卫报》
“简直不敢让人相信,这部电影充满了低能而断裂的垃圾片段,想要从中找到逻辑?抱歉,你走错了地方,奇迹导演的光芒似乎要因此而消退了。”……《纽约时报》
作为本届戛纳电影节最受关注的作品,《穆赫兰道》上映之后立即迎来了许多评论,让很多人意外的是这些评论大多都不怎么样,各国的影评人似乎约好了似的,异口同声的认为这部电影在逻辑上的缺失是相当大的败笔。即使也有很多人……法国人、意大利人居多……认为还不错,镜头的构成、颜色的运用、气氛的营造以及分割开来的小故事,还有两位女演员的表演都相当的出色,但在谈到电影逻辑的时候依然不能回避这个事实。
“这是件很奇怪的事情,作为名闻遐迩的奇迹导演,阿德里安不可能执导这样一部毫无意义的电影,那么他为什么不能将自己想要说的表达清楚呢?”某个影评人提出了疑问,这也是很多观看了首映式的人的疑问,尽管首映之后的掌声还算热烈,但并没有消除他们心头的疑惑,而且阿德里安随后那似是而非的回答让这种疑惑更多了。
不过也有不少人暗自幸灾乐祸,这正是他们想要看到的画面,为了这一刻他们已经等得太久了。所以随后两天,对《穆赫兰道》的评论更加猛烈了,诸如“奇迹导演已经才尽”、“这是场糟糕的滑铁卢”等文字不断出现在报纸上,这让很多奇迹导演的拥虿非常不满,但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反驳,尽管阿德里安制作过各种题材的电影,但《穆赫兰道》和他以前作品的风格差别实在太大,唯一有相似之处的只有那部《大开眼戒》了,可那是库布里克的作品。
偏偏阿德里安面对这种情况什么回应都没有,记者们在酒店外面守了两天,妮可也好,娜奥米也好,都遇到过好几次,可就是抓不到奇迹导演的身影。他们在郁闷的同时也在暗自窃喜,几乎大部分都认为奇迹导演有些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所以在闷在房间里不出来,他们自然也就随意的发挥起来。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罗杰·艾伯特的影评很快出炉了。
“这是一部让人惊讶的作品,为此我不得不花了几天时间来回味并抽时间再次去影院里观看了一次。无疑,阿德里安是个很会捉弄人的导演,每当你以为熟悉了他的行事风格后,他就会推出出乎你意料的作品,而且始终保持着非一般的活力和意义,尤其是那些成本不高的电影,是的,就是《穆赫兰道》这样的电影。
很多人都认为,《穆赫兰道》最大的败笔就在于有一个毫无逻辑的故事,但我认为这却是整部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即使是再苛刻的人都不会不承认,明显分成的上下两部分有着明显的联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前半部分当中来自加拿大的那位女演员叫做贝蒂,而到了后面却被叫做戴安,而前面那位失忆女性叫做丽塔……这显然来自丽塔·海华丝……而后面叫做贝蒂,很明显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电影里也证明了这点。那么戴安这个名字又有什么联系呢?很简单,前半部分中,咖啡馆的女招待就叫做戴安,而后半部分当中,女招待的名字变成了贝蒂。(注)
非常有意思,对吗?如果再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前半部分登场的角色在后半部分也都有登场,但他们的形象起了非常大的变化,这当中到底有什么联系,就需要观众自己去寻找了。想一想吧,当你在一团乱麻中,因为某个线头而抽丝剥茧的将整个线索找出来后,那种感觉会有多么的愉悦
这是部非典型的电影,它存在的意义不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让观众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故事,正如阿德里安在首映结束后所说的那句话一样,这部电影没有标准答案,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穆赫兰道》给出了足够多的线索让观众去寻找,很精彩,不输给阿德里安以前任何一部作品,我想我有时候还会再看一次,至于我看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很抱歉,那就是我的事情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位女演员的演技也为这部电影增添了许多色彩,妮可·基德曼将前面的迷茫、恐惧与困惑,后面的性感和妖媚都诠释得非常贴切,这应该是她几年来最好的角色。而娜奥米·沃茨更胜一筹,除了最开始作为一个初来咋到者的天真和自信,以及后面因为失去情人而在绝望中的挣扎外,还有一场用试镜的戏中戏,这些都被她把握得非常到位,让人信服,几乎可以看做是好莱坞女演员不同阶段的不同命运,非常精彩,我要给她一个大拇指”
……罗杰·艾伯特
这篇影评的出炉顿时让整个评论界的风向为之一转,艾伯特在好莱坞可是顶尖的影评人,即使那些自视甚高的欧洲人,在谈到他的影评时也刺不出太多的刺。既然他都这么说了,《穆赫兰道》肯定有可取之处,那么这部电影到底精彩在什么地方呢?
在首映后人流量开始减少的播放《穆赫兰道》这部电影的剧院顿时迎来了第二波高峰,有好奇而慕名前来的,有想要再看一次揣摩的,也有想要证明自己比罗杰·艾伯特聪明的等等,然后新的影评又开始出炉了。
事实上,也不能说是新的影评,因为很多评论都是首映后没有出声的影评人发表的。这些都是真正的富有名气的评论家,他们情愿和艾伯特一样多看几次也不会随随便便的下结论。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这是奇迹导演的作品。
从开始执导到现在,每次有人不看好他继而进行嘲讽的时候,阿德里安都会用事实打这些人的脸,一次二次甚至三次四次倒也罢了,如果每次都被打脸还要孜孜不倦的进行鄙视,那不是个性,那是脑残和受虐狂。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影评人写影评是给读者看的,不是给导演或者制作人看的,如果一个读者站在影评人这边次次都被打脸,除非同样也是脑残和受虐狂,否则没人愿意和他们站在一起。所以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比如和阿德里安有过节又或者有特殊使命的,这些知名度高的影评人都会非常谨慎。
“这的确是一部古怪的电影,尤其是后面半部分,绝望的女演员的绝望故事,足以刺痛我们的神经,而且将继续刺痛下去。”……《洛杉矶时报》
“单从表演角度来说,娜奥米的角色恐怕是今年目前难度最高的角色之一。”……《泰晤士报》
“荒诞不经毫无逻辑的故事中包含了一个残酷的题材,深层次的展现好莱坞的另一面,这也是奇迹导演的良苦用心之一。”……《解放报》
《穆赫兰道》毕竟是个充满逻辑碎片的电影,没有提示,艾伯特也说得不明不白,一时半会儿很难拼出个大概来。但这并不代表影评就没法写了,整体剧情不好把握,还有演员的表演可以,况且前后两个故事基本还算完整,从中找出点可以说叨的东西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不仅评论界虽然因此而忙碌,普通人影迷之间也在大肆讨论电影,AC传媒官方网站的关于电影的子网站中,也有不少特意到戛纳来观光的影迷在论坛里交流。不过最忙碌的不是他们,而是因为阿德里安一句话而卷进来的大卫·林奇。
对于大卫·林奇来说,这应该是他生命中最为糟糕的一个五月,因为去年《迷失在高速公路》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他今年什么计划都没有,就呆在家中哪也没去。可一觉醒来,自己的屋子外面就堆满了记者,刚打开门,他们就举着照相机一阵狂拍,然后纷纷将话筒、录音笔什么的递到自己面前疯狂的询问起他和奇迹导演阿德里安的关系。
上帝作证,他虽然也是好莱坞比较有名气的导演,但因为执导风格过于诡异,虽然有着《**镇》这样著名的CULT电视剧,但受众始终很小,除了各个电影节,他从来没有私下里受到如此隆重的对待,真是见鬼了。
“抱歉,我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我和阿德里安·科威尔先生并没有交集。”面对记者们的狂轰乱炸,林奇只能反反复复说着这么一句话,可记者们怎么会相信,要知道阿德里安可是亲口承认这不是自己的作品,这是“大卫·林奇的作品”
毫无办法的林奇只好退回了家中,好好的一天就这么毁了。接下来几天同样出不了屋子,不过他总算搞清楚了事情的缘由,虽然不知道那个和自己毫无交集的奇迹导演怎么会说这么一句话,但他还是迅速通知了家人、朋友和经纪人,并通过经纪人发表声明,自己对阿德里安先生这部作品没有提供任何帮助,自己也和阿德里安先生没有任何交集,至于为什么阿德里安先生回这么说,还请去问他自己比较好,当然,他很尊重阿德里安先生这样的年轻导演,也很希望有合作的机会之类的场面话也说了一大通。
林奇这样坚决的表态之后,记者们又开始迷糊了,事实上,既然两人之间毫无关系,那么阿德里安为什么会说这种话呢?在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艾伯特的影评出炉后又一篇颇具分量的影评刊登在了《洛杉矶时报》上面,发表文章的只是个小有名气的评论家,但内容却让人无法忽视,因为他的标题是:仅仅只是一个梦。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在前后两个故事割裂的时候,也就是丽塔打开蓝色盒子的时候,烟雾缭绕之后,贝蒂或者说戴安正躺在床上睡觉,然后威胁导演亚当的那个牛仔开门走了进来,这时镜头切换,躺在床上的不是贝蒂或者说戴安,而是之前的那句腐烂的女尸。接着,牛仔笑了下,转身又出去,镜头再切换,依然还是贝蒂或者说戴安躺在床上,然后第二个故事开始。
需要注意的是,贝蒂或者说戴安躺在床上的姿势和那句腐烂的女尸一模一样,然后当她开枪自杀时,倒在床上的姿势依然和那句腐烂的女尸一模一样。再通过第二个故事展现出来的种种细节,我们可以确定戴安很爱贝蒂,但贝蒂虽然对她有感情,却不如她那样浓烈,于是当贝蒂宣布和导演亚当要结婚后,因爱成恨的戴安找到杀手要他杀了贝蒂,但当她发现贝蒂真正死了之后……蓝色的盒子……良心的折磨让她痛不欲生,最终吞枪自杀。”
整篇文章详尽的分析了贝蒂·戴安和丽塔·贝蒂之间的感情关系,然后将后面的人物和前面的人物一一对号入座,比如后面的导演有权有势,所以前面的梦中,他不仅被黑道所威胁,老婆还跟油漆工上床,最后破产不得不屈服。又或者贝蒂、戴安、丽塔这几个名字的关系转换,以及戴安心里对贝蒂的美化,还有和丽塔对台词时候和试镜时的两场表演的不同氛围等等,不得不说,这个家伙相当的细心。
这篇报道后很快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无论是普通观众们还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影评人都开始讨论起来,有很多人支持的也有不少人反对的,反对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既然是梦中,既然是梦醒后吞枪自杀,那么为什么会梦到腐烂的女尸?
支持人的自然要维护“做梦”这个说法,毕竟好不容易有个符合逻辑的解释,于是各种理由都被提了出来,比如既然是做梦,有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很正常,奇迹导演或者正是想用这种方式来引导大家的思路。至于一边寻找着逻辑一边又说又不合逻辑的地方很正常会不会有些奇怪,那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事情了。
总之,热烈的争论又开始了,在短短的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穆赫兰道》在戛纳的声望又提升了一截,俨然成了电影节上最为热门的电影,到这里参加电影节的人们要是不去剧院了看上一场,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聊天。
然后,很快又影迷火上浇油,在网络上发表了“奇迹导演是在向大卫·林奇致敬”这样的帖子。
“只要有人看过大卫·林奇的所有作品就会发现,阿德里安这部新作有着多少典型的‘林奇式’风格的语汇和场景:忽明忽暗的吱吱作响的电灯,神经质的叙述者,面目狰狞的神秘人,歌者已倒在舞台上却仍然嘹亮绕梁的歌声,还有着谐仿黑色电影的情节:失忆的性感女人,穿着风衣墨镜的高壮白种男人等等等等。阿德里安之所以在首映之后宣称这实际上是大卫·林奇的作品,原因就在于,这是一部致敬之作”
这是那个影迷帖子中的一小段,接下来更是详细的剖析了《穆赫兰道》和林奇的那些作品的相似之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写文章的人原本曾是阿德里安的影迷,他是那种小众电影的爱好者,林奇的那些诡异电影正和他胃口,也因此喜欢往欧洲电影节跑。
当初是因为《两杆大烟枪》以及《低俗小说》喜欢上了阿德里安的,在他开始执导主流电影后又随之离开,这次来到戛纳来听说他又有新作参赛,随即抽时间看了一场。这样的人自然会非常喜欢这样的电影,当即开始乐此不彼的猜测起剧情来,后来又在报纸上看到了阿德里安在首映后说的那番话,当即开始比较起来,于是就有了那篇帖子。
当然,也有很多人进行了斥责,尤其是那些阿德里安的死忠影迷,认为这分析毫无道理,完全是牵强附会,奇迹导演不需要向谁致敬。但是这个影迷也有部分支持者,就和报纸上关于如何解读《穆赫兰道》那样,也是一番争吵,到最后被嗅觉灵敏的家伙转载到了报纸上面。
这样的消息刊登出来可想而知又会让多少人跌破眼镜,大卫·林奇的诡异风格作品在欧洲这帮人眼中还是很有艺术感的,所以他在这边受到的关注要比好莱坞太大,自然有人熟悉他的风格,这篇帖子被转载之后,立即又有人出来表示确实非常相似。
“这很不可思议,但《穆赫兰道》的确有着很明显的‘林奇式’风格。”一位比较著名法国影评人这么说道。
于是围绕这部电影所产生的种种消息更加混乱了。
第二卷 扩张 第二百二十八章 没有无用功
“奇迹导演依然是那么让人琢磨不同,先是在短时间内制作了一部出乎人们意料的,和以前风格完全不同的电影,然后宣称这是向大卫·林奇致敬的作品,然后我们发现这部电影的手法的确充斥着大卫·林奇的风格,看起来,只有上帝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阿德里安翻着手中的报纸在念到这一段后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
“瞧瞧他们说的,好像我是外星人似的,如果有可能,他们大概还想把我拖出去切片研究吧。”他丢下报纸自我调侃对面前的两位女性说道。
“我同意,我也很想知道,你是不是外星人。”妮可端着红茶杯子毫不客气的说道,首映那天之后她就没有给过阿德里安好脸色,居然被他用手指在那种情况那种地方玩弄至高潮,如果不是趁着灯未开溜得快然后直接回了酒店,她无法想象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尽管如此,在床上的时候妮可依然是看似不肯认输但实际竭力迎奉,而且每每回想起在那晚在漆黑剧院中的种种,心底就会有种种兴奋之感。无他,电影上映后虽然围绕剧情产生的争论很多,但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影评人,都对她的表演都给出了相当的好评。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到好莱坞也快十年了,虽然也出演过不少电影,也曾获得过一些好评,但人们提起她的时候想到的,除了汤姆·克鲁斯太太就是“花瓶”这个词,什么时候有过现在这样的评价?一想到这几天在各个酒会上获得的那些恭维,即使大多数都是处于礼貌又或者想要搭讪,但比起以前那种以夸她美貌性感的借口,依然让她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这个男人,的确会创造奇迹。每当一个人的时候,这样的想法总免不了会从妮可的心底冒出,然后她就会下意识的咬住牙根,如果十年前就能碰上他……
当然,这样的念头很快就被她抛在脑后,妮可同样不会忘记,阿德里安每次把她按在墙上、桌上、床上时那毫不掩饰的占有欲和征服欲。她不会让他达到目的的,她不想再次让男人控制自己的生活,现在的隐忍不过是为了将来的自由,她不会和那个女人一样做到他的宠物、玩物
想到这里,妮可不由看了一眼另一边的娜奥米·沃茨,曾经的情谊已经消失殆尽,从眼神中闪过的只有厌恶。同样是在影院被阿德里安恣意玩弄,娜奥米虽然回酒店之后就搬离了阿德里安的套房,可不到两天又回去了,而且和阿德里安一如既往的亲密。
不用说也知道,这段时间影评人对她的夸赞起了很大的作用,听听看:今年目前为止难度最高的角色这比她的评价要高……这也是让妮可不高兴的另一个原因。如果不是娜奥米和阿德里安有关系,妮可必然不会有这样,毕竟她们曾经是朋友,而且都来自澳大利亚,好莱坞的澳大利亚演员们还是很团结的。
更不用说一些小报胡编乱造的东西也在推波助澜,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那个号称世界上唯一可信的《世界新闻周刊》竟然宣称她和娜奥米是同性恋
“……这部电影和妮可、娜奥米的遭遇何其相似,只不过妮可·基德曼嫁的不是某位大导演而是曾经的当红明星汤姆·克鲁斯,最值得琢磨的是,娜奥米和妮可在澳大利亚同一家戏剧学校上学并情同姐妹,据知情人士透露,娜奥米曾出席妮可结婚前的单身派,而且还和妮可发生冲突,很显然,她们之前有着不可告人的感情,而娜奥米在来到好莱坞之后一直默默无闻,和妮可成了鲜明的对比……”
报道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大篇,充分发挥了九真一假的套路,将电影中的种种情节不遗余力的往两人身上扯,尤其是“做梦”这种说法出来之后,更是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简单概括下就是,两位美丽的姑娘在戏剧学校里相爱了,但其中一个为了去好莱坞发展,嫁给当红明星并顺利成为了让人瞩目的女演员,另一个为之痛不欲生,甚至不惜搞乱了对方婚前的单身派对,随后另一个也去了好莱坞发展,只是数年以来始终默默无闻。
到这里,和电影中不同的情节就出来了,在后一个不屑的努力之下,终于打动了前一个的芳心,最终和自己的明星丈夫离婚,继而走到了一起,而后,一位大导演在知道了她们的事情后,将其改编成了电影并制作了出来。
非常非常小说化,不过想想这家报纸的口碑就知道,他们不这么写反而很奇怪。如果是在平时倒也罢了,偏偏《穆赫兰道》这段时间伴随戛纳电影节频频成为各个娱乐媒体的头条,而且两人经历确实和电影后面那个故事有那么几分相似,加上又配着妮可和娜奥米牵手出席电影首映的图片,一时间也吸引了相当多的目光。甚至有人在网络上讨论,妮可会和克鲁斯离婚该不是真的因为娜奥米吧?
只有傻瓜才会相信这种消息喝着红茶的妮可再次隐蔽的瞪了阿德里安一眼,他此刻正和娜奥米亲热的聊着什么,显然,他很乐意见到这种报道,这样更方便他有借口做某些事情,事实上那天首映回来之后,他就有将她们一起带到床上去的动作,但在妮可和娜奥米双双拒绝之下没有成功。
“说起来,艾德,你到底是不是为了向大卫·林奇致敬才制作了这部电影的?”娜奥米的声音这时飘进了妮可的耳朵,“妮可也应该想知道,对吗?”
本来很想反对的,但是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然后将目光看向了阿德里安,妮可心里也很好奇,毕竟很多知名影评人都肯定,《穆赫兰道》的风格像极了林奇,如果将导演、制作的名字换成林奇,绝对不会有这么多人去质疑和询问。
“你们真想知道?”阿德里安的嘴角微微翘了起来,目光在娜奥米和妮可之间转了两圈后才道:“首先,这部电影的风格的确是林奇式的,其次,我无须向别人致敬。”
这番话顿时让两个女人都有些糊涂,既然承认自己的确是用林奇式风格制作的电影,那为什么又说无须向别人致敬?
“不明白?这就对了,制作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打算让人明白的。”面对她们的疑惑眼神,阿德里安顿时哈哈笑了起来,然后再不肯多说一个字,直到娜奥米做出一副小女人模样纠缠了半天后,才又多了一句:“再过几天你们就会知道的。”
他从来不做无用功,制作《穆赫兰道》这部电影并再次参加戛纳电影,除了给娜奥米一个扬名的机会以及将妮可牵扯进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做了不少功夫,只不过大多都没用上,相对来说他还是有些小瞧了这些职业影评人,罗杰·艾伯特的那一番分析就不用说了,不偏不倚相当中肯,而那位提出“做梦”这个可能的影评人也让他小小的吃了一惊。
关于“做梦”这种说法,在前世是很流行的,尽管也有不少地方说不通甚至牵强附会,但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了,他们可不会为一部电影翻来覆去的研究,只要能整理出大致逻辑让他们展现自己的优越感,其他的都无所谓。这种说法的一个重要证据就是,前后两个故事转换的时候,当初威胁过导演亚当的那个牛仔打开房门,对躺在卧室床上的贝蒂·戴安说:该起床了,美女。
阿德里安这版则将这个地方进行了修改,牛仔只出来晃荡了下并没有说话,他很想知道没有了这句话,还有没有人得出“做梦”这个结论。即使没有也无所谓,他已经安排了人手,等时机差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