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封神演义-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妖光荡荡,冷气飕飕。妖光荡荡,旭日无光;冷气飕飕,乾坤黑暗。黄河漠漠怪尘飞,黑雾漫漫妖气惨。雉鸡精、狐狸精、琵琶精往前逃,似电光飞闪;雷震子与杨戬并韦护紧追随,如骤雨狂风。三妖要命,恍如弩箭离弦,哪顾东西南北;三圣争功,恰似叶落随风,岂知流行坎止。雷震性起,追得狐狸有穴难寻;杨戬心忙,赶得雉鸡上天无路。琵琶性巧欲腾挪,韦护英明驱压定。这也是三妖作过罪孽多,故遇着三圣玄功能取命。
  话说杨戬追赶九头雉鸡精,往前多时,看看赶上,杨戬取出哮天犬祭在空中。那犬乃仙犬修成灵性,见妖精舞爪张牙,赶上前一口,将雉鸡头咬掉了一个。那妖精也顾不得疼痛,带血逃灾。杨戬见犬伤了他一头,依旧走了,心下着忙,急驾土遁紧追。雷震子赶狐狸,韦护追琵琶精,紧紧不舍。只见前面两首黄幡,空中飘荡,香烟霭霭,遍地氤氲。不知是谁来了,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十七回 摘星楼纣王自焚
  诗曰:
  纣王暴虐害黔黎,国事纷纷日夜迷。
  浪饮不知民血尽,荒淫哪顾鬼神凄。
  虿盆宫女真残贼,焚炙忠良类虎鲵。
  报应昭昭须不爽,旗悬太白古今题。
  话说杨戬正赶雉鸡精,见前面黄幡隐隐,宝盖飘扬,有数对女童分于左右,当中一位娘娘,跨青鸾而来,乃是女娲娘娘驾至。怎见得,有诗为证:
  一天瑞彩紫霞浮,香霭氤氲拥凤軥。
  展翅鸾凰皆雅驯,飘摇童女自优游。
  幡幢缭绕迎华盖,璎珞飞扬罩冕旒。
  只为昌期逢泰运,故教仙圣至中州。
  话说女娲娘娘跨青鸾而来,阻住三个妖怪之路。三妖不敢前进,按落妖光,俯伏在地,口称:“娘娘圣驾降临,小畜有失回避,望娘娘恕罪。小畜今被杨戬等追赶甚迫,求娘娘救命。”女娲娘娘听罢,吩咐碧云童儿:“将缚妖索把这三个孽障锁了,交与杨戬,解往周营,与子牙发落。”童儿领命,将三妖缚定。三妖泣而告曰:“启娘娘得知:昔日是娘娘用招妖幡招小妖去朝歌,潜入宫禁,迷惑纣王,使他不行正道,断送他的天下。小畜奉命,百事逢迎,去其左右,令彼将天下断送。今已垂亡,正欲覆娘娘钧旨,不期被杨戬等追袭,路遇娘娘圣驾,尚望娘娘救护,娘娘反将小畜缚去,见姜子牙发落,不是娘娘‘出尔反尔’了?望娘娘上裁!”
  女娲娘娘曰:“吾使你断送殷受天下,原是合上天气数;岂意你无端造孽,残戕生灵,屠毒忠烈,惨恶异常,大拂上天好生之仁。今日你罪恶贯盈,理宜正法。”三妖俯伏,不敢声言。只见杨戬同雷震子、韦护正往前追赶三妖,杨戬望见祥光,忙对雷震子、韦护曰:“此位是女娲娘娘大驾降临,快上前参谒。”雷震子听罢,三人向前,倒身下拜。杨戬等曰:“弟子不知圣驾降临,有失迎迓,望娘娘恕罪。”女娲娘娘曰:“杨戬,我与你将此三妖拿在此间,你可带往行营,与姜子牙正法施行。今日周室重兴,又是太平天下也。你三人去罢。”杨戬等感谢娘娘,叩首而退,将妖解往周营。后人有诗叹之:
  三妖造恶万民殃,断送殷商至丧亡。
  今日难逃天鉴报,轩辕巢穴枉思量。
  话说杨戬等将三妖摔下云端,三人遂收土遁,来至辕门。那众军士见半空中掉下三个女人,后随着杨戬等三人,军士忙报入中军:“启元帅:杨戬等令。”子牙传令:“令来。”杨戬上帐见子牙,子牙曰:“你拿的妖怪如何?”杨戬曰:“奉元帅将令,赶三妖于中途,幸逢女娲娘娘大发仁慈,赐缚妖绳,将三妖捉至辕门,请令施行。”子牙传令:“解进来。”帐下左右诸侯俱来观看怎样个妖精。
  少时,杨戬解九头雉鸡精,雷震子解九尾狐狸精,韦护解玉石琵琶精同至帐下。三妖跪于帐前。子牙曰:“你这三个孽障,无端造恶,残害生灵,食人无厌,将成汤天下送得乾乾净净;虽然是天数,你岂可纵欲杀人,唆纣玉造炮烙惨杀忠谏,治虿盆荼毒宫人,造鹿台聚天下之财,为酒池、肉林,内官丧命,甚至敲骨看髓,剖腹验胎;此等惨恶,罪不容诛。天地人神共怒,虽食肉寝皮,不足以尽厥辜!”
  妲己俯伏哀泣告曰:“妾身系冀州侯苏护之女,幼长深闺,鲜知世务,谬蒙天子宣诏,选择为妃。不意国母薨逝,天子强立为后。凡一应主持,皆操之于天子,政事俱掌握于大臣。妾不过一女流,惟知洒扫应对,整饰宫闱,侍奉巾栉而已;其他妾安能以自专也。纣王失政,虽文武百官不啻千百,皆不能厘正,又何穇区区一女子能动其听也?今元帅德播天下,仁溢四方,纣王不日授首,纵杀妾一女流,亦无补于元帅。况古语云:‘罪人不孥。’恳祈元帅大开慈隐,怜妾身之无辜,赦归故国,得全残年,真元帅天地之仁,再生之德也。望元帅裁之!”
  众诸侯听妲己一派言语,大是有理,皆有怜惜之心。子牙笑曰:“你说你是苏侯之女,将此一番巧言,迷惑众听,众诸侯岂知你是九尾狐狸在恩州驿迷死苏妲己,借窍成形,惑乱天子?其无端毒恶,皆是你造孽。今已被擒,死且不足以尽其罪,尚假此巧语花言,希图漏网!”命左右:“推出辕门,斩首号令!”妲己等三妖低头无语。左右旗牌官簇拥出辕门来,后有雷震子、杨戬、韦护监斩。只见三妖推至法场,雉鸡精垂头丧气,琵琶精默默无言,惟有这狐狸精乃是妲己,她就有许多妖痴,又连累了几个军士。
  话说那妲己绑缚在辕门外,跪在尘埃,恍然似一块美玉无瑕,娇花欲语,脸衬朝霞,唇含碎玉,绿蓬松云鬓,娇滴滴朱颜,转秋波无限钟情,顿歌喉百般妩媚,乃对那持刀军士曰:“妾身系无辜受屈,望将军少缓须臾,胜造浮屠七级!”那军士见妲己美貌,已自有十分怜惜,再加她娇滴滴的叫了几声将军长、将军短,便把这几个军士叫得骨软筋酥,口呆目瞪,软痴痴瘫作一堆,麻酥酥痒成一块,莫能动履。只见行刑令下:“杨戬监斩九头雉鸡精;韦护监斩玉石琵琶精;雷震子监斩狐狸精。”三人见行刑令下,喝令:“军士动手!”杨戬镇压住雉鸡精,韦护镇压住琵琶精,一声呐喊,军士动手,将两个妖精斩了首级。有一道诗单道琵琶精终不免一刀之厄,诗曰:
  忆昔当年遇子牙,砚台击顶炼琵琶。
  谁知三九重逢日,万死无生空自嗟。
  话说三军动手,已将雉鸡精、琵琶精斩了首级,杨戬与韦护上帐报功。只有雷震子监斩狐狸精,众军士被妲己迷惑,皆目瞪口呆,手软不能举刃。雷震子发怒,喝令军士,只见个个如此,雷震子急得没奈何,只得来中军帐报知,请令定夺。子牙见杨戬、韦护报功,令:“拿出辕门号令。”惟有雷震子赤手来见。子牙问曰:“你监斩妲己,如何空身来见我?莫非这狐狸走了?”雷震子曰:“弟子奉令监斩妲己,孰意众军士被这妖狐迷惑,皆目瞪口呆,莫能动履。”子牙怒曰:“监斩无能,要你何用!”一声喝退。雷震子羞惭满面,站立一旁。子牙命:“将行刑军士拿下,斩首示众。”复命杨戬、韦护监斩。二人领命,另换了军士,再至辕门。
  只见那妖妇依旧如前,一样软款,又把这些军士弄得东倒西歪,如痴如醉。杨戬与韦护看见这等光景,二人商议曰:“这毕竟是个多年狐狸,极善迷惑人,所以纣王被她缠缚得迷而忘返,又何穇这些愚人哉!我与你快去禀明元帅,无令这些无辜军士死于非命也。”杨戬道罢,二人齐至中军帐来,对子牙“……如此如彼”说了一遍,众诸侯俱各惊异。子牙对众人曰:“此怪乃千年老狐,受日精月华,偷采天地灵气,故此善能迷惑人,待吾自出营去,斩此恶怪。”子牙道罢先行,众诸侯随后。子牙同众诸侯门人弟子出得辕门,见妲己绑缚在法场,果然千娇百媚,似玉如花,众军士如木雕泥塑。子牙喝退众士卒,命左右排香案,焚香炉内,取出陆压所赐葫芦,放于案上,揭去顶盖,只见一道白光上升,现出一物,有眉,有眼,有翅,有足,在白光上旋转。子牙打一躬:“请宝贝转身!”那宝贝连转两三转,只见妲己头落在尘埃,血溅满地。诸侯中尚有怜惜之者。有诗为证,诗曰:
  妲己妖娆起众怜,临刑军士也情牵。
  桃花难写温柔态,芍药堪方窈窕妍。
  忆昔恩州能借窍,应知内阙善周旋。
  从来娇媚归何处,化作南柯带血眠。
  话说子牙斩了妲己,将首级号令辕门,众诸侯等无不叹赏。
  且说纣王在显庆殿恹恹独坐,有宫人左右纷纷如蚁,慌慌乱窜。纣王问曰:“尔等为何这样急遽?想是皇城破了麽?”旁一内臣跪下,泣而奏曰:“三位娘娘,夜来二更时分不知何往,因此六宫无主,故此着忙。”纣王听罢,忙叫内臣:“快快查,往哪里去了,速速来报!”有常侍打听,少时来报:“启陛下:三位娘娘首级已号令于周营辕门。”纣王大惊,忙随左右宦官,急上五凤楼观看,果是三后之首。纣王看罢,不觉心酸,泪如雨下,乃作诗一首以吊之,诗曰:
  玉碎香消实可怜,娇容云鬓尽高悬。
  奇歌妙舞今何在,覆雨翻云竟枉然。
  凤枕已无藏玉日,鸳衾难再拂花眠。
  悠悠此恨情无极,日落沧桑又万年。
  话说纣王吟罢诗,自嗟自叹,不胜伤感。只见周营中一声炮响,三军呐喊,齐欲攻城。纣王看见,不觉大惊,知大势已去,非人力可挽,点头数点,长吁一声,竟下五凤楼,过九间殿,至显庆殿,过分宫楼,将至摘星楼来。忽然一阵旋窝风,就地滚来,将纣王罩住。怎见得怪风一阵,透胆生寒,有诗为证,诗曰:
  萧萧飒飒摄离魂,透骨浸肌气若吞。
  撮起沉冤悲往事,追随枉死泣新猿。
  催花须借吹嘘力,助雨敲残次第先。
  只为纣王惨毒甚,故教屈鬼诉辜恩。
  话说纣王方行至摘星楼,只见一阵怪风,就地裹将上来,那虿盆内咽咽哽哽,悲悲泣泣,无限蓬头披发、赤身裸体之鬼,血腥臭恶秽不可闻,齐上前来,扯住纣王大呼曰:“还吾命来!”又见赵启、梅伯赤身大叫:“昏君!你一般也有今日败亡之时!”纣王忽的把二目一睁,阳气冲出,将阴魂扑散。那些屈魂怨鬼隐然而退。纣王把袍袖一抖,上了头一层楼,又见姜娘娘一把扯住纣王,大骂曰:“无道昏君,诛妻杀子,绝灭彝伦,今日你将社稷断送,将何面目见先王于泉壤也!”姜娘娘正扯住纣王不放,又见黄娘娘一身血污,腥气逼人,也上前扯住,大呼曰:“昏君摔我下楼,跌吾粉骨碎身,此心何忍!真残忍刻薄之徒!今日罪盈恶满,天地必诛!”纣王被两个冤魂缠得如痴似醉一般,又见贾掞人也上前大骂曰:“昏君受辛!你君欺臣妻,吾为守贞立节,坠楼而死,沉冤莫白。今日方能泄我恨也!”照纣王一掌劈面打来。纣王忽然一点真灵惊醒,把二目一睁,冲出阳神,那阴魂如何敢近,隐隐散了。
  纣王上了摘星楼,行至九曲栏边,默默无语,神思不宁,扶栏而问:“封宫官何在?”封宫官朱升闻纣王呼唤,慌忙上摘星楼来,俯伏栏边,口称:“陛下,奴婢听旨。”纣王曰:“朕悔不听群臣之言,误被谗奸所惑,今兵连祸结,莫可救解,噬脐何及。朕思身为天子之尊,万一城破,为群小所获,辱莫甚焉。欲寻自尽,此身尚遗人间,犹为他人作念;不若自焚,反为乾净,毋得令儿女子借口也。你可取柴薪堆积楼下,朕当与此楼同焚。你当如朕命。”朱升听罢,披泪满面,泣而奏曰:“奴婢侍陛下多年,蒙豢养之恩,粉骨难报。不幸皇天不造我商,祸亡旦夕,奴婢恨不能以死报国,何敢举火焚君也!”言罢,呜咽不能成声。纣王曰:“此天亡我也,非干你罪。你不听朕命,反有忤逆之罪。昔日朕曾命费、尤向姬昌演数,言朕有自焚之厄;今日正是天定,人岂能逃,当听朕言!”后人有诗单叹纣王临焚念文王羑数之验,有诗为证,诗曰:
  昔日文王觔里囚,纣王无道困西侯。
  费尤曾问先天数,烈焰飞烟锁玉楼。
  话说朱升再三哭奏,劝纣王:“且自宽慰,另寻别策,以解此围。”纣王怒曰:“事已急矣!朕筹之已审。若诸侯攻破午门,杀入内庭,朕一被擒,汝之罪不啻泰山之重也!”朱升大哭下楼,去寻柴薪,堆积楼下。不表。且说纣王见朱升下楼,自服兖冕,手执碧圭,佩满身珠玉,端坐楼中。朱升将柴堆满,挥泪下拜毕,方敢举火,放声大哭。后人有诗为证,诗曰:
  摘星楼下火初红,烟卷乌云四面风。
  今日成汤倾社稷,朱升原是尽孤忠。
  话说朱升举火,烧着楼下乾柴,只见烟卷冲天,风狂火猛,六宫中宫人喊叫,霎时间乾坤昏暗,宇宙翻崩,鬼哭神号,帝王失位。朱升见摘星楼一派火着,甚是凶恶。朱升撩衣,痛哭数声,大叫:“陛下!奴辈以死报陛下也!”言罢,将身蹿入火中。可怜朱升忠烈,身为宦竖,犹知死节。话说纣王在三层楼上,看楼下火起,烈焰冲天,不觉抚膺长叹曰:“悔不听忠谏之言,今日自焚,死故不足惜,有何面目见先王于泉壤也!”只见火趁风威,风乘火势,须臾间,四面通红,烟雾障天。怎见得,有赋为证,赋曰:
  烟迷雾卷,金光灼灼掣天飞;焰吐云从,烈风呼呼如雨骤。排炕列炬,似煽如熘。须臾万物尽成灰,说什麽栋连霄汉。顷刻千里化红尘,哪管他雨聚云屯。五行之内最无情,二气之中为独盛。雕梁画栋,不知费几许工夫,遭着他尽成齑粉;珠栏玉砌,不知用多少金钱,逢着你皆为瓦解。摘星楼下势如焚,六宫三殿延烧得柱倒墙崩,天子命丧在须臾;八妃九嫔牵连得头焦额烂,无辜宫女尽遭殃;作恶内臣皆在劫。这纣天子呵!抛却尘寰,讲不起贡衣航海,锦衣玉食,金瓯社稷,锦绣乾坤,都化作滔滔洪水向东流;脱离欲海,休滉那粉黛蛾眉,温香暖玉,翠袖殷勤,清讴皓齿,尽赴于栩栩羽化随梦绕。
  这正是:
  从前余焰逞雄威,作过灾殃还自受。
  成汤事业化飞灰,周室江山方赤炽。
  话说子牙在中军方与众诸侯议攻皇城,忽左右报进中军:“启元帅:摘星楼火起。”子牙忙领众将,同武王、东伯侯、北伯侯共天下诸侯,齐上马出了辕门看火。武王在马上观看,见烟迷一人,身穿赭黄兖服,头戴冕旒,手拱碧玉圭,端坐于烟雾之中,朦胧不甚明白。武王问左右曰:“那烟雾中乃是纣天子麽?”众诸侯答曰:“此正是无道昏君。今日如此,正所谓‘自作自受’耳。”武王闻言,掩面不忍看视,兜马回营。子牙忙上前启曰:“大王为何掩面而回?”武王曰:“纣王虽则无道,得罪于天地鬼神,今日自焚,适为孽报;但你我皆为臣下,曾北面事之,何忍目睹其死,而蒙逼君之罪哉?不若回营为便。”
  子牙曰:“纣王作恶,残贼生民,天怒民怨,纵太白悬旗,亦不为过;今日自焚,正当其罪。但大王不忍,是大王之仁明忠爱之至意也。然犹有一说:昔成汤以至仁放桀于南巢,救民于水火,天下未尝少之;今大王会天下诸侯,奉天征讨,吊民伐罪,实于汤有光,大王幸毋介意。”众诸侯同武王回营。子牙督领众将门人看火,以便取城。只见那火越盛,看看卷上楼顶,那楼下的柱脚烧倒,只听得一声响,摘星楼塌倒,如天崩地裂之状,将纣王埋在火中,一霎时化为灰烬。一灵已入封神台去了。后人有诗叹之,诗曰:
  放桀南巢忆昔时,深仁厚泽立根基。
  谁知殷受多残虐,烈焰焚身悔已迟。
  又有史官观史,有诗单道纣王失政云,诗曰:
  女娲宫里祈甘霖,忽动携云握雨心。
  岂为有情联好句,应知无道起商参。
  妇言是用残黄耇,忠谏难听纵浪淫。
  炮烙冤魂多屈死,古来惨恶独君深。
  又诗叹纣王才兼文武,诗曰:
  打虎雄威气更骁,千斤膂力冠群僚。
  托梁换柱超今古,赤手擒飞过鸷雕。
  拒谏空称才绝代,饰非枉道巧多饶。
  只因三怪迷真性,赢得楼前血肉焦。
  话说摘星楼焚了纣王,众诸侯俱在午门外驻扎。少时,午门开处,众宫人同侍卫将军、御林士卒酌水献花,焚香拜迎武王车驾,并诸侯入九间殿。姜子牙忙传令:“且救息宫中火。”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九十八回 周武王鹿台散财
  诗曰:
  纣王聚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桀时。
  积粟已无千载计,盈财岂有百年期。
  须知世运逢真主,却笑贪淫有阿痴。
  今日还归民社去,从来天意岂容私。
  话说众诸侯俱上了九间殿,只见丹墀下大小将领、头目等众,跻跻跄跄,簇拥两旁。子牙传令:“军士先救灭宫中火焰。”武王对子牙曰:“纣王无道,残虐生灵,而六宫近在肘腋,其宫人、宦寺被害更惨,今军士救火,不无波及无辜;相父当首先严禁,毋令复遭陷害也。”子牙闻言,忙传令:“凡军士人等只许救火,毋得肆行暴虐,敢有违令妄取六宫中一物,妄杀一人者,斩首示众,决不姑惜!汝宜悉知。”只见众宫人、宦寺、侍卫、军官齐呼:“万岁!”武王在九间殿驻跸,与众诸侯看军士救火。武士猛抬头,看见殿东边有黄澄澄二十根大铜柱摆列在旁,武王问曰:“此铜柱乃是何物?”子牙曰:“此铜柱乃是纣王所造炮烙之刑。”武王曰:“善哉!不但临刑者甚惨,只今日孤观之,不觉心胆皆裂。纣天子可谓残忍之甚!”子牙引武王入后宫,至摘星楼下,见虿盆里面蛇蝎上下翻腾,白骨暴露,骷骸乱滚;又见酒池内阴风惨惨,肉林下冷露凄凄。武王问曰:“此是何故?”子牙曰:“此是纣王所制虿盆,杀害宫人者;左右正是肉林、酒池。”武王曰:“伤哉!纣天子何无仁心一至此也!”不胜伤感,乃作诗以纪之,诗曰:
  成汤祝网德声扬,放桀南巢正大纲。
  六百年来风气薄,谁知惨恶丧疆场!
  又伤炮烙之刑,作诗以纪之,诗曰:
  苦陷忠良性独偏,肆行炮烙悦婵娟。
  遗魂常傍黄金柱,楼下焚烧孽报牵。
  话说武王来至摘星楼,见余火尚存,烟焰未绝,烧得七狼八狈,也有无辜宫人遭在此劫,尚有余骸未尽,臭秽难闻。武王更觉心中不忍,忙吩咐军士:“快将这些遗骸捡出去埋葬,无令暴露。”因谓子牙曰:“但不知纣王骸骨焚于何所?当另为捡出,以礼安葬,不可使暴露于天地;你我为人臣者,此心何安!”子牙曰:“纣王无道,人神共愤,今日自焚,实所以报之也。今大王以礼葬之,诚大王之仁耳。”子牙吩咐军士:“检点遗骸,毋使混杂;须寻纣王骸骨,具衣衾棺椁,以天子之礼葬之。”后人有诗叹成汤王业如斯而尽:
  天丧成汤业,敌兵尽倒戈。
  积山尸遍野,漂杵血流河。
  尽去烦苛法,方兴时雨歌。
  太平今日定,袵席乐天和。
  话说子牙令军士寻纣王遗骸,以礼安葬,不表。
  且说众诸侯同武王往鹿台而来。上了台时,见阁耸云端,楼飞霄汉,亭台叠叠,殿宇巍峨,雕栏玉饰,梁栋金装;又只见明珠异宝,珊瑚玉树,镶嵌成琼宫瑶室,堆砌就绣阁兰房,不时起万道霞光,顷刻有千条瑞彩,真所谓目眩心摇,神飞魄乱。武王点首叹曰:“纣天子这等奢靡,竭天下之财以穷己欲,安有不亡身丧国者也!”子牙曰:“古今之所以丧亡者,未有不从奢侈而败,故圣王再三叮咛垂戒者,‘宝己以德,毋宝珠玉’,良有以也。”武王曰:“如今纣王已灭,天下诸侯与闾阎百姓受纣王剥削之祸,荼毒之苦,征敛之烦,日坐水火之中,衽席不安,重足而立,今不若将鹿台聚积之货财,给散与诸侯、百姓,将巨桥聚敛之稻粟,赈济与饥民,使万民昭苏,享一日安康之福耳。”子牙曰:“大王兴言及此,真社稷生民之福也!宜速行之。”武王命左右去发财运粟,不表。
  只见后宫擒纣王之子武庚至,子牙令:“推来。”众诸侯切齿。少时,众将将武庚推至殿前,武庚跪下。众诸侯齐曰:“殷受不道,罪盈满贯,人神共怒,今日当斩首正罪,以泄天地之恨。”子牙曰:“众诸侯之言甚是。”武王急止之曰:“不可!纣王肆行不道,皆是群小、妖妇惑乱其心,与武庚何干?且纣王炮烙大臣,虽贤如比干、微子,皆不能匡救其君,又何穇武庚一幼稚之子哉?今纣王已灭,与子何仇?且‘罪人不孥’,原是上天好生之德,孤愿与众位大王共体之,切不可枉行杀戮也。俟新君嗣位,封之以茅土,以存商祀,正所以报商之先王也。”
  东伯侯姜文焕出而言曰:“元帅在上:今大事俱定,当立新君以安天下诸侯、士民之心。穇且天不可以无日,国不可以无君,天命有道,归于至仁,今武王仁德着于四海,天下归心,宜正大位,以安天下民心。穇我等众诸侯入关,襄武王以伐无道,正为今日之大事也。望元帅一力担当,不可迟滞,有辜众人之心。”众诸侯齐曰:“姜君侯讲得有理,正合众人之意。”子牙尚未及对,武王惶惧逊谢曰:“孤位轻德薄,名誉未着,惟日兢兢,求为寡过以嗣先王之业而未遑,安敢妄觊天位哉!况天位惟艰,惟仁德者居之,乞众位贤侯共择一有德者以嗣大位,毋令有忝厥职,遗天下羞。孤与相父早归故土,以守臣节而已。”
  旁有东伯侯厉声大言曰:“大王此言差矣!天下之至德,孰有如大王者!今天下归周,已非一日,即黎民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谓大王能救民于水火也。且天下诸侯景从云集,随大王以伐无道,其爱戴之心,盖有自也。大王又何必固辞?望大王俯从众议,毋令众人失望耳。”武王曰:“发有何德,望贤侯无得执此成议,还当访询有众,以服天下之心。”东伯侯姜文焕曰:“昔帝尧以至德克相上帝,得膺大位;后生丹朱不萧,帝求人而逊位,众臣举舜。舜以重华之德,以继尧而有天下。后帝舜生子商均亦不萧,舜乃举天下而让之禹。禹生启贤明,能承继夏命,故相继而传十七世。至桀无道而失夏政,成汤以至德放桀于南巢,代夏而有天下。传二十六世至纣,大肆无道,恶贯罪盈。大王以至德与众诸侯恭行天之讨,今大事已定,克承大宝,非大王而谁?大王又何必固逊哉!”武王曰:“孤安敢方禹汤之贤哲也。”
  姜文焕曰:“大王不事干戈,以仁义教率天下,化行俗美,三分天下有其二;故凤鸣于岐山,万民而乐业。天人相应,理不可诬。大王之政德,与二君何多让哉!”武王曰:“姜君侯素有才德,当为天下之主。”忽听得两旁众诸侯一齐上前,大呼曰:“天下归心,已非一日,大王为何苦苦固辞?大拂众人之心矣!穇吾等会盟此地,岂是一朝一夕之力,无非欲立大王,再见太平之日耳。今大王舍此不居,则天下诸侯瓦解,自此生乱,是使天下终无太平之日矣。”子牙上前急止之曰:“列位贤侯不必如此,我自有名正言顺之说。”正是:
  子牙一计成王业,致使诸侯拜圣君。'。。'
  话说众诸侯在九间殿,见武王固逊,俱纷然争辩不一,子牙乃止之,对武王曰:“纣王祸乱天下,大王率诸侯明正其罪,天下无不悦服,大王礼当正位,号令天下。穇当日凤鸣岐山,祥瑞现于周地,此上天垂应之兆,岂是偶然!今天下人心悦而归周,正是天人响应,时不可失。大王今日固辞,恐诸侯心冷,各散归国,涣无所统,各据其地,日生祸乱,甚非大王吊伐之意。深失民望,非所以爱之,实所以害之也。愿大王详察!”武王曰:“众人固是美爱,然孤之德薄,不足以胜此任,恐遗先王之羞耳。”东伯侯姜文焕曰:“大王不必辞逊,元帅自有主见。”乃对子牙曰:“请元帅速行,不得迟滞,恐人心解散。”子牙急忙传令:“命画图样造台,作祝文昭告天地社稷,俟后有大贤,大王再让位未迟。”众诸侯已知子牙之意,随声应诺。旁有周公旦自去造台。后人有诗诵之,诗曰:
  朝歌城内筑禅台,万姓欢呼动八垓。
  沴气已随余焰尽,和风方向太阳来。
  岐山鸣凤缠祯瑞,殿陛赓歌进寿杯。
  四海雍熙从此盛,周家泰运又重开。
  话说周公旦画了图样,于天地坛前造一座台。台高三层,按三才之象,分八卦之形。正中设“皇天后土之位”;旁立“山川社稷之神”;左右有“十二元神”旗号,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立于其地;前后有“十干”旗号,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立于本位;坛上有“四季正神方位”:春日太昊,夏日炎帝,秋日少昊,冬日颛顼;中有皇帝轩辕;坛上罗列笾豆、簠、簋、金爵、玉斝,陈设祭前,并生刍炙脯,列于几席,鲜、酱、鱼、肉设于案桌,无不齐备。只见香烧宝鼎,花插金瓶,子牙方请武王上坛。武王再三谦让,然后祭坛。八百诸侯齐立于两旁,周公旦高捧祝文,上台开读,祝文曰:
  惟大周元年壬辰,越甲子昧爽三日,西伯侯西岐武王姬发敢昭告于皇天后土神祗曰:呜呼!惟天惠民,惟辟奉天。有殷受弗克上天,自绝于命。臣发承祖宗累治之仁,列圣相沿之德,予小子曷敢有越厥志,恭天承命,底商之罪,大正于商。惟尔神祗,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予小子方日夜祗惧,恐坠前烈,敬修未遑。无奈诸侯、军、民、耆老人等,疏请再三,众志诚难固违。俯从群议,爰考旧典,式诹吉日,祗告于天、地、宗庙、社稷暨我文考,于是日受册、宝,嗣即大位。仰承中外靖恭之颂,天人协应之符,庆日月之照临,膺皇天之永命。尚望福我维新,永终不替,慰兆人胥戴之情,垂累业无疆之绪。神其鉴兹!伏惟尚飨。
  话说周公旦读罢祝文,焚了,祝告天地毕,只见香烟笼罩空中,瑞霭氤氲满地。其日天朗气清,惠风庆云,真是昌期应运,太平景象,自然迥别。那朝歌百姓挤拥,遍地欢呼。
  武王受了册、宝,即天子位,面南垂拱端坐。乐奏三番,众诸侯出笏,山呼“万岁”。拜贺毕,武王传旨,大赦天下。众人簇拥武王下坛,来至殿廷,重新拜贺毕,武王传旨,命摆九龙饰席,大宴八百诸侯,君臣共乐。众人酒过数巡,俱各欢畅。百官觉已深沉,各辞阙谢恩而散。后人读史,见武王一戎衣而有天下,君臣和乐,作诗以咏之,诗曰:
  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