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到区里跟杨玉权、潘石华谈两镇合并的具体问题时,沈淮还是想跟袁宏军沟通一下,让袁宏军过来接他。

“沈书记,你拿四十万给李社、蔡家桥两个村合并办学,把鹤塘镇的人心全勾过去了。我都不知道,现在鹤塘镇上,大家早就嚷嚷开了,想着要不鹤塘整个的都并过去好了,也能一起享受梅溪镇高速发展的福利。”袁宏军看着沈淮从厂区里走出来,笑着说道,“没想到啊,沈书记你下这个饵是早就有用心的。”

沈淮跟袁宏军握了握手,说道:“这时候突然提两镇合并,有些仓促,不过好几家企业的投资近期内就要敲定,而工业配套的布局,又必须要在此之前拿出一个具体的规划来,也必须要很快的得到执行。所以,即使很仓促,昨天我也把这个问题直接提了起来,也是为了能打消投资商的一些顾虑,也没来得及跟袁书记你沟通一下,要说声对不住啊。”

“没什么,没什么。”袁宏军连连摆手道,“沈书记你有发展的战略眼光,站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梅溪镇的成绩又摆在那里,是我之前没有更主动的找你虚心学习。”

看袁宏军脸上并无不悦,看来对两镇合并发展的事情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抵触,沈淮暗里心想这点还真要感谢潘石华这次定点将周明空投到鹤塘镇当镇长呢;要不是周明给袁宏军这么大的压力,心想袁宏军大概也不可能一点都不抵触两镇合并之事吧?

“哪里,我也就是仗着年纪轻,不怕栽根头,敢胡乱闯而已。”沈淮边笑着说话,边坐上袁宏军的车,一起往区里去见杨玉权跟潘石华,他这时也未必有十全的把握断定区里就没有一点阻力,但能跟袁宏军取得共识,只要袁宏军不公开抵触两镇合并,阻力就能减少许多。

沈淮就趁着坐车到区里这点时间,把他关于两镇合并发展的一些想法,跟袁宏军沟通了一下。

说实话,袁宏军刚听到这个消息时,也感到很突兀,心里也很是不快,但不得不去考虑更现实的状况。

昨天沈淮是在市委书记谭启平面前直接提到两镇合并发展这个问题,无论是通过还是不通过,他这个小小镇党委书记插话的余地其实很小,区里也不会特别重视他的意见。

袁宏军心里就想,两镇合并发展的问题,要是潘石华或杨玉权这样的人物提出来,他还会不会感到愤怒?袁宏军知道,那样的话,他虽然会抵制,但不会有资格去气愤什么。

这段时间来,无论是车轧高小虎,还是扳倒英皇王子亮,还是叫潘石华的堂兄潘石贵走投无路、“畏罪自杀”,就算高小虎、潘石华、葛永秋等人在某种场面上都不得不向沈淮低头认栽,袁宏军也知道他要是仅把沈淮看成跟自己同等级、同等地位的普通镇党委书记看待,那就太愚蠢、太不知死活了。

这么想,袁宏军的心里就平衡了许多,就能以相对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两镇合并发展的问题。

第二百三十五章袁宏军的权衡

潘石华自然不希望梅溪、鹤塘两镇合并。

沈淮是在谭启平、熊文斌面前直接提起两镇合并的事情,潘石华也无需担心没有办法给熊文斌交待,不是他不努力,周明的位子是沈淮合并没有的,只是潘石华还是堵着一口气,顺不过来。

原因无他,就在八天前的区常委会议上,就是他力顶周明到鹤塘当镇长,又因为其他区常委抱着不得罪熊文斌的缘故,杨玉权也被迫含糊的同意了这事。

区常委开会讨论才过去八天,沈淮就推动两镇合并发展——杨玉权有没有得到沈淮事先的通气,大家都不好猜测,但大家都知道潘石华作为堂堂副书记、区长是肯定给完全蒙在鼓里,玩弄于股掌之间。

对于真正知道实情的人,对潘石华事先没有得到沈淮的通气,会觉得无所谓,这段时间东华给沈淮抽脸的中层干部也不止潘石华一个,潘石华也没有什么好丢脸的。但上上下下,更多的是不知实情的人,看到一个区长压不住乡镇党委书记,给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当成猴在耍,就当成潘石华的笑柄。

潘石华通知袁宏军早半小时过来,他是认为袁宏军在鹤塘镇党委书记的位子上坐得好好的,应该会非常抵触两镇合并这件事。

他想让袁宏军在下午的会议明确提出反对意见,这样他才有拖延下去的借口。他看得出谭启平未必就十分赞同两镇合并发展,有时候只是缺乏直接拒绝的借口,才把球踢到区里来,区里要有分歧、争议,这件事就能拖下去。

镇党委书记对很多基层干部来说,是一生孜孜不倦追求而不得的目标,坐上了,谁会轻易言弃?潘石华对袁宏军不是十分的熟悉,但他认为袁宏军不可能弃镇党委书记的位子不坐,而甘居沈淮之下或调到区里另任闲职。

只是,看到袁宏军与沈淮一起进区政府大楼,潘石华心就凉了一截。

袁宏军、沈淮比约定时间要早过来,杨玉权当仁不让,将他们喊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来。

杨玉权也要先摸一摸袁宏军的态度,两镇合并,其他事情倒是罢了,关键是要撤销一个镇的行政编制,人事上的变化会极大。

两镇合并发展,自然是梅溪镇兼并鹤塘镇,副书记、副镇长可以多设几个,但党政正职只有两个缺。

鹤塘镇的镇长没有什么大的能耐跟背景,年纪也大,本来就是要调到区人大把位子给周明让出来,但要是两镇合并,沈淮与何清社在梅溪镇搭班子配合默契,沈淮也没有要将何清社挤走的意思,新的镇就没有安顿袁宏军跟周明二人的位子,同时区里也挤不出两个正科级的实缺安顿他们两人。

这也是杨玉权最头痛的事情。

杨玉权沏茶给袁宏军、沈淮两人,他拿着深色罐头玻璃瓶装的一壶茶坐在靠椅上,说道:“你们两人一起过来,应该就两镇合并的事情有过沟通,袁宏军,你怎么看两镇合并的事?”

“跟梅溪镇合并,齐步发展,这是鹤塘四万民众盼望的好事,我当然支持。”袁宏军当即表明态度,“但我有个要求。”

“好啊,你说。”杨玉权看到袁宏军跟沈淮一起过来,就知道他不会公开拒绝两镇合并,能同意定下这个基调,袁宏军提些要求也很合理,杨玉权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调到鹤塘镇工作也就半年时间,但这半年时间里看到梅溪镇就在身边飞速的崛起,我既为梅溪镇欣喜,同时又感到惊讶、惊奇。我时时在想,梅溪镇能如此腾飞起来,必定有我们还没有掌握跟领悟的经验。我就想着找个机会,好好找沈书记请教一下。”袁宏军说道,“我希望两镇合并后,我能直接到新镇有沈书记学习的机会。”

“哦。”杨玉权听袁宏军的意思是想进入新的镇班子里,但又迟疑地看了沈淮一眼,不知道沈淮事前有没有跟袁宏军约定下来,不知道沈淮怎么说服何清社将二把手的位子让给袁宏军?

“当然,何镇长也是我要学习的对象。”袁宏军看到杨玉权的迟疑,又补充了一句。

居沈淮之下,这个很容易理解;不过,袁宏军愿意屈居何清社之下,还是叫杨玉权有些意外。

不过袁宏军这么表态,杨玉权倒容易办了。

沈淮最初到梅溪镇,也是以正科级去任副科职,新镇里给袁宏军安排一个副书记的位子,不是什么难事。

剩下的周明虽然难办一下,但周明的任命毕竟还没有正式下达,人还没有到乡镇去,实在不行,就在区里硬挤出一个正科位子给他,也不是没有可能。

又闲扯了几句,区委办主任进行通知开会。杨玉权让区委办主任带沈淮、袁宏军先去会议室,他则在走廊里多绕到半圈,敲门走到潘石华的办公室,说道:“老潘,到开会时间了,我们一起过去。”

潘石华拿上手头正批复的文件,从抽屉里拿出记录本跟笔,跟杨玉权往会议室走去。在走廊里,杨玉权跟潘石华说道:“我跟袁宏军谈过话,两镇合并后,他愿意去当副书记。熊秘书长那边,你是不是晚上去沟通一下?”

潘石华心里微惊,点了点头,推门进了会议室,看见袁宏军跟沈淮坐在会议室角落里抽烟,实在猜不透袁宏军他心里是怎么想,堂堂一个镇党委书记,新镇合并不要说去争一把手的位置了,怎么就甘心落个三把手?

“潘区长。”袁宏军看到潘石华进来,站起来招呼,他也看到潘石华眼里的疑惑,的确会有很多人想不通他为什么甘愿屈居何清社之下。

从上午知道两镇合并的事,袁宏军从抵触到接受现实,也经过一番思想的挣扎。

也许在九三年之前,鹤塘镇落后梅溪镇不太多。梅溪镇占了中心镇的便宜,财政收入也只有六百万,鹤塘镇的财政收入虽然不到四百万,但人口少一些,相差并不算太大。

真正拉开差距,也就这不到一年时间而已。

在沈淮的强势掌控之下,梅溪镇迅速崛起。

除了梅钢、紫萝家纺两家规模企业得到彻底整顿、理顺发展的道路外,梅溪镇上半年新成立的小加工类型的小企业也有五六家。兼之在货运码头、集资房建设、梅钢技改扩容等几个大型项目的拉动之下,一到六月镇财政收入就直接破了一千万,鹤塘镇上半年的财政收入甚至不到其五分之一,这一下子就给拉出天壤之别来。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鹤塘镇保持独立建制,也将给梅溪镇瞩目的成绩衬托得黯淡无光。

梅溪镇的财政收入上来,民众收入增加另说,吃公家的人员收入自然是随财政收入呈直线上升。两个镇挨得这么近,又是同时划并到唐闸区,两镇之间的党员干部经常性有接触,那彼此之间就必然会有比较。

这个影响在上半年就已经突兀的彰显出来了,梅溪镇行政人员的正式工资当然没有提高多少,还是停在普通办事员每月两百八十元的水平上,但抵不住隔三岔五的发过节费,而且一发就是六百八百。

梅溪镇行政人员所享受的福利,就已经叫鹤塘镇的党员干部眼馋到怨声载道,明里暗里都在指责他们镇领导没有能耐。想想也难怪,两镇党员干部有事没事常碰上,鹤塘镇掏烟是金叶、大前门,梅溪镇掏云烟、红梅,谁心里是个滋味?

在吃公家饭里的人群,教职工的人数要比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多得多。

以梅溪镇为例,在编的政府工作人员也就七八十人,但中小学及镇中心幼儿园的教职工多达四百余人;鹤塘镇中小学的教职工人数稍少一些,但也有三百人。

梅溪镇在编教职工的工资去年底才调到跟鹤塘镇看齐的水平,但在今年上半年又接连调整了两次,达到跟唐闸区其他乡镇的平均水平,达到每月四百余元,直接将鹤塘镇甩在身后。

鹤塘镇的在编教师工资给梅溪镇拉下不说,因为去年年底雪灾,镇上不得以从教育款项里挪出十五万去弥补救灾的空缺。教师在年后连续三个月只发一半的工资,这笔钱到现在都没有补上。

教师这些个中小知识分子,他们不指望当官发财,也不怕袁宏军能开除他们的公职,背地里骂袁宏军更欢。

袁宏军这几个月来,身上的压力可不轻。

要是不想一直给梅溪镇、给沈淮当陪衬,要是不想给下面的党员干部怨气相向,并入梅溪镇倒不失为一个办法,这样至少在财政上能分享梅溪镇高速发展带来的利益,这也是更大范围党员群众的愿意。

至于镇党委书记的权势——要是整天给下面的党员干部质疑能力,要是区里对鹤塘镇的工作成绩失望,要是基层群众都怨气载道,就算霸占住镇党委书记的位子,也不会有多少威望——失去威望的基层领导者,实际上是没有多少权势的。

袁宏军自然也会考虑两镇合并后他的去留问题,他没有想过要跟沈淮争,但又知道何清社跟沈淮搭班子配合默契,梅溪镇有这样的成绩,何清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沈淮及区里都不大可能会压制何清社。

留给他的选择,其实很有限,一是到区里,一是到合并的新镇班子是当三把手,甚至连三把手都当不上,还要排在李锋的后面。

袁宏军知道他在唐闸区没有背景是个致命伤,真要调到区里,论资排辈,就算这时候巴到一个正科位子,以后也难有他再进步的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袁宏军就在想,他要是退一步,会怎么样?

沈淮有千般不好,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在梅溪镇只要有工作能力的人,基本上还是能得到重用。

郭全给沈淮踢出梅钢,但并没有给打压多久,很快就得到沈淮的重用,现在担任镇党委委员、资产办主任兼镇置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哪怕是跟沈淮有宿怨、大家一直都以为会给沈淮整得很惨的黄新良,实际非但没有给整很惨,最近还得到提拔,担任副镇长,同时分管党政办跟教育办的工作。

到这时候,知道一些详情的人,没有谁还会把沈淮当成普通的镇党委书记。要不是沈淮实在年轻,就凭着他率领梅钢干出来的成绩,就足以叫他很快的升上去。沈淮要快速升上去,就算他不是十分的用心提拔新信、旧人,何清社、李锋等人,也能凭借在梅溪镇跟沈淮一起搭班子的出色政绩,在唐闸区内得到更重要的位置。

摆在袁宏军面前的选择,其实就是现在霸住正科位子不放,还是退一步,以换取将来可能会有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二百三十六章投桃报李

杨玉权临时召集区常委会议,沈淮提出的两镇合并发展、统一规划梅鹤公路两侧工业区布局,只是一个议题;另一个议题也与之相关,就是如何确保这次的招商成绩能尽快的落到实处。

作为这次唐闸区带队赴京招商的主角,周裕自然列席会议。

周裕的背景,区常委班子里的成员都清楚。对这么一个在任何场合都能夺人眼球的大美人儿,大家也是心里馋而不敢露在脸上。这以往一起开会,在座有个美人儿养养眼、说几句半诨不素的玩笑话,也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不视之为威胁;但这次周裕赴京招商回来,好些人就深感威胁了。

吴海峰在到市人大之前,曾想将周裕一步送到位,但受阻于高天河,周裕最终到唐闸区只担任普通副区长。

机会一旦错过,就很难再次把握。

在吴海峰退居二线的情况,一般说来在三五年间,周裕想要进步都是有很大阻力的。位子就那么几个,大家都争着要上,你有背景,我向上面送的钱也不是小数目,凭啥你能上,我不能上?

这争来争去,最后谁上谁下,也只能论资排辈,把硬指标摆出来。

周裕毕竟还是太年轻,今年都没有满三十岁,又是女性,此前又一直在市政府机关工作。相比较现在的区常委班子成员,年纪及资历,都有很大的劣势。

就算是杨玉权,此前也是更多的把她当成晚辈看待,也未必就希望看到她很快进入常委班子,获得跟自己相对平等的话语权。

因为有梅钢改制的成绩,唐闸区今年上半年的财税等经济数据出炉,还算是能叫各方面都满意的答卷。就算如此,唐闸区上半年引进来的外来资金也就三千来万,其中外汇资金不足两百万美元。

周裕这次带队赴京招商,要是能落到实处,引进资金总量将近两个亿,其中外汇资金将达到四百万美元。

就算海丰实业跟长青集团的投资要算市计委的功劳,但梅溪电厂项目则要算周裕直接拉来的。

梅溪电厂项目,虽然引进的不是外资,却是跟中央部委下属的东南电力建设集团合作,层次一点都不比外资差。项目投资高达一亿五千万,建成后年发电量最高将达两亿度,又能恰到好处的缓解唐闸当前电力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这个项目要是最终经周裕的手促成,这个成绩摆出来就太耀眼了。

杨玉权这次临时召集区常委会议,第一个议题,就是要千方百计的确保这个项目能落到实处。

“谭书记到东华后,反复在会议上指示区县要重视、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杨玉权坐在长桌的一端,他从部队到地方,一直都是有名的大嗓门,掷地有声地说道,“所谓重视,就是招商有功要赏,引资无能要罚,不然口号喊得再响、也是一句空话。这次赴京招商是有些效果,但还没有真正的落实,还没有化为引以为傲的成绩,所以我们不能高兴得太早。特别是梅溪电厂项目,对唐闸区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为了确保这个项目能落实下来,我认为,我们区委区政府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的领导工作小组。这个小组,我当组长,不过我这个组长只是名义上的,具体工作还是要副组长周区长负责。梅溪电厂同时是梅钢的合作项目,另一个副组长就由沈淮来担任,小组的其他成员就从梅钢、梅溪镇以及招商局召集精兵强将。”

潘石华气得吐血,杨玉权讽刺他引资无能不说,还要把他从梅溪电厂项目里直接撇开掉。杨玉权话都说出来了,潘石华也不能硬凑进工作小组里去,跟周裕、沈淮一样捞个副组长的名头。

沈淮围着桌子而坐,无聊之余,把杨玉权的话工整的记在记录本上,偶尔抬看潘石华一眼,看他板结住似的脸,心里冷笑,心想潘石华大概很后悔这次赴京没有亲自带队了吧?周裕要是工作有大成绩,背后又有周家跟市人大主任吴海峰撑腰,别人就很难再拿年龄、资历卡着不让她上位。

区常委会议,沈淮、周裕、袁宏军本来就是敬陪末座的,三个人就坐在一起。

看着沈淮恭恭敬敬的将杨玉权的话,一字不落的都抄下来,周裕知道他无聊透顶,就在记录本上写下一句话给他看:“晚上宋总那边,怎么安排?”

“小白同学有没有空?”沈淮写字回问。

“有。”

“区里掏腰包?”沈淮又问。

周裕横了沈淮一眼,又写道:“那就直接去鹏悦,区里有招商的费用。”

“沈淮,跟周区长两个副组长,在讨论什么事情呢?”潘石华看到沈淮跟周裕眼来眉去,心里就一阵不舒服,他坐在杨玉权的旁边,隔着长桌不知道沈淮跟周裕拿着笔在聊什么,就直接开口问。

“周区长在考虑梅溪电厂的选址问题。”沈淮抬头说道,“之前梅钢做的电厂规划,装机容量只有一万千瓦,所以选在货运码头的西侧,输煤也是跟梅钢共用一座散货码头。而新的电厂方案,装机容量要做到十万千瓦,规模增加了近十倍,就需要建专门的输煤码头。目前看来,最终的选址很可能要落在码头东侧,也就是鹤塘镇境内。两镇合并就算区、市都同意,也要得到省里的批准才能最终实施。速度快则三两个月;慢的话,半年都批不下来。为了更好的推进梅溪电厂项目,周区长在跟我商议:一,是不是让袁书记也进入工作小组当副组长;二,是不是有必要先以区里的名义,直接将梅鹤公路两侧、分属两镇所辖、五百米范围内的地块划出来设立两镇共管的工业园?这样就可以暂时不用去管两镇合并的事,先可以从两镇抽调精兵强将,去统一规划管理工业园。等两镇正式合并之后,工业园的管辖权也可以自然过渡到新的镇政府名下。”

九二年之后,改革开放进入新一轮的热潮,各级政府设立开发区、工业区的热情高涨,管理没能相应的跟上去,相对混乱得很。不要说得到区县认可了,乡镇自行征地设立工业园的情况都很普遍。

周裕见沈淮拿她的名义说事,忍不住在桌下轻踩了他一下,又不得不附和他的话:“现在就以区政府的名义,先推动两镇合作设立工业园,对梅溪电厂项目是有直接促进作用的,在选址时就能更加的灵活。”

她也刚知道袁宏军不介意到新的镇政府当三把手甚于四把手的态度,开始也有诧异,猜测沈淮这时候借自己的名义,提议让袁宏军也进工作小组当副组长是投桃报李。

袁宏军说道:“梅溪电厂项目,要是能用得我,吩咐一声就是了;这个副组长,我可没本事当。”

“袁宏军一起参与进来,加强工作小组的力量是好的,当个副组长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杨玉权说道,工作小组只是临时所设,所谓的组长、副组长都是挂职,袁宏军能在人事上做出这么大的让步,这时候给他挂一个副组长,实在算不了什么,他就直接拍板,不问其他人的意见,接下来眼睛又看向潘石华,“老潘,你觉得周区长提议先成立两镇共管的工业园这事怎么样,靠不靠谱?”

潘石华郁闷得要吐血,他能说不靠谱吗?

沈淮把工业园跟梅溪电厂项目直接挂钩起来,就算他一千个一万个心希望梅溪电厂这个项目黄掉,他也不能公开表这个态。

当然,要给杨玉权直接逼着表态,也不是潘石华的风格,他停下手里做记录的笔,说道:“不要急着做结论,大家先讨论嘛。即使有必要直接先成立两镇共管的工业园,怎么成立,区里要怎么做配合工作,大家都可以集思广益。”先把球踢给其他常委成员,只要其他常委有反对意见,他就多少有去抓主动的底气。

当然,沈淮虽然借周裕的名义说工业园的事,但潘石华相信这应该是他自己的意思。沈淮摆明了就算两镇合并的事有可能暂时会受阻,统一规划两镇产业发展布局的事也要先借工业园的名义先做起来。

由于梅溪、鹤塘两镇都是新并入唐闸区的,区常委班子成员几乎没有谁跟这两个镇有特别深的利益纠葛。不要说两镇先合作成立共辖的工业园,哪怕是两镇直接合并,只要袁宏军没有意见,也不会有其他人冒着得罪沈淮的风险跳出来反对。

见没有人反对,杨玉权就拍板决定让梅溪镇、鹤塘镇先把这事筹备着办起来,拿出一个具体的方案,供下一次区常委会议讨论表决……

第二百三十七章班底

晚上是以区招商局的名义宴请宋鸿军,会后沈淮就与周裕、袁宏军直接坐车赶到鹏悦国际,邵征已经开车送宋鸿军过来,由周知白陪着在球场上打高尔夫球。

“没想到东华还有这么一处好地方,早知道昨天就直接住到这里来了。”宋鸿军挥着球杆跟沈淮打招呼。

虽然只是高尔夫球练习场,但在目前经济还远谈不上发达的国内,也没有几座城市有。

周知白在鹏悦国际里所要体现的运动会所概念,在东华没有什么市场,只能亏本维持基本的运营,可以说是鹏悦集团近年来的一个大败绩,但对常年在繁荣都市生活的宋鸿军来说,反而是他在经济发展落后的东华市难得看到的几个亮点之一,自然是赞不绝口。

“那行啊,你今天晚上就可以住这里,周总也是很好客的人。”沈淮笑道。

周知白在这座球场上也是饱受打击,他也被迫接受沈淮开出的条件,以信用担保的形式,助渚江建设从业信银行获得四千万的渚溪路桥建设资金,以改善鹏悦国际外围的环境,也是承认他之前所犯的投资决策错误。

不过,人总是需要肯定跟安慰的,宋鸿军的赞许就叫周知白格外的受用。

沈淮不喜欢高尔夫球,他宁可在热浪扑人的黄昏,躺在帆布椅上看着红霞满天的晚空,跟周裕、袁宏军谈他关于工业园的一些想法;邵征则在一旁,联系人过来参加晚宴。

“沈书记。”

沈淮听到有人唤他,回头看了一眼,见一个中年人跟着区招商局长唐川走过来,他愣了一会儿,才想起原来是赵东的岳父肖建,站起来握手道:“肖工怎么给唐局长拉过来了?”

“老肖现在是我们区招商局的办公室主任,我跟他过来请周区长、沈书记指示晚宴的安排,有没有什么忌口的。”

“唐局,你跟肖主任决定吧,客人应该没有特别忌口的,只要鹏悦的厨师把平时的实力发挥出来就可以了。”沈淮说道,看肖建脸上的笑容几乎要溢出来,觉得很奇怪。

等唐川跟肖建离开,沈淮问过周裕才知道唐川今天才正式跟她推荐肖建来担任办公室主任。周裕也知道肖建的女儿肖明霞跟赵东虽然没有办酒,但已经是领过证的正式夫妻了,这么一桩无关紧要的人事任命,自然也乐意当成顺水人情送出去。

区招商局办公室主任,在周裕、沈淮看来不算什么,但好歹是个正股级。

肖建在区建设部门工作了有二十年,还只是事业编制的普通干部。这次给唐川从区建设局调出来,进入新组建的区招商局,不仅占了名额有限的行政编制,还一下子进入领导岗位,这初得重用的兴奋劲怕是一两天还没有办法过去。

沈淮看着唐川宽胖的背景,他现在还不知道唐川这个人的能力如何,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个人精。沈淮心里无奈地摇头,也无怪乎领导会喜欢这类人,这类人就算有千般不好,但有一点好处,他能在不动声色之间,照顾别人从毛孔里都透出写意来。

也许这种写意只能由实际地位比他高的人才能感受到,但沈淮此时倒没有办法拒绝他的示好,一个圈子里,这类人不能太多,但也少不了要有一两人充当润滑剂。

赵东、汪康升、徐溪亭、钱文惠以及杨海鹏、朱立、褚宜良、何清社、李锋、郭全、黄新良、张力升等人陆续坐车过来,沈淮便打断宋鸿军继续打球的兴致,介绍赵东等人给他认识。

到晚宴开始时,吴海峰、周炎斌以及杨玉权也赶了过来做陪。

宋鸿军虽然不用把他宋家子弟的身份摆出来,就凭着他的身家以及公司的实力,到地方上都会受到热情的招待。不过,他也是在商海爬滚多年,早就养成玲珑性子,不拿捏身份,跟大家一顿酒吃得热闹非凡。

不过吃过酒之后,宋鸿军也不愿意一本正经的坐在贵宾厅里跟大家聊地方发展经济的事情,抬手看着腕表,直接就问沈淮:“我过来之前,特地找朋友打听过,听说东华有个叫英皇国际的地方不错,是个喝酒的好场子。我难道来东华一趟,也该让我做回东,我们接下来是不是换个地方接着喝酒?”

大家都笑而不语,吴海峰站起来笑道:“英皇国际是你们年轻人玩的地方,我就不过去凑热闹了。”

袁宏军等人也知道宋鸿军这次要拉着沈淮去东华的夜场长见识,这种私密活动不是人越多越好,五六个人出动最好,他们都还没有资格硬凑上去,就相继告辞离开。

鹏悦及周裕由周知白代表做陪,孙亚琳反正是赶也赶不走,沈淮要杨海鹏、赵东留下来陪同,让其他人都散去。

杨海鹏、赵东跟周知白坐一辆车,沈淮跟宋鸿军、孙亚琳坐邵征开的车。

钻进车,宋鸿军才忍不住好奇地问:“我刚才说英皇国际,大家怎么都笑得很诡异?”

“你那个朋友多少年没来东华走动了。”孙亚琳回过头问宋鸿军,“你不知道英皇的老板得罪沈淮这浑球,给他当成钉子拔掉有一段日子了。”

见宋鸿军疑惑地看过来,沈淮笑道:“我在东华比你想象的要艰难一些啊。谭启平在很多事情上都保持沉默,既不反对也不支持,我不能把宋家的牌子公开扛出来,不拔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