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甚至认为沈淮过去半年时间里,在期刊上陆续发表的一些学术论文,应该是他请人代写、装点门面的小手段而已;这种事在国内已经屡见不鲜,通常上不会认为领导在期刊上发表了文章,就真的具有如此的水平。

宋文慧即使对沈淮再溺爱,再偏心,也不认为今年才二十五岁的沈淮,就有足够强的业务能力及专业管理水平去真正的管理一家钢铁厂。

她跟丈夫也是怕沈淮给戳穿后难堪,所以昨天宋文慧跟丈夫才避免跟沈淮聊太具体的产业发展及乡镇治理的话题。

今天也是偶然机会,看到沈淮买了一大外文书籍回来,认识到沈淮可能不像谢佳惠所说的那么“不学无术”,宋文慧这才有意识的去试探沈淮在专业领域的水平到底有多高,去考量沈淮的知识结构有多深、多广。

谈到后来,宋文慧都觉得话题在她这头难为继,她的心已经叫她所看到的“真相”所撼动。

也正是如此,她心里对谢佳惠三年前召集宋家人指责沈淮在法国不学无术、胡作为非一事,就尤其的怒焰沸腾:

要是这样都能说不学无术,但宋家这么多人里,还有谁有颜面活下去?

沈淮不知道小姑对谢棠的妈妈成见那么深,以致认为他受了很大的“冤屈”,但是小姑愿意跟他讨论产业上的话题,他也乐意更深层次的谈下去。

虽然这段时间在梅溪开创出一番局面,但沈淮清晰的认识到,他能在梅溪做出这些事,跟他身为宋家子弟的身份,有着直接的关系。

沈淮同时也认识到,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依旧存在着种种坎坷跟阻碍:跟谭启平的关系怎么处理,苏恺闻对他的成见到底有多深,戴乐生父子会不会恨他入骨,高天河父子会继续蛰伏多久才会有新的动作?

哪怕这次回京给老爷子祝寿不受宋家所有人的待见,沈淮这次也一定要硬着头皮回来参加宋家的“大团聚”,消弱谭启平心里他对宋家抛弃的印象。

要说有更进一步的目的,那就是能获得宋家,哪怕是小部分人的认同。

对沈淮来说,情感上的认同仅仅是很小的一个因素,他毕竟是借着别人的躯壳而活,即使受到之前沈淮很深的影响,但当真给宋家人拒之门外,他在情感上也不会受伤太严重。

在他的心里,小黎、陈丹她们才是他真正的亲人。

沈淮心里还是更奢望宋家有人对他的能力有所认同,这样他不仅可以继续在东华扯着宋家的虎皮做事,还有可能获得宋家的直接支持。

小姑今天愿意跟他更深层次的讨论梅钢及梅溪镇产业发展的问题,沈淮心里是很高兴的。

就算宋家其他人都不待见,只要能获得小姑的认同,他这次回京就是大有收获。

沈淮把最后一道菜做完递给小姑父端上去,他洗过手,在围裙上抹了两把,跟小姑宋文慧说道:“我带有一份梅溪镇的产业发展规划图来,小姑你帮我参详一下。”

宋文慧接过沈淮回卧室找来的规划图,不是设计院出的正式蓝图,而是一张手画图稿,但标有准确的地理数据,图例也相当正规,空白处还有密密麻麻用钢笔写下的注释,问道:“这是你自己画的?”

“嗯。”沈淮点头笑道,“现在的规划设计院不大愿意给乡镇做产业规划,在他们看来,乡镇服从区县即可,根本就没有必要独自搞什么规划。与其求爷爷告奶奶,我还不如自己先硬着头皮琢磨这事儿。”

餐桌上已经放满碗碟,宋文慧就把图稿铺在餐边柜上阅看,唐建民的好奇心也早给勾引起来,凑过头来看。

唐建民虽然长期只在医疗系统工作,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跑得地方多了,对乡镇产业的发展还是有着普通人不及的见识,他凑过头来看图,讶异地说道:“好大的规模啊!东华市经济偏落后一些,我看下面的区县经济要是做规划,也就这样子吧。”

沈淮给梅溪镇在梅鹤公路西侧规划的工业区面积只达四千亩地,不过实际在这幅图稿上,还把梅鹤公路以东属于鹤塘镇的区域也标示起来,加上下梅公路南北两侧的预留地块,仅这幅图稿里,显示出来的工业区规划面积就高达八平方公里,甚至要远超过当前一般的县域工业园区规模。

沈淮解释道:“东华的经济发展在东部沿海来说是相当滞后,所以做产业经济规划要有一个更高的全局目光,才有可能拉近、而不是拉大跟平江等地的差距。”

江东跟淮海两省就隔着渚江,宋文慧虽然人长期在江宁市工作,但淮海省的电建投资也是归她分管,她对淮海省乃至下面东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都很清楚。

现在江东省的一些地市,如平江、江宁,都进入良性发展阶段,而淮海省的地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宋文慧也认为,需要淮海省的地市级党政官员要有更高的产业发展眼光,进行全局性的产业规划,才有可能缩小跟渚江南岸地区的差距。

而很显然,淮海省十三个地级市,目前并没有出现这样的党政官员,宋文慧倒是没有想到沈淮虽然身处乡镇,目光却能放得这么远。

就在唐建民为沈淮的见识跟能力震惊之时,而打心里就把沈淮当成自己孩子看待的宋文慧则理所当然的认为宋家子弟就应该如此的杰出,之前什么话都是谢佳惠在搬弄是非、胡说八道。

宋文慧说道:“你知不知道,你爸爸过两天会去淮海省挂职副省长?”

沈淮记得他“父亲”在年前才提了正司局级,没想到才半年时间就到地方挂副省长,也难怪崔向东提起这事里,说他父亲“捞”到位子。

第二百一十二章宋家小辈

清晨,唐建民醒过来时,看到妻子刚翻过身去,知道她可能整宵都没有睡踏实。看着从纱帘透进来的亮光,他伸手把床头柜上的手表拿过来,都七点钟了。

听着院子里有走动的响声,唐建民心想应该是沈淮已经起床了,他坐起来穿衣衫,听着妻子在后面翻身跟他说话:“这事,我一定要跟四哥说。”

“我看不用太急。”唐建军转过身来,看着妻子一宿没睡踏实的脸有些倦容,说道,“四哥迟两天就会去淮海挂职副省长,沈淮在东华做的成绩,他不会永远都不看到。沈淮这次回来,大概也不是想大家闹翻脸?”

宋文慧是泼辣性子,但也知道丈夫说得在理,四哥跟沈淮父子间的事情,她硬要插一脚,未必能起什么好效果,但心里堵着一口气泄不去,说道,“就任凭那姓谢的编排沈淮?”

“四嫂可能也是因为谢棠的事才气急败坏说了一些多余的话。”今天是老爷子大寿,总理也会代表中央过来祝寿,唐建民心想妻子是急脾气,都不敢想象妻子要是还带着情绪在宴席上跟宋炳生、谢佳惠见面,会不会闹出什么事情来,他劝说道,“我想四嫂也不可能全是瞎说。你说说,一切要都是她安排的,她图什么?”

“沈桂秀病逝,沈淮在农场吃了这么多年的苦,姓谢的就能心安让沈淮回宋家?”宋文慧“噌”的坐起来,说道,“沈淮要是真不学无术、回到宋家真混吃等死,那倒也罢了。沈淮偏偏还这么优秀,她就不担沈淮将来有能力,为他娘讨公平,把她从宋家赶出去?”

唐建民苦笑一下,他不喜欢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但妻子这么揣测谢佳惠的用心,也不能完全说不对,他也不想继续挑妻子的火头,只是劝她:

“我觉得,这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大家都不要再提什么了。就算是沈淮以前做错事,也是因为他年纪轻,不能一棍子打死。你知道彤彤青春期那阵子叛逆成什么样子,这两年还不是也消停下来了?人总会长大的,沈淮现在做事踏实,也有能力做出成绩,我觉得,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宋文慧听丈夫这话合心意,也知道就算现在帮沈淮打抱不平,也闹不出什么明堂,再说今天这日子,就算心里有什么不高兴,也不能挂脸上。

宋文慧穿衣起床,打开门见沈淮蹲在廊檐下看院子里开得正艳的三色堇,说道:“今天中午的正宴是在丰泽园大饭店,到时候总理也会代表中央过来祝寿。你先收拾一下,记着把崔老爷子的茶叶也带上,等会儿我们要先去大宅。”

这时候屋里电话铃响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唐建民走出来,宋文慧问丈夫:“谁这时候打电话过来?”

“四哥打电话过来说,等会儿他过来接沈淮去老爷子那里。”唐建民说道。

“他也知道要脸!他早干什么去了?”宋文慧本来没有打算在今天多说什么,但听到老四打这么一个电话来,心头的邪火又控制不住的窜上来。

沈淮只能抱以苦笑,就像他要在别人面前装“回家团聚”一样,他父亲就算心里剩不下多少父子之情,在今天也要在别人面前演一出“父子相认”的戏。

“小姑,你就跟小姑父先去爷爷那边;我等我爸过来接我。”沈淮平静地说道,人生,无非就是一场演给别人看的戏,他也得配合把这出戏演好了。

唐建民手放在妻子的肩膀上,安慰她不要多说什么。

中午的正宴放在丰泽园大饭店,总理会代表中央过来祝寿,其他亲朋故旧都在,实在不宜把情绪挂在脸上。

宋文慧气得连早饭都没有吃,洗过脸就跟唐建民先赶去见老爷子。

大约等了一个小时,才听到院门外有车喇叭声响,沈淮就放下手里的书,拿着崔向东的那两罐茶叶就走了出去。

“沈淮你好。”魏岳刚下车准备过来喊沈淮,看到他出来,又赶忙绕过来,帮他把右后侧的车门打开。

沈淮低头就看见那张跟他仿佛是从一张模子里刻出来的脸,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沈淮想演戏演足,张嘴欲喊,但那个字眼涩在嗓咙眼里怎么也吐不出口。

眼前这人跟你实际上又没有半点关系,何苦管他的冷漠?沈淮心里想着,但这一刻他仿佛给真正的沈淮附体,心间给五味陈杂的情绪所充塞,也忘了要坐进车里去。

宋炳生犀利的眼睛盯住沈淮看了有那么几秒钟,才说道:“你进来吧,还要赶着去大宅呢。”语气淡漠。

从宋炳生的眼神,沈淮感觉到他的警惕,知道他是担心自己会大闹寿宴,暗道:宋家最不欢迎自己回来的,大概就是他吧?

沈淮心里也是悲哀,之前的“他”是做下那么多的错事,也确实伤害了很多无辜的人,但何尝又不是眼前这个人的受害者?

沈淮低头坐进车里,将崔向东托付给他的两罐茶叶放在膝盖上,安静的等魏岳坐回来发动车。

宋炳生视线落在那两只罐头瓶上,眉头微微蹙起来,问道:“这是你从东华带给老爷子的礼物?算了,这两罐东西你就不要拿出去了,你的贺礼,我已经帮你准备好了。”

“我没有准备什么贺礼,空手回家的。这两罐茶叶是崔向东老爷子托我捎给爷爷的。”沈淮说道。

宋炳生既不明白沈淮怎么跟崔向东认识,也不明白崔向东恨宋家入骨,为什么会临时让沈淮带两罐茶叶当寿礼?宋炳生满心疑惑,但忍住没有多问什么。

沈淮就是想叫他当一回闷葫芦,自然不会跟他多解释什么,眼睛盯着魏岳的后脑勺不说话。

车上陷入死一样的寂静,任魏岳发动车往仅隔一条巷子的西寺东巷开去。

唐建民也是怕沈淮控制不住脾气跟他爸宋炳生翻脸,早早的就等在宋宅大门外,看到宋炳生的车过来,快步迎过来,先一步打开车门。

虽然看到车里气氛冷得能僵煞人,但只要没破口相骂或动手打起来就好,唐建军接过沈淮手里的两罐茶叶,说道:“老爷子刚听你小姑说起这两罐茶叶呢,正给崔老爷子打电话问候;你赶紧跟我把这两罐茶叶给老爷子送过去。”心想着沈淮既然跟宋炳生一起过来了,也叫旁人看见了,那接下来,还是把他们父子俩分开好。

虽然才九点钟,虽然中午的正宴安排在丰泽园大饭店,宋宅这边还是有好多人聚了过来;有一些人站在院子里聊天。

他们看到跟沈淮跟宋炳生先后下车来,再看沈淮几乎长着跟宋炳生一模一样的脸,都讶异了:没听说宋家老四有儿子啊?

当然也有人知道得更多,知道宋炳生之前有过一段不为人知的婚姻,还留下一个儿子,看到沈淮跟宋炳生同时出来,心里都恍然大悟,心想:大概就是那个给宋家老四送出国的孩子,原来都长这么大了。

看唐建民带着这青年往里走,有人就忍不住问道:“这是老四家的吧?”

“嗯。”唐建民将沈淮介绍给宋家的亲朋故旧,但也只能把有些话说得含糊其辞,说道,“是老四家的,前些年一直在外面读书,才回国没多久。”又一一将这些宋家故旧介绍给沈淮认识。

“叭叭叭”后来传来一阵急促的喇叭声吓得大家一跳,沈淮转回头看见一辆崭新的凯迪拉克从后面逼过来。沈淮这两天很少在左近看到有这么不礼貌的车,刚要让道,唐建民却抓住他,说道:“是你大表兄鸿军那个混球,刚买了一辆新车,就耀武扬威的显摆。”

唐建民不让路,凯迪拉克就老实的在路边停下来,一张三十来岁的青年探头出来,朝唐建民嬉皮笑脸地说道:“小姨父,你拦着路不让,是不是想把我的车劫走过两天瘾啊?”

唐建民挥了挥手,说道:“你小子皮痒了,也不怕老爷子跑出去把你这烧包车给砸了?”

“老爷子今天过八十大寿,砸车多不喜庆啊;车砸了,小姨夫你能过两把手瘾吗?”宋鸿军笑着下车来,当真把车钥匙塞唐建民手里,看着旁边的沈淮,讶异地问道,“你就是沈淮?呵,我都不记得跟你有见面。我们之前有见过面?”

“应该是没有,我在燕京那几年也不常回市里,记得大表哥你那时在广南做生意。”沈淮说道。

宋鸿军不仅是大女儿宋奇的长子,也是小一辈里的老大。他十年前就下海经商,现在名下有好几家公司。沈淮在燕京的那几年,宋鸿军一直在广南做生意,他也是只闻其名,从未见过其人。

“我就说我的记性没那么差,不过你跟我四舅长得真像,跟老爷子长得也像。”宋鸿军热情的揽过沈淮的肩膀,很关心的问道,“我记得你回国有两年了,你现在在哪里工作,是自己开公司,还是在政府部门?”

三年前的醉酒事件,宋家这边也只有老一辈人知道,小一辈人只知道沈淮闯了大祸给赶回国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倒不是很清楚。

对宋鸿军的热情跟关心,沈淮也是淡而视之,心想他或许对所有人都这幅热情的面孔,倒真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

“在淮海省下面一个市里。”沈淮敷衍的说道,他也知道把在梅溪镇担任党委书记的事说起来,说不定会叫宋鸿军笑话。

第二百一十三章大家族

沈淮将崔向东托他捎的两罐茶叶,送到西屋,跟老爷子算是见过一面。

不断有电话打进来,给老爷子贺寿。有些电话传达一个意思也就够了,有些电话还需要老爷子亲自去接听,沈淮自然就捞不到说几句话,就跟小姑父唐建民回到院子里,看到宋鸿军给一大群人围住说话。

看着他们跟自己相似的面孔,沈淮知道他们都是他的“堂表兄弟姐妹们”。沈淮也无处可去,小姑父唐建民也要陪小姑去招呼亲朋故旧,还要安排车把客人先往丰泽园大饭店送,只有他们小辈没有安排什么任务,也无需刻意地去迎合登门祝寿的客人。

“这是沈淮吧?”跟宋鸿军挨肩站着说话的青年,看到沈淮走到院子里来,主动打招呼。

老爷子有四子三女,到再一下代,到沈淮这一辈,堂表兄弟姐妹总共有十七人,大家都长一张差不多的脸,沈淮一时间也搞不清楚跟他打招呼的这个表兄到底是谁。

“我是鸿奇,老二家的。”宋鸿奇伸过手来跟沈淮握手,笑道,“听说你在东华下面的乡镇干得很不错。”

要说宋鸿军是宋家小一辈在商界里的风流人物,那二伯宋乔生的儿子宋鸿奇,那就是宋家小一辈在政界里的领军人物,才二十九岁的他,已经是机械工业部国际合作司经贸处的副处长。

“混日子而已,又没有什么前途,不足为道。”沈淮笑了笑,与宋鸿奇握了握手。

过去两天他都在小姑宋文慧家,这么多堂表兄弟姐妹一个人都没有出现,他又怎么会在这里给他们“和善”的面目所迷惑?而且从宋鸿奇那抑不住的居高临下的姿态里,沈淮知道他的话只是敷衍而已。

“什么。”宋鸿军在一旁很是惊讶,说道,“你刚才说在淮海省地方工作,我还以为你在地市政府里呢,怎么会在乡镇里工作?”

沈淮看宋鸿军是对他的情况真不了解,而宋鸿奇等其他人,倒是都知道他在梅溪镇工作,神色流露出很多的不以为意。

宋鸿奇在旁边笑了笑,与其说是跟宋鸿军解释,不如说是安慰沈淮:“开始起点低点也没有关系,我刚进工业部也当了三年的经济师。四叔马上就要调到淮海省担任副省长,你在地方上还怕没有前途?”

沈淮看得出宋鸿奇神态里的洋洋自得,而别人的神色无疑也是相应的:压根儿就没有把他这个乡镇干部看在眼里。

京城人素来眼界就高,就算是普通的老百姓,也不会把一个穷乡僻壤的镇党委书记看在眼里;就算是地方上更高级的官员进京,在他们眼里也跟土豹子没有多大的区别,更不要说从小都在蜜罐子里长大的宋家子弟更是眼高于顶了。

对宋鸿奇的好言安慰,沈淮只是置之一笑。

对他父亲将去淮海省挂职“副省长”一事,就凭之前那个要他“不多事”的电话以及这两天的冷漠态度,沈淮猜想这事对他来说应该是祸非福。

宋鸿军对沈淮在乡镇工作也只是一时好奇,很快就给别人缠着问他跟那个红歌星交往的事转移了注意力。沈淮对那个叫姚莹的红歌星还是颇有印象,看电视屏幕那张千娇百媚的脸,心想真人应该更漂亮,但没想到跟宋鸿军在处男女朋友。

宋鸿军谈姚莹倒是眉飞色舞,但沈淮看不出他有多少的认真,心想他应该也是一个享乐主义者,漂亮的红歌星只是叫他面子上添了一些颜色而已,不过旁人倒是很羡慕。

宋家小一辈里,除了宋鸿军、宋鸿奇等几个人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多年,大多数要么刚走上社会,要么还在学校里,他们都面临着人生的选择。

对宋家子弟来说,最好的出路有两个,一是从政、一是经商。

即使能力平庸者,也能在这两条路上找到远比普通人要好的前程。

不过从政总是要先忍一段时间的寂寞,不如下海经商,只要找正当权的父辈叔伯批几张条件,就立即能过上宝马香车美女如云的奢侈生活。

虽然宋鸿军、宋鸿奇是小辈里的核心人物,但真正大聚在一起时,大家对下海经商、据说已经攒下上亿财富的宋鸿军更感兴趣。

“我说,要不你辞了公职出来跟我做也成。”宋鸿军对沈淮倒还是念念不忘,又把话题转到他身上,说道,“我有几个公司,也缺人手,鸿义也要过来帮我,你也可以随便挑一个公司过去管理,应该好过比你在乡镇熬资历。”

“就是啊,要是叫别人知道宋家竟然出一个乡镇干部,那还不要笑掉大牙?实在不行,让你爸把你调到省里,也要比在乡镇强一千倍。”

沈淮虽然不喜欢别人对他的人生指手画脚,但脸上的笑容不改的听着别人数说乡镇干部的低下,还一个劲地说:“鸿义哥说的是,我赶明儿就跟我爸说这事,在乡镇是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心里却对宋鸿奇的弟弟、二伯宋乔生的二儿子宋鸿义打了“叉”,心想宋鸿军虽然是享受主义者,但要比宋鸿义圆滑得多,也不知道是不是跟他已经下海经商近十年的经历有关。

“咦,谢姨过来,怎么没看见谢棠?”宋鸿奇看向院门口,奇怪地说道。

沈淮转过头去,看到他的继母谢佳惠正僵硬的将视线从他身上移开。

虽然之前的记忆,沈淮对这个妇人的感观很恶劣,但不得不说她是个气质雍容的美妇人,谢棠是遗传了她的美貌。

谢棠没有出现在谢佳惠的身边,沈淮心想谢棠今天大概不会露面。

谢佳惠身后又有两个中年男子走进来,其中一人看他的眼神是赤裸裸的不善,沈淮知道他是谢棠的舅舅、谢家的老大谢海诚。

谢家老爷子没能熬过十年动荡,病死在牛棚里。进入八十年代,虽说落实政策,谢海诚也可以回部委担任职务,但他还是辞去公职,最早跑到香港下海经商。谢棠之所以能在八八年出国,也是因为谢海诚在香港跟孙家的长青集团有业务合作,才托孙家的照顾到法国去读书。

“谢叔,你跟孙总几时从香港回来的,怎么没有跟我说一声?”宋鸿军看到谢海成,热情地迎过去,宋鸿奇等人也跟着走过去打招呼。

跟谢海成一起进来的中年人,对沈淮看也不看一眼。

对这个人,沈淮自然也不会陌生,因为他就是孙家长青集团在香港分部的总裁孙启义,是孙亚琳的亲叔叔。

跟宋家一样,孙家树大根深,仅孙耀庭就有八个子女在解放前后移居海外,彼此间关系有亲有疏。沈淮的外祖父母在八十年代之后移居海外继承家产,仅仅是其中的一系,也由于移居海外的时间晚,在孙家及长青集团内部的话语权其实很低。

虽然因为女儿的死,沈山夫妇跟宋家、谢家再没有来往,但孙家长青集团要进入国内,借助官方背景是必须的选择,才不会管沈山夫妇跟宋家、谢家的恩怨。孙启义在香港,就跟谢海诚来往极为密切,早初也是他极力游说谢佳惠送谢棠到法国读书。

八十年代中后期,香港回归的问题明确下来,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自然也是国内高层子弟南下经商的主要落脚点。宋鸿军主要也是在香港、广南等地做生意,跟谢海成、孙启义的关系很熟络,彼此处在一个圈子里,在商海有什么事也相互援应。

沈淮站着没动,心里默默地想着这些盘根错节的关系,不得不说,世界很大,但圈子很小。

孙家跟宋家恩仇纠葛,特别还有沈淮这么一个特殊的维系两家关系的人物在,他们要进入国内要找政治上的合作者,除了宋家之外,选择余地其实很小。

看着父亲宋炳生从屋里走出来,跟谢海成、孙启义握手笑脸寒暄,沈淮想起农场河边孤零零的那座坟茔,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别扭,掉头走开去。

正宴设在丰泽园大饭店,到十一点左右,大家就准备动身赶去饭店。

沈淮没看到小姑她人,宋鸿军、宋鸿奇他们又跟谢海诚、孙启义粘在一起,他跟谁都搭不上,只能一个人走出院子。

沈淮这时候才看到院外的巷道里给轿车停满。宋宅本身就有专门的警卫人员,也有一些大佬没有直接去丰泽园,而是先来宋宅跟老爷子说话,院子里聚集的警卫人员差不多有半个排。

不过市公安局警卫处上午还在巷子内外安排了额外的警卫,更有好几部警车停在巷子外准备开道。

虽然这边离丰泽园大饭店只有几百步的距离,但这边准备动身,巷子外的整条大街就已经提前封闭。

“沈淮,来,来,你坐我的车。”

沈淮回头看到宋鸿军跟他招手,但宋鸿军身边的谢海诚眼神阴柔,虽然离丰泽园大饭店才几百步远,但走过去很可能会给拒之门外,沈淮看不到他小姑的人,也不想跟他父亲及继母坐一辆车,只能硬着头皮坐宋鸿军的车。

第二百一十四章讥笑

九四年,地方巨富偏爱奔驰、皇冠,但在京城则多选凯迪拉克来装点门面。

摸着真皮垫子,柔软如少女的肌肤,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钱有权是件极美好的事情,沈淮看着谢海诚也一脸阴柔的坐进来,但在宋鸿军、孙启义进车的瞬间,他脸上的阴柔又像给大风吹散去乌云,挂上笑容。

“沈淮前些年在法国读书,跟孙总应该很熟悉吧?”宋鸿军回过头来问,“孙总是不是应该要算沈淮的表舅?”

“是啊,我也有两年都没有见到沈淮这个‘表外甥’了。”孙启义坐在副驾驶位上,转过头来,说道,“听亚琳说你这两年在东华的成绩相当不错啊,她上回到香港,还极力劝说家族投资梅钢。我一直没有时间到东华走一趟,也不知道亚琳是不是在替你吹牛。”

沈淮性格乖张不受待见,这在孙家、宋家是公认的,但三年前的醉酒事件,依旧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谢棠当年出国时年纪还小,孙启义是临时受托的海外监护人,自然也知道那件事。三年时,沈淮给赶回国,经香港转机,孙启义也是乘同一班飞机回香港,也算是监视沈淮回国。

看着孙启义眼里流露出来的不屑眼神,差点就要把“不相信”三个字刻额头上,沈淮只是淡淡地说道:“东华穷乡僻壤的,表舅你就是过来,我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

如果是小富即安,沈淮真要把梅钢的成绩摆出来,在宋鸿军、宋鸿奇等同辈人面前,自然也不会逊色,但他不满足于此。

这是一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家族是助力也好、阻力也好,男儿怎么可以没有超越整个家族、站在时代之巅的雄心?

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梅钢要发展,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资金屏障。

如此梅钢总资产两亿,其中负债就占到一点二个亿;这么高负债率,不注入新的资本,短时间里也没有办法向银行融资。

沈淮想在明后年,将梅钢的产能扩张到五十万吨规模,需要额外获得三到五亿的庞大资金。没有金融资本的支持,这个靠梅钢自身的利润进行积累,需要六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虽然知道从长青集团获得支援的可能性很低,孙亚琳还是极力帮沈淮到孙家内部去游说,但在香港时遭到孙启义的嘲笑跟断然否定。

长青集团近年来在大陆陆续有些投资,沈淮的外祖父沈山也进入业信银行监事会,但整个大陆业务还是以在香港的孙启义为总负责人。过不了孙启义这一关,长青集团的庞大资本,根本就没有可能大规模的往东华流动,只能靠孙亚琳拉拢其他一些零碎资本投过来。

“梅钢?”前面的车还没有启动,宋鸿军这时候不敢造次挨骂,听到孙启义的话,讶异的回头问沈淮,“你不是说在乡镇工作吗,怎么又扯到梅钢上去了?梅钢是一家钢铁企业吗?”

宋鸿军早就听说四舅的沈淮也是个操蛋性子,不讨四舅的喜欢,父子关系很恶劣,不过他本身也是享乐主义者,对沈淮倒没有什么恶感。所以他今天看到沈淮,也是热络的打招呼,倒也不全是他为人圆滑的缘故。

宋鸿军最初听到沈淮在东华下面的乡镇工作,也是吃了一惊,深感意外,但他习惯在商海折腾,没有从政者的小心翼翼,就算知道可能有他所不知的原因,还是很大大咧咧的劝沈淮辞去公职,出来做生意。

他当时是真以为沈淮在基层苦熬资历,也认为在乡镇熬资历对宋家人来说,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倒没想到另有隐情。

面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