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抽了两根烟,沈淮拉着汪康升、徐闻刀、赵东,到结构强度不足的几处建筑走一圈,足够定时清雪,就又回吸烟室。

钱文惠也在加班,到年尾,财务工作是最忙碌的,看到沈淮的人,从办公室里小跑过来:“沈厂长,正找你签字呢。”

沈淮跟汪康升、赵东、徐闻刀他们都停在那里,沈淮接过钱文惠递过来的文件,原来是财务部刚计算好的年终奖分配表单,汪康升、徐溪亭他们都签过字,表示过审,就等他签字明天就可以发放奖金。

沈淮从钱文惠手里接过钱,把他自己的名字画了圈,又打了个叉,将文件还给钱文惠,说道:“我在政府那里有年终奖领,这里再领一份不合适。把我去掉,管理层的奖金,你再重新算一遍找老徐、老汪签字。”

“这怎么成?”钱文惠说道,“政府那头归政府那头,钢厂归钢厂,又不是一码事,我们也是照着财务制度来,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沈淮说道:“财务制度是我定的,你们照财务制度拿奖金,没有人会说什么,要说什么,我也替你们顶着,但我照这个财务制度拿钱,就不合适。别人到时候会说我定这个奖励制度是为了方便给我自己发钱,那到时候这个制度就会执行不下去。”

汪康升、赵东、徐闻刀听沈淮要把他的那份年终奖取消掉,也都凑过来,说道:“钢铁厂能振兴到今天的模样,全厂的人加起来,都顶不过沈厂长你一人的功劳大,年终奖不要说六万,就是拿六十万,我想全厂也不会有一个说不。你要不拿这年终奖,我们也不拿。”

沈淮说道:“你们不要跟我胡搅蛮缠,你们也都知道阻力不会在钢厂。今年我拿这六万块钱,是不多,镇上也不大会说什么。不过,我们明年的目标定的是两千万的利润,但我想努力做到四千万。到时候就要拿三百二十万给管理层分奖金,照这个比例,我就要拿五十万。你们说会有多少人会在背后想戳死我?那这个奖励制度还要不要执行下去?钢厂还要不要进一步改制?”

“谁有本事把钢厂的利润做到一千万,他就是拿走一百万、两百万,我也服他;谁有没鸟本事,说什么就当他放屁。”汪康升说道。

沈淮笑了起来,说道,“老汪,有你这句话,就是我得了这个年终奖。不过在国内,既想当大官又发大财的好事是有,不过那都是给老百姓指着脊梁骨骂的贪官。你们不要害我,我还想在仕途上有发展呢。”

“管理层的奖励制度你是定下来的,整个管理层你就是领头雁,你要不领年终奖,不是带头破坏这个奖励制度?”钱文惠说道。

沈淮想了想,说道:“这样,你把我的年终奖打个对折,我平时在钢厂这边也只工作半天;另外打电话通知李烽书记把这笔钱领走,作为我上交的党费——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你们都各自去忙吧!”

见汪康升、钱文惠、徐闻刀他们整在那里不肯走,沈淮说道:“不跟你们叽叽歪歪的胡扯蛋了,我还要去镇上。”拉着赵东就往厂外走,临了还警告了钱文惠一句,“你不照我的话,明天我就换郭全来当这个财务副厂长,你给我回家抱孩子去。”

“你拿这钱一点都不亏心。”在路下,赵东还忍不住劝沈淮,“你的功劳摆在那时在,不仅全厂工人,就是镇上的干部也都看在眼里。”

“我知道我拿这钱不亏心。”沈淮停下来,赵东的思想工作做不好,汪康升、钱文惠、徐溪亭他们怕也会再来劝,说道,“钢厂的工人或许没有意见,镇上的干部或许也不会有意见,但梅溪镇五万名群众呢?他们要是知道我这一个党委书记从钢厂拿六万元年奖金,明年甚至拿三十万、五十万的年终奖,他们会怎么想?你挨个跟他们解释去吗?那除了梅溪镇,县里,市里,省里会怎么想?”

赵东说道,“账目能明明白白算得清楚,别人有想法,钢厂可以把账目公开出来给他们查。”

“赵东你心里也明白。”沈淮笑道,“在国内哪里有你自认为清白、别人就当你清白的事?鱼跟熊掌不可兼得。我想啊,我要拿这钱,最好的结果,就辞去镇党委书记的位子,老老实实的回钢厂做厂长,做好管理工作,这样或许能堵住别人的嘴巴。”

“这个我倒是赞同的。”赵东说道,“乡镇工作太杂、太乱,反而不利于你发挥;大家也都希望你专来带领大家干企业。”

“可惜没有这么简单啊。”沈淮说道,“钢铁厂还是梅溪镇的资产,我一旦放弃党委书记的位子,钢铁厂将来的发展方向,就会落入别人的手里。特别是今天的事情,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你也是清楚的。我更不能把党委书记位子让出去,不然的话,钢铁厂的主导权就会落到别人手里去。钢铁厂以后还要不要进一步的发展,还要不要进一步的改制?”

“那这么说,岂不是你一点都落不到好?”赵东问道。

“老熊这几天没有主动给我打一个电话。”沈淮眼睛灼灼地看着赵东,直接问到要害,“你怎么看这事?”

“我跟海鹏都说了,这事老熊做得不地道。”赵东说道。

“有你这句话,就足够了。”沈淮说道,“我也坦率跟你说我的想法,我对金钱看得很淡,但渴望能获得更大的权力。唯有更大的权力,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别人或许会说,要做官,一定要上面有人,但这话不一定准确,我们这个国家,还是需要能做事的人。就算以后真有人想把我压在梅溪镇又怎样?你要明白,梅溪镇的舞台也许不大,但梅溪钢铁厂的舞台很大。也许我从此以后,从市里能获得的支持会变得有限,但梅溪钢铁厂能越做越大,而你们也能支持我的工作,我就不用去担心别人会怎么来压制我。”

沈淮继续说道:“我时时在想,权力的本质是什么,官位还是金钱,还是权威所具备的影响力。我想这些都有一些权力的特性,更准确的说,就是对资源的支配力。在普通人的眼里,市委书记是肯定要比镇党委书记权力大的,但这个只是权力的表象,并不事事皆如此。市委书记不能做成的事,镇党委书记却做成了,至少在这一领域,镇党委书记的权力要比市委书记大,区别就是看谁支配资源的能力更强。”

沈淮的话叫赵东一路上都陷入沉思,他本来还担心今天的事情对沈淮有什么影响,没想到沈淮打心底对谭启平的坚持就没有看得多重,更没想到沈淮在仕途上有这么强的进取决心……

差不多走回到镇政府,杨海鹏的电话打了过来,片刻之后杨海鹏就从风雨里钻了出来,说道:“路上都是雪,周明、苏恺闻他们也回不了市区,都在酒店里住下来。这事老熊也真是的,怎么能叫周明、苏恺闻联合起来搞这种突然袭击?”

他们都知道熊文斌没有沈淮的推荐,根本不可能得到谭启平的重视,故而对熊文斌竟然都没有给沈淮知会一声苏恺闻的事,很是不满。

尽管杨海鹏、赵东在钢厂都是熊文斌带出来的,而是熊文斌此时是市委副秘书,是谭启平的心腹,也是东华市绝对的实权人物,赵东跟杨海鹏这时候能说这样的话,也可以说是一种表态,沈淮感到很欣慰。

说实话,沈淮更担心谭启平态度的变化,会叫赵东、杨海鹏等人的心散掉。人心不散,才是根基。哪怕这个根基还会薄弱,但总有一天会蔚然成林!

沈淮笑道:“老熊有老熊的难处。再说谭书记那边,也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主要还是我跟我家里人的一些矛盾,可能叫谭书记对我有些负面的看法。”

杨海鹏跟赵东也不好多问什么,沈淮竟然有一个在业信银行担任高级管理层的法国籍混血表姐,就知道沈淮家族的情况,要比他们想象的复杂一些。

第一百一十九章公子哥对高富帅

衣兜里的手机这时候又响了起来,沈淮掏出手机看了看号码,笑道:“说曹操曹操就到。”给赵东、杨海鹏看是熊文斌家的电话。

赵东心想:也许是熊黛玲打电话回去说要在梅溪镇留宿,熊文斌才会主动打这通电话的吧?他虽然打心底不希望老熊跟沈淮有什么芥蒂,但有些事情不是他们能控制的。

沈淮接通电话,说道:“都这么晚了,老熊也是刚回家?恺闻跟晶晶,我也没有办法怎么接待,刚接到县里的防雪通知,我人在政府呢,听海鹏他说雪大,恺闻他们夜里会留下来,我等会儿再过去看一下。”

沈淮不想显得生分,接通电话就主动说了很多话。

熊文斌在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苏恺闻是苏秘书长的公子,人暂时先到东华来,组织关系怕是要到年后才能调过来,谭书记也是要苏恺闻在东华就当多放几天假。”

苏唯军!

沈淮脑子里闪过一个名字。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办公厅主任苏唯军。

听熊文斌说到苏恺闻的家世,沈淮这时候才恍然间明白过来,为什么苏恺闻对他的敌意这么大?

他老子苏唯军就是走秘书路线起身的。

沈淮这段时间花心思把淮海省的官员关系网梳理一遍,虽然梳理不算多透彻,但也没有把淮海省最著名的秘书人物苏唯军漏过去。

省委陶书记在平江市担任副市长时,苏唯军就开始担任他的秘书;随着省委陶书记的升迁,苏唯军也就在市政府秘书、秘书一处处长、市政府办副主任、副秘书长、主任、市委副秘书长、省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省委副秘书长等职务之间变动。

苏唯军唯一不干秘书工作的两年,也是到松平市担任市委书记镀了两年的金。因为松平市在他任期内组织防汛不力,出现不必要的伤亡,就又平调回到省里。

虽说省委陶书记年纪快到线了,但陶书记在退居二线之前,应该还能把苏唯军往上再抬一步。

谭启平以前跟苏唯军的关系如何,沈淮也不知道,但想来不会太差,不然苏恺闻与谭晶晶之间不会有如此亲昵的关系;此时谭启平需要省里有更多的支援,自然也就会跟苏唯军结成更紧密的联盟。

苏唯军给他儿子也安排走秘书路线,倒是一点都不出人意料;不过把他儿子直接留在省里也不大合适,放出来给谭启平担任秘书,则是一个相当高的起点。

谭启平的专职秘书,起步就是正科;跟谭启平的五六年,苏恺闻升到正处都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

谭启平还不到五十岁,也有足够往省里发展的资源;苏恺闻跟着水涨船高,等到副厅之后再下地方,那就已经是寻常官员可望而不可即的高度了。

不过很显然,这条路线很美好,但通常只会给一个人去走。苏恺闻即使有老子当靠山,但也怕有背景比他更强的人跟他竞争走谭启平的秘书路线,而沈淮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去,都非常像是他的一个威胁。

沈淮这时候已经能确认谭启平知道他是宋家的弃子,那在谭启平面前,他是远远比不上苏恺闻有优势的,毕竟苏恺闻的父亲苏唯军能给谭启平在省里带来最直接的同盟利益。

也许谭启平也很乐意促成苏恺闻跟他女儿之间的关系吧?

沈淮在电话里也没有跟熊文斌多说什么,也知道熊文斌打这通电话想要弥补些什么。

沈淮对此也只是笑笑:

熊文斌经历宦海沉浮这些年,变得世故,屈服于现实之下,也不能怨他什么。

把这里的诸多关系厘清楚,沈淮心里还是忍不住骂一声:还以为自家是个公子哥,没想到来了个高富帅……

沈淮要赵东早点回宿舍陪同肖明霞,如此雪夜,把未婚妻留冰冷的宿舍也不大好;也要杨海鹏去敷衍苏恺闻跟周明去,不管怎么说,表面的关系也要维持好——沈淮没心情去应付苏恺闻,他要赶着回镇政府,在这场雪小下来之前,还是不能麻痹大意。

县里也统一部署防灾救灾工作了,梅溪镇就算提前做好了工作,有些情况还是要一把手亲自汇报,才更合适一些。

沈淮赶到政府里,除了值守的李锋、黄新良外,何清社、郭全、褚强等人,在看到县里都统一部署防灾工作之后,也重新回到镇上待命。

了解过各村委及两个居委会的最新情况后,沈淮跟何清社、李锋合计后,还是不能把马虎;大雪封路,下面的村子一时间顾不上,镇区两个居委会还是要再排查险情。

沈淮先带着黄新良、褚强赶去镇卫生院,也要李锋除了派出所的值班民警外,要把镇联防队的人都动员起来。

压塌事故倒没有发生,不过有两名骑车走夜路滑倒摔骨折的村民,连夜送到镇卫生院救治。镇卫生院救治条件差,但这种天气也没有办法送市里去。

另外,入夜前镇区两个居委会也把十多个特危房的住户临时安置到镇卫生院里。

镇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其实比农村还要差。

村民翻建房子批复还要宽松一些,宅基地相对宽敞,这些年陆续翻建新房比例还是很高。反而是镇区的老旧房子比例特别高,大片的居民区都跟棚户带似的,出问题的可能性更高。

小小的卫生院一时间嘈杂无比,还有小孩子在院子里溜动着扔雪球。

赶着陈丹过来接小黎回去,陈桐也不晓得什么时候,没有留在宿舍里,或者找钱云谈恋爱去,也跟着出来瞎走。小黎不愿意走,看着沈淮进来,跑过来问道:“镇上需不需要志愿者?我留下来当志愿者行不行?”

“要的。”沈淮站在廊檐下,把身上雪粒子抖掉,见小黎冻得小脸通红,镇卫生院里又没有什么取暖设备,到半夜气温还要下降,沈淮把身上的冲锋衣脱下来给她穿上,“你小心点,不要把自己整成病号,等到明天还再找别的志愿者来照顾你就成。”跟陈丹、陈桐说道,“酒店里要没事,你们俩也留下来当志愿者吧。”

镇卫生院就六间住院病房,除了一间要安置两个骨折病号及家属外,一间腾出预备有新的伤病送进来,寇老头跟其他十几户人家临时挤剩下四间住院病房。

陈丹、陈桐也跟着深一脚、浅一脚的陪沈淮沿街巡看镇区的雪情。联防队在入夜前就给召集起来待命,这时也都动员起来,深入街巷排查险情。

过凌晨时,雪势越发的大,沈淮跟李锋、黄新良、褚强他们站在一个巷子口背着风抽烟歇力,陈桐也想过来抽烟,给他姐一把抢过去。

郭全深一脚浅一脚的跑过来:“北居二组塌了两埭房子,就在通塘河前面,有一户临时迁出来;有一户说着没事不肯动,居委会就没有坚持做工作,可能有三个人给压里面。”

沈淮想骂娘,又不知道骂谁,把抽了半截的烟塞雪堆里,往通塘河那边跑去,边跑边跟黄新良、李锋说,“我跟老郭去北居二组组织扒房子救人,你跟黄主任立即回镇上:一是把闲下来的人手都派出去排查险情,二是用高音喇叭把镇上人都闹醒。房子塌之前会有预兆,人醒着看到房子不对劲,就能来得及逃出来。”

李锋也没有想到情况比想象还要严重,与黄新良踩着雪就往镇政府跑。

陈丹跟不上沈淮的步伐,摔了一跌,身上都是雪,跟着跑了半夜,整个人也累得慌。

沈淮走过来搀她起来,帮她把身上的雪拍掉,跟她及陈桐说道:“你跟陈桐去卫生院找何清社,让他把人都转移到镇小去。那边的房子结实些,卫生院的病房还是要空出来,夜里伤号可能会增加许多。”又跟褚强说道,“你立即带人去菜市场,看住不要让人进去,彩钢棚吃不住压。”

沈淮这时候就怕那些不敢睡家里的人挤到菜市场彩钢棚下去,却不知道菜市场大面积的彩钢棚,结构强度更差,更经不住雪压;一定要让人看住那里。

北居二组就在通塘河前面,沈淮跟郭全赶到,先赶到联防队员与周边邻居已经动手从压塌的房子把一家三口人都扒了出来。动作很快,给压在房梁下的一家三口人,满身是血,但身子还在动弹。

沈淮立即组织人手这边拆了房门,抬着人就往卫生院赶。

沈淮又赶回镇中心小学跟何清社汇合,临时出来避灾的民众陡然增加许多。赵东又从宿舍赶过来,从生产线上抽调二十多个夜班工人过来增援,场合就没有那么混乱。

之前防灾,还是以劝导为主,但很多居民都不重视,对雪灾没有什么风险意识;大过年的,谁愿意在外面熬夜?

这边出了压塌事故,李锋就强令联防队员跟派出所的民警,对所有看上去不那么结实的房子,直接过去敲门、踹门,告之已经出现压塌伤亡。

两个居委会的高音喇叭也打开,播放防灾信息,主要是把全镇的居民吵醒,只要清醒着,遇到危险还能有避险的时间。

第一百二十章情况严重

从后半夜,压塌事故接连不断的汇报过来。

不仅县里连续打电话来询问灾情,市级防灾体系也运作起来,要求大雪覆盖最严重的乡镇定时汇报灾情——沈淮他们也隐隐约约的猜测,这次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要远超乎想象。

天蒙蒙亮,雪势才小下来,梅溪镇接到各村的报告,连同牲口棚在内,已经给压塌房屋一百一十三间。

菜市场的彩钢棚由于面积太大,没有办法派上去清雪,在凌晨两点钟时,吃不住重负,从中间垮了下来。

从昨天下午开始,梅溪镇陆续转移群众达八百余人;包括最初摔骨折以及给压在房下的一家三口,镇卫生院到清晨已经接受十一名伤号,所幸没有出现人死亡。

跟县里联系,沈淮不如何清社熟悉;沈淮让何清社留在镇政府坐镇,他与李锋等人分东西南北四片,无法开车,就骑着自行车带队到各个村摸情况。

到中午时,差不多整个人要累趴下来的沈淮,返回镇上,卫生院因灾受伤送来救治的受灾群众增加到十二人,还有一名重伤送往市人民医抢救。

沈淮回到镇上,看到何清社等人神情凝重,问道:“其他乡镇情况怎么样?”

“这次暴雪覆盖全省,受气流影响,暴雪的中心区恰好就覆盖唐闸、霞浦、新津两县一区,一天一夜的积雪厚度要超过历年以来的最高记录一大截。目前汇总的灾情,唐闸区稍好一些,毕竟是市区,建筑质量要普遍好过郊县。整个东华市压塌房屋已经超过三千间,有七成集中在霞浦跟新津两县。人员伤亡数据不会通报到乡镇,不过,据说鹤塘镇就压死了六个。”

“这么严重。”沈淮吓一跳。

“我们镇也是亏得沈书记你下午就开始部署防灾啊。”何清社想想也后怕,说道,“镇上排查的特危房,差不多有一半都塌了顶。要是这些人家不早一步搬出来,情况怕是要比鹤塘镇更糟糕。”

这也是梅溪镇这几年经济发展滞后的欠账,危房、特危房数量众多,更经不住风刮雪压。

沈淮根本顾不上去关心苏恺闻、周明以及熊家姐妹、谭晶晶他们上午是怎么离开梅溪镇的。

小黎夜里还是着了凉,早上就发起烧来,卫生院的病床都挤满了伤病,陈丹只能让小黎住到酒店客房里挂上水,沈淮也没办法抽空去看一下。

在办公室囫囵吃过盒餐,沈淮坐到沙发上,眼皮就打架睁不开,但感觉刚眯上眼睛,就又给黄新良推醒:“葛县长带队下来视察灾情。”

沈淮跑到水龙头下拿刺骨的凉水搓了两把脸,就跟着黄新良往楼下走。

县里的三部车在政府大院里刚停下来,其中有一辆是县电视台的采访车。

葛永秋大概也是一宵没睡,眼袋黑深的从车里钻出来。有个穿米黄色大衣的漂亮女人,拿着话筒跟着葛永秋下车来,沈淮看她的面孔很熟,下走廊才想到她是县电视台的主持人,也许是见到真人了,感觉长得比电视上还生动、漂亮些。

国内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漂亮女人,沈淮一时想不起这个女人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李锋在什么地方跟葛永秋遇上,也一起下车来。

沈淮这才意识葛永秋来之前没有跟梅溪镇这边谁打招呼,而是直接突袭梅溪镇,李锋应该是在救灾现场跟葛永秋遇上。

沈淮不动声色的走过去跟葛永秋握手,说道:“梅溪镇受灾情况很严重,葛县长能亲自来主持救灾工作,真是太好了。”

葛永秋知道沈淮这么说是想多讨点救灾款,他当然希望梅溪镇的情况能真正严重一些,这样不仅可以训骂沈淮一顿,还可以指责某些人让这么年轻的干部当乡镇一把手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很可惜,梅溪镇的防灾工作以及灾后救治工作,比其他乡镇都要出色得多。

房屋大量坍塌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是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花时间去消化,不能赖到刚接党委书记位子没几天的沈淮头上。县里接到梅溪镇汇报受灾前后只有十四人受伤,其中重伤两人,无一例死亡,葛永秋不相信。

鹤塘镇是夜里接到县里防灾通知后,才慢腾腾的召集人手展开防灾工作。那时已经过了八点半钟,大雪封路,再一个动员劝导村民从危旧房子里疏散出来的工作也很难,再加乡镇干部对雪灾没有足够的警惕,一夜就有一百三十多人受伤、六人死亡,是这次雪灾伤害最惨重的重灾区。

梅溪镇跟鹤塘镇挨着,无一人死亡,受伤人数也只有鹤塘镇的十分之一。这个数据报到县里,叫陶继兴、葛永秋等县领导打心底就存了疑:下面乡镇隐瞒造假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县里领导分片下去摸情况、组织救灾工作,葛永秋负责西南片,本来计划是先赶去重灾区鹤塘镇,没有通知就临时改变行程,插到梅溪镇来,就想打个突袭,叫梅溪镇来不及弄虚作假。

在到镇政府大院之前,葛永秋先出去卫生院跟灾民临时安置点镇小看过,也看过几处压塌的房屋以及镇上干部组织群众清理废墟的现场,不得不承认,梅溪镇的情况,要比他上午走过的两个镇好得多,组织救灾也非常的得力……

“梅溪镇的情况要比想象中要好一些,说明新党委书记上任后,整个班子运转没有停顿下来,我回去会向陶书记汇报梅溪镇的工作,要其他乡镇向梅溪镇学习。”葛永秋等电视台的人把摄像机扛过来,才开始讲话,“不过灾后救治工作,你们镇领导一定要重视起来,一把手要亲自抓全局。”

摄像机朝沈淮的脸部晃了两下,但没有给沈淮说话的机会,摄像机就关了。

沈淮眨了眨眼睛,又不能朝那个扛摄像机的家伙踹两脚,那县台漂亮的女主持人似乎更在意脚上的红色高跟鞋给雪地毁得厉害,也完全没有过来采访沈淮的意思。

请葛永秋到会议室部署救灾情况,看到何清社跟县民政局局长从后面赶回来,沈淮落在后面问:“救灾款什么时候能下来,到年尾没想到会遇上这情况,镇上可没有余粮了。”

“压塌房屋,一栋先补五百;伤亡一人,补一千——先放款后核实,下午就应该到各乡镇的账上。”民政局长说道。

沈淮跟何清社对望了一眼,没有说什么。

到会议室里,沈淮又把最新的灾后排查情况,跟葛永秋汇报了一下,葛永秋看着会议室就沈淮、李锋、何清社三人,沈淮又没有把干部都呦回听他指示的意思,就不痛不痒的说了几句话,就起身下楼,直接驱车赶往鹤塘镇。

“他奶奶的,赶情梅溪镇防灾工作做得最好,临到头倒是最吃亏!发不到十万救灾款,够个屁用!”送葛永秋坐车离开,何清社回到会议室,就忍不住大发牢骚。

“沈书记,你看着,我们工作做得最好,等到电视台播放时,一定是其他乡镇救灾的镜头。鹤塘的书记,夜里救灾摔了重伤,县里派专车接他去大医院救治,他还坚持留在鹤塘主持工作,上午的县台有一个小时都在报道他‘英雄’事迹。”李锋抽烟闷声说道,对县电视台没有打开摄像机给他两个镜头,十分不满,“前些年梅溪河发大水也是这情况,有些乡镇防汛工作做得好,没有出什么事,有些乡镇防汛工作做得不好,垮了堤,冲了房子,还淹死了人。结果在表彰大会上,防汛工作做得好的乡镇脸都没露,反而是出了问题、因为救灾有表现,得到县里的表彰——这纯粹是欺负老实人啊!”

沈淮知道政府里这种不务实、重表现的风气,但也不想跟着何清社、李锋发牢骚,笑道:“比起摔成重伤去接受采访,我觉我们这样挺好。”

何清社以为沈淮心里的怨气会比他们更重,没想到他的心态会这么好,也暗暗佩服他沉得住气。

回想这一天一夜的事情,何清社也满心后怕,说实话沈淮昨天下午回到镇上,在没有什么上级通知的情况下,就着手部署防灾工作,何清社当时就觉得沈淮有些大提小作了,这年头下场雪能出什么问题,都说瑞雪兆丰雪,春节前下一场大雪,那是老天在帮着梅溪镇来年农业大丰收。

只不过何清社尊重他是书记,又是刚上任正建立权威的时候,就没有反对,不折不扣的把防灾工作部署下去。

何清社也知道不是他一人麻痹大意,镇上很多干部都有牢骚,大过年的,大雪天下村里去折腾,谁愿意啊?

到夜里八点半钟,接到县里防灾救灾通知,知道其他镇已经出现压塌事故,何清社那时才知道沈淮是多么有警惕性。夜里八点半钟过后,又是大雪封路,想部署防灾工作,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梅溪镇恰恰是下午就把防灾工作做好,到夜里只需要确保镇区,分散的各村即使顾及不上,也不用担心会出大问题。

当然,到今天清晨,灾损汇总上来,雪灾之严重,还是远远超过何清社他们的想象,才知道梅溪镇是何等的幸运。

梅溪镇的房屋坍塌,比鹤塘镇还要严重,要没有沈淮昨天下午就当机立断的做出防灾部署,梅溪镇的伤亡情况怕是难以想象。

少些救济款,虽然叫人心里不满,总比上百人死伤的结果要好得多。

说起来,梅溪镇的防灾救灾工作能这么出色,都是沈淮及时判断灾情、果断部署有功——县里真要忽视掉梅溪镇的成绩,也应该是沈淮最受委屈。

看沈淮浑不当回事,何清社才发现自以为在基层修炼了二十年,火候还真是有些比不上眼前过年后才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党委书记的位子合该是人家来坐,这也是这时才真正打心眼底服气。

第一百二十一章谁才是老大

何清社心态平和下来,笑道:“牢骚归牢骚,工作还是要做,实在不行,我们躲起来自我表扬好了。不过,全镇塌了一百二十多间房,特困户家庭所占的比例特别高,县里就拔不到十万元的救灾款,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先照一户一千发求灾款,伤病也由镇卫生院全力抢救,怕是市里的医院也已经给挤满了。”沈淮说道,“不能投亲靠友的受灾群众,都临时安置在镇小的教室里过春节。钱倒是好办,想来过两天市里应该也会有一些求灾款发下来,实在不行先从钢厂调一百万过来用,镇上也发动捐款。不过要赶在开学前,帮助灾民建好房屋,难度很大,镇上需要一批过渡房。”

“要赶在开学前,把过渡房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