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3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资管理公司?”

沈淮说道:“孙浮敬这次没有到香港来,我也没有机会跟他说上话;而省国资管理公司的组建以及内部的监管模式,是不是完全搬照淡马锡模式,省内也会有很大的争议,所以很多事,现在都难说得很……”

虽然国企改制的方向是要实现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分明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在改制过程当中,省属国企与原主管部门的剥离不是一步到位的。

就拿高速公路集团来说,实际还在交通厅的管辖体系之内,高速公路集团的建设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交通基建方面的财政拔款;省电力集团往下到地方还是电力管理局制度,又谈何现代企业制度;供销总社还没有撤消,淮商集团的控制权怎么都不可能彻底移交到省国资办来;而卫生厅所属的中医药研究以及医药总公司等,省国资办当前都没有办法将这些企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进行彻底的剥离,故而沈淮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的第一步,还是将剥离改制相对成功的企业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

除了东狮集团、东江电力、淮海电气、淮海融投、新原野、东江地产外,沈淮当前最迫切希望的就是淮煤集团能一步到位,进入省国资管理公司体系里来进行协调发展,这对以后无论是淮电东送,还是淮煤东出的发展都有极大的益处。

沈淮又跟宋鸿军说道:

“省国资企业的改制重组,除了技术引进跟合作外,依旧需要大的资本参与,而往后盯住想要找我们漏洞的眼睛会更多、会更贼。鸿基、众信及长青的资本往后还是主要参与梅钢既有的产业发展;要是有可能,我希望香港能多几家与鸿基、众信类似、但关联程度更低的产业投资基金能参与省国资体系重塑,你有没有合适的推荐人选?”

以前梅钢几乎是从无到有的发展崛起,孙亚琳、宋鸿军都是梅钢崛起的参与者、建设者,从中分得巨大的利益,也是理所当然。

而沈淮当下要做的工作,就是要将省国资上千亿的国有经营性资产理出一条更清晰的发展脉络出来,这时候孙亚琳、宋鸿军旗下的公司再深度的参与进来,就要有所选择。

沈淮目前只主张梅钢系直接参与一些资产清算明晰、在改制过程中国有资产增值的企业改制。

比如省汽改制,省汽此前审计净资产不足六亿,拆分重组东狮集团与新原野之后,国有股权资产值扩大到十一亿,盈利状况也骤然改观,虽然梅钢系积极参与进来、并从中获利,旁人也不能指三道四的说什么。

而有些国有资产,在净资产基础之上,甚至要贬值才能改制重组,梅钢系则要回避,不能叫对手抓住攻击的把柄。

东江地产组建后一个主要宗旨,就是将省国资企业手里的闲置土地、厂区搬迁后的置换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开发,以推动省国资企业的产业升级以及徐城市的旧城改造。

在这些土地开发过来当中需要引进新的合作者,但由于这些土地没有经过招挂拍的市场运作,其价值评估属于“准黑箱”操作,为了避免对手抓把柄,梅钢系只能回避这些合作项目。

只是这些合作项目,沈淮依旧不想被动的去寻找合作者、去招商引资,那推动成立新的、与宋鸿军、孙亚琳等人及长青集团没有直接关联的产业投资基金,则能让沈淮将更大的主动权抓在手里。

“新成立的算不算,或者说还没有成立的算不算?”宋鸿军问道。

“你手下的几个小弟想要出来组建合伙人公司?”沈淮笑着问。

“香港金融界就是这样,没有谁甘心会一辈子做人小弟的,但强拦着不让他们出头,也不对,”宋鸿军语气轻松的叹道,“鸿基是有几个管理层,资质、悟性都不错,也积累些资源想要单飞;要是我能在这时候帮他们一把,也算是存几分情缘。”

产业投资型的私募投资基金公司,说到底并不是利用自有资本进行投资发展,而是聚集其他中小投资者、投资机构的资本跟力量进行产业投资,规模都难以无限制的扩大。

鸿基旗下的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已经发展二十亿美元的规模,已经算是业内的翘楚了;规模继而扩大,投资效率及收益率就有可能会急剧下降,管理的复杂性及风险则反之大幅提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会随之降低。

而同时作为非公开发行的基金,募集资本的范围本来就有限,一旦对特定范围内的投资者吸引力下降,基金的资本规模想到进一步扩大,难度自然也就会倍增;这时候分枝散叶也就成了必然。

与其压制旗下管理人员想单飞的野心跟,还不如提供资源、帮助这些人去成立新的投资基金,更有利于促进鸿基影响力的扩大——表面上,梅钢系也跟他们撇开经济上的直接联系,但这些投资基金依旧可以算作梅钢系的外围。

沈淮知道宋鸿军想提供资源帮助的那些人,必然也是他所看重的,分枝散叶对扩大鸿基、扩大梅钢系影响力有好处的那些人,点点头,说道:“我这次要在香港留七天呢,也有时间多见一些人。只要他们成立的投资基金,能确定主要投资方向在淮海湾,省国资那边甚至也可以以淮海融投的名义作为发起人参与……”

内地还没有对私募基金放开口子,淮海湾政府建设基金也只是省市区县政府特定的出资发起人,但没有办法在内地再扩大资本募集的范围。不过,在香港的资本市场,私募基金则发展相对成熟。

沈淮计划省国资直接参与,也是打算以淮海融投等省国资企业作为发起人之一,出资与香港的公司、投资人成立合伙人或合资性质的私募基金管理企业,然而在香港募集更大规模的产业资本,再回到淮海湾参与各项实业的投资。

说到底,沈淮还是想以更少的资本投入为引子,以资本杠杆的形式,撬动或者说吸引更多的产业资本参与淮海的地方发展建设中去——比起直接的招商引资,这种方式更积极主动,也更能推动淮海地方上的国企或民营企业发展。

顾家宝和系与融信合作,争取南湾湖新区建设主导权,只是他们的第一步。宝和系在香港控制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将近两千亿,能撬动的资本远不止百亿级别。不想风头叫他们抢尽,梅钢以及省国资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余薇都想光着膀子往你身上贴,你怎么对人家爱理不理的?”宋鸿军又问沈淮。

宋鸿军的话倒没有太多的暧昧意味,但在座的赵天明、王卫成、郭全都禁不住呵呵而笑。

沈淮摇头而叹,无奈的说道:“顾家老爷子还没有断气,余薇想借我们摆脱顾家的控制,哪里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她的热情,我消受不起啊……”

顾家对宝和船业总计持有约25%的股权,除了顾家老爷子在清醒时,直接转到与余薇所生的幼子名下15%的股权外,宝和系最顶层的控股机构——也是跟孙家家族基金差不多性质的存在——宝和信托还持有宝和船业10%的股权。

余薇作为其子的监护人,以15%的股权掌握宝和船业,地位远谈不上稳固。

目前,一是顾家老爷子还没有撒手而去,二是宝和船业的业绩还算稳定,所以余薇在宝和船业的地位还算稳定。

一旦顾家老爷子撒手西去,掌握宝和信托的顾家掌门人顾泽军,联合其他股东,将余薇从宝和船业董事局逐出去,并非难事。

余薇除了代子掌握宝和船业的15%股权外,并没有能力改变其他股东的结构,而她要想彻底的摆脱顾家的控制,想掌握宝和船业,必然又要从根本上改变宝和船业现有的股东结构,确保最终支持她的股东所持股权加上她代子掌握的股权超过50%才行。

当然,并非没有实现这个目的的方式,只是沈淮对这个女人心头也犯忤,无意与她接触太密切。

第一千零四章淮海国资

成立省国资管理公司,置入旗下的省国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跟运作,就会正式进入程序化管理,与此相关的重大项目建设跟投资,都会在省国资公司的框架之下进行,实际上就会严重弱化徐沛直接领导的省国资监管领导小组的权力。

然而唯有组建省国资管理公司,总投资高达四五百亿之巨的大学科技园才有近期启动建设的可能。

徐沛作为省长,要更好的主导全省及徐城市的经济建设跟发展,不想被崔卫平等人像当年他进逼赵秋华那样的进逼,他要为两三年后顺利的接替钟立岷担任省委书记做好充分准备、树立权威,要赢得中央班子认为他在淮海能有所作为的信用,自然也需要更积极主动的姿态。

接下来几天,徐沛在活动安排密集的“香港淮海周”期间内,抽出时间直接找蒋益彬、李谷、沈淮、郭成泽等人,讨论组建省国资管理公司的可行性及相关方案。

徐沛还是精于实务的,而蒋益彬、李谷、郭成泽等人都对地方国企改制重组工作也都摸索了有好些年头,各种方案其实都揣摩透了,只是限于条件的不成熟、各方面的阻力以及自身的种种顾忌,没有进行更激进的变革而已。

变革就意味着会触动一部分人及集体的利益,不是谁都有变革的勇气,但自王源总理以下,计经系能在十数年内迅速崛起,能获得老一辈功勋元老级人物的普遍支持,其实也是被寄望了诸多变革的希望跟期待。

甚至连一向保守、固化的胡系都要以经济手段进逼之际,计经系要是怯于变革的阻力而畏首畏尾,自然就更难获得广泛的支持。

其实在前往香港的前夜沈淮跟李谷提及相关方案之后,徐沛思考再三,也确认这是他在淮海能牢牢抓住主动权的最大机会。

而只要徐沛能下定决心,组建省国资管理公司的框架方案也就很容易就确定下来;不要说沈淮了,李谷、蒋益彬、郭成泽等人,无一不是精于实务的人。

当然了,不管出于什么因素,徐沛以及计经系都不会容忍未来可能会承接上千亿国有资产的庞然巨物置于沈淮一人掌控之下,不会容忍这么庞大的产业资本彻底的为梅钢系所渗透。

沈淮有着极强的个人能力及声望,又获得省委书记钟立岷无形的支持,同时梅钢系的资源在淮海省也算是根深蒂固,再加上计经系在计经、国资系统内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徐沛等人所掌握的直接权力,两者共同推动做成此事,并非难事,但在促成此事的过程当中,实际的好处也不可能尽归梅钢系所得。

徐沛设想,也是最初讨论的可行方案,就是在省国投的基础之上组建淮海国资集团,未来的淮海国资集团由蒋益彬担任党组书记,沈淮出任总经理。

省国投作为省政府唯一授权拥有海外融资权限、有省政府作信用背书、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国资企业,这些年来在海外累计融得十数亿美元的资金,也就是说身上背负着十数亿美元的债务;而同时省国投将融得的资金,主要放贷给省属国企进行产业发展、维持运营,也就是说省国投同时对省属国企拥有近百亿的债权。

省国投的净资产额度不高,将债务与债权折抵,净资产甚至都不到十亿,但由于省国投具备的特殊性质跟地位,在省国投的基础之上,组建淮海国资集团,更有利于通过重组改制的方式将省国资企业陆续的整合到淮海国资集团的框架之下。

同时,要在淮海国资框架之下,成立新的控股公司,联合各院校启动南湾湖大学科技园建设,动用的资金数以百亿计,淮海国资除了有在内地的融资渠道还不够,也需要有在海外直接融资的权限——在省国投的基础之上,组建淮海国资集团,融资渠道跟手段无疑更丰富、更有力。

计经系不想让沈淮在新成立的淮海国资集团只手遮天,要分权,也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然就算蒋益彬担任党组书记,也难以对沈淮形成有效的制衡。

省国投的框架虽然庞大,虽然也有省政府唯一授予的海外融资权限,有省政府的信用背书,但由于从海外融得的资金主要放贷给省属企业,而省属企业这些年来的运营情况很多都相当勉强,这也就意味着省国投当前的资产结构状况远远谈不上良好。

亚洲金融风暴,南方好几个省份的国投集团都暴露出严重的问题,背负三百多亿债务的广南国投甚至破产清算,淮海省国投集团虽然当时在李谷的约束之下,没有暴露出什么严重的问题,但这样的资产、财务结构终究是个隐患。

徐沛也希望能借组建淮海国资集团的机会,将省国投所存在的隐患消解掉,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除了省国投之外,淮海融投、东江电力、淮海电气、东狮集团、新原野、东江地产等企业的省国资股权,将第一批置入淮海国资旗下进行统一管理。

淮海国资组建之后,沈淮担任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负责集团运营的具体事务,但除了财务审计权归省财政厅外,蒋益彬担任党组书记,还将与集团党组成员以及重要子公司的一把手组成类似董事会的监督执行委员会,负责集团所有的重大建设及投资项目的审议。

由于淮海国资的特殊性,管理层还是将由省里直接任命,故而也不可能完全实现现代企业制度。

而说到南湾湖大学园的建设,则计划在淮海国资旗下发起成立南湾湖大学城控股公司。控股公司将以省财政拔款与各院校共同参与出资的形式发起成立,但除了第一批注入二十亿的资金外,后续五年之内的建设资金由淮海国资内部统筹安排;五年过后待省及徐城市财政宽裕起来,再考虑由省及徐城市财政拨款逐步弥补因建设所欠下的贷款等债务。

要是第一批就能将淮煤集团置入淮海国资集团旗下,淮海国资旗下所直接掌握的省国有资产净值将超过二百亿,旗下独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总资产将超过五百亿,也可以说淮海省国有资本即将打造第一艘“重型航母”破浪启航。

虽说淮海省国有经营性资产净值近六百亿,淮海国资第一批能聚集的省国有资产仅三分之一,但这三分之一的省国有资产,包括淮煤、淮海融投、东江电力、淮海电气、东狮集团、新原野、东江地产等集团在内,无一不是各方力量这几年来推动国企改革的主要成果。

这么优质、这么庞大的国有资产,置入淮海国资旗下统一管理运营,是淮海省前所未有,即使放诸全国也是走在国有资产改革的最前列,沈淮自然不会奢望他能独掌淮海国资的大权。

除了招商活动以及密议淮海国资成立的事宜,沈淮留在香港的这几天时间,就主要与宋鸿军一起,跟香港的投资机构、投资人见面,希望推动成立更多的产业投资基金。

余薇不清楚在公开的招商活动背后掩藏着怎样的潜流,更不清楚沈淮与徐沛、李谷、蒋益彬、李谷等人已在幕后秘密筹议成立淮海国资的事情,她只看到崔卫平借此行香港的机会,就东绕城高速及南湾湖博览园项目的建设问题,已经与顾泽军进行正式的会谈……

她相信沈淮也应该在注意崔卫平与顾泽军这几天从往甚密的动向,但沈淮这几天露面的时间不多,即使是副总理赵家华出席活动的当天,沈淮也是出席片刻就抽身走人,没有太多的机会接触,她也就无法试探沈淮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在集中签约仪式的前夜,余薇在宅中设宴,邀请东华众人参加,也派人去给沈淮、宋鸿军等人送去请谏,她这时候才知道沈淮已经当天下午乘飞机离开了香港。

徐城并没有要紧的事情发生,即使省国资内部发生什么事情,也该是蒋益彬跟沈淮一同返回徐城——在活动还剩最后一天即使结束之际,余薇怎么都没想到沈淮会提前单独离开香港。

沈淮提前离开香港,没有返回徐城,而是乘飞机赶往石门,跟成怡她爸成文光见面。

沈淮原打算等招商活动结束之后再到石门跟成文光谈这几天时间以来淮海局势微妙的变化,不过赶巧成怡这几天人从巴黎回到燕京,沈淮就想着在石门跟成怡相聚几天,就提前离开香港。

淮海局势的微妙变化,跟以往有着极大的不同,梅钢系虽然还是会跟计经系保持有限的合作,但也有可能会被牵涉进派系斗争的漩涡中去。

此事涉及甚广,一旦梅钢系与计经系的合作,引起胡系的警觉,不仅梅钢系甚至宋系都遭受额外的压力——沈淮自然不会去管他二伯宋乔生那边会不会遭受额外的压力,但成怡她爸成文光未来要争取坐上冀省省委书记的位子,很多事情都需要精密到微毫的算计。

有些细节性的东西,电话里也没有详尽的交流,故而沈淮需要到石门走一趟。

第一千零五章晋南集团

进入十一月下旬的石门,刚降过一场雪,从飞机的舷窗往下望,白皑皑的一片,叫人有一种世界清净的错觉。

从通道往外走,看到成怡穿着橘黄色的外套站在接机大厅里等候,柔美明净的脸蛋,高挑拔挺的身姿、高雅娴静的气质,引起过往乘客的频频注目,但她只是温柔的朝他望过来,叫沈淮心里泛起一阵暖流,走过来不顾他人妒忌的眼神,将成怡搂在怀里,问道:“等了很长时间吧?”

“还好,就晚点了半个小时。”成怡拥着沈淮的臂膀,柔声问道。

沈淮与成怡取了行李箱,联系上在停车场等候的司机,在暮色里坐车赶到省委家属大院;成怡她爸也随后从省政府赶了回来。

在饭桌上,沈淮将成立淮海国资的方案细节,说给成怡她爸知道。

“这次淮海还是走到了前面,冀省暂时还没有筹备这么一艘重型国资航母的条件,”成文光听了轻轻一叹,他心里也清楚淮海省能有条件最先成立国资管理公司,也是这几年来徐沛、李谷等计经系官员在淮海省致力推动国企改制的一个结果,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梅钢也深度参与,故而走出第一步的最大阻力被极大的消除,而这些条件还不是冀省现在能具备的,冀省即使强行去做,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又说道,“虽说以不变应万变是最为保守有效的方式,但也需要有更积极的姿态……”

虽然可能会被卷进更深的派系斗争漩涡,成文光还是不希望沈淮就此畏首畏尾、过于追求平衡。无论是当下,还是将来,都不大可能会是一派独大,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积极向上的姿态即使会遭受到一些不可预见的阻力,但终究是压制不了的。

“渤海湾协同发展的问题,徐省长这次也有提及,而既然徐省长在淮海湾大力推动区域协作、地方横向联合发展,对渤海湾京冀静海三省市区域合作,他自然也是持支持态度,”沈淮说道,“不过,更具体的方案跟思路,清河那边提出也许更合适一些,我也跟纪成熙约了明天在石门见面。”

淮海国资筹建方案,沈淮没有跟蒋益彬争一把手的位子,担任党组副书记兼总经理更多的是负责日常事务,而重大建设及投资项目决策权以及主要人事任命,还是归于蒋益彬领导的党组及监督执行委会员。

这样的妥协方案,除了能叫徐沛更加坚定推动成立淮海国资的决心之外,除了他要在未来的派系斗争里保持相对独立、保持只与计经系维持有限合作之外,还有一个目标,沈淮也是希望能换徐沛在推动京冀、静海三省市的渤海湾区域合作能发挥一些作用。

计经系除了中央计经、财政金融系统外,在地方上的大本营主要还是在静海。

徐沛当年也是从静海的滨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的位子,被田家庚请到淮海担任徐城市委书记的——而此时的静海市委书记高奇云,身为政治局委员,要比普通省市一把手的地位更高,也基本上是计经系下一届将要进入中央班子的核心人物。

徐沛与高奇云的关系也极密切,高奇云主持静海市政府工作时,他曾给高奇云当过市政府秘书长——推动京冀静海三省市的渤海湾区域合作,徐沛还是能从旁发挥一些影响力的。

虽然推动渤海湾区域合作,将是成怡她爸登上冀省省委书记宝座的关键一步,但核心工作还是要纪成熙去做。

纪家老爷子年前不幸辞世,纪系从此就隐性化,但纪家在政军两界的影响力不容谁能随便小窥的。无论下一届中央班子计经系与胡系谁占上风,纪家的影响力都会成为最重要的平衡力量。

而在各方面的全力推动之下,为期五年、总投资近四百亿的晋煤东出南线工程一期也终于在年中时建成投入试运营。

在晋煤东出一期工程建成之后,晋南集团也就一跃成为拥有四千万吨煤炭生产能力、发电能力超过两百万千瓦装机容量、拥有八百公里重载铁路以及三千万吨港口吞吐能力、总体规模超过淮能集团三倍的骨干央企……

晋南集团的党组书记、董事长周亭伟曾给纪老爷子担任过秘书,但在纪老爷子辞世后,谭珺的父亲谭石伟也以独立董事的身份,进入晋南集团的董事会。

横穿冀南的八百公里石清重载铁路亦是晋南集团独力建设,而将要推动的“晋电入京、入冀”超高压输电工程,也将是晋南集团充当主力——未来冀北滦城港、秦皇岛港、静海港的主要竞争合作对象,也是此时晋南集团占据主导地位的冀河港;冀河港当前形成的四千万吨年吞吐能力,晋南集团就占有四分之三,未来也会进一步扩大输煤码头的建设,最终要形成两亿吨的输煤能力。

故而无论是从纪家的影响力,还是纪家已经实际在晋南、冀南形成的煤电、输运联营规模及影响力,推动京冀静海三省市在渤海湾的区域合作,纪成熙或者说纪家都是最合适的主力推动者。

不仅纪成熙,晋南集团党组书记周亭伟以及纪成熙的姨夫谭石伟等人,也都在次日赶到石门;成文光还是请纪成熙等人到家里吃饭谈话。

知道淮海要率先成立国资管理集团的事情,纪成熙、谭石伟、周亭伟他们都是颇为吃惊,但想想淮煤集团、淮海融投、东江电力、淮海电气等淮海省骨干企业的成立或振兴,都跟梅钢以及计经系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几年来实际已经为淮海国资成立铺平的道路,而冀省这边的工作还刚刚开展,条件自然远不如淮海成熟。

晋煤东出南线工程一期建成之后,晋南集团在资产过百亿的骨干央企里已经能排名到十二位,但想到淮海国资成立之后的规模,晋南集团作为纪系鼎力支持发展的骨干央企,竟也是远远的不如,周亭伟当着成文光、沈淮的面,都禁不住的摇头感慨道:“淮海现在就能成立国资集团,还真是让人心情复杂啊……”

晋煤东出南线工程,要只是单纯从冀南过境,能给沿线地区产生的附带经济效益很有限,同时又对冀北的输煤线、输煤港口形成竞争,故而冀省地方长期以来对南线工程的态度都是模糊不清、不予实际性支持的,无论是冀河港还是重载铁路,前期都是晋南集团一家出资建设。

晋煤东出南线工程启动于九五年,原计划是要在零一年底建成,但在成文光到冀省担任省长之后,梅钢系与业信银行统共通过各方形式,为晋南集团提供了近五十亿的建设资金,是工程能提前一年半时间建成的关键。

而这几年来,梅钢系直接参与冀河港、冀河新区的建设跟产业发展,也陆续投入愈两亿美元的资金,是清河市这几年来招商引资最重要的成就之一;而间接促动燕京钢铁在冀河建设生产基地,对清河市的发展意味更为重大。

燕钢在冀河的三百万吨炼钢产能新厂即将投入生产运营,同时又与清河市计划在冀河港筹备建设更大规模、炼钢产能逾千万吨级的钢铁产业基地,将直接推动清河工业发展、产业升级,同时又将与晋煤东线南线工程以及其他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起,直接推动清河成为环渤海湾区域的重要一极。

这对纪成熙在清河乃至冀省的地位巩固、获得声望,起到关键的作用。

同时随着冀河港产业集群的发展跟崛起,石清重载铁路、冀河港除了输出煤炭之外,还将附带巨大的经济效益,也将极大减轻晋南集团未来的运营压力——清河市快速发展起来,不仅地方上会有更多的资源,也能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参与南线工程后续的建设。

从这些角度去看,纪家当时推波助澜助成文光到冀省担任省长,是相当成功的一步棋:无论是成文光,还是沈淮都是纪系极好的合作者。

虽然梅钢系在淮海的发展更为迅猛,叫人心里有着复杂的感觉之外,后续的合作无疑还是要坚定的继续下去。

纪系推动晋南集团成为南线工程的建设主体,在晋南拥有地质储量逾三百亿吨大煤田的开发权,但工程启动之初,晋南集团手里并没有建设资金,近四百亿的建设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

虽说晋南集团此时承担着四百亿的巨额债务,但还要去建设二期工程,扩大南线的输煤能力,还要投入巨资发展煤电联运,推动“晋电入冀、入京”工程建设,未来对资金的渴求还是巨大。

这次周亭伟、谭石伟与纪成熙一起过来,除了推动京冀静海三省市的环渤海海区域合作之外,还有着更具体的合作事宜要找沈淮、找成文光谈。

淮海国资的成立,虽然周亭伟等人听了心情有些复杂,但对晋南集团也是一个好消息,这也意味着沈淮手里将掌握更多的资源来推动双方的合作。

面对晋南集团的资本渴求,沈淮说道:“淮海国资成立后,为优化、改善省国资的资产结构,会适当缩减产业方面的投资,加大未来收益更明确的基建、能源方面的投资,晋南集团要是能将石清铁路的资产拿出来组建股份公司,淮海国资可以购入百分二十的股权……”

南线是个系统工程,晋南集团从来都没有无意对石清铁路百分之百的控股,但由于冀省最初对南线工程兴趣缺乏,最终总投资逾一百五十亿的石清铁路,除了发行五十亿的债券之外,其他近百亿的投资都是由晋南集团一力承担。

晋南集团要是将石清铁路的资产拿出来组建股份公司,哪怕是净资金折算转让给淮海国资20%的股权,也能回笼二十亿的资金。

“淮海国资刚成立,你就将二十亿的资金转让省外,你不怕淮海省里有人戳着你的脊梁骨骂?”纪成熙笑着问,他跟沈淮打交道很久,知道没有这样的好事落到他们头上来。

“晋南集团下一步要重点推动煤电运营,要推动晋电入冀、入京工程,想必对电力设备制造这一块也感兴趣,”沈淮说道,“晋南集团可以拿20亿入股淮海电气啊……”

“你看,我就说没有什么好事吧?”纪成熙跟周亭伟笑道。

周亭伟哑然失笑,但细想沈淮的建设,晋南集团似乎没有任何的资金收益,但这般捣手对双方却有颇大的好处。

晋南集团未来的发展核心还是要成为能源型超级企业,大规模的由煤入电是必然要走一步,电力设备制造一块即使不愿意放弃,此时也没有能力进入,拿出石清铁路20%的股权,交换淮海电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