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我会信你的这些鬼话吗?”成怡翘着骄傲迷人的下巴,说道。
“信,怎么不信?”沈淮笑着说道。
沈淮刚要将成怡往怀里搂,这时候听着院子外“叭叭”有汽车鸣笛声,过了一会儿,前院的铁门打开,一辆灰色的奔驰车在雨中驶进庭院里来,见是孙长庚、孙启善到了,沈淮也就与成怡从吊床上下来……
第九百七十二章交底
沈淮上回到巴黎来,孙长庚也有到医院探望沈山的病情。
只是上回淮海的形势从表面上看去还风平浪静得很,孙长庚也就没有跟沈淮做太多的交流;沈淮也不会主动将国内高层隐藏在海面之下的交锋,详细的跟孙长庚交底。
这主要也是此前沈淮跟孙长庚的直接联系也少,除了孙亚琳之外,对国内的形势变化,孙长庚及孙家自然也有其他的信息渠道。
长青集团在国内的投资事务,也完全不需要向沈淮负责什么,有什么风吹草动,都要第一时候向长青集团总部汇报。
王源总理到淮海视察后,淮海省的人事变动迅速加快,有大波大澜之势,对不熟悉国内政局形势的人,自然看得眼花缭乱,多少有些心慌难定;甚至又杂夹许多不明所以、惶惑人心的谣传。
年初的探亲返乡之旅,孙家及长青集团都做出加大国内投资比重的决定。
对众信投资注资持股,启动在徐城国际产业园的鸿基长青电子制造基地三期工程建设,参与白雁矶游乐谷的投资建设,在渚南以及新浦临港新城的两座鹏悦现代城范围内都独立投资建造一家五星级酒店等等,孙家及长青集团这两年计划将向国内倾斜高达十亿美元的投资,而且主要都集中在淮海湾经济区范围内,对淮海省这么大的人事变更,孙家不可能不敏感、不关心、不追问清楚。
孙亚琳此前也将淮海省可能会有的人事变化,知会孙长庚及孙家,但有些敏感信息也不会提前泄漏,故而孙长庚及孙家在巴黎的一些人,还没有办法看清楚全局的变化。
沈淮这次趁职务更替的闲暇时间到巴黎来,孙长庚自然是不会放过,抓住孙启善一起赶到沈宅来见沈淮。
夜雨淅沥,沈淮看见姥爷坐在轮椅车里由保姆推出来,他走过去将姥爷膝盖上的毯子掖好,与孙长庚笑道:“这雨下个不停,还以为长庚爷爷今天不会从意大利回来呢。”
“我的腿也是下雨天就阴疼,怕湿气,但在巴黎生活习惯了,在外面住?面住长时间,也就想着回来。”孙长庚拍了拍膝盖,坐下来。
孙长庚年纪也大了,不习惯巴黎阴冷潮湿的冬季,往年入秋后就会离开法国,住到南边去,但沈淮人在欧洲办很签证麻烦,要谈事情也只能是孙长庚回巴黎来。
坐下来,沈淮将淮海省这段时间已发生跟将发生的一些人事调整,以及掩藏在水面之下计经系跟胡系、纪系多年错综复杂的纠缠关系以及尚存于世的其他开国功勋对中央的影响力强弱,慢慢的分析给孙长庚听。
作为赶在建国前迁居海外的家族,孙长庚对国内的政治气候一直都有关注,但毕竟是隔了一层。从建党以来、党内缠绕七八十年所形成的错综复杂关系,沈淮还得听成怡她爸及老爷子分析,才能厘清楚,何况孙长庚长居国外,自然是云遮雾绕,难看分明。
听沈淮这一番分析,也是尔虞我诈半辈子的孙长庚自然也能将缠绕的关系理出线索来,说道:“无论是徐沛个人意愿,还是计经系内部的意见,都倾向赶在三年后换届之前,使徐沛有机会在淮海主政一方,为将来进入中央权力核心踏出最关键一步,但实际上,胡系将平庸的赵秋华换下去,在淮海的影响力反而有可能得到扩大,但梅钢在这个过程当中,在淮海的发展也能获得更大的空间……我这么理解,对不对?”
“不错,”沈淮说道,“年中之前,最想削弱梅钢的,甚至有实际动作的是徐沛、郭成泽一系——然而徐沛、郭成泽一系之所以急于动作,也就是看到他们在淮海的根基薄弱,不是徐沛当上省长或省委书记就能改善。但也恰恰是徐沛即使当上省长或省委书记,也是相对弱势一方,我们还得选择跟他们合作——这其实也是迫于现实的无奈。”
“你都要说无奈,那给你骗到贼船,最后不得不选择跟你合作的徐沛,不是要吐好几口血?”孙长庚哈哈大笑。
引徐沛入彀,就此展开与江东省的区域合作一事,孙长庚倒也是早就听人说了详经。
“梅钢在省里最大的缺撼,就是没有能在省委决策会议上直接替梅钢说话的代表。”孙启善轻轻的叹一口气。
“我不觉得这是什么缺憾,”沈淮说道,“省常委班子没有能直接替梅钢说话的人,看上去腾挪的空间很有限,但国内未来二三十内的政治方向是明确的,只要梅钢不走错轨道,就不难从中立者中间获得广泛的支持。这也是梅钢多年来坚持走的中间路线:做正确的事……”
“也对。”孙启善点点头,回想梅钢的发展历程,每到关键时刻都能获得额外的助力,这绝非只是运气略胜一筹的缘故。
“这么看来,你调到国企工委任职,长青集团在淮海的发展,还是能将希望继续寄托你身上的喽?”孙长庚微眯起眼睛说道。
“国内未来二三十年,经济还将持续高速发展,这是一个蛋糕不断做大的过程,只能做正确的事,不偏离轨道,适当顺应形势调整方向,任何人都能从分得自己应得的蛋糕,”沈淮说道,“这与我在哪里任职,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孙长庚眯眼一笑。
沈淮继续说道:“过去很多人对国内的经济发展模式缺乏足够的信心,实际上这些人的视野狭窄。东南亚金融风暴虽然能改变这些人的一部分看法,但照我看来,短短三五年内还不会足够开阔。对长青集团未来的投资方向,我始终建议加大在国内的投资比重。而未来中国经济崛起之后,走出去则是必然之路。而说到未来中国的走出去,跟当前承接欧美产业转移、往欧美输出廉价劳动力产品的外向型经济不同,未来走出去,是中国经济崛起之后,在资源及原材料供给上,会逐渐依赖于外部。在这条线索上,我想长青集团都能找到足够多的投资机会以及合作可能。”
“你对国内经济的发展,还是真有信心啊。”孙长庚微微感慨道。
“事实上不管海外对国内的政局多有微辞,国内自建国后也确实发生一些波折,但从大的方向去看,中国始终处于崛起的态势之上,”沈淮知道孙长庚这些赶在建国前离开故乡的老人,对国内的政局始终会有所看法,他却是心平气和的与他说道,“而且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积累,国内实际已经走出腾飞的第一步……”
沈淮虽然并没有谈到太具体的问题,高层建瓴的话也许会叫人觉得空洞,但熟悉梅钢这些年崛起历程以及新浦港发展模式的人,都知道沈淮这些年一直都在践行他的这些话。
东华并不是原材料及能源供给地,也不是最终产品的输出市场,新浦港以及梅钢在新浦、梅溪所发展的产业集群,更准确的说应该推动大生产、大物流不断循环运转的一个发动机,而在原材料及资源也加重对海外的依重比例。
孙长庚也明白沈淮的意图是什么,仅仅从梅钢往上游延伸的产业链来看,长青集团也应该加大在海外矿产及能源上的投资权重。
长青集团要算是庞然大物,但大而不强,过去数十年过多的将资产集中在西欧地区的物业持有上,一直八十年代末期看到西欧经济增涨乏力之后,才在亚太地区加大在制造、电子信息及资源开发等产业上的投资,然而这方面的投资比重到现在也谈不上多高。
虽然长青集团做出调动战略方向的决策,但将在西欧地区持有大宗物业转让出手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而且海外矿产及能源领域都是资本密集性投资,就算长青集团能抽出十亿二十亿美元,也很难在海外矿产及能源领域砸出多少浪沫子来,而不要说浪花了。
孙长庚更关注沈淮有可能未来三五年内成为淮海省属国有资产的掌门人,淮海省即使到现在也都远远谈不上是经济发展省市,但省属国有资产盘算下来也有七八百亿净值。
孙长庚更关心沈淮未来成为淮海省国资部门掌门人之后,还会不会贯彻他“走出去”的方针,长青集团能不能在“走出去”的方针上,跟淮海省的国企系统展开更密切的合作。
当然了,沈淮这次调进省属国企工委还只是担任副职,而且国企体系复杂,谁都难言能完全有把握的掌握一个省的国资系统。
****************************
也就国内外经济形势交换意见,并不涉及具体的项目,这一谈也是到深夜才结束。孙长庚都过八十岁的,精神却是极佳,离开时双眼还炯炯有神,看不到一点疲态。
沈淮与成怡站在楼檐下,看着轿车驶出庭院,自动铁门缓缓关闭。
明天一早就要做坐飞机返回国内,成怡也是不舍,回到房间替沈淮收拾行李。
沈淮翘脚坐在躺椅上,理整刚才与孙长庚的这番谈话。
他将要到省属国企工委工作,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重新思考一些问题,而不能仅仅只站在梅钢的立场之上,未来是全新的旅程,却需要贯注更多的精力。
第九百七十三章新的起点
(政客能弱智到什么程度?我看了一篇有关乌克兰当前局势的评价帖,很有意思,我转发到我的微信公开账号上,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微信订阅号看一下:gengsu1979)
新任命颁布下来,沈淮这次回国就成了省管干部,在燕京歇了两天,就先赶到省委组织部报道办理手续。
在沈淮回国的当日,赵秋华调任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正部级)、徐沛担任代省长的任命也由中央组织部颁布下来,而国办副主任崔卫平也在此前正式接替徐沛,担任徐城市委书记兼省委常委职务。
与此同时,苏唯君调任省人大副主任,陈宝齐调任省委秘书长,范文智调任东华市委书记,梁荣俊接替范文智担任省钢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的任命,都在十一月里时间集中颁布。
再加上此前周任军调任省人大副主任、李谷担任徐城市代市长的任命,这
可以说是淮海近几年来最大、最密集的一次人事调整,震荡之余也是叫很多人眼花缭乱,一时看不清楚人事调整背后的脉络到底是什么。
而且崔卫平到淮海来任职,中组部方面是由沈淮他二伯宋乔生陪同,就又引起一些错乱的猜测。
相比较之下,沈淮的新任命就看不到什么波澜了;不过沈淮在到省委组织部报道的当天,徐沛就将他喊过去谈话。
徐沛也是刚搬到省政府大楼来办公,沈淮随同徐沛的秘书郑咏今敲门走进去办公室,徐沛也正忙着收拾桌子上的东西。
“蒋益彬怎么还没有过来?”徐沛招手让沈淮先到会谈区的沙发上坐下来,放下手里的东西,问接替李谷担任省属国企工委书记的蒋益彬到了哪里。
“蒋书记堵在路上,还要过五分钟才能赶过来。”郑咏今说道。
“好吧,
蒋益彬喜欢喝滇红,你直接替他泡上,我记得沈淮你喜欢喝嵛山老茶?”徐沛倒是细心的记得沈淮、蒋益彬的饮茶喜好,见沈淮点头,就吩咐秘书直接过去泡好茶送过来,又吩咐了一句,“你再让曹政江过来一下,我们这边先聊起来。”
曹政江此前是渚南区委书记,但徐城市的位置已满,而崔卫平到徐城后,不可能会主动提拔计经系的官员,徐沛担任省长,就先将曹政江调到省政府担任副秘书长。
调曹政江进省政府,徐沛不仅身边能有一个可以信任的得力助手,而曹政江在省政府过渡三四年,资历、人望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到较重要的地市担任一把手,也将能成长为计经系的少壮派骨干。
蒋益彬原是省计委的常务副主任,早就享受正司局级待遇,早在半年就调入省属国企工委就是为了接替李谷的职务,此时还兼任省国投董事长的职务。
计经系根基说是薄弱,但那也是相对于胡系而言,徐沛在淮海省还是能有一些可以用的官员。
沈淮与曹政江、蒋益彬都有接触,但都谈不上多深,暗自揣测,徐沛在还没有正式到国企工委任职之前,就将他、曹政江、蒋益彬喊过来谈话,到底是想谈些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徐沛搬进来是赵秋华此前的办公室,沈淮并不清楚徐沛坐进来是什么感觉,但看到着里面的摆饰变化颇大,心想徐沛心里或许多少有些犯忌讳的东西。
沈淮与徐沛先随意聊一些他这段时间在国外的见闻,曹政江、蒋益彬敲门走进来,徐沛就进入正题: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这一块的改制问题,我前两天也跟钟书记在聊,有些省市已经远远的走在淮海的前头,我们省现在也要抓紧做起来,”徐沛话里对“现在”强重的语气,好像是为了表现对前任赵秋华平庸表现的不满,说道,“这也是我是我最先想抓的一项工作,益彬同志调研了半年时间,也有一些想法;沈淮今天正好到省委组织部报道,也可以提提想法。”
关于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的方案,沈淮也早就跟李谷有过交流,此前一直压着没有实施,也是省政府这一块的推动力不够。
徐沛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把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先烧起来,也不出于沈淮的预料。
对全省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以前是分成好几块,省属国企工委只是分管其中一部分,主要是监管省属国企运营及资产管理工作;改制之后,则是要将先计经系统里对全省国有资产的监管权剥离出来,纳入新成立的国资办管理,也是当前需要急切推进的一项工作。
既然蒋益彬此前就为之准备了近半年时间,那相当工作还得是他具体负责,而且最终方案需要得到省常委会及省人大审批通过,沈淮过来带着耳朵听就行。
蒋益彬的方案是省政府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由省委副书记、省长徐沛兼任组长,然后再在领导小组之下成立常设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这个方案也是对徐沛全面掌握政府行政、财政权力最为有利。
除了蒋益彬跟他之外,省属国企工委以及将从计经委并进来的副职还有四人,即国资办将形成一正五副的领导结构,沈淮的资历还是最浅,所以徐沛要抓权,沈淮不能、也不会阻挡什么,只是耐心的听蒋益彬介绍他草拟的方案。
听得出来,这份方案徐沛这边已经是反复研究过,相当成熟,就差省委省政府批准通过,看来国资办正式成立就是这一两个月的事情。
虽然徐沛在很多事情上都藏有私心,但沈淮也乐意看到这种推着形势往前走的局面。他这么爽利的同意从东华调出来,也是知道只有他调出来,霞浦、梅溪申请国家级开发区、一类开放口岸等工作,才有可能尽快的得到通过。
徐沛显然不想将所有的政绩光环都加到他头上来,只有他调离之后,郭成泽、孟建声他们推动相关工作进展,才能名正言顺的享有相关成绩;不然怎么都不可能跟沈淮争功劳。
“钟书记也早就跟我说过,将沈淮你调到省里,是要发挥你的擅长,国资办成立后,益彬同志也是推荐你来负责企业处及产权处的工作;你觉得怎么样?”
“我能力尚浅,也会遏尽所能不辜负徐省长、蒋书记的信任。”沈淮平静的说道。
国资办之下的企业处,主要也是负责省属国企的监管工作,可以说是未来国资办之下最重要的处室,不过蒋益彬的方案在国资办之上国资监管领导小组,由徐沛兼任组长,实际又将企业处的应有权力虚置了。
省属国企本来就是山头林立的世界,省国投、省钢等集团都是正司局级国企,蒋益彬都亲自兼任省国投董事,范文智调离省钢,但接任的梁荣俊又是范文智提拔起来的亲信,而其他老字号的大型省属国企又多跟省里人脉关系纠缠渊源甚深,即使上面不设立国资监管领导小组,国资办企业处想在刚成立之初就要对这些山头实现有效监管,也无疑是痴人作梦。
沈淮对这些都有清醒的认识,不会在这时候争什么。
***************************
从徐沛办公室出来,蒋益彬问沈淮:“你今天到省委组织部报道,工委那边也在昨天收到省委组织部发来的调函,可以说,我们从今天开始就正式搭班子,要将这一块的工作共同做起来。你打算什么时候正式要跟大家见面啊?”
到省直部门报道,没有到地市那么隆重,何况还是副职?
沈淮跟国委企业的主要官员,都还是认识的,任命既然都传达到国委工委了,他刚才在省委组织部就说了他自己过去赴任就行,不用派谁陪同。
“家里长辈生病,我卸任霞浦县委书记后,就直接出国住了一段时间,现在家当都在还霞浦,”沈淮笑着说道,“要不我下周一到工委正式跟蒋书记你报道?”
这时候陪同蒋益彬到省政府谈话的综合处主任苏平从一间会议室里走出来,笑容满面的走过来,说道:“都说沈书记要到工委来工作,我们可以盼望了好久啊,都怕有变故,什么地方抢先将沈书记您抢过去。今天心里一颗石头总算是落地了。”
李谷在工委有几个嫡系,这次都叫他调到徐城市政府去当助手了;赶在沈淮上任之前,蒋益彬就对工委一些处室负责人进行了调整,苏平是蒋的亲信。
沈淮与苏平握了握手,笑道:“老苏跟我老相识了,还说这种客气话。”
蒋益彬笑着跟沈淮说道:“苏平,你也是认识的。调到省里来,住房、用车,我就让苏平替你先安排了。你要有什么不满意的,你还是直接找苏平。”蒋益彬看了看手表,说道,“省国投那边还有个会议,我要去列席一下,就不陪沈书记吃中饭了。我把苏平留给,你有什么事情,就直接吩咐苏平。”
用车也不焦急,成怡的那辆高尔夫就丢在徐城,沈淮就直接开起来,方便得很;只是成怡从省人行辞职接管基金会的工作,她在省人行的宿舍也不能一直拖着不退回去,东西要搬出来,而沈淮要将家当从霞浦搬过来,也要先将这边的住房敲定。
国企工委不是什么大部门,之前也就五个职能处室,加上后勤、司机人员在内,也不到五十人;故而也没有专门的家属住宅小区。
不过国企工委权力再大,对省属国企工委也有一定的监管权,那么多省属国企都建有职工住房,自然也少不了要给国企工委抹些油。
苏平也是心思玲珑的人,他事先预备了三套跟其他工委书记不在一起的住房供沈淮挑选,上车后就细心介绍起来。
沈淮听苏平介绍老城门外的月牙湖小区是省属华宾集团开发的住宅楼,有小部分住房留下来内部分配,就决定先到那里看一看。
月牙湖挨着东城门,是座月牙形的狭长湖泊,虽然寻常意义出了城门就是出了主城区,实际还是跟主城区挨着,湖前是七八十米高的白马山,小区夹于湖山之间,又临城门旧址,风景相当不错。
沈淮随苏平到月牙湖小区,小区是九七年建成,住户不是很多,但小区内环境相当不错,安保工作看着也相当靠谱,沈淮见房子里家俱、家电都配齐全,当下就决定住在这里,没有再有闲工夫去看其他两处住房。
“沈书记您什么时候搬过来,行李什么的,大概要用几部车?”苏平问道。
这时候熊文斌的电话打进来,沈淮跟苏平笑着说:“这个就不麻烦综合处了,霞浦那边应该不至于将我的家当扔到大街上,让我自己捡回来。”
接了熊文斌的电话,沈淮就与苏平告别,赶去熊家吃中午饭。
第九百七十四章密谋破局
初冬的中午,天气还不见寒冷,太阳晒得人暖洋洋的。
沈淮开车到熊文斌家,熊黛妮正带着七七在院子里玩耍。
熊黛妮外套扔在房间里,穿着咖啡色的羊绒衬,修身的牛仔裤将她的双腿绷得修长浑圆,臀部丰满挺翘,没有一点赘肉,却有一种要溢出来的丰盈肉感。
在院子里玩得额头渗透,白嫩的脸颊一片绯红,娇艳似染,沈淮将车停在院子里,不忙着下车,就这么看着熊黛妮。
还是七七先看到沈淮的车,在院子里停住疯跑,又折回房子里喊:“沈淮过来了,沈淮过来蹭饭了。”
熊黛妮这才欣喜的看到沈淮停车在门外,跑过打开院门,问道:“你呆在干嘛吗?”
“看你漂亮啊,忍不住想多看两眼?”
“再看就剐掉你的眼睛。”熊黛妮娇嗔的横了沈淮一眼,让沈淮进来时,在他的手掌上抓了一下,绵软的手掌心里就无限的情义,那一眼更是透着无比的妩媚风情,叫沈淮心里一荡。
“我下午回霞浦,你回东华吗?”沈淮低声问。
“周末我回东华干什么?”熊黛妮有一阵子没见沈淮,沈淮那根铁杵在她体内纵横捭阖、捣得汁液四溢的滋味也是叫她刻骨铭心的思念,但是她今天刚从东华回来陪七七,自然没有理由再陪沈淮回去。
“沈淮你倒先到了啊,老熊可能还要等一会儿才能到家,也不知道他整天在忙什么。”白素梅腰间还系着围裙,牵着七七的手,从屋子里走过来。
沈淮一把将七七逮过来,将她抱到怀里,捏住她嫩得跟煮鸡蛋似的雪白脸颊,凶神恶煞的将脸凑过来,威胁要用胡茬子蹭她的脸蛋,问道:“谁跟你说我是过来蹭饭吃的?”
沈淮胡茬子硬得跟棕毛刷子似的,七七吓得直推沈淮的下巴,很没用的直接将熊黛玲出卖掉:“小姨说的;是我小姨说的。”
“小孩子整天就知道胡说八道。”白素梅伸手在七七的脑袋瓜子上敲了一记,让她下来,七七却反手扒住沈淮的脖子,像个树獭似的挂在沈淮的身上。
沈淮也不用扶着,就带着七七一颠?一颠一颠的进了房子;熊黛玲在屋里听到七七将她出卖了一个干净,走过来掐她的脸,说道:“今天的玩具白买了,等会儿扔大街上去。”
“沈淮的胡子戳人啊,”七七奶声奶气的为自己辩解,说道,“要不是他胡子戳人,我也不会出卖你;要不信你试试?”
熊黛玲见沈淮下巴留着返青的胡茬子,好像有两天没刮,问道:“怎么这么不讲究?”
昨天夜里从燕京坐火车过来,在火车上不方便洗漱,就没有刮胡子,沈淮也没有仔细照镜子,不知道自己邋遢成什么样子。
白素梅走过来,跟小女儿说道:“不是说要出去跟同学一起吃饭吗,怎么还在家里磨蹭?”
“我等爸他回来,让小刘送我一下我。”熊黛玲娇嗔的说道。
“你赶紧自己打的走吧,又蹭你爸的车,你就不嫌他唠叨?”白素梅打发熊黛玲出门坐出租车去。
熊黛玲抱怨外面出租车难打,要走出好一段路才能拦到车。
“要不你开我的车走,下午三点钟之前开回来就成?”沈淮问熊黛玲吃过饭能不能在他回霞浦之前将车开回来。
“我不回来,你让小刘开车送你回霞浦,这个我爸肯定不罗嗦。”熊黛玲打着如意算盘,将沈淮的车钥匙抢过去,又跟黛妮说道,“我说姐你也应该买辆车了,以后回徐城也方便;坐大巴车太辛苦了。”
“过两年铁路提速,坐火车比开车还要方便,我何必浪费这个钱买车?”熊黛妮现在是文山商业集团的财务副总监,文山商场上市后,熊黛妮作为管理层购入少量股份,如今的收入也能买辆车代步,但九九年私家车售价昂贵,总给人望而怯步的感觉,熊黛妮也没有买车的打算。
徐东铁路复线改造,实际车速不会提得太高,但单线改复线,将减少停站让线的排队时间,极大提高通行效率。
预计复线改造完成后,从东华到徐城的空调特快,通行时间将能控制两个小时左右,要比现在从东华坐火车到徐城节约近两个小时的时间。
不过徐东铁路复线改造完成通车,最快也要到零一年底。
见黛玲抢先拿了沈淮的车钥匙跑出门,白素梅叹气道:“再有几个月就要参加工作,人还疯疯癫癫的长不大,都不知道怎么说她好?最近又嚷嚷着要考什么gre,还想要出国去读书,也不看自己多大了。”
“那也是黛玲说说而已,你少唠叨——你再唠叨,可就真把黛玲唠叨出去了。”熊黛妮笑着说她妈。
熊黛妮读的研究生是两年半学制的,年底就要毕业,白素梅自然是希望她能留在徐城安定的工作。
熊文斌今年也五十八岁,过年就是五十九,现在卡着线年纪过八就不再提拔,所以基本上会在徐城常务副市长任上再干两年,然而退到市人大、市政协或者省里的二线岗位上去——这对熊家来说,最好的好处就是基本上确定家能彻底的安在徐城,不会再不定的搬迁到其他地方去。
在屋里等了一会儿,熊文斌就坐车赶了回来。跟熊文斌调到徐城市政府担任副处级秘书的张拓,跑进来将一叠材料交给沈淮:“这是你要的资料,我中午还有事,就不留在这里陪你蹭白姨的饭吃了。”
沈淮接过材料,让张拓有事先忙去。
饭菜都做好了,就等着熊文斌从市里回来。
沈淮坐下来,将上午徐沛找他谈话的内容说给熊文斌知道:“国有资产整顿,以及省属国企的改制,徐沛还是要亲自抓大局面,我也就只能从小处作手,以点破面的做些事情。”
“徐省长让蒋益彬掌握省国投,淮海融投只怕很难从省国投获得注资了,以点破面,从个别企业入手,也需要资金支持。现在情形,徐省长那里既希望你能做出成绩,但又怕你将局面打得太开啊,就淮海融投的情形来说,短时间内也难以支撑你有大的动作……”熊文斌轻叹道。
省国投是省里唯一有资格在海外金融市场融资的省属国企,作用类似的影子银行,从海外融入大量资金,以公司债的形式放贷给省内国资、民营国企以及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通常不参与持股经营——这个也是省里在财政之外能掌握的最大财源,徐沛显然不可能让其他人沾手这块。
而淮海融投虽然从名称上看,跟省国投的性质类似,但实际在成立之初就明确要促进省属国企的产业进行升级往沿淮海湾区域进行转移、升级。
由沈淮以国企工委副书记的身份兼任淮海融投董事长,是钟立岷的主张。
由于淮海融投在成立之初,除省国投出资,合并进徐城的一些企业资产,更主要还是将东华京投及梅溪工投的资产并入、实施省、市、区三级政府共同持股的模式,才有这么大的雄厚实力跟规模。
当初沈淮没有争夺淮海融投的管理权,但梅钢系在淮海融投董事会始终拥有三席位子。现在沈淮调到省里,调到现应的职能职位上,不将淮海融投直接交给沈淮管理,于内于外都说不过去。
然而,无论是此前参与投资的恒洋船舶重工、徐城水泥、东江证券等企业扩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