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3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用你整晚不回去,留下来陪我们到十二点就可以了,胡玫就是不好意思,她肯定愿意跟你的……”

沈淮这时候才知道孙亚琳才是自己心里最猛的一剂毒药,当下只能逃荒而逃,连是不是陷阱都不敢试探一下,也不去找宋鸿军、姚荣华说话去了。

第九百三十七章年夜(2)

沈淮走到门口,停下来转头看了慵散坐在沙发上的孙亚琳一眼,见她一腿斜伸,一腿蜷起,长发披散下来,露出半张美艳到极致的脸蛋,迷离的眼眸张露出风情万种,叫他看了心里一阵阵的发紧:孙亚琳这一年来很少在国内,他心里终究还是念想着她的,但越是如此,越是不敢在此轻留,只能摇头轻叹而去。

看沈淮落荒而逃又有些恋舍不去的样子,孙亚琳禁不住要笑出声来,笑骂道:“瞧你多大点出息!”站起身来上楼,进房间见胡玫站在窗前,犹看着沈淮在夜色下裹衣离去。

见孙亚琳这么就上楼来,胡玫问道:“沈淮怎么就走了,他不找宋总、姚总他们说话吗?”

“这个没良心的,现在连胆子都没了……”孙亚琳坐到窗台前,看着沈淮给枝叶遮掩的身影,转回头来跟胡玫说道。

“怎么胆子都没有了?”胡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疑惑的问道。

“我跟他说,他要是敢留到十二点过后再走,我们俩人就陪他——他就这样给吓走了。”孙亚琳撇撇嘴说道。

“啊,”胡玫瞠目结舌,没想到孙亚琳会跟沈淮说这种话,但想到沈淮落荒而逃的样子,又忍唆不禁,嗔怪道,“你怎么什么都敢胡乱往外说啊——沈淮以前的性子很操蛋的,你就不怕他把你的玩笑话当真呀?”

“他要是当真,你陪不陪他?”孙亚琳眼眸子盯着胡玫的脸。

胡玫的脸瞬时染成血红,娇嗔的瞪了孙亚琳一眼,然而这一眼却是妩媚飞艳,将她内心犹豫挣扎都风情纤致的张显出来;孙亚琳看了心里想,要是沈淮在场看到,多半骨头又要软几分,连路都走不动了。

孙亚琳见沈淮的身影消失在拐角那头,便?

??窗帘拉上,不再往窗外的夜色看去,舒服的坐在沙发上,禁不住感慨道:“这小子如今偷个腥都心惊胆颤,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真不是他以前的风格啊,也好没趣啊……”

看孙亚琳坐在那里胡说八道,胡玫忍唆不禁,笑道:“以前他看到件好东西,他恨不得都糟踏了,你就喜欢了?”

“可他现在一副承担不起责任的样子,也实在不讨人喜欢啊,”孙亚琳瞅着胡玫的脸蛋,笑道,“我不是说我,我是在说你。”

“怎么又扯到我身上来了,我有什么喜欢不喜欢的,关我什么事情呀?”胡玫撇清道。

“不是你,那是谁喝多酒半夜抱着我发骚却喊那浑蛋的名字?”孙亚琳眯起眼睛看着胡玫窘得发红的脸蛋。

“不跟你在这里胡说八道了,我回房间睡觉了……”胡玫见孙亚琳又提起四天前发生的糗事,娇嫩的脸蛋染得通红,都不好意思再留下来说话,扭着身子就要离开。

“陪我说说话吧,我今夜真不想孤零零的一个人过,”孙亚琳拉住胡玫,说道,“我们躺到床上来说话……”

“好吧,不过不能再在床上喝酒了;除了要头痛两天外,你还借机趁人家便宜。”胡玫说道。

胡玫长期以来都是孙亚琳的私人助理,算不上众信投资的正式员工,所以两人不是老板跟员工,平时的关系已经很是亲近。

四天前接到沈淮的电话,得知他跟成怡当天已经领证,孙亚琳心里也有说不出的不痛,是她拉胡玫到酒吧里陪着喝酒。

喝到兴致起,两个女人又带着酒回房间喝。

胡玫回房间就没有节制,喝醉将她当成沈淮,将这些年埋在心里的情感都渲泄出来,孙亚琳才知道胡玫受沈淮的“伤害”是如此之深,她们两人的关系也就因此更进一步,变得越发的亲密。

胡玫也知道孙亚琳以前喜欢女人的人的事实,也知道她与杨丽丽的“亲密”关系,但在她看来,孙亚琳喜欢女人或许已经是以前的事情了,此时的孙亚琳与杨丽丽之间,更像是两个寂寞女人感情找不到寄托之前的互相慰藉,而如今不过又多了她一个而已。

孙亚琳见胡玫只穿着紧身的内衣钻进被窝里来,胡玫的身高不显,但身材的比例极好,胸高高的耸起,里面的胸罩摘掉,丰挺的胸却无关点下坠,外缘撑出完美的弧形,至腰下渐收成一束,至胯又优美的张开来,衬出丰满挺翘的美臀,双腿比例显长,收直一线,整个人显得丰盈纤巧、亭匀合度,浑身透着迷人女人味——孙亚琳在她柔软的腰肢上摸了一下,说道:“那浑蛋要是看到你这样子,肯定就不会走了……”

胡玫给孙亚琳摸得腰痒,笑着扭开腰,说道:“你就这么想他留下来啊,那你露给他看呀——你这么有料,不露给他看,他怎么会知道?”笑着伸手过来,在孙亚琳的胸上掐了一把。

胡玫这一掐算是捅了马蜂窝,孙亚琳要将她逮过来、一定要摸回本,胡玫笑着闪躲,但人还没有闪开,就给孙亚琳扑在床上,两个人打闹滚成一团。

胡玫终究是力气小,最终无力的横枕在孙亚琳的小腹上,累得直喘气,呆呆的看着天花板,跟孙亚琳说道:“我们沥得都还可以吧,不算差吧,怎么就像是没人要的老处女似的,连新年夜都只能相互慰藉呀?”

“你是真想了?”孙亚琳问道,“要不哪天我们趁着成怡不在,试试勾引那浑蛋?”

“胡说八道什么?”胡玫笑着抬手打了孙亚琳一下。

孙亚琳撑起身子,看胡玫红扑扑的脸蛋;胡玫拿手盖住脸蛋,孙亚琳的话仿佛一剂最猛烈的春药,叫她心里春情涌动,心里要是沈淮这时候死皮赖脸的爬上床来,自己真是没有半点挣扎的力气……

沈淮却是不敢想宾馆房间里的香艳,从小巷子里穿过,回到成怡家,成文光也刚从外面忙碌回来。

成怡见沈淮没走多久就返回来,问道:“怎么这么就回来了?”

沈淮将手机摊开成怡看,说道:“半道上就接了好几通电话,还不知道接下来会有几通电话打进来,想着还是明天再找鸿军跟姚行长他们说话好了——走到宾馆里又走回来了。”

刘雪梅说道:“每年的除夕、春节,应该改天接电话日、上门日……”

“没电话接,没人上门,你又得嫌冷清了。”成文光笑呵呵的说道。

成文光话音未落,沙发角几上的电话就应景的响了起来,刘雪梅嗔怪着跟丈夫说道:“你去接。”

成文光也晓得今晚没空跟沈淮说话,说道:“你们也早点睡吧,咱爷俩有什么话,明天再说……”

沈淮回到房间,将几个拜年电话打完,又跟杜建通过电话,有什么紧急事情叫他打成怡的手机联系自己,就直接将手机关了机,跟成怡说道:“这下子清静了……”

“不怕给别人说不近人情?”成怡问道。

“我打电话给人家拜年,也是带着忐忑的心情;要是电话打不通,心里也就踏实下来。别人打电话给我拜年,多半也是这种心态,手机关掉,方便自己,踏实别人,”沈淮笑道,“再说了,春宵一刻值千金,也禁不住这些电话浪费啊……”

见沈淮死皮赖脸的缠过来,成怡吓得直躲——前几天在沈淮的住所,大门一关,两人自然胡天黑地的大搞特搞,但今天在自己家里,姥爷、姥姥睡的客人房就在他们隔壁,要有点动静叫两个老人家听见,还不得羞死人?

再者,成怡有时候也痴,也不知道怎的,每回床上都要做湿一片——这要叫她妈看见,她还有脸再跟沈淮一起回家来?

除了这个,成怡还要考虑用过的避孕套怎么收拾,总不能光明正大的丢垃圾桶里去;扔抽水马桶,万一抽水马桶堵上呢?

想到这些事,成怡就打定主意,在石门这几天不叫沈淮碰自己。

只是沈淮心火都给孙亚琳勾得烧起来,这时候怎么可能轻易放过成怡?

成怡心志再坚定,只是洗漱过她穿着保守的睡衣上床,她跟沈淮两人搂在被窝里一起睡觉,她却哪里经得住沈淮纠缠?

沈淮先是将她整个人都抱在怀里,然后再伸手进衣裳里抓住那对大白兔百玩不厌的摸搓,摸得成怡浑身发软,摸得成怡只能背过去不理会沈淮。

只是沈淮在她身后,死皮赖脸的将她的裤子强扒下来,又那根坚硬如杵的物什不要脸的往前凑,挤到她的两腿之间,说是让她夹着就好——成怡那处的腿肉极嫩,大腿丰腴紧致,紧夹如握,感觉也十分的好受,但沈淮不会满足如此。

而成怡叫那粗粗大如丸的杵头抵在桃花源头,还不时蹑手蹑脚还往里杵顶两下,也是心慌意迷,也不知道何时下面就湿了一片;起初是不经意叫沈淮将那粒粗大的杵头挤进来,经受多日依旧还有的胀裂感,当即叫她的心魂都差点要给颠出来。

见沈淮在后面动起来不是很方便,成怡只能暗暗的偏着身子,叫沈淮方便能进得更里面些,她很就会情欲的汹涌狂涌淹没,剩下的最后理智,也不是拿自己的睡裤垫在身下,避免弄湿被单,又强抑住嗓子眼的呻吟不脉来,微欠着身子,好叫自己能更方便承受……

这样的姿态,沈淮不方便动作,但成怡的身子往后微微欠起,丰肥的臀部抵在他的小腹上,与他轻撞厮磨,则带给他多重的极致感受。

第九百三十八章探亲

胡玫第二天起早就驾车,走高速赶回燕京跟家人团聚去了。

沈淮、成怡以及宋鸿军、姚莹、孙亚琳,加上杨海鹏一家三口、姚荣华一家三口,陪着两位老人在石门呆了两天;纪成熙又专门派车请大家到清河相叙,然而在清河安排专机,送大家前往滇北扫墓。

九八年,除了燕钢在冀河新区的三百万吨新厂项目外,融信系在石门钢铁集团的原有基础之上,也启动困计划,计划投资二十亿,将石门钢铁的产能扩大到二百万吨。加上产能在国内排名居梅钢之前的滦钢集团,九九年冀省的钢铁产能将达到一千六七百万吨,成为国内第二大钢铁强省。

包括冀河新港、晋南铁路等在内的晋煤东出南线系统工程,在获得相对充当的建设资金注入,九八年进入建设的高氵朝期;津清高速、石清高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启动,对拉到冀省、特别是冀南地区的经济强劲增涨,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些工程有近半是成文光参与直接推动,建设资金的获得,更是有赖于成文光强有力的手腕,这对成文光到冀省站稳脚根、获得声望,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业信银行九八年就为晋南线、石清高速、津清高速等项目提供总数达十亿的贷款,梅钢除了直接负责建设冀河钢铁物流及加工园与综合码头项目,也以购买公司债的形式,向晋煤南线工程注入两个亿的资金。

晋煤东出南线一期工程,除了晋南重载铁路、年吞吐能力达四千万吨输煤综合港之外,同时晋南集团旗下的煤炭年产能也要同步增产到四千万吨规模,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

充足的资金注入,是工程得以速推动的基本保障,为了将工程提前到两千年中完成,纪家以及晋南集团还需要筹集八十亿的建设资金投进去。

短时间内这么大量的资金需求,又不能将地方上的金融资源抽干涸了,纪家及晋南集团高层也只能多渠道筹措。

纪成熙九五年到清河工作,如今也是第四个年头,初任冀河县委书记,继而担任清河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在国内厅局级干部里,??里,三十五岁的纪成熙已经算是最年轻的那批人。

纪成熙调到清河任市长之后,冀河也随之撤县改为冀河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从中可以看出纪家的影响力——只是纪家在产经及金融领域的影响力还是偏弱;纪成熙这次是希望业信银行与梅钢系能比去年为晋南线、为冀河新区发展提供更多的建设资金。

一年多来,杨海鹏主要就在清河、石门两地活动,钢铁物流及加工园区、综合码头就建在清河冀河新区,他在清河的活动时间更多,到清河也算是半个地主。景瑞集团的郁文非也是熟人,他女儿郁文丽更是成怡在英国留学期间的同学,兼之谭石伟、谭珺父女俩今年也在清河过春节,大家到清河后更是热闹。

不过,沈淮陪两位老人家到滇北,给他母亲扫过墓后,还要赶回东华——东华无论是对孙家,还是对外祖父沈山,都是祖藉所在的故土,才是两位老人家此行的重点;到时候孙启善、孙启义也会带其他的孙家老人,从法国经香港转飞过来汇合,所以大家在清河也就停留了一天。

去滇北扫墓,就不用再那么多人陪同;也就沈淮、成怡及随行人员陪着两位老人前下滇北,其他人都约在东华再见。

沈淮母亲沈桂秀病逝时,国内当时的政治环境并不好,沈山夫妇也是转辗曲折,经孙家在海外托了无数的关系才狼狈出国,甚至当年都没能将沈淮带出去——当时只是在茅草屋后的竹林里仓促挖就一座孤坟埋下遗体。

十八年物是人非,众人寻来,当年的茅舍、竹林、孤坟,早就推平给拧的职工建了四栋集资房,竹林所在的地方还建了一座农贸市场,早就找不到当年的情景。

沈淮陪姥爷、姥姥在滇北留了三天,找到地方政府,找到当年的左邻右舍,然而几经打听,是有人记得这边有一座孤坟,但谁也不记得拧平地建集资房时,那座孤坟里的遗骸给丢到哪里去了。

这件事对两位老人的打击也是极大,看滇北那么穷困,最终也只给当年所住的连拧捐了一百万,用于改建堪堪要倒塌的几所小学危房,众人就心情凄凉的乘飞机返回东华。

好在从法国坐专机飞回国内,旅途上没有经受太多的颠波,两位老人的身体还能支撑得住,精气神却是差到极点。

到年初六,孙启善、孙启义等人,从香港转机抵达东华。

与孙启善、孙启义同行到东华的,还有跟沈山同辈的二十余人。

孙家属于沈淮舅爷辈的,大多数人都白发苍苍,最小也六十开外,都是赶在建国前一起迁往海外定居。

虽然近二十年来,很少有人回来,但多少对故乡还存有念想,这次也是由孙启善、孙启义负责组织,孙家老一辈都还活在世上的,这次都差不多回来看看。

孙启善、孙启义这一辈人,虽然也有不少在国内出生,但离国之前,年岁都幼,对故乡几乎没有什么记忆,兼之工作繁忙,除了能脱身陪同老人家们回国的,就没有几个人参加这次的探亲之旅。

而到沈淮、孙亚琳小一辈,这次就没有其他人陪同回来。

不过沈淮这次的目的,也是希望姥姥、姥爷这一辈的孙家老人能回国来探亲——虽然孙家到姥姥、姥爷这一辈人,差不多都不在长青集团、巴黎银行等实业部门担任管理职务,但只要他们没有还活着,没有逝世,真正能决定孙家家族基金以及长青系实业发展方向的,还是他们这些老人。

在建国前,孙家在东华家大业大,枝叶繁盛。

市钢厂早年就是在孙家遗留下来的铁厂基础之上扩建;陈丹的尚溪园也是孙家当年留下来的纱厂仓库改造。

梅溪老宅所在的孙家埭村,很多孙姓人家也都算是孙家的远族,只是年岁久长,真要攀亲沾故的话,可能要算到五六代人开外去了。

孙家早年的三兄弟,孙耀庭还曾官至淮海省副主席。

陈丹在徐城颐园路买下的那座民国公馆,就是当年孙耀庭及家人在徐城任职时的居所;当初还是孙亚琳辗转打听,确认是曾叔祖孙耀庭的故宅之后,才让陈丹买下来改造成尚溪园在徐城的分店。

当年孙家还无意回东华投资,长青集团与海丰实业最早在梅溪工业园内直接投资的机电公司,规模才两千万——孙亚琳说得好,人总是念旧的,孙耀庭那一支子弟也是人丁繁盛,叔祖辈还有三个人在,徐城的故宅先拿到手里,等着他们想着落叶归根,总是可以额外敲他们一笔的。

而孙家在东华的多处故宅,也大都成了历史遗存,在改革开放之后,地方重视起招商引资工作,考虑到孙家在海外的影响力,市里对孙家故宅的保护则更是加强了力度。

如今市里的文山公园、南公园,都是在孙家私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来;孙家早年在天宁寺后建的塔园,如今也是东华市最著名的塔陵园。

对孙家很多老人来说,都是一晃眼半个世纪过去,好些人故地重游、拾起半个世纪之前的童年、少年记忆,都是泪眼婆娑。

看着这些情景,沈淮滇北之行所带来的凄凉心境就给冲淡了许多。

“这么看来,你的小心思就又转得通了……”孙亚琳没有一起去滇北,而是从清河转去香港,接孙家的这些老人到东华来。春节期间,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歇假在家,孙亚琳也是到东华后,才找到足够的人手帮忙安排一大溜人的饮食起居,不然她只能给他爸以及一大溜孙家老人支使打下手,这几天也实在是辛苦得很。

听孙亚琳这么说,沈淮也只是一笑。

年前听到姥爷、姥姥到回国来过春节,他就让孙亚琳安排孙家老人组团探亲,也确有将孙家及长青集团的投资重点引导回国内的意图。

从七十年代开始,长青集团就开始往亚太地区投资,二十余年在亚太地区积累、控制的各类资产,将近二十亿美元。

这个看上去很可观,但跟孙家在西欧地区控制的百亿美元资产相比,数字犹是很小的。

而长青集团在亚太投资,前期也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及日韩地区,还是在亚太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才被迫大规模的国内转移。

就算如此,长青集团在国内直接参与的投资,还不到六亿美元。

沈淮希望长青集团在国内直接参与的投资,应占到孙家所控制资产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

虽然孙启善也更看好国内的投资机会,他个人名下的资本也有大半通过众信,参与到梅钢系一系列的工业项目建设中来,但孙启善他自己还只是代表孙家家族基金进入长青集团董事会,在长青集团投资战略方向调整等重大问题,很难发出他个人的声音。

正确的次序是改观孙家老人对国内的印象,滋生他们落叶归根的情绪,促使能影响到家族基金投资走向的家族意志发生变化,进而才能通过孙启善、孙启义等人,调整长青集团未来的投资发展战略……

第九百三十九章漫天开价

孙家也许算不上世界第一流的资本巨鳄,但在华商圈子里,怎么也要算是排得上名号的。

过去,孙家担心国内的政治环境,对亚太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席卷亚太、曾叫全球第二经济体日本货币汇率下挫近五成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也叫长青集团高层及孙家认识到东南亚工业基础薄弱、市场分割零散以及人力资源匮乏等致命缺陷对产业投资的威胁有多大。

虽然孙家从九七年初就积极调整在亚太地区的投资结构,但在持续一年半都没有完全消除严重负面影响的金融风暴里,也没能说完全避免损失。

孙启义负责亚太总部,旗下资产一度高达二十二亿美元,损失最严重时,账面资产一度缩水近一半,到现在也不能说完全恢复元气。

只是,相比较其他在亚太地区损失惨重的投资商,长青集团从九七年初就开始的积极调整,无疑可以说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直接控制的主营业务甚至还能保持一定水平的盈利,在九七、九八年的经济环境之下,就显得更加的珍贵。

而所谓积极的调整,就是从九七年初开始,长青集团与梅钢系所进行的一系列合作,包括出售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旅游地产、收购铁矿、海运资产,与梅钢合作扩大铁矿、钢材贸易业务;包括将马来西亚等国投资的制造业务转移到国内,与鸿基等方合作,建造更大规模的电子轻工制造基地;包括扩大对国内商业、酒店业的投资……

这些投资调整都主要集中在东华,长青集团在东华拥有四星级、三星级酒店共计六家,仅与梅钢合作的铁矿、钢材年贸量就高达两百万吨,参与新浦港、梅溪港、梅溪电厂等一系列核心工程的投资,而最为耀眼的,就是与鸿基合作建造的鸿基长青电子制造基地一期、二期。

鸿基长青一期、二期工程已经全部建设完成,总投资高达四亿美元,雇用员工总数达到两万人,除了机电类产品外,还主要为国内外知名的家电及消费电子厂商配套生产电子元器件、零配件,甚至贴牌生产、组装各类消费电子产品。

由于从九七、九八年起,日韩等国主要的家电及消费电子巨头,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也被迫调整投资策略。

为了更积极开拓中国拥有十二亿人口的大市场、利用中国廉价、纪律性强且素养高的劳动力资源,这些海外电子厂商最大程度的压缩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国的产能,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长青集团早一步的调整,时机极其恰当的契合行业走势,几乎将竞争对手近一半的业务都抢了过来,目前靠着国内外总计近四万人的雇工规模,一跃成为亚太地区最主要的代工厂商之一。

当初被迫调整投资结构,将分散在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区的几家电子厂迁到新浦,主要还是为了节约劳动力成本,短短不到两年时间,谁都没有想到无心插柳,竟成为长青集团在亚太地区英明无比、成绩耀眼的一项投资决定。

孙启义凭借近两年来的成绩,他在长青集团内部的地位,自然也是无人再质疑;当然,从谭启平被沈淮从东华赶走之后,孙启义与谢家的关系也就彻底的疏淡开来。

鸿基长青在新浦的厂区,自然也是孙家众人这次探亲返乡之旅的重点行程。

厂区规模高达三千亩地,占到新浦电子产业园建成区大一半的面积;兼之临港新城东片区专门为鸿基长青制造基地配套建设的生活区,仅鸿基长青就能支撑起一座相当繁荣的市镇出来。

孙家老人听到孙启义、孙启善兄弟俩介绍,这附近在九六年之前还是一座荒凉的小渔村?村,都露出难以置信、不可思议的神色。

临港新城东片区建造到此时,大大小小的住宅社区近二十处,居住人口已经超过十二万人,东区广场商业以及县中、职业综合学院等相应的教育文化社区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也都建成投入使用,前后用不到三年的时间,临港新城东片区看上去就已经完全像是一座小型城市拔地而起,屹立在淮海之滨。

这样的建设速度在国内虽然不能说绝无仅有,但也足以叫人惊叹了;而且此前众人参观的梅溪新区建设规模也不比临港新城东片区稍小。

加上工业区,梅溪新区的建成面积也将近四十平方公里了。但凡一地,能有这么大规模的一个区域崛起,就能支撑地方经济持续的强劲增涨,东华在沈淮手里就脱胎崛起两座新兴的工业城镇,说是奇迹也不为过。

当然,沈淮邀请孙家众人到新浦,也不是说要炫耀这些年的发展成绩,无论是梅溪新区还是新浦想要继续高速成长,还需要持续不断的从外部引进发展的资本及各种管理、技术上的优质资源。

孙家此时在国内的直接投资不过六亿美元,倘若孙家将长青集团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产业资本都转移到国内,那就意味着长青集团还有三五十亿美元的投资潜力可挖。

以渚江科技大学、县人民医院、公用事务集中区为核心的南片区,启动建设也有一年时间,再有一年时间就能将南片区的框架拉起来,现在已经到了考虑启动新城西片中心商业区的建设了。

沈淮是想在新城西区,跟在徐城渚江南岸一样,再建一座鹏悦现代城,使整个临港新城的框架确定下来。不过,两座鹏悦现代城(一座在徐城渚南、一座在东华新浦)要同时启动建设,梅钢面临的资金压力就大了。

另外,鸿基长青要在徐城市城东大道以东的国际产业园内,启动建设雇工规模达两万人的三期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同样巨大……

长青集团也非摇钱树,旗下控制的资产虽然高达一百二十亿美元,但每年数亿乃至十数亿美元的盈利,大部分都要给股东分红,集团手里能用于投资的资金实际上也相当的有限,没有太大的潜力可挖。

鸿基长青启动一、二期工程建设时,长青集团主要是将在马来西亚等国的电子厂转移过来,除了设施、技术及业务外,直接投入的资金也很有限,更多的建设资金还是宋鸿军从旗下的产业基金里拿资金出来参股。

当然,要是能说服长青集团以及背后控制长青集团的孙家,彻底的改变长青集团当前重欧轻亚的投资战略,出售西欧地区的部分资产,套现转移到国内,就能一石多鸟的解决很多难题。

长青集团旗下在伦敦金融区的一座超高层酒店商厦就价值十亿美元,孙家要是同意长青集团高层把这栋商厦卖了,两座鹏悦现代城以及鸿基长青三期工程的建设资金就齐全了。

“沈山当年就怕你不成器,整天都愁眉苦脸,我就跟他说啊,凡能成大器的,没几人年轻时不混账的,”站在西山岛的山顶凉亭里,白发苍苍的孙长庚,笑呵呵的跟沈淮说道,“你看现在,他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

沈淮摸着鼻子,很难厚着脸皮接受这样的“夸赞”,笑着说道:“当我就真当舅姥爷您这是在夸我……”

“……”孙长庚哈哈大笑,声音爽朗,“不是夸你,还是骂你不成?”

孙长庚是孙家家族基金的理事会主席,换句话说,也就是孙家这个大家族的“家长”。

孙长庚年纪比沈山要小一些,但今年也七十五了;他的精神虽然很好,这次带着年纪未满三十岁的新娶幼妻,一起回家探亲,让人很担心他哪天在宾馆奢华的房间里中个“马上风”、就起不来了。

沈淮在法国时,孙长庚是当时长青集团的董事长,孙家迁国到欧洲,半个世纪以来能发展今日的规模,孙长庚居功甚伟。不过,虽然孙长庚跟沈淮她姥姥是嫡亲兄妹,算是沈淮的嫡亲舅姥爷,实际上沈淮跟他直接的接触也仅限于逢年过节有限的几次。

孙长庚管理企业严格,但治家绝对谈不上门风严谨,不然孙家在法国半个世纪以来也不可能出那么多的纨绔子弟。当年也是沈山对闯祸的沈淮失望之极,孙长庚倒是不会介意孙家闹出什么丑闻,说到底还是不关心。

也很难去揣测孙长庚这种心态的真正用意,纨绔子弟醉心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有野心、有能力的不多见,有利于他对整个家族、对长青集团的控制,但也确实不乏孙启善、孙启义这样有能力的杰出子弟出现、进入长青集团担当要职。

要想说服孙家众人同意长青集团放弃以往重欧轻亚的投资战略,沈淮知道眼前的孙长庚是他需要克服的最大一道难关——他站在凉亭里,迎着寒冷的海风吹面,暗自揣摩一路行来话语极少的孙长庚心里到底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