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简单寒暄过后,伍文雄就让二儿子伍康杰陪同沈淮、孙亚琳、成怡他们参观伍家的庄园,甚至无意让沈淮他们参与接下来他跟孙启善的谈话。

沈淮知道欲速则不达,而且他此次的目标也不是说要拿下伍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开心。

他此时开始跟英国华商群体保持良好的接触,更多的是为对以后能有更多的帮助——在沈淮看来,孙启善对他态度的根本改变,才是此行最具意义的收获,不然光靠孙亚琳之前赢得的赌约,不会叫孙启善真的就尽心帮他们牵线搭桥。

第四百六十一章话锋

伍文雄邀孙启善进楼谈事,让二儿子伍康杰等人陪同沈淮、孙亚琳、成怡他们参观伍家这座在伦敦北区的庄园式豪宅。

国内改革开放这些年,有一批人先富裕起来,不少富人也开始大兴土木、建造豪宅,但跟老牌资本社会里的这些大富之家比起来,还缺少一些积累。

虽然入冬后,树叶凋落干净,但需要两三合抱的大树,苍虬有力的扎根在如茵芳草之间,不由的叫人去联想这栋宅子的历史以及掩藏在这些草木背后或香艳或血腥或狡诈的人生。

在西欧定居的海外华人,大约只有不到一百万,又是以英法两国为主;西欧的华裔企业及工商业者,并不是一个多大的圈子。

沈淮当年在巴黎生活了四年,主要也是因为他初到巴黎时年纪尚小,没有外文底子,在法国读的一所中文学校,他本身的性格也是乖张,不合群,一直到他给赶回国内之前,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机会跟西欧的华商子弟接触。

孙亚琳就不同,她在到国内业信银行任职之前,曾在法国的投资银行工作过三年。更为关键的,她是土生土长的西欧华人,从小生活及上学就在这个圈子里。她跟伍家的伍康杰也早就相识,只是彼此没有留下什么好印象罢了。

在孙亚琳眼里,无耻下流的伍康杰,过年才满三十岁,身材高大,脸颊削瘦,脸色看上去有些苍白跟憔悴。他的妻子刘英,年纪要小一些,是个身材娇小的美人。她倒不是在英国生长的华裔子弟,而是九十年代初到英国读书的留学生。

伍康杰跟刘英的婚姻,在海外华人里应该不能说十分的特殊,但是发生在伍家,多少有些让人感到奇怪。

不过,还没有等沈淮有暇去揣测伍康杰与他妻子刘英背后故事的曲折,孙亚琳就已经跟伍康杰斗上嘴了:“这大过年的,很遗憾的要跟你说一件事,你当初认定会烂掉、冷嘲热讽了大半年的梅钢二厂已经建成了。对了,我听说你们伍家在利物浦的建筑公司,跟飞旗实业有业务往来,想必你已经知道这事了吧?”

沈淮笑了笑,观赏着庭园里的巨木。

孙亚琳当初为梅钢二厂项目回西欧筹资,到处碰壁,遭受很多的冷嘲热讽,心里也是郁积了相当深的怨气。

不过孙亚琳此时拿话撩拨伍康杰,倒不是说小人得志,要报一箭之仇。

说到底,全球的投资机会很多,特别是欧美地区信息及电子产业正在兴起,对主营业务都集中在西欧地区的伍家来说,就算错过国内在梅溪的投资机会,也绝对谈不上有多少可惜的。

相反的,适当的刺激跟撩拨,反而有可能吸引伍康杰这些个伍家的后起之秀,将视野放到国内去。

孙亚琳对伍康杰说话针锋相对,也说明他有针锋相对的价值。

也许伍康杰这些后起之秀,此时还没有能力跟足够的资历,去接替老一辈的地位,去决定整个家族的发展方向,但在局部或者说不那么重要的事务上,也有些话语权。

而且,华商企业家族传承性的特征鲜明,只要不改变这个特性,十年、二十年之后伍家的事业,早归还得是这些小辈人物接手。

至于伍康杰会不会是伍家未来的接班人,就要看伍康杰在伍家小辈人物里,能不能竞争出位了。

顶不住孙亚琳的火力,看着沈淮温文尔雅似乎颇好欺负,伍康杰不理会孙亚琳的撩拨,侧过头来问沈淮:“都说现在国内改革开放蒸蒸日上,发展势头很好,但有一点叫我疑惑不解,为什么香港回归日近,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香港人移民海外?我身边也有些人到国内投资,但提到国内的官员,都忍不住为国内的腐败跟官僚主义摇头叹气。沈先生,你是从国内过来的,对这些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要是单纯说生活环境,国内是要比欧美差很多。”面对伍康杰借以转移火力的挑衅,沈淮只是淡然一笑,说道,“跟不能选择祖国一样,我们也不能选择我们出生的家庭。如果很不巧,伍先生出生在一个穷困的家庭里,伍先生你是憎恨、厌恶自己的家庭吗?当然了,这个社会日益浮躁,嫌贫爱富,甚至望父成龙的也大有人在,不仅国内有,欧美这类人也相当普遍,但伍先生,你觉得我们真有必要讨论这类人吗?”

伍康杰笑了笑,他知道他急于转移孙亚琳的火力,问了一个很愚蠢的问题。

“国内的腐败及官僚主义,是很严重,官员在廉洁奉公上,是跟欧美国家存在很大差距,甚至有一种说法相当流行,说什么好的制度使坏人无法作恶,坏的制度却使好人变坏。”沈淮接着说道,“这句话乍听上去是有道理的,说得欧美国家是没有罪犯的天堂似的,但是我相信,对在英国白手起家的伍家人来说,应该比普通人更了解这个世界运转不休的本质,更清楚急于追求完美社会是种危险的行为,我们更多时候面临的只是利弊权衡而已。这方面国内高层都有清醒的认识,但同时也不意味着,国内就放弃跟腐败、跟官僚主义作斗争。我也相信,随着国内经济的改善,社会、政治制度将来越来越完善,腐败跟官僚主义也会得到遏制。至于能不能完全消除,我相信伍先生的观点,可能要比我还要务实。”

“哈哈。”伍康杰笑道,“我承认我的问题很愚蠢,叫你抓住把柄,你再说下去,我怕是会招架不住。不过,你要说服我投资梅钢,就这些理由,似乎还有些不够。”

“我倒不是要说服伍先生你投资梅钢,伍先生问我这么多问题,我也想问伍先生你几个问题?”沈淮说道。

“嗯,你说。”伍康杰说道。

“我注意到,欧美地区信息及电子产业正在兴起,会是一个相当大的发展机遇,可能会让欧美国家在未来十年时间得到一个高水平的发展,华商资本也能从中获利。”沈淮说道,“但我相信,伍先生这样层次的人,不会特别介意账户多了还是少了一两千万英镑,也许会更关注,整件事的参与程度。我想问伍先生,欧美地区将掀起来的信息及电子产业浪潮,华商资本能参与进到什么程度?还是说,有钱买几家信息科技公司的股票,就叫参与进去?”

孙亚琳歪头看向道路一株木棉树;成怡、郁文丽以及随同伍康杰陪同游园的刘英,也一时没有想到讨论问题怎么就突然深入到这个层次。

伍康杰沉默无语,当真是叫沈淮说中了痛处。

“现在国内的招商引资,呈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华人华侨在国内的投资,主要集中于短平浅的轻工产业及外贸领域,极少涉及较为复杂的工业体系。有人说华商资本目光短浅,但目光放到全球的华商资本里,就会看到这个特点依旧极为鲜明。华商资本发展今天,依赖中国特有的勤劳跟智慧,发展的规模不能说小,但在整个西方资本体系里的地位,华商资本从来都是末枝,并没有真正进入主流社会的机会,我想问伍先生,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记得沈先生在国内是从政的,为何在工业会有这么浓厚的兴趣?”伍康杰问道。

“伍先生刚才抱怨国内官僚主义严重,现在又来问我这个问题,叫我难以适从啊。”沈淮笑道,“我的观点很简单,未来国内最大的政治,不是官僚主义,不是像西方政治那般,在民众面前表演跟承诺,未来国内最大的政治,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国家建设,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国内外的华商资本能真正渗入这个工业社会骨髓深处的最后机遇。倘若伍先生对国内的发展没有信心,大可以袖手旁观,但也意味着机遇就这么流逝而去,没有回头再来的机会。”

“你这番话,对我说似乎有些大材小用啊,真正的大人物在楼里谈事情呢。”伍康杰往身后的小白楼看了一眼。

沈淮心想,以伍文雄那态度,听进他的这番话才叫见鬼。

老一辈华商,在西方社会摸爬滚打,积累下不菲的家底,更务实,更小心谨慎,也更注重实效行,也拘泥于传统跟旧有经验。

新一代华商子弟,像伍康杰这样不差钱的华商富二代,说他不切实际也好,好高骛远也好,但他们确实有着更好的发展事业的基础。

在投资机遇到处都有的当代,想要纯粹以赚钱多少,将他们骗到梅溪去,显然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沈淮笑道:“我可没有想过要说服谁;说实话,其实伍先生能有耐心听我说这么多的牢骚话,我已经感到有些意外了。”

“说实话,我也很意外。”伍康杰笑道,“我岳父母说在机场上遇到一个很温文尔雅的年轻人,很有耐心的帮他们跟海关人员交涉,帮他们过海关,我也没有想过会是沈先生你。幸亏,我跟刘英早就认识结婚了,不然听我岳父母的口气,我要是跟你竞争,胜算真的不高。”

“哦。”沈淮颇为奇怪看向伍康杰的妻子刘英,他没想到同机过来、因为不会说几句英语而在检查口急得面红耳赤的那对中年夫妇,会是刘英的父母,笑道,“真是巧了。一起坐飞机过来,他们不怎么会讲英语,卡在检查口,我怎么可能说看到走开呢?举手之劳而已。刘先生夫妇也在这里吗?”

“他们已经先去华社中心了,有几个老朋友要急着见面。”伍康杰笑道,“晚上,我想他们会收到一个惊喜。”

第四百六十二章海外除夕夜

刘英的父亲刘建伟是冀省一所地方大学的教授,虽然也是高级知识分子,但熟悉的外文是俄语,还是出国前临时抱佛脚学了一些英语应急。

为防止非法移民,英国海关近年来对来自中国、第一次到英国的旅客格外警惕,甚至很多持单程机票的旅客会给直接拒绝进关。

刘建伟夫妇在检查口给工作人员当贼一样的反复盘查,出国所学的那一丁点英语对话很快就词穷意尽,亏得沈淮不厌其烦的帮他们跟海关人员沟通,才省去很多的麻烦。

沈淮倒也没有想到会因此给伍康杰、刘英夫妇留下良好的印象,使得彼此的初次接触,气氛就十分的融洽。

除了女儿刘英在留学期间嫁入豪富伍家,刘建伟夫妇的大儿子刘河早年也到英国来留学,与伍康杰曾都在伦敦大学读书,刘英还是因为她哥哥刘河的关系,才跟伍康杰相识,继而相恋、结婚。

刘河回国后进入外交部工作,就在驻英使馆担任高级秘书,也算是年轻一代里的精英人物。

孙启善与伍文雄见过面之后,就坐黄昏的航班返回巴黎。

英国华商联合会成立时间较短,才不到五年时间,会员发展不到九十家在英发展的华商企业。

除夕晚宴设在伦敦唐人街的华人联谊中心里,除了华商代表、居英华人华侨以及留学生代表外,驻英大使章治诚及其他官员,包括刘英的哥哥刘河在内,也受邀参加今天的晚宴。

沈淮及成怡对驻英大使章治诚都不认识,也就不便凑过去拉关系。

虽然在老一辈的华商面前插不上什么话,但有伍康杰、刘英夫妇陪同跟积极引荐,沈淮与参加晚宴的年轻一代华商子弟,交流倒也是融洽。

晚宴也从来都是老一辈华商跟大使馆官员凑一堆,小一辈凑一堆。

出席今天除夕晚宴上的华商子弟,与沈淮年龄相仿的,大多也是给家族视为接班人培养的那一撮人。其他那些不学无术或者在事业上没有什么上进心的子弟,除夕夜自有寻欢作乐的场子,也不会跑过来这么正经的晚宴上来凑热闹,浪费他们及时享乐的时间。

虽然今晚出席晚宴的大多数华商子弟,都陆续在家族企业或相关盈利或公益的机构担当职务,起点也要比普通职员高得多,但真正说到事业上有所成就,沈淮一手促成一家年产近百万吨钢材的集团崛起,在地方上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产业链群,孙亚琳手里掌握着一家总资产规模达四五千万美元的投资公司,远非普通华商子弟所能媲美。

不过,梅钢虽然在东华市举足轻重,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放诸全球还很不起眼,伦敦的华商群体对梅钢所取得的成就,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关注。

要不是孙亚琳此前为项目融资的事情,在法国、英国等地反复奔走,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听到梅钢的名字。

伍康杰抑或是为之前的判断失误做弥补,抑或是因为下午愉快的交谈,抑或是他岳父母在机场受到沈淮耐心的帮助因此而留下良好的印象,抑或是兼而有之,他在晚宴上,倒是不遗余力的帮着介绍梅钢近年来连续建设大项目所取得的成就。

由于伍家的关系,也由于伍康杰自身颇为努力,他在英国华商子弟圈子里地位相当高,他的话份量相对来说也重。

一时间大家都把话题转到梅钢上来,沈淮自然也是施展浑身解术,向这些有心做一番事业但还刚刚处于事业发展初期的华商子弟,介绍梅钢发展、梅溪建设的一些情况,也就众信投资的封闭产业基金的情况,与大家交流。

时间过得飞快,晚宴很快就告结束,虽然很多人都意犹未尽,但除夕夜大多数回家跟亲人团聚。沈淮、孙亚琳也跟伍康杰告辞,约好以后有时间再会,带着成怡、郁文丽返回酒店。

回到酒店,时间还早,沈淮、孙亚琳就与成怡、郁文丽到顶楼的酒吧里接着喝酒,度过除夕之夜。

“清河有官员到英国考察时,也会组织招商引资的活动,但给我的感觉,你跟其他的官员,说辞好像有些不一样。”

郁文丽就是上次回国旅程中与沈淮接触过,而且那次大家还闹得非常不愉快,沈淮起初留给她的印象,就仿佛一个非常普通的外派工程人员。

郁文丽后来虽然知道沈淮的家世以及跟成怡之间因为家族关系、不得不维持当下的关系,也对沈淮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

毕竟她平时所接触的青年男女,要么家世过人,要么自身才华有所出彩,就凭着回国同行的那次印象,她不觉得沈淮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国内外的政商豪门,有才干优秀的子弟,有纨绔堕落、不学无术的草包,自然也有能力平平的平庸之辈。

郁文丽之前对沈淮的印象,则是把他归入最后那类人。

郁文丽还是在成怡到英国留学之后,才与她相识,看到这两年多来,追求成怡的豪门子弟不知凡几,其中也不乏豪门才俊。她一度认为,成怡要是因为家庭的因素,最终选择与沈淮结婚,当真是相当的不值。

不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是需要比较才能分出优劣的。

平时看到伦敦的华商子弟一个个风度翩翩、谈吐不凡,在郁文丽看来,几乎每一个人都要比沈淮强上几分,但今天的晚宴上,沈淮的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的与各色人等接触,虽然叫她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却能感觉到,那平时一个个趾高气扬的华商子弟,在沈淮面前是弱了气势的。

沈淮似乎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他的身上去,即使他看上去那样的温文尔雅,仿佛一柄没有不会出鞘的利刃。

这奇特的印象,不由得叫郁文丽对沈淮也好奇起来。

面对郁文丽的问题,沈淮只是一笑,说道:“对人下菜而已。清河到英国来考察招商的官员,接触的人层次,谈话要切中要害;我这次到伦敦,可没有什么任务在身,不用太正经,也没有人盯着我,自然就放开来随意胡扯。没想到这也能唬到你。”

成怡坐在旁边,笑着看沈淮跟郁文丽胡扯。

她到英国,接触的人不在少数,对海外华商家族也有些了解,知道对大多数生活富裕、享受西方物质生活的华商子弟,国内的投资环境,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沈淮显然是有针对性的对一些人进行游说。

对这些不差钱的华商子弟来说,到内地多赚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更高的物质享受;不过,他们中有些人,在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之余,其实有着强烈的权力欲,内心深处还是有着一颗要超越父辈、干一番事业的雄心。

沈淮要拉拢的,实际是这些人。

对于其他到国外考察招商的官员来说,目光只是放在一个个独立的项目上,沈淮的目标显然要更高远一些,他所想的是要凝聚一股力量。

沈淮显然不会把这层心思跟郁文丽说,自然就胡扯起来。

成怡自然不希望看到沈淮在每一个漂亮女人面前随意卖弄,但想到,沈淮实际上也没有将他的心思告诉她的意思,她转脸看向酒吧里旋转的五彩灯光,心思有些游离。

郁文丽则不好意思的娇嗔道:“不愿意说就拉倒。”也不方便追问沈淮这次到英国,到底要做什么。

沈淮微微一笑,问成怡:“要不让亚琳帮你们在楼下开两个房间,你们今天晚上也住在这边,省得等会儿回宿舍孤零零的?”

成怡点头答应下来,今晚有很多的跨年活动,大多数的留学生都在外面疯玩,不会回宿舍,她也不想回宿舍孤零零的度过。

这时候,在酒吧外过道里接电话的孙亚琳走进来,在嘈杂的音乐声里,凑到沈淮身边咬耳根密谈。

成怡在容貌上不会有什么不自信的地方,而孙亚琳高挑性感、堪比专业模特的身材,却是大多数漂亮女人所不具备的。

沈淮坐在吧台边的圆凳上,孙亚琳就挨吧台站着跟他耳语。

成怡不知道他们在秘密交谈什么,注意力却给孙亚琳的长腿吸引住:

孙亚琳回到酒店后,把出席晚宴的长裙脱掉,换上她平时习惯穿的长裤,将腿衬得极致修长,丰满的臀部往上,又是纤细柔软的腰肢,是所有女人都渴望拥有的性感身材。

孙亚琳刚接到电话,得到消息就是梁荣俊、范文智要在参与梅溪电厂及梅溪港码头二期工程建设的基础上,联手富士制铁、长青集团再在梅溪投资建设一个百万吨的电炉钢项目。

由于长青集团是省钢选择的重点合作对象,故而孙亚琳从长青集团那边得到消息,比沈淮要早。

沈淮看了看手表,此时正是国内大年初一的清晨,笑着跟孙亚琳说道:“看来这个年,他们没有办法过好啊。”

酒吧里音乐很嘈杂,孙亚琳不得不凑到沈淮的嘴边,才能听清他的话,她也凑到沈淮的耳边问道:“是不是真的有必要把谭启平从东华赶走?”

第四百六十三章色相要牺牲

在酒吧喝得醉醺醺的,把成怡、郁文丽送回房间,沈淮才有闲暇坐下来,跟孙亚琳讨论正事。

省钢的反应没有出乎沈淮的意料。

无论是最初的产业规划,还是后期的产业布局、工业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及原材料供给及产品销售渠道建设,沈淮都是要重点把梅溪镇打造成电炉钢的产业基地。

在梅鹤公路两侧的钢铁产业园,目前才有梅钢一厂、二厂以及合资钢厂以及淮联重工入驻,还有三千多亩的工业用地可用,而梅溪电厂、梅溪港码头、物流堆场、水厂、污水处理厂、电力输配站等工业配套企业以及原材料及钢材贸易及运输企业,则分布于钢铁产业园的外围,其发展不会挤占钢铁产业园的土地资源。

钢铁产业园储备下来的这些工业用地,无论是梅钢继续发展,还是其他企业进入,发展电炉钢及其他钢铁深加工项目,都能有项目建设速度快、工业配套代价低、后期运营效率高、成本低廉、集中效益突显的优势。

无论是富士制铁,还是省钢,管理层里都不缺乏具备行业眼光的专家,自然不可能看不出梅溪在发展电炉钢及其他钢铁深加工项目上的优势。

即使是在钢铁产业没有太深底蕴的长青集团,后期对梅溪的投资前景评估,也给了相当高的评价。

在国内比梅溪更有利于发展电炉钢及钢铁深加工的地区不是没有,但这些地区产业优势条件的形成,也是像梅钢这样,由地方上的企业一步步开垦而来,不是凭空而来。

这些地区也不是说完全就封闭起来,绝对不让同质的竞争企业进入,但要说完全放开,让竞争对手完全自由的参与进来,分享地方上的产业优势,挤占自己后续的发展潜力,也不大可能。

沈淮现在可以说将梅溪的产业格局完全对外打开。

将梅溪电厂、梅溪港码头的半数股权转让出去,不要说以后卡竞争对手的脖子了,就是常规的利益倾斜都很难实现。

省钢以及富士制铁,都不是单纯追求投资利润的寻常企业,他们一旦有机会平等的参与梅溪钢铁产业的整体布局,利用梅溪发展钢铁产业上的优势,完善、加强自身的产业结构,才符合他们最核心的根本利益。

长青集团的总资产规模那么庞大,所追求的也不是什么伴随高风险的高利润,而是稳定、可以预期的长期收益。故而对长青集团来说,比起单纯的股权投资来说,更深层次的参与国内产业链群的深度发展,才更符合他们的长期利益。

故而,省钢、富士制铁以及长青集团,一旦能有机会参与梅溪电厂、梅溪港码头二期工程建设,有机会共同掌握梅溪产业布局的上游资源,进一步的投资电炉钢及钢铁深加工项目,让梅溪产业上的优势,更充分的发挥跟释放出来,并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相反,这恰恰是沈淮所期待的结果。

这样做,既有利于富士制铁加快其在海外的产业布局,延伸、加强他们在海外的产业链,也有利于省钢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更有利于长青集团的亚太事务发展布局。

要说有什么不利,那也对梅钢在梅溪的后续发展会有不利。

由省钢作为省属重点企业之一,在省里具有比梅钢更强势的地位;富士制铁、长青集团在资本及技术,也有着比梅钢更强势的地位——一旦让他们联手起来有机会参与梅溪在整体产业布局上的建设,他们自然也将拥有比梅钢更强的优势,反客为主,鸠占鹊巢,反过来压制梅钢在梅溪后续发展的事情,也不是没可能发生。

要说有什么是有利的,那就是对梅溪镇更快速的发展、对梅溪新区的加速成形,整件事会起到强烈的催化跟促进作用。

省钢真要联手富士制铁、长青集团把这件事做成,将给东华带来近二十亿的直接投资——在九五年,梅溪镇获得的全部投资,也就二十五亿左右——将使梅溪继续成为拉动东华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

整件事由于海丰集团会参与进来,谭启平也有可能积极引导,明面上有可能会巩固谭启平在东华的地位,实际上则是相反的。

谢家的海丰实业,在国内要算庞然巨鳄,但整体实力相对弱小,总资产规模也就在十亿左右。

在合资钢厂的股权投资以及下梅公路改造工程上,海丰实业已经消耗了大量的资金,在后续的梅溪电厂、梅溪港码头二期工程建设以及省钢提出的要直接再建一座一百万吨产能的电炉钢项目,能动用的资金十分有限,必然会给省钢、长青集团以及富士制铁边缘化。

长青集团与富士制铁到国内投资,不会流露明显的政治意图(孙启义并不能最终代表长青集团的态度),一定要说这件事会带来什么明显的政治倾向,那就只能是代表省长赵秋华的省钢起主导作用。

省钢在东华地位的强化,将直接加强赵秋华、虞成震一线在东华的势力,这也就为沈淮的倒谭计划铺垫出最大的背景。

当然,沈淮他们也不是没有疑虑。

现在的局面,把谭启平赶出东华,实际得益最大的,是赵秋华,将可能导致赵秋华一系官员在东华全面占据优势。

整件事对梅钢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以及倒谭计划暴露或完成之后,在宋系内部所导致的对沈淮的评价,是有利还是有弊,都需要深思熟虑。

即使性格泼辣、果敢决断的孙亚琳此时也是深感犹豫。

沈淮端着红酒杯,看着脚下伦敦金融城璀璨的夜景,轻轻地咬着嘴唇,过了良久,才转回身来,坐在窗台上,跟孙亚琳说道:

“为了梅钢未来的发展,我必须要赌一次。”

“此时将谭启平赶走,会让虞成震等赵秋华一系的官员在东华占据绝对的优势,对梅钢未来在东华的发展,未必有利。”孙亚琳说道,“你真要冒这个险?”

“谭启平在经济建设的经验短缺,对工业化运作不了解,实际上还谈不上致命。真正叫我担忧的,还是我即使此时跟他和解,也不能弥补早就埋下的痕迹。一旦将来再有冲突,宋系内部多半还是会站出来搞平衡。谭启平离开东华,赵系看起来会大占优势,但我要是跟赵系官员起冲突,宋系至少会站在我这边、支持我,不会扯我的后脚,也不会让小姑跟宋鸿军夹在当中难做人;我至少可以放开手,跟赵系官员对干。”沈淮说道,“把虚的那套丢开,大家拿硬势力去拼,不管结果怎么样,对地方都会利大于弊。”

“想要把谭启平调出东华,省委书记田家庚是最大的变数。你现在都没有跟田家庚接触,也没有机会跟他进行多深的接触,你这是完全在赌他的选择,输的概率还是很大啊。”孙亚琳说道。

“赌输了,我就离开东华。”沈淮说道,“但是要我在嵛山看着东华错过未来三五年间最大的发展机遇,我怎么也甘心不了。”

“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孙亚琳说道。

“什么办法?”沈淮问道。

“你知道我要说什么。”孙亚琳说道,“成怡就在隔壁,估计现在还没有睡着,你要是能今晚跟她生米煮成熟饭,选择就会比现在多一些。”

孙亚琳端着红酒杯站在跟前,沈淮抬头看着她的眼睛,看着她眼睛里挑衅的眼神,却叫她的眸光格外的明亮,哑然而笑,说道:“我都不知道我的色相,能有这么大的价值;真要卖,得好好筹划一下,一定要卖出一个最高价来。”

“能得到成文光的直接支持,还不值得你卖的啊?”孙亚琳说道,“再说,成怡也真是一个相当上等的美人儿,皮肤嫩得能掐出水来,脸蛋漂亮,身材也好,小腿修长,大腿丰腴有肉,应该符合你的口味。”

“打住。”沈淮制止孙亚琳继续说下去,“跟你讨论这个,感觉怪怪的,需要时间适应。”

“你就是一个假正经,你现在怎么变得越来越假正经了,叫人不喜欢啊。”孙亚琳不屑的撩了沈淮一眼,说道,“你抹不下脸来下手,要不要我帮你啊?”

沈淮看着孙亚琳,不知道她要怎么帮自己去勾引成怡。

没等沈淮反应过来,孙亚琳俯身挨过来,凑到他耳边轻轻地吐着一口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