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雏军他本身就是石河子镇人,中学毕业就进厂在车间里当工人,后来转到销售科跑市场,目前负责厂里的销售科,不过上面还受一个副厂长的领导。

虽然厂子的效益不好,但这个有很多因素,胡雏军跑了三四年的市场,对国内变压器市场的需求还是清楚的——胡雏军想把厂子承包下来,但他不精通技术跟生产管理,才想着拉顾子强入伙一起做。

顾子强之前就来过好几回,把设备及生产的情况都摸了个遍,进了厂子,他就跟沈淮、宋鸿军、陈兵、孙亚琳介绍他跟胡雏军讨议差不多已经成熟的生产筹备及市场开拓方案。

除了顾子强跟胡雏军之外,博众还有三名工程师给顾子强拉出来,要一起干。

厂子虽然不大,但边走边聊,一圈走下来也要两个小时,宋彤直喊无聊,弯腰摸着小腿喊累道:“早知道吃沈淮一顿烤羊排要这么辛苦,我就回家里补觉去了。”

“走,走,走,咱们先赶着去饭店,我的肚子也都快饿瘪了。”宋鸿军招呼大家上车,赶着去饭店吃沈淮的烤羊排。

看得出宋鸿军对厂子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顾子强与胡雏军对望一眼,也知道这种乡镇小厂,很难入宋鸿军这种人物的法眼。

他们打开始也就没有指望能得到宋鸿军这样人物的扶持,但沈淮拉宋鸿军过来看厂子,他们又禁不住有些期待——

他们也知道创业艰难,不然不会迟疑这么久才下决心。要承包厂子,要向镇上缴保证金,要有生产流运资金,差不多要投好几十万进去。

对于一小撮人来说,几十万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他们几个人来说,除了把自家的老本都掏出来外,还要大举借外债,差不多是要把今后相当长的人生都押上去——他们怎么可能不希望得到更多一点的鼓励跟扶持?

当然了,宋鸿军打开始也就没有给他们什么承诺,本来就是过来吃羊排,顺路看看厂子——但是看到宋鸿军对厂子完全提不起兴趣,顾子强、胡雏军这时候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石河子镇在京郊少有以出产山羊闻名的地方,烤羊排也是一绝。

吃惯山珍海味的宋鸿军,也夸赞不已,说他在燕京土生土长的人,倒还不知道石河子镇的烤羊排这么出名。

胡雏军坚持买了单;宋鸿军下午还约了人见面,吃过饭就要回市里。

趁着等服务员结账的时间,宋鸿军看了看手表,问沈淮:“下午我约了信联驻京公司的老总喝茶,你要不要一起去聊聊?”

“不了,我跟老陈通常没机会见面,我等会儿跟老陈回东华大酒店去;你晚上要是有空,晚上再来东华大酒店喝酒?”沈淮说道。

沈淮心想,信联驻京公司的老总说不定也是哪家的贵公子,但他在京的时间有限,与其跟宋鸿军凑到渊源极淡的公子圈里,有时间还不如跟陈兵坐下来聊聊。

陈兵也愿意跟沈淮亲近,问道:“东华籍在部委的官员也有些人,要不要约出来聊聊。”

官场一事,说到底就是人脉积累——陈兵在京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护同乡的人脉关系网,四处联络。

像谭启平、高天河、梁小林等人到燕京,每年都会让陈兵组织一两次的联谊会,吃吃饭、喝喝酒,送些价值谈不上多高,但也不至于丢脸的小礼品,联络一下感情。这样东华市要在京做什么事情,才有可能事半功倍,不至于摸不到门路而给刁难。

以沈淮的身份跟级别,陈兵以驻京办的名义出面组织多大规模的联谊会自然是不合适,但邀请他相处较熟的一些同乡官员,跟沈淮见见面,也算是帮沈淮积攒人脉。

“昨天喝得大醉,得要过好几天才能缓过劲来,今天是实在不敢喝酒了。”沈淮以不能喝酒婉拒陈兵的好意,说道,“我真是想找个机会,跟老陈你好好聊聊,我也想了解一下新浦港的事情。”

“新浦港啊?”陈兵摇了摇头,说道,“我在霞浦时,搞了新浦开发区,但发展太慢,两年时间去,0·5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域都没有填满。新浦建大港的计划,压根儿就没戏——要是市里让你去霞浦担任县长,像梅溪镇那样子搞个两三年,新浦建港或许还能有些眉目。”

“我也就问问,你手头有没有新浦港的材料?”沈淮问道。

“有倒是有。”陈兵说道,“不过现在陶继兴跟葛永秋,应该也是彻底放弃这个念头了,县里基本再没有人关心这事。我为这事跑了几回交通部,可以说完全没戏。”

宋鸿军现在对东华的情形还可以说颇为熟悉,听到沈淮跟陈兵的谈话,笑道:“你现在心真野,梅钢的新项目还没有打下一根桩,你脑子就转到别的事情上去了;我算是服了你。”

宋鸿军要从南线走外围的快速道赶去京西跟人见面,就不跟沈淮他们一起走。走了饭店,见顾子强、胡雏军也是难得的沉得住气,宋鸿军拍了拍顾子强的肩膀,问道:“要不要我帮你约耿建华出来一下?”

顾子强以为宋鸿军是劝他回博众好好呆着,约耿建华出来替他转寰一下,就当昨天的辞职没有存在过去……

张浩忍不住替顾子强、胡雏军问了一句:“宋总见的世面,比我们大去了,看问题也肯定比我们准确——这家厂子真不能搞吗?”

“要我说实话啊。”宋鸿军笑道,“这家厂子也就比作坊大一些,但至于能不能做起来,你们问我是问错人了。我要是随便给你们指点什么,沈淮他小子站旁边肯定会笑掉大牙。”

听宋鸿军这么说,张浩、顾子强、胡雏军他们都完全摸不着头脑,疑惑地看沈淮一眼,不明白宋鸿军是什么意思。

沈淮跟顾子强、胡雏军他们平常相处,不会刻意隐瞒什么,但要是不刻意介绍,谁也不会相信他管理着一家年盈利达六七千万的钢铁企业,还正筹备建设一座总投资达六亿的新钢铁厂。

沈淮一时间也不好跟顾子强他们解,只是跟宋鸿军笑道:“要我说啊,那也行;你晚上把耿建华约出来,博众的关系不能断了;然后,鸿基拿一千万出来折腾,应该赔不光。”

“我才不上你的当,真要出一千万的资金,鸿基出五百万,众信也要出五百万,这样我才有确信你不会坑我。你能把我跟孙亚琳一起坑了,也算你有种。”宋鸿军笑道,看了看手表,说道,“我真是要走了,见面迟到不是我的风格;既然你认为事情可为,那我晚上再去找你们谈一谈;我把博众的耿建华也约上。”

顾子强、胡雏军这下子是彻底的糊涂了:

一来,他们不明白宋鸿军为什么会这么重视沈淮的意见?

二来,他们几个人也就打算凑四五十万,把厂子接过来再说,完全没有想过要一下子运营上千万的资本。

他们看看沈淮,又看看宋鸿军,心里更多的认为沈淮跟宋鸿军这是开他们的玩笑,尴尬的笑了笑,也不好说什么。

第三百三十一章陈兵的出路

宋鸿军跟人约好在京西见面,开车就直接从大兴县城往西绕过去,沈淮他们则分乘两部车返回东华大酒店。

九五年国内经济还刚刚起步,民众生活水平还没有大幅提高,对经济发展水平依赖严重的旅游业自然也没有日后那么火爆。

即使是首都,酒店宾馆行业的生意,在春节期间也是要相对冷清得多。

东华大酒店虽然在燕京的位置有些偏东郊一些,离真正繁华的市中区有些距离,但整栋楼有八层,也是东华财政条件尚可时,从燕京市政府划地建设的新楼。

东华大酒店除了客房部、餐饮部之外,通常的棋牌室、桌球室等等常规的娱乐设施也一应俱全。

回来后,陈兵就领沈淮等人直接到四楼的娱乐室休息、聊天。

冷晴天气,走进温暖如春的房间里,人就懒得再出去。

宋彤直嚷嚷上午跑厂子参观无聊得很,进了房间,看来偌大的大厅里,有两张颇为高档的桌球台,就拿起球杆拉人陪她打球——顾子强、胡雏军坐回来,有很多疑问都憋在他们心里,不知道直接问出口会不会很不合适……

沈淮走到窗子前,酒店后面是个兼作停车场的院子,种植的两排高大梧桐树皆枝叶凋尽,枝桠横斜,这么冷的天气,竟还有一只老鸦栖息在树桠上。

服务员端了茶上来,沈淮接过揭开青花瓷的杯盅盖子,茶香扑鼻,跟陈兵说道:“嗯,是正宗的嵛山老茶,我这次回京,还特地捎了两罐送人,自己都没有舍得喝。”

“嵛山茶,茶叶碎,茶形不好,所以远不如龙井、铁观音等茶有名,但说到历史,也很有渊源。”陈兵说道。

“茶形不好,是不是炒茶工艺不过关?”沈淮问道。

“燕京农科院下面有个茶叶研究所,我送了一些新茶过去做研究,看能不能改良炒制工艺。”陈兵说道,“不过还没有结论。”

沈淮泯着滚烫的茶水细吸入喉。

对于很多人来说,正处级的地市驻京办主任或许已经是其追求的仕途顶峰,但对陈兵来说,蛰伏于京,做事业的雄心依旧不熄,故而才会在做好驻京办主任份内事之余,还为新浦建港以及嵛山茶炒制工艺奔走,也不忘整顿东华大酒店的经营。

“子强,你们过来。”沈淮喊顾子强,心想他们也闷葫芦闷一路了,喊他们过来,说道,“你们想承包厂子的想法,思路是对了。今后十几年二十年,国内在电网相关领域的投资,只会一年比一年规模大,故而对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市场需求也只会持续扩大,不会缩小。从你们的生产组织方案来看,你们也有很细致的准备跟筹划,子强这几年在国企,看来是很扎实的做了一些工作。但一定要我说实话,你们几个人凑几十万,承包石河子镇的这家小厂子,我个人倾向不赞成。”

程月也无心给宋彤拉在那里打桌球,听到沈淮正儿八经的跟子强他们谈事情,也放下球杆围过来。

倒是孙亚琳几乎能猜到沈淮会说什么话,反而无意凑过去,拿起球杆跟宋彤打球,又跟胡玫说道:“不要去看沈淮摆臭威风,没意思得很。”

听孙亚琳这么说,胡玫当真是不好意思凑过去,但看着孙亚琳跟宋彤打球,心思却还在沈淮那边——整整九年时间未见,再相遇,沈淮身边带着太多叫她们看不透、又诱惑她们去窥测的神秘。

“像石河子镇设备厂这样的小规模电力元器件生产企业,浙东一带最多。这个情况,雏军走市场应该更清楚一些。这些企业大多是在八十年代就开始起家,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年产值数以亿计,规模小的也就是小小的作坊。但特别是这些小作坊式的生产企业,数量极多,多如牛毛。市场上,包括假冒伪劣产品在内,几乎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中低端产品,都由这些浙东小厂生产出来——我不赞同你们承包厂子,倒不是说你们的计划有什么漏洞。你们要承包的这家厂子,以现有的设备,以及你们已经有的方案,只能也只打算做中低档的变压器设备。这个,跟浙东那些电力设备生产小厂,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又很显然,你们做市场以及组织生产,都未必有他们那么丰富的经验跟灵活的手段。宋鸿军倒是没有好意思直接说,一定要我说白了,你们几个人凑几十万下去,一两年内怕是很难有什么起色。但是,很显然,你们能筹集到的资金又很有限,半年没有起色,你们还能撑一撑,一年没有起色,你们能撑下去吗?”

“我倒觉得年轻人做事业应该闯一闯。”陈兵见顾子强几个人,给沈淮说得哑然无语,在旁边就说些打气的话,“豁出去,才有成功的希望;不豁出去,连个希望都没有。不过计划要制订得更周密一些,要想到能不能咬牙坚持成功到来的那一刻。”

叫沈淮一针见血的戳破他们计划中最致命的漏洞,顾子强、胡雏军也是默然无语。沈淮说的这个问题,也是他们最担心的,也是他们目前没有办法克服的。

程月心里压了大半天的疑问,这时候忍不住问出来:“沈淮,你说你在乡镇工作,怎么对企业经营也这么精通啊?这些天我天天听强子在耳边叨叨承包厂子里的事情,耳朵都听出茧子了,他倒没有你说的那么清晰。”

沈淮微微一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陈兵在旁边笑道:“我们东华虽然经济发展落后,生活水平要比大城市差很多,但也有一流的企业。你们当真就以为沈淮在东华是个普通的乡镇干部?”

沈淮笑了笑,跟顾子强他们说道:“我主要是在梅溪镇担任党政职务,不过梅溪镇下面有几家集体企业,我兼着管理职务——所以,我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事情,也算是知道一些东西,也算是有那么一点影响力。”

顾子强、胡雏军、张浩等人面面相觑,还是完全想象不出一个落后地区的乡镇企业有何过人之处,但又不便问太多,但也能明白,沈淮跟他们说这么多,是想给他们,也是有信心给他们帮助——他们耐心等沈淮说下去。

“只做中低端的变压器产品,你们的竞争力有些差,我也看不出你们的发展前景在哪里;但是,如果给你们相对充足的资金,你们有没有能力,直接生产出质量及价格上都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沈淮问道。

“真能有一千万资金?”顾子强眼睛发亮。

“只要你们能让人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资金不是问题。”沈淮笑道,虽然梅钢新项目还在为资金发愁,但相对于新项目公司需要的资金,顾子强他们所需的资金还是极少的,再说产业资本的流向也是分渠道的,有些产业资本不愿意进入钢铁产业,却未必不愿意进入电力设备领域,说道,“你们还有三个合伙人,把他们找过来合计一下。要是确有把握,你们提供的方案也确实有可行之处,我倒是可以帮你们牵线搭桥。”

沈淮让顾子强他们留在娱乐室里商议事情,他有事要跟陈兵谈,就找了间小会议精通跟他说话。

“现在我在东华,跟市里的关系绷得很紧,老陈你也清楚吧?”换了房间,沈淮就开门见山地说道。

他回京的机会不多,偶尔回一趟燕京,事情还特别多,没有太多的时间跟陈兵反复接触、试探。

“谭书记要是心胸能开阔一些,能看到梅溪镇的成绩,也是东华成绩的一部分,能叫梅溪的经验早一步推广开始,我想东华的发展,应该可以更快一些。”陈兵说道。

陈兵虽然这一年来人在燕京,但是有些事情还是能从跟何清社、钱文惠的交流中知悉一二,更主要的,东华市级领导及市直机关到京公办,差不多都通过驻京办,陈兵消息也是相当的灵通,自然知道沈淮跟谭系其他官员剑拔弩张,说到底是沈淮跟谭启平存在很严重的矛盾跟分歧。

表明心思,有这两句话也就够了。

沈淮说道:“以东华的情况,老陈这两年就想调回东华再施展拳脚,怕是有些难度——你在燕京,有没有其他的打算?”

“这个我倒也有认识,不过不管怎么说,驻京也是为东华服务。剩下来,也就是好好打理这家酒店,争取多创造些收益,为地方节约一些财政开销,也算是为地方做贡献。至于其他的打算,就算有,也限于在位子上,不好做。”

“我八月份在燕京的时候,就有一个想法,一直都没有机会再跟你见到面,也就没有机会说。”沈淮说道,“你在担任霞浦县长时,发表的一些关于国有企业资本化的文章,我也有看过,我一直都想找老陈学习学习——我就在想,在京归东华地方所有的国有资产,有没有进行资本化运作、创造更多效益的可能?是不是可以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把东华大酒店置于资产公司之下进行运作?”

陈兵眯起眼睛,认真考虑沈淮的建议。

陈兵现在担任驻京办主任,手下正式隶属东华市政府编制的有十一人,此外就是东华大酒店在燕京地方聘用的七十多名员工——作为曾经主政一县之地、并且还有心做一番事非的陈兵来说,这样的舞台实在是有些太小了,而且酒店管理的事情很繁琐,也消耗掉他大部分的精力。

陈兵一度渴望调回东华,干些更实质性的工作,但事事并不总叫人如意。目前看来,只要谭启平在东华任上,他就算调回东华去,也只可能是比驻京办主任更闲的职务。

陈兵就不得不考虑,他要是继续留在驻京办,还能干些什么事情,施展拳脚的舞台能不能更大一些。

东华目前在京的国有资产,主要就是东华大酒店——要是仅仅从常规经营的思路去看,陈兵也顶多就是经营好东华大酒店,争取多创造些收益。

倘若跳出旧有的思维,将东华大酒店视为驻京办的资产,或许直接在东华大酒店之上成立更高一级的市属资产管理公司,情况就大为不同。

沈淮的观点,企业改制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转变政府在国有资产运营中所扮演的角色——

东华大酒店是东华市属国有资产,目前差不多可以算是东华市政府委派陈兵对其直接经营。

说到底,陈兵虽然在经济很擅长,但跟那些真正跟酒店经营的职业经理人来说,在经营酒店上,又有极大的不如。

转变角色,就是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对东华大酒店进行控股,陈兵代表东华市政府方面只关心资产能否增值,而把经营权剥离给专业人士去打理。

对陈兵个人来说,从繁琐的酒店经营上脱身出来,站在资产管理的高度,舞台也将大上许多。

第三百三十二章方案变更

沈淮的话,叫陈兵颇为心动,他何偿想去做伺候人的琐碎工作,但又不得不考虑现在的困难:“市属企业改制,目前还只是试点,而当初在京成立东华大酒店,就是要为市领导及市直机构到京办事提供便利。这时候想要市里同意东华大酒店搞资产化运作,怕是有阻力。”

能在这事点头的,除了谭启平就是高天河,但陈兵想不明白,谭启平跟高天河为什么要点头同意这事。

“成立驻京资产公司,除了更好的经营东华大酒店外,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为东华筹集更多的发展资本。”沈淮说道,“市钢厂为了筹集合资项目所需的资本,最后还是跑到省里求爷爷告奶奶,才好不容易把一亿两千万凑足了。筹集发展资本,招商引资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更积极的手段。东华大酒店这栋楼,就可以直接抵押给银行贷两三千万出来;而且燕京的信贷盘子,要远比淮海省宽松得多。同时,要仅仅以东华大酒店的名义去跟银行贷款,照规定,贷出款只能用于酒店周转或扩大经营上,无法将贷款挪作他用、转移到东华去——但是在东华大酒店之上成立资产管理投资公司,以资产公司的名义,将东华大酒店作为资产抵押出去贷款,贷出来的资金用途就可以广泛得多。那些国营厂就不说了,现在徐东高速建设缺资金、城市信用联社缺资本金、建东浦公路缺建设资金,倘若老陈你能从燕京调两三千万资金回东华,我想成立驻京资产公司的阻力就会小许多。”

陈兵哈哈一笑,说道:“说到思路,还是你比我们要开阔得多。梁小林副市长年前到燕京,就问我能不能在燕京找关系为东华搞些建设资金贷款,还拜访了几家银行。不过现在国务院抓信贷口很严,也地域间的限制规则,不是在京公司,没有在京的资产抵押,东华市想从燕京的银行获得贷款很难。”

东华经济发展滞后,缺乏建设资金是其中一个极重要的原因。市钢厂为了凑足向合资项目的注资,甚至要谭启平几次跑省里告援,才最终得到解决。

要是能从替东华筹集建设资金的思路出去,在京组建资投公司,确实能更容易获得市里的批准。

“省委书记田家庚到淮海后,就说了一句话,只要法律不禁止,省委就鼓励地方去尝试——这种精神,我们要充分领会。”沈淮笑道,他就怕陈兵保守,不敢放开手脚,不然的话,驻京办名下的资产运作好,也是为东华地方发展筹集资金的一个重要渠道。

博众另三个给顾子强、胡雏军拉出去准备一起承包石河子变压器厂的工程师赶过来时,沈淮露了一下面,还是让他们单独讨论方案的更改。

顾子强、胡雏他们作为一个团队,该团队要做的事情,沈淮不会插手——他拉孙亚琳跟陈兵一起讨论组建在京资投公司的细节。

孙亚琳很清林沈淮的思路,跟众信、鸿基、梅钢以及鹏悦等组建不同的融投资平台一样,沈淮怂恿陈兵在京组建资投公司,也是基于产业资本化管理及发展的思路。

按照沈淮的最终设想,就是将对所有市属国营厂的管理职能,从市计委剥出来,成立资产管理办,按照国营厂的资产属性不同,再在资产管理办之下,成立不同专业的资产投资管理集团分别管理诸国营厂的资产,以此促进国有资产的增值以及地方产业的发展——只是这一步迈得太大,非谭启平、高天河等人有魄力促成,沈淮就想着先在外围做一些工作。

包括之前梅溪镇成立资投公司,以及此时推动陈兵在京成立资投公司,都是为了最终能促进市里对国营厂完成资本化管理转变。

陈兵在京成立资投公司之后,沈淮还建议将东华大酒店的经营权剥离出去。

现在市里只要有什么市级领导过来,东华大酒店的营业就要停顿下来,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要围绕市级领导在京的活动日程运转——市级领导享受了比国家领导还隆重的待遇,造成的后果就是东华大酒店到陈兵手里,也只能勉强维持运营,而之前每年甚至还要补贴两三百万的经费过来。

东华大酒店虽然没有位于燕京最中心的位置,但需要燕京这些年的经济发展,东南片的餐饮、住宿、娱乐等业也日益发展,东华大酒店将经营权剥离出去,每年还是有可能获得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收益——作为在京资投公司目前所能抓住的主要资产,不运营好,资投公司如何发展壮大?

还有一个重要的转变,就是以后市级领导过来,就不能享受超规格的待遇,而仅仅是作为酒店的重要协议客户——同时也是极大节约市级官员在京的招待成本。

陈兵所拥的资历,也确实没有必要时时都对市里领导巴结谄媚。

沈淮跟陈兵约好,在京组建资投公司的事,由陈兵向市政府提出,沈淮回东华后跟吴海峰、杨玉权等人沟通,争取给陈兵一些助力。

以及业信银行在京的总部及支行负责人,沈淮也要跟孙亚琳过去拜访,也可以随便帮陈兵搭一下桥。

宋鸿军赶到京西与人见面,结束比较早。

接到宋鸿军的电话,沈淮走回到隔壁的娱乐间,就看到宋彤拉胡玫、程月还有张浩在那里打扑克。

顾子强、胡雏军以及给他们从博众拉出来要一起承包厂子的三名工程师,坐在角落里,讨论新的方案。

茶几上的烟灰罐刚刚换过,没有几根烟屁股,但这个角落里烟雾弥补,要不是空间大一些,都差不多要能触动房顶上安装的烟雾感应器。

看到茶几上散落的一些纸,画满图,边缘也密密麻麻的写满字,沈淮走过去,坐到顾子强的身边,将纸页拿起来,随手翻看,问道:“怎么样,有压力吧?”

“跟石河子镇承包厂子,也需要递交相应的方案跟二十万押金,我们之前是有一个方案,只是还不足以组织生产高品质的专业变压器产品。”顾子强说道,“变压器的种类繁多,我们要结合市场需求、现有的技术力量以及要尽可能让石河子厂现有的设备尽可能得到好的利用,我们打算从油浸芯式变压器相关产品找突破口。”

“你们短短时间就理了一个思路出来,很不错啊。”沈淮说道,“等会儿,你们博众的耿总要过来,到时候再坐下来详谈。”

说到耿建华,顾子强以及其他三个博众的工程师都难免有些忐忑。

毕竟除了顾子强口头提出辞职外,其他三人压根儿还没有对外吐露什么风声出去,所有的事情都在秘密进行中。

这时候让他们面对集团公司的副总,大谈他们要跳槽出来自己搞厂子的事情,难免尴尬,也有些紧张——他们都知道耿建华不是好相处的人,也不知道耿建华等会儿看到他们会有什么态度,大发雷霆也说不定。

“怎么,感觉退路给堵死了,紧张了?”沈淮笑问道。

“我们本来还没有资格跟耿总提出辞职呢。”一个三十岁左右、叫刘伟荣的工程师呲牙笑道,“现在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反正是豁出去了。”

“整个国民经济要崛起,制造业必然要先行,而先进制造业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沈淮说道,“只要你们有决心,有能力,倒不用担心阻力会有多大。”

宋鸿军陪同博众的副总耿建华过来,沈淮与陈兵,陪同顾子强、胡雏他们走下去迎接。

在顾子强他们眼里,很不好相处的集团副总耿建华,是个四十岁左右、头顶秃光的中年男人,看到顾子强站在沈淮身边,他笑嘻嘻的过来伸拳过来在顾子强的肩膀上轻擂了一拳,说道:“你这个小子,敢跟我打马虎眼,既然早就有单干的雄心了,昨天还敢跟我玩那一趟,等会儿喝酒,我饶不了你这小子。”又指着打算跟顾子强一起跳出来的三名博众工程师,“你们也一样,把我瞒这么紧,是不是觉得我不是那种通情达理的人?”

顾子强尴尬的笑了笑,但看耿建华态度如此,不管真假,暂时倒也不用担心什么,也只当昨天送礼不受待见、跟耿建华闹翻的事情没有发生过。

宋鸿军又替耿建华介绍沈淮、陈兵。

“老宋家尽出人杰,我跟宋总,跟国际司的宋处长,都是相识多年,东电的宋总,更是我的老前辈,今天又见沈总,真是三生有幸。”耿建华握住沈淮的手,满脸堆笑,热切的恨不得拿沈淮的手把玩一番。

沈淮原以为耿建华是哪家的公子哥呢,没想到是个热衷逢迎的技术官僚,想来也是鸿基跟机械工业部的下属企业业务往来密切,宋鸿军才跟耿建华有几分热络。

沈淮倒不是怕耿建华会刁难顾子强等人从博众辞职,作为机械工业部下属的发电设备生产企业,博众本身就是变压器产品的大宗采购商——顾子强他们要办厂,要是不能跟耿建华恢复关系,差不多等于把当前能抓住的一个核心客户踢了出去,这不利于厂子以后的发展。

吃晚饭时,顾子强把他们下午理清的一些思路,跟宋鸿军重新做了说明。

宋鸿军还是颇为信赖沈淮的判断,再看到顾子强等人在耿建华跟前也没有怯场,表示愿意先出资五十万,联合顾子强他们个人的出资,先把厂子承包下来。

在三个月内,只要顾子强他们能将厂子成功运转起来,生产质量合格、成本受控的产品,他可以联合其他投资商,再对工厂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注资。

只要在一年时间内,顾子强他们能逐步完成宋鸿军提出的目标,注资额甚至超过一千万也没有问题——至于市场,宋鸿军在香港就主要从事机电、钢铁、矿石等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