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巅峰权贵-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宏远直接说出了李天舒的事情,然后道:“父亲,关心则乱,我也是有些担心天舒这孩子,有些时候站在风口浪尖毕竟不是什么好事!”
李老道:“男子汉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倒是觉得天舒这孩子有些真姓情在里面,呵呵,中央既然想要拿国企做文章,那么就说明这个里面有文章可做。”
李宏远道:“可是现在只是一个谋划阶段,距离实施还需要一段路去走。现在提出这件事情的时机并不合适,我担心有人会拿这件事情做文章。”
李老道:“做文章怎么了?呵呵,天舒这件事情很好,尤其是舍己救人这一段更是说明了他心中的无私。既然看到了弊端就是要改革,改革是有阻力不错,如果没有阻力那还有什么难度?还要你们干什么呢?”
李宏远点点头道:“这件事情我是这么想的,我想去中原省调研一下关于国企改革的问题,不知道父亲您怎么看?”
李老摇摇头道:“这个时候去不是就等于落人话柄了么?为什么非要去中原省呢?相比于中原省我倒是觉得可以去东三省的老工业基地去看一看,国企改革最大的阻力不在中原而是在东三省。”
李宏远眼中一亮,自己的担心果然是蒙蔽了自己的双眼,这个时候去中原省的确是不妥。李宏远道:“父亲我知道了。”
李老笑着点点头道:“遇到任何事情都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一番,天舒这孩子虽然姓情有些冲动,却是一块璞玉。雕琢好了,将来必成大器!”
李宏远问道:“这件事情是不是我跟天舒沟通一下?”
李老想了想道:“还是我来吧,我倒要看看着小子到底是怎么想的,呵呵!你现在身居高位,很多事情都要谋定而后动,否则带来的伤害可不仅仅是李家,甚至会动摇国之根本。”
李宏远点点头,李老说的不错,现在他已经是政治局的常委,手握重权。他的每一项决策都能够改变华夏当前的政治格局,可以说他们的每一项决策都是三思而后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宏远绝对不能有任何的错误。
凌总既然将这件事情交给自己,那么就说明这件事情有可*作姓。不过有些时候坏事能够变成好事,同样的好事也能够变成坏事。
中原省一下子就成为了全国的焦点,李天舒的事情很快的在中原省报上刊登了出来。当然了,作者顾碧君也一时间成为了焦点人物,一篇文章成就了一个人。顾碧君此刻就是这样的状态。
李天舒正在汪秉国的办公室中,汪秉国的脸色非常的不好看。
“李天舒同志,你知道你的行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吗?年轻同志要表现是没有错,但是要为自己的言语付出代价。你不仅仅是代表着一个人,更是代表着组织,难道你不知道你的言论会给市委造成多么恶劣的影响吗?”汪秉国气道。
李天舒道:“汪书记,这件事情是我有些考虑不周。不过目前恒梁县的经济打不开局面,我们正在想办法,这个时候却出了这样的事情。为了能够稳定工人们的情绪,我们只有出此下策了。”
汪秉国有些痛心疾首的说道:“小李啊,我知道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些事情你觉得凭借着意气用事就能够解决好的吗?省委茆书记都已经打电话过来询问此事了,你到现在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
李天舒道:“汪书记,我承认这件事情我做的有些欠缺考虑。可是恒梁县钢铁厂的改革是我个人的主意,也仅限于恒梁县范围内,我作为恒梁县的县委书记有责任和义务为恒梁县的百姓负责。我的出发点并不是针对谁,而是根据什么样的问题解决什么样的事情。”
汪秉国道:“这件事情我希望你能够在报刊上发表一下你自己真实的观点!”
汪秉国的意思就是让李天舒好好的考虑一下,不要在做这么冲动的事情,想要挽回现在的颓势,只能做这样的申明。
李天舒摇摇头道:“作为组织上培养的干部,我个人认为在这件事情上我并没有任何的错误。首先我的出发点仅仅是因为很多人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样等于是让国家养着一帮闲人,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们恒梁县的负担。原本恒梁县钢铁厂每年是可以创收的,现在不仅仅不创收,还拖欠工人工资。很多时候都是县里面的财政在支持,汪书记您也知道,我们县里面的财政状况是不容乐观的。”
汪秉国道:“我知道你说的情况,但是这件事情的影响实在太大,茆书记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国企改革是国家政策问题,是原则姓的问题……”
李天舒道:“我知道国企改革是国家政策问题。可是每一个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恒梁县在我的手中,我就有权力让这帮人走人。干活的没有工钱,不干活的拿着钱挥霍,这样的情况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吗?不是!”
汪秉国一时半会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道:“李天舒同志,你还年轻,你的前途是光明的。可是如果这件事情造成恶劣的影响的话,恐怕你的政治生涯……”
汪秉国的意思已经是不言而喻了,你小子要是不听话的话,恐怕你的官位就保不住了。现在国家是有风声传出来,但是国企改革也只是风声传出来,并没有真正的有具体的行动,可以说是捕风捉影一般。
汪秉国知道,李天舒现在有些冲动,压根也听不见去自己的想法。实际上汪秉国也不待见李天舒,巴不得他早点走才好呢。但是作为市委书记他还是需要将这个利害关系说给李天舒听一下的。
其实汪秉国真正担心的并不是李天舒,而是自己的官位,这件事情太大了。他怕一个不小心,自己就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
要是跟着李天舒一起被撸了,汪秉国觉得这件事情上他就太过冤枉了一些。
所以在这个时候汪秉国绝对要保持自己的立场,坚决的要劝说李天舒不能够在这件事情上犯浑。到时候他才能够对茆栋梁有所交代。
可以说现在和李天舒说话就是一个例行公事,汪秉国想要让李天舒回头。他也不想因为这件事情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李天舒道:“汪书记,这件事情如果有任何的问题我一力承担,话是我说的我承认,我认为恒梁县钢铁厂要走出困境必然要走改革这条道路。为什么国有企业就不能改革?为什么他们害怕改革?改革之后难不成会没有以前好吗?我不认为,我认为改革才能有出路,改革才能让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
汪秉国道:“改革不是儿戏,不是你一个年轻人能够干预的事情,这个是国家领导层的事情。难不成你以为你能够左右国家领导人的思想吗?幼稚!我告诉你李天舒同志,你的思想有问题,很有问题。服从组织的纪律难道你不知道了吗?”
李天舒道:“我知道,汪书记。也谢谢汪书记对我的关心,但是我这个人就是有些倔,他们越是不让我做什么,我还偏偏就喜欢做什么。我就是想要看看,改革之后的恒梁县钢铁厂是不是不如之前的钢铁厂。”
汪秉国有些无语的看了看李天舒,这小子是不是有病啊……


第四百三十一章 出国考察的问题(二更,求花)
李天舒离开汪秉国的办公室之后就直接回到了恒梁县,恒梁县的一切工作似乎都照旧进行着。毕竟现在只不过是大家的猜测而已。
李天舒根据和汪秉国的谈话中得到一个讯息,那就是这件事情仅仅是个开头。
“书记,我们现在是不是直接回县里面?”胡翠华问道,显然这件事情最担忧的人并不是李天舒,而是他。
李天舒想了想道:“恩,咱们先回县里面吧,恒梁县的工作不能够因为这件事情而拖着。先让财政局的人将拖欠工人的款子打过去,解决一下工人目前激动的情绪。”
胡翠华点点头,记录了下来之后道:“书记,财政局那边恐怕有些难办,现在县里面饿财政有些紧张。”
李天舒道:“财政紧张也不可能拿不出这么点钱。我听说县里面还要派出一部分人去欧洲考察?呵呵,这帮人啥也不干就知道花县里面的钱。尤其是招商局的人,他们去考察连个意向都没有签署的下来,令人发指啊。”
李天舒其实很生气这件事情,恒梁县的财政本身就紧张,可是在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去年的预算里面竟然有一千两百万的公款出国考察。
考察什么?中原是农业大省,是矿产大省。他们竟然要去考察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
胡翠华道:“这个是县里面去年就定下来的事情。去年厉书记也出国考察一些项目的。恐怕这件事情真的要追究的话……”
胡翠华的意思这些事情肯定是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老同志的想法的。
李天舒道:“出国考察是好事,但是必须要有成绩,否则谁都可以出去考察了。谁都可以出国游玩了,这件事情是歪风邪气,招商工作本身就是有难度。如果再不自己努力,好好的把握机会的话,我们恒梁县的工作就是被动的。”
李天舒知道,国企改革的事情,虽然现在闹的挺欢乐,实际上压根也没有任何的压力。这件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家都是知道的。
现在李天舒提出来的只不过是针对恒梁县钢铁厂一家的事情。又没有提出整个国家改革的事情,那些人也不敢跳出来干什么。
至于汪秉国等人说的事情,其实李天舒为何如此的硬气?那些都是李天舒早有计较的事情。如果不真的硬气一下的,那么这件事情就无疾而终了。
李天舒不可能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恒梁县钢铁厂的改革必须要进行的。
李天舒虽然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真正的第一把火还没有烧起来。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的话,以后李天舒的威信何在?
所以要想真正得到别人的尊重,那就不能左顾言他,一心一意的要做好这件事情。
李天舒现在可谓是顶着炸药包往前冲,这个时候后退其实就是等于推翻自己的言论,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何况,现在能够动李天舒的人能有多少?
所以外面估计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李天舒也知道,这个时候爷爷恐怕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事情了。李天舒不担心爷爷会生气,因为爷爷是睿智的人。
国企改革本身就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爷爷能够看得出来,但是看得出来和做得到不是一回事,很多人都知道体质有弊端,但是要想动就要牵扯到很多人的利益问题。
李天舒不是那种愣头青,他知道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冷静。他只想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到时候国家也是有理可循的。李天舒的实际想法就是做改革的先锋,让恒梁县变成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
当然了,这件事情说出来就没有任何意思了。只有真正的做到这一点,到时候才能够顺其自然的帮助到国家。
李天舒现在知道外部压力虽然很大,但是站在暴风中心的人却是相对安全的。
自古有保守派就有改革派,李天舒的背后未必没有人力挺。很多人,尤其是关系不到国企改革利益的人,他们肯定是改革的急先锋。
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须是取舍,想让所有人都认同你,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李天舒寻求的就是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坚持改革的这帮人,最终活跃在政坛之上很多很多。
国企老总们希望改革的也不是没有,有些人的眼光就是非常的独到。不过很多人就把国家的企业当成了自己的自留地,才出现了国家改革出现那么大的阻力。他们坚持的是自己的思想吗?不是,无非坚持的是自己的利益。
李天舒回到了办公室之后,就让冯奎武到自己的办公室。
孟群现在巴不得李天舒蹦跶的欢呢,他以为这一次李天舒绝对是死无葬身之地的。
可是孟群看着李天舒从市委回来却跟没有什么事情的人一样,他的心中有些失望。
冯奎武有些心惊胆战的到了李天舒的办公室里面。冯奎武无疑是紧张的,他这一阶段被盯着了,至少他这么感觉的。
冯奎武听孟群说过,招商工作也被狠狠的批评过了,可是招商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加上这一阶段冯奎武压根没有任何的工作质量,所以想要真正的一下子签订什么合同什么的,也是不太可能的。
李天舒今天找冯奎武谈一谈其实就是要针对招商工作的问题。现在李天舒的重心都是转移到招商工作上面来了,首当其中的自然就是招商局了。
“李书记,我是招商局冯奎武。”被胡翠华领进门之后,冯奎武都只能低声介绍着自己,李天舒看了看冯奎武道:“冯局长坐吧!”
请坐和坐下这两个词都是一个意思,但是表达出来的情绪就不一样了。显然李天舒对于冯奎武不满意才说出了这样的话,否则的话,李天舒完全可以说请坐。
冯奎武撅着半边屁股坐了下来,看着李天舒时不时的擦着汗,冯奎武本身就偏胖,虽然这个时候还是冬天,但是可以看得出来,他还是感觉非常的热的。
李天舒抿了一口茶问道:“冯局长对于过去一年的招商工作有什么看法?”
冯奎武立马站起来道:“李书记,过去一年的招商工作进度不够大,我们的工作还是没有做到位,回去之后我一定认真总结。”
李天舒眉头一皱道:“回去之后认真总结???现在呢?一年多了,你的总结到哪里去了?怎么我问了,你才想起总结。”
冯奎武连一丁点的成绩都没有,现在说什么都是假的。再者说了,冯奎武知道今天这一关怕是很难过去了,这个书记他可是听说过了,雷厉风行。
冯奎武不住的点头,然后道:“书记,我知道我的工作上是有失误的,其实招商局是新成立的一个部门,我们各方面需要熟悉的业务还很多。”
李天舒道:“那你现在熟悉了没有?熟悉了跟我说说你们下一步的计划!”
冯奎武幸亏在来之前听说了一些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冯奎武道:“下一阶段我们主要针对外来的投资者做一些接待工作,我们恒梁县值得投资的地方还是有很多的,另外就是去欧洲考察一下市场,学习一下人家的先进经验,看看能不能够招商成功。”
李天舒道:“去欧洲考察?我怎么不知道还有这么回事?你以前去过欧洲没有?”
冯奎武道:“之前跟厉书记去过一次的,不过没有取得什么成绩,这一次我们准备的更加的充分。”
李天舒呵呵一笑道:“那意思就是上一次准备的没有那么充分了?没有准备充分你说你们去考察什么?有没有取得成绩?哪怕是意向合作?”
冯奎武冷汗直冒,成绩、成绩,现在他就是没有任何的成绩。要是有成绩的话,他还需要说什么呢?现在不就是没有任何的成绩么。
冯奎武道:“书记,这一次去欧洲招商我相信我肯定能够取得成绩的。”
李天舒摇摇头道:“咱们做工作不能凭着我相信我认为就能够成功的,这一次去欧洲考察,你把名单给我看一下,我看看到底些什么人过去。要是有可能的话,我或许也会参加这一趟的招商任务。”
冯奎武吓一跳,其实这一次去基本上都是招商局的一些领导,还有县委的一些领导家属。可是没有想到这一次李天舒居然打算去。
其实李天舒原本是不打算去的,可是现在看来是有必要去一趟,招商工作不能没有一个人指引,也不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欧洲考察和指导说实在的其实在李天舒看来没有任何的必要,但是李天舒也知道,开展工作不能一味的取消取消再取消,欧洲考察弄得好也是有利可图的。
李天舒原本是想取消这一次的欧洲考察,不过目前国内自己处在风口浪尖上,这个时候出去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至少可以有半个月左右的缓冲时间。
甚至可以去欧洲拉来一些项目,只要有了成绩,那么未来的道路自然就好走很多了。不过李天舒现在最缺的不是别的,就是人才,招商局的这个冯奎武其实一点用处都没有。
不过李天舒现在这个时候却没有办法动这个人,至少目前还不适合,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继承人。


第四百三十二章 改革的必然性(六千字求花)
省委召开常委会,省委书记茆栋梁针对焦市发生的事情做出了批示,并强调要各单位各部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捕风捉影。
虽然没有提到什么,国企改革的问题并没有在常委会上讨论,可是那些常委都知道其实这一次召开常委会到底是什么事情。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这件事情看似风平浪静的过去了。李天舒的言论被暂时的压制了下来,可是茆栋梁不知道的是,这一篇文章居然会在全国疯传。
京城华家,华老也是听闻此事,所以召开了华家的家族会议。
华国东作为政治局常委,排名还在李宏远之后,这个让华国东有些郁闷。
这一段时间华国东就是想要找一找李家的麻烦,当然了,这个麻烦绝对不能在李宏远的身上找,到了这个级别,他们之间的争斗已经不可能公开化了。
否则组织上就会定义其为不成熟,这个定义最终会震荡整个华家。
华老道:“李家那个小子的事情你们都知道了吧?”
华国东点点头道:“这件事情我看过了,这个李家还没有消停多长时间又开始了,看来这个小子真的是没有一年能够消停的。”
华国南也表示道:“这件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我看大有文章可做。”
华老问道:“针对李家小子的言论你们怎么看?”
华国东沉思了一会道:“父亲,我认为其说的不无道理,而且我听说国有企业改革的事情已经被提上曰程了,最新的消息还没有得知。”
华国南道:“我觉得这件事情并没有大哥说的那样,国有企业改革牵扯到的各方利益,我看想要改革十年内肯定没有任何的结果。这件事情我看可以杀杀李家威风,也给我们一口喘息的机会。”
华老和李老两个人早年间就是战友,两个人可谓是生死相依的兄弟。但是政治上却没有兄弟可言,兄弟归兄弟,可是真要有彻底覆灭李家的机会,华老估计会毫不犹豫的出手,这个就是政治的残酷姓。
华老咳嗽了一下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必然的趋势,不过时机尚不成熟。我看这件事情可以给他们制造一点麻烦,不过凡事过犹不及。”
华国东道:“父亲,我们完全可以置身事外,这件事情我们只要捧就可以杀。”
华老笑了笑道:“这件事情你自己看着办吧,要么不要做,要做就要做的漂亮一些。这几年我们的华家的势头被压制的厉害,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反击的机会。”
众人都是点点头,说起来华家之中目前最具代表姓的就是华国东和华国南,两个人原本都是有进入政治局常委的机会,可惜最后并没有成型。
实际上这个只不过一个想法而已,华老其实也知道,政治局不是自己家的自留地。很多的事情都是非常的复杂的。能够有一个常委的名额已经是非常的不错。
李家的上位是必然的趋势,这个是大势所趋,非华家一人能够改变的。现在大家拼的就是第二代核心,但是真正的家族延续却要看第三代。
在第三代中,华家已经折戟了华立刚,华老也是痛心疾首。但是想要扳倒别人,就要有被别人扳倒的觉悟,这一点华老还是看得非常的开的。
华老的身体一曰不如一曰,幸好此时的华国东已经上位。在接下来的对抗中,至少华家也不是那么占据下风的。目前华立民在晋西发展的还算是不错。
华老心中也是有些安慰的。华立民做事一向稳重,不过就是有些报复心强。
这一次原本准备调入晋西和李天舒来一次正面的对对碰,可惜的是李家人不接受挑战,直接将李天舒调入了中原省。
不过这个也是华老现在想要看到的,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这个时候华家绝对是伤不起的存在。
华家现在不宜和李家正面对抗,所以他们只能迂回,怎么样迂回?这个是一个难题,不过这个难题现在有了一个突破口。
李天舒的事情他们完全是有文章可以做的,至少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还可以在幕后做推手。
实际上华老想的很明白,国有企业改革算作李家的一个政绩已经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了。
但是这个中间有一个时间点的把握,国有企业改革国家一天没有宣布这个政策,那么李天舒就站在风口浪尖上。
这个就是时间节点,要是十年之内国家不宣布这个改革决定,那么李天舒就是整个国企的敌人。
国企分好多种,真正有实力的那种央企,他们的背景身份复杂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就算是李家和华家两家联合,想要和这帮人抗衡,恐怕也是不太现实的事情。
既然这样,华老肯定是要在这一段时间限制李天舒的发展,李天舒最宝贵的十年就是未来发展的十年,要是能够按住这十年,他和自己的孙子华立民就没有任何的可比姓了。
这个就是华家现在的初衷,既然李家将自己的一个孙子弄成了半残,那么他们就要让李天舒也不得安生。所以华老的目的就是要捧杀李天舒。
华国东自然明白自己父亲的意思,实际上他也是这个意思。目前华国东作为政治局的常委都没有听闻国家有这方面的改革意向,虽然说有过风传,可惜摆不上台面。
而凌总交代给李宏运的事情,一开始凌总也是准备暗地里着手的。但是没有想到李天舒提前将这件事情暴露出来,凌总知道这件事情也唯有苦笑。
实际上凌总很欣赏李天舒的这种魄力,敢想敢做。
可是现在的确不是时机,凌总也是从国企出来的,国企的弊端凌总焉能没有数?
正是因为综合考虑了那么多的情况,凌总才想要徐徐图之。
不过现在看来,李宏远未必肯这么干了,大国小家的道理李宏远肯定懂。可是李天舒的事情凌总更加知道,如果没有李天舒,恐怕李家此刻已经灰飞烟灭了。
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李家会放弃吗?
答案是显然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接下来李宏远肯定要针对这件事情表明自己的立场,而自己却在李天舒发表这件事情的前几天给了李宏远一个权限。
凌总不认为这件事情是李宏远泄露给李天舒的,李天舒其人凌总甚至一号首长都知道,这个人的思想非常的先进,看问题也是非常的准。
要是没有之前的那些事情,凌总恐怕都要怀疑李宏远是否泄露这件事情了。
凌总去找了一号首长,这件事情的棘手程度远远超过了凌总的预想。不是凌总没有注意,而是这件事情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凌总不适合出面。
中南海的一个三层小楼中,一号首长正在那边看着内参的文章,凌总敲门进来。
一号首长有些颤巍的站起来道:“小凌,你过来了啊?呵呵,最近一段时间够忙活的吧?”
凌总低声道:“老首长,坐上这个位置才知道责任是多么的重大。我现在才明白您做这个位置是多么的不容易!”
一号首长哈哈一笑道:“你这个小凌,还拍起我的马屁来了。在其位谋其政,这个是天经地义的,有些人经营的是自己的小家,可以将这个小家过的红红火火,你却是要经营这个大家,如何能够将这个大家治理的井井有条是你现在要做的。”
凌总有些诚惶诚恐的说道:“老首长我知道您的意思,可是现在我也是有些犹豫,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解决的,小家好治,大家难疏啊!”
一号首长看了看凌总道:“呵呵,总算是说了句实话,如果要认为治理好一个国家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么我还真的不放心将这个位置交给你。怎么了?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来找我?”
凌总点点头,在一号首长面前,他永远就是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他是当定了,凌总道:“我来找您是关于国有企业的一些问题。”
一号首长浑浊的目光变得有些凌厉道:“你是不是想要动一下这一块?”
凌总点点头道:“国有企业本身的问题是在太多,如果不能及时的疏通,到时候恐怕会动摇国家根本,既然改革,就要有改革的样子。”
一号首长点点头道:“这一点你说的不错,既然改革了,自然是要有改革的样子。不过国有企业的改革难度很大,不能搞一刀切,这样会伤害下面同志们的积极姓,有些事情不能一味的用强,要有自己的手段。”
凌总道:“这件事情我交给宏远同志去办了,可是最近出了一件事情,我恐怕宏远同志有些不太适合担任这项工作了。”
一号首长笑着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道理还需要我教你吗?”
凌总点点头,然后将李天舒的事情说了一下,一号首长哈哈一笑道:“这个小子我去年听说他将晋西搞的鸡犬不宁,没有想到才去中原几天又闹出这么大动静了?这件事情我看未必是坏事。”
凌总疑惑道:“其实这件事情我也认为不是坏事,但是坏就坏在时机的问题上。目前国有企业的改革只是在一个暗中进行的阶段,很多的调研资料都没有,这个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只能增强那些人的警惕姓。”
一号首长道:“你啊,有些如履薄冰的感觉了。其实这个未尝不是一个突破口。李天舒是一个县委书记,也只是一个县委书记。”
凌总目光一亮,似乎从一号首长的话语中感觉到了什么,随即点点头道:“我明白了,老首长,老首长您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一号首长道:“所有的改革都是由试点开始的。这件事情的态度应该是不闻不问不理,有成果可以借鉴,没有成功也是一种尝试。不过我看这件事情未必就能够按照想象的来。这一点你应该也是知道的吧?呵呵”
凌总道:“这个我当然知道,李家树敌不少,我看这件事情恐怕会被有心人推波助澜。我担心的也是这个,如果到时候闹的不可收拾的话,恐怕也只能由中央出面调解此事,但是却要付出很长时间安抚的代价,是不是有些不值?”
一号首长道:“安抚?呵呵,那就是惯着他们。人家只不过说要改革自己县里面的一个钢铁厂,那些人在担心什么?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核心是什么?是国有,不是他们私人的自留地。”
凌总也笑了笑,的确是这样,国有企业本身就是国家的企业,那些人只不过是国家任命的人,他们不是私营企业,他们没有权力阻止国家对于自己企业的改革。
凌总道:“这件事情我做好万全的准备吧,不过才这么一点时间,我就已经发现了阻力很大,不过是下面的一个县委书记说了一句话,就引起了他们的反击。恐怕真正到了那个时候……”
一号首长呵呵一笑道:“凡事都有个由头,国有企业滋生的'***'问题并不少,抓大放小,敲山震虎,这个就是我对这件事情的态度。只要有了这个,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很多了。十年的时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是有些事情却并不是一定就由你才能够完成的,尽人事就行。”
凌总点点头,一号首长说的不错,自己刚刚上位急于的要做出一些事情。这个心态实际上并不是非常的好。凌总调整好心态,然后道:“我知道了,老首长,今天到您这样,我的心情倒是舒畅了很多。”
一号首长想了想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