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成女神农-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车里面的小塌上铺了层草席,因为现在虽然入秋,可是正午的时候依旧热得厉害。然后有包了两床棉被塞在小塌的下面。防止出门在外遇上意外来不及住店的时候方便在马车里窝上一夜。

    一面做着这些事情,秦少贤一面和秦妙说着:“这一次出门,不仅盘缠宽裕,就是这马车也很方便。记得上一次我和爹去县里,舍不得花钱雇一整辆马车,一路上都是和别人凑钱雇马车,车子很挤不说,要走的路也不一致,可花费了不少的周折。”

    “原来上次大哥你们出门,竟然这样艰苦。”秦妙心里有些泛酸,这些事情从来都没有听爹或者大哥提起过。他们在外面,吃得苦头,肯定不止这一点点。有心询问一下大哥他们上次出门去县里的际遇,可是大哥这边却是不打算再往下说了。

    只拍了拍秦妙的恼地啊,笑着道:“这一次出门却是极宽裕的,放心吧,不出意外,要不了三两天就能到县里。”

    秦少贤将马车里面的东西归置好了之后便跳下了车厢,去里屋收拾行李了。行李再如何简单,两身换洗的衣服和两双换脚的鞋子总是带带上的。

    秦妙的行李早已经被李氏收拾好了。这会儿直接将包袱在车厢里面安放好了就成。

    厨房里面何花和秦妙媛一起在做干粮。细面烙的饼子,上面裹了芝麻,闻起来香喷喷的,吃起来更是清香可口。比上次爹和大哥出门时带的粗粮饼不知道要好吃多少。

    原本何花还想在烙饼里面放一些馅儿的,考虑到天气炎热,怕带上一路别放坏了,便去掉馅儿料,只烙的面饼子。面饼子放干了,虽然咬起来有些费牙口,可是却比较耐放,放个三五天都不会变质。三五天之后,脚程再慢也应该能到县里。

    一整天的时间就是在这样忙碌充实的准备工作中过去。

    李氏大着肚子,虽然不能忙帮烙饼,可是嘴却没闲着,一个劲的叮嘱秦少贤和秦妙兄妹两个,出门在外一定要处处小心,莫要和人争长短,让一步海阔天空云云。最后又叮嘱秦少贤,如果那朱老先生收学生没有年龄限制,要不你也去拜一拜师傅,能多学一些学问总是好的。

    李氏也知道,正常的读书人的生涯,应该是五岁开蒙,拜了师傅开始念书,到了十二三岁,便能参加童试,早一些的,有人十一二岁就能去考童试,童试之后,过个三年,十五六岁的时候下场考乡试,乡试如果能上榜,紧接着便要进京城去考会试,若是会试也能榜上有名,那么接下来就是殿试。

    殿试上面,榜上有名者,最低也是个同进士了,学问优秀者,被皇上御笔一点,点了状元,那便是极光耀门楣的事情。之后要骑大马游街,吃琼林宴的。

    过了童试,便是秀才,过了乡试,便是举人,过了会试进入殿试,只要能榜上有名不落榜,最差也是同进士,好一些则是进士出身,进士及第,再往上,能夺得状元,探花,榜眼这样的名次,便是大大的喜事。

    眼下秦少贤已经十六岁,虽然早年开过蒙,可是中间因为战祸和改朝换代,很耽误了不少年。这不,等到新朝皇帝重开恩科的时候,已经到了这样的年纪。

    这样的年纪,按照正常的读书人的路径来算,不是举人,最起码也得是个秀才。

 第211章 两封信

    就算不是秀才,肚子里也已经很积累了不少学问,等个三年,便能再下场。十五六岁开始念书,就算是一路顺畅,苦读十年下场考试,想要中秀才,中举人,怎么也得到四十岁之后了。

    四十岁之后,差不多和现在的秦峰差不多年岁,就算中了举人,也不一定能在官场上谋个好差事。

    如今老大就这样被耽误了。李氏虽然感觉惋惜,可是想着若是能跟着朱老先生学一些科举之外的学问,也比在村里做活要强上许多,并且日后出门说起在朱老先生那里听过课也是很有脸面的事情。边叮嘱了秦少贤,见了朱老先生一定要好好表现。

    秦少贤听着娘的话有些哭笑不得,他已经这样的年纪了,又不是刚入学的小娃娃,按照平常的接人待物就好,并不需要所谓的好好表现。

    如此,一天的时间就是在准备行李和娘亲的叮嘱之中过去了。

    翌日清晨,天还没有彻底的亮起来,秦妙和自家大哥就起了床。秦妙媛早早的做了餐饭,两人吃了早饭之后这就将马套在马车上,跟着马车出发了。

    虽然剩下已经过去,秋天渐要来临,可是每天中午的那一几个时辰还是挺热的,为了在天气热起来之前到达镇上,所以赶路一定要趁早,越早越凉快。

    清晨,太阳还没升起来的时候出发,马车行驶在通往镇上的小路上,清风吹进车厢的车帘,很是凉爽,迎着朝霞的光线,可以看到路旁草叶上面的晶莹露珠。

    一路疾驰,太阳升到半空,热气开始笼罩大地的时候正好到达镇上。

    镇上的太丰粮店里面,冯三娘正在招待前来买粮食的顾客。见了秦妙和秦少贤来了,顿时笑着迎了上来:“少东家来了?稀客稀客,可有些日子没见着你们了。后院里坐一会儿,等我忙完了就去找你们。”

    秦妙也不愿打扰了店里面的生意,这就和自家大哥一起进了粮店的后院。

    后院里面打扫的很是干净,冯秋正拿着把小笤帚帮着李柏打扫后院的仓库。秦妙进去仓库看了一眼,见仓库里面的存粮卖得差不多了,这会儿将仓库打扫整洁,说不准这几天李柏便要去那座三进的宅子里面运粮食。

    算起来,那座宅子里面的粮食,经过这段时间的消耗,应该快完了。看来今天晚上得留在镇上过一夜,好在夜里去宅子里面补足存粮。

    正想着这些的时候,冯三娘的声音传了来:“妙妙,今天怎么想起来来镇上?家里的房子盖得怎么样?”

    秦妙回答说:“家里的房子盖了一大半了,等盖好了,三大娘你带着秋儿一起去吃酒。”

    “这个是肯定要去的。听柏哥儿说,那新院子盖得很是宽敞。”李柏每半个月去唐家庄送一次粮食,回来之后少不得要和冯三娘说一些新房子的事情。

    秦妙点头:“可不是,要盖就要一气儿盖个大的,这样才方便,总好过日后拆墙加盖的好。”

    冯三娘聊着家常,冷不防的想起件事情,一拍脑袋,自责说:“瞧我这记性,总是忘记,正好今天妙妙你来了。不然我不知什么时候才想的起来。”

    “三大娘,可是出了什么事?”秦妙好奇。

    冯三娘说:“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一个月前店里收到两封信,都是寄给你的。我原本想着让柏哥儿去唐家庄送粮食的时候给你捎去,结果总是忘记,正好今天你来了,也不用我惦记着给你送信了。”

    说罢看着李柏,叫道:“柏哥儿,你去楼上厅里,将那两封信拿给妙妙。”

    李柏这会儿正在整理仓库,不知是干活干得太投入,还是心里面在想着别的事情有些走神,这会儿竟是没听见冯三娘的叫声。

    冯三娘不由又叫了李柏一声,李柏这才回过神来,朝着冯三娘看去。冯三娘给他说了放信的地方,他这才拍了拍手上尘土,上楼去取信了。

    信很快就取了来。

    秦妙接过信来看了一眼,一封信来自京城,应该是四皇子的来信。还有一封信来自通城,大约应该是沈公子那边的来信。

    打开信封,看了眼信上面的内容。来自京城的那封信的落款落了个“四”,是四皇子的来信无疑了。心中写了粮种试种了一些,长势确实不错,朝廷已经对县令楚元颁了嘉奖令,官职上升是少不了的。此外又提了句,那枚吉祥如意的玉佩望秦妙收好,日后遇到难处,尽管来找他。之后便没再说别的,一封信到此就完了。

    秦妙能猜到,四皇子押了那么多的优质粮种回京,定是得了皇上的夸赞,不然也不会如此有诚意的提起那枚玉佩,并许以日后的帮助。

    然后拆开来自通城的信,信的落款处落着沈公子的大名,沈耀康。字迹和秦妙之前在八仙酒楼的菜单上看到过的一样,甚为好看,有风骨,有性格,一笔一划,组合在一处,很是顺眼。

    信的内容提起秦妙给他配的那些药,药效很是不错。如果方便,请再寄一些药丸过去,酬劳方面自然是从优。收信的地址为齐州的梧桐大街的沈宅。想必沈公子写这封信的时候正好途经通城,而沈公子的家,应该是这个收信的地址,齐州的沈宅。

    回想起来冯三娘刚刚提起过,这两封信寄过来已经差不多一个月,因为她一直忘了托李柏送信,所以这会儿秦妙读到两封信的时候已经是信件寄到太丰粮店之后的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面,沈公子的药肯定已经吃完了。

    秦妙打算抽空再配一些性子温和的药给沈公子寄过去,待日后见面把了脉之后,再修改药方。

    正想着药方的事情,视线往信纸的后面一扫,之间信的后半部分提到了县里面的几件铺子的情况,一共有三间铺面可以腾给秦妙,一间药铺,一间布庄,一间米铺,大约是考虑到秦妙的神医身份和开过太丰粮店的经验,特地给腾了一间药铺和一间米铺,至于布庄,兴许是赶巧赶上了。

 第212章 远亲

    说起来药铺,秦妙便想起来镇上回春医馆里面的那个伙计。

    那个伙计背后来了这么阴损一招,还得秦妙差点被绑架,此仇没想起来就算了,现在想了起来,说什么也得报了!当初沈公子只帮着肃清了绑架她的人,而这个伙计,因为只是动了下嘴皮子,没有确切的害人行动,所以就没收拾他。不过在秦妙看来,这个伙计,虽然没胆子动手害人,可是他的心里是极看不惯她这个小丫头的,留着迟早要坏事,不如尽早除去的好。

    一面琢磨着如何收拾回春堂的伙计,一面将信纸折好,收进信封。信纸的最后面留了县里交接铺子的地点和管事的姓名,所以这封信要妥善保管。

    看过了沈公子的信,对于这一次去县里,秦妙的心里踏实多了。

    至于四皇子那边,隔得太远,眼下秦妙还没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事情。不过有备无患,那枚吉祥如意的玉佩还是妥善保管的好。

    收起了两封信,秦妙便将此行县里的目的给冯三娘说了:“三大娘,前些日子天儿太热,不方便出门,眼下夏天最热的天儿已经过去,一早一晚的还算凉快,我便让我大哥赶了马车去县里。去拜访朱老先生。你若方便,就带秋儿一起去吧。”

    之所以扯了天气当由头,实在是秦妙不想让人起疑她如何就知道了朱老先生的下落。

    果然冯三娘立刻接话说:“方便,方便,怎么不方便呢。之前天热不好出门就算了,现在天气凉快了,正好出门子去给秋儿拜师傅。粮店这边柏哥儿帮忙照看着就好,最近他一个远亲来投靠,那家里的小子是个伶俐的,正好可以在店里帮忙。”

    “是么?”秦妙看向李柏,“李大哥,你家的远亲什么时候来的镇上,都安置在何处?”

    李柏停了手上的活儿,回答说:“来镇上的日子不长,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有空,我想带你去见一见我那远亲。”

    秦妙今天夜里是要留在镇上过夜,好在夜里的时候去那座宅子里补库存。而明天则要带了冯三娘和冯秋启程去县里。所以如果要去见人,只能今天下去。

    于是对李柏说:“不若就今天下午吧。”

    李柏听了没有异议,简单利落的定了下来:“好,午饭之后我带你去看他们。”说罢这话后又接着去干活儿了。

    秦妙看着李柏忙活着的身影,不由好奇,自己好像和李柏的远亲没什么关系吧?怎么就这么急着让自己去见他家的远亲?莫非……这里面有什么蹊跷?

    秦少贤这边和冯秋聊天,说是聊天,不过是秦少贤逗着冯秋说话。冯秋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说起话来带着童真,很是有趣。

    敲定了明天启程去县里的事情后,冯三娘便呆不住了,托了李柏去照看铺子,然后自己上楼去收拾行李。冯秋拜师念书最重要,她就是委屈自己也万不能委屈了秋儿这个懂事乖巧的孩子。五六岁的年纪,正好是开蒙的年纪,如果这次能入得朱老先生的眼,有了朱老先生引路,日后高中肯定没问题!

    冯三娘的心里一阵阵的激动,她不求冯秋这孩子日后给她挣诰命,她只盼着这孩子能一路顺顺当当的,有个体面的前程就好了。

    午饭是秦少贤和秦妙两人一起做的,两人的厨艺都不怎样,只对付着将饭菜做熟了就好。做饭的人做得应付,吃饭的人也吃得应付。冯三娘因着冯秋拜师的事情,激动的不行,吃了一小碗饭就不吃了。而李柏,这个不需要拜师的人,好像也揣了不少的心事一般,吃得心不在焉。

    一顿午饭就这么草草的对付过去。

    午饭之后,秦妙跟着李柏去见他的远亲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小院,在镇上东大街上一个不起眼的小胡同里面。这个地方,李柏应该经常来,因为不等他敲门,门里面的人就把门给打开了,里面站着个十二三的小子,极热情的和李柏打招呼:“李大哥,我听脚步声就知道你来了。快进来。我娘正在做饭,一起吃吧。”

    李柏跨进了院子,回应说:“不了,我已经吃过了。”说着叫了秦妙也进来院子。

    那十二三岁的小子见了秦妙,情知自家今天来了客人,忙冲着厨房里面正做饭的娘叫道:“娘,李大哥带了个小姑娘来。”

    李柏止了那小子的话:“不用忙,我们来坐一坐就走。”

    话虽这么说,厨房里面忙活着的妇人已然从厨房里面走了出来,一面捞起身上的围裙擦手,一面冲着李柏客气的笑:“柏哥儿来了?快屋里坐。婶子这就去加几个菜。”

    李柏推辞说:“铁婶儿,不用忙活了,我们吃过饭来的。”

    秦妙这边正打量着这个小院,三间房屋,一方小院,外加一个厨房,很小,但是很紧凑温馨。如果家里人口不多,住着这一方小院倒是挺不错的。

    正打量着小院的时候,忽听到李柏称呼那妇人做“铁婶儿”,没想到这户人家姓铁,倒是个挺稀罕的姓氏。好奇之下朝着那妇人看去,正好这个时候李柏介绍说:“铁婶儿,这位就是我以前和你说起过的太丰粮店的东家。”

    铁婶儿就着围裙擦手的动作不由顿住,有些难以相信,那家生意奇好的太丰粮店的东家,居然是这么一个小丫头?

    秦妙被李柏介绍给妇人,少不得要笑着打声招呼:“婶子,你好,我姓秦,是李大哥极好的朋友。你们不用和我见外。”

    铁婶儿见着秦妙年纪虽小,说话做事却是一板一眼的极守规矩。最初的那一阵惊讶过后,便忙活着款待秦妙了。又是端茶又是倒水,最后还将家里舍不得吃的点心拿了出来。秦妙并非来喝茶吃点心的,桌上摆着的那盘点心倒是引得那十二三岁的小子直流口水。

    李柏便将那盘子点心推了过去:“阿槐,你吃吧。”

 第213章 要走了

    那小子忙摆了手:“我可不敢,那是娘准们留着待客用的。”说罢转身出了正屋,进去厨房帮着做饭了。

    正屋里面一时间就只剩下李柏和秦妙两个。

    正值晌午,乃是这初秋时节一天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太阳升到正空,直射大地。小院角落的那棵新栽的小树的影子缩成小小一团。秦妙一路从太丰粮店走到这方小院里,此刻有些口渴了,端起茶杯来,喝了一口水。

    听着厨房里面嗤嗤啦啦炒菜的声音,问李柏:“李大哥,这户人家,当真是你的远亲?”

    这户人家姓铁,而李柏姓李,说起来,应该不是李柏老爹族上的远亲。若说是李柏娘的娘家的亲戚,可是李柏的娘已经死了,犯不着为着那些个远亲费力气。

    李柏亦端起茶水来喝了一口,缓缓的答:“仔细说起来,这家人并非我的亲戚。可却是关系极好的人。”

    如果秦妙没有记错的话,李柏现在的亲人就只有一个奶奶,再加上他性子寡淡,少言寡语,不像是善于结交的热闹,关系极好?这个从何说起?

    李柏今天既然决定了带秦妙来见铁婶儿一家,便已经打算将事情和秦妙说清楚。

    他一手端着茶杯,一手有一下没一下的抠着杯底,开口说:“我爹出身行伍。”

    这个秦妙知道,之前听他说起过。于是点了点头,示意他接着往下说。

    “之前新朝灭了旧朝,改朝换代,我爹死于战祸之中,尸首一直都没有找到。我奶奶为此生生哭瞎了眼睛,我娘在战乱中最为艰苦的时候将食物都留给了我和我奶奶,自己舍不得吃东西活活饿死……”说完之前的事情,李柏抬眸看了秦妙一眼。

    秦妙点头说:“这个我知道,你之前曾和我说起过。你还说你奶奶因着你父亲的死,死活不让你再参军。”

    李柏听了秦妙的话后,微微叹息一声,将手中的茶杯放回到桌上。一只手捏着另一只手的手指,直到太过用力,两只手的骨节都隐隐泛白了,这才继续说:“前些日子,我爹来找我了。原来他没有死。当初旧朝的朝廷里面出了大奸臣,我爹他们被上面的军官丢进敌营不管死活,于是我爹就带着人投靠了敌军……如今天下易主,我爹因为有功,所以得了个四品将军的官衔。”

    李柏是鼓足了很大的勇气,才将这些事情说出来。

    秦妙听了,心中微凉,她怎么会听不出来?李柏的意思是,他要走了。亲爹没死,还封了四品的将军,并且还不远万里来这个镇上找到了李柏。李柏怎么可能再那家小小的粮店里面继续做苦力?

    不过小小的粮店和人家父子团聚,和李柏的大好前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于是秦妙笑着说:“那我得好好的恭喜李大哥了。终于亲人团聚,李奶奶终于结了心结,再不用为了战死的儿子伤心落泪了。”

    李柏沉默了下来,没有接话。

    秦妙又问:“那你父亲现在何处?可有去见过你奶奶?”

    李柏这才回答说:“我父亲来的时候,有公务在身,没有来得及去见我奶奶。他给了我他的住址,令我处理好了镇上的事情就带着奶奶去和他团聚。”

    看来,李柏是真的要走了。

    秦妙的心里不免有些不舍,又有些感慨。天下果然是没有不散的宴席的。李柏是个非常值得人相信的人,以前靠着他做得事情太多,这会儿他要走了,心里竟有些空落落的,不说别的,她的粮店这日后该要怎么办?

    之前虽然也想到过,李柏不会在粮店里面久留,终有一天是要离开的。可是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还是感觉有些无措。

    可是人家父子团聚,亲人见面,是天大的好事。秦妙的心里也是希望他们一家人能早些在一起的。于是压下心中的无措,对李柏说:“李大哥,既然如此,那你还是快些带着李奶奶去吧。”

    李柏没有接着说他家里的事情,而是对秦妙说:“铁叔和铁婶一家,都是极稳妥的人。可以相信,如果你不嫌弃他们,我离开之后,可以让他们接手我的事情。他们……也都是不会乱说乱问的人。”

    若说秦妙刚刚乍一听到李柏要离开的事情,心里的感觉是空落落的无措的话,那么现在听了李柏的话,便有些感动了。他虽然性子清冷,可却是个周到细致的,推荐铁叔铁婶一家,怕是不想粮店因为他的离开生意上受影响吧?

    可是铁叔一家有三口人,李柏说他们是可以相信的,不会乱说乱问的人,秦妙却是不敢完全的信赖他们。铁婶一个妇道人家,阿槐一个十来岁的小子,就是再值得相信,也绝对做不到李柏这样的稳妥。

    罢了,粮种的事情被搅黄了之后,秦妙本就对粮店的生意存了想要放弃的心理。

    因为没有了稳定廉价的货源,粮店的生意就没有了优势,现在李柏要走了,别的人秦妙不敢相信,便不敢再利用那座三进宅子存粮,如此,粮店的整个生意是一点优势都没有。若是和寻常粮店一样从粮商手里进货,然后卖出,赚取其中小小的差价,那就等于只能得个辛苦钱了。

    远没有之前半年盈利万余两的生意有意思。既如此,只能放弃。腾出来精力,做其他的生意。

    秦妙寻思着这家粮店该如何处置,转让出去呢,还是找新的管事来打理生意的时候,李柏又开口说:“铁叔之前和我父亲是军中的好兄弟,对我父亲亦有救命之恩。只是,战场上刀剑无眼,铁叔伤了条胳膊。残了的军人是不能加官进爵的。虽然得了朝廷犒赏的银两,可是那些银两却都用在了寻亲上面。”

    秦妙心中顿时明白过来:“李大哥,你是想托我收留了铁叔一家人在粮店里面做活,给他们一条养家糊口的生路吗?”

    既然铁叔是李柏父亲的战友,而且还对李柏的父亲有救命之恩,那么李柏处处为他们着想也是应该的,难怪了今天会特地引荐了他们和秦妙认识。

 第214章 送出去

    心中的想法被秦妙看了出来,李柏的面上略有些尴尬,解释说:“铁叔一家都是极实诚的人,他们在家乡已经没有亲人,铁叔费了好些力气才找到四处漂泊的铁婶和阿槐,他们的要求不多,只要有地方住,有条谋生的路子就好。阿槐之前去粮店里面帮过忙,三大娘夸赞过他,是个极伶俐的。”

    秦妙不由笑了,对李柏说:“李大哥,咱们认识这么久,你当知道我不是那小气刻薄的人。我拿你当极好的朋友,你也不要和我见外才好。况且你还是我娘认下的‘娘家侄儿’。这一层层的关系放在这里,我定不会薄待了铁叔一家。”

    李柏听了秦妙的话,脸上露出几分笑意,可那笑意之中竟又含了几分羞涩。原来妙妙的心里,他的分量也不算轻嘛。如此,是不是表示,日后他可以成为她心里不一般的存在?

    接下来的事情李柏不敢再去想,再想下去他怕自己舍不得离开这里去找他父亲了。

    这时秦妙的话又传进他耳朵里:“李大哥,我想着,与其让铁叔一家在粮店里面做工,赚那么一点辛苦钱,倒不如将整家粮店让给他们好了。”

    反正李柏一走,粮种又推广不成,这家粮店便成了鸡肋。留下不好经营,卖了又觉着可惜。铁叔一家既然是伤残军人又是李柏父亲的恩人,一家子又都是实诚的人,倒不如送给他们家的好。

    李柏听了秦妙的话,很是惊讶:“这怎么行?他们只要能进去做工就好。”

    秦妙笑了一下,没有说话,这其中的原因,还真不好和李柏解释。

    李柏这边还想再推辞,恰在这个时候柳婶进了正午收拾桌子准备吃饭了。

    秦妙趁机给铁婶说:“婶子,你家的事情我刚才听李大哥说了。粮店里面的三大娘明天要带着儿子去县里,李大哥这边不日也要离开,我家里面又有别的事情要忙,既然你们和李大哥亲厚,那家粮店就送给你们了。回头我将房契交给李大哥,你们到时候千万记得和李大哥交接店里面的生意。”

    铁婶一听,顿时就又是欢喜又是无措,两手将腰上的围裙揉了又揉,开口说:“这可怎么使得,我们只想找个地方做工,当真没有想要那家店子。那家店子生意那么好,很值一些银子,我们断不敢去想的。”

    秦妙笑着说:“婶子莫要推辞,我说的都是真心话,说有的事情都是看在李大哥的面子上,你们若是推辞不受,我人小没所谓,倒是李大哥的脸上该挂不住了。”既然决定了要送,那便将这个人情都挂在李柏的脸上,如此,也不枉他这近一年来辛苦帮自己打理粮店了。

    铁婶儿听了这话,推辞的话一时间说不出口了,只拿眼睛看李柏。

    李柏知道秦妙这是在为他打算,人家好歹是你爹的救命恩人,就只是跟人找个做工的地方未免太薄气。秦妙如此一番好心,看在李柏的眼里,又是欣喜又是激动,转而又想着自己日后一定要好好的奔,断不能让秦妙对他的好没有回报。

    不过李柏仍旧觉得将整家粮店送出去有些可惜,说到救命恩人,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打起仗来你帮我挡一刀,我替你拦一箭的事情太多了,那些人可都是救命恩人,真要一个个的涌泉报答,那再多的银钱也是不够的。

    李柏的眼里,将整间粮店都送给铁家,有些过了。可是人秦妙是看在他的面子上才这样安排的。他断不能不领这个情。

    于是对着铁婶儿点了点头:“婶儿,你就接了那粮店吧。我不日就要离开这里,到时候你们一家人有这家粮店养家,我也放心了。”

    铁婶儿一听,高兴坏了,那么好的一家粮店,一天的进项肯定不少,到时候别提养家了,在这个镇上当个大户都是可以的了!

    这心情一高兴,铁婶儿别叫了铁槐,也就是之前给李柏开门的那个十二三岁的小子,出门去打酒,顺便去叫铁大牛,也就是李柏嘴里的铁叔回来招待贵客。

    秦妙原是吃过了午饭来的,这会儿在铁家说完了事情,这就要回去粮店和冯三娘商量冯秋拜师傅的事情。

    据说朱老先生挑学生的规矩很多,冯秋才五岁多,加上之前贫苦到了现在一个字都不识,也不知道能不能被朱老先生挑中,这些事情都要和冯三娘说明白。当然了还有县里面从沈公子手里接手的铺面的事情,这些铺子该要如何经营,也得找冯三娘商量商量。

    再加上冯三娘离开粮店之前,大约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和李柏交接。所以这时间就有些紧了。于是秦妙婉拒了铁婶儿留饭的好意,直说是日后有空了再来拜访,让铁婶儿千万不要这么客气。

    秦妙要回去,李柏自然是跟着她一起回粮店。既然秦妙吐了口,粮店送给铁家,那么这事就这么定了。一处吃一顿饭,也吃不出什么花儿来,没得劳动了铁叔一家忙里忙外。

    如此,秦妙和李柏一起离开了铁家,顶着初秋中午的烈阳,朝着太丰粮店走去。

    路上,烈阳中带着点点微风,虽然炎热,却没有盛夏时节那样的憋闷。

    “李大哥,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去找你父亲?”秦妙随口问道。

    李柏回答说:“原打算将店里面的事情安顿好就走,现在看来,却是不必了。”粮店既然已经送给了铁叔一家,那如何经营便是铁叔一家做主,他这边自然不必再费心。

    李柏这么一想,便想起了冯三娘,冯三娘乃是粮店里面做活的,就是不知道粮店交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