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一代武后-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氏看了萧安一眼,心想怎的就不多长几个心眼,就道:“你以为景老先生如何?”
要说萧安对景老先生有什么看法,看法就多了去,且从一开始到现在,看法都是在变的。
“还好吧。”萧安想了想,综合起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魏氏就道:“好在哪?”
萧安道:“唉,虽然嘴里骂得厉害,可好歹也尽心尽力教我了。也不嫌弃我是个姑娘,说什么姑娘读那些没用。就是后来在别院里,也教导了女儿许多。可比一般的老夫人强啦。”
一般老夫子遇见萧安,要么觉得萧安是个姑娘不愿意教,要么就嫌弃萧安太笨不愿意教,要遇着景老先生这样的,也的确是少。
魏氏都恨不得戳萧安的脑门了,“你可知你这先生那几个关门弟子。”
萧安点头,“知道啊,寒门出身,都挺不容易的。”
魏氏冷哼,“也是天上掉下来个大馅饼了,人家拿着聪明人不教,来教你这个笨蛋。”
萧安一下子明白过来,“他想要什么?我能给他什么啊?”
不是萧安不自信,而是作为一个武将,除了能在军中塞人,她也干不了别的事儿了,对景老先生而言,就是他弟子也是读书人,从她身上捞不着好处来。
魏氏叹气,道:“你没用,可太子有用啊。”
萧安顿时沉默了下来,许是没想到这么一个人图的也是别样。
魏氏摸着萧安的头,“他说太子与你有联姻之意,你可明白他的意思?”
萧安摆头道:“娘,我不傻。”
她不傻,所以才犹豫,明知道自己和太子的心意,也不肯给太子太多的回应,她若是嫁给太子,要失去的太多了。不只是她,还有旁人。
魏氏点头,就笑着道:“嗯。你不傻。那你对太子可有那样的心思?”
萧安又沉默下来,魏氏继续揉着她的头,“喜欢不喜欢,也就一句话的事情,说出来有什么为难的?又不是对别人说。”
萧安低着头,突然冒出来一句,“可我还能活几年?”
魏氏听不得这话,反问道:“他又能多活几年?”
萧安猛地抬起头来,魏氏看着她道:“若论配,你没哪配不上他的,不过是出身在武将之家了而已。前朝武将之女为太子妃的,也不鲜见。你嫌自己短命,他也不是个长寿的。”
可话是这样说,萧安终是开了口道:“我是心仪他,可这份心仪要拿母亲跟父亲还有程谨安的军权来换,这份心仪不要也罢!”
魏氏却是道:“你若是真心,试一试又何妨,娘总不会见你为难。”
说到底,还是被景老先生说得心动了。
萧安本觉得要是自己的母亲魏氏同意,自己就会应了,然而真听到母亲说出这样的话来,心里却是十分的冷静,摇头道:“不用。”
这一句不用,却是让魏氏听得心酸,道:“你啊。”
魏氏问景王妃,景王妃道:“之前是女儿不妥,只以为景老先生是真名士,没想到也有私心。”
“人活着,又哪没有私心的时候。当初请他,我们有自己的私心,他能来自然也有他的私心了。这也不碍着他是真名士,说来他的心思,为的也不是自己。”魏氏道。
见魏氏如此说,景王妃就垂眼,道:“太子的心意,女儿也看得明白,如今是真喜欢小安,但日后的事情,谁又摸得准。可小安要是没了依仗,这种滋味如何,女儿比谁都要明白。”
当初外祖父一家出事,父亲却是落井下石,她只得避入佛堂。
那种日子,景王妃如今还记忆犹新,又如何看得萧安也如自己有那一日。
作者有话要说: 天上不会掉馅饼,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目的,利益一致,才能一起走到最后,达成自己的目的。老先生无儿无女,但是有一群关门弟子想给他们筹谋前程,也是人之常情。魏氏不想女儿以后无依无靠,宁愿她不能嫁给心爱的人,也是人之常情。
PS:拉肚子一天了,勉强码出三千字,别嫌弃哟,么么哒。
第190章 1。28
魏氏又见了景老先生,两人继续喝茶。
景老先生看了半晌,发现魏氏还是很能坐得住的,就先开了口道:“将军想明白了。”
魏氏只是喝茶没说话,其实萧安与太子之事,想通了也没那么要紧,无非是太子熬不过萧安,自己再有一个女儿守活寡而已。
不过要是萧安自己不在意,她当娘的自也不会阻拦,估摸萧安自己脑子里也没装过这些真男女之间的事。
女儿是自己的,若有半分可能,她这个当娘的又如何不成全。
当然,反过来来说,太子真有别心那一日,皇宫里虽是不比王府里好动手,但太子也不是先景王那个倒霉蛋。
先景王身体强壮,太子却是个病秧子,也未必到需要用药的地步,能不用药能致人死命,也就不算是个事儿。
之后谁当太子,谁当了皇帝,为彰显仁慈,顺手接过先太子手中的人脉,顺利接掌朝政,敢不看顾着先太子妃?
现下唯一的问题,也不过如何与萧安撑腰一事上。
但与人为谋,首先要的却是双方将各自的筹码摆在台面上,寻找出共同的利益,而这份利益能够支撑许久,即使到了最后分道扬镳,那也得到恰当的时候。
盟友之间,贵的也不过一个坦诚,没有坦诚,许多时候就会错失良机,甚至招来致命祸患,一失足就是千古恨。
这也并非说是双方必须得坦诚相对无所回避,而是在这个共同的利益至上,最好不要有半分隐瞒。
魏氏轻轻抿了一口茶,放下茶杯才道:“听闻老先生膝下几位弟子素有才能,当今也是明君之相,又何愁没有出头之日?”
要说景老先生是想要靠上太子,其实也未必需要,只要糊涂的皇帝,多喜欢的还是能做事的臣子,至于偏爱一二佞臣,那也无伤大雅。
所以这个理由,在一向想得深的魏氏这里,着实有些立不住脚。
景老先生却是一笑,“说来也让将军笑话。老夫当初接到景王府的信,倒也想过将萧侯收为最后一名关门弟子。只可惜……”
魏氏看了景老先生,老先生的未尽之意当然明白,无非是没想到萧安竟然如此纨绔不堪教导。
景老先生就算是说正事,也免不了要埋汰萧安两句,“老夫也与将军说句实话,以萧侯在做官上的天资,说武,自然是难得的少年英才,可天下没有永不散的战事,回了京城这点本事都不算什么。以萧侯的的眼光来看这世间之事,纵是从文,朝廷有人相护,能做到一方大吏已是极致。”
这一番话,魏氏听了倒没有哪不高兴,这本也是实话,萧安不是不聪明,而是自幼被教导的东西局限了她的视野。
这种自幼环境导致的局限,对人的影响是一生的,甚少有人能够破除这个局限,非大彻大悟不可得。
可这世间能得上苍如何厚待的人又有多少,无非几百上千年得一人,就又是一番风雨了。
“萧安自幼在她外祖父身边长大,唯学一身赤诚。”魏氏嘴角一勾,就道。
景老先生不过是与魏氏交代一番他为何愿意来永定侯府的目的,若萧安是能教导好,扶的起,心有万般谋算,阴谋阳谋不忌之人,他也不会与魏氏在此时坐在了一道。
“将军令萧侯回朝,一是因萧侯前往三关争下元帅之位,已无退路可退,二来想来也是将军想在朝中有人,好掌控朝中局势,第三才是萧侯身有旧疾好在京中养病。”
这三个理由虽说得都对,但顺序却不一样,魏氏没有表现出不满,只是示意景老先生继续说下去。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只码出这点,嘤嘤嘤~~~~
谢谢乌衣酱的地雷*1,yxqjessica酱的营养液*1,爱你们,么么哒,(づ ̄ 3 ̄)づ
第191章 1。28
“而老夫得知当初萧侯三千将士勇夺三关兵权,便以为是可□□之人。我那几个弟子,全为寒门出身,妻族不显,就如将军所言,他们均为可造之才,然而等到能当大任之时,只怕年岁已长,抱负难伸,一辈子就这么含恨而过。可若是有一个同门,能互相扶持下去,这条路就好走了许多。只是不曾想,萧侯之赤诚,实不该浪费在朝廷。”景老先生叹道。
萧安先前觉得景老先生教导她过于严苛,那是因景老先生是将她当作关门弟子严加教导,只是这一番教导让景老先生有些失望。
再后来往京郊别院相处那些日子,就让景老先生更加明白,萧安是个有手段的人,然而这种手段虽然也不在乎阴谋阳谋只图效果有用就成,但那些手段不会被萧安用在朝廷上来与旁人厮杀。
就朝廷上对萧安的排挤,萧安偶有捉弄人之处,却也从来没真正对谁露出獠牙过,实属心地太仁善,却也还能看出,她虽不喜文官又对文官有着几分敬重在。
可朝廷里,不就是一个互相厮杀的蛊坛?
萧安不动别人,莫不是就要年年月月放着别人动她,还因脾气好不会过多报复,反而让人觉得这是个软柿子活该再捏几把?
萧安就是再有煞星之称,没在他们眼前真正杀过人,就总有人不会害怕,如今没人正式上来捏这个柿子,不过是想着先要试探一番深浅,且朝廷里还有大事未完。
故萧安的性子与她的身份,着实不合适在朝廷里呆着。
景老先生本也只想放弃了,但得知太子与萧安心意,却是又动了心思。
为何会选中萧安而不是别家,自然也有许多缘由。
如萧安是女子,又是武将,在朝中若想要立足也得要有盟友才好在朝廷里更顺利一些行走。
然而表面以萧安为尊的三关一系要想要盟友,决计不会有人真嫌弃萧安为女身而不愿意伸出手来。
但这样的盟友有一个最大的隐患,便是与三关势均力敌后患太多,而皇帝必不允许文臣与武将勾结,萧安一系敢伸手,就要承担起皇帝的猜忌,特别是这边关许再无隐患之后。
这样的代价,萧安一系根本付不起。
然而若是换一方还须得从底层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又如何?
魏氏听得景老先生说萧安赤诚,也只是一笑,“因为我儿赤诚,与人从未有过坏心,便让老先生觉得好算计了?老先生与其说是看中了我儿,还不如说是看中了太子。只是太子身边如何轻易插得人进去,才把主意打在我儿身上罢了。”
什么想把出身大家的萧安收为关门弟子,与自己其他几个寒门的弟子互相扶持,其实看中的还是萧安当年在三关时对太子的助益,想借萧安的手,与太子攀上罢了。
太子身体不好,若是真熬不过当今,太子所属的势力自然会顺着移入同胞弟弟皇子泽手中,到那时想来景老先生的几名弟子比太子如今的亲信在皇子泽面前要更值得重用。
何况三关只要拿得稳兵权,再不济可学先前九关那一套,在朝廷中寻盟友之事,还真可有可没有。
魏氏都觉得景老先生糊涂了,道:“老先生早有入仕之心,又何须流连山水,浪费光阴,该早早入朝才是。何必等到如今,连南魏都入了京,只怕是太迟了。”
南魏,就算萧安当初没愿意跟着改姓易族,凭着萧安的外家姓魏,南北魏合宗,南魏与萧安也是天然的同盟。
景老先生这样的说法,可说服不了魏氏,萧安在朝廷里,可真不是毫无助力。
让魏氏说,景老先生早年不把光阴耗费在山水之上,如今想来也不用愁弟子的前程了。
景老先生也笑了,道:“南魏再好,却也有纯臣之心,且是萧侯外家,只怕就是萧侯与太子之事不成,南魏虽有名望但有实职却是难。这从这一点来看,如何比得我那几个弟子。将军觉得这话可有道理?”
南魏的确是好,名望高,选择出仕也的确是能令帝王高兴,然而高兴归高兴,哪个不糊涂的帝王会真愿意这样一个家族的人出来掌握实权撼动朝廷?还以为在数百年前,世家林立,可操纵皇位归属之时?
这一点南魏也明白,所以为了前程,必然是会选择做纯臣,得帝王放心,才好更进一步。
而三关与南魏虽有血脉之情,却也难免许多时候都靠不住。
景老先生见魏氏端着脸,就知刚才那几句是被听在耳里的,又道:“老夫一生只求逍遥,无妻儿拖累,只是越到年迈越是放不下那几个孩子。将军也是有儿女之人,想必也明白老夫之心。纵然他们非我亲子,然多年感情岂是假。老夫此生无意仕途,矢志不改,却也还想在临终之前多少为他们筹谋一二,才闭得上眼。”
倒也没有否认魏氏的话,只是说起了父母爱子的话来了。
景老先生如今年迈,将满八十,能再活许久也是未知之数,纵观他一生,也对得起名士风流四字。
只是世间之事,素来不由人,纵然是对朝廷毫无兴致的景老先生,在外游历几十年,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个世道,你想活得更好,便得豁出命去争。
是奴婢的,想着放良。是平民百姓者,想要成为读书人。而读书人,则盼着入仕。
人总是想要活得越来越好的,虽是总有人叹息越往高处越不胜胜寒,然而也唯有走到高处,才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景老先生能得到如今的名望,对世事已算通透,也正因为通透,才会坐在这与魏氏筹谋,更是不在意了自己一生清名。
人为自己而活,并不是什么值得廉耻之事。长辈为晚辈操心,也并没有多值得赞扬。但,至少都是自己之事,不与旁人相干。
魏氏理解景老先生对弟子前程的谋划,倒也没多在意景老先生这不肯再耿直一些的说话,毕竟要让一个风光霁月一辈子的人最后还是向尘世低头,多少还是有些令人难堪,难以直言。
要景老先生说他想让自己的弟子投靠太子好升官,所以来巴结萧安,这话要说出来,不说魏氏自己和萧安怎的想,就是老先生自己只怕都恨不得吊脖子去。
其实,景老先生说到如此地步,已经比那么个朝廷里说得冠冕堂皇的文臣们好多了,好歹还是真想着互惠互利来的,而不是盘算着先稳着你,然后捅你刀子。
只是,魏氏道:“老先生的弟子,自都是个好的,否则也不会被老先生收入膝下。只是这世间事,世间人,年年岁岁一过,人心易变,盟约难续,只怕最终并不如老先生所愿。”
人都是有私心的,再圣明的人也如此,如今景老先生的弟子们看着还好,也不过是还未真正明白仕途的艰难,也还没有真正手握天下权过。
多少官员入仕之前不是踌躇满志,最终双手沾腥,更甚深陷囫囵,做了早年自己最厌恶的那种人。
景老先生早就想过这样的事,道:“到那时,想来萧侯也用不着他们了,是分是和都不过看的是局势。而老夫那时,只怕坟头早长草,血骨已成灰,又哪还管得了活人的事。”
他能做的,不过是尽量给自己的弟子们铺上一条较为好走的路,弟子们愿不愿意走,走到半途会不会改道,他也管不了的。
魏氏听得这话,就又笑了,当然明白景老先生的意思,寒门出身的士子,要妻族都无助力,就格外艰难一些,要真到有底气翻脸的时候,正如老先生所言,那时候她们也未必再需要他们了,分道扬镳也再正常不过。
作者有话要说: 哈哈,天上没掉馅饼下来,女主没有一呼二百应不图任何的玛丽苏光环~~~如景老先生这样风光霁月的人,为了弟子的前程,也要殚心竭虑~~魏氏想要成全自己女儿的心意,要筹谋的地方也有许多~~人活得好还是不好,其实都不容易啦~~~~~
谢谢kokoyi酱的地雷*1,爱你,(づ ̄ 3 ̄)づ
晋江上P大(priest )的《有匪》,女强文,很好看,也好肥~武侠风,朝政与武林交杂,特别大气,强烈推荐!
某点的平仄客《妻在上》,女强文,八十多章了,太后重生在死后四年,男主特别萌,哈哈哈,也强烈推荐!
第192章 1。28
魏氏进景王府见景王妃,景王妃连忙出来相迎,“母亲肚子也大了,有什么事让小安来也一样,何必亲自走一趟。”
景王妃对柳贞没有过多的感情,无非是她母亲现下嫁的一个人,也的确有那么几分本事,隐藏着的身份也不算埋汰,因此对让自己母亲怀着孕往京城里走多还是有几分埋怨的,不过这种埋怨并不好说出来,就表现在了别的地方。
魏氏倒也没强求景王妃像萧安一样能十分接受柳贞,只是笑了笑,道:“让她来说,怕就说不明白了。”
景王妃先带着魏氏见了淑太妃,本这也是规矩,就是两人是母女,到底景王府里也还有尊神在这。
淑太妃其实不太喜欢魏氏这种从来都表现得尽美尽善,又毫无破绽的女人,当初在给自己儿子谋划娶萧静之时,就没少在魏氏这碰过壁,不过那时候为了儿子忍下来了,后来娶到萧静,就觉得魏氏那点毛病也不算什么。
如今儿子死了,先皇也过了身,自己成了孤家寡人,结果儿媳妇的娘和离后一个转身又嫁了个有为的,还怀了孕,一副喜气洋洋的模样。
淑太妃得承认,以前不喜欢魏氏是因魏氏厉害不好糊弄,如今是她心里有些嫉妒。
只是嫉妒也无可奈何,不论是当初还是现在,景王妃的娘家一系并不是自己可以拿捏的,便只能与魏氏不咸不淡地说了几句,还得好脸的请她们母女自己说些体己话去。
对于淑太妃的不冷不热,魏氏也没当回事,脾气孤拐的寡妇看见人家二度开春,有好脸那才怪了。
回头到了景王妃的院子,先等着两个孩子来拜见,各自给了礼物,才让景王妃把孩子抱下去,正色与景王妃道:“太子有意于小安,我瞧着也并没有什么坏处。”
景王妃听得眉头一皱,“娘,不说别的,就是太子的身体,早年体弱,后来又被箭伤了胸口,当时御医只说是伤到了肋骨,我看可能是伤有心肺。就那一副底子,让小安嫁给他,不是害了小安?”
两人不合适的地方多了去了,也不用景王妃多说,可事关日后生活和谐与否,这比那些不合适的地方更为严重。
魏氏果然眉头一动,神色就有些顾虑了。
太子长相不差,还算是合魏氏的意,自己的女儿总不能嫁个不好看的,就是先景王当初也不差。可若是身体差到那种地步,日子过得不和谐,好像也有点坑自己小女儿了。
景王妃看着魏氏,也在心里想,当初先景王再混账,好歹那方面还是不错的,至少这一点也比太子强。
魏氏想了一会儿,到底不好说在宫里打听打听这样的话来,要说太子身边伺候的,也算是自己人,想要打听也不难。
可要打听出来太子要是身边有宫女被临幸过,必然心里得不舒坦,当初淑太妃求亲之时还保证过先景王身边并无姬妾伺候内事之人,换了太子自然也得一样。
可要打听出来太子要到这个年纪,身边还没收用的半个,好像就真有景王妃的担忧了。
“可小安的心思在那,只怕我们就是不同意,哪一日她要是后悔了,这世上又哪来后悔要吃。”魏氏叹道。
许是怀孕的缘故,魏氏总觉得自己好似越来越不如当初果断,竟是在这一桩事上犹豫了。
景王妃却是一直都冷静着,道:“小安在朝廷有什么不好?无非是不如在边关快活,可人一辈子,谁能一直快活?就是要嫁人,太子也非良选。日后太子若有那一日,身边的女人就不会只有一个,就是太子心思摆得正,下面的大臣又怎会善罢甘休。现下是如了她的意了,但日后莫不是就让她伤心?”
太子还是太子的时候,许不会管在明面上来,大臣们无非是隐晦提出。
然而等太子当了皇帝,一后四妃,下面还许多分位,要萧安在嫁给太子之时不能诞下子嗣来,哪有不动心的人家,闹不准日后就是个国舅了。
这可是关乎国本,大臣们就是跪在议政厅外死谏,太子都拿不到堵嘴的,就是要过继别的宗室子,那也还得除非太子是真生不下来,还是得先塞几个女人进去了再说。
魏氏道:“朝廷里于她而言,横竖就无趣二字,我们也不是找不到代替的人。”
景王妃心思一转,就想通了,“是景老先生与母亲说了什么?”
魏氏点头,把两人说过的话捡着关键的说了一番,“其实倒也可有可无,小安当臣子,我们有我们的路走,她要愿意当太子妃,我们也有路走。”
景王妃瞧着自己母亲其实心里是下定主意了,也怕自己阻拦也阻拦不住,但到底还是得试一试,就又道:“子嗣不子嗣的倒是不要紧,可小安的手,又如何过得了宗室跟群臣那一关?”
两个小辈有心思,可隔在中间却是太多,在身体有瑕疵这一点上魏氏嘴角一抽,就道:“此事不该是太子去想?”
要什么都替太子做好了,到底太子是她女儿还是萧安才是?要两人不成,魏氏觉得自己心里倒还高兴一些。
景王妃实在是不想萧安进宫,盯着魏氏的肚子又心里叹气怕刺激到高龄有孕的母亲了,就委婉道:“娘,小安性子本活泼,他们之间的情义再深,难道小安就该为了嫁给太子,把自己变成那等着天天呆在东宫里的木头人?”
不说太子妃日后要打理的事情萧安没兴趣也做不好,就是每日得被关在东宫那么一小圈地里,看来看去就那么几个太监宫女侍卫的,也够憋屈人的。
景王妃自己被关在景王府里等闲难得出门一回,自然就能体谅许一年都出不了皇宫的太子妃与皇后的日子会有多不自在。
萧安是自由惯了的,现在年轻是对太子有着欢喜,那种日子还能忍一忍,可日积月累之后,只怕再深的情爱都比不过自由两字。
到时候别说太子要纳妃,就是两人之间没别的人,翻脸也是正常。
景王妃垂下了眼睫,“母亲,若是有那一日,皇室里没有和离之事的。”
要么忍,要么狠,要么滚。不是当寡妇,就得出家当姑子,哪一条路都不好走。
魏氏没想到自己大女儿如此抗拒萧安嫁给太子,当然从身份上来说,姐妹二人嫁叔侄也没那么好听就是。
但这种事,史上也不是没有,要说招非议,她们母女三人要是怕人言,也不会如今的安稳日子。
但景王妃抗拒的,绝对不会是因这点子名声,而是太子的身份,怕自己妹妹在里头吃了暗亏而不自知。
魏氏也有些后悔当初没拦着萧安过多与太子相处,如今才有如此烦恼。
可想着萧安那欲言又止到最后果断拒绝的神色,和景老先生所言小安命不长久的话,魏氏心中又有了股酸楚之意,就与景王妃笑着道:“我们母女不过是不拒绝罢了,其余的不也要看他们自己的缘分?若是太子真能娶到小安,那也算他的本事,我们要做的不过是让小安坐在那个位置上安稳无虞。要娶不了,不也趁了我们的意。”
景王妃之前没搭理萧安这一桩,就是想让自己母亲来处置更为合适,又哪知道自己母亲竟是在此事上心软。
不过想想宗室跟群臣,景王妃又觉得心情没那般沉重了,太子再是太子,也不能为所欲为,想成也没那般容易。
也打算不再抗拒萧安有可能嫁给太子这件事之后,景王妃就关心起魏氏的肚子起来,“娘可是打算在京中待产?身边的稳婆可有准备好?”
魏氏点头,“想来这几个部落的蛮子,也要到开春了才愿意回去。在京中待产也没什么不好,稳婆之事倒也不急。”
如今已入秋,这一回来的蛮子身份并不是之前来的可比,朝廷里要拿出的和谈条款自然又不一样,加之蛮子秋冬便开始举族迁徙,京城里这些也不会选在冬季回去。
就是朝廷里为了能有更多的时日商量出更细致的条款来,也会让蛮子开春之后才回部落。
景王妃就道:“那到时候女儿与母亲寻几个送去侯府。还有开春后,三关可会再来人?”
否则她母亲才生产,许还没满月,自然是不会出京的,少不得还是要有人来才行。
魏氏道:“许是柳贞前来,让你妹妹一道护送也无妨。”
景王妃听到柳贞的名字,眉梢一闪,不由得道:“娘,柳叔的身份……”
魏氏嘴角一翘,“他若真还看重那个身份,这二十年里也早就杀回去了。没有,就是已经放下。我们夫妻日后许会一辈子都会在三关里,旁人谁又会去翻这老皇历。”
柳贞回去,许得到的比现在的要多,然而现在他手里拿着的,却是自己一点一点亲手打下来的,谁也夺不去,又哪是继承先人的遗泽可比。
也是萧安比景王妃了解柳贞,回府见魏氏从景王府回来,说起柳贞就道:“爹能娶到娘,就是天上掉馅饼啦,还回去跟那群蠢货争什么争?哪天被砍了脑袋都不知道为什么。”
估摸也是柳贞没跟魏氏说过,萧安凑在魏氏耳边道:“爹就是不要了,别人要,又哪有那么容易,不知道在里头使了多少坏呢。”
魏氏摸了摸萧安的脸,好笑道:“这些他还不会与我说?在你娘面前来还显摆这个?你好笑不好笑?”
没显摆到的萧安撇嘴罢了,又说起宫里的事情来,“我听太子说,宫里有擅孕事科的御医,就请了来给娘每十日请一回脉。”
这哪是萧安去请,必然是太子的主意。
要说太子这示好,魏氏虽不稀罕,但这要表示对自己的敬重来讨好自己,其实也能看得出太子对萧安的看重。
不过就算如此,那些太子想娶萧安会遭到的阻拦,她也不会出手。
轻易得来的东西,总是不值得珍惜。
魏氏怜爱的摸了摸萧安的头,笑着道:“你若是不喜欢在朝廷里过日子,其实嫁人也好。”
萧安仔细看了一眼魏氏,心里琢磨了这话一番,才道:“嫁谁啊?”
京城敢跳出来说娶她的,她到现在都还没见着一个,之前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倒是有一个,可惜亲自跟她上过战场之后人就怂了。
魏氏点了点萧安的鼻子,她就是不说萧安想她说出来的那两个字,只是道:“只要是你喜欢,他又喜欢你的就好。是谁又有什么打紧?”
萧安不看魏氏了,却是转过身去,难得坐姿有些端正,道:“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