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代武后-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后道:“萧安这孩子,也是因身份被拖累了,要是个男孩子,此时朝中只怕就在议论该封什么爵位了。”

    皇帝道:“他们只当自己有本事的很,看不起女人,不屑与女人为伍,可我当皇帝的,只要臣子有用,我在乎这个人是男是女?连一个女人都容不下,可见心胸之狭隘。”

    满朝文武都被皇帝下了一个定语:心胸狭隘。

    其实就如皇帝所言,他管着这万里江山,男人女人,只要有用就好,其他的对他而言,并无差别。

    皇后就道:“陛下这一说,我就想起魏侯的夫人了。当年也不容易呀,可惜最后战死沙场,也没能享过一天的福。”

    皇帝何曾没想到过这些,要换别家的姑娘,他许不会想这么多,能压就压了,女人就该乖乖嫁人生孩子嘛。

    可萧安是魏侯的亲外孙女,又是被魏侯亲手带大,十一岁建功,十五岁又建功,这各种因素合起来,皇帝就不太想委屈萧安了。

    当然,最关键的一点是,对于多疑的帝王而言,萧安再厉害也不过是个姑娘,姑娘的野心又哪比得过男人?况还是个头脑简单的。

    因此太孙在风吼城中接到封萧安为永定侯之的圣旨之时,还有些愣住了。

    不说朝廷里对萧安女子的身份肯定会有异议,就是萧安的一万敌首,按照规矩,也最多不过是封到伯爵。

    这侯爵,实在是太重了。

    但也不是多重,虽是封了侯爵,然而只是轻爵。轻爵只得一代,也无皇家赐下的祭田,不过是多份俸禄而已。

    太孙收了圣旨,请张公公与前来传旨的太监应酬去,自个儿回了营帐看着手中的圣旨叹气。

    封了侯,他这要娶萧安就是更难一点了?

    因为没听说过,皇孙能娶臣下的

    太孙担心自己娶不到媳妇,而魏九重却操心在了这个爵位上,与小叔魏照盛道:“永定侯、永定侯!陛下是要萧安永定边关了!”

    这说得比较含蓄,直白一点的说法就是,要萧安一辈子都得在边关里,为大庆边关生为边关死。

    他们都以为朝中定然会压萧安的军功,许只能捞上一个实职,这也是萧安想要的,只是没想到皇帝能压下朝臣,也比朝臣的心更狠。

    就是萧安手中有兵,对南魏也有好处,然而魏九重也没想过萧安一辈子在三关里。文臣老了还能请辞归田,回去享一享儿孙福,萧安就只得死在边关,也实在是太不公平。

    魏照盛却是道:“这也是陛下的信任。”

    魏九重心里道,皇帝的信任,从来都是给替他死的人准备的。当初魏侯是,如今萧安也是了。

    不过圣旨已发,没得说不要的,不要就真没得了,说不得还得引帝王疑心、

    魏九重只得说到别的,“想来圣旨当将送胡马关,以励军心。”

    如今萧安要写请功折子,还得先受了军职跟侯爵,然后再写,不过此时六关的三千精锐又在胡马关上了战场,说不得也要等胡马关战事完了之后,萧安才得动笔。

    所以皇帝的封赏还只落在了萧安身上,其他人的还等着萧安再报上去,但犒劳三军的事情皇帝也没落下,胡马关传旨太监是必然要去的。

    还有给守着胡马关的将士们看一看皇帝的心意,干得好就跟萧安那样,是能升官发财的。

    只是次日,跌破了众人下巴的是,太孙竟是要亲近与圣旨一道前往胡马关。

    这其中意义自然不用多说,然而知道的人却清楚太孙是为谁去的。

    简知府其实是最怕的人,就差跪在太孙面前哭了,“公子,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公子身份贵重,不宜冒险啊!”

    胡马关已经打了将近一个月了,停停歇歇的,就是有萧安在,在对方不退之下也没辙,六关里虽然有援兵,然而蛮夷们也是在越积越多。

    问题出在哪,却少有人知道。

    知道的萧安却是才打退了蛮夷的一波攻击,实在累极,回胡马关里躺着了。

    萧安下了魏氏上,魏氏乃是南阳侯曾经的元配,又跟萧安一道,在胡马关出战这些回下来,在萧家军里已经站稳了脚跟,有了自己的威信。

    当然,萧家军还是更信萧安一点,毕竟血缘身份摆在的那。

    萧安躺在躺椅上,一边吃着冷硬馒头,一边跟张传道:“蛮夷来得越来越多了。”

    张传因受了伤,一直在胡马关里歇着,闻言就道:“蛮夷几百个部落,越来越多,总得有个理由。图海族再厉害,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笼络到。”

    萧安喝了口水,把嘴里的东西吞了下去,才道:“自然是风吼城里关了商道了。”

    张传明白过来,“小将军的意思是?这商道日后是开还是不开?”

    萧安道:“有太孙在,开不开,也是陛下的事情了,日后这件事边关里的谁也别想做主。”

    张传想了想,道:“这与小将军并非好事,通商之富,难以计算。”

    萧安跟张传道:“你这么想,别人也会这么想。”

    张传就道:“小将军并不想关闭商道?”

    萧安对三关与蛮夷通商之事,一直颇有意见,哪知商道要关,心里也不愿意。

    张传猜出了萧安的想法,“大庆已经露富于外,然后关上门不给人好处了,只怕三关日后比六关受到蛮夷的攻打会更多。”

    能换东西自然是好的,虽然换了也要打仗,但能换东西就能少打仗,但要是不能换了,于蛮夷而言,自然就是继续抢了。

    三关十来年的太平,多少还是令其他两处羡慕的。

    萧安点了点头,“最好还是要继续的。”

    她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得封了爵位,皇帝希望她这辈子就老老实实的呆在三关里,给他老人家卖命。

    只塞饱了肚子,就回了自己暂时住着的院子里,让人点了炭火,换了衣服睡了。

    等明日,说不得蛮夷还地来犯,她实在是有些累了。

    作者有话要说:  呼呼,差点晚饭都没吃的了~~~~~回家了噜~~~~

    谢谢yxqjessica妹子的地雷,(づ ̄ 3 ̄)づ爱你~~~

 第127章 1。28

    萧安没等到蛮夷再来犯,倒是等到了从风吼城来的圣旨,跟太孙。

    一看见太孙从仪仗里出来,萧安也顾不得圣旨的事情了,上前跟太孙低声道:“这里打得正起,你到这里来做甚?”

    看着萧安一脸关切的表情,太孙就笑了,“你在这许久了,我来见见你。”

    这要换了个姑娘被太孙这么说,定然是脸色一红,头一偏,立马表示出一股羞涩与不好意思来。

    只可惜听到这句话的是萧安,顿时将眉一竖,“打完了自然就见着了,不是每日都有来信?还是风吼城里谁欺负你了?”

    太孙见萧安声音都压不住了,赶紧扯了扯她的衣袖,正色道:“你们在前面打仗,我哪有一直坐在后面躲着的?我好歹也是皇家血脉,理当坐镇胡马关。”姑奶奶,你声音可小点吧。

    他也不想萧安总把自己当小弟看的,明明他都比萧安大上两岁,他也快满十八了,早都该娶媳妇儿的年纪。

    年少慕艾,太孙眼角扫过萧安的前胸,结果没瞧着人发育,倒是看到了人家衣襟里横缠着的白布条。

    也是萧安还在埋头补眠,得知皇帝的圣旨来了还打算穿戴整齐了接旨,毕竟这也是规矩了,结果听说太孙来了,这穿戴也顾不得了。

    这会儿太孙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又好像什么滋味都有,嘴张了张想说些安抚人的话,竟是出不了声来,只伸手去摸了摸萧安露出的那处。

    他想说疼吗?可这简直就是废话,就是他崴了下脚都要疼几天的,何况这真刀真枪里的厮杀。

    太孙不知道自己的眼角已经红了,碰到萧安伤处的手都是抖着的,只肯咬着自己的唇。

    最后还是萧安道:“既然来了,正好今日蛮子还没来,去见一见军中将士也好。”潜台词是,等见完了就赶紧滚蛋。

    军中将士得见太孙亲临,自然能鼓舞士气,何况还有皇帝的圣旨,必然有激励边关将士的话语在。

    萧安先将诸人请进了府邸,才去换了一身衣裳,其实也是重新将清洗过的轻甲穿上后,才请了香案等,聆听圣训。

    陛下封侯与封军职的旨意萧安早就知晓,在风吼城里宣旨之时就已经有了人传信到胡马关。

    要换了旁的人,许就在得信之时就开始焚香沐浴衣着整洁的等着传旨太监到了,然而萧安并非旁人,对这个并不讲究,当然战时情况特殊,也有和说头在这里,就是有对当今不敬的嫌疑,也算是情有可原。

    第二道圣旨是给跟着萧安守住一台关的六关诸将士的,御赐有一笔赏银,已经在押运途中了,因萧安还没写具体请功的折子,其实也是萧安当时没资格,要写也得让邢崇写,然而萧安不想要通过他的手,所以第二道圣旨里除了银子之外就是勉励的话语,然后最后一句则是着战后再另行封赏。

    第三道圣旨就是给三关众将士的,先是勉励了众将士一番,然后说到了粮草已从户部拨出,已朝着三关而来,其他赏赐的事情自然要等到有大捷之后了。

    因萧安被封了永定侯,又被皇帝直接任命为了四品将军,负责胡马关御敌事宜,如今萧安也算是正大光明的将胡马关的几万兵马捏在手里。

    侯爷的礼服与四品将军的朝服,此行前来宣旨的公公都一道带了来,萧安忙着要上战场,把两样东西都请去跟圣旨一道供着了,也不耐烦应对这宫里来的太监。

    能替皇帝走这么远来送圣旨的太监,身份当然不低,不过太监就是离皇帝再近,在许多朝臣眼里也没高看太监一眼,萧安也如是。

    她有军功在,也掌握了胡马关了,自身底气也重,更不用给个太监的面子。

    皇帝身边得重用的太监,心眼也没小到这种地步,胡马关还要萧安顶着,又是新封的侯爷与将军,虚衔实职也都有了,还有个魏侯在皇帝心里的位置重着,自己没必要因这点子小事而与人失和。

    因此萧安的不耐烦应对,在传旨太监的眼里,也都成了小姑娘不懂事儿,又多在边关长大不懂礼数这样的自我安慰了。

    也是因旁边还有张公公在,跟着传旨的太监也还算是相熟,两人也无利益冲突,且互相还有利用的可能,这事儿就更不是事儿了。

    张公公愿意跟萧安说些好话来,免得有人觉得萧安不懂规矩,“胡马关苦战了近一月,这孩子也是每回都要上战场,蛮子久不退兵,手中又有火器在,她心里难免有些浮躁。还请卢公公莫与她计较。”

    萧安虽不耐跟卢公公说话,可给银子的规矩也还是有的,且一出手就是几千两,装进的一个荷包里让人递给的卢公公。

    就是手里那几千两银子,卢公公也不会跟萧安计较,“张公公多心了,这些我都明白。这打仗的事情才是重要的,要是赢了,就是小胜一回,陛下心里也高兴呐。”

    都等着萧安卖命,卢公公是真的不在乎呢。

    因战事暂时停了,萧安收了圣旨,就带着太孙往胡马关城头里去。

    卢公公当然没有这个机会,就算是皇帝身边的得用太监,连张公公萧安都没让他对战事发表过任何看法,军中防太监久矣。

    也是前朝被内侍祸害得够多了,军中深受其害,因此当年高祖之时,就吸取此教训,从不令太监干涉政务与军事。

    能在皇帝身边立足的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知道分寸,卢公公只管着跟张公公一道,并不对军中事情有半点伸手的意思。

    太孙跟着萧安上了胡马关的守城,此消息传出去也要不了多久。

    萧安站在城头,指着极远处的一堆黑点给太孙看,“公子,那些给点就是蛮子休息的地方,到如今聚集得越来越多了。”

    交战近一月,也还是蛮子死得多一些,毕竟胡马关上的炮台都有十座在,兵工坊的火药供给足够,每次炮台轰完,萧安就带着人出去追杀残部,人头也收获不少。

    遗憾的是对方也使用了火药,虽威力不及火炮,城门跟城墙被毁的地方多去了,每每打完一场,就得让将士们先去补城门,补城墙。

    太孙看着远处移动着的黑点,就道:“已经打了快一月,何至于越来越多?莫不是关外的诸部落都联合了起来?”

    要蛮子里有这么一个人物,对大庆而言并没有好处,在前朝末年,王朝崩溃也是因此始。

    萧安靠在城墙上,与太孙道:“因为风吼城关了商道,又是在关外部落少了吃食的秋冬季节,为了活下去,就是之前有仇的,也难免要联手。”

    太孙欲言又止,“商道之事……”

    萧安接着道:“如剑之双刃,能杀敌,亦能伤己。给他们换吃的去,他们能消停一点,但那些粮食布匹药草不也让他们能过得更好,更有实力对着大庆虎视眈眈。商道一开,关就难了。公子可知道,在商道未开之前,有部落会来大庆打劫求生,也有部落朝着圣山而去;商道开了之后,他们就再也不愿意往更西的地方去了。如此,此回商道不过暂时因查案关闭了一阵子,于他们而言就感受到了威胁,纷纷朝着胡马关而来。”

    萧安领着太孙在城上绕了一圈,下城之时继续跟太孙道:“石大人的案子一日查不完,商道不开,这些人一日都不会退。不过现在更严重一些,他们既然联手,如今又打了这般久还不愿意退去,其实就是想要压着三关要议和,重开商道,还想要比之前更多的好处。”

    这一点,不管是萧安还是太孙,都不愿意看到。

    所以萧安与太孙道:“可就是谈,也得我们先把他们打服气了再谈才行。”

    “六关的兵马,常凤只带了五六千,也被塔塔族的胶着着,又要担心别的部落去攻打谷阳城,六关也派不出更多的援兵来了。”萧安跟太孙回到住的地方。

    给太孙倒了一杯茶,萧安才道:“这一仗不好打,比不得一台关那一万将士,我们那时候占了地势的便宜。”

    太孙点了点头,他也在这一场战事中快速的成长着,至少此时已经没有开始的处事稚嫩,就是想法也渐渐显得成熟起来。

    人都是逼出来的,就像是萧安,谁又料得到不过一个月,就已经从任性变得稳重起来。

    太孙垂着眼道:“六关那三千将士的请功折子,既然今日无事,你也该写了。写来了与我给你改一改,再送往京城。”

    萧安不是个多有才华的人,这折子的开头也还得请人先给写好了格式在那,然后才能让她写正事儿。

    萧安跟太孙道:“杀敌的功劳我们三千人占了,守城之功得便宜三重关跟二木关,这些也都好写。不过孟岭之事,我一直不知该如何。”

    孟岭的事情,朝廷里现在估摸还以为这厮降敌,萧安也得要给这个人辩个清白。

    太孙也感慨于孟岭的能屈能伸,虽降敌令人不耻,守城无能令人唾弃,然而若是为了让后面的援军打赢蛮子,假装降敌也有值得称颂之处。

    萧安说的难写,就在于要怎么看待孟岭守城不利跟助她一行能轻易瓦解山跋族入侵之功了。这种事情,自然要写得漂亮一点,才好让人忽视之前的,看重后面的功绩。

    就是说实话,若不是孟岭一行将士的义举,她带着两千多人,也没那么容易打垮山跋族。

    她这侯爵跟将军之位里,也有孟岭等人的一份功劳。不过这种功劳,素来在朝中有争议。

    “那就该怎么写就怎么写,任朝廷里的人怎么争论了,至少那几个的一家老小不会被带累。”太孙道。

    也无非是一个功过相抵,再赏赐些银两或者田土给遗孤抚慰罢了,彰显的不过是朝廷优待的态度。

    说完胡马关跟一台关的大小事,太孙才说到当初三重关外粮草被毁的结论,“此事已经差不多定在了秦泰的身上,只是秦泰一直找不到,石大人也不想轻言放弃才迟迟不结案上本子。不过秦家在江南的嫡出一脉,俱以被抓进了京中,就只等最后定罪,此回连幼子都难存了。”

    萧安并未因粮草被焚烧之事而影响了战事,这事儿其实就已经闹不大了,谁让胡马关现在还打着仗,军中出不得大的事情来影响。

    刘家的事情已经算的极大,不过下手得早,朝廷来不及管而已。如今,孟家是动不了的,邢崇也动不了。

    孟家还有人在胡马关里卖命,被困着的也不过是孟家几个大的跟邢崇的人马。也是因孟家的人还在得用,刘家的死活才不重要起来。

    不过萧安也不怎的在意,她在意的是怎么把胡马关守住,让那些蛮子退兵,就是她再想灭了图海族,在图海族身后还跟着一群别部落里的蛮子后,也只能咬牙切齿算了。

    “也不知过年之时能否打一个胜仗,如此再跟朝廷报一报商道之事,此祸起三关商会,互贸之事还是要朝廷插手才好。”萧安道。

    此时离过年已经没多久了,胡马关也快到下雪的时候,在下雪之前,战事应该能告一段落。

    只要胡马关守得住,蛮夷迟早得退兵,不然他们就得等饿死跟冻死。

    互贸之事关不住,就得让它在朝廷的掌控之下,而不是在一个商会手中,听一方大将的左右。

    立足于太孙的角度来看,他已经见到了三关里通商之利,自然是觉得由朝廷掌控为好,若是在其中能纳税,或者是干脆由朝廷的户部设一个司与蛮夷来交易,至少也可以补充国库的空虚。

    再者,要能让双方化干戈,和平个几十年,大庆百姓不用多服兵役,能事生产,人口能够生息,大庆的人口增多,也是繁盛景象。

    就是边关里,军户们能有更多的时间用在劳作上,也不用年年要户部从国库里调粮草等来,朝廷也有更多的用于各地的春灾夏害来。

    前朝曾有过的盛世景象,到如今还被人称颂着。

    到了夜间,城中突然响起了号角。

    萧安急忙起身穿戴好轻甲,先去见了太孙。

    太孙也被惊醒,此时才出了屋子的门,萧安已经急匆匆的进了院子里,与他道:“蛮子又来袭了,我等要上城守关,公子你与卢公公就此时回风吼城中去。”

    太孙穿着薄的长长的棉衣,冷风直从脚腕往身体里冲,冷得全身鸡皮疙瘩都出来了,嘴硬道:“我不走。”

    萧安脸一垮,就要叫单凌来,太孙已经回了屋子开了门,关门前与萧安道:“我与你一道上城门。”

    萧安看着穿戴整齐的太孙,斜眼道:“你以为蛮子的箭术比大庆人差?”

    大庆也不过是边关将士多练习,其他地方的不过是偶尔进山打个猎,哪比得上草原部落里那些天天长弓在手。太孙站在城头上,要不小心被谁一箭射来,死也白死了,反而是动摇士气。这是拿自己的命不是命。

    太孙却是道:“我还没见过蛮子攻城呢。不是有单凌在?难不成他还护不住我?”

    萧安没时间跟太孙扯,出了门上马就往城门里赶。

    太孙却是在后面令人掌着灯,坐着马车跟着萧安的方向去了,好歹也带了百十护卫在。

    等萧安站在城头上指挥了几轮炮火后,太孙也到了城头上。

    在城头的大白灯笼下,萧安见到太孙脸色十分难看,但此时已经将敌军轰散,她还得出城门追杀蛮子,没时间跟太孙说话,只嘱咐单凌道:“保护好公子。”

    太孙另一边的宿琼,直接被萧安无视了。

    月亮在上,洒在冬日的草原上一片银色。

    萧安一身兵甲骑在追风上,带着三千人马出了城,威风极了。

    借着月光,太孙发现自己也能在其中一眼就认出萧安来,那瘦小而矫健的身姿,纵是想让人不注意都难。

    此时城头上的战鼓响了起来,好似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中。

    太孙偏过头去,才看见敲鼓的竟是程谨安,还是从这人腰间的香囊认出来的。

    程谨安一身兵甲,头上带着头盔,背对着太孙,让人看不出面上带着何神色,敲出的鼓声震耳发聩,然而精通音律的太孙却知晓这鼓点打击出来的乃是《破阵》。

    破阵起源于三关,乃是四百年前还是前朝的前朝时,一位镇守三关三十年的大将所编,一直流传至今,就是皇宫里祭祀之时,第一首也是此曲。

    太孙最近才学精了竹排,此时从袖中将竹排拿出,跟着鼓点,吹起了一曲《何时归》。

    何时归也乃是军中曲乐,也起源于三关,在韵脚上与破阵十分相合,但其意境与破阵不同。

    破阵的意境在于:战事起,兵马齐,不破胡虏誓不回。

    何时归却是:胡虏来袭,号角声起,将士出城久未还,何时归?何时归?

    曾有人合奏此两曲,重新编词唱出,太孙只记得其大意是:边关苦寒,落日冉冉,胡虏来袭,众将迎敌,不破胡虏誓不停。更深露重,明月朗朗,追敌远去,待夺敌首,还请将士早日归。

    唱的就是三关里的夜战,希望出城迎敌的将士能够得到胜利及时归来,莫要紧追不舍。

    一曲毕,萧安带着人已经离了城头众人的视线,只余一道模糊的影。

    太孙从嘴边拿下竹排,看着远方而神色未明。

    胡马关暂时有了平静,城头守着的诸人,却是唱起了改编得更顺口的词,传出草原数十里。

    “边关苦寒啊,落日冉冉下。胡虏来袭兮,众将乃迎敌。不破胡虏誓不还兮,还请诸君早日回!”

    “还请诸君早日回!”

    “还请诸君早日回!”

    蛮夷夜间来袭,不宜紧追不舍。

    萧安再领军回城之时,已是天将亮,城头的灯笼里也加了一回蜡烛。

    太孙一直立在城头,等着萧安回城之时,已经站得脚麻而走不动路了。

    萧安斩杀了数百敌首,也未曾远追,早猜测前方许有埋伏,只掉头就回了,得知太孙还在城墙上,边飞身下马,朝着城头而来。

    等上了城头,见得太孙一动不动,顿时就知晓了为何,“脚麻了?”

    太孙十分窘迫,然而也只得点头。

    又收割了许多人头,萧安心里高兴着,一路回来都跟抽风一般,此时心中还未平静,一时脑子秀逗,竟是拦腰抱着太孙就朝着城头下而去。

    三关里的众人都是见怪不怪,只有太孙一人脸色顿时涨红,恨不得立马从萧安怀里跳出来,然而腿是真的麻啊。

    萧安抱着太孙一路飞奔上了太孙的马车,跟单凌说:“走,回府!”

    萧安难得没跑出去骑马,跟太孙坐在马车里,旁边的宫灯点着火,灯光里她的神色异常明亮。

    “两百。”萧安伸出两根手指道。

    马车里升着炭火盆子,又不用被冷风寒露吹打,太孙的身体慢慢回了暖,问道:“你可有受伤?”

    萧安摆手,“三千追几百还受伤,当我是什么呢?”

    太孙不敢说自己的心,从萧安出了城开始就是吊着的,一直到现在才回到了胸口来,只是看着萧安笑了。

    太孙的眼睛在灯光是明亮的,萧安的眼睛此时也是明亮的,两人就这么看着,一直到了府邸也都没再说话来。

    也是坐上了马车萧安才觉得疲惫得很,下了马车,让单凌让厨房给太孙准备一碗红糖姜水,就回了自己的院子。

    到次日,才知晓太孙竟是起了高热。

    她都快忘了太孙是个病秧子了,也好在胡马关里郎中多着,几人轮流诊断,都说是寒气入体,也能开了药熬着,说是让发发汗就好。

    太孙的脸因为高热而粉红粉红的,倒是让人看得忍不住伸手去戳,跟大桃子似地,也不知道戳破了会不会流出甜滋滋的水来。

    萧安倒是没这恶趣味,最多是想一想而已,伸出的手也只是朝着太孙的额头去。

    太孙发着热,萧安又是个热团,就是昏睡着,那也要往旁边里躲。

    萧安收回了探出的手,出门跟单凌道:“这别烧傻了,我们可倒霉了,要不要用井水凉一凉。”

    换萧安这种皮糙命贱的,还真是被井水降温的命,但太孙是皇家血脉,谁敢拿井水给他降温,那才是不想要命了。

    单凌很想吐萧安一脸口水,让她别没事儿作怪,嘴里却是道:“公子你也累了一夜,还是回屋子多睡一睡才好,要万一蛮子晚上再来,怕你没精神。”

    遇到萧安这种爱霸功的,也是三关的其他将领倒霉,打了快一个多月,没几战少了这人。生怕别人多占了便宜,下面的士兵只当萧安不畏死,个个都服气了。

    萧安也点了点头,觉得单凌说的有道理,就往自己院子里去了。

    结果才走进院子,就看见张传正贼眉贼眼的蹲在一边,见萧安进来了,赶紧对萧安招手。

    萧安上前,跟着蹲着道:“你在作甚?”

    张传才从鼓胀的衣襟里把东西掏出来,递给了萧安。

    作者有话要说:  咳咳,公主抱……哈哈哈哈,男主的内心是崩溃的~~~~

 第128章 1。28

    一只烧鸡。

    萧安盯着这玩意儿,道:“你哪偷来的?”

    身为将领,当然是可以吃好一点,然而萧安要玩军心一体,就自己吃饭都是跟将士们一起,只偶尔多个馒头填肚子,这会儿见着烧鸡,一猜就是张传偷的。

    张传把烧鸡外面的那层叶子剥了,扯了一半给萧安,“哎,厨房里偷的呗。皇家血脉就是不一样,熬个粥也得加点鱼肉在里头,还得挑了刺。听说起高热了吃不得鸡,我就拿来便宜你啦。”

    明明是他自己想吃,倒是拉自己下水,萧安看着面前这半只鸡,喉咙动了动,反正是悄悄吃,也拿了过来。

    两人互相蹲着啃完一只鸡,吐了一地骨头,张传回头找了锄头在院子里挖了个坑,把骨头埋了,又用菜叶子擦了擦嘴,才跟萧安道:“打也打了这么多,你也好歹给别人留口汤喝。”

    萧安打了个饱嗝,轻描淡写道:“要输了怎么办?”

    张传就不知道萧安为什么这么拼命了,“从一台关回来,你身上又多了几道伤?你嫌三关不行,你带的还是萧家跟乌家的兵呢!”

    一边用着别人一边嫌弃,也不知道是哪学来的德性。

    萧安吃饱了,顿时思睡意,打了个哈欠,“军功啊,不争就没了,让给他们?输赢不说,给他们一次机会就等着二次三次,我几时能掌控三关?”

    张传道:“此事也急不得,如今萧家乌家不都在你手里,孟家跟邢崇战后再论。还不如往京里走动走动,这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