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张辽新传-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啪!”就听到一声响声,李大目一惊之下停下了向黄苟扑去的动作,原来是杨凤一巴掌重重的拍在案几上。
    “如今大敌当前,你们还有心思内斗?我看你们真是不知死活了!”杨凤气愤的说:“打啊!接着打啊!怎么不打啦!你们不是很厉害嘛!打啊!!”
    在杨凤的怒吼声中李大目收起了脑袋,回到了自己的位置。黄苟和其他人也纷纷闭嘴。
    “杨统领,你歇歇火。他们也是不懂事。你是读书人,肯定办法比咱们多,咱们听你的。”一个年纪最大的黄巾头领说道。
    杨凤用拳头轻轻捶了捶自己的额头,说:“我们虽有二十几万人,可其中老弱妇孺就有二十万,剩下的青壮也缺少兵甲,又如何是两万曹军精锐的对手。我的意思是……降!”杨凤沉吟片刻,说出了一个降字。
    这顿时又引起一阵吵闹。
    “凭什么?曹杀我弟兄无数,双手沾满我们弟兄的鲜血,我不降!”
    “对!我大哥就是被曹操在长社所杀。我要和他死战到底!”
    “对!不降!”
    …………
    “好啦!好啦!”又是那个年纪最大的头领出来打圆场,“你们听杨头领把话说完嘛。”
    这老人的威信还是有的,他的话说出来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看着杨凤。
    杨凤感激的看看那个老黄巾,清了清思绪,说:“要说有仇,当世所有的诸侯都和咱们有仇。但大家是否还记得,数年前我们百万之众进攻兖州时被曹操击败,又数十万兄弟被曹操俘虏。可曹操并没有杀了他们,而是收编的收编,安置的安置,如今那些我们曾经的兄弟在兖州过的极好。他们有地种,有饭吃,还有那些被收编的弟兄更是成为曹军的主力‘青州兵’,说不定现在城外的曹军中就有原来我们的弟兄。这就是说,曹操如今不会对我们下杀手,否则他们何必费力将我们都赶到一起,围在这城中。我敢说,若是我等归降曹军,不但不会被杀,还能过上安定的日子。难道大伙儿觉得现在的日子很好嘛?”
    杨凤的话让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思考,是的,没有人愿意过着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日子,几年前投降曹操的青州黄巾的日子他们也不是不知道,曹操以收编的青州兵纵横兖、徐他们呀不是一点风声的不知道,毕竟青州和兖州紧挨着,消息往来还是很方便的。
    “杨统领说的有些道理。”
    “若是曹军真能放过我们的性命,好像投降曹操也可以的。”
    “这真的可以吗?”
    “若是投降能让我等家人过上安稳的日子,有口饱饭吃,即使要我的命也无妨啊!”
    ……
    一时间,这些人纷纷议论起来,就连刚才叫嚣着要和曹军死战的李大目也不说话了。
    ———————————————————————————————————————
    就在城中黄巾头目们正在商量办法的同时,在牟平城外新扎起的曹军大营中,曹洪和臧霸正在望楼上观察牟平城的情况。
    臧霸对曹洪说:“曹将军,如今我军已遵照张将军的方略,逼而不歼,将东莱黄巾从各地撵出,悉数赶进了这牟平城,完成了对其的包围。但是这些黄巾是否真会投降?这……”
    经过这段时间,曹洪似乎成熟了不少,他的脸上多了一种以前不曾有过的稳重。他看着远处的牟平城沉声道:“这些黄巾已然不是当年张角起事时的那些人了,没有那种对太平道的狂热,这些年在各地官兵和豪强私兵的围剿之下,颠沛流离、朝不保夕,青壮大量伤亡。而我军又有在兖州收编黄巾的先例,所以文远定下这围而不歼的决定就是要让这些黄巾在我军的压力下想想自己的出路。有实际的例子在前,他们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呵呵呵,这倒是。虽然他们有二十余万人,但在我军眼中,就如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即使他们困兽犹斗,我军也不过多费些功夫罢了。”
    “但愿不要走到那一步,我可不愿意交给主公一个百姓人数稀少的东莱郡。要完成主公一统青、兖、徐三州的基业,完成文远建立我军自己的水军的设想,这些人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需要他们种地为我军提供粮草,需要他们出人为我军修筑道路、港口。希望他们的头目能正视现实,不要自误。”曹洪眯着眼睛幽幽的说。
    或许是曹洪的心愿感动了上天。或许是杨凤的劝说让黄巾军的头目们清醒的思考了现实。总之在曹军给出的期限到来之前,黄巾们派人出城向曹军投降了。
    曹洪这是也放下心来,他将受降的事情交给了臧霸,然后就向张辽发出了军报,并请求张辽派人前来处理黄巾投降后的事务。
    这时候,张辽依然待在剧县,一面等待着赵云和曹洪两人的捷报,一面等着曹操亲自前来安定青州的局势。只不过他的小日子过的很是滋润,大部分的士兵都派了出去,各有将领统帅。赵云、曹洪、臧霸的能力都很强,不需要他操心。北海,乃至青州的势力处置也不是他能够随意处理的,还是要等到曹操亲自决定。所以,张辽除了鄄城的妻子和母亲,也就是心无牵挂了。
    但张辽不知道的是,曹军从徐州向青州行进的军粮运输队中,身为曹操身边重臣的糜竺正随着运输队向北海而来。





    第三卷 第一百零九章 
     更新时间:2009…1…3 20:06:14 本章字数:3705


    “将军。我军的后续军粮已经运抵剧县。”张新走进张辽休息的屋子,对着正拿着一卷书简的却实际上在发呆的张辽说道。
    “嗯!”张辽回过神来,说:“来就来吧。让子扬去清点一边,然后依照子龙和子廉那里的比例给他们发过去就是了。若是护送的兵力不足,就找宗元这个老狐狸暂借一些。我们开口,他还能不给!至于让你特意来报告嘛。”张辽头也不抬的说。
    张新走到张辽的身边,小声的说:“主公,不是我特意来烦你,实在是这次送粮草来的竟然是糜竺糜先生。他一来就要见你,我这才过来禀报的。”
    “什么?糜竺过来了。知道什么事情吗?”张辽顿时恢复了以往的精明,向张新问到。
    这话刚出口张辽就知道问的有点多余,这事情能让糜竺亲自来找自己,又怎么会轻易告诉张新呢。果不其然,张新一脸的问号,也不知道糜竺的来意。
    糜竺身为曹老大身边的近臣,过些日子随着老大到青州是顺理成章的事,为什么要提前过来?难道出事情了?张辽突然觉得自己的脑袋似乎有些不够用了。
    “主公,糜先生正在大厅呢。”就在张辽还在想着糜竺为什么独自过来这个问题的时候,张新在他的耳边小声的提醒他糜竺现在就在外面。
    “妈的!”张辽暗骂一声,他觉得自己是有些脑子蹩筋,直接问糜竺就是了嘛。
    “走!去见子仲先生。”张辽扔下手中的书简,起身向外走去。
    “子仲先生别来无恙!”张辽刚走到大厅门口就高声对着里面的糜竺招呼道。
    “文远,你为何非要加先生二字?若再如此,休怪我回头就走!”糜竺故意嗔怪道。
    “好好好!子仲,此来何事?”张辽是知错就改,但还是不兜***,直奔主题。
    “唉!”糜竺长叹一声,和张辽坐下后将他为什么提前赶到青州的主要原因说了出来,结果倒是让张辽感到了出乎意料。原来糜竺是因为自家的妹妹看上了赵云而终日茶饭不思,日渐憔悴,故而想通过张辽向赵云提亲。于是在向曹操暗中禀报了一声后就跟着军粮运输队提前赶到青州,为的就是想单独和张辽通个气,不要太过张扬。
    “子仲,你这还不张扬啊!身为主公身边的从事,却在主公之前赶到青州,这足够让别人揣度的了。”张辽有些哭笑不得,他想了很多,就是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原因。
    那日赵云在郯城外救了糜芳和糜家小姐一事,张辽也通过郭嘉获悉了详情。他感到以外的就是那群盗匪的头领昌豨在后世的历史上原本是应该由他张辽劝降的(陈寿的《三国志•;张辽传》中记载:张辽与夏侯渊围昌豨於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豨乃许降。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豨欢喜,随诣太祖。),却没想到那没等他去劝降,昌豨这伙人就因为招惹了糜家而引起了曹操的注意。若非昌豨自己机灵,闻听此事后就立刻斩了那惹事的杜狗儿的脑袋再独自下山向曹操请降,这才免了一场祸端。原来这时曹操为了安抚郯城的世家,已经准备派兵剿灭盘踞在三公山的盗匪了。只要昌豨迟了一天,等待他的就是曹军的攻击。昌豨投降后被曹操安排到了夏侯渊帐下,倒也暗合了原来的历史。
    “唉!我父母早亡,二弟和小妹都是我照顾长大。如今小妹有事,我这兄长又怎能置身事外?”糜竺无奈的说到,随后又笑笑说:“不过倒也不至于让他人揣度,我既来此,自有理由。一来为主公打个前站,二来也有些家族的生意和青州的世家谈谈。”
    张辽心想:这才对嘛。以曹老大的为人,若你只是为了私事,断不会轻易允你提前过来。必然给你加上一堆事情,让你顺带着解决一下。这才是曹老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风格。
    “文远,其实我这也是没办法了。这个赵云我也不熟悉,他是在你的劝说下才投入曹公麾下的,更是在投效曹公后被曹公直接安排到了你的部下。你和赵云接触的多,也比我方便说话,这事情我也只能来麻烦你了。”糜竺说。
    就在糜竺刚才说到他和赵云不熟悉的时候,张辽心里嘀咕着,貌似除了我,好像没多少人对赵云熟悉。
    糜竺是他的生意伙伴,也是被他引入曹营,再加上他也对赵云和历史上的糜夫人是否能结合也有着一种好奇,更是对历史上糜夫人向赵云托付阿斗的未知之事有着一种近乎恶趣味的猜测。历史对这位糜夫人没有多少记载,只是说了她在刘备兵败当阳时将其始终保护着的阿斗托付给赵云后投井自杀,是个性情贞烈的女子。
    张辽在首次接触糜竺时就曾考虑过是不是先撬了刘备的墙角,但之后曹家欲和他联姻就让他放下了这个想法。但他却对脑海里那些记忆做过整理,在不多的对糜夫人的记录中,张辽发现糜竺的这个小妹真的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女性。她尊兄长之命嫁于刘备,不但给刘备带来了数千家仆和无数的钱粮,让刘备获得了走出困境的资本,而她自己却默默地承受着妾室的身份。而且,在刘备数次抛下妻子独自逃命时,她却依然不离不弃的和甘夫人生死相依。就在刘备兵败当阳,再一次抛妻弃子的时候,甚至连甘夫人这位生母都抛下了亲生儿子的时候,她却紧紧地抱着这个并非她亲子的孩子,用她那孱弱的身躯死死的护着这位蜀汉的后主,直到将他安全的交到赵云的手中。然后又为了不影响赵云,而依然投井自尽。壮哉!糜夫人!
    虽然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未给她立传,但她确是实实在在影响了三国历史的人。若是没有她在乱军中保护着阿斗,这位历史留名的后主就不见得能“乐不思蜀”了。
    “好吧,子仲。我会将此事告知子龙,并尽量为你家小妹说合。但子龙是个有主意的人,成与不成,我如今却不敢保证,你先不要报太大的希望。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的是,赵云此人绝对是有前途的,只要没什么英年早逝的倒霉事,将来必然是拜将封侯的结局。令妹的眼光我带式极为佩服的。”张辽字斟句酌的说。
    在张辽看来,在曹操的麾下,赵云出战的机会绝对不会少,立功的机会也就不会少。历史上的赵云都做到了镇军将军,永昌亭侯,如今的赵云无论如何也不会再差了。
    “呵呵,文远,我知道这事儿让你有些为难,我这也是病急乱投医,若真的不成,也算我这个兄长尽力了。”糜竺苦笑着对张辽说。
    “唉!可怜天下……咳咳咳!”张辽刚想感叹一下,忽然想起这话似乎有些不对,只得咳嗽两声,掩盖过去。
    ———————————————————————————————————————
    就在张辽这里还在和糜竺长吁短叹之时,他的家中也发生了一件事情,不过对于张辽来说,却算的上是一件好事。
    这天早上,曹清起床后例行去想张母请安,可却在陪张母吃早饭时感到恶心想吐,接着又有些头晕、乏力。起初大家都以为是受了风寒,请郎中来看看,开一剂药吃过就没事了。但经验丰富的张母却有了别的想法,在她的直接干预下,张成一下就将鄄城的数名有名的郎中请到家中。最后确诊,曹清怀孕了!
    这一下可把张母高兴坏了,她不但亲自过问曹清的食宿安排,还干脆住到了张辽他们的院子里,好便于她就近照顾怀孕的媳妇。家主的夫人怀孕了,整个张家也一片喜气洋洋。
    消息传到曹家,曹嵩和他的夫人邹氏、曹德夫妇、曹操的丁夫人也都赶到张家,甚至连夏侯兄弟和曹家兄弟的几位夫人也纷纷登门探望。如此高的规格,到也和曹清在家中受宠的情形很是吻合。
    “亲家,你能否给曹镇东去信,让他安排文远回来照顾清儿?”张母膝下两子,如今只有次子张辽的媳妇有孕,自然是稳妥为上,甚至想让张辽回来照顾。
    “亲家母,文远并非是因私废公之人。依老夫之见,不若你我二人分别给文远去信,将此事告知正在青州的文远。老夫再给孟德去信,让他安排人接手文远的事务,让文远回来一趟。亲家你看如何?”曹嵩一脸喜气的对张母说。
    “亲家此言甚善!就依亲家的意思。”张母也是喜形于色,她说:“清儿是头胎,我看让还是文远回来陪着更好些。”
    自家的女儿曹嵩怎能不疼爱,张母着紧曹清,虽然有着张家后代的因素,但对自己的女儿毕竟也很好,曹嵩又怎会扫兴。
    “哈哈哈!若是孟德那里无事,老夫不反对文远回来一直照顾清儿。老夫有二子,女儿却只有一个。孙子、孙女一大堆,可外孙子、外孙女一个都没有。如今清儿有孕,老夫甚喜!甚喜啊!哈哈哈!!!”曹嵩说着说着就高兴地大笑起来。
    于是,两路信使从鄄城出发,分别向着青州北海的剧县和徐州东海的郯城快马加鞭,绝尘而去。





    第三卷 第一百一十章(上)
     更新时间:2009…1…3 20:06:14 本章字数:3883


    “主公为何发笑?”郭嘉看到曹操自从接到一封家书后就在一边窃笑,心中好奇之下开口问道。
    曹操当时没注意到郭嘉就在一旁,见自己有些失态,连忙轻咳一声,正色道:“为什么。不过是老父的家书,说小妹有孕而已。曹某要有外甥了,故而一时失态,奉孝莫怪。”
    曹操以为郭嘉怎么着也要谦虚一下,哪知道郭嘉听他说完后也露出了一种坏坏的还带有点咬牙切齿的笑容。
    “奉孝?奉孝?!”曹操没有想到平日里虽然懒散却依然不失风度的郭嘉竟然还有这样的一面,可见张辽带给郭嘉的怨念极深,于是曹操干脆轻轻推了推郭嘉,让他回过神来。
    “啊?主公何事?”郭嘉对于曹操那能杀人的目光视若不见,反而问曹操有什么事情。
    “奉孝啊,我刚才说我家小妹有孕,你为何如此表情?”曹操对于很少能看到的郭嘉的另一面很好奇的问到。
    “哦!我刚才是听到主公说曹小姐有孕,就想起我以前难得一次抱我家郭奕,结果被文远笑话了好久,现在终于可以让我笑话他了。”看来那时郭嘉被张辽捉弄的很厉害,致使如今郭嘉有了报复的机会时,甚至在说话的时候他的脸部也有些微微的变形。
    “哈哈哈!”曹操此时心情大好,又听说了如此好玩的事情,他的脑海中顿时浮现出郭嘉和张辽二人抱着各自的孩子忙里忙外的狼狈样子,结果就是他和郭嘉一起大笑。屋里的侍从和属吏们看着这两位的样子,也一个个忍俊不止,捂着嘴躲在一边窃笑不已。
    等到曹操笑够了,郭嘉也笑够了,曹操对郭嘉说:“奉孝,传令妙才,让他立刻将手头的防务交给子孝,然后赶回郯城,跟着我们一起去青州。”
    “诺!”郭嘉欣然应到、他知道这是曹操接受了曹嵩的意见,决定以夏侯渊接替张辽在青州的事情,而让曹仁独自负责徐州。徐州如今已经基本平定,陈家、曹家都被曹操恩威并施的收拾了一遍,当不会再多生事端。而青州却面对这大敌,又要准备建立水军,须得是和曹家亲近的稳重之人方能让曹操放心,原本是张辽,如今让曹仁接替,就是此理。
    鄄城到剧县的路程虽然比去郯城要远些,但曹嵩和张母的家信也很快就到了剧县张辽的手中。
    就在刘晔和糜竺一同来找张辽时,就看见张辽一个人傻兮兮的在大厅里转悠,嘴里还念念有词两人不明就里,也没看到旁边有其他人,正在纳闷时,却不意张辽转了过来,看见了他们二人。只见张辽快步上前,就在刘晔、糜竺正要问好时一把拉住两人的手说道:“子仲、子扬,我要当爹了!我要当爹了!哈哈哈!”说完就将二人的手撒开,继续在大厅里转悠。这会儿刘、糜二人也听明白了张辽嘴里念叨的什么,不过一句“我要当爹了!”而已。
    正当刘晔、糜竺二人瞠目结舌之时,张辽的亲卫统领张新走了进来,他同情的对两人说:“抱歉!抱歉!自从我家将军接到鄄城曹老太尉和我家老夫人的来信,得知夫人有了身孕后就兴奋至此,逢人就如此念叨。算上二位,这已经是今天的第一百三十二次了。”
    “啊……原来如此!此是大喜也!”二人自然知道张辽的夫人是何人,虽然对张辽如此兴奋有所不解,却因着种种原因也为张辽感到高兴,毕竟这时候还是很讲究后代的。
    但他们谁都不知道张辽究竟是为什么如此兴奋,或者说他们谁都不知道张辽如此兴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作为一个有着后世记忆的人,张辽对“穿越”的前辈项少龙还是有所了解的,项少龙因为穿越而导致丧失了生育能力的事也让张辽为之心悸。虽然他的情况和项少龙并不相同,但他仍然又心结,故而在并州时,张母欲为他说一门亲事,却被他寻出种种理由拒绝。到了曹洪向他表示曹家欲和他联姻时,张辽出于获得曹操的信任和不要过于与众不同的理由决定结婚。之后他不是没有考虑过婚后若不能生育的后果,但那时已容不得他再后退。张辽知道历史上自己是有儿子的,他就以此安慰自己,并故意不去考虑那件烦心的事情。但是,虽然张辽有着后世的记忆,也知道后世的计划生育和丁克家庭,但他自己却依然是传统的中国男性,家庭、子女缺一不可。如今,曹嵩和张母的两封书信,彻底结束了张辽的担心,而让张辽陷入了暂时的癫狂之中。不过这就不是张新,甚至刘晔、糜竺等人所能理解的了。
    其实这种症状和“范进中举”时的症状差不多,都需要有人来将他拉出这种状态。范进那时有他的老丈人,张辽此时也有了帮忙的人。
    糜竺作为张辽家族的生意伙伴,自然对张辽也有着刘晔难以做到的亲近,张家的下一代也对两家的合作相当的重要。故而糜竺在听到张新叙述缘由后,满脸笑嘻嘻的走到张辽的身边对张辽说道:“文远,令夫人有喜,竺当送上一份大礼。竺家中有得自安息国的骏马和一柄钢刀,今当送于文远为贺。”
    要知道,张辽虽然因为有了后代而暂时癫狂,可骏马和钢刀对一个武将的吸引力不是一般的大。张辽听到糜竺的话后,突然安静下来,甚至让在场的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骏马?钢刀?”张辽转过身来,眼神里已经恢复了平静,他对糜竺说道:“子仲说的骏马和钢刀是哪里来的?”
    看到张辽恢复平静,糜竺、刘晔和张新都十分高兴,虽然他们各自的理由不同,打目的还是一致的。
    “文远,是安息国的骏马和钢刀。这是几年前,我无意中结识的一个从交州来到徐州的安息商人,因为我帮他做成了生意他送于我的。这骏马比之西域和北地的良马亦不逊色,钢刀更是切金断玉,削铁如泥,正好赠予文远这等沙场大将,好过在我手中辱没了宝物。”
    糜竺简单的将他的礼物做了一个交代,三个听众的关注点却各不相同。
    张新根本就没什么反应,他的注意力完全在骏马和钢刀上,现在正盘算着糜竺的礼物的送到后他如何搞出来玩玩。刘晔和张辽却更加注意的是安息商人一事。
    刘晔的关注重点是他从家中的典籍中获悉的甘英旧事,他对西域诸国有着强烈的好奇,而张辽关注的则更加多。
    张辽看过东观收藏的甘英绘制的地图,接合他的记忆,张辽知道所谓的安息即是波斯帝国,就是后世中亚的大国伊朗。对于这个国家,张辽虽然只知道“两伊战争”和“核危机”,却一点也不妨碍他知道历史上有名的钢刀“大马士革刀”。这种刀虽然以地中海西岸的国家叙利亚的首都大马士革为名,实际上确是以原产印度的乌兹钢为原料的一种钢刀,而这种刀的独特的冶炼技术和锻造方式一直是波斯人的技术秘密,不为外界所知。张辽喜用马刀,却因为如今的冶炼和铸造技术的原因始终不能大规模的装备军队而让张辽心烦,如今获悉了安息钢刀的事情,又岂能不让他高兴。
    至于安息骏马,张辽知道这应该是后世的阿拉伯马,极有可能是著名的贝多因马,但这种马虽然在后世极为珍贵,如今却没有大马士革刀对张辽的意义大。在张辽的眼里,只要获得大马士革刀的制作技术,凭借着汉军强大的步兵,加上用西凉和北地的战马武装起来的骑兵,将来横扫中亚也不是难事,区区几匹战马,到时候还不是任由他予取予求。
    不过这时候张辽不会将他的心思露出来,他会私下里和糜竺再好好谈谈安息商人一事。
    “子仲,区区骏马、钢刀就想打发我啦!”张辽恢复了正常后和糜竺开启了玩笑。
    “当然不止这两样东西。”糜竺笑着说道。
    “还有什么?”刘晔好奇的问。
    “战国时秦国版的《吕氏春秋》!”糜竺自豪的说。
    “啊!”刘晔一声惊呼。
    刚才糜竺说的很清楚,是战国时秦国的《吕氏春秋》。虽然此时的风气对商人歧视,但人们始终不能无视这位“商而优则仕”的强秦的相国。他所撰写的《吕氏春秋》虽然是杂家著作,也包含着很多治国的道理,为诸多学者所重视。更不用说刘晔这种兼修百家学说的人了。
    但张辽却又让刘晔和糜竺大吃一惊,只见张辽无所谓的说道:“啊?《吕氏春秋》!不好,这对我完全没用嘛!”
    “啊!!”这会儿是刘晔和糜竺两个人发出惊呼。他们完全不明白张辽为什么对如此珍贵的典籍不屑一顾,若非他们知道张辽亦是世家子弟,文武双全,他们真的会以为张辽只是一个粗俗的武夫了。
    “喂!你们别这么看着我。”张辽对一脸惊讶表情的刘晔、糜竺说:“《吕氏春秋》我又不是没看过,你们这么惊讶干什么?”
    张辽确实看过《吕氏春秋》,不但是《吕氏春秋》,就是《孙子兵法》这等如今极少一见的古籍张辽也看过,不过这些都是他后世看过的,甚至他还能将《孙子》十三篇背诵如流。可这些刘晔、糜竺又怎会知道,自始皇焚书后,《吕氏春秋》就不多见了,连刘晔这种宗室的家中也没有,更不用说是战国年间的《吕氏春秋》了。这可是糜家当年机缘巧合下才搜罗到的,正好糜家也是商家,于是视若珍宝。若非张辽家有喜事,糜竺是绝不会出让的。
    “啊!我明白了。东观的藏书中有此书,张将军因是看过的。”这时刘晔想到了张辽派人抢救回来的那些东观藏书。
    张辽这时也明白他无意中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不过刘晔却无意中却帮他弥补了错误。这让张辽暗自抹了一把汗,心中练练叮嘱自己切不可因喜事而大意。





    第三卷 第一百一十章(下) 
     更新时间:2009…1…3 20:06:15 本章字数:3682


    “哦,原来如此。”刘晔的解释让糜竺恍然大悟。对于张辽这样一件早已传遍全国的功绩,他又怎会不知道。何况徐州的士林中对张辽此举还是极为欣赏的。
    张辽可不愿意让他们再在此事上计较,他对糜竺说:“子仲,一部《吕氏春秋》二十余万字,你这部书既是战国时的,必然是一卷卷的竹简。要运过来最少也得装满一辆大车,我的书房可放不下这么多东西。”
    “原来是这个原因,我还当文远对我这礼物不满呢。”糜竺笑道。
    “得啦!有这骏马和钢刀我就很满意了。子仲你再帮我寻些好的药材和好的稳婆,我就心满意足了。至于那《吕氏春秋》……”
    说道这里张辽突然一顿,眉头一皱,想了想道:“这书是件宝物,不过我却不便夺人所爱。但是还是要派人抄录一份副本,以便和东观的藏书相校对。然后就可以刻板印刷了。”
    刘晔看到糜竺有点不解,向他解释道:“张将军自东观救出的藏书中的《吕氏春秋》不过两百多年的历史,应该是孝武皇帝时期的文人所默写的,或会有所错漏。糜从事的这份《吕氏春秋》确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版本,两相校对,可确保无误矣。”
    糜竺既然参与了张辽的生意,初时一时不解,经刘晔稍一提醒自然就明白了张辽的用意,他当然不会放过能使自己家族扬名士林的好事,忙不迭的答应下来。
    这时张辽身边的张新却低声的嘟囔道:“《吕氏春秋》有什么好的,倒不如《孙子兵法》看着有用。”
    张新的声音虽小,但这大厅不但空旷亦甚是安静,他又身在张辽身边,故他的话被张辽三人听的一清二楚。张辽还好,他原本就在将张新他们带入军营的时候抽空教导他们兵法,《孙子》这部被能他流利背诵的千古名著自是教材之一,他对张新的话并不意外。
    而刘晔和糜竺却再度大吃一惊,因为兵书教导的是战争之道,故而皇家和世家将其隐藏甚深,不欲其流传于世,除了皇宫和大世家外,规模小一些的世家子弟也不见得能看到此书。这也是黄巾军虽初时声势浩大却很快被镇压的原因之一,盖其因黄巾将领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