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张辽新传-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羽也是从涿县就跟着刘备的,知道这位大哥这些年的苦闷,倒也没有去劝他,只是在刘备发泄完后说道:“大哥,曹军即使全力来攻徐州,也不过五、六万兵,如今吕布那里有五万兵,我们这里加上后方数城也有十万兵马,郯城就不用说了,六万守军,还有东海其他城池和广陵郡。曹军即使再精锐,也经不起徐州的兵多啊。”
这时刘备却换了一副苦笑的脸,他说:“云长,我岂不知徐州兵多。可这些兵就算再多,那也是人家的,而不是我们的。所以,我们要牢牢抓住眼前的实力,这数万士兵就是我们的本钱,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若是曹军真的势大,即使放弃下邳,我也要保住这数万士兵。”说到最后一句话,刘备的面容都变了,不再苦闷,反而显出一副狰狞的表情。
关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刘备的这点狰狞表情却也吓不倒他,他说道:“大哥,不战而退恐有损大哥名声。何况我们能往哪里退呢?”
刘备说:“我们当然不会不战而退,不是还有正在训练的新兵嘛,到时候让他们断后,就是。还有这城中的百姓,我等无力保护他们,不过想必曹操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来屠城吧。至于退往何处嘛?徐州若是保不住了,寿春的袁术看人之论家世,我们去了也只会被排挤。我们就南下,到广陵去,经江都渡过大江,到江东去安家。”
刘备说完后又似乎想起什么,将关羽拉到自己身边悄悄的说:“云长,若我军真的要被迫撤离,你先将城中粮草运走,决不能留给曹军一颗粮食。”
“可……可这城中的百姓……”关羽虽然傲气,可他是傲上而悯下,还不至于不顾百姓的死活。
刘备这是脸上浮现出一种悲天悯人的神情,他对关羽说:“云长,为兄这也是被逼无奈。若没有粮草,我军士气必然低落,军心涣散之下,士兵就会逃跑。到时候反而会给沿途的百姓造成伤害。而城中的百姓,想必曹操不会不管他们,这样曹军的军粮用来救济百姓,不但百姓能活下来,我军也会因为曹军缺粮无力追击而全身而退。如此则是两全其美啊!”
关羽虽然觉得有些不对,但却说不出理由。刘备是他的兄长,而且这样的做法理由很是充分,关羽想不明白也就不再多想。其实以他的智商又怎会明白诡辩的含义。
“大哥仁慈,此计即不伤百姓,又能延缓曹军的攻势,确是两全其美之策。”
就在其他势力在纷纷猜测曹军的动向时,曹操已率领三万大军从鄄城移驻任城,与徐州的大战是一触即发。
“主公,既然要进攻徐州,那就该快速出击,出其不意的攻击敌军。怎么能如此慢慢悠悠的象出游一般行军,而且我军的动向早就被别人摸清楚了。”曹洪在大营中向曹操发着牢骚。这次曹操带出来的部下中也就曹洪敢于在曹操面前如此放肆了。
对曹洪这自家小弟的怨言,曹操可不会生气,他反而饶有兴致的看着曹洪道:“哦,如今子廉的进步不小啊,看来让你跟着文远和子孝历练是完全正确的。”
“哈哈哈!”大帐中的诸人纷纷笑了起来,这里除了郭嘉和典韦,全都是曹家人,就连郭嘉也和曹洪关系很好,他们自然不会有什么顾忌。
曹操笑完后并没有回答曹洪的问题,反而向郭嘉问道:“奉孝,文远要人的事你可知道?”
“此事嘉已知晓,文远是说他那里缺少文官,所以想向主公要人。”郭嘉说。
“呵呵,文远这封信我也看过,他胃口太大,点名就要满伯宁。如今满宠正在妙才麾下,你们觉得妙才会放手吗?”一边的曹仁插话道。
曹纯也笑道:“这倒是。妙才对满伯宁极为倚重,但这也是当初看到文远和满伯宁搭档后的效果他才放手将政务完全交给满宠的。如今文远也要人,这倒是有点麻烦。”
郭嘉听到曹纯的话,摆摆手说道:“其实也不麻烦。只是你们看信时并不仔细,文远信中还有一句话,就是满宠不来,刘晔也行。”
“刘子阳?此人倒也是合适。”曹纯想了想说。
“奉孝,我知道刘子阳年少知名,人称其有佐世之才。可他毕竟是正统的汉室宗亲,汉光武之子阜陵王刘延之后,我担心……”曹操颇有些担心的说。
“主公,刘子阳是我向主公举荐,此人虽为汉室宗亲,却并非迂腐之辈,况其有才,若弃之不用实为可惜。让他到文远麾下去,由文远来调教一番,却也不是坏事。”郭嘉说。
“嗯。奉孝之言倒也有些道理。那就让刘晔到费城去,在文远麾下效力。”曹操说。
“主公!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曹洪再也忍不住了,大家都不理他。可他也不敢真的发火,也就是在第一声起了个高调,接下去的声音就渐渐回复正常了。
这时曹操将身子转了过来,面对着曹洪。他看着曹洪,半响后才说道:“子廉啊,你带兵的本事是够了,可这脾气还是不行啊。我们不过小小的撩拨了你一下,你就忍不住了,这叫我如何放心让你单独领军啊。”
曹洪没想到曹操此举竟然是在考验自己,想到就因为自己的莽撞让自己失去了单独领军的机会,曹洪后悔的直想给自己两个嘴巴子。
“我……我……”曹操喏喏的嘴里嘟囔着,却不知该说什么好。
“唉!子孝,看来还要你再带着子廉一段时间啊。”曹操对曹仁说。
曹仁看看一旁的正在后悔的曹洪,嘴里应道:“诺。”
曹操摇摇头,对曹洪说:“好了,别在那里后悔了。过来,我告诉你我军为什么要在这里磨磨蹭蹭的行军。”
“我军要进攻徐州,这早已是天下皆知的事。再加上我军曾在严冬之际出其不意的出兵,故而我军的一举一动如今都会被别人死死的盯住。若要再想出奇兵,必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与其如此,倒不如让他们看个清楚。只不过我们让他们看的只是表象,暗中我们依然在做着吞并徐州的工作。等到时机成熟,这徐州根本就不用我们多费力气,自然就象瓜熟蒂落一般,水到渠成啊。”曹操看着曹家三位将领,想他们说出了此战的关键。
“主公,你是说徐州已经有人准备投降我军?”曹纯首先反应过来。
“对啊!一年前文远就曾在费城招待过那个糜竺。”曹洪也想起了和张辽收复泰山的事。
“嗯。看来你们反应还不慢。那糜家早就是我军在徐州的暗子,如今在奉孝的努力下,曹家和陈家也都想我们递来了诚意,说要在我军抵达郯城后打开城门,让我军入城。”
“那还有刘备和吕布呢?还有广陵郡呢?”曹仁也问道。
这是郭嘉接过话题说:“徐州本地世家若是全部投效主公,那刘备和吕布立刻就会失去粮草供应,军队不战而败。广陵郡就更不是问题了。”
“主公果然高明!!!!”
“哈哈哈哈!!!!”曹操放声大笑,其他人以随着曹操一起笑了起来。
第三卷 第八十四章
更新时间:2009…1…3 20:06:09 本章字数:3809
此时的张辽正骑着马在费城附近的山里晃悠,他的身边是接到命令后赶来的乐进和臧霸二人。原本他们还以为来费城是接受任务的,没想到却被张辽拉着带出了城,跑到山里来看风景了。虽说他们对张辽没什么怨言,但心里还是有着疑惑希望张辽给他们解决。
“文远,你让我们来不谈如何作战也就算了,怎么还拉着我们跑到山里来?就这里的破山破水,有什么好看的,这可不是泰山的主峰。要看山景,还是等到了我那里,咱们有时间沿着当年秦始皇和孝武皇帝的足迹去登泰山。”乐进对领先他一个马身的张辽说道。
张辽并没有因为乐进的话而止住战马,他只是扭头向后看了看。臧霸还好,脸上带着微笑,不过这或许是因为他嫁入曹军的时日尚短,和乐进也不是很熟的缘故。乐进则是一脸的不耐烦,他从来都是全军的先锋,进攻的箭头,如今让他驻防济北和泰山已经使他不舒服了,接到张辽的命令原以为能放马出兵,却没曾想是骑马游山。
张辽将两人的神情都收入眼中,回过头去想前方张望。片刻后说道:“前方有棵大树,我等赶几步,正好到树下休息一番,现在这太阳是有些大。”
张辽说完就催动战马,向前跑去。乐进和臧霸也连忙催马跟上,身后的卫士们也不例外。
那棵大树距离他们并不远,这里的山路也不难走,战马都已经钉上了马蹄铁,根本就不担心会在这里弄伤马蹄。半柱香的功夫,张辽他们就已经坐在了大树下的草地上休息了。
还是乐进,他依然不依不饶的盯着张辽,希望张辽给他一个答复。
“文远,你倒是说啊,咱们这三万人,究竟主公是个什么意思?总的有个说法吧。”
张辽舒服的躺在草地上,伸了个懒腰道:“说法是有的,主公也不会让我们这三万大军就这么白白的放着。否则就实在是有点太浪费了。”
“对对对!我们这三万精锐若是放着不用,确实是很浪费的。”乐进忙不迭的说。
“那主公究竟有些什么安排呢?”臧霸问道。他和张辽因为有过合作,倒也不太见外。
张辽这时坐了起来,看着乐进和臧霸道:“其实对于徐州,我军已是唾手可得。你们不要不相信,现在徐州内部已经完全分裂。陶谦病重,却还一味的支持刘备上位,惹得本地世家怨声一片。刘备在下邳,陶谦在郯城,这些世家完全可以不用顾忌刘备而推翻陶谦。你们说,有了主公的三万大军和妙才的两万精锐,咱们这三万人还用的着出动嘛。”
“不……不至于吧。就算徐州内乱,也需要咱们去镇压啊。”乐进有些不相信的说到。臧霸虽然没有说话,但他的脸上也是一副怀疑的表情。
张辽摇摇头,严肃的说:“下面我要说的是绝对的机密,你们听完后绝对不许外传。”
张辽严肃的态度让乐进和臧霸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他们纷纷让一边的卫士离得远些,将保护的范围扩的再大一些,然后对着张辽郑重的点点头。
张辽长出一口气,说道:“徐州的糜家早在去年就已经和我们拉上了关系,他们的家主糜竺也在那时候明确投靠了主公。我军之所以对徐州的情况了若指掌,不单是我们派出的探子,糜家才是情报的重要来源。还有我军的粮草,糜家通过各种渠道想我军提供了大量的粮草,确保了我军在应对吕布的时候不担心缺少粮食。”
说到这里张辽停了停,喘了口气接着说道:“还有徐州的曹家,在我军攻下鲁国,收复泰山时曾俘虏了好几个曹家的将领,也正是通过这些人和曹家建立了联系。在我军解决了兖州的叛乱后,曹家正式决定投靠主公。而徐州的另一个世家陈家,也在月前正式想主公表达了他们的诚意。在主公明确表示保证他们在徐州的地位时,他们也投靠了主公。糜家控制着徐州的商业,根基在东海郡。陈家是徐州士人的领袖,根基在广陵郡。曹家控制了徐州近七成的军队。这三家足以让徐州改换门庭,归入主公麾下。这下你们明白啦。”
乐进、臧霸听的完全呆住了,他们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
乐进用不可思议的语气说道:“文远,这样一来,那岂不是用不着我们了嘛。”
张辽还没回答,臧霸就突然说道:“不对,还有下邳的刘备和小沛的吕布呢。”
“对啊。还有这两个冤家呢,这三家都在郯城,总不至于还能解决远方的敌人吧。”乐进也恍然大悟道。
张辽呵呵笑道:“你们脑子是不是僵住了,郯城一下,凭着这三家在徐州的实力,刘备的粮草就会立刻断绝,他的士兵也不会再听他的命令,他凭什么来对抗我军?至于吕布,他虽然不依赖徐州的粮草,可他的军队也只有一万余老兵,又在濮阳失去了大量的装备,他凭什么敢和我军数万精锐对抗?别忘了,他实力未损前还在濮阳被我军大败!”
张辽这么一说,两人就有些不好意思了。臧霸还好,他毕竟没有参加过濮阳的大战。乐进可是亲身经历者,而且还是登城的先锋,他的脸就有些红了。
看着两人略带尴尬的表情,张辽用缓和的语气说:“其实你们也不用着急,我军的任务是全军的战略预备队。你们都和我搭档过,应该知道我每次作战都会将一部分精锐留在手中的习惯,这就是预备队。是在作战时预先准备好的机动力量,是用来完成我的计划中的预定任务或者是应对某些突发事件的。就像打开突破口时用来巩固战果,战斗陷入僵持时用来打破僵局,敌人来了援兵可以用来阻击等等。我们这三万人就是主公的战略预备队。”
“这么说我是明白了,可这不是说明我们依然没有战斗任务嘛。”乐进依然有些不甘心。
武将的舞台在战场,这句话张辽是能够理解的。当初的曹洪,现在的乐进,就连他自己也希望能在战场上表现自己的能力。只不过他比乐进他们知道的更多,他知道不打徐州不代表没仗打。但张辽考虑的是是否现在就完全将曹操的部署告诉他们。
寻思了片刻,张辽还是决定告诉他们,否则等到真要出动的时候很可能就会误事。
张辽对乐进、臧霸说:“文谦、宣高,下面我要说的是主公的部署,这里面包括了我们的任务,你们明白其中的意思吗?”
“明白!明白!就是要保密。”乐进连忙说道。臧霸也郑重的点点头。
“好,那你们听你好了。主公让我带兵进驻费城,这样再加上文谦和宣高,我们就成为一个三角。不但可以威胁徐州,让他们时刻感到我军还有余力,还能保证主公进攻徐州时不被别人打扰。”张辽说道。
“北边!”乐进眉毛一抬,张口说道。他当初被派到济北时就注意到了青州和黄河对岸的冀州,此时更是明白了曹操的用意。
“对!就是北边。”张辽肯定了乐进的猜测,他接着说道:“不过袁绍出兵干预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他的背后还有公孙瓒没有解决,只要他和他的谋士们脑子没有烧坏,就不会在这时候来干预我军的行动。何况我们和袁绍目前还算是盟友,他不会无缘无故的来进攻我军,这不符合袁绍一贯的作风。对袁绍我们只是预防,我们的真正的目标是青州的那些本土势力,比如北海的孔融。在我军前两次和徐州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就不同程度的介入了,谁知到他这次会不会又发神经。”
“可是区区一个孔融也用不着我们三万大军啊?”臧霸的脑子完全乱了,他也知道袁绍干涉的可能性不大,孔融的实力太小。
“我知道了!”乐进这时突然叫道:“主公的意图一定还包括了青州!”
臧霸这时也恍然大悟般的一拍脑门道:“对。青州。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张辽笑着说:“文谦没有想错,主公确实是为了青州。我们这三万人此时是威慑力量,等徐州一定,我们就是进攻青州的先头部队。你再看看这三万士兵的组成,除了骑兵外,大部分都是原来宣高的部下。他们熟悉这里的地形,我们进攻时连向导都不需要找。”
“正是。他们可大都是青州人,对青州的地形十分熟悉。”臧霸笑着说。曹操能在如此重要的任务中大量使用他的旧部,让他感到了曹操对他的放心和重视。
“还有,情报方面我们由专门的人员提供,这点你们就不用过于担心了。你们可以在现在没事的时候让下面的士兵和北海方面发生一些小摩擦,给我军进入青州提供借口。”张辽深知借口的重要性,一个合理的借口能保证曹操入主青州的名正言顺。而熟知历史的张辽也对如何寻找战争的借口十分熟悉,随随便便就能捻来几条。
“嗯,这没问题。”乐进、臧霸都点点头。不就是搞摩擦找借口吗,他们对此并不陌生。尤其是臧霸,他官官匪匪的这么多年,这一套早就熟的不能在熟了。以前他们就是这样找借口对付当地的富户,来解决军饷和补给问题的。
“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臧霸问道。
“等你们会去后就开始。但是要把握一个分寸,不能在徐州平定前扩大事态。”张辽说。
“明白。”乐、臧二人应道。
“好。那我们再向前看看风景,然后再回去。”张辽去站起来说。
“啊?还要看啊!!!”
第三卷 第八十五章
更新时间:2009…1…3 20:06:09 本章字数:3775
第二天,乐进和臧霸就告别了张辽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地,整顿兵马,随时准备出兵。
在临走之前,臧霸告诉张辽,他认识现在的北海都尉宗元,是否可以借此关系通过宗元向北海的世家宗家施压,借此来减少未来攻略青州的阻力。张辽在思考了片刻后让臧霸暂时不要动作,因为郭嘉是曹营中负责情报和统战工作的,他不能越俎代庖,需要征询一下曹操和郭嘉的意见。
张辽的动作很快,在臧霸刚走,他就写了一封信,让自己的卫士快马加鞭送到任城的曹军大营中交给郭嘉。郭嘉接到信后立刻就到了曹操的大帐,向曹操汇报。
“主公,这是文远刚送来的信。”郭嘉进了大帐后对正在批阅各处奏报的曹操说。
曹操停下手中的活,抬起头说:“文远又有什么事情?他是否已经将文谦和臧霸安抚好了?臧宣高的脾气秉性咱们还不太清楚,可文谦是什么脾气咱们是一清二楚啊。”
郭嘉走到曹操面前,将手中的信送到曹操的桌面上手说道:“文谦是个悍勇之将,若只论好斗,他当是我军中第一人,即使典韦也不及文谦。”说着,郭嘉还扭头看看始终站在曹操身后的典韦。典韦对他们夸乐进到没感到什么,却让郭嘉看的有些不好意思了。
“哈哈哈!”曹操站起身,笑着说:“这倒是实话。我还记得当时在酸枣的时候,文谦就常常拉着文远和元让他们比武,若是胜了还好,若是败了,那可是不依不饶,非打出个结果出来不可。每逢大战,文谦也是冲在前面,不负其先登之名啊。”
郭嘉这会儿也收回了看着典韦的目光,对曹操说道:“主公,你这官职看来很快也得改改了,最差也得是个镇东将军才行啊。”
“嗯,徐州拿下来后就是青州,再加上兖州,也必须是镇东将军一职方能合理统辖。奉孝,你这就去书通知文若,让他立刻派人向长安朝贡,必要获得朝廷镇东将军的任命。”
“诺。我回头就去办。”郭嘉连忙应道。
“嗯,以文若的细致,此事应当不难。虽说如今朝廷威严已失,可凡事若能获得朝廷的正式任命,倒也方便了许多。”曹操说。
“这或许就是文远常说的拉着虎皮做大旗。”郭嘉笑着回应道。
“呵呵。拉着虎皮做大旗,狐假虎威罢了!汉室威严已然荡然无存矣!”曹操叹道。
“奉孝,文远的信我也看了,这些事务本就是由你负责的,你看臧霸的提议是否有必要啊?”曹操就张辽信中所提臧霸和宗元相识一事想郭嘉询问。
“呵呵。我到不介意别人帮我做一些工作,若是臧霸真有把握,就让他再给北海加一些压力也不是不可以的。”郭嘉笑道。他为人本就豁达,当然不会在意臧霸此举是否有逾越之嫌。
曹操对郭嘉的信任实在是无人能比,既然郭嘉如此说,他也就不再过问,只是让郭嘉回复张辽就是。同时他也对张辽不借着独自统领一面的机会而破坏军中规矩的行为大加赞赏,只不过他现在也只是个兖州牧,没法再给部下升官,所以他对提升自己地位一事也极为期待。毕竟现在还要讲究个名正言顺,总不至于各个都去向袁术那个大白痴学习吧。
“曹某自起兵以来,这麾下的实力蒸蒸日上,先是东郡,然后是整个兖州,接下来徐州已是囊中之物,眼睛却又盯上了青州。呵呵,奉孝,你说曹某这是否有些贪心不足之嫌。”曹操转过身,笑着向郭嘉问道。
郭嘉倒也不慌,微微一笑答道:“主公,我记得文远曾说过,一个人有多打的权利就要担负起同样大的责任。主公为兖州牧,就必须考虑兖州百姓的生活,将来拿下徐州、青州,主公同样又要为这两州的百姓生计操心。在如今这乱世之中,百姓们能有这样关心他们的主公,能让他们有饭吃,有地种,他们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深深的叹了口气,说:“唉!百姓们要求的太少了!”
“那主公就尽快结束这乱世,还百姓一个太平的日子就是。”郭嘉立刻接着说道。
曹操看了看郭嘉,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只是重新回到座位上拿起了各处的奏报来看。就在郭嘉以为曹操不会再说话了,正准备回到自己的营帐时,却听见身后传来了曹操的声音。
“凡事不能着急,所谓欲速则不达也!”
这声音有些飘,但郭嘉却会心一笑,脚下加快速度,离开了曹操的大帐。
于此同时,孙策已经率领着袁术的军队对着庐江展开了进攻,袁术军的攻势很猛,他们要将当年输给曹军的那股怨气统统发泄在庐江的守军身上。而孙策则让程普等三将带着自己父亲的旧部拉在后面,以免在庐江守军的反击下有所损伤。孙策的行为也得到了程普等人的赞许,这个时代,能保存自己的军队就有了控制地盘的实力,大家的想法都一样。
但此时的孙策却脸色铁青的看着城上那个身影,那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就是庐江的太守陆康,正是他在这三天来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庐江城的士卒战斗,将袁术的士兵一次又一次的赶下城墙。虽然这些士兵都不是孙策的嫡系,但这次战斗毕竟名义上是由孙策来指挥的,之前那些城池的顺利得手早已让孙策有了懈怠之心,现在在庐江城下遭到顽强的阻击,让孙策年轻好胜的心理根本就无法接受如此的现实。
周瑜一脸担忧的看着孙策,他也知道一路过来实在是太过顺利,从寿春出来后,临淮、历阳、巢县、合肥一路过来不是闻风而降,不但属于孙策的嫡系军队人数大增,还有陈武、周泰、蒋钦和徐盛等地方豪杰先后来投,在此情况下,却被庐江城拦住,这孙策若是恼羞成怒之下,恐怕是……
周瑜不敢再想了,他真的担心孙策会在盛怒之下做出错误的选择。
果不其然,孙策不顾大军还在攻城就怒骂起来:“这个该死的陆康老儿,如此不识时务,见我大军到来居然不降反而还敢据城而守。待我军攻入庐江城中定要灭他满门,以泄我心头之恨。”孙策此时却没想过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人,不过是借袁术军队来为自己抢地盘而已。
周瑜劝解说:“伯符不必如此气恼,庐江城小人不多,打下来是迟早的事。这陆康乃是吴郡名士,深得庐江百姓之心,放才能仅凭五千兵士就抵挡我五万大军三天攻击,我军若真的攻下庐江,应当好言相劝招纳下来才是,至少能在将来我军攻略江东时成为臂助。”
而此时的孙策根本就听不进周瑜的劝说,他不理会周瑜,直接就对身后自己的将领们下令:“今日就算了,从明日起,你们也全体齐上,给我使劲强攻,我就不信他陆康这么有本事,连我大将他都能够阻挡。”
众将轰然应诺,这几天实在憋屈,三个老将还好,几个新来都有些急不可待的想立上一功。周瑜见此也只能暗叹一声,自己刚来不久,还没什么威信,孙策虽然信任他,但还不足以影响他的决定,只能孙策能好自为之,不要伤害陆家之人。否则将来想占领江东时必然会遭到吴郡陆家的极力反抗,若是吴郡四大家中的顾、朱、张三家也加了进去,那吴郡就将成为孙策无法控制的地方。
第二天,孙策驱使全军分批次不停的攻击,他身后的几员嫡系大将也在等待着城上守军疲劳的一刻,那时就是他们出击的时候。
在袁术军一刻不停的进攻下,庐江的守军始终顽强的坚守在城头。但他们都知道,城池最终还是会被攻破,士并们也都已经疲累不堪了,他们只是出于对老太守陆康一向的爱戴和对袁术军野蛮残暴的愤恨才坚持下来的。
孙策的确是天生的将军,他对战场局势的把握确有其独到之处。当他感到城头的守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时候,他想自己的嫡系军队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在已经养精蓄锐了数天之久的孙策军呐喊着向庐江城攻去,陈武、周泰、蒋钦和徐盛这几个新近投靠孙策的将领一马当先,冲到城上,开始大肆砍杀,其他人则随即跟上,他们也看出庐江的士兵已是强弩之末,功劳就在眼前,哪里还不拼命抢上,晚了连汤都没得喝。
城墙上的局势危险起来,几名未来的江东大将在此大肆砍杀,让庐江的守军士兵们心惊胆战,渐渐的开始向后退去,抵抗越来越弱。
终于,庐江城被攻陷了,孙策昂首挺胸的进入了庐江城。但是当他看到早已端坐在家中的陆康时,几日来攻城的不顺让他怒火中烧,根本就不顾周瑜的劝阻,强行将陆康拖到市集中斩首示众。他甚至还想将屠城以泄其愤,这时就连程普、黄盖、韩当这三位老将也看不下去了,在他们和周瑜的劝说下,孙策这才打消了屠城的念头。
而此时在里庐江城不远的江面上,一个年轻人正跪在一艘小船上哭泣。他的双手紧紧地抓着船板,似乎要将船板抓穿,他的额头因为不停的嗑在船板上也已经渗出血丝。
庐江城被攻破了,但陆康在庐江良好的声誉让百姓们自发的去收敛了陆康的尸首,并修起大墓,时时清扫,按时祭奠。
而日后孙策攻略江东之时,吴郡四家却因为孙策的今日之举而全力相助刘繇,对抗孙策,孙策的大军在吴郡吃尽了苦头,让明了缘由的孙策后悔万分。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第三卷 第八十六章
更新时间:2009…1…3 20:06:09 本章字数:3852
曹军的信息传递还是很快的,虽然达不到后世快递的水准,但在这东汉末年也已经是极致的速度了。因为所经过的路线完全是在曹军的控制区域,而荀彧则建立了完整的驿站系统,加之兖州在曹军的强势保护下,百姓不但没有流亡,反而其他各州的百姓也因为兖州的平安而纷纷涌入兖州。曹营上下此时也相当清楚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对这些外来人员给与了妥善的安置。从而也让驿站附近人口稠密,倒也不虞缺少物资的烦恼。
不过张辽对这种驿站传递信息的方法还是不太满意,毕竟这家伙经历过信息大爆炸的年代,当年他对网络、移动通信系统的使用都非常熟悉。可现在是汉末,别说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