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闺中记-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黄诚昏昏沉沉中,几次疑心自己已到黄泉,又被陆本澜几度唤了回来,他竟一直都守在黄诚身边儿。
    后来不知过了多久,黄诚忽地嗅到一股极香的味道,彼时他冻饿交加,早就忘了所以,察觉有东西到了嘴边,且又喷香,便挣扎着张口吃下。
    不知是不是有了吃食的缘故,渐渐地,黄诚的病竟好了许多,他只以为陆本澜是打了野兔野鸟等物烤了给自己吃,因此也不以为意。
    不过当他精神好转之后,陆本澜把烤好的肉给他吃,自己却并不吃,黄诚相劝之时,他却一脸惨白地挪开,黄诚见他动作不便、袍摆下隐隐可见一片血迹,惊问是不是伤着了,陆本澜却摇头不认。
    黄诚说到这里,便说不下去,只是死死地瞪大双眸,望着前方地面。
    任浮生尚一头雾水,白四爷却微微蹙眉,双眸如墨。
    黄诚呐呐道:“我不知道……他竟能做的那样,有一次他没拿烤肉来,我还问他如何没有了,那时他的脸色,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他伸出手来,拢在自己嘴边上,仿佛看到了鬼怪。
    任浮生疑惑:“这是为何?我怎么……”
    白四爷却问:“后来你如何走出来的?”
    黄诚道:“我们撑了几日,我的病渐好了,他却消瘦憔悴,甚至动弹不得,我对他说,要去打猎……正那几日雪停,我遇到几个猎户,我高高兴兴回去找他……可他却不见了,雪地上只留了那一行字……”
    ——古有羊角哀舍命全交,我难道不能为君一死?
    
    第18章
    
    当时黄诚见了留字,自然想到两人之前戏言,忙求众人帮忙找寻,谁知总未找到人,只见血迹消失在密林之中而已。
    有猎户便猜,是不是虎豹之类出来觅食……将人摄了去。
    黄诚大喜大悲之余,便晕厥过去。
    待醒来之后,人却已被猎户带至家中,黄诚起身仍欲去寻陆本澜,那猎户劝道:“我们众人找了大半日,连个踪迹都不曾有,你又何必再去白忙一场呢,如今你们两人有一个活着,已算是命大的了,若是贸然回去,再遇上虎狼等,又怎么说?”
    黄诚痛定思痛,想到羊角哀与左伯桃的故事,便并未再坚持上山,只在临去时候跪地叩拜,说道:“陆兄一片心意,我已经尽知,今日去京城,倘若高中,也不负陆兄情深,改日也定会转回,重寻拜祭。——君既做左伯桃,我当为羊角哀,生死不负,如此而已。”
    后来黄诚上京,果然得中二甲第六名,殿试之后,点为鄜州知县,择日上任。
    启程之前,各同级的进士们不免彼此应酬寒暄,黄诚勉强随之参了两回宴席,因念着本是两人同行,如今一人得中,不免凄惶,便意兴阑珊而已。
    这日恰逢寒食,众人都是青年才俊,吃得兴起之余,便有人来劝黄诚,因见他愀然不乐,便笑说:“黄兄这是为何,莫非酒食不对你的口味?”
    黄诚本无此心,因这人的话,触动心事,便勉强笑道:“‘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行者,未足与议也’。然酒食虽佳,怎奈弟平生只爱一味。”
    众人便问是何物,黄诚便说是鹿肉,谁知那人大笑,指着席上一味曰:“这不正是?”
    黄诚意外,又吃了两筷,只觉疑惑,还当这人是作弄自己的。
    原来在山上之时,他因觉得那肉极美,便问陆本澜乃是何肉,又问他如何不吃,追问的急了,陆本澜才勉强说是鹿肉,且说已经在烤的时候吃过了。
    此刻黄诚嚼着这肉,总觉得跟昔日那味大不同……
    这会儿,那些人酒酣耳热之余,诗兴大发,也做了数首诗词,黄诚恍惚之时,忽然听闻“割肉奉君尽丹心”等字句,自是说的先秦时候公子重耳落难病重,他的臣下介子推割下大腿上的肉,烤了奉给重耳吃,重耳才得清明活转的典故,后来重耳为报恩,却误烧死了介子推,后悔不迭,自此之后,民间才有寒食节之说。
    黄诚不觉心惊肉跳,越想越是骇然,最后竟自席上跳起身来,面色苍白,俯身大吐特吐不止。
    原来他又想起同众猎户去找陆本澜之时,并未见过有什么鹿骨等留下。
    而被猎户救回来之后,曾有人问他们为何贸然上山,又在山上过了几天等,黄诚一一说了,又说自己吃鹿肉充饥的话,猎户讶异道:“绵山上自来不曾见过有鹿,何来的鹿肉?”当时黄诚还并未在意。
    好端端地晴天,忽地拢了一片阴云过来,黄诚说罢之后,窗外的风儿也都凉飒飒地,蝉鸣亦低了好些。
    任浮生总算明白过来,亦圆睁双眸叫道:“你说什么,当时他割了自己身上的肉……烤给你吃?”
    黄诚双手掩面,浑身颤抖,不能做答。
    任浮生只觉得闻所未闻,看看黄诚,又看看白四爷:“四爷,这、这……”
    四爷一声不响,仍是面无表情。
    黄诚喃喃道:“我还说什么,‘古有羊角哀舍命全交,我难道不能为君一死’,谁知道他竟然是这样……我得知所有后,本想去绵山再行找寻,然而出京之日已近,我、我……”
    任浮生呆呆看着他,不可置信地叫道:“你如今尚不知他生死?你就再没回去过?”
    黄诚道:“我、我……”恨不得放声大哭。
    忽听白四爷默默道:“他不回去,正是因为已经知道陆本澜的生死。”
    黄诚猛地抬头,泪痕满脸。
    白四爷微微叹了声,看了黄诚半晌,欲言又止,往外而行。
    任浮生见他要走,跺跺脚,才要转身追上,却听外头有人道:“你们是什么人?在这儿做什么?”
    说话间,厅门口人影一晃,原来是秦晨来到,猛然看见黄诚跌坐在椅子上,神情颓丧如死,便又抢过来扶住:“大人这是怎么了?”
    黄诚摆手,勉强道:“无事……”
    秦晨见白四爷那样冷峻威严,又看任浮生腰间带剑,脸上神色也很不善,便喝道:“你们两个站住……”
    白四爷理也不理,任浮生倒是回过头来,黄诚见他要惹事,忙拼命按住手:“这两位是京内上差,不得无礼。”
    秦晨见任浮生回头,他也正要起身相斗,听了黄诚的话,方哼唧了两声,悻悻地小声道:“是上差又怎么样……了不起么……”
    任浮生横他一眼,跃出厅门自去。
    黄诚见人已去了,自个儿也觉着身倦力竭,垂着眼皮儿低低问道:“你来做什么?”
    秦晨把他扶住了,才想起自己的来意,忙道:“大人,有大案子出了,小周村的保长来告,说是他们村里老张头家生了怪案。”
    黄诚尚未回神,只怔怔望着秦晨,秦晨道:“这案子很是古怪,张家的人竟然说是城隍庙里的小鬼儿昨晚上进了他们家,将张老大剖腹挖心,还掳走了他家的儿媳妇。”
    黄诚呆了呆,才皱眉道:“鬼……杀人?”
    秦晨道:“可不正是呢,张家人看的一清二楚。”
    且不说县衙里秦晨禀告案情,只说白四爷跟任浮生出了县衙,浮生便道:“这次跟着四爷出京真是太对了,竟见过这么些做梦也想不到的。”
    白四爷翻身上马,浮生又道:“四爷,黄知县虽然糊涂,不过素闲庄这案子做的倒也还算不错,毕竟还保全了那青姑娘的一条命呢。”
    白四爷才道:“是么?”
    浮生见他似不以为然,便道:“四爷觉着他做的不对?”
    白四爷轻哼道:“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礼……听来倒是无碍,然而倘若都如此,便极易放纵行事,久而久之,人人自以为是,律法将不知何处。”
    任浮生咂了咂嘴,不知如何回答,忽见四爷拨转马头,往城门方向去,浮生便问:“这是去哪里?”
    白四爷道:“去素闲庄。”
    浮生闻听,喜不自禁:“太好了,我也正想去见见凤哥儿呢!”
    白四爷扫他一眼,眼底似有一抹笑意。
    浮生最擅察言观色,当即凑过去问道:“四爷,您为什么忽然想去素闲庄了?”想到在酒楼上四爷欲言又止,他便涎皮笑脸地问:“四爷,您究竟跟凤哥儿有什么渊源呢?”。
    白四爷眉尖微微一挑:“想知道?”浮生正点头如鸡啄米,白四爷却一笑,竟打马疾行,即刻便甩开他十数步去。
    两人出城,行了两刻多钟,便放慢马儿,缓缓地沿葫芦河而行,却见河边杨柳依依,绿荫郁郁,隐约可见河对面,有孩童在树荫中玩耍嬉戏。
    四爷远远地看了一眼,他从来都于朝堂上打滚,在各色诡异案件、腥风血雨里穿行,极少有这样怡然心快之时,迎面又有风自田野上徐徐吹来,更觉惬意。
    如此行了会子,任浮生左顾右盼,见前头有个小童从草丛里钻出来,手里牵着个用细草捆住了的蜻蜓跑过,浮生便问:“小孩儿,你可知道素闲庄怎么走?”
    那孩子忙止步,回头看了他一会儿,伸手指了个方向:“过了桥就是了。”也不等浮生答话,便飞快跑了。
    浮生跟四爷打马往前,走不多时,果然看见一座桥架在葫芦河上,扬眉看过去,见河那边依旧一片柳荫,绿荫遮蔽中,似有人家。
    不说四爷来访素闲庄,只说那给浮生指路的小孩子,蹦蹦跳跳地过了桥,沿着河边跑到柳树下,口中叫道:“凤哥儿,凤哥儿!”却并无应答,他便问旁边的孩童:“凤哥儿呢?”
    孩童道:“先前青姐姐来叫她,不知道去哪儿了,你找她做什么?”
    那孩子叹了口气,捏着那蜻蜓道:“我刚捉了这个,本来给她玩儿的。”两个人因凑着蹲在一起,便看那蜻蜓在手上飞舞。
    而先前,在柳荫之中,凤哥儿正跟青玫两人挨着坐在树下,青玫因把在县衙的种种说了一遍,又问道:“你为什么要叫我供认……是被你训斥后才跑出去的?”
    云鬟轻声道:“知县大人最厌女子行为逾矩,只有这样说,才能叫他不偏不倚,公正判案。不然又要多疑心姐姐了。”
    ——休说是县官,就算是别人,倘若知道青玫是出去跟一个人会面,自难免心有微词。
    青玫点了点头,垂首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我出去见的那个人是……”她尚未说完,云鬟已经道:“姐姐不用说,我已知道了。”
    青玫愣怔,云鬟附耳过来,在耳畔低低说了两句。
    青玫的脸上由白转红,血色复又散去:“你、你怎会知道。”
    云鬟微微一笑,并不回答,青玫握了握拳,把心一横道:“凤哥儿心里,是不是……瞧不起我?”
    云鬟笑道:“这是为何呢?”
    青玫白着脸道:“毕竟、毕竟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云鬟抱着双膝,仰头念道:“野有蔓草,零露潯猓忻酪蝗耍逖锿褓猓忮讼嘤觯饰以纲狻
    青玫睁大双眸:“这是何意?”
    云鬟道:“意思便是,倘若有自个儿心仪之人,而他也恰恰对你有意,两情相悦,已是极难得的了。”她的唇角虽挑着一抹笑意,眼底却是忧云郁雾,朦朦胧胧,却又敛起,只低低道:“我娘昔日在时,就曾常跟我念。”
    青玫着急握紧她的小手儿:“凤哥儿……不怪我?”
    云鬟道:“我为什么要怪姐姐,只不过,以后我说的话,你可务必要听着才好呢,且无论如何晚间是不许外出的,毕竟危险。另外——你们既然已经两心相许,改日便对陈叔说一声,到底要让他拿个主意,为你做主,你不必怕陈叔为难,毕竟还有我呢。”
    青玫听她温温说来,竟不似个六岁的女孩子,反像是个知心知意的姊妹,青玫便用力将她抱住,此刻却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觉得心头竟是前所未有的熨帖。
    正在这时,便听得不远处有人叫“凤哥儿”,青玫擦擦眼中的泪,笑道:“必然是小宝他们找你呢,天色还早,你便同他们在这儿再玩一会子,我先回庄上,待会儿再来找你。”
    云鬟答应了,青玫起身,看着眼前女孩儿稚嫩的脸容,偏这般通人心意的可爱可敬的,她竟不舍得离开,终究俯身,在那吹弹得破的脸颊上亲了口,这才提着裙子迈步往前,走了两步,便又回头看向云鬟,嫣然一笑。
    河畔风轻云淡,密林里有蝉唱,不远处有孩童的欢喜叫声,云鬟无法形容自己眼前所见的这一幕有何其惊艳,——杨柳如丝,丝缕成幕,旁侧有流水潺潺,而少女站在柳荫之中,身段窈窕婀娜,如此回头一笑,明眸皓齿。
    云鬟自问从未见过这样天然美好的场景,更未见过这样美极无言的女孩子。
    ——就如同一朵年华正好的花儿,用尽所有的力气,在最好的春日里绽放了她最好的明媚花颜。
    云鬟只顾看,竟然无言,可与此同时,心底竟浮现一丝脆弱的不安,这一幕实在太过完美,然而于她而言,世间最完美之物,往往是十分短暂、不会长久的……
    就在她反应过来之前,青玫已蹁跹而去,云鬟只得起身,拨开柳丝,往小宝他们说话声音传来的地方去,不料才走几步,忽地心头莫名一跳,她回过身,看向青玫离去的方向。
    绿荫深处,扑啦啦一连声响,是林中的雀鸟,仿佛受了惊恐,纷纷地振翼飞离。
    
    第19章
    
    且说素闲庄门口,小幺入内通报,陈管家不知何事,忙迎出来。
    却见门口站着两人,一眼望去,当真有蓬荜生辉、眼前一亮之感,却不知是何来头。
    陈叔上前迎了,还未开口,浮生已笑道:“老先生,我姓任,这是我们家四爷,先前庄上大小姐在京内的时候是曾认得的,故今日特来相见。”
    陈叔一怔,迟疑着问道:“敢问两位,是跟侯府相识的?”
    任浮生道:“崔侯爷是我们四爷的相交。”
    陈叔闻听,却并无欢喜之色,反微微皱眉,又打量了会儿白四爷,因见是这样器宇轩昂仪表不俗的人物,才勉强道:“既如此,二位请到庄内稍憩。”
    当下引了两人往内,白四爷且走且看,却见这庄子虽不算阔大,倒也干净雅致,别有一番意趣。
    不多时来到花厅之上,陈叔揣着手儿道:“我们小主人先前出门去了,如今且不在家,两位暂坐喝茶,老仆叫人去找一找。”当下便退了出去。
    谁知他倒是去了,四爷跟浮生两个坐了半晌,却也不见有个人来倒茶。
    四爷端坐椅上,仍是神色不变,只见厅内地上,砖地洗的很净,斜阳从窗口照进来,窗口一盆兰草随风摆动,影子在地上,闪烁浮动,不觉有“偷得浮生半日闲”之感。
    一念所动,不由又看浮生,却见他如个猴儿似的,竟坐不住,在椅子上簌簌移动了会儿,便跳起身来,走到厅门口观看。
    四爷暗中一笑,浮生却见庭院静寂,哪里有个人来伺候,浮生便有些耐不住:“这老儿是怎么了?方才在庄外神色就不大好,如今又把我们晾在这儿,连口茶也不曾有。”
    白四爷倒是知道些端倪,便道:“这老管事是谢家的人,他肯让我们进来,已是好的。”
    浮生被他一提点,顿时有些领悟,因回身道:“四爷是说……因为崔家休妻的事儿做的很不地道,故而这管事的听见我说跟崔侯府有旧交,才对我们冷脸?”
    四爷不再答话,却是默认了。浮生气来得快,退得也快,便笑说:“原来也是个谢家的忠仆,倒是罢了。”
    四爷见他忽怒忽笑,不由微微摇头。
    两个坐了片刻,忽见外头廊下有两个女子经过,其中一个远远地往这儿瞧了一眼,顿时变了脸色,脚步匆匆地便去了。
    四爷早看的分明,浮生却正在厅内来回走动着看光景儿,并没留意。
    正陈叔去而复返,身后一个小厮跟着,捧着茶盘送上,却是两盏糙茶。
    陈叔道:“老奴方才已经派人去找小主子了,只不知何时才回来,两位且先吃茶。”
    浮生才要说话,四爷已然起身,长指拂衣,温声说道:“既然一时难寻,我们改日再来就是了。”
    陈管事略有些意外,正在此刻,忽地厅门口有个小丫头来到,说:“陈叔,林大娘叫你。”
    陈管事回头:“我正待客呢。”
    小丫头道:“知道,大娘让你快去。”
    陈管事不知如何,只得先道:“请两位自便,我去去就来。”
    陈叔跟着那丫头出门,往旁走了会子,却见侧房之中,果然林嬷嬷站在那里,绞着手儿,满脸忧急。
    林氏见他来了,便着急问道:“厅内那两个是什么人?”
    陈叔不以为意:“两个闲人罢了。”
    林嬷嬷喝道:“你这老儿,还在说瞎话?你且跟我说,其中那位大人,是不是姓白?”
    陈叔道:“正是姓白,你如何知道了?”
    林嬷嬷听了,伸手指着陈叔,急道:“我如何不知道呢?我可不是见过他的?……你又知道他是谁?凡人请也请不来的人,请来了都要诚惶诚恐、生怕有丝毫伺候不到之处……你却敢把人晾在厅内干坐?你这般大的脸!”
    林嬷嬷因是侯府出身,来鄜州自然是“屈尊降贵”,何况她素来行事规矩等跟陈叔又是大不同,因此两人虽都是在庄上,素来却有些互相看不惯。
    陈叔便冷笑:“不就是跟你们崔侯府相识的么?他们家里若是要请凤哥儿回去,也没有个叫陌生男子来的道理,什么侯府,连个规矩也……”
    林嬷嬷啐了口,不等他说完便道:“什么‘相识’,快罢了!人家肯说句相识,也是抬举了我们了。不是我自打嘴巴——认真说起来,崔府竟还不配跟人家相识的呢。”
    陈叔原本不懂,听了这话,才问道:“这怎么说?”
    林嬷嬷鄙夷瞧了陈叔一眼:“这位白爷,乃是刑部的白大人,你这乡野鄙夫,大概也不知道‘刑部’是个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全天下的大官司,都是他管着的,我虽不懂,却也听闻这位大人的名号,着实是人人敬畏的,别说是侯府,就连京内的皇亲贵戚们,又哪个不敬他三分?他先前曾去过府内两回,只因是这个好相貌气度,我虽见了一次,却也记住了。实则他跟府里没什么格外交际,如何今儿却来了?”
    陈叔听了这一番话,方才认真起来,目瞪口呆说:“他们说,是跟凤哥儿认得的,我还当是幌子而已,怕他们是崔府里……”说到这里,便戛然而止。
    林嬷嬷并不计较他的话,却也想不通白四爷因何而来,只得说道:“罢了,横竖人家肯来,就是天大的脸面,且快去好生招呼,再叫人把凤哥儿叫回来,唉!青玫那丫头真是死性不改,又陪着出去疯跑,真是丫头大了,心也越发野了!回来看不打她!”
    陈叔匆匆答应,便忙抽身出去,此刻却见白四爷跟浮生出了厅,正在门口张望。
    林嬷嬷正也出门,见状欲躲已经来不及了,眼见白四爷竟走过来几步,林嬷嬷只得低了头,忐忐忑忑地行礼道:“奴婢见过白大人。”
    四爷仍温和道:“不必多礼,你是先前跟着姑娘的乳母嬷嬷?我曾在侯府见过你一次。”
    林嬷嬷见他竟记得自己,不由越发惶恐起来,红着脸,涩口涩舌说道:“四爷好记性,正是奴婢。”
    四爷道:“你们姑娘不在家?”
    陈叔忙插口道:“已经派人去找了,眼见天也不早,只怕正是回来的路上了。”
    陈叔因得了林嬷嬷一番话,方去掉敌意,小心相待起来,而四爷见时候不早,便欲告辞,陈叔忙苦苦挽留,林嬷嬷也在旁相劝。
    浮生因好歹来了一遭,没见着真神又怎舍得离开?便也竭力撺掇,又道:“这院子我觉着甚好,我去转一转看看。”竟不等四爷开口,便跳了出去。
    浮生在前面转了一遭,他少年腿快,精神又足,这院子且不大,哪里经得他转,不知不觉中走到内宅,因素闲庄上奴仆不多,也鲜少遇见人。
    正走了会儿,忽见前头一所院落,有许多青青修竹栽种门口,显得雅致阴凉,浮生喜欢,便跑过去。
    如此进了院中,见廊下趴着一只黄猫,又肥又大,正在酣睡,见了人来,只稍微眯起眼睛瞅了一眼,懒洋洋地,不予理会。
    不料浮生少年心性,便伸出手来扯胡须,捏鼻子,那黄猫不堪其扰,便跳起来,回身把半掩的房门中挤了进去。
    浮生哈哈笑起来,跟着猫进了室内,见里头布置的也十分简朴,清清爽爽的,四壁许多书架,又有长案上放着文房四宝,像是个书房的模样。
    浮生瞅了会儿,书房他自然是见得多了,瞧着没什么意思,正欲离开,却见那肥猫跳上桌子,就趴在彼处,又欲打盹。
    浮生偏凑过去,正要再行摩挲它,目光一转,却见桌上放着两本书,他伸手拨了拨,望见底下那本之时,便笑道:“咦,这个岂不是……”
    话说浮生正在房内胡闹,便见有个小丫头如风一样跑了来,见浮生靠在桌边,便叫嚷道:“你跑到我们大小姐的房内做什么?快出去!”
    浮生吐了吐舌道:“这是凤哥儿的卧房?我不知道……”
    小丫头正是露珠儿,便推浮生道:“你这人好无道理,哪里一到人家家里,就跑到小姐房中来的?”又看浮生动了那书册,便斥道:“我们姑娘最宝贝她的书,任谁不敢动的,你真好大的胆子。”
    浮生挑了挑眉,偏笑道:“这分明像是个书房,我若知道是凤哥儿的卧房,也不敢就进来的……都是那只猫,是它引我进来的!”
    桌上的黄猫似听懂他在非议自己,便微微眯起眼,轻蔑地扫了浮生一眼。
    浮生扮了个鬼脸,便退出院子,又怕四爷等的急了,忙抽身回到前厅,也不提自己在后院胡闹之事。
    正陈叔搜肠刮肚的、已经想不出要说的话,见浮生回来,陈叔便借故退了出去。
    四爷便看浮生道:“你去了哪儿?如何一脸做贼心虚?”
    浮生凑到跟前儿,笑道:“哪里有做贼,不过是走错了地方,可错有错的好处,四爷你猜我看见什么了?”
    四爷皱眉看他,浮生摩挲着下巴,思索说道:“这素闲庄的嬷嬷也认得四爷,四爷又认得凤哥儿,可凤哥儿年纪才这样小,到底你们有什么渊源呢?四爷若是肯跟我说,我就告诉你我看见的是什么。”
    白四爷听了任浮生这一番话,轻扫他一眼,并未开口,然而心底却不由想起四年前的一桩怪事来。
    就在浮生同四爷“讨价还价”之时,陈叔来至门外,便问小幺道:“怎么凤哥儿还没回来,可多多派人去找了么?”
    小幺道:“已经有四五个庄客去了。”
    陈叔看看天色,又回头看看门内,虽不知白四爷跟浮生两人来此何意,但方才看四爷是那样的谈吐气质,便知道林嬷嬷所言非虚,不管如何,这样难得的人物跟凤哥儿认得,又亲自登门来见,只怕果然有一番渊源,纵然将来凤哥儿回到京城,倘若有这么样儿的一个人……也不至于太过孤立无援。
    偏这会儿凤哥儿不在……陈叔不由忧心如焚。
    你当崔云鬟此刻在何处?原来自打先前青玫离去,云鬟回望密林,正觉有些不祥,却有小阿宝发现了她的踪迹,便跑了来,催她去看蜻蜓。
    云鬟只得按下心头不安,便同孩童们来到河畔,见那蜻蜓被细草拴着,想飞又飞不了,有些怪可怜的,便劝阿宝放了。
    如此闲闲地玩耍了一阵儿,眼见天色渐暗,有些孩子便各自归家。
    因青玫说过要来接自个儿的,因此云鬟倒也并不急着走开,只是抱着膝出神。
    从此处望出去,葫芦河对岸,和风吹拂,金黄色的麦涛随之阵阵涌动,远处山峦层叠,隐隐可见。
    晴空之下,时不时地有白鹭翩翩飞过,白羽挥动,仿佛一朵雪白的莲花自眼前飘动,轻灵曼妙。
    云鬟呆呆看了会儿,倒是恨不得记忆只停留在此刻最好。
    熏风微暖,云鬟几乎昏昏睡着,心中却记挂着青玫如何还不来。而想到青玫,不由便想起那曾让自己百般猜测的人。
    云鬟原本不知青玫的心上人是谁,可毕竟只要细心搜寻,一切皆有踪迹可循,何况是这种男女之事,每每便会流露于眼角眉尖,等闲哪里是藏得住的。
    那一次,青玫领着她出去玩耍,是阿宝来说,鄜州大营的人在河畔驻扎。
    他们来至河畔,正有一个士兵收拾锅灶,便向阿宝扔过来一个烤熟了的红薯。
    云鬟当时并没在意红薯,她只是回眸看向深林中,隐隐觉着那里有什么在盯着自己。
    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就是在那一回首的功夫,她已经看见了——
    青玫的目光,并不是看着自己,也不是看着阿宝等。
    她面上微红,眼底含笑,是那种含羞带喜的笑容,双眸盈盈,望向对面。
    云鬟对那种神情并不陌生:但凡是怀春少女,差不多都是如此,被青玫用这种目光注视的人,自是跟她情丝暗系的那人。
    刹那间,仿佛这一幕定格在云鬟的面前,如一卷慢慢会动的画。
    云鬟则定睛望着回忆中的自己跟青玫,然后,她顺着青玫的目光看了出去。
    就在身前不远,树林边上许多兵士在走,军队的锅灶旁边,是那个俯身收拾锅灶的士兵,正举手扔了一个红薯给阿宝等。
    可他虽是向着阿宝等顽童扔出红薯,但他的双眸,却赫然……也正含笑看着青玫。
    在如一个旁观者的云鬟眼中,她看的清清楚楚,青玫跟那士兵,瞬间竟是四目相对,青玫在笑,而士兵看似对着顽童们的笑,事实上,却是对着青玫。
    原来,这个“神秘人”,是他。
    云鬟闭着双眸:原来是他。究竟青玫是从什么时候认识这兵士的?他又是什么样的人?可是前世,青玫出事之后,她并没听闻有任何关于这士兵的消息……而这一回青玫进衙门,这士兵也从未露面。
    何况鄜州大营的军律严格,这人又怎会轻易出营来跟青玫相会?且此人是军中身份,真的能跟青玫两人终成连理?
    可云鬟十分期望青玫能够达成所愿,故而竟不想把自己忧心顾虑的种种跟她提起。
    于是云鬟只叮嘱青玫,以后不可再擅自行动,只把此事跟陈叔坦明,让陈叔拿主意就是了。
    云鬟想了许久,不知不觉竟似睡了一觉,恍惚中仿佛听见一声尖叫,似真似幻。
    她猛地抬起头来,却发现暮色淡淡,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青玫竟仍未来,云鬟想起先前自己顾虑的种种,还有方才那一声,心中竟越发不安。她站起身来,腿已经有些麻了。
    只撑着拂开柳枝,往树林深处而去。
    走了有一刻钟,隐隐听见前方有些动静,云鬟不由叫道:“青姐!青姐!”连唤两声,并无答应。
    云鬟握拳,复往前又走了片刻,手剥开垂柳之时,便瞧见前方树下,有一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