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宠悍妻-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查先生德高望重,本王爱才惜才,恨不得把他招揽到身边,若得他高见,便是说话难听一些又何妨?你且带路,我们如今便去。”东浙王淡淡地道。
  查端明应声,“是!”
  查先生的小院,从来都有不少贵人到访。
  但是,位分尊贵到东浙的土皇帝,这还是头一次。
  查端明先进去禀报,怕祖父一会儿说话太冲得罪王爷。
  东浙王也知道她的意思,他虽说不在乎查先生说话难听,但是,没有人喜欢听难听的话。
  查先生见到查端明,脸上就不高兴了。
  查端明上前就给查夫人请安,“祖母,您身子可好?”
  查夫人看着她,“祖母?如今怎地又是祖母了?不是老夫人吗?”
  查夫人是真真的伤心,辛苦养育她长大,名分是祖孙,感情是母女,但是,却换来她轻飘飘的一句查夫人。
  查端明闻言,站在一旁,也没有羞愧之情,只是,像是有些抱歉地看着她。
  查先生挥挥手,“你来做什么?”
  查端明这才上前禀报,“祖父,王爷说知道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事想请教您,如今王爷就在外头。”
  查先生哼了一声,“请王爷回吧,我没什么可让王爷请教的。”
  查端明眸子微闪,淡淡地道:“祖父,王爷是东浙的皇帝,不为您自己,也得为祖母着想,乱世中,活命不容易。”
  “你……”查先生猛地抬头,“你是威胁我吗?”


第230章 你确定暴雨会来
  查端明慢慢地摇头,回头瞧了一眼,确定无人,才露出了惊痛的神情,急声道:“祖父,有些话请恕我不能一时三刻分辨给您听,但是请相信我,我从不曾有心去帮谋反之臣,我只为东浙百姓着想,如今朝中来了人,说十九日将有暴雨降临酿成灾祸,王爷此番前来,便是要核实此事,您一定要如实告知,否则,东浙百姓将遭逢大难。”
  查先生看着前后态度忽然不一样的她,眼底闪过疑惑的神情,“你是什么意思?”
  查端明几近哭泣地道:“祖父先莫问,等事情过后,孙女会回来跟您解释清楚,孙女自小承您的教诲,不忘您为孙女起端明二字,请您相信我。”
  查先生将信将疑地看着她,良久,他道:“请王爷进来吧。”
  查端明看着他,恳切地道:“祖父,言词上,需得注意,东浙王刚愎自用,性情暴戾,在朝廷未有决断之前,您千万不可惹祸上身。”
  查先生听到她说在朝廷未有决断之前这句话,眸子迅速扬起看着她。
  “祖父,事儿过了之后,我会跟您解释的。”查端明轻声道。
  “嗯,祖父信你。”查先生这下才信了八九。
  查端明站起来,先福身,再转身出去请东浙王。
  她整个松了一口气。
  她知道祖父的性子,更知道王爷的性子。
  祖父对乱臣贼子是恨之入骨,唯有用这个方法才可叫得他隐忍。
  王爷虽尊重有文才之士,但是,却不喜听逆耳之言,若一时之气,杀了祖父,那便断了她的退路了。
  查端明的引荐,让东浙王大为欢喜,他做出礼贤下士的姿态,对着查先生就是一顿恭维,查先生素来厌恶虚伪之人,但是今日得了查端明事先提醒,纵然心中不悦,却也只露淡淡微笑。
  问到十九日的是否会天降洪水,酿成灾祸,查先生这才回归了正色。
  “老朽对观天象的本事必不如钦天监正大人,只是,这几日确实有异象,且旱灾已久,这天道素来物极必反,干旱了这么长时候,忽地出现异象,便有逆转之势,恐成洪灾也不定。”
  东浙王闻言,神色微变,“如此说来,东桥城外的陈瑾宁,真为灾祸而来?”
  查先生不语,只当听不懂他这句话。
  东浙王思揣良久,又问道:“按照先生所言,本王该如何应对这一场天灾?”
  查先生微微笑了,“但凡仁者,以人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
  查端明在旁边听得此言,微微一怔,连忙给查先生打眼色,示意他不必说这些。
  查先生站起来,拱手道:“老朽只能说这么多,王爷英明,想必已经有了决断。”
  东浙王点头,“本王明白了,谢老先生相告。”
  查端明很失望,祖父这话,已经直言叫王爷派兵防洪赈灾。
  但是,她不这么认为,她认为暴雨若来,最好就是趁乱杀了陈瑾宁这三千人,除去祸患。
  事后宣称,这三千人死于洪水,朝廷便是要追究也追究不到。
  若暴雨不来,便可证明朝廷派人妖言惑众,乱东浙人心,更可对东浙宣称朝廷有对东浙赶尽杀绝之心,这样既诋毁了朝廷又重新得到百姓的心。
  而且,若将士去防洪,这意味着手上可用的只有府兵,五千府兵虽能抵挡三千兵马,可到底还是有一定的风险,她做事,要稳妥,要万无一失。
  离开查宅之后,查端明问东浙王,“王爷打算怎么做?”
  东浙王沉吟了片刻,“明日且看,对了,朝廷军如今在做什么?”
  “据报,陈瑾宁派了一队人去筑建沙包。”
  东浙王道:“如此说来,这水灾真的会来?”
  八月十九这天,天气还是很好,风和日丽,万里无云。
  秋凉渐渐明显了,落叶染了一地的金黄。
  苏意和甄士安看着这么好的天气,心里都有些不安。
  今天就是十九了,却没见有暴雨来临的迹象。
  莫说暴雨,哪怕小雨阵雨的迹象都没有。
  甄士安的不安比较明显,因为他是武将出身,此战的唯一机会,就是暴雨大乱之后杀入东浙王府。
  他不可能带着三千人出兵,然后又带着这三千人灰溜溜地走。
  而且,他也不可能不战而跑。
  真打的话,这三千人还不够东浙军塞牙缝的。
  他问苏意,“苏兄觉得应该怎么做?”
  苏意也是束手无策,“只能再看看。”
  “我进去问问瑾宁吧。”甄士安道。
  苏意拉住他,“甄兄,我们再等等,她这会儿,只怕也是心烦意乱,你我都是长辈,就算只是问问,对她来说也可以是责难,我们还是想想其他法子吧。”
  甄士安脸色沉重,“原先带兵出来的时候,我心里就有些不踏实,因为瑾宁一直都没如何用兵,但是我想着是皇太后亲下的旨意,想必是有了应敌良策,殊不知,却是未知的暴雨洪水,这还得老天爷赏脸啊,老天爷不赏脸,事成不了。”
  苏意道:“这一路缓慢地分路行走,不引人注意,然后三千兵马忽然出现在东桥镇,确实能给东浙王一个措手不及,只是,若是杀过去,这措手不及还有用,如今这样,也不知道用意何在,我是不忍问得太多,怕伤了她的自尊心。”
  身后传来瑾宁的声音,“低调行兵,是免得京中的人告密,也避开沿路探子的耳目,让东浙王不能早早做好准备,也争取了时候让我们的人在东浙城散播流言,制造攻打的东浙王的理由。”
  苏意一怔,“京中的人告密?”
  “师父,朝中谁是东浙王的人,如今还不知道,这就是为什么皇太后命我在成亲当晚就离京,甚至粮草我都没找兵部和户部要,只等事后补上。”
  苏意和甄士安听了她的话,觉得一切都安排得很妥当,确实也合理。
  只是,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天空,如果暴雨来临,这个计划真是完美了。
  天空回以他们一个灿烂的太阳。
  甄士安实在是忍不住了,看着瑾宁问道:“你确定暴雨会来?”


第231章 看穿了
  瑾宁看着万里无云的天空,点头道:“是的。”
  “但是,今天反而比昨天还热了一些,且一丝云都没有,今天怎么可能会下雨?”
  “且等晚上吧。”瑾宁轻声安慰。
  她想起前生关于这一场暴雨飓风的记载。
  “本万里无云,晴空明朗,昼狂风迅疾,黑潮聚拢,以灭世之势侵袭,户破牖,殒瓦擗屋。礧击巨石,揉拔乔木,潮水倒灌,势如破竹……”
  这是一场灾难,但是前生被东浙王利用为当今皇帝不仁导致上天暴怒,降祸百姓。
  不管东浙王现在如何排兵布阵,但是灾祸一来,他就必须得调派军士到沿岸去。
  那些都是他这些年暗中征召的军士,不是朝廷在编军人,没有受过正规的练兵,也没上过战场,瑾宁不希望他们参与战争。
  到了傍晚,渐渐地就有了风,但是风很轻,只稍稍比白天厉害了那么一点点。
  苏意和甄士安都提心吊胆,甚至,已经在筹备另外的计划。
  他们的计划,不外乎是在附近找援军。
  只是,最近的援军,都起码两日才可抵达,一来一回,起码得四天。
  也就是说,还得在此屯兵四天,屯兵也就罢了,可东浙王那边不会就这么袖手旁观。
  天灾没有出现,东浙王该起疑心了。
  而且,往附近找援兵,东浙王也肯定会知道,到时候援兵未到,他们就被歼灭尽了。
  所以,怎么都没办法,要全身而退,是真的只能灰溜溜地退兵。
  但是这样一来……
  甄士安自己都苦笑,这浩浩荡荡的三千人出征,结果一场仗都没打就走了。
  甄家的名声,败在他的身上了。
  甄士安和苏意的担心没有持续太久。
  到了戌时,便见微雨细风。
  孙长安惊喜地道:“这是飓风前的征兆了,风会慢慢地加剧,末将出身粤西海边,每年都经历几个飓风,就是这样的。”
  “真的?”甄士安常年驻守漠北关,在那边,下雨都是难见的事情,不要说暴雨巨峰了。
  倒是有风沙,一吹起来也是昏天暗地的。
  瑾宁站在帐外,看着暗黑的天空,感受着脸上的风和细雨。
  她眸光慢慢地坚定起来,沉声吩咐道:“所有军士,起营帐,收拾好所有物什,到东桥石屋躲避飓风。”
  东桥石屋,其实就是东桥的驿馆。
  这驿馆很多,比寻常驿馆要大上几倍,这是因为东桥曾出现过好几次地震,所以官府建造了的石屋,用以在灾难时候安置灾民。
  三千军士,全部退到了石屋。
  飓风在晚上亥时左右登陆。
  石屋所有的人,都目睹了这一场飓风,外头是飞沙走石,飓风刮过如鬼哭狼嚎。
  石屋坚固可防风,但是石屋外头的东西,就被吹得影踪不见,院子里大树被拔起,外头瓦顶被掀,哇啦啦的一阵响。
  这里不是飓风登录的中心点,沿岸一带才是。
  瑾宁虽然早命人疏散,但是她知道,因这次飓风征兆不明显,沿岸的百姓,愿意疏散的不多。
  她其实是利用了一场灾难。
  东浙王府。
  “竟然真的有飓风暴雨。”东浙王怔怔地看着外头,王府虽早做了防风的准备,但是也有许多东西没来得及收拾,被飓风卷走。
  “王爷,不必担心,不管酿成什么灾祸,只管对外宣称,这是朝廷之罪。”查端明沉声道。
  “朝廷之罪?”东浙王淡淡地看着查端明,“你是不知道外头怎么传言吗?外头说本王有谋反之心,上天才会降罪。”
  “是非黑白,谁说得坚定谁就是白,东浙是我们的地方,事情真相如何,都由我们来说。”
  东浙王咬牙切齿地道:“若上天真为惩治本王而来,本王便更要逆天而行,本王所做的事情,本就没打算顺应天意,暴雨过后,先安置灾民,然后迅速寻找新的兵器库炼火药,本王要在一年之内,攻上京城。”
  “王爷,安置灾民,是朝廷的责任,官府会做。”查端明淡淡地道。
  东浙王眯起眼睛,“你说得没错,本王不能浪费粮草,一旦起事,首当其冲要粮草充足,你马上下令,风一停,派人严密看管粮仓,任何人没有本王的命令哪怕是府衙的人,都不能开仓。”
  “是!”查端明应声。
  东浙王看着这场暴雨,眼底渐渐生出兴奋而嗜血的光芒,“陈瑾宁这三千人,本王看得极为不顺眼,这场风那么大,不知道能否把石屋吹塌?”
  查端明顿时明白他的意思,“王爷,如今府中还有八桶火药,但是火药不能沾水,必须等暴雨停了之后再可出运。”
  “那就等等,等等,本王不心急!”他回身吩咐,“传令下去,明日所有府兵回防,其余军士,出动救人,转移。”
  “是!”门外的守将应声而去。
  飓风过后,便是瓢泼暴雨。
  这场暴雨大得吓人,东浙城里,无处不水浸。
  查端明追了守将出去,沉声道:“除了府兵回防之外,再命五千军士回王府外守着。”
  “这,王爷的命令不是这样的。”守将犹豫道。
  “听我的,事后,王爷会对你重重有赏。”查端明微笑道。
  守将看着她,知道她一向料事如神,但是,这军令……
  “若真出什么事,王爷怪罪下来,你可以说是我的下的命令。”查端明道。
  “那一切就听查姑娘的。”守将领命而去。
  查端明嘴角露出了诡异的笑,这一场飓风暴雨来临的时候,她一下子就明白了陈瑾宁的来意。
  陈瑾宁不是为什么暴风雨而来,她只是借助这一场风雨,实际是要突击东浙王府。
  她的目的,不是东浙,只是东浙王,只是东浙王府。
  她带了三千人,这三千人必定骁勇善战。
  其实府兵五千,勉强可抵挡,但是若对方突击,府兵就有可能大乱,因此,她得先安排五千兵马在外,让陈瑾宁以为外头的五千兵马就是府兵。
  她也先不跟东浙王说,此人虽心狠手辣,但是疑心很重,总要问长问短,且她不是断然肯定陈瑾宁的意图是这样,一旦料错,王爷是会秋后算账的。


第232章 巧妇难为
  她认为,如果陈瑾宁要主攻东浙王府,暴雨的时候,便是最好的时机。
  然后,一直等到明日一早,还没等到陈瑾宁的军队来袭,命人查探,陈瑾宁的人还安置在石屋里,不曾动过。
  查端明暗自奇怪,难不成猜错了?
  陈瑾宁你到底是要做什么?
  她觉得十分不安,又抽调了五千兵马回防。
  石屋里,苏意,甄士安,瑾宁三人正在商议进攻事宜。
  “我们不能在此久留,大雨是我们的屏障,一旦雨停,石屋必遭突击,虽说靖廷毁掉了他的兵器库,但是,平安公主所说的那种火药,王府必有准备,他们莫不清楚我们的意图,必定会趁着这一场飓风暴雨让我们命丧于此,所以,在暴雨停歇之前,我们必须得撤离。”
  “撤离?”苏意怔了一下,“你原意不是要趁着暴雨来临的时候攻打王府吗?”
  瑾宁道:“没错,但是这场暴雨不会那么快停歇,现在不是最好的机会,既然是要突袭,自然就要对方措手不及,暴雨会持续五天,洪水成灾,如今我们首要的是跟百姓待在一起,这样才确保安全,同时我们有五天表现的机会,为皇上收复东浙百姓的心,若我没料错,东浙王一定不会赈灾,因为朝廷动向未明,他绝不会在这个时候打开粮仓,这是朝廷收复民心的最好时候,民心所向,定能助我们大获全胜。”
  甄士安奇异地看着她,这孩子说的并非是多高明的战术,说白了,其实是最简单的战术,不外乎是借助天灾,先夺民心,再暗箭突击,这其实有点阴险。
  但是,她却说得那么正义。
  不过,纵观整件事情,确实是正义的。
  东浙王确实是乱臣贼子。
  查端明的防备,没有迎来突击。
  反而得到消息,陈瑾宁带的三千人,已经在暴雨中赶往沿岸一带去协助百姓逃灾。
  这场暴雨,从飓风来临的那一刻至今,就不曾停歇。
  城郊房屋倒塌无数,树木连根拔起,便是城中也有倒塌的房屋和被掀起的瓦顶。
  且暴雨还没有停歇的迹象,官府大开学堂,各乡祠堂,各大寺庙让房屋倒塌的百姓入内避雨。
  但是,暴雨越来越大,靠近山边的百姓是必须要撤离的,否则,一旦出现山体滑坡,山泥倾泄,则后果不堪设想。
  然而,山边那么多村庄,撤离又不是极容易的事情,有些山民不愿意离开家园,说服无效只能是强行扛走,这需要大量的人手。
  官府人手不足,只能寄望东浙王的军队,东浙王一万五千人回防,再派了一万人到沿岸地区,剩下的人手就不多了。
  官府那边,知道东浙王不止这么点儿人手,知府周大人冒雨策马来到王府,却见王府大街里里外外都站满了身穿蓑衣的军士,极黑的天空下,暴雨狂注,王府里外三条大街,全是锥顶的蓑帽。
  周大人气得浑身颤抖,冲阵前喊了一声,“劳烦让个道,本官有要紧事见王爷。”
  军士铁面无情,暴雨之中,寸步不让,甚至,无人搭理周大人。
  周大人看着阵势,知道要见王爷是不可能了,便再喊道:“那位守将,出来与下官说句话吧?如今灾情告急,请王爷派人救灾和疏散。”
  暴雨滂沱,除此之外,寂静无声。
  周大人不甘心,再喊了几遍,直喊得力竭声嘶也无人搭话。
  他真是气得够呛,知道是没希望了,也免得在此浪费时辰,策马而去,想直奔粮仓,先开仓让安置好的百姓先吃顿饱饭。
  然而,到了粮仓,却发现粮仓原先的守卫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起码两三千人的军队。
  这些人和方才王府外的人一样,身穿蓑衣,手持长刀,立于暴雨之中,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周大人喊道:“敢问守将何在?”
  这一下,人群中走出一人来。
  他和其他军士一样身穿蓑衣,但是里头是黑铁盔甲。
  “周大人,暴雨来此,有什么事吗?”这名守将高声问道。
  周大人方才在王府吃了钉子,如今听得有人应声,心中大喜,连忙道:“本官要命人开粮仓,接济灾民,如今一部分灾民虽暂时安置……”
  那守将不等他说完,便打断了他的话,“周大人,请问有王爷的手谕吗?”
  周大人一怔,“王爷的手谕?”
  这东浙粮仓是隶属官府的粮仓,不是王府的,这是官府留的备用粮,该交给王爷的粮,已经交齐了,东浙王爷的粮仓有好几个,但是这一个却不是他的。
  “没错,王爷下令,但凡开仓,必须要王爷的手谕。”守将道。
  周大人连忙道:“将军是不是搞错了?这并非是王府的粮仓。”
  守将嗤笑,“这东浙城的粮仓都是王爷的。”
  周大人浑身冰凉,这是什么意思?
  这东浙王是真要反了吗?
  周大人在东浙王府为官,是东浙的官,也是朝廷的官。
  在此任职五年,他很清楚东浙王的为人,绝非外人所以为的仁义,但是一直认为,他表面功夫总会做齐全的。
  然而,今日大灾,他竟然封了粮仓?这是要饿死百姓吗?
  他是真的要反了?
  东浙城的官员,几乎都是东浙王的心腹,但是周大人不是。
  他隐隐觉得,事情不妙了。
  他是只身前来的,衙门所有人都派出去了,他一人之力,如何能对抗这两三千军士?
  且原先的守卫,也不知道去哪里了,他心头恐惧,总不会是被灭了吧?
  周大人不敢再说,只得策马回去。
  粮仓没有了,安置的灾民还得吃饭,各大安置点本来就没有多少存粮,甚至还不够百姓吃一顿的。
  百姓一旦饿肚子,就得闹事。
  这一轮跑下来,周大人是着急上火,嘴角都快冒烟了。
  看着城中的乱局,再看如旧倾盆如注的暴雨,周大人真是束手无策。
  去了广福寺里,看到百姓饥肠辘辘,纷纷在问何时才派粥,周大人竟不知道如何作答。
  捕头上前安抚,“大家放心,大人已经去找东浙王,王爷一定会开仓赈灾的。”
  “没有,没有!”外头冲进来两人,他们是从暴雨中跑来,浑身湿透,一张脸青白难分,额头青筋爆现,“东浙王已经关闭粮仓,所有粮仓都有重兵把守。”


第233章 强行疏散
  失去家园和亲人的百姓本来就焦灼万分,听得这两人说,都围过来问怎么回事。
  方才冲进来那两人狰声道:“我东城张三大夫家的,我父亲昨夜出诊未归,我怕他出事,因此安置后便带着弟弟去寻找父亲,跑了一晚上,只看到王爷拥兵在府邸,没下令兵士救灾,且所有粮仓外,都有重兵把手。”
  他转身猛地看着周大人,“周大人,你莫要欺骗大家,你方才就是从粮仓过来,王爷不许开仓,他要饿死我们。”
  众人纷纷震惊,盯着周大人逼问真伪。
  周大人一时无言以对,甚至连如何安抚都不知道了。
  正僵持着,便听得官差前来禀报,“大人,宁安县主陈瑾宁带着苏意苏大人,甄士安甄将军前来相助,孙士安将军运来军需粮草,先给灾民应急!”
  周大人浑身一振,这个宁安县主带着三千兵马驻在东桥,他是知道的。
  暴雨的传说,也是从她军中传出,说是奉旨而来疏导百姓的,至于为何不进城,怕也是被东浙王阻拦在外。
  但是,这些事情他不管,他只知道,他的百姓如今有饭吃了。
  他当下大手一挥,“来,我们去迎接县主。”
  周大人看到暴风雨前来的三千战士,还有浑身湿透的陈瑾宁,甄士安,苏意等将领,再想起他今日遭受的对待,鼻子忽然一酸,上前就行礼,“下官参见县主,参见苏大人,参见甄将军。”
  瑾宁上前托起他的手,郑重地道:“周大人,不必虚礼了,救灾要紧。”
  周大人心头大热,竟忍不住便哽咽了喉头。
  灾民知道朝廷的军队来救灾,都纷纷振奋起来。
  瑾宁趁着大家有积极性,便调动了一部分健壮的百姓加入疏导工作。
  瑾宁记得前生这东浙那些山体造成滑坡,掩埋百姓,所以,她都抢先在山体倾塌之前,转移百姓,有百姓不愿意走的,她便指挥人强行带走,她被好多顽固的百姓指着脊梁骨痛骂,却毫不在乎。
  但是,转移期间,也遇到一些更加顽固的人。
  朝廷军队加入抢险的第二个晚上,要转移三乡村的村民。
  前生三乡村是整条村被掩埋了,无一生还,前生周大人也因为这个村子整个被掩埋而被削官。
  三乡村是八月二十三丑时被掩埋的,现在已经是八月二十二晚上的亥时,也就是说,距离掩埋还差一个多时辰。
  瑾宁从昨天就一直在找这个村子,但是入山的路被巨石封堵,不断清理,终于在今晚亥时前进了村子。
  但是,三乡的村长听得要转移,当下就大发雷霆,说三乡这么多年经历了多少暴风雨吹袭,从没出现过危险,要他们放弃家园逃走,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周大人上前动员,村长就是不走。
  瑾宁看时候来不及了,下令道:“愿意走的走,不愿意走的,捆起来丢在牛车上拉出去。”
  堂堂村长,要被捆在牛车上拉走,那是极大的侮辱。
  三乡的百姓自然不愿意,在三乡,村长就是族长,身份德高望重。
  因此,听得要捆村长,青年们都摩拳擦掌,要上前跟官兵们打架。
  瑾宁看着阵势,真打起来的还真未必是他们的对手,三乡人多,乌央乌央上千人,,但是入山的官兵只有百来个。
  周大人把瑾宁拉到一边,“县主,这三乡是个练武之乡,哪怕是妇人都懂得功夫,真干起来咱吃亏。”
  “练武?”瑾宁看一个个摩拳擦掌的青年,确实十分强壮,甚至那方才喘着粗气痛骂的村长,也都老当益壮,一脚跺出个深深的脚印来。
  “既然是练武之人,那就该崇尚武道,本事高强的人话事。”瑾宁这般说着,便走到村长的面前,沉声道:“村长,我素闻您是个功夫高强,在三乡乃至整个东浙都德高望重,但是,今日事关三乡村民生死存亡,我陈瑾宁不自量力,向三乡的人挑战,若我赢了,你们马上跟我走,若输了,我马上带着我的人出村,如何?”
  “挑战?”村长嘿嘿两声,轻蔑地看着她,“小女娃,我不知道你是什么身份,但是,你向三乡的人挑战,那你是真的不自量力。”
  “我知道,请村长给我一个机会,我若输了,马上出山。”瑾宁拱手道。
  村长本就不想与她废话,三乡有几百年的历史,从先祖迁移到此,一直生活都很好,但凡天灾都不曾对三乡有过什么巨大的影响,因此,他压根不相信什么山泥倾斜,山体滑坡的事情,只求尽早打发这些人出去。
  他应下了,“好,既然如此,也不说我欺负你女娃,你随便挑个妇人女子迎战。”
  瑾宁摇头,眸光在诸多青年的脸上扫过,最后,选定一个身高六尺,体格壮健的男人,“就这位大哥。”
  “再选,你连他两招都未必能接住。”村长沉脸道,他可不想让人以为他三乡的人欺负女人。
  瑾宁笃定地道:“就他了。”
  暴雨,在这个时候稍稍收敛了一下,但是夹着斜风扑满而来,还是影响了视线。
  被瑾宁选中的人叫华贵,是三乡里功夫最出色的,曾参加过东浙的武科,夺得了武举人。
  他也是三乡唯一一位武举人。
  “废话少说,这位大哥,请!”瑾宁拱手。
  周大人连忙对瑾宁道:“县主,千万不可,这位可是三乡的武举人,功夫厉害,您不是他的对手。”
  瑾宁见时间拖都太长了,虽轻蔑地道:“武举人?那我可真要见识见识,三乡的武举人是不是绣花枕头一个。”
  这话可激怒了华贵,他方才见瑾宁在指手画脚,本来就很不高兴,如今再听她口出轻蔑之言,怒气便蹭蹭蹭地上来了,他出列冷声道:“既然如此,就让我华贵领教姑娘的高招。”
  雨势在这个时候稍大了一些,三乡祠堂外的空地,围着千余人,都等着看这场较量。
  但是,强弱悬殊,便是瑾宁所带的兵,都认为瑾宁不是这个武举人的对手,因为两人往中央一站,武举人足足压了瑾宁差不多两个头。


第234章 撤离
  瑾宁在军队里属于空降将军。
  这种将军,之前也有不少,可以说是大周朝的产物。
  当初曾跟随擎天摄政王的那一批武将,在摄政王隐退之后,便开始安插自己的亲信子弟入军中,辅助着立下点功劳,就一路飞升。
  如今,大家看陈瑾宁也是如此。
  国公爷的嫡女,外公是甄大将军,师父是苏意,再得皇上封为县主,身份贵重,内定的元帅,能有什么真材实料?
  众兵士想着,她是懂得一些花拳绣腿的,但是以为这穷乡僻壤里没有好手,且自视过高,便有些不可一世竟挑战武举人,实在是有些狂妄。
  众兵士甚至有些掩面不想看,到底是自己家元帅,真出糗了,丢的也是大周军的面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