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完结)-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先生可知道山东巡抚颜继祖吗?”





    正文 第一百九十九章 “攘外必先安内”的历史渊源
    更新时间:2009…2…21 11:25:05 本章字数:3212

    所谓的没话找话就是说如此了,李孟所具有的火器知识和这个时代的相差太多,而且除却在码头上的对谈之外,孙和斗也不愿意多说什么。
    孙和斗起身相迎之后,说了几句不咸不淡的客气话,就端坐在哪里自己忙碌,反正这里的“孙府”下人都是李孟安排的从人,不用他招呼,下人们自然是诚惶诚恐的过来伺候,李孟那边自有人斟茶倒水。
    这些老弱军户和仆妇们对李孟到来也已经是习惯了,把茶水预备好之后,就行礼退下,有需要他们的时候,李孟会招呼的。
    按照观察孙家人的报告说道,孙和斗每天都是在这个书房之中,并不因为李孟来不来而有所变化,这时候的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不过因为屋子里面装满了书籍笔记之类的纸张物品,不敢放置炭火盆之类的取暖设备,很是有些阴寒。
    偌大的书案上堆满了书籍,孙和斗在那里不停的抄录誊写,这在李孟第一次拜访的时候,表明自己的身份之后,孙和斗就说明自己在做什么了。
    孙元化生前所翻译过来和创作的数学,百科以及武器的著作,都是孙元化一生的心血汇聚,曾经多次说在致仕之后要把这些东西整理成册,不过却遭遇枉杀的横祸,孙和斗从小喜欢的和他父亲喜欢的颇为一致,因此立志要把这些东西整理成册,流传后世。
    孙家人知道李孟的参将身份之后,普遍都是表示了冷淡的敌意,毕竟他们一家就是毁在山东武将的胡为上(辽镇也隶属山东,孔有德严格来说也算是山东武将)。说起来还是这孙和斗的态度好些。
    从平日里这些人忙碌的事情,李孟倒也是能判断出孙和斗是那个懂得火器的人,所以结纳的心思就放在他身上。
    要说这刻意的结纳效果确实是不好,李孟是个连此时武将规矩都不太明白地人,那里能结交孙和斗这种世家子。文贵武贱本就是天堑,更不要说李孟这种什么规矩也不懂的角色了。
    目前能有这般不冷不淡的态度,还是李孟手下铁匠们所打造的火铳所致,附带一提,郑家人招募而来的几十名铁匠都已经是到了胶州,不过试着筑了几门七百斤左右的火炮之后。李孟就让他们停了下来,这些大小地火炮,威力始终是达不到自己认为的那种地步,而且都是装在木箱车上的火炮,移动并不方便。
    一门火炮所需要的铜铁很多,而且这炮对于目前的李孟来说并不实用,李孟索性是停了下来,让他们跟着郭栋做火铳和兵器。眼看着又要扩军了,肯定是有什么技术难题自己没有解决的,希望等澳门买来的轻炮到手后会有些启发孙和斗在那里抄录东西,听到李孟问“山东巡抚颜继祖是何等人”,手中的笔停顿了下,淡淡说道:
    “没想到这边还真是山东地界,颜绳其啊。那可是东林地大人物,当年因为吏科都给事中的位置,让阮大铖怒而出东林自立,了不得。”
    “绳其”,李孟听到之后还是愣了下,古人称呼名、字、号,这是他到现在也搞不清楚的讲究,孙和斗说的应该是文人士林共知的一些事情,李孟点点头“哦”了一声,前几次来孙和斗还问了些火铳的问题。这几次看来是问得差不多了,也就不再出声。
    李孟记得很是清楚,当日这孙和斗看见那火铳之后很是惊讶,问了许多的问题,李孟倒是知无不言,能看出来对方地那种激动。
    两个人无话,场面有些尴尬的安静下去,只能到孙和斗在纸上写字的轻微刷刷声,李孟正要告辞的时候,孙和斗那边却停下笔来。迟疑了下,笑着开口说道:
    “崇祯九年的时候,颜绳其给当今圣上的题本里面说道灭奴先灭寇。逆奴负固,义在必讨。但以寇较之,奴尚隔藩篱。寇直逼堂奥矣;奴犹疥癣之疾。寇则膏肓之祟矣。很是精到啊!”
    用于奏折的这种文言和白话不同,李孟要理解还真是很吃力。不过他却看出来孙和斗的脸上的淡淡笑意有些古怪,不像是赞同这句话的意思。
    “奴”是指满清女真,“寇”是指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地闯军,“疥癣”和“膏肓”,也亏得这些年李孟一直是坚持看书学习,这才是能明白这个意思。
    在院子里面守卫的亲兵们都知道命令,不要距离这房子太近,以听不到说话的声音为准,亲兵们身在砦堡之中,李孟是武勇之人,孙和斗随说粗豪,可只不过是个书生,他们倒也是放松不少。
    猛听得屋内一声大响,外面的十几个人立刻是抽出兵器站了起来,两人立刻是出门联系外围,其余人的朝着屋中冲去,“哐当”一声,那屋门已经是被撞开了,冲进去的亲卫却都是愕然。
    青砖地上又被摔碎的茶碗,李孟站在那里已经是愤怒到了极点的模样,而端坐在书案后面的那名书生,手中拿着毛笔,脸上却有惊讶的神色,不过却不害怕,亲卫们正摸不着头脑地时候,听到李孟沉声说道:
    “没事,叫人进来把地面收拾一下。”
    亲卫们点头躬身退下,把屋门直接带上,临走的时候都是禁不住盯了那书生一眼,心想真是不知道好歹的文人,我家大人的姿态已经是做的足够了。他们却没有注意到李孟地手一直在发抖…………怒极地状态。
    “李大人为何如此愤怒?”
    孙和斗倒是悠悠然的问道,李孟猛吸了几口气,这才是平静下来,开口冷然地说道:
    “颜巡抚居然如此的糊涂!”
    听到李孟这话,孙和斗禁不住笑了起来,手中的毛笔抖动,几点墨汁落在了誊写的纸面上都没有发觉,依旧是调侃说道:
    “李大人这么说可就不对了,先不提颜继祖是大人的上官,朝野之中,诸位清要,无人不是如此说,大人何必动怒呢?”
    李孟只觉得胸腹之间都要炸开,方才颜继祖那些文言所说的,倒是经常在某些文章内可以看到,华夏五千年常有东西流传下来,这明朝和晚清还有再之后的民国时代,都是有些共同的东西。
    那题本中所说的可不就是“攘外必先安内”“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意思吗,这种卖国论调,想不到在这明末就已经有了。
    要说李自成和张献忠、罗汝才等陕西乱军,也没啥大局观,外敌汹汹他们依旧把大明搞得天翻地覆,隐约间居然和东虏女真成了内外勾结的态势,合力把大明帝国这个本就是遭遇天灾人祸的大树扳倒。
    可从李自成进北京,山海关失利,天下汉人理应共同抗击女真鞑子的时候,在后面拖后腿,投降女真鞑子的人正是大明的军将官员。甚至到了明朝只能退守南明小朝廷,大顺军大西军残部主动要求和明军联合抗击女真蛮族的时候,还有南明重臣说满清是为大明报仇,理应借助虏力,驱逐贼寇的糊涂话。
    一直到了退守至两广云贵,双方才联合起来,只是到了那时候,女真已然是庞然大物,不可被撼动,最后的抵抗也毫无用处了。至于那所谓“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抗清斗争”都是什么人做到的呢,都是来自民间的力量,所谓不晓得天命变换的愚笨士绅和民众是也。
    李孟站在那里,极度的愤怒消散之后,却感觉到无比的茫然,甚至有些许的孤独,孙和斗所说的,在平日里所看的邸报和文告中也能看出一二,大明朝廷对征缴内乱几乎倾尽了全力,可对于东虏女真的威胁,却总是认识的不够。
    “大人,这东虏不过百五十万,大明何止千万,相距如此悬殊,这腹心之乱方是大祸啊!”
    孙和斗已经是放下了毛笔,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说着这些话,不过这“李大人”的称呼已然是变成“大人”,明显是亲近了不少。
    一名下人端茶走了进来,李孟不再出声,苦笑着坐在了椅子上,等到那下人出去,他端起茶喝了口,无奈的说道:
    “孙先生,都是糊涂啊!大明的心腹大患不是闯贼,而是东虏啊!”
    李孟本想说天下人都是糊涂,却及时收住了口,想起这李自成还真是灭明了,最起码让崇祯皇帝上吊,占领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但对于来自现代的李孟来说,知道彻底灭亡明朝,并且制造了种种屠杀血案惨剧,并将华夏拖住了今后几百年的黑暗时代的罪魁祸首,正是蛮族东虏鞑子,这是李孟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正文 第二百章 出不去门
    更新时间:2009…2…21 11:25:23 本章字数:3333

    可如何解释自己这个看法,却只能是用自己已经知道的,将来才会发生的几百年历史来解释,这真是无比荒唐,是个悖论。
    不过孙和斗脸上却露出理解的表情,从书案后面站了起来,略有些感慨的说道:
    “先父的恩师徐阁老曾经写过世人皆谓奴长于弓马,所言其强者皆曰弓马,却不知奴之步卒极精,分合有度,先父私下也曾讲过,东虏的步卒精修战技,敢于陷阵冲锋,而我大明,也只有将领亲兵方能如此。大概估算,东虏足能动员十万劲卒,而我大明将领亲兵能有几何?东虏女真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若仍是如今的对待,将来必然是灭顶之灾啊!”
    说到最后,孙和斗言语也开始激昂起来,孙元和的老师正是明末的科学大家徐光启,他算是明末脑筋清醒,了解世界大势的大学问家,见地自然和大明这种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官僚完全不同。
    说到这里,李孟却又是站起来,郑重的说道:
    “孙先生,天下间能看到东虏女真之害的也不过是寥寥数人,李孟虽然位卑言轻,却愿用全力阻止其祸。先生可愿意帮我?”
    这话问出来,直接连“可否”的“否”字都是节省了去,双方谈到这里,孙和斗好像也找不出什么拒绝的理由了。
    孙和斗身体微微的弯下,以示对李孟的尊重,开口揶揄道:
    “来这山东,不答应大人,怕也就是被关这里一辈子了,孙某还想趁着未老的时候,泛舟出海看看。只是我却不明白,孙某除却这火器之术外,兵书韬略充其量也就是看过罢了。不知道大人用我何处啊!”
    听到对方答应,李孟激动的心情变的有些放松,朗声笑着说道:
    “正是为这火器之术!”
    和孙和斗的一席话,是李孟来到这个时代以来表达心中想法最多的一次,不过,谈话之后。固然有手上增添人才的高兴,却也是有孤单无助地惶恐,很多事情看来是不能指望大家都有共识,而是要放手去干了。
    既然巡抚衙门下文要分手莱州参将李孟加强在青州的守备,那李孟总要做些动作,手下除却保持联系的骑兵之外,其余的骑兵都是派到了青州府去。
    这一年因为大旱导致的大灾荒,让许许多多的农民甚至是小地主破家流浪。很多人更是落草为寇,李孟却又有“德政”,开始招募马队,凡是带马地武人,都可以进入胶州营为骑兵,考核也是不难,只不过进入之后能拿五成粮饷。
    虽说是五成。但稍微接触过胶州营的人都知道,这五成粮饷可是实打实的五成,毫无克扣,这钱粮拿到手上已经是比许多军队的足饷要多了,这天灾人祸,山东,山西,河南,北直隶都是大灾,就算当流民都无处去。胶州营还真就是最好的去处。
    招兵的文告发下去之后,各处的人士当真是踊跃无比,纷纷的加入,值得一提地是,这文告主要是由那些私盐贩子带到各个绿林山寨和响马土匪之中讲述,这些骑马的匪盗能通过胶州营考核的,本身就有些军事经验的他们更容易成为士兵,至于作风,自有杀头的军纪来约束他们。
    各地的匪盗头目虽然知道李孟是在明目张胆的挖角,可想想那些被灭掉地山寨团伙。也只能是捏着鼻子忍受了,李孟才是山东绿林黑道上说话最有用的那个人,他可是最大的私盐盐枭。
    十一月初,李孟的马队已然是膨胀到了两千余人,除却从前的六百老兵。三百新练马军。其余都是归附的马匪强盗。
    掌管衍圣公府商铺的孔三德收到了济宁州李孟的铺子送来的三万两银子,衍圣公府在曲阜那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手下地庄园无数,积攒的粮草也是无数,孔三德却在孔府内部自己做起了买卖。
    先是收购大批存储的粮草,然后靠着关系腾出了几间大的庄园,这些庄园都是在曲阜的外围,储藏的粮草在灾荒的时候,衍圣公府拿出了很少一点点去赈济贫民,说是积存不多,还要自己维持,可孔三德那边拿出真金白银,这些粮草立刻是变戏法一样涌出来了。
    孔三德虽说在衍圣公府的地位不算高,可算是最有钱的几个人,他家里自然不缺这些吃用,可在真金白银面前,谁也不会多问一句话。
    十一月中旬的时候,李孟地两千多马队已经是在曲阜附近的几个大庄园里面停驻了,不过对外,这些人还在青州府的临淄驻扎。
    逢猛镇的李家庄园之中,亲卫们正在紧张的准备,一名名军官在李孟地房中进出,李孟在正堂上全副地戎装,王海站在一旁,李孟凝神听着手下的报告。
    “大人,胶河河流尚未封冻,那六门七百斤地火炮已经是撞船运走。”
    “大人,宁师爷那边已经支出了两万两现银,已经是装上了马车。”
    李孟扭头看看王海,开口说道:
    “你那三百人可都准备好了吗?”
    王海郑重的行了个军礼,肃声回答说道:
    “请大人放心,随时可以整装待发。”
    正说话间,外面有卫兵通传道:
    “千总黄平求见大人。”
    听到这个通传,王海的脸色却有些不对,一个外来的军官突然被提拔成自己的副手,而且改变了亲卫们的护卫方法,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己无能,黄平突然被提拔起来,胶州营内更是有传言,说是黄平即将取代他的位置,毕竟李孟当街遭遇刺杀,最后需要大将直接面对刺客,这亲卫首领确实是有些失职。
    李孟自然是看见了王海的神色,忍不住笑着说道:
    “你要做的就是跟在本官身旁,不要想那些没用的东西,亲兵队千总的位置是你的,黄平我另有用处,把人传进来,本官要单独和他谈!”
    李孟做出了这般的承诺,没有太深城府的王海立刻是笑开了花,连忙躬身行礼,急匆匆的跑了出去。
    “你从今日起,就不是亲兵营的成员,本官要你建立一支类似缇骑的队伍,不过不是对内,而是对外侦查刺探,人不要从官兵里面找,自己在外面招募江湖人,需要花销多少银子来找我,侯山可以协助你。”
    面对进来的黄平,李孟没有说太多,只是干脆利落的把任务布置了下去,说完之后,递给了黄平一个纸条,上面是李孟的亲笔写就,让侯山配合的命令,书法一般,字迹并不好看,不过在某种程度上却也避免了被人伪造。
    “谁看过,让谁在上面画押写下当日的日期,等我回来,把纸条交还给我。”
    又是补充了几句,挥挥手让黄平退下了,黄平希望从事的是战阵厮杀,不过却也是知道若在李孟的系统之中尽快的爬到高位,发挥自己曾经在锦衣卫呆过的长处才是最正确的途径,作为一个外人,能够超脱在这个群体的利益纠葛之外,确实是有旁观者清的好处。
    把这些吩咐完,李孟整理了下身上的盔甲,大步的走出了正厅,亲卫们立刻是跟上,才走出门,却见到一名仆妇迟疑着朝这边走来。
    尽管这仆妇可能是自己同僚的妻子亲戚,可亲卫们立刻大声的喝问,并且立刻有人拦在李孟马前,后面做好了进攻。
    在李孟眼中,这确实是有些大惊小怪了,不过黄平教授给他们的护卫之法就是如此,小处谨小慎微养成习惯也不是坏事,李孟心中却在想:总要分清什么是危险,什么是正常的遭遇才是。
    那名仆妇已经有些吓坏了,远远的就跪在了路边上,一名亲卫兵器出鞘小跑了过去问话,按理说,李孟出行之前,在庄园里面的各家各户都应该是得到了通知,除却必要的人之外,都不应该出现在必经之路上,这有些反常。
    那名亲卫问了几句之后,把兵器插回刀鞘,有些为难的挠挠头,迟疑了下,回头大喊道:
    “这是周家的媳妇,又家事要禀报大人。”
    既然这样的作态,想必是私事了,李孟在马上招呼了下,那仆妇急忙的小跑过来,周围的亲卫散开后,才在李孟的马下轻声却有些着急的说道:
    “老爷,内院的两位小姐让奴婢转告老爷,一定要见您一面,要不然就……就……”
    看着下面那仆妇迟疑着不敢说话,李孟却有些烦躁,心想这还出不了门了,顾横波和柳如是现在李家庄园的下人们还不知道她们的名字,开口催促道:
    “说便是,不怪你!”
    “老爷,她们说是要不见您,就要去寻短见。”级对满清和对李闯的态度,史书上有明言,不管是《国榷》还是顾诚先生的论述,





    正文 第二百零一章 不解风情 男尊女卑
    更新时间:2009…2…21 11:25:35 本章字数:3241

    李家庄园倒是不大,李孟很快就到了那两个女子居住的宅院,木云瑶,顾横波和柳如是在同一个大院子里面,之所以被叫做内院,是因为这些女人被认为是李孟的家眷,尽管李孟为了避嫌一次没有来过
    “大人您要如何处置奴婢姐妹,能否给个明示?”
    身着盛装的柳如是和顾横波脸色坚毅的询问道,她们两个这么问确实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对于出身贱籍的女子来说,从在南京城被镇守太监刘福来送给李孟的时候,她们在法律上已经成为李孟的私人物品。
    因为按照律条,随说奴婢歌姬都是被当做人的身份,但在这些嚣张跋扈的武夫手中,有如牛马畜产,何况而今天下对这些武夫而言,那还有什么王法。顾横波和柳如是不同于一般的女子,她们在南京城交游广阔,信息丰富,自然知道嫁给那些武夫的同类女子的境地,那些武将大都是只知道宣泄肉欲的禽兽之人。
    嫁过去的女子,有的不合意被打残杀死,还有的被当作礼物随意的送人,真是凄惨无比。顾横波和柳如是同样是心中惊惧,顾横波想起当日在眉楼上对李孟的怠慢,柳如是则是被自己在江南听到的各种传闻吓到。
    严格的说,当日受到怠慢的不是李孟,而是顾横波,可深处李孟宅第,由不得她不害怕,再怎么冰雪聪明,早熟早慧,也不过是两个不到十七岁的女孩而已。
    木云瑶丝毫不掩饰的冷淡和敌意,让她们更是不自在,木云瑶比她们入门早,虽然不太会梳洗打扮,可美丽丝毫不逊色她们,并且明显在这个府内有更高的地位。因为地位更高的妻妾的嫉妒而导致的残酷事件,顾横波和柳如是同样是听到过许多。
    大半年过去,她们的住处搬来搬去,李孟却从来没有来过她们居住的地方,而木云瑶却自由出入在许多地方。
    有人以为这些花魁一样地美女会有如何高傲的性格,可实际上。她们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将来的命运能和那位放纵而死的马玉兰一样已经是幸运无比了,更现实的是嫁给一个自己并不喜欢,却有钱有势地大人物。
    而今也确实是嫁给了一个大人物,参将可不是低品的武官,而且还是个长相不差的年轻人,这比那些嫁给老头子或者宦官的姐妹们要幸运许多。
    只是跟着来到这山东之地后,所遭遇的却不是她们所以为的。顾横波和柳如是听过许多,有的是同行姐妹的闲谈,有地是“前辈”的告诫,还有从客人们那里听来的传闻,都说若是进入对方府中,最起码几个月的宠爱是跑不了的,女孩们应该好好的利用这段机会熟悉环境。确定自己的地位和今后应该采取地方法,毕竟身处乐籍的女子,一旦离开欢场从良,她们带给男人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就会失去,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固宠,大妇的嫉妒,男人的凉薄和兽性,都会让女人的境地很凄惨。
    毕竟对于这些女子来说,她们还是希望自己从良,并且长久的保持下去。但事实上很多人从良被赎之后,又回到了***场之中,或者是下场更加的悲惨。
    来到山东之后,所见所想和她们预料的完全不同,首先李孟和她们基本没有打过交道,就把她们放在院子里面圈着,若说是冷淡或者是旧怨,她们两人的待遇比起邻居木云瑶来说并不缺少什么。
    若说是喜好男风,可木云瑶每日进进出出,却也不像。而且娶秦淮女子,特别是最优秀那些女子地人,大都是富贵之辈,府邸之内豪奢乃是司空见惯的常事,可李孟这个宅院极为的平民化。伺候的人也不像是什么大门大户的从人。好像是短期的帮佣一般。而且在她们眼中看着明显是大家之女的木云瑶,对待这些下人仆妇极为的客气。
    这次的搬家之后。宅院倒是大了许多,可风格以久是那么简朴,让这两个来自繁华之地的女孩和她们地丫鬟感觉到惊惧的是,墙头上的那几门大炮。一切一切和她们从前听到见到的不相同,就这么把她们安置在这里,如果顾横波和柳如是知道什么还好,可她们却不知道,李孟如何对待她们,不管是好还是坏,都比这种沉默的无知更好。
    女孩们终于是忍不住了,决意问个究竟,不过她们选择地时机明显有问题,选在了李孟要出征地时候。
    李孟身上套着的盔甲不是环臂铁甲和锁子甲,而是仿照武库太监徐笑楚送地那套西洋板甲打造的盔甲。
    这种样式的盔甲在有传统东方审美观念的人眼中,称不上什么威武,李孟穿着这盔甲站在门口打量着穿着盛装的两女。
    大明的服装潮流从来都是由秦淮河上的女人带起来的,顾横波和柳如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实际上,她们穿着的衣裙,更像是唐宋风格结合起来的宫装,也就是现代那些神话影视剧中的仙女服装。
    尽管是出征在即,李孟还是感叹了下这两个女孩的美丽,本就是十六七岁最黄金的年龄段,人又是千娇百媚的尤物,用心打扮起来确实是诱人之极,赏心悦目。不过,李孟还是要辨认一下,才能认出谁是顾横波。
    他记得不是太清楚,毕竟好久没有见到了,身边那个冷艳的女孩,应该是柳如是吧,李孟记得自己见过一面。顾横波和柳如是在问完那句“如何处置”之后,心中就很是忐忑,特别是看到李孟身上穿着戎装,就更觉得时机不对,李孟却没有她们想象中的冷笑、怒喝之类的反应,只是摇摇头说道:
    “养着你们就是,还能如何处置。”
    听到这句话,顾横波没有出声,柳如是却开口说道:
    “老爷,既然把妾身和顾姐姐安置在这宅园里面,莫非光是这么养着,将来或者是收了奴婢姐妹伺候枕席,或者送给其他大人,哪怕是一刀宰了,总归是给奴婢们个说法也好,这么放在宅院中,真真要把人憋疯魔了!”
    这话说的开始还有些进退,后来直接是放开了说,不过美女做什么事情都是和别人不一样,柳如是这等女人就算是撒泼骂人也让李孟看得舒服无比,柳如是果然是敢说话的角色,此刻真是好胆色,顾横波却一直没有出声。
    李孟稍微一琢磨,摇摇头,笑着答道:
    “这么养着你们还不好吗,青州府和东昌府已经有人吃人的事情了,你们还不知足?安心在这里就是,多陪着云瑶说说话,她离家多年,心里孤单的很,你们安心住着吧,李孟不会把自己的女人送出去的。”
    说完摆摆手,自出门去了,这番举动把柳如是弄了目瞪口呆,先前所想的一切都是打了个空,李孟那边出门半天,呆立在那里的柳如是才回过神,埋怨的回头盯着顾横波嗔道:
    “顾兄,方才你为何不开
    顾横波和柳如是在南直隶也是以特立独行著称的,顾横波常被人成为顾兄,而柳如是则是自称“弟”,双方以兄弟相称也是一段轶事,顾横波听到对方的埋怨,有些无奈的笑道:
    “妹妹,方才那人近来明显是恍惚了下,然后才辨认出你我的模样,分明是没记住咱们。”
    柳如是眼睛立刻瞪大了不少,随即也是一阵无奈……
    李孟出门之后重新骑上了马匹,不知道为何,心情却是极为的舒畅,毕竟自己和美女对谈,随说没有动心,不过李孟却觉得,这个时代也未必不好,最起码这种女人是男人附属品的关系让人很舒服。
    不过,李孟也是知道自己心情的变好,并不是完全是因为和美女的对谈,而是因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在此乱世,男儿唯有投身铁血才能焕发出最大的光芒,当然,是男儿的刀剑上沾上敌人的血。
    十一月中旬的时候,兖州府的泗水县和宁阳县都是说地方不稳,遭遇匪盗,文书急告兖州府城嵫阳。
    曹州总兵刘泽清镇守兖州、东昌两府,自然是守土有责,兖州府一边去信求援,另一边却按照事急可不拘泥于防区之限的说法,和驻守在蒙阴的胶州营联系,要求对方支援平乱。
    这些都是完全的正规方法,谁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只是,曲阜衍圣公在兖州北部的势力极大,宁阳县和泗水县的听从兖州知府的时间远不如听从孔府的时间多,反正是大灾频频,民不聊生,盗贼蜂起,有这个情况实属正常。
    可刘泽清为了自固实力,手下兵马大都在曹州周围,而马罡所统领的一千五百兵马则是在蒙阴,相对来说距离可是近了不少。





    正文 第二百零二章 初冬下曹州
    更新时间:2009…2…21 11:25:44 本章字数:3263

    而且兖州府城发出的求援文书也颇有讲究,去曹州的求援信对信差的要求是市局纷乱,每日走二十里则止住宿,不可冒进,而给驻扎在蒙阴的马罡部的则是动用了济宁各个商铺的快马加急。
    曹州总兵刘泽清在五天后收到的消息,这还是他在兖州府内当差的同乡派人告诉他的,刘泽清对待同乡一向是舍得花钱。
    对于新起的胶州营居然敢如此明目张胆的进入兖州地界,一向是跋扈的刘泽清震怒异常,为什么在震怒后面还要加个异常呢,那是因为大凡是跋扈的人遇到比他还要嚣张的角色,往往更是愤怒。
    曹州的刘部立刻动员了起来,马罡率领一千五百人入兖州府,刘泽清以为自己是内线作战,而且因为东昌府吃的亏,知道对方不好相与,索性是派出了五千人的兵马,务求必胜。
    当然,双方所说的都是剿匪平乱,急忙忙的赶去泗水县,这个时代落后的通讯手段,加上五天的时间差,马罡率领的一千五百人比刘泽清部早了三天进入泗水城,来到泗水城之后,孔三德立刻通过孔府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