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完结)-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多时,那年轻人满脸涨红的已经是来到了门前,也不多说话,直接在门口跪下,碰碰的连磕几个响头,中午时候看到地那种颓然和空洞的表情依然是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喜色和激动。
    这年轻人模样有些清秀,倒真是读书人的模样,磕头很是用力,抬头时候额头已经是渗出血丝,李孟还没大反应过来,几个头已经是磕下来了,李孟快走几步到了跟前,连忙把人搀扶起来,这年轻人带着哭腔说道:
    “李大爷的大恩大德,学生真是不知道如何报答您。”
    举人虽说家境不差,不过在这样地小地方,一年收入能有百两银子也就是很不错的人家了,一下子拿出两百两银子还真是了不得的大钱,而且这真是及时的甘霖,等于救了这年轻的人父亲性命,衙门见钱眼开,银子砸进去人肯定是会被放出来地。
    李孟拍拍对方地肩膀,笑着说道:
    “不要多说了,快些把银子送去,也让你父亲少遭些罪,明天你父子一开城门就回宝丰吧,免得再生事端。”
    那年轻人眼中含泪,用力的点点头,开口带着哭腔说道:
    “这次回乡我们牛家必然要把李大爷地牌位供起来,不知道恩公能不能告诉身居何处,有机会一定是还银报恩!”
    李孟自然不能告诉对方自己来自山东,还是一名守备武官,只是笑道:
    “只不过是看着能帮忙就帮一次,你我萍水相逢,今后未必会有什么见面的机会,还是不必了吧!”
    做大善却不留名,这真是圣人的行为,本就是激动的年轻人脸上除了感激的神色,又是多了不少崇敬,重重的点点头,又是跪在地上连磕了几个头,这才感激涕零的离开。
    天色已经是黑下来,李孟也不方便进女孩的房间,就让照顾她的婆子去说了一下这件事情,等到第二天一早,那值守的婆子跟李孟说道,女孩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高兴了一晚上,做梦的时候都能听到女孩的笑声。昨天孟恩出去跟那些铺子销售货物,虽说只不过是船上附带的货物,但对于这个小县城的铺子来说,还是数量太多,根本吃不下。
    也许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女孩的病一晚上过后差不多就好了,已经又在院子里面蹦蹦跳跳,不过也许是有所改变,比如说见到李孟一直是安静下来,那种安静就连李孟都能看出来是强自抑制,十分的别扭。
    货物卖不出就卖不出,李孟也不是太在意,卢氏在他看来确实是来得没什么意义,他已经是传下命令,在城门关闭之前,队伍就要出城。
    早饭吃完,李孟自己动手收拾自己的武器和行李,短铳,短刀还有靴中的匕首,也到了要保养的时候,这些私密的武器李孟基本上不当着别人面整理,甚至很少让别人知道自己身上带着它们。
    正在给短铳上油的时候,听到孟恩在门外喊,声音还有些激动,强压低声音说道:
    “李大人,那家杂货铺子说是有人想要见您……”
    听到这话,李孟顾不得手上的武器,猛地在床上站起来,小小的杂货铺子当然不会为了吃下几匹布和几坛烧酒来请李孟过去郑重其事的商谈,唯一的可能自然是为了李孟去询问的青盐事体。
    把武器朝着被褥里面一塞,李孟叫上几名盐丁,上马朝着杂货铺那边赶去,李孟确实是感觉到惊喜,想尽量快的赶到。
    县城不大的地方,几匹马呼啸而过,肯定是转瞬即到,李孟在马上却看到昨日赠银的那名年轻人和一名中年人站在路口正朝这边走来,想必他父亲已经是从县衙大牢里面救出来了,远远的看见李孟,这父子二人满脸感激的拱手在路边深揖。
    李孟来不及打招呼,只是路过时候挥手喊道:
    “无事就好,快些回乡吧!!”
    耳边风声呼啸,身后的两个人也是喊了几句感谢的话语,却没有听清,不过也不必在意了。
    没用多少功夫,李孟几个人已经到达杂货铺子,这杂货铺子门面很是简陋,也就是几间夯土的房子把半边窗户临街打开而已,昨天来探询的时候,也没有看到有几个顾客,冷冷清清。
    今天这情况却有些不同,店里可是热闹,颇有几位顾客在那里选购,外面还有三个卖枣子的摊贩,人虽然多,不过也都是无精打采的模样。
    李孟骑马过来的时候,这些人都是回头张望一眼,也就不再说话,放慢马速,身边的陈六凑过来说道:
    “这些人看起来都是兵丁,那几个枣贩子的扁担下面绑着
    王海好歹也是在生死上面经历过的人,自然是看得明白,李孟也已经是觉得不对,不过他觉得眼前这情况反倒是说明有盐货,而且看着摊贩和顾客,各个面目黝黑,粗手大脚,完全是老农的模样。
    这般样子的武人,总归不是锦衣卫或者是官军的人,那些人好歹显得体面些,在李孟看来,这些人还真是像盐枭护卫的角色。
    店里的伙计看到李孟他们过来,连忙是出门迎接,虽说脸依旧是冷冰冰的,不过话语比昨天多了不少:
    “俺家掌柜在店里面的宅院等着,跟俺过去吧。”
    所谓病态的兴奋估计就是目前这个状态了,劲头很足,还在码字,大家继续刷新着,月票砸给老白,后面追得紧,前面实力强,实在是心慌慌啊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不通生意
    更新时间:2008…12…18 0:40:56 本章字数:3291

    穿过没有多少货物的铺面,来到了后面的宅院,这宅院也是简陋异常,院子杂乱不堪,应该是又做仓库,又做住宅的。
    掌柜的就在院子里面等着,脸上依旧是没有什么表情,不由得让李孟慨叹,真是没有服务意识。
    身后几名盐丁护卫看到宅院的情况,几个人分别是拦在李孟身边,手都是按在了武器上,宅院里有十几个拿着兵器的汉子,在那里颇为轻松的谈笑,模样和外面的人没有什么差别,见到李孟进来,都是颇为戒备的盯过来。
    李孟倒是没有慌张,这些全副武装的汉子透着精悍之气,可看着完全是农户的模样,对方这架势,应该保卫的成份比攻击更多。
    双方僵持的时间很短,从堂屋里面走出一名汉子,高大的个子,国字脸,很是厚实的模样,也是关节粗大,能看出来是辛劳之人,一出来就抱拳笑着说道:
    “这位是李大爷吧,初次见面,还请屋里说话!”
    看对方脸上的风霜和黝黑,李孟还以为这汉子得有三四十岁年纪,不过开口说话却颇为年轻,应该不会超过三十岁,比自己大些有限。
    李孟推开挡在自己面前的盐丁,抱拳笑道:
    “可不是初见,却不知道兄台的名姓?”
    “在下高一功。”
    对方淡然的回答道,这汉子虽说努力说官话,可陕西口音很重。李孟在脑海里面搜索了下,不管是现代的记忆还是来到这个时代地记忆,都没有这个名字,当即点头回道:
    “在下李孟。”
    不过在那汉子说出自己的名字之后,周围的那些汉子都是抄起兵器盯着李孟,盐丁们也顾不得什么,各个摸出了兵器戒备。宅园里面的气氛突然变得紧张无比。通往前面铺子的院门已经是关上。
    就这么二十多人气氛紧张的对峙着,那高一功说完名字后也一直是盯着李孟的脸,看到对方根本没有听过这个名字,木然地国字脸上终于是露出些笑容,冲着周围摆摆手,气氛立刻是放松下来。
    “局势这么乱,小心戒备免不了地,李兄不要见怪。屋内无人,你我进去详谈。”
    一边说话,一边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李孟笑着说道“无妨,无妨”,也不理身后盐丁们的阻止,跟着那人大步走进屋中。
    屋内窗户都是关闭,尽管是白天。可还显得颇为气闷和幽暗,一张木桌,两条长凳就摆在那边,一个瓦水壶和几个碗摆在桌子上,虽说贫陋些。倒是专门布置出来谈事情的。
    “李大爷手上的那些布匹和烧酒,我这边很是需要,只是银钱不够,不知道能不能用青盐代替。”
    李孟还没有反应过来,先是一愣。接着就是瞪大了眼睛。虽说有些预感,可没有想到这么容易就送上门来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还没有等李孟说话,那边高一功接着说道:
    “不知道那些布匹和烧酒如何作价?”
    稍微一沉吟,李孟就就开口回答说道:
    “第一次做生意,咱们图个口碑,这些布匹和烧酒一共是四百五十两买来的,还有那几十斤药材,合起来五百两银子,怎么说也要把船钱赚回来。”
    听到这五百两银子,高一功的脸上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拍拍额头说道:
    “不瞒李大爷说,咱们手上银子不够,青盐倒是有些,可也就是六百担,折算银两才不到两百两,实在是不够,这批货物我们可是急需啊,您看能不能通融一下,估计再有一个月,还会有一批盐到,您看?”
    李孟额头上地汗都下来了,实在是有些瞠目结舌,面前这人也太不会做生意了吧?怎么一见面就把自己这边的底线全部交待了出来,这样就等于李孟这边占据了谈生意的全部主动,对方的本钱价格之类的已经是都知道。
    从前济宁州和南北各个大城富裕之地,用青盐刷牙漱口不过是个日常的习惯,没有了青盐,用别处的精盐代替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经过炒卖之后,这青盐赫然成了富贵人家地必备品。
    开始时还能用普通精盐蒙混,后来就有那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来辨别真假,还真别说,确实是有手段,李孟几次掺假造假,在发卖之前,都是专门请这些老师傅过来辨认,都是没有蒙混过去。
    能辨识真假,又成了显示身份地位的必需品,价格呼呼的涨了上去,好在是盐商和商铺不愿意这个行市垮掉,都是在控制价钱,即便这样,每担盐,在济宁州的价钱是十一两,在扬州和苏州是十五两,在京师则是十八两。
    可这高一功手上地六百担青盐,却说是不到两百两,就算不是青盐,这六百担运到洛阳开封去,李孟扣除船费还可以赚到三百两左右。
    李孟的惊讶过后,打量坐在对面的高一功,对方的国字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不过倒不似作伪欺骗,莫非这便宜真是天上掉下来地,李孟呼吸了几下,平静自己地心情,若说是对面这汉子不会做生意,李孟也是二把刀,那些炒卖的手法不过是在现代时候耳濡目染地一些花样,真要到了面对面讨价还价的时候,他也没有什么经验和手段。
    对方把自己的底线交待的这么清楚,李孟反倒是有些不知所措,对面的高一功并不着急,双手拢着,在那里静静的看着李孟。
    李孟也是纳闷,对方的年纪应该和自己差不多,为什么有如此的静气,这年代的人早熟也许是原因之一,十五岁就已经是被认为成年,可以娶妻生子了,李孟这等二十五岁还是光棍的,也就是在灵山卫所那些穷军户里才不稀奇。
    脑海里面转了几圈,李孟有些糊涂的脑子里,却突然想到了杂货铺的人,那天所说的话“青盐都在陕西那边过来,这么乱,怎么会有”,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之处,不是官兵就是乱民,这些人的模样明显不是官兵,那么……
    李孟紧张的神色平缓下来,开口询问道:
    “方才听兄台的意思,盐货卖银子倒是次要,关键是要我手上这批货吧?”
    高一功木然的眼神中终于是露出丝惊讶,表情依旧是不动,缓缓的点点头,开口说道:
    “眼下河南物资短缺,豫西这边想买布匹和烧酒更是不容易,难得遇见李大爷这么大宗的货物,所以急着吃下来。”
    物资短缺,那也要看什么地方,河南的几个大城,都是众商云集的繁华之地,靠着漕运和黄河的水路,没有买不到的货物,而且价钱也贵不了多少,何必这么碰运气的来找一个突然到卢氏县城的外来商人。
    既然对方不尽不实,李孟想想自己,倒也没有好的手段和手法来继续深谈或者和对方打太极,索性是实话实说,当下开口朗声说道:
    “高兄可能不知道,这青盐在运河连同的各处繁华之地都是价钱飞涨,兄台这六百担盐,若是运到济宁或者是南直隶那边去,少说也是六千两银子,这还是少说,兄弟我这些布匹和烧酒有的是在山东买的,有的是在开封洛阳买的,加上药材,也就是五百两银子,高兄说是那几百担青盐还不够数,这不是笑话吗?”
    侃侃而谈的说完,李孟笑了几声,高一功在听到六千两银子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明显是亮了一下,不过随即是摇摇头,从和李孟见面,高一功都没有什么多余的动作,下意识的摇头,这还是第一次。
    “这盐价确实是不错,不过在下的盐肯定是卖不上这个价钱的,李大爷这么坦白,我这里不好瞒什么,把那青盐运到河南来,在下倒是有些门路,可运过来,也只能是卖给福王的盐店,一担五钱银子已经是不错的价钱了,拿了银子还有许多东西买不到,实在是憋气的很,今天才算是知道了门路。”
    李孟的心情终于是放松了下来,对方终于是明白的说出了自己的本意,可以实实在在的谈了,高一功方才看着很木讷的模样,说起话来倒也是侃侃而谈,继续说道:
    “一担青盐卖十两银子,在下是不敢奢望,倒有个异想天开的念头,不知道李大爷愿不愿意听?”
    李孟笑着点点头,屋子里的气氛倒是温和了许多,高一功端起碗喝了口水,继续说道:
    “李大爷要买这青盐,二两银子一担如何?”
    浑身酸软上来,实在是有些撑不住了,老白累了,问大家,老白这是爆发吧,量足够吧,订阅我的书友,有月票支持下吧
    我不想说平常心那个词啊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七章 跳河
    更新时间:2008…12…18 15:57:00 本章字数:3215

    这价钱比起方才虽说贵了不少,可却是实在了不少,当然,这高一功必然还有后话,果然,犹豫下开口说道:
    “这些盐却不用李大爷用银子来买,只需要货物置换就可。”
    李孟从进这杂货铺到出来,花费了不到一个时辰,最后和高一功达成的协议是,每月高一功提供青盐一千五百担,每担二两银子,由李孟那边负责运输,只不过卖盐的钱不用现银结算,要按照高一功他们提供的货物名单采购货物然后运到这边来,倒是用的最原始的那种以货易货的形势。
    至于高一功那边想要什么货物呢?有药材,有布匹,甚至还有兵器,双方装傻充愣,心照不宣的彼此应承了下来。
    如果说高一功最开始所说的那个价钱李孟认为是占了大便宜,而顺势应承下来的话,恐怕这生意只能是做这么一次,或者是能不能出这个宅院都两说,因为这根本没有做长远生意的打算,而且一些山东口音的人从山东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来到豫西的卢氏,单单是为了这六百担青盐的一锤子买卖,太值得怀疑了。
    后来李孟的坦诚相待,这才是让人消除了戒心,双方才能继续的谈下去。
    任谁也是知道,高一功和他身边这些粗手大脚的人是哪方面的,在河南省内,除了陕西的乱民之外,其他人不会有这样的需求,布匹是被服和旗号的材料,高度的烧酒是难得的伤药,药材也是如此。
    福王盐店跟乱民买卖盐货,不过他毕竟是官家的产业,有些事情还是控制的很严,药材,兵器,布匹这些必需品都是严格的控制。想必这些乱民也是苦于没有渠道来购进,李孟这次来双方正是一拍即合。
    也许各处的杂货铺都有陕西八大营乱民布置下来地暗哨之类,就是等待这么个机会上门,好跟外面搭上渠道。
    这算是变相的资助民乱,不过李孟心里面没有什么愧疚的感觉,乱民是正义是邪恶不说,官逼民反这个词怎么来的。大家心里有数。而且在现代的课本教育上,这些目前官府所说的乱民,可都是被称作“义军”。
    而且你福王还是皇帝的叔叔,大明地亲藩,你都和这些乱民做生意,莫非我们就做不得。
    会面之后,李孟一行人在卢氏县城又是多呆了两天,原本看着这县城城墙高厚。每日中午就关闭城门,好似防护地十分严密,可各色势力自由自在的在城内活动,这分明是个筛子。
    第三天,城外的船队已经是尽可能的装满了青盐,布匹,烧酒和药材也都是卸了下来,双方商定了下次来。就在杂货铺子联系。高一功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千五百担青盐,下个月底就能准备出来。这件生意少不得文如商行的参与,他们在河南一带的关系可当真不少,孟恩这些人也是跟着记录和忙活。
    李孟一行人没有回城。而是直接上船,在外面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也该到了回家地时候了,虽说是在豫西,可早晚之间已经是有些凉意。秋天就要临近。
    回程可就快了许多。毕竟是顺流而下,女孩的病在上船第二天就完全的好了。不过比被绑上船那时候,可真是要安静了许多。
    船从洛水入黄河,速度更是加快,李孟估计着还有四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开封,对那个假名叫周竹君的女孩来说,李孟要找她也不用让人去招呼,反正是在船上有事没事的朝着李孟这边窜,也不管什么忌讳不忌讳的。
    果然,快到午饭时间,那女孩就晃晃悠悠的走进屋子,看看有什么好玩好看地东西,瞧见在桌子上的短铳,轻叫一声,颇为的兴奋,拿起来左看右看,李孟摇摇头,昨天在船上就让她看见这两把短铳,一直是缠着要拿来玩。
    今天李孟索性是把一把短铳的弹药都卸下来,给这女孩找些事情做,他倒是没发现,女孩虽说在那里摆弄火铳,实际上却是那眼睛偷瞄他,李孟一抬头,女孩立刻是收回了目光,清清嗓子开口说道:
    “等过几天就到开封了,到时候我派小船把你送进城里面去,你可千万要记得,下次不能这么莽撞的乱跑。”
    他开始语重心长地叮嘱,毕竟这么段时间相处,双方可都是亲近了不少,本来兴致勃勃的女孩听到李孟说这个,脸顿时是阴下来,猛地把短铳朝着桌子上一摔,转身跑了出去,留下不知所以的李孟。
    接下来到开封的两天路程上,从活泼变得安静的女孩甚至是有些沉默了,除了吃饭和必要地事情之外,就是关在自己那个小小地船舱里面。
    对于这样的情绪变化,李孟也是理解,毕竟对于这么一个大户人家地女孩来说,这几天的经历真是可以用梦幻来形容,而且自己这些人也没有亏待了她,算得上是好吃好喝的豫西采风之旅。
    到了开封城的渡口,毕竟自己那天离开之后,开封城可是突然关闭城门,李孟这些人特意在天刚刚亮的时候来到了这里,也不靠近渡口。
    直接找了条小船放下去,给了一名船工三十两银子,让他把人送进城以后,也不用回来,就等着一个月两个月后,船队回来再上船就是,在洛水上那是没王法的地方,李孟他们反倒是自在些。
    进入这一带,李孟行事是战战兢兢,绝对不敢大意,李孟对这个女孩的印象很不错,总是要送送,女孩早早的就收拾完毕,站在船头,却不是和往常一样看两侧的风景,而是呆呆的看着这艘船。
    等到李孟过来,平时没大没小的女孩默默的低下头去,李孟也不理会女孩的情绪,开口笑着说道:
    “你看,马上你就要回家,见到爹娘了,高兴不高兴。”
    女孩走向他,眼睛却看着边上的水面,摇摇头说道:
    “李大哥,我不想回去,家里那边好像是大牢一样,整日里死气沉沉的,让人活活憋死在里面。”
    “别瞎说,哪有孩子这么说自己家的,听话,跟家里人说这几天是清白的,你说你遇见了吃斋信佛的好人,能忘了这些日子的事情你就忘掉吧,好好生活。”
    李孟没有接女孩的话头,而是毫无顾忌的说着自己所想到的禁忌,比如说未出阁的女孩子最看重的清白,对面的“周竹君”却已经是被他说的俏脸通红,不过却也是知道李孟所说的都是好意,原本故意板着的脸上禁不住松动起来,大眼睛里面充满了泪水。
    这边却还是发愣,心想自己在这边不就是叮嘱几句,怎么还说哭了,真是麻烦,李孟欣赏着面前女孩的青春美丽,心里面却在想着:这样的青春可人,几年后会不会毁在大时代的血色之中。“李老爷,渡口到了!!”
    几名船工七手八脚的把小船放下,这也是催促着女孩快些上船,太阳差不多已经是升起,渡口上开始有人活动了,女孩哽咽了几声,带着哭腔的央求道:
    “李大哥,我不走”
    女孩的软声央求让李孟心里一软,不过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可犹豫的,自己目前所做的看似光明正大,细究起来和陕西这八大营的人马谁更够上杀头的资格还未必,将来的日子还不一定会怎么样,追求颜若然依旧是时常内疚,何况是萍水相逢,至今还没有告诉自己真名的女孩。
    他一挥手,几名盐丁过来半推半架的把女孩送上了小船,几名盐丁还要注意下手的地方,免得碰到不该碰触的地方,这女孩和李二郎的关系可亲密的很啊!走到船舷边,那女孩突然回头尖声叫道:
    “李大哥,你再让我走,我就跳下去!!”
    那几名盐丁都是吓了一跳,回头看着李孟,对女孩的叫喊,李孟丝毫没有当回事,小女孩家,小孩子脾气而已,直接挥挥手,示意这些人不用理会。
    一个女孩的力量如何能与几个男人比,几下子就被丢在船上,那名船工划动船桨,小船缓缓的离开船队,女孩在大船上的时候挣扎不休,所以几乎是被丢在小船上的,看着女孩从小船上爬起来,看着四周的河水,这天气已经是有些寒冷,河深水冷,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子自然是害怕。
    看着女孩抬头望过来,李孟笑着挥挥手算是再见,心想或许不会有机会再见,小船才划了几下,划船的水手心想到了河中,也不怕身后的女孩子有什么过分的举动,自顾自的划船向前。
    “噗通”一声。。。。。。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三清观
    更新时间:2008…12…18 15:57:29 本章字数:3274

    船上的,渡口上的人都是把目光集中到了这边,那女孩还真的跳下去了……
    这么突然的举动,让所有人都是惊呆了,女孩跳进水中才是慌张起来,刚要张口喊救命就是灌了几口水,看来丝毫的水性也是不会,就那么沉下去。
    “还他x的傻什么,快给我下去救人!”
    反应过来的李孟冲着船上的人吆喝了一声,顿时五六个人就跳了下去,还有人拿着竹竿伸出去,等着人抓住。
    这边反应的颇为迅速,女孩很快就是被捞起来丢在甲板上,不过带着的那小帽却是出水的时候就掉落了,一头如瀑的黑发滑落下来,在河面上极为的显眼,女孩脸色青白,不过却还有知觉。
    好在天气寒冷,衣服都是穿的厚实了些,即便是湿透也不至于有什么尴尬,即便是这样,船工们把人救上来之后,还是忙不迭的闪开转头。
    李孟随手把自己的长袍解开披在了女孩的身上,挠着头盯着女孩说道:
    “小小年纪,你哪来这样的狠劲,也不怕淹死。”
    女孩干咳了一阵,又是吐出来些河水,有些虚弱却很坚决的说道:
    “我不回去,你要是再送我回去,我还要跳。”
    这依稀有些现代的所谓非主流的混帐劲头了,李孟还真不知道怎么对付,既然对方这么坚决的表达了留下的意思,多张嘴吃饭自己养得起,当下苦笑着问道:
    “你真不想回去?你父母家人怎么办,他们岂不是要急死。”
    女孩也不回答,只是在那里坚决的摇头。李孟点点头,站起身来,朗声说道:
    “开船吧,回家了!!”
    各船的人都是听到这句话,不管是盐丁还是船工,都是轰然答应,是啊。离开太久。要回家了。
    渡口那边虽然人不多,可有人跳河这动静闹得太大,很多人都是看了过来,更别说从河里被人捞起来的时候,那头乌黑的长发,这年头男人虽说也是长发,都是束发,有东西扎着捆着。进水绝对不会披散,这应该是个女孩子。
    很多人笑笑也就过去了,不过却也有几个人很是惊讶,比如说在渡口开收取靠岸费用地几个小吏帮闲,他们是最辛苦的人,每天必须起早贪黑的在渡口这边守着,要不然就收不到什么钱财。
    早晨船不多,几个人猫在屋子里避风。就等着外面的同伴买吃的回来,一人推门进来,笑着说道:
    “刚才码头上有个热闹,有个女孩被人用小艇放下来,看来准备上岸的。没想到那女孩居然是从船上跳下去了,这通折腾,只得是七手八脚又把女孩捞回去。”
    “老冯你一定是饱眼福了,好看吧!”
    “好看什么,离着远。衣服厚。要不是那头发,鬼知道是男是女。”
    几名小吏帮闲哄笑一阵。纷纷接过了食物,突然间有个人大叫了一声,周围的人都是怒视着他,还埋怨道:
    “喊什么啊,这烧饼差点掉了。”
    “你们记得一个多月前城内来人询问地那件事情吗?”着几名平日守在渡口的小吏帮闲,亡命的朝着开封城狂奔而去,满脸的兴奋之色。
    即墨县城附近的崂山上不光是有道观,还有土匪,或者是道士养的土匪,大明皇帝崇信道士的很多,道观地地位自然是跟着水涨船高,几个大观的主持都是在山下和即墨县有大量的田地和庄园。
    登州孔有德闹乱子的时候,这些名为道士实际上的土豪开始收拢流民残兵,或者是圈在自己土地上做农奴,或者养成私人的武装。
    即墨县和鳌山卫都是破落的不成样子,谁敢去管他们,这些道士在这附近自然是做起了土豪恶霸应该做的工作,欺男霸女,侵占田地,愈发地气焰嚣张,登州一带经过孔有德之乱之后,本就是亡命徒,破落户的众多,都是来投奔这些豪强,让这些道士们的势力变得更大,更加的没有王法。
    没有王法可以,没有盐法那就触碰了忌讳,利欲熏心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些道士看着私盐利大,准备自己在海边煮海熬盐了。
    跟即墨县贩卖私盐的盐贩子售卖,自然是满面笑容地把盐收下,道观这等本地豪强小盐贩子怎么得罪的起呢?
    所以十天后,崂山上最大的三清观就被人堵住了门口,虽说崂山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可山上有什么意思,那边一般都是建个小殿应付下,在临近县城和田地肥沃的地方才是本部所在。
    和那些地主大户地宅园没有啥差别,都是高墙大院,房屋栋栋。
    “观主,您快拿个主意,这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