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顺明(完结)-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来还有这个由头,李孟哈哈大笑,突然间那孔三德连连的朝着地上吐唾沫,含混不清的暗骂道:
“原来大人耳熟,这不是和那投奔鞑子的汉奸孔有德就差一个字吗,晦气晦气,大人放心,绝无一丝一毫的关系。”
二人对视,相与大笑,这场酒直到半夜,尽欢而散。
正文 第一百零六章 河南行 游开封
更新时间:2008…12…15 19:07:16 本章字数:3238
国人办事都是在酒桌上,这话现代如此,几百年前的明末也同样是如此,双方饮宴之间就是定下了河南向导这件事,当然还有些不能与外人说明的话,就不能说了。
李孟回到客栈睡下,醒来之后,陈六就过来通报说是文如商行已经是派了几名向导过来,这几名向导若说关系,居然还算是熟人,都是去年青盐那件事上出力不少的孟老掌柜的家人。
孟老掌柜在炒卖青盐这件事情得了近万两银子的好处,早就是回家做富家翁去了,不过却不准备让子侄们安逸享乐,还都是散在外面做工赚钱,这次被派来给李孟做向导,几名孟氏的子弟都很欣喜,他们可都听过长辈所说的,这李二郎可是咱们孟家的贵人。
既然一切准备的完毕,李孟简单的香盐铺子交待了下,和相关的客户之类的打过招呼,一行人又是匆忙上路。
济宁州向南到河南、南直隶一带有很密集的水系,李孟他们的车马乘船行进即可,倒也省了几分力气。
在路上倒也颇为的无聊,每日看着两边的风景并没有什么意思,不过本以为出来游山玩水的盐丁们却都是失算,虽说是在水上行舟,可训练一点没有耽误,每日李孟都是要求船靠岸两个时辰,把各项的操练都是来一遍。船家自然没有不愿意的地方,反正各项的银子都是给的十足,多一天多赚一天地钱。
船上的这些天生活,李孟还真是有了些领悟。比如说灵山卫所那些老军官都隐约模糊的提到,行军打仗,行进之中一定要沿着江河,一来是水运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畜力,二来是就近就有水源。
这样的知识是在现代参军的李孟根本想不到的,以现代战争那种完备的后勤体系,还有各种高效率的交通工具,根本考虑不到这方面去。
济宁州和孔三德的交谈给李孟有些触动,不管是孔三德还是胶州城地周扬,都是看到了这个形势。以天下论,孔三德和周扬绝对算不上是什么惊才绝艳之辈,以此推论,天下间了解到这事的人应该是不少。
可为什么到最后还是那般的局面,莫非真是历史车轮和大势不可违背…。。。。
这个问题太过郁闷,李孟也不愿意多想,可是在水上的行走。除了头两天还有些新鲜之外,接下来的几日并不愉快,水边一般都是有村落聚居,穷困和苦难就是对他们全部的描述。
靠紧济宁州的民户还好,可是离河南越近。就越觉得这天下确实是在遭受灾难和折磨,几次上岸练习地时候,都是见到在岸边有倒在那里的尸体,腹部涨大的饿殍,模样凄惨,很多的尸体被野兽撕扯的破烂不堪,天气有些溽热,很多尸体都是散发出恶臭。每次上岸都是要先让盐丁洒石灰掩埋。
可尸体太多,根本忙不过来,以后索性是先看看有没有尸体再靠岸,至于沿岸逃荒乞讨地流民。那根本不是什么稀罕事情了。
实际上这个船队里面,除了李孟之外,没有人对两岸发生的景象有惊讶,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这就是司空见惯的景象。
在李孟看来。明代的邸报有个好处。天下各处的灾荒大事一般都是及时通报,对于他这种穿越而来的角色。总归是能得到有用的信息,不过岸上地这些流民大多是河南那边过来的,可看邸报上,那边的年景还算是可以,没有什么大旱大涝的。
闲暇时问起船家和带路向导地孟家子弟,尽管他们或者是隐晦,或者是明白的说,但是意思全都是差不多,孟家那几个子弟里面,有个叫孟恩的说的最直接,当日李孟问起,孟恩朝着河里吐了一口,恨恨的骂道:
“还能有什么灾荒,那些藩王就是最大地灾荒……”
然后这孟恩就被他地几个兄弟捂住了嘴拖了下去,李孟好歹也是朝廷命官,在他面前大骂藩王,这不是自己找死吗?
不过在到达丁家道口,入黄河,进河南的时候,也把这事情搞清楚了,实际上此类地明人笔记和清人的文章,传到现代的有许多,当然李孟基本上接触不到。所谓的“河南之祸,不在天灾,而在藩王。”
万历末年的时候,已经封“周,赵,伊,徽,郑,唐,崇,潞”八王,然后又在洛阳封了福王,又说是河南的田地已经是不够封给福王的了,还要到其他省去划出田地来,河南又是通衢之地,很多大府,达官贵人住在这里的人也不少,他们同样是占据大量的田地,官府催赋税的时候,自然不会找这些藩王亲贵,官宦大族,那些赋税都是落在了平民百姓的身上,崇祯皇帝又是层层的加税,百姓怎么活的下去。
了解到这个原因之后,李孟反倒是觉得在山东看到的那些流民还不算多,居然没有出现大股的难民潮,河南平民的忍耐能力真是强。
丁家道口已经是河南境内,情况又有不同,这里算是山东入河南的一个关口,看起来颇为的繁华。
虽说也能看到不少的脸有菜色,形容枯槁的流民,不过也有很多人在兴致勃勃为衣食忙碌,看起来还算是健康。这也算是出乎李孟的预料,预想的那种人间地狱的景象倒是没有出现,整个渡口一带有一种畸形的繁荣。
李孟想了很久才是琢磨明白,之所以在灾难中还有一抹亮色,是因为这时代不光是农业,工商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多少还是救活了许多人。
根据做向导的孟家子弟所说,归德府靠近南直隶,是淮盐大肆贩卖之地,地方与其说是河南所辖,倒不如说是南直隶的一个府,这些向导也是觉得李孟这次来是考察私盐贩卖的市场的,这些孟老掌柜的子弟都是努力巴结李孟,自然是有什么话说什么,丝毫不担心泄密之类的事情。
青盐应该是在华阴潼关和卢氏宝应一带,由陕入豫,李孟的目标正是这个地方,所以也不愿意在归德府多呆,直接沿着黄河洗去,沿河去开封府,走郑州去洛阳。自然是同意了向导的意见,直接上路。
补充了给养之后,一行人沿着官道走了十几里路,又在渡口换乘船只,当时的漕运都是沿着水路从归德到开封,开封到洛阳,然后供应关中一带,船运十分的发达,而且文如商行的生意看来做的门路通达,那几个向导出去联系,就搞到了船只,李孟的船费多给了五成,对他来说多花不了多少银子,可船家们人人乐意。
河南的情况已经是有些糜烂,济宁州下河南的时候,船家对于在岸边停靠还没有什么说法,可河南的这些船家不到沿途靠着卫所和大邑的码头,压根不敢靠岸,闯军在河南的活动已经是有段时间,地方上的土匪和不法豪强也都是趁乱在外面拣些便宜,陈六和王海无事的时候闲聊。
听他们说,平民百姓轻易不敢离开自己居住的城池,那些野外的村子经常遭到匪徒响马乱贼的劫掠,百姓们要是出门离开城池去往他处,十几个人是不敢动的,一般都是结成一百人两百人的大队才敢行动。
唯一还有些太平的地方也就是沿河一线的城邑了,在河上,大队的官兵有足够机动力往来支援,城池之中靠着水运也不愁补给,所以情况比起河南其他地方还算是不错。
八月中旬的时候,李孟一行人来到了开封城,船只需要补充些给养,那些向导也有文如商行的公事要办理,跟李孟商议,希望在开封城呆个十天左右,然后继续赶路。
李孟的烦躁和急脾气都已经是被快不起来的行路磨了个干净,知道就算是自己想快,也快不起来,当下答应了对方的请求。
而且开封在们明代也是天下有名的大城,李孟自来到几百年前的明末之后,一直是在胶州呆着,没有去过什么大地方,济宁州虽然号称山东最富,可不过是个州城,局面还是小了些。
有机会来到开封府开封城这等繁华大邑,自然要找机会好好游览一番,李孟对历史不熟,不过也知道,朝代的末世,在繁华的地方在大势中会变成废墟,想要再次看到繁华,就要等几十年或者是几百年之后了。
在现代看那些小资酸腐文章,即便是李孟这样文化水平不高的职员,也对北宋那种如同梦幻般的繁华心向往之,两汉的唯我独尊,两晋南北朝名士风流,盛世唐朝的长安,哪怕是中明的太平景象能看到和生活在其中也好。
可偏偏有穿越了几百年时空的奇异遭遇,来到的朝代却是明末,黑暗即将来临的皇朝末世。
正文 第一百零七章 后面多了一个人
更新时间:2008…12…15 19:07:28 本章字数:3196
既然来了,总归要见识这个时代的繁华和特色,这就和李孟在现代的时候跟着押运车去泰安,时间紧迫,上级要求是快去快回,不过李孟却和同事说,既然是来到这个地方,不去泰山逛逛,岂不是太可惜了。
这和李孟要去开封城游览,一个道理。
在胶州城内办了大量的路引,一路上根本没有人理会,还是在这开封城第一次用上,在开封城门的守城士兵,好歹没有倚着城墙在那里晒太阳,而且看精神状态和衣甲,显得颇为齐整,倒有些军兵的模样。
李孟为了不让其他人注意,大部分的人都是留在船上和渡口那边的客栈之中,孟恩来过开封城,自然是作为向导,王海和陈六子作为随从跟在身边,还有十几个人装做路人跟在左右照应,这应该是足够。
进城的时候,或许是李孟和陈六,王海身上的那种武人气质吸引了守城士兵的注意,特意过来索要路引。
李孟的做事风格很多人不习惯,比如说这次出门,很多人告诉他说路引无用,可李孟还是预备了许多带在身上,进入河南后,只要是要登岸入城,就在船上着人把路引填写完毕后再出发。
在归德府的丁家渡口上岸的时候,李孟就是准备好了路引,不过也没有人来查,盐丁甚至是包括向导都觉得李孟做事实在是太过细碎。
可来到这开封城门口。守城士兵过来询问路引,李孟从容地拿出来之后。周围的人都是很叹服,若不是李孟地提前准备,大家还真是很难解释自己的来意,在城门处,开封城的兵马虽是可以出动,万一解释不清要拿归衙门问话,或者是起了冲突,这是十几号人压根没有什么反抗的机会,那就麻烦大了。
这种做事的方式李孟是在现代养成的。金融押运车辆凡是有去外地的任务,公司的行政人员总是把所有应该会用到的手续准备完全,在外地人生地不熟地,有权力的部门和个人要是想找你麻烦和破绽很容易,如果你自己准备再不充分。那就是自找倒霉了,何况是在这乱世之中的明末。
李孟一个山东的武官,私服来河南,本身就说不清楚,还是把该做的东西都充分准备,避免因为漏洞和遗忘而造成地危险。
山东商人李某去潼关做生意,路引上写的明明白白,印鉴和抬头都是官府的标准格式。守城门的士兵也未必认识字,不过看着对方拿出路引来,也就没有什么怀疑了,收了李孟些常例的银钱好处。还劝道:
“这位客官,潼关那边乱的要命,河南地界也就是这些大城还保险点了,听句劝,回家吧。你们山东还算是太平的。”
开封城外五里左右还是处处饿殍。饥民流民还有借着这个机会发财的恶棍无赖都在其中,整个如同地狱一般。不过到了开封城边上,景象为之一变,开封城墙虽说是显得破旧异常,可还是高大巍峨,平添几分壮观气象。
一进城门,虽说无风,李孟还是能感觉到扑面而来地那种喧嚷热闹的气息,虽说两边是青砖黑瓦,雕梁画栋,车马如织,可李孟还是感觉到了只有在现代的都市里面才能感觉到的那种繁华,形式虽然不用,可本质是相同地。
看着李孟和陈六,王海的模样,孟恩自然知道这表现是为什么,孟恩来过洛阳几次,此时正好充当向导,也不用李孟开口,他先走在前面,指着街道两旁的处处,开始介绍起来,倒颇有几分导游的意思。
比如说某处是北宋包龙图放置铡刀的所在,某处是历代翰林们题字地碑园,李孟听着他地介绍,也不准备过去仔细的浏览,只是在街上走马观花地溜达,倒也是看得兴致盎然,
陈六和王海听得眉飞色舞,不过李孟的注意林却看到了些别的东西,比如说常看到几个街边卖艺的,都是穿着袈裟僧袍做和尚打扮,立在一边的旗杆上都是写着少林弟子,这倒是古今相承,和现代区别不大。
开封城虽说城内城外完全是地狱天堂的区别,可在城内还是能看出来些迹象,比如说是卖儿卖女或者是自卖为奴的,都是跪在街边,李孟随意瞥了几眼,感叹几声也就不再在意了,对这些人来说,人口买卖这件事情并不是什么残酷的,被人买下,才是他们的幸运,最起码可以维持着活下去。
其他人对这等的人口买卖显然不以为意,甚至不把这个当作什么特殊的景色,只是一掠而过,在城门向里走,渐渐的就走到真正的繁华地带,也许是孟恩主动领着来最繁华的地段,这大路十匹马并排也是跑得开,两边的房屋基本看不见平房,都是两三层的楼座,这可是济宁州见不到的景象。
酒楼,商铺,赌坊,妓院各种行业差不多都在其中,李孟他们进城进得早,赌坊,妓院之类的还在打烊之中,可街面上依旧是热闹非常,各家店铺门前,伙计或者是大声的招揽,或者是热情的朝着里面迎客。
食物,脂粉的香气弥漫在街道上,李孟难得有这样心情放松愉快的时候,走走看看,走到前面看到一个巷口,这巷子朝着里面走,应该很长,这巷子里面是什么看不清楚。
不过之所以吸引李孟的注意力,是因为在巷口站着一群女孩,每当有人走过来,都是笑脸相应,拿话搭讪。
李孟笑着摇摇头,心想这就是所谓的青楼妓院了,和现代比起来,她们可以合法在大街上拉客,孟恩说了一路,他却没有出声,气氛有些沉闷,李孟索性是开口问道:
“那处巷口,就是所谓的青楼楚馆了吧,站着不少姑娘啊?”
孟恩顺着李孟指着的方向看过去,尴尬的笑了几声,凑近李孟小声的说道:
“大人,您老看错了,那是象姑堂子,都是些相公兔子。”
原来是男人,李孟觉得一阵恶心,连凑近了看个新鲜的心情都没有,明末好男风,李孟和那两位盐商掌柜,还有宁师爷闲聊市井之事的时候,也听他们隐约间提起,也许是本身就觉得厌恶,所以直接略过。
明代不管是皇帝还是达官贵人,对娈童男色的爱好简直成了一种风气,文人雅士,你要是不好这个,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是文化人,上行下效,文化畸形,这倒也是明末乱世的一种表象。
谁想到今天居然还能直接的看到,被这情景一冲,甚至是想想都觉得恶心不舒服,李孟顿时觉得观赏景致的兴致消失了大半。
他这边加快脚步,身边的人也都是急忙跟上,走过那个巷口,再往前没有多长时间,拐了个弯,街道两边的建筑,比刚才还要考究,不过少了几分浮华,更多几分贵气,街面上的人也都是少了不少。
而且两边大部分是长长的院墙,院门极为的稀少,门楼都是高大华丽,来往都是鲜衣怒马之辈,几乎看不到步行的人。
才走几步,孟恩就紧张的叫住了他,低声说道:
“大人,小的记错了,咱们换条路看,再往前走就是周王府和亲贵们居住的地方了,很多忌讳,要是冲撞了很多不方便。”
明朝大封宗室藩王,不过这些藩王到了地方上除了做个富家翁之外,也没有什么权利,而且被地方官看得很死,比如说亲藩上下不得出封城,具体些的例子就是这周王一家上下不得出开封城一步,不然就是大罪。
这些王爷亲贵憋在城中,那就是在城内胡作非为,名声早就是臭了大街,而且还有若干的规矩,比如说有人冲撞,就算是当街杀死,地方官也不好说什么的,听到孟恩这么说,李孟也不愿意去招惹麻烦,索性是换了个地方。
李孟手下的这些盐丁亲卫,虽说是跟在李孟身后十几步远的地方,有那么十个人左右装做路人,在方才那些繁华的街道上人流如织,他们淹没在人群之中,还真是不显眼,不过来到这附近,街道上冷清,这些人一下子变得显眼起来。
看着李孟转身,他们也跟着转身,就连李孟自己都觉得身后这些护卫委实是有些扎眼了些,还不如靠在身旁呢?
朝前走了几步,王海回头瞄了几眼,连忙凑到李孟的耳边小声说道:
“大人,后面多了个人!”
李孟心中一惊,装做无事的朝前走了几步,借着拐回原来街道的转身,朝着后面看了几眼,还真是多了一个人。
正文 第一百零八章 奇遇
更新时间:2008…12…15 19:08:20 本章字数:3291
还是个老问题,盐丁们战阵厮杀那是好手,所谓护卫实在是不在行,这十个人的注意力一直是放在李孟身上,也不看看身边,身边那人穿着一身青布袍子,带着小帽,这打扮很是寻常,身材矮小,就那么低头跟着盐丁护卫的跟前,外人一眼乍看上去,还以为是同一拨人。
李孟眉头皱起,不过已经是回到了闹市区的地方,街道上的行人这么多,自己若是给身边那些人下命令,被别人注意到,一个穿着平民服装的人走在街上,身边却有十几个护卫的人手,这确实是太扎眼了。
只得是让陈六回头告诉盐丁们快步走,把身边那人甩开,事情还真是有些好笑,后面的十个盐丁还真就是没有注意到跟在身边的那个人,他们还以为是某位路人恰好同路而已,要不是李孟明令约束,这些盐丁怕就是要动手打人了,都有种被人耍了的感觉。
身在开封城中,距离胶州城十万八千里,李孟的行动都是小心翼翼,也不敢招惹什么事情,动手打人或者喝斥,都不知道会引起什么后果,而且这矮小的人也是莫测高深的模样,低着头就是跟住捕房,所以快步甩开也就是了。
谁想到接下来更加的好笑,盐丁们脚步加快,那人也是跟上,看起来真是有目的的跟着没错了,双方在这人流如织的街道上好像是在赛跑一般。快步走地速度就像是在赛跑了,开封城不小。从这边的街道到那边地街道,居然始终没有甩开。
反倒是你追我赶的声势太大,街上不少人被冲撞到,叫骂一片,这么跑到第三条街的时候,李孟也是笑出来了,心想对方要是对自己有什么害处,怕早就大喊大叫,何必现在这样像是个小孩子捉迷藏一样。
这么折腾的也是有些饿了。恰好路边新蒸的大个白面馒头刚刚出锅,倒像是个中等规模的饭庄,临街的这面,除了白面的馒头,还有蒸鹅。蒸羊羔肉,都是大块大块的,看着就很可口,加上四溢地香气,更是勾起馋虫。
李孟让陈六去身后告诉一声,也不用理会跟着的那个矮子,先去店里吃饭,溜达了一中午。人人都有些饥饿,听李孟这么一说,都是大乐。
那十名盐丁是晚李孟他们几步进来,反正是李孟花钱。当下叫店家切了十斤肉,撕开两只鸡,两只鹅,小菜若干,馒头什么管够的上。一帮人加上向导在那里开怀大嚼。
有意思的是。那名一直紧跟的矮子也是进了这家饭庄,坐地位置距离李孟他们很远。也叫了些牛羊肉和馒头,在那里大吃了起来。
这下就李孟都觉得双方也许是不经意间走到一起,酒足饭饱,这开封城也是溜达的差不多,尽早出城,看看今晚到底能不能开船出发,毕竟这边不是目的地。
要真是游览开封,许多的名胜古迹,别说是一个上午,就连一个月也未必够用,不过李孟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只能是把这份遗憾放下了,这次出来又不是游山玩水,而且突然出现跟着的人让他心里有些警惕。
一帮人慢慢悠悠的顺着原路出城,那矮子还在店里吃饭,本以为这就甩掉了,谁想到才走不远,那矮子从店里气喘吁吁的小跑着追上,让众人大感麻烦。
进来是那个城门出城也是一样,毕竟是给过好处,也不会有多余地麻烦,心想那矮子或许也会被人拦住,免得没完没了。
正因为给了银子,所以守城门的士兵处处给个方便,对李孟这些人来个笑脸也就直接放出城门,反正路引也查过,好处也收过。
那十名跟在左右护卫的盐丁也都是经过这些手续,那些守城门的士兵每天面对这么多近来出去地行人旅客,谁有功夫去记忆每队到底有多少人,看着那矮子和他们离着近,结果就这么一起放出去了。
出城五里左右就是渡口附近的客栈,到了城门外,这些盐丁自然不必拉开距离,而是直接和李孟走到一起。
李孟哭笑不得的看着他们身后,那穿着青布衣服带着小帽的矮子还在那里跟着,低着头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城外虽说没有王法,可路旁路上的路人和民众不少,李孟有心把那人抓起来问问究竟,可还是小心谨慎为先,不要招惹其他人地注意,再往前走就是渡口了,这人不管有什么目地,应该不会跟到渡口吧,河南眼下这么乱,城内城外如此的差别,还有人自寻死路不成。
结果那人还真就是跟到渡口附近,光天化日地人不少,李孟这些人已经是被跟的火起,几次盐丁的这些人想要把那矮子围在中间,那人很是警醒,都是远远的跑开,五里路不远,也就是半个时辰的路。
李孟他们两百多人,住在船上的有几十个,剩下的都是安排在渡口这边的客栈,一百多人包下了两家客栈,正好是个对门。
一行十几个人也不理会身后是不是有盯梢者了,直接按照预先说好的,分别进了客栈,这客栈都是专门为渡口上这些行商船夫预备的,都是个大宅院的模样,便于存放货物和牲口,其实和大车店一个格局。
李孟坐在院子里的大车上,接过王海递过来的一碗茶水,刚要喝,就听到门口一名盐丁过来低声说道:
“大人,那矮子还在门外张望。”
李孟皱着眉头低声交待了几句……。
两边门口值守的人都是看着那名穿着青衣的矮个子,站在路中央很是迷茫的模样,前后左右的张望,好像是在犹豫着什么,一直低着的头这才抬起来,看起来很是秀气的模样,年纪不大。
那一直跟着的矮子犹豫了半天,才朝着李孟进去的那个门走过来,到了门前,又在哪里迟疑,不时的转头朝着开封城的方向看。
两面的盐丁互相做了个手势,慢慢靠近在那里迟疑的盯梢者,突然间一声吆喝,那矮子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后面有人双手狠狠一推,客栈的院门被人从里面拉开,这矮个子措手不及,被人一把推进了院子里。
李孟大马金刀的坐在大车上,踉跄着脚步好不容易稳住身形的那个矮子,周围或蹲或站的几十个盐丁,有的在那里擦拭兵器,有的则是来看热闹的。
那矮子直起身来,满脸怒气的看着正对面的李孟,一照面,倒是极为清秀的小厮,而且细皮嫩肉的,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大户子弟。
要说这女扮男装看到相貌也很简单就能分辨出来,不过李孟上午却是在开封城恶心了一次,见到那些兔儿相公以为是青楼女子,心里面先有个莫名其妙的印象,看着面前这小厮如此的女相,穿着男装,遇到的地方也是周王府那边。心里面先入为主的已经是有了定论,略带厌恶的开口问道:
“你是谁家跑出来的相公!?”
那小厮一愣,接着脸上的怒气就是加大了无数分,指着李孟尖声说道:
“瞎了你的眼睛,谁是那些恶心东西。”
周围的盐丁本来满脸严肃,听到李孟这么一问好几个都是忍不住笑出声来,被陈六和王海一瞪,连忙捂住嘴,可王海和陈六还有孟恩兄弟几个也都是满脸笑意。
李孟也是感觉到脸上有些发热,这小厮的几声怒喝倒是有如黄莺出谷,十分的清脆动听,好家伙,这女扮男装的戏码从现代到古代,若干的戏文传奇小说影视剧都是拿这个做题材,没想到今天居然让自己遇到了。
看到手下们脸上的笑意,李孟更是有些尴尬,干咳几声,开口训斥道:
“小小年纪,这城外兵荒马乱的,也不怕出事,晚上那些流民把你煮着吃了都可能,趁着城门没有关,快些回去吧。”
听到李孟说这个“煮着吃了”,这小厮模样的女孩脸色变得煞白,后退一步显得极为害怕的模样。
满院子的盐丁本以为是多大个事情,谁想到居然是遇到这番戏码,虽然说看着热闹高兴,可是自家大人要处置,总不好跟着掺乎,纷纷就散了,剩下几个亲近的也都是散坐各处忙活自己的事情。
那王海更是把腰间的两把短铳都是拿出来,郭栋临走的时候可是叮嘱过的,时常拿着荤油擦擦火铳,这样才能保养的时间久些。尽管王海是想学弓箭的,可看着李孟对火铳极为看重的态度,也只能是把心思放在这上面。
女扮男装的小厮本来很慌张,惶然的四下打量,正好是看见王海手中的那把短铳,眼睛一亮,大声的喝道:
“大明律,私人有军中火器乃是重罪,绞首,家人流三千里,你们这么大的胆子,不怕掉脑袋吗!”
正文 第一百零九章 捆起来
更新时间:2008…12…17 10:49:47 本章字数:3317
老实说,这女孩尽管说着这么可怕的内容,可声音还是很好听,众人面对女孩的大喊大叫都是抱着看戏的态度,听听也很舒服。可女孩说是这个军中火器和罪名之后,院子里面的人脸色都是变了。
李孟直接从大车上跳了下来,那女孩本来很得意,大有抓到李孟他们的把柄,接下来就要要挟点东西的意思,可看到李孟和几名盐丁的态度,才反应过来自己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女孩看到他的动作,更是吓得连退几步,这时候,客栈的院门被推开,孟恩的一名堂弟急匆匆的跑了进来,焦灼的说道:
“李大人,开封城关城门了!”
比正常应该关门的时间早了一个时辰,这等大城不在正常时间封门必有大事,李孟也顾不上这个出言威胁的女孩了,直接开口问道:
“可有什么别的动静?“
“只是封门,其他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