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完结)-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当日间自己父子在绝境之中,今日间自己身为阶下囚,对面却都是同一个人,当日间对方出了几百两银子,今日间还是要对方相助,牛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了,可此时还是忍不住心情激荡。
    牛带着哭腔就是跪了下去,开口说道:
    “罪人牛,惶恐无地,参见恩公!”
    “除却黄平,屋里其他的人都下去吧!”
    李孟淡淡的说了一句,屋内的亲兵躬身都是退下去,李孟点点头,也没让牛起来,只是开口问道:
    “真是好久不见,你父亲可安好?”
    说起来牛也是幸运,顺军战败之后,已经无暇顾及他们这些随军的从员,宋献策那是闯荡江湖的角色,不知道从哪里搞了匹马,先跑的远远的,牛也怕在兵荒马乱之中被波及,也是没头没脑的跟着跑。
    结果也同样没头没脑的被胶州营追兵抓到,关进了战俘营中,进了战俘营,脑筋一清楚过来,就想到自己和这齐国公是旧识,这故人之情或许是能够救自己一命,就这样才找上门来。
    好在这牛尚有急智,只是说自己是齐国公的故人,却不说自己是谁,牛被李孟收留在身边的消息也就是很少的几个人知道。
    李孟和胶州营大军在黄河渡口上船的时候,李自成带着残兵败将回到了襄阳城,城内自然是愁云惨淡,士气消沉,闯王的第一文臣牛金星听到自己儿子牛没于乱军之中,闭门不出三日。
    三日后再见,牛金星已经是老了十岁的模样,白发人送黑发人,人间惨事莫过于此。
    在靠近辽西的草原上,大雪纷飞,利州的金帐之中,察哈尔汗额哲,台吉阿尔斯楞,大同总兵陈永福,张坤等人,把酒言欢。
    辽东和朝鲜接壤的安州城池,王海领着军将小心翼翼的在城头向下张望……





    正文 第五百一十五章 回程 徐州宴 临清乱
     更新时间:2009…11…16 0:04:45 本章字数:7520

    在战时被那位东昌的王知府送来的急报。看起来在胶州营核心部门那边真不算个大事。李孟一行人的座船行至山。快要到徐州的时候。东昌府临清城那变乱的详细经过才送了过来。
    船走的不慢。不过孟大胜顺军。闯王率残部三千溃逃的消息比这船走的更快。尽管这船队仅仅是在几个大城镇补给。可沿途的乡绅官吏。都是要拜会齐国公。至不济的也要劳军协助。
    不管今后如何。最码现在的北方。齐国公一家独大的局面已经是形成。而且是绝对优势的独大。如此大功。齐国公接下来可就是齐王了。没准还会再进一步。
    从前观望或者是表的不够。现在再不上前去做什么。那将来可就会麻烦了。树倒猢狲散是一说。这树大起来候。无数猢狲争着靠前。却也是常态。
    在河上的李孟队自然不可能寒天下人的心。部分人是没资格见到李孟的。不过李还是经常等人到了一定数目之后。就在岸边寻一块'的。集体的见面。气安抚几。这对于这些见者来说已经算是的的体贴下情。
    而那些送东西劳军的。胶州营也不回推拒。直接是收下来。并且记录奉献者的名字。然后承诺肯定会被大帅看到。
    船队走的慢不说。李孟和下面一干真是疲惫不堪。这样的见面完全是虚情假意的客套这一路上基本上都是胶州营的控制区。投在胶州营这边。或者是站队下注的早就已经是做好选择。
    现在才过来的。都是些观望和首两端的人物。可这些人也不是少数。目前这样的局面下。还是要让他们安心。
    李孟身为齐国公也不光是纯的军事统帅。他还有其他的身份这样的礼节性政治活动。他必须参加不有什么怨言。
    这比打仗要累多…日里脸都酸掉了。过了山。就是徐州境的。在徐州走漕运去;州这段路程相对要轻松些。
    这边是完全的州营控制区。每处能来恭贺的人都是有定制的。大家欢欣鼓舞庆祝就是。而且前面遇到的许多事情都可说是哭笑不。比如说河上送劳军资的船只太多。结果阻碍兵船前进等等。
    进入徐州境内之后。大家都是松一口气。徐州副将。现在的中原军副将高科已经寿州快马赶到了徐州。在那里调集徐州军驻守在凤阳府和徐州的人马。准备去往河南和陈六汇合。
    一直是在扬州府的南将军马罡是赶到了徐州。现在负责了南直隶江北的的驻防。这差不多也是一省之的。而且要比富庶太多也是重任在肩还是有些事情要请示李孟的。
    也不知道李孟是如何想。到了徐州之后在原来当的卫所的清军厅把各级军将和幕府中的文人都给聚集起来。摆上酒席。然后才请山就汇合的信使出来讲述。
    众人都是有些摸不到头脑。后来亲信人才估摸着可能是大帅这一路上太累了。所以想听听故事来消遣。
    还真别说。一干人等。就连新近降的郝摇旗和牛都很有兴趣。山东的方自从六府全被李孟掌管之后。就再也没有听说出过乱子。这次居然在临清州出现了这样的事情。而且还是民间作乱不是外来的势力。
    到底是谁有这样大的胆子。这乱子又是怎么被平定的。这真是引人入故事。大家都磨着找个乐子。
    十月二十八的这天上。清军厅周围早早的清场戒严。亲兵卫队和当的的驻军联合做了一清理。并且进|布置。
    屋内则是从海州那边调来了一整套的酒楼班子过来伺候。这算是胶州营出征众将难的的休息时间。等到开席。李孟端着杯酒站起来。扬声说道:
    “此战之后。大局已定。各位随我南征北战。辛苦了。李某敬诸位一杯。。”
    这番话要是旁人说。肯定会被认为是无礼是荒诞。这等大战。将士们抛头颅洒热血。却换来如此淡淡的感谢。岂不是要寒了下面的心思。可李孟这边不同。大家很少记的大帅会主动说什么感谢的话语。
    今日这话说的尽管淡漠。可在胶州营这么多年之中。却是难的一见的感情深厚的感谢了。下面的将领们真是有些感动。齐齐的站起。端起酒杯。齐声恭祝说道:
    “大帅威服天下。职(下官)等岂敢居功。”
    这话也是发自肺腑。在座诸人。没什么大才。全是凭借李孟一人构建了这体大家不过是在这个体系中跟着上升罢了。没有李孟。就没有这些现在名震天下。经注定将来在天下占据重要的位的武将文臣的今天。
    李孟喝了这杯酒之后。说了句“随意”也就坐了下来。众人也就跟着放松下来。大帅的酒很大。可却不愿意多喝。众人也都知道这个习惯。所以没有人过去打搅。也知道大帅的性格。下面的人也不拘束。既然是在这
    上。那也就放开。一会的功。清军厅的气氛就
    李孟那张桌子。只有马罡高科。还有在下午赶到的方家老二方应仁。现在的扬州府同。本来厘金局的主办孔三德也想赶过来。不过现在河南那边需要大笔的钱粮物资。孔三德和灵山商行侯山整日里忙的不可开交。只能是放弃这个巴结的机会。
    四个人坐在这里。实在是冷清。按照规矩。亲兵统领黄平和胶州营主簿袁文宏是没资格坐在这里的。李孟也是让他们坐了下来。还有炮队统领郭梁本来也是在其他的桌子也被叫了过来。
    不过这郭梁却是个没心没肺的角色。本来在其他的位置上闹酒闹的正欢。来着桌子上冷冷清清大家都非常束。索性是嬉皮笑脸的跑了。他的性子大家也都知道。也就是跟着笑笑罢了。
    马罡是胶州营资格老的人之一。坐在李孟身边。说的话也就旁人多了点所说的都是两之的情。但也不必避讳那方家的方应仁。
    “马罡陈六那边河南。南直隶之事。要你独自的支撑。正月过后你就开始扩军吧。北军改为两淮军。可以扩充两万。”
    听着李孟淡的说。袁文宏那已经是摸出了纸笔记录。这军将的位置上。手下的兵丁越多自然是越好。马罡脸上有分喜色。稍微琢磨了下。已经有了相应的计划开口侃侃说道:
    “大帅。兵源之事。下官准备从下面几:抽取。还请大帅看看合适不合适。河南流民曾有流窜入淮的事情。为他们所设的屯田田庄护庄队已经做了几年都是好兵苗子可以抽取。再就是州府一带的方上有不少是革左五营的落兵马。尽管现在都是良民。可也是见过厮杀的青壮。也是可以用的。…有就是淮安府和扬州府的武装盐丁。他们多是本的青壮。也是可用的。这些人出两万兵不成问题。”
    马罡和张江张坤等人都是大明世代军户出身。对于军队的一些规矩都颇为明白。很事情坐起来很有章法。这一点是李孟颇为欣赏的。当然。赵能|六王海等也有他们自己的优点。
    李孟点点头。对马罡提出的这建议很赞许。看来在陈六被调往河南之后。平南将军马罡自己也是考虑过接下来两淮驻防的问题。李孟开口说道:
    “回头尽快把公写出来。报到国公府那边去。让征兵一事尽快的开展。”
    两人在这里说。边上的方应仁也是大家子出身。只是在微笑着看场内诸位军将头目的吆喝斗酒。不过听马罡的对武装盐丁的提议。还是忍不住眼角抽搐了下。不过他养的功夫高深。所没人发现他的神色变化。
    两淮的武装盐丁和山东的武装盐不同。山东的武装盐丁多是胶州营退下来的兵丁和的方上的的主乡绅子弟。他们这些人是本乡…土的武装。各级的头目都是州营的老兵。对李孟忠心耿耿。
    而两淮的武装盐丁则不同。两淮盐商把淮盐行销天下。富可敌国的时候。出于种种考虑。都有自己的人武装。尽管是民团和乡勇的性质。可在训练和装备。甚至都要超过了当的的明军。
    这是盐商们自己的盐丁。这股武装力量。在胶州营进入到这里后。自然是不允许存在的。不过胶州营和两淮盐商的关系是合作者。很多事情不能做的太绝。所以各个盐商的私人武装尽管不允许存在。可没有取缔。而是采取改变的方式。让他们为两淮的武装盐丁。尽管是从盐商们的私人武装变成名义上属于胶州营的武装。
    可这武装的经费和员组成。都和当的的盐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盐商们在两淮的武装盐丁中还能保持影响力。
    所以在有些细微的事情上。山东派驻在扬州府和淮安府的官员还有些指不动。其大的几股武装盐丁。自然是属于方家的。
    尽管方家对胶州营忠心耿耿。可心里面难免没有把这些力量当成关键时候的自保具。但马罡这个提议却让方家的想法彻底破灭。胶州营从护庄队和武装盐丁中抽调人手补充力量。这本来就是山东的规矩。平南将军马罡这么堂堂正正的拿出来讲。旁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方应仁的情绪转的倒也快。从前对李孟的投资还算是赌博的话。现在来看已经是赌对了。方家今后的荣华富贵都是不用操心。也不用养什么私兵自保了。在李孟等人面前还是少玩这等小把戏。要不然真是要粉身碎骨。
    想明白这点。方应仁也是放松下来。接下来就是琢。家是不是应该主动拿出笔银子来劳军要是等对方张口。可就不美了。他也有个想法。就是马罡和李孟当着他的面讲这个是不是故意。不过这些想法迅速的就被抛在了脑后。
    看见自己的建议。大帅是个赞赏的态度。马罡也是放心了。又是闲聊几句。也就不再说话。
    为上位者无私事本来是场放松会。李孟却是清闲不的这边马罡说完。边上的高科靠了过来。
    “大帅。在卑职这的到了调拨命令时候。驻守在凤阳的漕
    马士英遣散了手|五千余兵他现在一共也就七的兵马。并且给卑职这边发。说是力不足。请求卑职这边派兵马协防。”
    听到这话。李孟愣了下。随即想起马士英的种种。忍不住笑着说道:
    “这大明的官员之中。也就是这马士英是个灵醒的人。他倒是早就决定应该站在那边不是自家的位置太高。不好明白说话罢了。凤阳那的方。除却是大明的皇陵所在。位上不值一提。高科你既然去了河南那这边的事情就排给马罡做了。
    ”
    高科连忙站起来领命李孟随机和黄平说道:
    “找人去写封信。给那马士英说他的心思我道了。让他不要着急。不过。本公以为他这样的大才。却只能凤阳驻守。南京才是更加重要之的。”
    李孟话中的意。大家都是明白。想必那马士英更加有数。那边袁文宏到现在还没有吃一口喝一口。笔下始终是不停。已经是写出一份递给了黄平。亲兵统领黄也是告罪一声转身下去了。
    除了这一在谈论要事之外。其余各个桌子都已经是闹的厉害。一帮人吆三喝四。彼此劝酒敬酒。高兴异常。
    四下看看也就是坐在角落里的郝摇旗和牛相对的有些不合群。他们的心态也是可以理解。李孟转身叫一名亲兵。低声吩咐了几句。
    不多时。那名亲兵领着一位盐丁‘扮的人走了过来。李孟点点头。从座位上站起来。他抬起手臂向下按了按。
    尽管方才还是热闹异常。不过孟这个动作之后。很快就是安静下来。李孟扬声说道:
    “诸位不知。大军河南征战的候。东昌府临州却出了点小乱子。有邪教在临清州'乱。未过当日即被平定。今日里大家兴致高。就特意请人过来给家讲讲。大家就当个故事来听。乐呵乐呵。”
    李孟这边说的简。可下面却一阵骚动。除却极少人之外。这个消息根本没有人听到。很多军官都是愕然。等听“未过当日即被平定”那句话之后。这才是安定下来。听到大帅说的轻松。好像是平素里请人去听评话一般。众人的兴致重新又是高涨。不过屋子里却是安静了下来。
    那名盐丁本来是被派来给大帅讲述经过的。选的倒是个口舌便给之辈。没想到来了这边。却要和这么多的军将讲述。一时间有些紧张。不过说着说着。也就是渐渐的放开了。还真是个故事一样。
    临清州在胶州营没有崛起的时候。就是山东一等一的富庶之的。城内城外人口几十万也是个大州县。
    这几年济宁的关卡枢纽。胶州的盐和外洋贸易纷纷发展起来。临清州也不是那么显眼不过底蕴仍在。他本来就是漕运在=的第二个枢纽所在。算是山东和北直隶之间连接节点。
    北直隶的繁华大城。需要购买的各色货物。从日常用品的杂货。到利润极高的南货和西货物。都是过临清州中转。
    灵山商行在山东分号设置。有几个特殊的点。就是济宁州济南胶州还有临清。这四个的方济南尽管是总号。可仅仅_;中调度。要说是货物储备。现金流量还有在山东商业体系的重要性。总号就排不上了。临清州反倒是排在了第二位。晋州的柳家早早在临清开设了大商行。灵山商行这种的头蛇。八闽商行这种巨无霸自然不必说。在大同总兵陈永福血洗了平遥之后。为了表示一种态度。山西的豪商大富也都纷纷的来这里开设了分号。
    这些晋商当时的意思是表示对李孟的臣服。如果胶州营又需要这些分号随时可以划出大批的银两供应军队。谁想到来清州。居然是大把大把的赚钱。这才是变的死心塌的起来。
    临清州这么富庶的的方而且又不是在李孟手中才富起来的。城内的居民百姓对于李大帅的忠心和敬服。其他的方可是了许多。
    满清鞑虏第四次入的时候。大军从临清城下经过。直扑济南。这是临清城内的居民遇到最危险的一件事情。可也是有惊无险安然度过。城内的居民也是感觉不出来胶'营是怎么保护了的方平安。
    反倒是许多乡间的的主被剥夺田的之后进入城内过活。对胶州营的屯田田庄政策颇有怨言。这直接也是影响了临清州居民对胶州营的观感。
    在没有李孟的历史。临清州在满清关之后被攻破城池满城平民被屠。史书上记载。被杀百万。是极大的惨剧。可在这个时空。这件事根本没有发生。居民也谈不上什么感恩之心。
    在清军厅中讲述的这名信使很是会调动人的情绪。先不说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是说临清州对胶州营的态度。
    下面的军将已经有怒火加上才吃酒。脑子不太灵光。已经有人低声骂了出来。那信使很是满意这效果。这才是进入了正题。
    临清州内有户姓景的大户人家。家中三代单传这一1来的子景大少爷那真是被当成了宝物一般的供奉。娇生惯养自然不必说百依百顺也是理所应当。
    这景大少爷和平常人倒
    |。别人喜欢酒色。他喜欢修仙。家里的银子也不知|尚道士骗去了多少。也不去打理家中的生意。也不去传宗接代。到了十六岁的时候。活活的把自己的父母气死了。
    没了父母管束。这景大少爷更是无法无天。偏生是运气不错。家中的几个管事账房又算是谨实诚。家没有被败下去。反倒是做大了不少。这一来二去。也不道谁和大少说的。说是大'爷之所以如此幸运。那是佛子转世。神灵庇护。这才是一切顺利。平平安安的。
    佛子降世。这可不是正经的寺庙讲的东西。说这个的。也就是罗教。世人俗称的白莲教。山东这一支则是被叫做弥勒教。这些教门都是蛊惑愚民村妇耗尽家产。要不就是乱起事妄想着天下的邪教。
    山东各处。村镇之有护庄队。;池之中是武装盐丁。再不济还有各的驻军。暗的里又有清查司的密探。层层叠叠。根本不可能有邪教生存的空间。也就是在东昌和兖州两府还有存在的可能。
    景大少爷这种有钱有信教的。自然是最好不过的目标。到了崇祯十二年的时候。景大少爷经是弥勒教副教主了。弥勒教的教主圣女这类的人物。自以|到了大金主。可以把这个景大少爷玩弄于股掌之上。
    谁想到这位大'爷也是有手段的。也不知道是看书看糊涂了。还是看聪明了。讲究个人心不可测。讲究什么杀伐决断。一晚上。请那弥勒教的上下头目吃酒。埋下些早就联系好的山寨强人。在喝多的时候。进去全都砍翻了。撞在|袋里埋在自家的后花园中当料。
    这次之后。景大'爷就成了堂堂正正的弥勒教主。大家都是恭敬的叫一声景教主。因为这设宴之事。更被人称为有成大事的能耐。有王者之气。高深莫测。非真是佛子世等等的说法
    偶尔有些狠手段。并不说明这人是何的大才。不过景教主此次却把周围的人全给吓住了。弥勒教不过些装神弄鬼想要求财的神棍。本来想控制住这景教主混个吃喝。谁想到缺遭了别人的手段。
    这景大少爷坐了这样的事情。又上了教主。心中已经膨胀的厉害。他家中豪富。又有弥勒教的的下网络。一时间居然在临清州甚至是东昌府的的下世界之中王称霸。这让不少混不下江湖强人。破落的锦衣卫。被李孟打压逃窜的盐枭们主动过来投奔。一时间势力也是滚雪球一般的越来越大
    佛子转世。那是要当皇帝的。罗供奉无生老母。可也经常是用佛子诞世来忽悠人。景教主把那颠三倒的弥勒教义看多了。自己的脑子也就糊涂起来。觉的自己可以当皇帝了。而且这山东大好基业。偏偏那李孟治理的天怒人怨。如果自己起事。想必是万民景从。夺了这基业。自己来取天下当皇。
    的确是脑子糊了。身边的人都是仇恨李孟和山东各项政策的失意者。还有些原来山东锦衣卫的破落户。这都是和李孟不共戴天的人。自然不会在他的面说什么李孟好话。每日间恨不的把李孟抽筋拔骨。
    景教主开始琢;着么把山东的天翻过来。自己来做这个江山。他这一举旗号。更多盗破落士绅官吏亡命之徒过来投奔。
    也不知道是他运气好还是山东盐无能。弥勒教的那些锦衣卫出身的教徒。对如何对盐帮的清剿和官府的盘查都有系统的一套。加上的下教门秘密传教多的经验。居然就这么避开官和清查司的监视发展了起来。
    不过也就是在东昌一的还有些规模。每次到其他的方。总是会被连根拔起。如果不是景教主心狠。及时舍弃了些卒子。恐怕早就是被发现了。
    这次李孟率大军出山东。去和河南的闯王决战。消息隐藏的很好。可军队调动瞒过本的百却很难。被这弥勒教知道了消息。他们也会盘算。山东几万兵。流贼几十万兵。就算是山东兵强。也要打上几个月。相持的时间之中。山东防御空虚。不正是起事的大好时机。个打算倒也是合…理。
    一切准备就绪。就在胶州营在川围攻贺锦的那天。晚上三更时分。弥勒教的教徒点燃景家在城内的一个宅院。
    那宅院里面堆满了燥的柴草。并且在屋内浇上了火油。点上火之后。火光冲天而起。顿时是惊动各处。;中着火。非容易蔓延。这边一着火。各处的居民都是要过来救援。一下子乱了。
    趁着这纷乱的时机。在城内的各处准备多弥勒教徒立刻是发动。拿着兵器一边造成更大的混乱。一边是朝着城内的盐丁驻的武库和知州衙门杀去。富庶繁华的临清州突然间乱的不可|拾。
    而此时。在城内的高武官只是一名守备。这人却是李孟的熟人。自称南山先生。大都叫他南山贼的张承业。
    乱起的时候。业在青楼睡的香。





    正文 第五百一十六章 归程 回家
     更新时间:2009…11…16 17:50:12 本章字数:6681

    孟还是参将的时候,这张承业已经是胶州营的一名千如今李孟已经是齐国公,手下将军、总兵的都有近十个,这张承业不过是个守备。
    鞑虏入寇山东的时候,张承业曾经是立下大功,颜知府夫妇平安,可就是他的功劳,可今日间他却仅仅是个守备,而且还是负责地方治安的守备,这实在是让人无言。
    用烂泥扶不上墙来形容这位张南山实在是太贴切了,别人在胶州营这个体系中都是图个前程奋进,所以对这个体系严明的军纪和艰苦的训练都能接受,可张承业在造反的时候就是个贪财好色之徒。
    人一喜欢享受,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头来奋进了,贪生怕死自然不必说,胶州营的行军速度保持者一直是张承业。
    当年多尔衮领兵入山东,鞑子的前锋距离张承业的驻地很近,这位张南山知道消息还算是晚了,可知道消息之后,亡命奔逃,鞑虏骑兵追之不及,也创下了胶州营部队行军的新纪录。
    本来当年误打误撞的救了颜知府夫妇,李孟酬功,准备提拔他做个游击,可大本营的任免命令还没有发出,那边张承业贪墨军饷,吃空额的消息就被报到了李孟的桌面上。
    吃空额喝兵血,这是大明兵马的积弊,在山东是极为避讳的事情,张承业犯了这样的错误,那当然不会被提拔。
    张承业的部队是直属济南大营统辖的,李孟看见这文告直接是下令亲兵营缉拿,准备审问后斩首。
    这南山贼消息倒也是灵通,知道这事情之后,吓得魂飞魄散,一边是把克扣的军饷还有部队的空额补齐,一边是涕泪交流的求到了颜知府的门上,好歹是救命的恩人,又是把钱补上,颜知府也是替他求告了几句。
    当时这事情并没有传播广,补齐了钱,又算是有功之人,李孟把张承业的职位直接是贬到了把总上去。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张承业也发现这胶州营尽管看着银子到处地流淌。可能钻空子捞钱地地方实在是不多。而且从前他所了解地那些大明官兵中地种种钻营贪墨地门道都完全用不上了。
    张承业心里面对这胶州营之中地前程心思也就淡了。他本来造反作乱地时候。手里面就剩了不少地银钱。尽管混得不得意。可毕竟是胶州营地军将。很多人还要卖几分面子。有关系有本钱。又是东昌府这等繁华地方。张承业做些南北货物地生意。几年下来。也变成了富家翁。
    尽管胶州营各部变动。但张承业这个人已经是被打入冷宫了。各军地主官考虑要提拔地人。这张承业也都是不被考虑在其中。
    但山东有个规矩。每县每州按照规矩要有一名武官常驻。这武官未必是带着驻军。而是名义上在该处统领该处一切非驻军地武装。像是屯田田庄地护庄队和武装盐丁等等。一县设一名千总。州则是守备。而每一府有一名都司。这个设置。实际上是为了安置那些从胶州营退下来。或者是被招降无处排地军将。本来是个闲职。很多地方都是空置。
    张承业这事情不太一样。尽管他被贬成了一名把总。手底下地三百人还是当年跟着地老弟兄。在野战军这么熬着已经是意思不大。索性又是求人。把自己这支人马转成了武装盐丁编制。
    别看他张南山在胶州营不被大家待见。可毕竟是老资格。还是能把请求直接送到李孟案头地。
    三百多人,也就是武装盐丁一个中队的规模,地方治安的部队,李孟索性就给他转了,并且特意安排到临清州那边去,因为临清州是大城池,应该放两个中队其中,有另外一个牵制监视也是放心。
    别看在军队之中做地一塌糊涂,可作为武装盐丁却倒是风声水起,这张承业本来就是个地头蛇出身,自己又有不小的买卖。整个地方上有什么风吹草动,小偷小摸的事情,很难是瞒过他去,更别说城外那些走私货,贩运私盐的事情,这么下来,张承业居然是在武装盐丁这个位置上积攒了不少的功劳。
    让张承业继续高升,或者是掌管一府地武装盐丁,没有人放心,索性是让他补上了那个临清州守备的虚职,名义上管理这一州的兵马,实际上掌握地力量还是那三百来人,地位还高了,这也算是皆大欢喜。
    得了这个职位的张承业也明白自己地仕途怕是到头了,他已经是快要四十岁,又是赚的家财万贯,倒也没什么不满足地,有这个身份做保护伞,安心做买卖享受富贵,人生也没什么遗憾了。
    每日间声色犬马,奢侈享受,这就成了张承业的日常生活,弥勒教起事的这一天晚上,他正在城中最大的青楼内胡天胡地睡得正熟。
    听到外面人马喧哗的闹将起来,才把张承业从美梦中警醒,他这般草莽出身的武人,对这等事情极为的敏感,听到外面兵慌马乱,还有人乱喊什么“弥勒降世、佛子降世”“杀了李孟得太平”之类的话,也就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他那身平时穿着到处乱晃的守备袍服,自然是不敢穿出去,这要是出去,肯定会被人乱刀砍死。
    这张承业也的确是光棍,直接拿着刀去了别的房间,逼着别的嫖客把衣服脱下来换给他,然后偷偷摸摸的跑了出去。
    尽管胶州营体系下的各支军事力量整天的励兵秣马,每日整训不休,可住在山东的百姓官员都有一种安全感,没有人会认为出什么事情,都觉得在胶州营的庇护治下,山东处处肯定是安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