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完结)-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得事情啊,六部尚书排名最末的那个,可也还是尚书啊!
    接下来的经过,李孟和吴文颂就都不知道了,刘福来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从求死之人进入内廷的权力核心成为司礼监的秉笔太监,这等祸福变化实在是云泥之别,思前想后,一切的转机都是济宁州遇到那位古道热肠的年轻人。
    成为秉笔太监之后,就算是一二品的大员当面也要恭恭敬敬的叫一声公公,过来讨好的权戚贵富不计其数,愈发显出当日不留姓名的那年轻人的可贵。京师这些人叫的这声“公公”,怎么也比不上当日叫的那声“老伯”。
    刘福来托人在济宁寻找那天救人的人,虽然李孟没有留下姓名,不过送刘太监回宫的两艘船还是能查到,何况济宁城内对李孟贩卖老青盐的事情只不过是心照不宣,要查肯定是许多的蛛丝马迹,河道衙门和盐运使衙门,济宁州的知州衙门,还有几家皇商的消息网络和关系网都是被动用了起来。
    没用几个月时间,很快就查到盐政驻胶州巡检李孟,刘福来本想派人答谢致意,谁想到东虏女真鞑子入寇,兵峰直逼北直隶,一时间京师附近风声鹤唳,交通断绝,也出不得京城。





    正文 第八十一章 认亲 忠心 巴结
    更新时间:2008…12…6 18:27:58 本章字数:3201

    到了这时候,才算是安静平稳下来,这胶州同知吴文颂和这刘福来算是同乡关系,刘福来得势之后,他主动过去巴结,得了个外放胶州同知的职位,也是顺路,正好是把这封致谢的信件捎带过来。
    看完信,听完吴文颂的讲述,李孟跟着长吐了口气,整个一件事情就像在现代听说某某人中了大奖彩票一样,光是听着就感觉如此的不可思议。
    那位老宦官的面目在李孟的记忆中已经是有些模糊不清,不过看着那么凄惨的老人能有这样的好运气,李孟也是替他高兴。看看手中的那张一千两的银票,李孟摇摇头,心想那两船的盐货算上船资甚至加上给老宦官的几十两银子,也就是二百两左右,对方居然一下子给了这么多。
    自己也不缺钱,犯不上占这个便宜,当下客气的问坐在那里新任胶州同知吴文颂说道:
    “真是麻烦同知大人跑这一趟了,本来想也就是萍水相逢,谁想到刘公公居然找到了,真是……”
    看着李孟承认了这个事情,吴同知的态度愈发的客气,甚至可以说是恭谨,听得李孟说“麻烦”,居然站起来笑着说道:
    “无妨,无妨,一点小事而已。”
    又是让李孟感觉很是别扭,心想我也不过是和刘太监一面之缘,这吴同知也不至于势利到这种地步。
    也就是李孟是穿越而来,如果是这个时代的人。就会觉得吴同知地表现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魏忠贤权势最大的时候。大明上下流传造生祠,称九千岁这个大家都知道。京师还流传着这样地段子,说是文武大臣都是纷纷拜魏忠贤为义父,礼部尚书某某对魏忠贤说,小的年纪大了,无法拜九千岁做义父,不如让我儿子给九千岁做个干孙子如何,时人都说。果然是礼部尚书。懂得礼节。
    上面虽然是个笑话,可也说明司礼监地权势如何的炽烈,京师百官。许多号称名臣风流的,尚且如此对宦官太监奴颜婢膝,何况是因人得官的小小同知。
    实话说,李孟现在也感觉有些高兴,倒不是自己有个显赫的宦官熟人。而是觉得多了一位熟人。穿越到这个世界上之后,李孟始终感觉有些孤单。灵山卫所那些同龄人很快都成了他的手下。进入胶州城和山东各处之后又都是和些商人盐枭打交道,彼此都是利害关系,互相的提防算计,也没有什么可以说句闲话地人,缺少朋友,多认识一个没有什么利害关系地人,多一个谈话的对象,总归是让人感觉到愉快。
    李孟刚想问说能不能通过驿站送封回信回去,想了想却没有开口,驿站在几年前就没有了,要是还有这驿站,想必闯军的李自成还在做驿卒,而不是出来造反,自称闯将。
    “敢问大人,可有什么方法把信送到京师去,真是想不到这位刘公公还有如此地际遇,在下也想写信祝贺一下。”
    吴同知的脸上一直是保持最和蔼客气的笑容,听到李孟这么询问,当即回答道:
    “这个简单,知州衙门那边派出个衙役专程走一次就是,贤弟是巡检,刘公公也是内廷的秉笔,这不是公事往来吗?”
    山东到北直隶京师所在,可不是现代那种方便的交通,派人走一次花费当真是不小,不过都是衙门地花费,不用吴同知自己花钱,又是讨好了别人,何乐而不为。李孟自然也不会去争辩什么,点头笑过就是。
    两边地信笺来回,若不是军情的加急快马,没有一个月是不要想有消息地,李孟也没有放太多的心事在上面。
    汤老二被开除和骑马盐丁被扣饷的事情在李孟的安排下特意传到了各个盐丁队之中,算是又给众人警示了一次,这汤老二家里面还有个哥哥,父母的年纪也不小,回到家中之后,父母兄长都是觉得脸上无光,而且今后不能熬盐卖盐,收入变少,生计也是受了不小的影响。全家人在邻居面前都觉得抬不起头。
    李孟把发饷的规矩又是变动了下,现在他的手下一共两千二百人,这些人的饷银,李孟都是要亲自的发到手中。
    以往发饷,都是把钱交给盐丁队的队长,然后他们再下发,钱是在谁手中拿的,自然就是给谁卖命,这些盐丁当然知道现在谁是做主领头的人,可长此以往,心思还真是确定不了。
    这次该规矩索性是都给变动过来,轮换驻防的时候,由李孟带着帐房和书办一同发放,实名实银,发放到个人,而且每个盐丁接到饷银,都要立正肃然的大声回答:“谢李大人放饷!”不要小瞧这种口号式的语言,潜移默化的作用很是强大,慢慢的就会在这些年轻质朴的盐丁心里面培植印象。
    九月下旬,李孟已经是感觉要加衣服,穿着单衫在早晚之间已经感觉有些寒冷,李孟终于意识到,现在的天气不是凉爽,而是比现代温度要低了许多,冬天更长些。
    莱州盐和登州盐,缓慢而又有效的朝着济南府和兖州府渗透,相对于淮盐盐商来说,李孟他们的盐货质量更好,价格更低,而且销售渠道更加的繁多,淮盐商人毕竟是外来户,他们把盐销售到州县的官营盐商那里,依靠这些人来官盐私卖。
    依附李孟的那些莱州和青州盐商盐枭,都是很草根的阶层,买卖盐货,直接就找到了那些地方上的豪强士绅,所谓私盐的零散售卖,大都是通过这些地头蛇来进行,李孟的那边人头熟悉,门道摸的清楚,直接就是找上门去。
    这些地方上的豪强士绅,对于本地州县里面的官盐盐商并没有什么畏惧之心,之所以一起经营买卖,不过是利益的结合罢了,可莱州李二郎和莱州盐竿子的赫赫威名。他们却都是耳闻一二,或许还有某些倒霉鬼的现身说法,自然是要小心对待,何况李孟那边的盐贩盐商并不是仗势欺人,走的是大家发财,公卖公卖的路子,这些地头蛇自然是乐意跟着一起发财,共同致富。
    所有的事情都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进行中,李孟焦躁的心情稍微是放松了些,郭栋那些辽民铁匠制造的火铳,枪管逐渐的加粗,口径不断的加大,铅子和火药的用量也是越来与大,效果也是越来越接近李孟的要求,射程和威力都是跟着变大,尽管和要求还是有不少的差距,但毕竟是找到正确的方向。
    那两名锦衣卫来过一次之后,就好像是没有了消息,李孟开始还留意防备了下,时间一久也就不当回事了,心想也许是两个锦衣卫路过这里打秋风,赶跑也就没有什么后患,这胶州也不算是什么富贵地方,天高皇帝远,那里会有锦衣卫天天惦记着。
    这期间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原来在逢猛镇开设赌场的张屠户进城送礼,这张屠户原本不过是在逢猛镇开个小小的骰子铺,因为扣下了马罡,这才和盐竿子这边打了交道,而今双方已经不是一个档次上的存在,不管是李孟还是马罡,自然都是懒得理会。
    谁想到,张屠户的小小骰子铺,在这一年多来也是慢慢的做起来了,逢猛镇愈发的繁华,山东各地的商贩都是聚集在这里,这些人都是些手里有钱的亡命之徒,吃喝嫖赌是花钱的大项。
    小镇上本就没有什么娱乐,这小小的骰子铺自然是生意兴隆,李孟对于这种赌坊的要求是不能把人逼上绝境,不能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尽量公平进行。
    李孟也是懒得管理这些不相干的小生意,随便定下了几条规矩也就置之不理了,那些骰子铺和各式非法买卖来到李孟这里报备之后,就算是受到盐竿子的庇护,不许别人去那里捣乱,用来报偿的就是随时给巡检司这边通风报信,还有些小来小去的事情也是交给他们来做。
    没有人捣乱,尽可能的不使诈搞怪,大家自然愿意在这样的地方玩,张屠户的生意借着地利之便,越发的红火起来。
    原来只是一帮人聚在一起玩骰子,后来则是牌九之类的东西齐齐上阵,赌注也是越发的打起来,李孟的生意越来越大,张屠户的赌场也是跟着水涨船高,在逢猛镇起了几栋大房子,多雇了些人。
    甚至连胶州城,昌邑和即墨县的人都是知道这里有这么个出名的赌场,豪客众多,纷纷拿着银钱过来聚赌,张屠户可不像是和李孟初遇的那么愣头愣脑了,他也知道,自己能有今天就是李孟的庇佑和默许,没有了这两条,自己那生意兴隆的赌场,怕是第二天就要关门。





    正文 第八十二章 忐忑 误判
    更新时间:2008…12…6 18:29:02 本章字数:3237

    所以张屠户对待李孟的态度用毕恭毕敬来形容都有些不够,张屠户是每月必来李孟的府上请安问好,每月的收入都拿出一成来上缴,尽管这笔钱盐丁们不需要,他非得说这是盐竿子在赌场的干股。
    尽管见到李孟的次数不多,不过每次远远看到,这张屠户必然是早早的跪下,磕头见礼,口称爷爷。
    这种态度让李孟都是感觉到牙有些酸,别扭之极,浑身上下都是感觉到不舒服,不过这态度让现代人虽然是接受不了,但在这个时代,倒也是很正常的举动,跪下磕头,口称爷爷,在胶州城很多人见到衙门里面的官员,都是这个态度。
    张屠户生意做大了,要在州城开设赌场,先是来请示李孟,若是李孟不允许,等于没有保护,他一个乡下人,如何敢在州城开设。
    看在张屠户这么长时间里都是恭谨客气,而且当初马罡那件事情,说到底还是马罡欠了他的钱,双方都有理亏的地方,李孟自然也不会拦着对方发财的路子,只是说让他去胶州城内的巡检宅院报备下。
    得了允许,这张屠户千恩万谢的刚要走,李孟却想起来一件事,那被开革的汤老二回到卫所之后,每日都是找人央求要回盐丁队,家中也是闹得不安宁,盐丁队的几名队长和盐场盐田的负责人都是得了李孟的吩咐,不能收他们家的盐,不能回去当盐丁,日子一天天的败下去。
    军户人家都是知道临阵脱逃不听号令到底是个什么罪过,也没有脸去埋怨别人,这汤二还跟家里人说道“
    “李大人可是让俺们去杀官啊,那可是造反的事情。“
    谁想被他家里兄长和父母好一顿数落,说是“那锦衣卫给你饭吃还是衣服穿,能有好日子过,还不是李大人给你的好处。忘恩负义,真是丢尽了家中的脸!”。
    汤二每日里自己拿着竹竿跟着盐丁训练,煮出来的盐也不管收盐的那里要不要钱,白送也给。这汤二还是灵山卫所薛家千户所的,和几个盐丁队长都是认识,他这幅模样。大家也不好赶他,只是觉得可怜。
    不过也没有人和李孟说情,现在众人觉得私事和李孟可以沟通,李孟依旧是那么仗义和平易近人,但在公事上面,他森然威严,人人都是觉得李孟在按照规矩办事。从来不通融活泛,所谓上位者的威严,应该就是说这种气质了。
    下面这些事情自然是有渠道反应到李孟这里来。立威地目的已经是达到,何况当日的一个迟疑,比不得赴任那一日的逃兵,属于可以宽容的地步,但这盐丁队是不能回去,不过找些别的生计还是可以地。李孟派人把刚出门不久的张屠户叫回来,那张屠户诚惶诚恐过来。不待李孟说话,已经是先是跪在地上,这态度让李孟有些哭笑不得。还是开口说道:
    “我有个开革出去的盐丁要安排在你那里,手脚利索,做个护卫足够,你也不用另眼看待,就当你手下。该怎么管就怎么管。具体的事情,罗西会和你安排。”
    这算是李孟开口求人了。张屠户那里嫌麻烦,这分明是李大人对自己的信任,满口子的答应下来。
    在赌坊做护卫,吃穿是不用愁的,这边李孟也派人通知盐场开禁,可以收购汤二家地盐货,也算是放出一条活路。
    李孟这边有赏有罚,汤二全家自然是感激涕零,这件事到最后看起来是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崇祯七年是闰八月,到了九月时候,已经是往年的十月了,李孟这边校阅盐丁,陈六子和王海都因为没有达到标准被狠狠地训斥,被处以惩罚性的训练和罚款,这下子所有人都是战战兢兢,不敢有所懈怠。
    这番举动让请来的老军张林依旧是颇为不解,毫不在乎的和李孟争辩了一番,张林这位上过战场,见多识广的老军兵心中疑惑,想当年戚继光为了打倭寇,练精兵,也不过是五天一校验,下面的军官营官也就跟着三天一练,李孟这么练到底是图什么?
    在逢猛镇附近的铁匠铺子,试制火铳又是失败了三四把,在郭栋这些辽民看来,现在打造地这些火铳,放在从前的辽镇之中,都可以称得上是利器,各个总兵要是想使用,都是要花银子在武库买的,可自己看着如此好地火器,在李孟的眼中却总是说成不合格,天知道这李大人到底想要什么。
    但每次都是被否定,银子不停的花出去,郭栋这些辽民的心里面也不自安,就要进入十月的时候,专门请人去胶州城请李孟过来一次,说是有些东西请李大人看看。
    从胶州颜知州那边打听地消息,说是颜小姐还是被圈在院子里,不准外出一步,盐政巡检司这边送过去地常例银子虽然是照旧收下,不过几次送瓷器都是被挡了出来,新任的同知吴文颂和李孟地关系很热络,连带着颜知州也不好太冷着脸,双方也就是不尴不尬的这么僵持着。
    听到逢猛镇传来的消息,李孟左右在州城无事,直接是点齐人手,一同出城。反正每月他总是胶州城住段时间,逢猛镇住段时间,临时改变安排也是正常。
    胶州城到逢猛镇骑马也就是三个时辰的功夫,回到庄园,在镇上稍微安顿了下,李孟又是带着人赶往附近安置铁匠铺子的地方。
    郭栋和同伴都是早早的在那里等候,见得李孟过来连忙是笑脸相应,李孟看着这些人满脸的笑容,还以为是火铳的打造有什么突破,当下是开口问道:
    “莫非是打出来了新的火铳,快拿来我看!”
    他这句话一说完,郭栋和几名匠户的脸色都是有些尴尬,随即带着笑容回答说道:
    “火铳还在打造之中,今日请老爷过来,是有别的事情。
    郭栋一摆手,三个人轻手轻脚的抬着一个架子走过来,架子上摆着一副全身精甲,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这甲胄摆在那里就好像是现代某些科幻电影的机械人型,有一种奇妙的魅力散发出来。
    对李孟来说,这是他来到明代见到的第一身铠甲,李孟想要看清楚些,忍不住上前走了几步,看到他的反应,边上的郭栋放宽心思,开口介绍说道:
    “好叫老爷知道,这铠甲是小的们闲暇时间用剩下的铁料打造的,老爷领兵作战,有这一身,总是多了几分保全。”
    铠甲的甲叶彼此嵌在一起,组成了完整的表面,看这纹路和材质,就知道肯定有不弱的防御力,而且各个需要活动的关节处都有很完备的处理,不会影响四肢和身体的动作,在护肩和胸膛处,还有虎纹。
    整个的盔甲既可以用于作战,又是可以作为礼服,即便是李孟这种不通盔甲的人都是能看出来,这种甲胄的价值不会低。
    郭栋和几名匠户在那里看着李孟的行动,平素里威严自持的李二郎就好像是孩子看到了喜爱的玩具一样,围着盔甲观看,用手摸索。郭栋得意的看了身边的人一眼,这主意果然是奏效了。
    在这边打铁的辽东难民匠户们对自己一直没有打造出符合李孟要求的火铳,感觉到心中忐忑,总觉得李孟对自己这些光是花钱而做不出东西的人不满意,许多匠户都是主动的帮着盐丁们修理兵器,去盐场盐田帮忙干活,以求在李孟的面前表现的好些,在辽东被女真鞑子祸害追杀,来到山东又是赶上孔有德作乱,加上这些年的年景一直是不好,辽民们经历过许多的生死离别,见过太多人间惨剧,李孟所经营的这片地方在他们眼中看来,有如是人间天堂一般,实在不愿被赶走。
    所以郭栋想出来这个注意,在他看来,李孟对火铳如此精益求精的要求,应该是武人对兵器的喜爱所致,既然一直做不出来,那就不如做个转移注意力东西,这幅盔甲不是那种最好的山文甲,却也是四五个铁匠和十几个学徒每天晚上都是花费工时打造出来的,就算是放在两直隶那种大地方,这也算是精品。
    看到李孟果然喜欢,郭栋也是有些放松,心想总算不用逼的那么紧了,不远处传来一声马嘶,在那里赏玩盔甲的李孟一怔,反应过来,几名铁匠的心思都是提起来,也有点期盼,觉得李孟也许会夸奖几句。
    面沉似水,一见到这个表情,郭栋就知道不好,却听到李孟带着怒意冷声说道:
    “这火铳总是打造不出来合意的,莫非你们这功夫都是用来造这个盔甲了不成,给你们银子,养活你们家眷亲属,可不是让你们干这个用的!





    正文 第八十三章 照顾 事起
    更新时间:2008…12…6 18:29:45 本章字数:3178

    这话说的颇重,郭栋和几名匠户呆愣在那里,随即就是跪在地上,连连的磕头,一看磕头,李孟的眉头更是皱起,他实在是反感动不动就磕头,倒不是受不起,只是感觉到太别扭,听到下面的辽民哭诉解释道:
    “老爷,新造的两根火铳还在铺子里,这铠甲完全是小人们熬夜打造,用的都是火铳剩下的边角料,绝对没有耽误老爷交办的正事。”
    李孟的脸色依旧是阴沉无比,几名辽民匠户更加慌张了,郭栋膝行几步,又是求告道:
    “小人们千错万错,都是小人们自己作孽,求老爷开恩,不要赶小人的家人离开。“
    说完之后再也不敢多说,只是在那里拼命的磕头,李孟看着在铁匠铺门口那些学徒也都是吓得跪倒,稍微一琢磨,事情已经是猜到了大概,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李孟叹了口气宽慰道:
    “你们何必这么小心,我所要的就是火铳,这东西大家都是在摸索着做,不需要担心什么,尽管放心做就是了,不必做这些讨好我的东西。“
    听到这话,辽民们的哭声更大,头都是磕的震天响,泣不成声,这场面要是外人看起来很是感人,不过李孟却很是烦躁,在那里连声的说道:
    “快起来,快起来,要是磕坏了脑袋,谁来给我打造火器。”李孟这句玩笑话一开口,跪在地上的这些人才确认,确实是没有事情了,迟了会才是爬起来,看见李孟连连挥手说道:
    “快去忙吧,我等着看那两支火铳到底如何?”
    说完转身就走,也不管那套挂在架子上的全身铠甲,这些辽民匠户自然也不敢阻拦,铠甲的事情更是不敢再提,不过李孟走出几步。却回过身来,走到那铠甲跟前,端详几眼,出声问道:
    “若是简易些的甲胄,需要多少的功夫?”
    既然是回到逢猛镇,李孟倒也不急着走。在胶州城行事还需要些顾忌,在逢猛这里还真是他一人的天下,自在许多。
    那边的两支火铳,郭栋杀头抹脖子的保证四天后就能出来,何况还需要这些工匠做些别的器具,这器具不是其他,正是甲胄。那天看到了那副精美地铠甲之后。却提醒了李孟一件事。
    现在两千多盐丁,还都是布衣,没有什么防御的措施和装备。当然,盐丁训练的刻苦,手中的兵器精良,寻常的战斗,往往是摆开阵势,长矛平刺,小跑着冲过去对方就溃散掉。至今还没有输过。
    这和对手大多是盐枭的打手和地痞无赖有关,这些人地装备还不如盐丁,手中有把刀斧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
    可李孟所预计的对手可不是这些地痞无赖。这乱世,盐丁就是李孟安身立命过好日子的本钱,想想将来的对手,李孟是一点底气也没有,明军。闯军。清军或许还有其他的军队,谁知道自己会加入哪方。又和哪方作战,话说回来,李孟有一点还是很肯定的,自己永远不会加入满清鞑子那方。
    和这些正规军队作战,手中拿着长矛,身上像现在一样穿着布衣,显然是笑话。
    任何一名有训练地正规士兵射出的弓箭的都会比一年前那三个盐丁射出地弓箭有准头的多,也更有力量,更不用说,他们的手中还有火铳,火炮,和厮杀战阵的经验和技术。
    那天见到繁复精美的铠甲自然是不适合,但是简易的锁子甲,镶嵌铁叶子的皮甲,这些根据郭栋说,十几名学徒可以在这四天内就作出几件样品,而且不会耽误制作火铳地进度,李孟没有什么着急的事情,在逢猛镇呆着也就是练习马术和骑战。
    胶州城所在的位置从山东省来说是颇为偏僻地,加上自从天启年间开始,全天下普遍性的灾荒,市面也是逐渐的凋敝下来,也就是李孟开始用莱州盐登州盐侵占山东私盐市场之后,各路盐商和相关的人齐聚胶州,在胶州消费,这才让胶州的市面慢慢地繁荣起来。
    不过临近十月,距离年前盐货地销售旺季还有一个空档,盐商们也是比往日少些,汤二站在新开赌坊的门口,显得很是无聊。
    张屠户开在胶州城内地这个赌场也就是个两进的院子,规模比起逢猛镇那个还要小些,生意也要差不少,但还是赚钱。张屠户这样的赌场有个好处,那就是官府相关的人士不敢过来敲诈勒索,只需要把常例的银子交上,也就太平无事,毕竟这是盐政巡检李孟庇护的场子,肯给常例银子已经是留面子了。
    虽说李孟在介绍汤二到张屠户收下的时候,让张屠户不用顾忌自己的面子,正常使用就是,他的本意也就是给这个手下找个吃饭的地方,可李孟介绍来的人,张屠户哪敢不小心翼翼的对待。
    汤二的工钱是护卫里面最高的,而且还是胶州城内这个赌坊护卫的头目,凡事都是问问他有什么意见,这样的待遇,温饱不成问题,活得倒也是舒服,问题是汤二每次在城内见到从前的同僚盐丁,总觉得心里难受的紧,想到自己从前生活在那样的集体之中,是那些威武之士的同伴,每天腰板挺得直直的,操练虽然辛苦,可是也很高兴,走在外面觉得自己也是被人尊重的。
    现在说出去不过是个赌场的保镖,那和护院之类的角色没有什么区别,实在是没有光彩,但汤二也是知道,自己要回到盐丁的队伍里面怕是很难了,可惜没有吃后悔药的机会。
    赌场无人闹事,清闲的汤二就是坐在赌坊门口,无聊的看着街面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太阳升起来,他感觉到浑身暖洋洋的,心想是不是进屋去打个盹,却看见了两张熟悉的面孔,这两张脸怕是他印象最深的了。
    夜里懊丧后悔的时候,汤二总是想为什么自己当时不冲上去砍了这两个人,自己落到现在这个境地,和这两个人也有不少的关系。
    锦衣卫番子周丙,冯奇,此时正走在赌场对面的街道上,两个人身上穿着的衣服却不是那种八成新的鸳鸯战袄,而是普通的青布衣衫…………商行伙计的打扮。两名锦衣卫都是低头在街上走着,一副不愿意被别人发现形迹的模样,汤二刚要走过去,却想起自己现在已经不是盐丁的身份了。
    他索性是推回了赌坊里面,在门边观察对面,发现除了冯奇和周丙两名锦衣卫之外,这样打扮的人也是不少,约摸有五十多个人,有的人装做商人,有的人是伙计的模样,看起来好像一支商队的模样。
    汤二也算是老盐丁了,能看出来,这支商队里面的成员,虽然形态各异,可是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章法,这种细微的做派,乍一看没有什么特殊的,但是在平民百姓之间,就是特别显眼,特别是对同样有这种做派的盐丁们看来,就更加的显眼。周丙和冯奇在这些人里面并不是首领的位置,也就是跟着大队行动。
    到底来干什么,最先想到的是对李孟不利,汤二顿时是紧张起来,自己虽然已经被开革出盐丁的队伍,可对李孟一直是感恩戴德,毕竟自己全家能由温饱都是李孟所赐,这次来赌坊更是李孟的大人大量。
    跟着其他的护卫说了一声,汤二转身出了门,远远的跟在那支“商队”的后面,走了一段,看着这些商队进了知州衙门的后院,这边行人稀少,再跟过去怕就要暴露了,汤二装做无事的朝回走了几步,然后拔腿朝着赌场就跑。
    胶州同知的地位就是知州副手,在衙门里面是颇为重要的人物,大小事情都有参与的权责。
    知州衙门向来是清闲无事,知州和同知往往上午的时候都是在自家府上休息,用过午饭才象征性的去衙门走一圈,今天同知吴文颂还在书房看书的时候,就被颜知州的家丁叫起来,说是有急事去衙门。
    一看是家丁来喊人,吴文颂自然知道事情紧急,连忙穿上衣服跟着去了衙门。
    以往都是清净异常的衙门后院,此时却站着许多商队打扮的平民,这些人丝毫没有把官府威严看在眼里,在那大声的谈笑喧哗,吴文颂心里顿时是极为不满,不过他也是知道敢在衙门里面这么没有顾忌的,一定是有他不顾忌的依仗。
    正在堂上陪着一名商人交谈的颜知州,远远的看见吴同知进来,连忙的扬声招呼:
    “吴大人,快来这边,有要事要知会于你!”





    正文 第八十四章 祸端
    更新时间:2008…12…6 18:29:55 本章字数:3225

    吴同知连忙快步走上了正堂,走到跟前,颜知州还是欠身起来迎接了下,坐在边上的那位商人却是动也没有动,脸上冷淡异常,这等倨傲的举动让吴文颂更加的不满,心想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