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扬帆大明-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泣血求收藏,求红票!

第214章 巨额赔偿
    ( )解决了其他几个国家的问题,最后就落到了葡萄牙。经过几天和五国使节的接触,朱显波终于知道,只要大明的实力够强,所谓的欧洲列强也只不过称号。只要善于分割利益,诸国还是不会联合起来对付大明的。那么这个刚打败的敌人,则要好好修理下,不然没人知道大明厉害。
    卡瓦略再次来到谈判桌前,已经没前几天那么犟了。一来大明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强硬,二来其他五国的使节都陆续返回印度驻点了。只有法兰西使节留了下来。大部分都捞到了好处满意而归,而他和葡萄牙几千将士还没有得到人身自由。
    “尊敬的皇帝陛下,我们葡萄牙战败了,我们同意撤出马六甲。但希望能保留葡萄牙在马六甲的贸易机构。允许我们的战舰返航。”
    “你们盘驻马六甲这么多年,从东南亚掠走了多少金银财宝。当初大明的商船你们都不让进港贸易,如今我们收复了马六甲,你们想一走了之?没门,还是现实点谈谈赔偿。你卡瓦略先生的命值多少钱。那几千将士和他们的家属呢?还有那些战舰呢?我们大老远的开着大批战舰过来又产生多少费用?”
    “这个,你们不要逼人太甚。我们葡萄牙的航海实力有目共睹的。”
    “有目共睹就不要赔钱了吗?你们难道不想回葡萄牙了吗?只要你们愿意做奴隶,朕也不在乎用船送你们去新大陆的。”
    “皇帝陛下,这还是谈判吗?我们的战舰不过是马六甲海口拦截你们,我们的使节里卡多被你们炮击掉入海里下落不明。。。”卡瓦略已经再次被激怒了
    “随便你怎么想。”
    “卡瓦略先生,也许你还不知道。就在你们的里卡多先生掉落海中后。你们的大炮也击伤了我们的皇妃,她已经不治身亡了。”戚宏亮见卡瓦略说起里卡多的事情,就忍不住想起了钟雪,这个皇帝喜欢的女人,他说成皇妃不知道恰当不恰当。说完朝朱显波看看,只见朱显波脸上顿时变了,由白转青,再由青转黑,煞是难看。看来戚宏亮触痛到他的伤口了。
    卡瓦略也愣了下“对不起,皇帝陛下。战争是残酷的,我们也希望葡萄牙和大明长期和睦。”本来这个总督先生想用使节的死减少点赔偿,没想到惹了更大的祸,一个使节和皇妃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于是眼睛瞄瞄朱显波。看到朱显波的表情后,他就后悔了。
    这个时候确实不应该提,本来战场上死人是很正常的,朱显波顺利接应到李华梅后已经安排人将钟雪海葬。没想到这会被这个总督牵出,心中隐隐作痛,想起钟雪那顽皮可爱得笑容,自己第一次和钟雪见面那尴尬的情景。如今一切都香消玉殒了。一代佳人就这样长眠于*大海,这是任何金银财宝都补偿不了的。
    “不命人用再说了,就按人头算,妇幼老少一个都不能漏。战舰你们要就出造价的一半赎,不要朕命人拆了建设马六甲!至于商贸和战舰驻扎之事参照荷兰!〃说完拂袖而去。
    卡瓦略和戚宏亮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朱显波话到这个份上等于下了最后裁决。戚宏亮知道皇上的心思,这个葡萄牙被列为头号敌人对待了。
    这边卡瓦略并不完全知晓荷兰与大明的谈判,小心翼翼的说道:“戚大人,参照荷兰是什么个情况?”
    “葡萄牙人和船只不得进入马六甲海峡,不允许在东南亚进行贸易。不过这些是要等你们交割万赔款之后。在此之前是你们那里也不能去。”戚宏亮将荷兰人的待遇告诉了卡瓦略。
    “这么说来,大明是要长期将葡萄牙视为敌人了。”
    “没错,早点写信去印度和葡萄牙,让你们的国王拿钱来赎人。”
    “没有商量的余地?”
    “刚才皇帝陛下的态度你也看到了。我们还是来商量下具体的赔偿金额。战舰你们还打算赎回吗?”
    。。。。。。
    经过几天数回合的讨价还价,葡萄牙人终于低头,毕竟还有几千人在大明手里,最后答应赔偿大明战争损失。人员无论男女老少按三百两白银一个赎人,战舰按三十万两一艘赎回。总计八百万五十多万两白银,葡萄牙从印度先行运两百万交付,大明收到这两百万后释放所有俘虏。两个月从葡萄牙本土运送三百万两,三百万抵达后,大明归还葡萄牙所有战舰。剩余三百五十两年付清。同时请来了法兰西使节做公证。
    倘若两年内还不清剩下三百五十万,大明有权向葡萄牙索要南亚甚至非洲的殖民地。本来这法兰西使节老大不情愿,但既然大明做出了姿态,也表面上十分尊重法兰西,就勉强答应了坐个公证。
    且不说这公证如何有效,如果葡萄牙人一旦赖账,朱显波则可以趁机挑拨法葡之间的关系。总是大明也不是俺么缺钱。留个伏笔未尝不是件好事。
    战争的事情解决后,朱显波又让人在马六甲靠海边选块地给钟雪修缮坟墓。立了个墓碑,墓碑上刻着:大明皇妃钟雪之墓!两旁是朱显波亲笔题词:沧海茫茫,岁岁年年涛依旧;香冢默默,岁岁年年枉悬思。
    朱显波之所以要给从未入宫的钟雪名份,一是戚宏亮的话提醒了他。这么一个活波可爱的女孩子跟随他这么多年,甚至还要远离大陆远赴重洋在船上颠簸,带领医疗队四处救人。
    当然最主要的是做给两部分人看,一时大明的这些特战部队,看大明皇上是一个多么重情义的人。另外就是给那些战败的葡萄牙人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惹了大祸,杀了大明的皇妃。
    等到袁承志和吴三桂把马六甲城多次清理后,戚宏亮来回报“皇上,此次在葡萄牙总督府和各贵族、官员家**抄获白银二百万两,黄金三万两,奇货珠宝无数。”
    “拿些珠宝赏给此次作战有功的将士们。另外阵亡的将士要在马六甲立碑,并负责家人来探亲的来回费用。当初要是知道这么快能拿下马六甲,朕就不下令进行海葬了。”朱显波惆怅的低下了头。
    “皇上,水师在大海上位朝廷立功,海葬是他们的荣耀。”
    “抓紧去办理各种杂务,等到葡萄牙人的第一批银两到后,你跟朕回京。第二批银两留给马六甲的海港和城防建设以及日常开支。
    “皇上,马六甲建设不需要这么多银两。”
    “从阿镇开始沿途多建设几个海港,比如苏门答腊岛上。如果有些海港人口不多久建设成军事岛屿。另外这马六甲和东南亚需要重新布防,你看谁该如何分配舰队和战船啊?”
    “目前真正属于我们统治的还只有马尼拉和马六甲,雅加达属于和爪哇合作性质。因此微臣以为还是应该将两支舰队分别部署在马六甲和马尼拉。远洋舰队负责马六甲及整个海峡的巡防。南海舰队负责从马尼拉到雅加达等一线的巡防。东海舰队可以驻守台湾淡水港作为机动。“
    “为了更好的治理马六甲及周边地区,朕想将袁承志和姚启圣留在这里。同时擢升穆友前和伤不起为两地总督仿效洋人。你看如何?”
    “吾皇圣明,虽然各国表面上都和大明签订了和约,但荷兰和葡萄牙不一定会死心,适当的留一些步兵和骑兵在马六甲也是必须的。将来阿镇还需要人驻防。”
    “那就这样定了,吴三桂仍旧回云南。各舰队的配置暂时不变,对于借道给我们的邂逻、高棉等国可以适当减免他们今年的进贡。”
    就这样,沦陷三十多年的马六甲再一次回到了大明手中,更重要的是三次大海战严重削弱了葡萄牙的水师实力。也让欧洲六国第一次真正见识了大明的水师战斗力和远程投送能力。
    对于朱显波来说另外一个收获就是说服了李华梅跟自己回京,因为这次马六甲海战之后地球人都知道了所谓的李家海盗其实就是大明的舰队。想再浑水摸鱼是不可能的了。再说,大明的三只舰队进入了东南亚,再有明朝海盗四处掠夺也说不过去了。朱显波也无法向那些年年向自己纳贡的小王朝。
    求红票、收藏

第215章 日本人造反了
    ( )于是朱显波决定在马六甲设总督府,远洋舰队总指挥穆友前为总督。袁承志、姚启圣为副手共同治理马六甲城兼负责马六甲海域的巡防。南海舰队驻点搬往马尼拉,戚宏亮之前所辖的四艘战舰和两艘运兵船载着朱显波、李华梅、戚宏亮和全体战地医疗队员和特战队员回广州。
    这一趟朱显波出来时间也不短了,再说马六甲战事已经平息,是时候回京主持内政。在朱显波看来只要大明不主动开战,未来几年应该可以和平的发展下国内经济。
    一路上君臣几人有说有笑,几个臣子也是努力的想让朱显波忘却钟雪之死。而朱显波的费尽心思讨好海盗从良的张蕾。朱显波知道人死不能复生,何况朝思暮想的张蕾回到了自己身边。如果自己再整日拉长着脸,这女人只怕又要跑了。
    趁着人少的时候朱显波就问起了张蕾未来的打算:“你回京后准备做些什么?是继续做你的将军,还是随我回宫啊?”
    “你想我怎么样?”
    “我当然想你跟我回宫啊,朱丹和周涛两人生活得就很好。小孩都半个大人了,尤其是朝阳个头和你差不多。不冲我,就冲朱丹和周涛还有那些孩子们你也要回宫去啊。”朱显波想用温馨的家庭来打动张蕾。
    谁知张蕾根本不领情,“我既不想当将军又不想回宫当娘娘。这样,我先随你回京,看完孩子们。我就去杭州,我搞服装去。这明朝人的服装太别扭了。我去弄点杭派女装去,到时候行销全世界赚得钱比你那些商队还要多。”
    “这样啊,随你。只要你高兴就好!〃朱显波心里说不出有多么的失落,但还是言不由衷的说出了那句套话。
    “哎呀,不高兴啦。我习惯了自由的生活。不行你也可以搬到杭州来啊。”
    “。。。。。。”
    所谓郎有情,妾无意,多说无意啊。朱显波心想只有好好珍惜张蕾去杭州之前的这段日子。将来等她去了杭州,自己想去见到倒是不难,但是总不能为了她抛弃整个朝廷和大明江山。再说就算自己做个痴情汉,张蕾也不一定领情,说不定那天腻歪了又跑了。
    两人虽然对于张蕾将来的规划意见相左,但是毕竟有好长时间没在一起了,情人见面倒也少不了缠绵。就这样经过四天的海上颠簸朱显波一行人来到了广州。两广布政使和广州总兵早已摆好龙门阵迎接大明皇帝凯旋。
    朱显波回到自己的地盘倒也不客气,同时向各位属下隆重介绍了巾帼英雄张蕾。然后给这些特战队员和陆地医疗队放假,通知他们十天后再次集合前往杭州集结。办完庆功宴,朱显波一行在广州停留三天后准备从水路前往杭州视察。
    正当船队准备起航时,广州总兵再次火急火燎的赶到码头截下朱显波:“启禀皇上,祖大寿来报!”
    “什么事情?”
    “非常紧急,请上皇移驾议事厅!”
    于是朱显波、戚宏亮连同送行的广东大小官员有折回岸上。
    “就在这里!”朱显波知道祖大寿是个稳重的封疆大吏,没事不会把奏折送到广州来,应该是朝廷那些人架不住了。肯定发生了什么大事。
    “朝廷八百里加急送来了祖大寿的奏章。祖大寿在奏章上说日本东北发生暴动,伊达政宗先是派人骚扰港口,却暗地里纠集部队占领了江户。我大明江户城守城将士伤亡惨重,现已弃城逃回大阪。祖大寿请求朝廷派兵镇压!”
    “什么?奏章拿来!”
    广州总兵急忙提上奏章。
    朱显波打开一看,是祖大寿的笔记,上书:“罪臣祖大寿万死禀告吾皇,日本东北各部趁我大明南征马六甲,北海舰队离港巡逻之际,攻陷多处海港,并纠集各地匪徒四处骚扰。以伊达政宗为首的日本军阀死灰复燃,现已攻下江户。大明守城将士死两千,伤五千余人。臣担心九州、四国各地军阀东山再起。因此恳请吾皇速派兵支援。援军到后臣必亲率大军剿灭余党。。。。”
    后面一大串的什么罪臣之类的。朱显波没再看下去,能攻下江户,说明日本已经集结了不少叛军。朱显波知道情况不妙。自己率队出征的事情,大明朝廷那些内臣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那些东洋鬼子居然也了解,兵趁火打劫,看来祖大寿的清剿工作没到位,或者说大明的仁治失败。
    朱显波看完奏章,顺手递给戚宏亮。“看来还是有人不把戚大人当回事啊。”
    “皇上,微臣以为这次应该给他们一点教训。”
    “传令东海舰队前往大阪待命。姚启圣火速回京!同时传令刘立洋准备2万步枪兵。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的补给舰以及广州这两艘运兵船即可前往天津港!“
    “臣等遵命!”
    “戚大人,我们火速回京!”如果朱显波和葡萄牙人谈判时发火是为了显示大明的威严的话。小日本的早饭真的彻底的激怒了这头狮子。在将能带兵打仗的将领在脑海了过了一遍之后立刻点了姚启圣就说明了一切。那个和李自成一样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又要被委以重任了。
    随行的官员也不便再说什么,但求祖大寿命硬,不会有事,还有就是造反的势力在援军到达之前不要攻陷京都和大阪。
    十天后,朱显波出现在了太和殿,这个离开龙椅近两个月的皇帝又回来了。群臣们没有心思追根刨底的问皇上为什么借南巡出征,眼下要面对的是日本人的造反。虽然日本乃弹丸之地,但每年从日本运回大明的白银有五百万之多。而且目前大明在日本光驻军就有五万,还有五六十万移民。
    一旦处理不好,让造反派得势,几万将士没命不说,只怕那几十万移民也要遭殃。如此以来大明向三北的移民政策只怕就此动摇。
    “启禀皇上,兵部已经抽调2万步枪,2万步兵前往天津港待命。军粮和武器弹药都已发放到位!”兵部尚书刘立洋立刻汇报了朝廷的准备情况。
    “皇上,日本造反成势我大明需派一上将协助祖大寿平反。微臣推荐中央将军唐宁波!”首辅徐光启倒是会选人。这个唐宁波确实也是个人才,但和戚宏亮同榜的他一直只是在京师大营为大明训练新兵,并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次正好可以一老一少搭配。
    但出征的人选,朱显波在广州已经定好。其实不用朱显波吩咐,姚启圣也知道怎么做。但这个唐宁波就不一样,名将之后,只怕到时候有点妇人之仁。
    “徐爱卿所提不错。唐宁波确实是员战将。不过朕这次想用姚启圣,他已经在前往天津港的路上,不日即可到达。”
    “姚启圣!!!”朝廷好多人发出了一声感叹。
    “没错,姚启圣,不是朕任人唯亲。叶尔羌战役你们也看到了他的才华。另外派姚启圣去也是为了日本的长治久安。这件事不用再议了,还有其他事情吗?〃
    于是几个大臣纷纷把这两个月来的一些大事奏上,还好有徐光启和周涛,基本无积压的。看起来政务院秉承了前几任的内阁制度倒也是运作十分顺畅,这样朱显波就有心思准备日本平叛的事宜了。
    回京的第四天朱显波就带着刘立波、戚宏亮赶往天津。姚启圣已经从马六甲赶了回来。对于朱显波的征召姚启圣显得踌躇满志。
    ————————————————
    泣血求收藏、求红票

第216章 江户大屠杀
    ( )朱显波见到姚启圣后也没说啥废话,单独把他叫到了一旁“知道朕为什么放着唐宁波不用单点你姚启圣吗?”
    “难道是因为微臣有海上作战经验?”
    朱显波摇摇头“就你那点作战经验,作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名将之后,唐宁波不会输给你。”
    “那微臣不得所知了。”
    “朕希望你到日本后,以你以往的铁腕辅助祖大人,彻底扫平各军阀余党。修筑各重要城镇城防,让日本做到长治久安。”
    “谢谢皇上赏识!”
    “你也别着急谢谢,打完仗之后要多想想治理之策,看看如何才能确保日本服帖。朕的目标是称霸天下,不能让这些小鬼子成天在后面捅刀子!”
    “臣一定竭尽所能为皇上解忧!”
    “还有祖大人也是一员名将,凡事要多和他商量,尊重他。意见相左时要充分商量,不要轻易冒进。更不能独树一帜!战场要充分利用大明的步枪优势。”
    “微臣谨记皇上教诲!”
    “你还要给朕带封密信给祖大人。”说完从怀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书信。其实不用猜姚启圣也明白皇上要跟祖大寿说什么,无非是两人精诚团结,彻底荡平日本余孽之类。
    姚启圣是聪明人,一来他是皇亲了,二来朱显波特意嘱咐他用铁腕辅助祖大寿。其实也就是当皇帝的说不出后,要是一粗人简单点就是这样说的,到哪里后,你不要手软,该杀的杀,该烧的烧,该关的关。当然朱显波也确信姚启圣明白了他的意思。
    于是册封姚启圣为征夷将军,官升四品。率2万步枪兵,2万步兵乘运兵船前往大阪。天津港兵部早已准备大量商船,加上集结起来的四艘补给舰,4万人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而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接到命令后,两队更换了责任区。东海舰队负责驻守大阪及东日本沿海区域巡防。北海舰队则负责九州、四国及日本海的巡防。
    尽管队伍已经派出,朱显波还是不放过几位军事大臣。“你们要想办法在有限的开销下努力的组建出第五、第六舰队来,现在才打下马六甲,舰队就不够了。长此以往,胜算全无!”
    几个人也不敢吱声,点点头,回去在准备埋头苦干。
    按照朱显波的想法,但凡战事亲征是最好的,不过这小小的日本叛军让大明皇帝亲征说不过去。而且战后又免不了杀戮。这些会影响他一个皇帝的威名,最主要的是自己南征马六甲刚刚离开京师两个月,朝堂上需要他这个皇上,于是就赶回京师坐等消息。
    这样一来,朱显波也终于有时间抽查下这段时间各部的政绩了。当然重点还是放在了工部的修筑官道和户部的商贸上。要想富,先修路。路修起来对于大明朝的统治也是有好处的。
    当然,朱显波也不忘在安慰后宫嫔妃的同时极力讨好张蕾,并请出朱丹、周涛游说。十八般武艺全部用上,张蕾总算勉强在宫内呆上三个月,秋天再去杭州。给出的理由居然是夏天杭州太热,朱显波当然希望她永久的留在京师,现在朝廷也比较富足,她要是喜欢折腾,随便整就是了。
    这样安静的日子过了不到一个月,日本总督祖大寿的奏章来了。看过奏章的几个大臣都心急如焚,徐光启连夜召开了政务院会议并在第二天朝堂上汇报给朱显波。
    “启禀皇上,日本总督祖大寿来报:自姚启圣带兵抵到大阪后。两人兵合一处一路杀向江户,东海舰队则沿海收复了数个沦陷的海港。并于四天后围攻江户城,江户日本民众在伊达政宗等带领下进行了顽强抵抗。并派出数路忍者烧我大军粮草。祖大寿后要求东海舰队登陆合围,于六月十三日攻下江户城。”刘立洋按照奏章上详细的汇报着日本那边的战斗情况。
    而这些早就在朱显波的预料之中,大明这么多步枪兵还有东海舰队帮忙,要是拿不下一个叛军占领的江户那才奇怪了:“这很正常啊,还有什么事?”
    “破城之后,祖大寿回京都,东海舰队回冈本港驻防,留姚启圣守江户并清剿日本东北部的残余叛军。姚启圣在江户城内及周边的小田原、太田等地大肆清剿叛军,并斩杀了所有的俘虏和嫌疑分子,共计有五万余人。并扬言如果私人窝藏伊达政宗族人将灭其九族,而伊达政宗藏身之城镇将面临屠城下场。祖大寿几次派人提醒姚启圣要仁德服众,姚启圣一意孤行。故祖大寿上书请圣上定夺。”
    刘立洋刚说到这里,朝堂一片哗然,又是姚启圣,又是斩杀俘虏。。。尤其是那些官职较低未能事先知道奏章内容的大臣们,纷纷摇头叹息。
    “肃静!还有什么内容!”
    “祖大寿还提到,目前日本民怨较大。消息传到九州后,岛津贵恒扬言报复。其他各地原本已经解散的各大名又开始招揽人马。另外祖大寿还提到,姚启圣放纵属下在江户城内奸*淫妇女。派人查实时,姚启圣则坚决否认。”
    听到这里朱显波也皱起眉头,这个姚启圣看来还是死性不改啊。这下自己在朝堂上又要厚着脸皮保他了。
    “根据祖大寿所奏,拟即可增派2万步兵,5千步枪兵前往大阪,以免发生更大的乱局。众卿以为如何?”
    “皇上,祖大寿只怕很难节制姚启圣,微臣建议调回肇事者姚启圣,以平息日本国内民愤。然后再派使者前往京都,让日本国王出面安抚百姓方为上策。”已经回到京城的李承宗说第一个发言。
    没错,这在平常人看来这样的做法是最为稳妥的。谁激起的民愤,下了谁的官是最简单粗暴而有效的办法了。
    “皇上,日本国叛乱并未完全平息,此时召回平夷将军,臣以为不妥。”刘立洋特意不说姚启圣而平夷将军,是要提醒大臣们,姚启圣是钦命的平夷将军。任务就是去平息叛乱的,至于做法上难免有点过火那属于风格问题。
    “祖大寿不是在奏章上说了吗?很多事情尚未定论,朕也以为不能临阵换将。要清算姚启圣也要等日本叛乱平定再说。至于斩杀俘虏一事,朕还是那句话。他们为什么不趁早投降,为什么要固守,让我大明损失惨重。为什么要派忍者四处烧我军粮草。说到底他日本国只不过是大明的普通属国,如果不强行制服它。将来邂逻、爪哇等纷纷仿效我大明将如何是好?”
    “可皇上。。。如果各大名因此迅速恢复武装,暴力抗击大明将如何收场?”
    “是啊皇上,还请皇上三思!”大部分群臣分成了两派,有主张即刻增援的,也有主张撤换姚启圣的。
    “想造反的不管你怎么做都会造反。姚启圣只不过是把他们从阴暗的角落里拉了出来而已。正好,一个个出头的,大明分而歼之。朕以为传令锦衣卫派遣人手调查姚启圣及其不下在日本的所做所为,同时令祖大寿严格节制姚启圣即可。”
    朱显波说完这句,堂下突然安静下来。这些臣子们整日在京为官,聪明得很。这皇上大风一吹,看来定调了就好再强出头了。
    朱显波当然不希望把姚启圣召回,一旦召回来。这朝堂之上又不知道有多少人要罢他的官。这个头不能开,不然自己也会受到牵连。武装也好,凶残也好,自己注定要和姚启圣一起承担了。

第217章 孤身去日
    ( )对月朝廷这些大臣来说,朝鲜王室也好,日本民众也好,只不过是外族,既然皇上和诸多要臣坚持重用强硬派姚启圣,他们也不便反对。毕竟他们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政治前途和每年是否增加俸禄。当然李承宗是个例外,作为一个三朝老臣,当然希望年轻的皇上统治下大明四平八稳,因此想法也保守点。
    对于李承宗这样的臣子,朱显波也没有责备的打算,只能散朝之后找时间聊聊,让他能够释怀,要不然时间长难免有种失落感。
    安排好增援的事情,朱显波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要去实施。说起这个计划,原本第一次东征日本时就像去实施,但那时候海路两边打得都顺风顺水,大明机会没费什么力气就把日本给占领了。但现在看起来,朱显波有点后悔。要是当初把自己的这个计划实施了,说不定日本就不会出现叛军。
    当朱显波把自己的计划和周涛、朱丹和张蕾一说,三个人都连连摇头反对。理由很简单,太危险了。大明现在人才济济,犯不着事事亲力亲为。朱显波的理由也很假单,只有他这个现代人思考就能知道那些个散落在诸岛上的大明的性格、脾气、爱好等。而且他亲自去方显大明的诚意。三女拗不过朱显波,尤其是朱丹和周涛,作为深宫多年的女人对于朱显波的顺从和依赖日益加剧。
    最后四人小组会议的结论就是朱显波去可以,带上张蕾。每人各三个弹夹,这些年这手枪利用的机会还真少。尽管朱显波已经有金刚罩护体,但是以防万一还是必要的。之所以选择张蕾同行倒并不是张蕾的武艺多么好,而是对群臣宣称皇上陪张蕾去东北散心,这样也可以避开朝臣的穷追猛问。也不易让外国间隙掌握朱显波的行踪和真实目的。张蕾倒也无所谓,反正外面比深宫自由,朱显波则多了个伴。
    商量好出发日期后,朱显波有单独召见了徐光启和刘立洋,向两人说明自己远行的目的。两人也是吃惊不小,最后被迫向大臣们传达:皇上携张蕾出游东北。而王拓也早已根据朱显波的安排,选派了四名锦衣卫跟随朱显波。这些人都是当年朱显波从少林寺的武林大会带回京师的,经过特战大队的训练后,又入选了锦衣卫。分别是武当的宋庆峰、曾加和华山的陈辉、方诚。
    要说这四个人不但武功了得、政治过硬。最主要的是多从被王拓派往各地执行任务,算是经验老道的江湖人士,给皇上做个临时保镖绝对够格。而方诚由于多年在日本执行任务,已经是个日语通,可以担当此行的翻译。
    朱显波揣上事先准备好的文书和路上所需要的衣物,和张蕾两人扮成夫妻。四个锦衣卫包围里则带了大量的黄金和白银。四人全部仆人打扮,其中宋庆峰的身份是龙文员外的管家。
    尽管这已经是朱显波无数次出游了,但这一次,说实话他自己心里也没底。主要是对日本各地的大名没底,还好有张蕾在旁边,这两人说是爱人倒又不十分亲密。明明互相思念,却又分开了许多年。这次也算是找找爱情的感觉。
    主仆六人一路由陆路过三海关,经朝鲜乘船前往九州岛来到朱显波此行的第一个目的地——小仓城。小仓城位于九州岛正背面隔海相望就是日本本岛。
    由于小仓城的锦衣卫事先已经得到通知,朱显波一行刚小仓城就有事先潜伏在当地的锦衣卫将他们领入城内。为首的锦衣卫叫莫轶。
    朱显波初来咋到,当然尽快了解当地情况。一行人刚刚用餐结束朱显波就把莫轶叫来“快说说,这九州岛是什么个情况?”
    “启禀皇上,自从关原会战,九州各城的领主基本未发生改变,只有少数几个是子承父业。以南部的岛津家族势力最大,目前实际控制着内城、出水城、大隅高山城等七座城池,领土和人口约为九州岛的三分之一。不过比起全盛时期与大友争霸时期的岛津家族势力已经缩小了很多。”
    “不管怎么说,第一个还是要争取下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