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兵行险招,吴湘同样也非常的担心,问道:“杨兄,情况到底如何?公主的态度如何,嫣儿她不会有事吧?”
杨林缓缓道:“吴先生,人最难以割舍的,便是亲情,正如你眷念着自己的义女嫣儿一般,仁公主对于自己的兄长,又何尝能下得了狠手?”
欲速则不达,吴湘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如此一来,自己的义女岂不是处于危险之地?
“杨兄,如果仁公主的态度仍旧模棱两可的话,那我们岂不是很危险,如果让她发现我们在背后捣鬼、挑拨她与兄长之间的关系的话,我们岂不是会被抄家灭门?”
杨林也道:“吴先生,你所担心的事,其实也是不才担心的,所谓伴君如伴虎,哪怕对方只是一位公主,但若触怒于她,只怕就不是你的义女能不能保住性命了,我们跟着都会完蛋的!”
“那怎么办?”
吴湘焦急的询问,自从伙同杨林一起成立了这个东吴舆论会,吴湘就一直被杨林牵着鼻子走,什么事都以杨林马首是瞻,而且这样的状况从来都没有改变过。
虽然情况紧迫,但是杨林却显得很从容,道:“吴先生,对于创立了东吴舆论会的我们来讲,首要的原则,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下,一旦情势危急,舍车保帅也是必不可少的办法,因此,不才认为,你恐怕要舍弃自己的义女了。”
“你说什么……?”
吴湘可不想失去自己最心爱的义女,嫣儿乖巧伶俐,请棋书画无一不通,吴湘怎么舍得?
“杨兄,难道就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吗?”
杨林笑问:“吴先生,若你的义女,只是被我等利用,那么她的价值在实现之后,便再无生存下去的必要,但是,若将她纳为东吴舆论会的一员,和我等同生共死,那么性命便可暂时保全了。”
“杨兄的意思是,让嫣儿也成为我们的一员。”
吴湘迫不及待的问,而杨林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是的,吴先生,不才与嫣儿虽然只是片面之缘,但却也看得出来,嫣儿进退有度,能堪大任,别看她只是一名女子,只怕日后的成就,不亚于须眉男儿!”
自己的义女嫣儿竟然得到了杨林如此的认可,吴湘也颇为高兴,便道:“既然如此,我就让嫣儿也加入进来,让我们一同掌控整个东吴!”
杨林也乐了,道:“吴先生,主公这才封了不才的官职,也赐了不才宅邸,不才的手下,缺少一个使唤的丫鬟,不如就让嫣儿来不才住处,权当家人吧!”
杨林的建议,令吴湘不寒而栗,如今杨林和仁公主走得这么近,若是在杨林住处发现嫣儿就是曾经假扮自己的人,那岂不是命悬一线了?
不过虽然吴湘担心,却也阻不了杨林的决定。
翌日,杨林收拾细软,搬入吴主所赐的宅邸中,嫣儿便充当了杨林的丫鬟,与杨林一同入住。
当然,嫣儿对于现在的杨林,并不认可!
早些时日,嫣儿是从义父吴湘那儿听说杨林的,吴湘说杨林“文采一流,胆色过人”,那自然是杨林在摘星楼诗会之后的事。
当吴湘叔侄与杨林走得更近之后,吴湘又评价杨林“高瞻远瞩,王佐之才”,此时的嫣儿对于杨林,稍稍的有些憧憬。
可是就在不久之前,吴湘却被杨林气得差点吐血,说杨林“胆大包天,肆意妄为”,使得嫣儿认为杨林是一位狂徒。
但是即便是恼怒于杨林,吴湘叔侄,却仍旧不敢与杨林断绝来往,于是也就有了嫣儿被命令却经略茶馆里做戏一事。
嫣儿起初并不知情,因为吴湘的苦苦哀求,她才勉为其难,然而就在一天前,义父告诉她,让她加入东吴舆论会,嫣儿这才恍然大悟。
正如杨林所评价的那样,嫣儿头脑聪慧,明察秋毫,只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稍稍的理一下,嫣儿就彻底明白了杨林的所作所为。
嫣儿也知道,自己差一点成为了杨林手中的弃子,而且杨林这个狂徒,用非常手段将吴氏一族和自己绑在一起,逼迫吴湘叔侄去做一些逆天而行的事情。
“杨大人好生兴致,竟让嫣儿来当丫鬟,岂不知嫣儿恨大人入骨,若大人不小心行事,只怕会死在嫣儿的手里!”
作为丫鬟,嫣儿对杨林可没有好脸色,一开始便向杨林下了战书,但是杨林却并没有将嫣儿的挑衅当一回事。
“嫣儿姑娘,不才这条贱命,哪里需姑娘亲自动手?若不才一人的性命,能换取整个天下,那姑娘尽管取去!”
杨林的物事并不多,主仆二人无需车马,便来到了城东杨林的宅邸。
宅邸虽不大,但却干净,尤其是在外墙上写着的那一段话,更是引人注目!
嫣儿最喜好华丽辞藻,便一字一句的读了起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读到后面,却是未完,嫣儿觉得有些气恼。
“杨大人,好好的一篇文章,怎么只写一半?”
嫣儿质问杨林,杨林笑道:“不才随意所写,本就不知道如何收尾,碰巧又被人给打断了,这思绪一乱,自然就无从衔接了。”
杨林的解释倒也合情合理,嫣儿也知道,写诗作赋最讲求灵感,若灵感被人打断,自然就半个字也写不出来了。
杨林又道:“不过,这篇随意之作倒引来了不少的麻烦,不才还未搬进来,却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观摩,甚至有人想要将这面墙给整个带走,幸得不才及时赶到,否则不才的宅子可就不翼而飞了。”
嫣儿扑哧一笑,心想杨林的嘴皮子果真不是盖的,三言两句,就能将自己逗乐,要知道,自己可是非常讨厌他的。
主仆二人进到宅子里面,宅子不大,嫣儿稍稍收拾了一下房间,也就收拾干净了。
杨林坐下,吩咐嫣儿倒茶来,嫣儿虽怏怏不乐,但也老实奉茶上来。
“嫣儿姑娘,虽然你名义上是不才的丫头,但这宅子里并无外人,因此你不必拘礼,无需约束言行举止。”
嫣儿已经将杨林当作是坏人了,因此他的客套话,嫣儿可不爱听。
“杨大人,嫣儿虽然年幼,但却知道长幼尊卑,既然成了你的丫头,那自然是杨大人是主,嫣儿是仆,嫣儿生是杨大人的人,死是杨大人的鬼,他日若杨大人满门抄斩,嫣儿自会陪伴,只求杨大人别将嫣儿的义父全家牵扯进去。”
纵然杨林心如止水,但也不由得为嫣儿的此番话所惊,好一个倔强的丫头,很难想象,她只有十四岁……
嫣儿既然加入了舆论会,自然会对杨林忠心耿耿,但是她的嘴上却不饶人,三言两语就要撕掉对方的一层皮一般。
杨林稍稍停息,喝了一口茶,才道:“嫣儿姑娘,实话不瞒你说,不才虽然干的是苟且勾当,但却无性命之忧,你只需照着不才所说的话去做就成,他日自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嫣儿可不信杨林的花言巧语,质问道:“杨大人好大口气,好似这东吴的主公一般,但杨大人可曾想,自己在这乱世,是否有过人之处?”
杨林又笑了,道:“就凭不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会的本事!”
嫣儿嗤笑道:“杨大人的话,只能哄骗像嫣儿这样的小丫头,等出了这宅子,可没人会信。”
面对嫣儿的挑衅,杨林也不着急,缓缓说道:“嫣儿姑娘,如若不信,不才倒是可以为姑娘算上一算,你看如何?”
嫣儿道:“杨大人如有雅兴,嫣儿洗耳恭听。”
杨林站起身来,在厅堂里来回踱步,并不住的打量嫣儿,随即说道:“嫣儿姑娘,不才可是知道的,你不是汉人,你是鲜卑人!”
嫣儿一听,心中一颤。
“杨大人,你胡说什么?”
杨林继续说道:“嫣儿姑娘,你不愿意承认也无妨,但那却是千真万确,你虽然相貌上和汉人无甚区别,但是眼神中,却透着游牧民族的兽性目光,这是与生俱来的,想要掩饰可是掩饰不了的。”
听了杨林的一番解释,嫣儿终于服软了。
“杨大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嫣儿的身世,连义父都不知道。”
见瞒不了杨林,嫣儿只能和盘托出。
原来嫣儿的本姓慕容,并非纯正的鲜卑人,嫣儿的父亲为鲜卑人,母亲却是被鲜卑人掳去的汉人。
嫣儿出身后,适逢天下大乱,便与亲人离散,于是嫣儿只要独自逃难,来到江南这个鱼米之乡。
在大汉的土地上,鲜卑人常被歧视,所幸的是,嫣儿的长相和汉人并无二致,再加上嫣儿从小学说汉话,在言语中也没有丝毫的破绽,因此她才能一路上顺利逃往。
后吴湘收嫣儿为义女,教她读书写字、抚琴作画,嫣儿身上的鲜卑气息,自然就荡然无存了。
既然嫣儿坦诚相告,杨林自然也不会难为她,道:“嫣儿,你放心吧,既然你已经是我的丫鬟了,便是我的家人,我杨林是不会为难自己的家人的,若你不想你的义父知道你的身世,我定然会守口如瓶。”
嫣儿聪慧过人,杨林的口吻突然变了,她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
“杨大人,你放心好了,嫣儿既然追随于你,自然会恪尽职守,今后,无论大人有什么吩咐,只管让嫣儿去做!”
嫣儿向杨林表明了决心,杨林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嫣儿,你聪明伶俐,我甚是喜欢。当下这间宅子,不需要你太过操劳,为了日后能够重用于你,今时今日,你需多看点书,莫让自己当个睁眼瞎子。”
嫣儿自小可是熟读《四书》《五经》的,虽是女儿身,但却不让须眉,可是在杨林的眼中,她却不值一提。
嫣儿问道:“不知大人要嫣儿看什么书?是《论语》还是《春秋》?”
杨林从自己的包袱中,抽出来一卷书,说道:“嫣儿,我让你在十天之内,将这本书读完,若有不懂的地方,你可以来问我,在你读懂三成之后,我便去教吴先生的两位子侄。”
嫣儿缓缓的将书卷展开,只见书卷上的字,全是杨林所写,而排头的几个字,嫣儿读得甚为吃力,因为她还从来没有见过这几个字组合起来的……
“经……济……学原……理……”
纵然嫣儿聪慧过人,但她却也读不懂这五个字的意思,杨林解释道:“你无须字字追问其意思,这本书,可是我辛苦写出来的,费了不少的心血,嫣儿,你切要看仔细些,莫辜负了我的一番苦心。”
第十九章山丘
江南地处丘陵地带,因此柴桑城外的山丘较多,山丘上树林茂密,正是秘密商谈的好地方。
杨林和孙仁公主,便是在山丘上碰头。
“为何张无忌会和匈奴的公主赵敏在一起?”
最近这段时日,仁公主让杨林讲故事,杨林却以思绪混乱为理由推脱,直到今日杨林的伤势明显好转,才补偿仁公主,讲了一个自己精心准备的故事——倚天屠龙记!
可是这个故事,仁公主却听得有些憋屈,并非是故事的本身,而是故事中男主角性格。
张无忌自幼父母被人逼死,自己也屡受迫害,但当他武艺学成之后,却没有找当年逼死自己父母的人和迫害自己的人报仇,仁公主可不喜欢这种温吞的人,她所认为的侠士,应当是快意恩仇。
而张无忌在自己的感情上,也处于被动,好几位红颜知己,最后留在身边的,却只是一位番邦公主,这样的结局,仁公主同样也不喜欢。
至于张无忌领兵造反,却因为部下的反间计而轻易的放弃了统帅的职位,这更加令仁公主忍无可忍。
当然,虽然主角的性格不讨仁公主喜欢,但杨林所讲的这个故事,却是一个好故事,仁公主听得入迷,转眼间三个时辰就过去了。
故事讲完之后,杨林说道:“性格决定命运,凡成大事者,应当机立断,倘若犹豫不决,性格懦弱,定然会贻误时机,最后反受其害,这就好比西楚霸王项羽,他若在鸿门宴上横下一条心,将高祖除掉,又怎么会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杨林,你该不会是又在鼓吹什么吧?”
见杨林又开始说教了,仁公主有些不满,制止了他。
杨林歉意道:“公主殿下,不才的话大概说得太多了,事实上每一个故事讲完后,当由听者自己去回想,若以不才这个说故事的来总说和回味,听者自然会被不才牵着鼻子走。”
杨林不再多说,仁公主也笑着点点头,虽然主角和之前讲过的那位“郭大侠”比起来有些差距,但故事还是好故事,仁公主在脑中记下了。
不过今天两人在这里相会,并非只是为了杨林给仁公主讲故事,两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商量。
“杨林,你说要烧了偏殿,可偏殿守卫森严,究竟要派谁去呢?”
仁公主满腹疑惑,就在三天前,杨林与仁公主耳语,道出了下策的具体方法,那就是将存放在偏殿里的孙权为仁公主嫁给曹操所准备的嫁妆一把火烧掉,仁公主也认同了这个方法,但是却有疑问。
杨林缓缓说道:“公主殿下,不才之前就说过的,今时今日,在公主殿下的身边,除了不才之外,已然没有了可信任之人,因此这个计策,不需要外人参与,就公主和不才二人就足够了。”
“此话当真!?”
仁公主有些难以相信,如此的一件大事,如若只让自己和杨林两人参与,究竟能否成事?
“杨林,你倒说说,我二人要怎么通过那些守卫,还有,谁人去放火?”
杨林笑道:“公主殿下,不才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怎可担当大任?这放火一事,只能让公主殿下自己去了。”
仁公主气恼杨林,自己再怎么说都是东吴的公主,怎么能做这些事?
“杨林,你说得倒轻巧,若真是被人发现了,那可如何是好?”
面对仁公主的质疑,杨林又笑了,说道:“公主殿下不必过谦,殿下自幼学剑,弓马骑射无所不会,身轻如燕,实为完成此次任务的不二人选,至于公主殿下所说的行宫守卫森严,那只是公主殿下的片面见解,在不才的眼中,行宫的守卫,稀疏得很,这些守卫,也不过是些睁眼瞎子罢了。”
听杨林将柴桑行宫的防御说得这么不堪,仁公主有些不满了,道:“杨林,行宫的守卫,可是兄长精挑万选出来的,每一位守卫,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由他们来护卫兄长的安全,便能够高枕无忧。”
仁公主欲争辩两句,杨林却不以为然,道:“公主殿下,行宫的守卫森严与否,自可以在日后见分晓,若公主殿下依然在担心,在下可没有办法再帮公主了……”
杨林的话以退为进,仁公主顿时慌了。
现在,距离东吴与曹操约定好的“良辰吉日”还有二十多天的时间了,若坐以待毙,那么二十多天之后,仁公主就要嫁给曹操那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了。
仁公主不想这样,于是杨林的计策,便成为唯一的一根救命稻草!
“公主殿下,事不宜迟,请你以全速,跑到那边那棵树。”
见仁公主消停了,杨林便遥指数十丈外的一棵树,要看看仁公主的速度。
仁公主自幼习武,对于自身的速度,还颇有一些自信,于是也不含糊,说道:“杨林,要跑到那棵树,再跑回来吗?”
杨林道:“是的。”
于是仁公主脚一踏地,身子便如离弦的箭一般奔了出去,杨林所指的那棵树,距离约莫有三十余丈,跑一个来回,也要花些时间。
杨林一边心中为仁公主计时,一边感叹,仁公主的速度的确非常快,不仅快于普通人,就算是军中的一些武将,在速度上,只怕也及不上仁公主。
只是公主毕竟是女儿身,前段的速度较快,可是在折返之后,速度却明显慢了下来,这是体力不支的原因。
当仁公主又回到原点之后,早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而仁公主也很想知道杨林对于自己的评价,便问:“怎样?”
杨林微笑道:“公主殿下不愧是女中豪杰,这疾走的速度,不亚于任何男子,只是这等速度,若想摆脱行宫里的守卫,只怕还差一点点。”
“还差一点点!?”
仁公主觉得颇为失望,这可是自己的全力,如若还差一点点,那岂不是说,要烧掉偏殿已经不太实际了?
不过杨林却显然有后招的,只听他娓娓说道:“公主殿下不必担心,你的速度虽差一点,但却并非素手无策,只要换掉了脚下所穿的鞋,便能够疾步如飞。”
说着,杨林便拿出来一双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鞋来。
“请公主殿下过目,这双鞋,正是为了此时此刻准备的。”
仁公主接过鞋,想也没想就穿上,随后说道:“杨林,你是说若是穿上这双鞋,便能疾步如飞?”
杨林笑道:“公主殿下试试便知。”
于是仁公主稍稍的歇息之后,就又再一次朝着数十丈外的那棵树跑去,这一次和上一次不一样,孙仁公主的速度,果然比之前要快了许多,杨林不消计时,便已知道此次所花的时间,比之前那次快了许多。
仁公主跑回来之后,自己也觉得惊奇。
“杨林,我原本不信的,但换了一双鞋,竟能跑得如此快,实在匪夷所思。”
仁公主将鞋子脱下来还给杨林,杨林将鞋底拿给仁公主看,说道:“公主殿下,最关键之处,在于鞋底。”
仁公主这才注意到杨林手中的这双鞋与普通的布鞋不太一样,鞋底全是钉子一般的颗粒。
“这些是……”
仁公主不明所以,杨林便解释道:“公主殿下,这些钉子,就是为了增加脚底与地面的摩擦力,因此公主殿下刚才的速度比之前的那一次快了许多,借助于这双鞋的关系,你此刻的速度,已足以完成我们的计划。”
“摩擦力……?”
仁公主依旧不懂,杨林知道,以仁公主目前的立场来看,要理解摩擦力,的确有些困难。
于是杨林便换了一个话题,道:“看上去只是一处细小的改动,但却能够改变历史,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切勿小看了智慧,这远比千军万马还要强大。”
第二十章数字
杨林受封的宅邸,虽是陋室,但嫣儿乖巧细致,倒也收拾得十分干净,这位丫鬟,杨林颇为满意。
门下书佐虽是正式的官职,但官卑职小,掌权者们自然不屑一顾,因此,鲜有人来庆贺杨林封官乔迁。
不过也有例外,此人正是诸葛瑾!
诸葛瑾备上礼物,径直来访,命嫣儿通传,随即杨林忙迎出门来。
“不才不知诸葛先生到来,有失远迎,还请先生恕罪。”
诸葛瑾谦虚道:“杨先生不必多礼,我也是不请自来,听闻先生封了官职,又被赐了宅邸,特来道贺,先生仗义执言,我东吴正是用人之际,杨先生的才干,定能助我东吴如虎添翼。”
诸葛瑾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四下的环境,见杨林家的外墙上,竟写着一篇锦绣文章,赞道:“杨先生高才,若是旁人,居于陋室,定满腹牢骚,但先生竟苦中作乐,此等胸襟,在下自叹不如。”
杨林笑道:“不才随意涂鸦两句罢了,让诸葛先生笑话了。”
于是杨林邀请诸葛瑾入内,命嫣儿好茶款待。
此时的诸葛瑾,才刚来江东不久,在资历上,比不上当初辅佐小霸王孙策的那一帮老臣,因此行为做事,都颇为收敛。
但若要说到耿直,只怕朝中诸臣,多不如他。
当日谣言满天飞,说“孙曹联姻,便可永享太平”的时候,诸葛瑾分析得失,认为联姻弊大于利,他便在主公面前反对将仁公主嫁给曹操;而当郭嘉客死吴地之后,诸葛瑾知道,此时联姻,已是利大于弊,因此他的态度也发生了改变。
无论他的言论对于仁公主来说是利还是弊,诸葛瑾一心向着东吴,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杨林对他也颇为佩服。
嫣儿奉上了茶,诸葛瑾就着茶香,说道:“杨先生,时逢乱世,正是有志之士建功立业之机,先生学富五车,又能言会道,定能受主公重用,到时,还请先生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干才好。”
对于杨林来说,诸葛瑾虽有才干,但此人只忠于孙权,想要拉拢他并不现实,于是杨林并没有和诸葛瑾深谈,只是草草的谈上了两句。
诸葛瑾言尽,便无话可说,起身辞行,杨林送出门外。
又回到家中,没有待上片刻,另一位客人就来了,赫然正是微服来访的东吴公主孙仁。
虽然仁公主还有不到二十天就要远嫁曹操,但是孙权却并没有限制她的行动,整个柴桑城内城外,她想去什么地方,都由着她,孙权也没有派人监视。
见仁公主来了,杨林忙将她请到宅子里面,劝说道:“公主殿下,不才一名小吏,公主若接二连三的来访,只怕不才会遭人非议。”
仁公主说道:“你放心,我来这里的时候很小心的,没有人看见。”
杨林不再多言,实际上就算有人看见仁公主来自己家中,也无甚关系。
因为杨林原本就是为公主说书的,是靠着仁公主的引荐,才来到柴桑的,再加上杨林为了仁公主,受了一顿板子,因此仁公主来到杨林家中探视,这也无可厚非。
杨林邀请仁公主坐下,又命嫣儿奉茶。
仁公主见丫鬟收拾走了一只茶杯,又见桌上摆着一份礼物,便问道:“之前谁来过了?”
杨林也不隐瞒,将诸葛瑾曾经来访的事儿说了,仁公主叹道:“东吴臣工,竟只有诸葛瑾来向你庆贺,真是一群势利之徒!”
由于杨林是说书人出身,再加上又是由仁公主保为郎官,因此,在东吴臣工们的眼中,杨林多多少少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而这样的人,多半是毫无能力,只靠油嘴滑舌,重臣们瞧不起杨林,也是情理之中之事。
“公主殿下,请喝茶!”
嫣儿将新泡好的茶送到了仁公主面前,仁公主瞧了她一眼,问道:“你听你的声音有些耳熟,我们是不是在哪里见过?”
嫣儿顿时背脊一寒,忙说道:“奴婢出身卑微,哪里见过公主殿下,殿下莫不是认错人了吧?”
好在嫣儿虽然紧张,但言语也还得体,至少没有露出破绽。
当日在经略茶馆,嫣儿假扮仁公主,虽然戴着面具,但在真人面前,她依然有些发憷,这可是大不韪之罪,若是被公主识破了,那嫣儿还有她的义父全家,可都会满门抄斩的。
仁公主质问嫣儿,嫣儿下意识的看了杨林一眼,只见这位始作俑者,竟然神情自若,难道他真的不害怕吗?竟然故意让自己和仁公主当面对质,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
“没事了,你下去吧。”
好在仁公主此时的心思全不在嫣儿身上,她觉得自己大概是多心了,便打发嫣儿离开了。
仁公主此行的目的,自然是为了火烧偏殿的计划,在穿上了杨林为自己准备的鞋后,仁公主自己也认为此计可行。
在杨林面前,仁公主竟然有些大大捏捏,她脱下自己的鞋子,拿在手中把玩。
“杨林,我们下面应当如何做?单单靠这双鞋子,可不能在行宫里放火的。”
杨林缓缓的接过仁公主手中的鞋子,再蹲下身子,为仁公主穿上。
“公主殿下,鞋子是穿在脚上的,可不是拿在手中玩的,公主也切勿小看了这双鞋子,若是用在军队中,至少能使士兵们的战力提升一倍!”
仁公主笑道:“区区一双鞋子而已,怎么能有如此的效用?你这也太危言耸听了。”
杨林起身,伸展了一下身子。
“公主殿下,不才的话是否为实,日后自有分晓,当下群雄割据,诸侯们只看重兵力,却忽视民间的创造,从长远看,这却是背道而驰!吴地能人异士众多,若主公能将他们集中起来,实有百利而无一害!”
杨林所说,此时的仁公主却不爱听,杨林也知道自己偏题了,便不再谈科技创造之事,而是拿出了一张宣纸,将纸铺在了桌上。
“公主殿下,这就是柴桑城的行宫了,相信公主殿下比不才更加的熟悉。”
仁公主定眼一看,在这张宣纸上所绘制的,的确是行宫的地图,仁公主虽然在行宫里居住,但对于行宫的了解,却显然不如杨林。
地图上所绘制的行宫里的某些地方,仁公主竟然听都没有听说过,想想杨林这才来柴桑城几天,他怎么会对行宫里的情况了如指掌?
瞧出了仁公主眼中的狐疑,杨林却并不介意,兀自说道:“公主殿下,偏殿就在此处,主公为公主殿下准备的嫁妆全在此处,只要公主殿下在夜晚时分将这里一把火烧掉,那就大功告成了!”
在偏殿的位置,杨林特意标了一个红点,这在地图中格外的醒目。
随后杨林便开始为仁公主讲解起来,首先从行宫的布局入手,详细阐述要进入偏殿,应当从什么地方突入,而行宫中的守卫部署、以及守卫们换班的时间,杨林也如数家珍。
“宫殿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因此要摸索出进入偏殿的捷径并非难事,而守卫的位置和巡查路线也是有规律的,只要是有规律的物事,就能够轻易的找出它的破绽。”
仁公主耐心的听着杨林的讲解,但是越到后来,仁公主却越听不懂了,而杨林也瞧出来了,不过他并没有停,而是继续讲解。
“公主殿下,你尽管放心,不才的计策是万无一失的,纵然公主听不懂,只消照着不才所说的去做就可以了。”
于是仁公主也不再过多的询问了,她只是记下自己应当怎么去做,却没有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去做。
讲到后面,杨林开始在宣纸上书写了起来,而仁公主却对于杨林所写的这些符号非常的在意。
“杨林,你现在写的这些是什么?”
杨林坦诚道:“公主殿下有所不知,这些符号是一种数字,起源于月氏,虽和汉字里的计数方式大同小异,但若计算起来,却要方便许多。”
说着,杨林便将自己所写的0至9的数字,与汉字里的零至九逐一的比对说明,仁公主一听便懂了,只是却并不理解这些月氏的数字为什么比汉字更易于计算。
杨林见仁公主听得茫然,便问道:“公主殿下认为,世间万物的起源,是何物?”
仁公主稍稍思索了一阵,说道:“古人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世间万物的起源,当是‘道’吧?”
杨林又问:“那么,公主殿下,道的起源呢?”
仁公主道:“这可不知了。”
杨林说道:“公主殿下,不才刚才为公主所讲的这九个数字,便是道的起源了!世间万物的起源,正是理学,理学是世间一切道理的基础,万物生长、朝代更替、奇门遁甲……都逃不出理学的范畴,只要掌握了理学,便能够呼风唤雨,立于不败之地。”
“……”
仁公主无言以对,自从与杨林相识以来,仁公主还从未听过他说出如此耸人听闻之事,原本认为杨林只是一位好讲故事的说书人,但不想,杨林的脑中,却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知识。
仁公主好奇的问:“杨林,你究竟师从何处?是周文王的门生,还是鬼谷子的传人?”
杨林又笑道:“公主殿下,师承何处,实在无关紧要,关于理学,公主殿下若是有兴趣学,不才自可以教给公主。”
第二十一章操习
杨林带着仁公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