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混在东吴吃软饭-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杨林的不断教导下,孙仁也知道了,民才是国家的根本,而要让民众安心劳作,自然是要填饱民众的肚子,让他们安居乐业。
因此,番薯的大获丰收,便能够使整个东吴安定!
杨林又道:“番薯的种植成功,对于东吴来说,的确是天大的好事,不过,仁,有一点却是要立即去做的,那就是要立即下令,严谨东吴民众将自家种植的番薯带往外地,此番薯只能在东吴的土地上播种,只能由东吴的民众食用。”
孙仁奇怪道:“此是何意?”
杨林解释道:“若是番薯的种植法,被别人得了去,他们将番薯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植,便立即解决了饥荒问题,那么别人就变得富足,兵强马壮,我东吴可就再也没有可乘之机了。”
杨林一说,孙仁顿时茅塞顿开,道:“杨林,你说的言之有理,我这就下令,严禁番薯的流通。”
杨林又道:“今后,番薯可以充当百姓的主食,而小麦等农作物,便可以充当兵粮,等番薯再一次丰收之后,便可以减少东吴百姓的赋税,这样,百姓就会变得越来越富有,对于国家的依附感也就越强。”
孙仁连连点头,杨林说得头头是道,她这个当主公的,只要仔细遵从就可以了。
杨林随后说道:“仁,既然番薯已经丰收了,那么悬在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现在东吴的根基稳固,从今往后,就再也不害怕曹操来侵犯了,也不会不敢去进攻他人了,就算是兵败,只要国家富有,那么就一定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孙仁不置可否,她知道杨林的话还没有说完。
果然,杨林又接着说道:“仁,现在东吴正是兵强马壮之际,将军们跃跃欲试,而我们的孩子也已经出生了,从此再无后顾之忧,因此,我认为,我东吴应当当机立断,去讨一些便宜才是!”
孙仁诧异道:“杨林,依你之见,东吴应当出兵何处?现我们已经和刘备签了协议,不能举兵进攻,我可不想做那背信弃义之人。”
杨林笑道:“孙刘既然联盟,东吴就不能进攻荆州了,不过去北方,倒是能够在曹操的领地上讨些便宜。”
孙仁问:“是何处?”
杨林郑重其事的说道:“合肥!”
第十五章庞统
翌日朝会,孙仁对群臣说,自己有进攻合肥之意。
群臣震惊,但诸将都觉得主公的意见可行。
鲁肃道:“主公,进攻合肥的主意甚好,若是取下了合肥,那么就能够长驱直入,直扑许昌,曹操再无屏障可守。”
吕蒙也道:“若刘备再从荆州出兵,那么便能够将曹操灭了,到时候,天下就是我东吴的了!”
孙仁摇摇头,道:“列位臣工,取合肥,只是为了东吴,而刘豫州在不久之后将会去取益州,与我东吴的战略背道而驰,现在我东吴的目的,只是为了取合肥,占领江北之地,至于何时灭曹,现在还不是时候。”
孙仁的话,诸将也是听懂了。
看来这位女主,并没有急功近利,而是只会去获得自己能够获得的利益,正如孙仁所说,现在要消灭曹操,还为时过早。
群臣再无异议,于是孙仁便道:“孤意已决,择日进攻合肥!”
接着,孙仁便宣布了出征的将领,以程普为都督,甘宁、吕蒙为先锋,杨林、鲁肃为军师中郎将,率兵三万。
众将听令,拜谢孙仁。
除了杨林之外,其他人都是旧将,虽然众人对于杨林这个新人为军师有些异议,但是军中传言,杨林妙计甚多,于是程普等将也不再多说什么。
出了朝堂,众将准备出征之事。
杨林追上了鲁肃,道:“子敬,此次出征合肥,单单靠我们几人,恐怕还不能胜了曹操。”
鲁肃奇道:“杨大人何出此言?赤壁之战,面对曹操二十万大军,你尚且能用奇计胜过曹军,今次只是进攻一个小小的合肥,又怎么会无法攻下呢?”
杨林又道:“在下的意思是,此次要进攻合肥,还需要找一个人同去。”
鲁肃问道:“是何人?”
杨林道:“在下知道子敬定能将那人找到,此人姓庞名统,号凤雏。”
鲁肃奇道:“杨大人怎么知道庞统此人?”
杨林道:“有才干的人,就算终日待在家中,也会有人知道的,在下还知道,庞统此人甚有才能,只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得到重用。”
鲁肃叹了一口气,道:“肃与庞士元有私交,但此人虽有才干,但却性格傲慢,若是跟了暴戾的主公,只怕性命不保。昔日,前任主公在时,肃曾想将庞统推荐给主公,但是庞统却说,孙权不配他效命。所谓良禽择木而息,良臣择主而事,若是强将庞统召来,只怕他心不甘情不愿,如此弊大于利。”
杨林笑道:“有才者,恃才傲物,不过当今东吴,已是女主天下,主公重用贤能,赏罚分明,自然会重用想庞士元这样的人才,子敬,此人还劳烦你去请了。”
鲁肃道:“此人性子孤傲,恐怠慢了主公,但既是杨大人所言,那么肃就去操持了,希望杨大人能好好的说服庞统,为主公效力。”
说罢,两人便作别。
过了两日,鲁肃果真将庞统给找来了,并亲自领到了杨林的家中,正如传言中的一样,庞统貌不惊人,不过却在骨子里透着一股傲气。
杨林在厅堂款待庞统,庞统见屏风上写着一篇文章,名为《陋室铭》,再仔细一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读完之后,庞统觉得这篇文章甚妙,怎么和自己的文风有一些类似。
杨林笑道:“昔日在下封门下书佐,主公却赐了一间破宅子给在下,于是在下有感而发,便写了这篇文章,后在下蒙主公看得起,封官赐宅,不过这篇文章却舍不得,于是便写在了屏风上,日夜看看,以此来警醒自己。”
庞统也笑了,道:“今日子敬让我来见一个有趣的人,今日一见,杨大人果然有趣得紧。”
杨林很清楚庞统的性格,要用这样的人,自然要顺着他的脾气来,而自己给庞统的第一印象还算不错。
杨林命嫣儿奉茶,不过茶点,却是用的才刚刚丰收的番薯。
庞统奇怪道:“杨大人,此是何物,为什么用作茶点?”
杨林道:“再没有什么比故乡出产的食物给美味的了,庞先生,此为番薯,虽原产自番邦,但已经由人从番邦带回,并播种在东吴的土地上了,现在,这也算是东吴家乡的食物了。”
杨林命嫣儿将番薯去皮后放在锅中蒸,再碾压成泥,混入蔗糖、糯米粉,再调匀,最后将番薯泥捏成丸子状,再放入油锅中炸,没过多久,番薯饼就做好了。
庞统拿了一个,小心翼翼的放进嘴中咀嚼,只觉得说不出的美味,番薯饼鲜香嫩,又特别有咬劲,庞统从未吃过如此的美食。
虽然和杨林只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庞统却丝毫不知道客气,既然番薯饼美味无比,便又吃了一个,吃完之后,又吃了第三个。
鲁肃也吃了一个,虽然番薯饼的确美味,但是鲁肃也是知礼之人,吃了一个之后,便不吃第二个了。
反倒是庞统,吃了一个又一个,没过多久,一盘番薯饼就被他一个人给吃完了。
嫣儿在身旁看着生气,这家伙怎么这么粗鲁,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东西,这家伙却当成是吃米饭一般,狼吞虎咽。
饱餐之后,庞统说道:“子敬曾说,杨大人会一些稀奇的玩意儿,今日一见,果真名不虚传,从这小小的食物中,可以知道杨大人谨小慎微,不留丝毫破绽,赤壁之战中,杨大人居功至伟,我也是有所耳闻的。”
杨林笑道:“庞先生谬赞了,在下的才干,不及庞先生万一,今日得见,令在下手足无措,便准备了些小巧的美食,若庞先生没有吃够,我让嫣儿再去做一些出来如何?”
第十六章番薯
庞统笑了,再怎么说,自己也不会做出那么失礼的事的,已经吃了那么多了,再多吃,只怕会被主人家骂做是猪了。
茶足饭饱,也就进入了正题。
鲁肃是介绍人,便对庞统说道:“士元兄,肃知道你素有抱负,只是未遇明主,是以难以施展拳脚,今东吴之主,招贤纳士,重用贤能,正是士元兄建功立业之机。我东吴打算出兵合肥,士元兄若不嫌弃,可随军出征,如何?”
庞统笑道:“子敬兄此言差矣,天下之人,但凡有些势力的,都会说自己是明主,都会说自己正招贤纳士,重用贤能,只是他们表面上大肚,背地里却非常小气,像那曹操,猜忌心极重,多少贤臣,不是死在他的猜忌心下?”
鲁肃可没有想到自己刚说了一句话就被拒绝了,实在有些尴尬。
嫣儿也非常诧异,这人莽莽撞撞,到家里来,好茶好点心款待,他也吃得开心,可是到头来,他的第一句话却是如此的大放厥词。
鲁肃又道:“士元兄,还请你仔细考虑一下,当今东吴之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贤明,还请士元兄在东吴施展自己的才敢。”
鲁肃苦口婆心,但是庞统却根本不听,道:“子敬兄,我此次来,是来作客的,既然茶也喝了,茶点也吃了,那我差不多该走了。”
说吧,庞统就要起身。
鲁肃想要阻拦,却根本阻拦不住,嫣儿骂道:“天底下哪里有你这么不要脸的人,吃了别人的东西,就这么走了,你难道就不会心中有愧吗?”
嫣儿怒目而视,不过庞统却浑然不在意。
只有杨林表情平静,道:“庞先生既然要走,在下也不阻拦,不过既然庞先生那么喜欢吃番薯,那么在下就送几个番薯给庞先生,庞先生只需叫家里的下人如法炮制,便也能够做出美味的番薯饼的。”
于是杨林便让嫣儿将番薯拿了两个出来,交到了庞统的手中,庞统也不推辞,径直接受,随后便大步流星的离开了杨林的府邸。
鲁肃惭愧道:“肃实在无话可说,杨大人,原本肃以为庞统虽然自命不凡,但好歹也会给肃一点面子,但不想庞统竟然如此无礼,吃了茶点便走,实在是有些过了。”
杨林笑道:“子敬不必担心,庞统走不远,在下相信,他不久就会回来的。”
鲁肃不知杨林是何意,不过杨林却再不言语,两人喝着茶,聊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时间过得极快,转眼间,两个时辰就过去了。
而此时,庞统竟然去而复返了!
正如杨林所料,鲁肃颇为佩服,只是不知道庞统究竟是为了何事回来的。
只见杨林送庞统的番薯已经没有了,不过庞统看杨林的眼神,却显然有了变化。
庞统入座,鲁肃奇怪道:“士元兄,怎么你又回来了?难道说你已经回心转意,打算为东吴效力了。”
庞统道:“我回来,只是来问杨大人一个问题。”
杨林道:“庞先生尽管讲吧。”
庞统道:“刚才我出去,一位白衣公子见我身上拿着两个番薯,便问我:‘此是番薯,稀奇之物,你卖还是不卖?’我便将这番薯卖给他。随后这白衣公子,有遇上了一位青衣公子,白衣公子对青衣公子说:‘此番薯,我能吃,你吃不到,所以你得挨饿,我却能饱餐。’
我觉得事有蹊跷,便跟着这两位公子,随后那位白衣公子,便来到了一位老者的面前。白衣公子向老者说道:‘此是番薯,稀奇之物,你若拿钱,我就卖你。’说着,那老者便从身上掏出钱来,白衣公子拿了钱,却不把番薯给老者,老者愤怒,白衣公子又道;‘你现在没了钱了,没有钱怎么打架?我劝你还是省省心吧。’
我想上前阻止,但却觉得不对,便没有上前,只是在一旁看。那老者老态龙钟,而那位白衣公子却突然对那位青衣公子说道:‘我们打他!’
随后,白衣公子和青衣公子联手,将那位老者暴打了一顿,在暴打了老者之后,白衣公子却不解恨,又将青衣公子打了一顿,一边打,白衣公子还一边说:‘你吃我家的粮食,理应被我打!’”
鲁肃听得云里雾里,道:“士元兄,你说的是什么,什么白衣公子、青衣公子、老者,怎么肃根本就听不懂?”
不过庞统却并没有回答鲁肃,而是直面杨林,道:“杨大人,我只想知道,方才我所见到的那一切,究竟是有人刻意安排,还是偶然遇到的?”
杨林笑道:“哪有人刻意在你面前打架的,依在下看,庞先生一定是遇见了稀奇事了,不过既然是有人打架,还请庞先生不要离得太近,以免被波及了。”
杨林所说,定然不是庞统所要的答案,庞统听鲁肃说过,杨林此人有时候喜欢故作神秘,现在看来,他的确就是这样的人。
正当庞统不知道该如何说的时候,杨林却突然又道:“庞先生,其实你所见到的,就是最简答的原则,我有了番薯,我就可以揍别人,而没有番薯的人,就只能眼睁睁被有番薯的人揍,这就是番薯的妙处所在。”
杨林所言,故弄玄虚,鲁肃依旧听不懂。
而庞统可是绝顶聪明之人,杨林已经将话说到这份儿上了,他怎么会不明白。
于是庞统问道:“也就是说,杨大人会用番薯去打人吗?”
杨林笑道:“我有了这样的利器,又何必去藏着掖着呢?定要将番薯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的。”
庞统沉默了,他在思索着什么。
良久,庞统才说道:“既然如此,我答应随军出征,去攻那合肥!”
鲁肃一惊,庞统的态度变化得这么快,他究竟是为何改变的?
第十七章出征
在出征之前,杨林来到吴湘处,与小惊天道别。
吴湘见了杨林,一脸的委屈,道:“杨先生,你这出苦肉计可是将老夫害惨了,我那两个侄儿,揍老夫的时候可没有手下留情。”
杨林笑道:“吴先生辛苦了,不过若非吴先生的苦肉计,在下也不能得庞士元相助。”
吴湘不解,道:“虽然老夫和两位侄子,的确是按着杨先生的吩咐来演的,只是老夫却不知道,这样演究竟是为何?”
杨林笑道:“吴先生知晓与否,其实并无关系,只是庞士元乃绝顶聪明之人,他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吴湘不再说话,他知道杨林若是卖起关子来,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令他开口的,于是吴湘便离开了,不打扰杨林和婴儿见面。
杨林来到小惊天的床前,说道:“惊天,为父要随军出征了,你耐心的等着,为父一定要将天下给你打下来!”
小惊天由于身份特殊,刚一生下来,他的父母就不在身旁。
杨林也只能每日来看看,至于孙仁,因为顾忌他人的耳目,所以孙仁来得甚少,她也只能从杨林的口中得知小惊天每日的情况。
现在杨林要随军出征了,小惊天要与父母分离更久,纵然是杨林,也有些依依不舍。
不过虽然不舍,杨林却依然要离去,在与小惊天道别之后,杨林就回到军中。
此次,孙仁出兵三万,以程普为都督,甘宁、吕蒙为先锋,杨林、鲁肃为军师中郎将,出征合肥。
参战的将领,大多没有参与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大胜曹操之后,众将都憋着一口气,一是为了将功折罪,二则是为了向孙仁展示出自己的实力。
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杨林所使用的战术,大幅度削弱了将领的作用,不过那毕竟是水战,若是在陆战中,强将的领兵能力和冲杀的能力能够充分的显露出来。
王宝没有随军参战,因为作为护卫军统领,他必须固卫柴桑,保护东吴的主公。
杨林以军师中郎将的身份参战,若是以往,众将定然不服,但赤壁之战后,军中传闻,说杨林“妙计安天下”,可见军士们对于杨林的认可。
于是纵然是像甘宁这样的武将,在出征途中,也对杨林颇为客气,一路上还不断的询问杨林有关战术的事情。
杨林笑道:“甘将军谬赞了,不才只是耍些小手段而已,真正的攻城略地,还需要靠将军这样的猛将。”
有了杨林的一番恭维,甘宁也自信满满。
程普作为三万大军的都督,一路上也非常谨慎,军队过庐江,便是曹操的领地,程普害怕遇敌,便也不敢冒进。
军队在合肥城外驻扎,程普便召集众将商议攻城之事。
程普道:“合肥是曹军重镇,曹操知我军来,便调派猛将张辽、李典、乐进等人守城,守城的曹军两万余人,其兵力不下于我军,众将可有攻城良策?”
吕蒙年轻气盛,既然程普都督询问,他便率先开口,道:“都督,兵贵神速,末将愿领兵为先锋,攻其不备。”
鲁肃忙劝阻道:“子明,万万不可,今我军没有绝对优势,贸然攻城,只怕会耗损大量兵力。”
鲁肃是吕蒙挚友,因此鲁肃劝说,吕蒙自然会听。
于是吕蒙道:“子敬兄,依你之见,我军当如何攻城?”
鲁肃道:“今敌我实力相当,我军应引对方出城来战,借此消耗敌方兵力,等时机成熟,再行攻城。”
鲁肃之言虽然中规中矩,但程普却并不满意。
于是程普便问杨林,道:“杨大人,你素有奇策,依你之见,我军当如何攻城?”
不过杨林却说道:“在下并不善于攻城拔寨,倒不如听听庞先生的意见。”
众将这才知道,陪着杨林和鲁肃一同前来的,还有一位貌不惊人的谋士,凤雏的名号众将也是听说过的,只不过此人狂妄自大,在东吴名仕阶层并不讨好。
庞统此次原因随军出征,自然和杨林有莫大的关系,既然已经随军出征了,那么庞统自然也要为军队出谋划策。
于是庞统说道:“今次我东吴大军攻合肥,不战则已,战则必胜,若是败了,对于我东吴就颇为不利,而兵者,诡道也,是以合肥不可力夺,可智取。”
程普问道:“敢问如何智取?”
庞统又道:“曹军赤壁新败,军士士气不高,对我东吴的将士,更是恐惧无比,我军当利用曹军的这种心理,在曹军内部煽动,随后收买军士,令其倒戈,在夜晚悄悄开城,我军便可长驱直入。”
“……”
程普不言,庞统之策,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要真正实施起来,却并不一定能成。
程普并没有认同庞统的计策,于是他又问杨林:“杨大人,刚才你不说,现在,总能道出一两句了吧?”
但是杨林的性格,若不想说话,便定然不会说的。
只见杨林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来几个烤好的番薯,随后递给在场的诸位将领,道:“诸位,想必大家商议对策,定然是饿了吧,在下这里有些吃的,诸位可以先尝尝,这可是我东吴产的特产,别的地方可是吃不到的。”
程普无奈,没想到杨林竟然将食物拿出来了,虽然心中不满,但是杨林是主公的宠臣,得罪不得,因此程普便从杨林手中拿了一个,依着杨林说的吃法,将番薯掰成两半,吃里面的肉。
众将也开始吃番薯,此番薯的味道独特,众将顿觉美味。
鲁肃也吃了一个,一边吃,一边笑道:“杨大人,你见人便推荐番薯,肃瞧你根本不似一名军师,倒像是一名商人。”
杨林笑道:“子敬切莫小瞧了这番薯,破敌之策,全在这番薯里面了。”
第十八章目的
由于杨林的关系,合肥城外的第一次军士会议便不了了之了。
入夜之后,诸将各回营帐休息,杨林也回了自己的营帐,不过他还没有睡下,庞统便找了上来。
杨林颇为诧异,问道:“庞先生,何事深夜造访?”
庞统道:“杨大人,先前的军事会议,你并没有将话说完,我正是来听你接下来的话的。”
杨林一愣,不愧是凤雏先生,在机智上,说不定庞统比诸葛亮更胜一筹。
不过,若是庞统连这点儿能耐都没有,杨林自然是不会如此苦心去拉拢他的,今日既然庞统已经来了,那么索性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杨林将脑袋伸出营帐外,瞧瞧有没有人在窥视,在确定了无人偷听自己和庞统的谈话之后,他才说道:“庞先生果然聪明,有些话,不方便在诸将面前讲,不过,在庞先生面前说说倒也无妨。”
庞统也笑了。
随后杨林又道:“庞先生,那日在下送番薯给你,你在在下宅子外面所遇到的那两位书生和一位老者,其实是在下特意安排的。”
庞统道:“那个我自然早就知晓了,若不是刻意安排,怎么会说出那样的话来?”
杨林问道:“既然如此,庞先生可知道那两位书生和老者指的是谁?”
庞统道:“这番薯既然是我东吴特产,手中有番薯的那位书生,自然就是我东吴,而那位手中没有番薯的书生,则是刘豫州,刘豫州乃当时豪杰,瓜分天下,自然少不了他的那一份儿,至于那位老者,便是指的曹操,曹操被两位书生打,则是说,孙刘联军将曹操的军队给打败了。
你的寓意很简单,若只是如此,那我也不会答应你随军出征的,我随你一同到这合肥来,只是因为有一事不明,杨大人,难道在东吴种植番薯,真能使我东吴称霸天下?”
庞统向来自负,而正是因为如此,他瞧不起那些资质不如自己的人,但是杨林故意在他面前展现的那一幕,庞统却看得云里雾里,也就是说,这已经超出了庞统的认知范围。
杨林耐心说道:“庞先生,你可千万不要小瞧了这些番薯,现在番薯已经在东吴境内到处播种了,只要年年丰收,那么东吴的百姓们便不会饿肚子,在乱世之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民富则国强,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强。”
庞统皱着眉头,依旧没有听懂。
杨林又道:“庞先生,这番薯虽在东吴境内到处耕种,但是主公已下令,不让番薯的培育之法传到外面去,也不允许百姓们私自买卖,这是为了保证只有我东吴有这样的农作物,而我东吴之外的民众,则依然忍受着饥饿。在番薯大粮丰收之后,我东吴便可以将吃不完的粮食卖给刘备或者是曹操,或者是其它的军阀,这样,我东吴就会越来越富,有了钱,国家便可太平。
在买卖的过程中,我东吴能够做空刘备或是曹操的钱财,当然,这必须在敌人不易发现的前提下做,若被发现了,只怕敌人孤注一掷,向我东吴动兵。”
庞统终于有点懂了,说道:“杨大人,以你的意思,是以农业为契机,将诸侯们的钱粮掏空,到时候,他们便任我们摆布了?”
庞统并没有学过经济学,因此,他对于杨林的话只能理解到这个份儿上了,不过这也颇为难得,若是让庞统和嫣儿、吴洋吴浩兄弟那样也去学习经济学的话,只怕庞统早已是一名经济学家了。
因为毕竟是太过空洞的东西,在没有实例的情况下,杨林也只能说到这份儿上了。
话题继续回到这场战争上,杨林问庞统道:“庞先生,既然你已经知道了我的部署了,那么这场战争,我方究竟以何种方式来攻城,你应该知道了吧?”
庞统脱口而出道:“若真如杨大人所言,那围而不攻,虚耗曹操的兵力和粮草,自然是最佳计策!”
杨林拍手称快,道:“不愧是凤雏先生,不用在下明说,一点就通!实际上,这就是在下的攻城之策,不过这样的计策若是在诸将面前说出来,只怕会遭到诸将的一致反对,若是由庞先生助在下一臂之力,我军定能在合肥这块土地上,将曹操的钱财给耗空。”
于是杨林便细致的给庞统讲解如何虚耗曹操的实力。
当下东吴的农业发展起来了,后方稳固,因此粮草能够源源不断的送来,能够支持大军数年之用,而曹操则刚刚经历了赤壁之战的大败,死亡将士的抚恤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曹操虽然最早屯田,但是单单靠屯田,还是入不敷出。
此次东吴进攻合肥,正是在曹操刚刚喘口气的时候,又给了曹操沉重的一击,虽然曹操此时大概并没察觉,但是当这场战争继续耗下去,曹操一方的经济实力便会大损。
“这一次,我东吴要以各种方式来消耗曹军的实力,若最后占得了合肥,也可以给曹操一个面子,让他将合肥再买回去。”
此言一出,纵然是庞统不苟言笑,也顿时眉开眼笑。
这么久以来,庞统还从未与像杨林这样的人交谈过,这家伙奇思妙想,且一肚子坏水,所幸的是,自己并没有与他为敌。
杨林郑重道:“庞先生,我东吴进攻合肥的目的,便在于耗损曹操的内需,若是这个目的达到了,那么将来我东吴要一统天下,简直是易如反掌!”
庞统道:“今夜我真是来对了,听杨大人的一席话,胜过我数十年的苦学,合肥之战旷时日久,在这一段时间里,我真是要好好的向杨大人学学,到时候,还请杨大人不吝赐教才是。”
杨林道:“庞先生若有什么疑问,尽管来问便是。”
说完,便送走了庞统。
庞统虽然孤傲,但是对于有才干的人,他却是非常佩服的,在杨林面前,凤雏先生也可以不耻下问。
第十九章曹军
建安十五年,天下风云际会。
刘备趁曹操新败,攻占荆州大部分土地,随着荆州牧刘琦的病逝,刘备趁机自封为荆州牧,将荆州收入自己的囊中。
这其中,东吴的态度自然非常重要。
赤壁之战中,东吴倾尽全力,才将曹军击退,但却是让刘备收了渔人之利,原本群雄认为,东吴的女主孙仁会断然撕毁孙刘联盟的条约,甚至出兵荆州。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这位东吴的主公,竟然如慈母一般,不仅认可了刘备霸占荆州,还与刘备签订互不侵犯和约,使刘备可以毫无顾虑的出兵他处。
年初,刘备率领军队,向西川进发,只留关羽一人镇守荆州,十分托大。
东吴女主对待刘备的态度,令群雄大跌眼镜,荆州只有关羽把守,群雄虽然眼馋,但却也并没有对荆州动兵的念头。
曹操至赤壁惨败之后,回到许昌,大病了一场,而痊愈之后,曹操便又开始盘算。
这一次的目标,自然不是令他望而生畏的东吴,而是选稍弱一点的对手,那就是西凉的马腾和汉中的张鲁。
此两地,对长安虎视眈眈,若不尽早除之,等日久,必生后患。
所幸的是,马腾和张鲁二人虽拥兵自重,但是二人却并不善于政事,因此二人手下兵多,曹操却也并不放在眼中。
于是曹操厉兵秣马,准备出兵马腾和张鲁。
不过偏偏在此时,曹操的后方却传来了消息,说东吴主公孙仁派三万大军,以程普为都督,进军合肥。
合肥是曹操的战略要地,若合肥失守,许昌再无屏障。
好在东吴派出的军队并不多,只有三万人,曹操命强将张辽、李典、乐进等人镇守合肥,守军两万余人,以这三人能力,要守住合肥绰绰有余了。
但是纵然如此,曹操还是对东吴的军队心有忌惮,特别是在赤壁之战中,自己所遭遇过的火药阵,曹操更是心中恐惧,自己的重臣贾诩为了保护自己而死,曹操悲痛之极,这才病倒。
于是曹操写信给张辽等将,让他们千万小心东吴的火药,不可轻敌。
信传到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