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月天唐-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匡见李渼对此番建议未予采纳,于是便向一旁的令狐绹递了一个眼色。令狐绹会意的点了点头,旋即移步上前进谏道:“启禀圣上,微臣认为卢大人此番提议甚好。圣上当知若是战火一起必会生灵涂炭,兵马粮草调度皆是劳民伤财。若是以一人之命使得我大唐免受战乱之苦,微臣以为此乃上上之策,因此微臣附议卢大人提!”
令狐绹这番话入情入理,使得群臣也觉得颇有道理,就连白敏中与魏谟也颇为认同卢匡的建议。如今新皇刚刚登基实在不宜妄动刀兵,若是安乐王一死河北三镇节度便师出无名,届时便可让百姓免受刀兵之苦。如今其余三位宰辅俱以认同卢匡这番建议,李渼最后对此也未有反对。他也深知若是以一人性命换得短暂喘息之机,也不失为没有办法中的办法。而就在李渼欲要传旨刺死安乐王之时,一直隐于群臣之中的陈浩终于说话了。这些时日陈浩只要是上朝,就一直沉默寡言浑浑噩噩。起初群臣还甚觉陈浩此举怪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浩一直如此,于是群臣也渐渐的将他遗忘,如今这个被冠以木头的陈浩终于开口说话了,这倒是让群臣为之一惊。一更。……by:89|10054305……》
第五十三章 争议已起
第五十三章争议已起
如今朝堂之上对于河朔三镇的应对之策,让陈浩再也无法沉默下去。只见陈浩从群臣中移步来到殿中,双手微合躬身禀道:“启禀圣上,微臣有话要说!”
陈浩这一开口让群臣为之一怔,没曾想这久未开口的木头竟然说话了。一时之间群臣都在思量,今日陈浩开口说的究竟是什么。而群臣之中唯独卢匡脸色有些阴郁,在瞥向陈浩之时眼神之中多了几份凝重。
李渼见一直未有说话的陈浩,竟然今日主动开口进谏于是不由喜上眉梢。这些时日李渼明显的感觉到,陈浩与他的关系正在渐渐的疏远。如今陈浩对河朔三镇有进谏之言,李渼便喜形于色问:“少傅有话但说无妨!”
陈浩躬身称是之后,便郑重说道:“方才卢大人所言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然而圣上可曾考虑,将来您会背负弑兄之名?即便我大唐上至群臣下至黎民百姓,皆认为圣上此举乃是不得已而为之。那千百年之后呢?届时谁会去深究圣上的无奈之举?如此一来世人皆会认为圣上无容人之量。毕竟当年晁妃与安乐王谋害圣上,却是世人皆知之事……”
嘶!
群臣未曾想到陈浩不出口则已,这一出口就直言不讳。这番话敏感之语换成是别人,是绝对不敢在朝堂之上说的。当今朝廷恐怕也只有这位陈尚书,敢在李渼面前直言这些话。
而闻听陈浩此言的李渼,也不禁心中暗自一惊,随后沉吟片之后却露出一丝苦涩。思忖当一位明君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须得事事顾虑周全。他何尝不知此举会被世人所诟病,这也是他为何一直等群臣极其附议了他才做出决定。
见李渼脸色不停变幻,陈浩又接着道:“若是圣上今日将安乐王刺死,岂不是中了他人之奸计?”
陈浩此言一出顿时引得群臣议论纷纷,这所谓的奸计又是什么?此刻李渼像是明白了什么,于是疑惑的问向陈浩:“少傅说的莫非是敌人有意为之……”
“正是!圣上不妨试想一下,如今安乐王被幽禁于京城又何来机会谋反,而河北三镇节度使不过是以此为噱头,其意是欲让圣上左右为难罢了!若是圣上不刺死安乐王,那就给这帮贼人增添了叛逆的理由……”
就在陈浩要接着往下说的时候,卢匡却突然打断道:“陈大人说了这么久也未见有新意,还不是因为安乐王是河北三镇节度起兵的源头?”
卢匡的突然横插话语让陈浩很是不悦,于是便揶揄冷笑道:“本官在向圣上进谏,卢大人此刻打断本官是为何意?卢大人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为何如此不知尊卑?卢大人此举是藐视圣威还是在无视本官,嗯?”
这连续三问将卢匡问的是胆战心惊,顷刻之间额头已渗出了冷汗。方才他不过是情急之下才追问而出,却未曾想到陈浩多日未曾言语,如今口舌仍旧如此了得。于是慌忙向李渼解释道:“圣上明鉴,老臣不过是就事论事,言语虽然唐突但绝无藐视圣威之心!”
“哦?那以卢大人之意,就是在无视本官了?本官身为少傅官居二品之职,你不过是三品宰辅竟然以下犯上,你该当何罪?”陈浩双目微眯深含戏虐之色问道。
“这……”这一次可是将卢匡死死的逼进了死胡同,他竟然忘记了陈浩除了官居刑部尚书之外,还拜封二品太子少傅。
自从卢匡擢升宰辅之后,一直在朝中耀武扬威与令狐绹狼狈为奸。虽然短时间内未有做出有损朝廷之事,但是却已在朝中罗织了一众官员。如今白敏中虽然为四宰辅之首,但却是久病缠身已经递交辞呈,相信不久便要告老还乡。如此一来朝中四宰辅,只剩下魏谟与这二人对抗。若是此刻不予以迎头痛击,将来会更加嚣张跋扈肆无忌惮。
对于卢匡此人陈浩一直很是忌讳,因为卢匡正是曾经宰辅卢商的族弟。若说卢匡不怨恨陈浩,那当真是天荒夜谈。尚且不论因为陈浩的原因,将山东卢氏的官僚势力驱逐出了朝堂,这就已经让山东卢氏对陈浩积怨已深。而且卢匡之子卢琛曾经于太和县,当众受到陈浩的侮辱,这份族仇家恨卢匡又岂能忘怀。
如今卢匡将仇恨之心隐藏于深处,欲要将陈浩排挤出朝堂。但是自从李渼登基之后,陈浩却诸事不与参与。这倒让准备已久的卢匡没了施展的地方,因此也渐渐的将陈浩遗忘。然而让卢匡没有想到的是,陈浩一出口就将他逼进死角。
陈浩的这一番质问使得整个宣政殿上气氛有些凝滞,最后还是李渼打破气氛和善一笑道:“少傅无须介怀,卢爱卿也是无心失口而已。既然少傅言犹未尽,不妨此刻道来与众位爱卿听听……”
李渼说完之后示意卢匡当众向陈浩赔礼,卢匡虽然心中千般不情愿,但是此事已成僵局他也只能认栽。最后很不自然的低首一拜,继而脸色阴沉的转身回到了臣班之中。“启禀圣上,若是圣上听从了卢大人之言将安乐王刺死,那河北三贼所言皇位本属安乐王,就已然成了事实。如此一来世人定会以为圣上心虚所致,若非如此圣上你又何必刺死安乐王?届时河北三镇节度非但不会暂罢刀兵,反而会以此大做文章引起哗变!圣上当知:笔者如刀,刀刀入骨不见血;讹者如剑,剑剑诛心无处防!”这番话李渼听在心里可谓是胆战心惊,经陈浩这一题听倒是让他清醒了不少。他有雍王成为太子再到如今的皇帝,也不过是半年时间。而李凗所经营的太子党却是植根已深,一时之间是难以根除。尚且不论这河朔三镇节度使处于何种目的,但是李渼深知若真的将李凗刺死,定会引其死忠李凗的势力反弹。一更。……by:89|10054306……》
第五十四章 养虎为患
第五十四章养虎为患
卢匡本以为主动进谏迎合圣意,往后定会得到李渼的赏识。却不料半路杀出个陈浩,将他的全盘计划予以打乱。非但未有得偿所愿反而受到陈浩的当面羞辱,这让卢匡对陈浩的恨意又加重了几份。
宣政殿上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件事的深层含义,如今经由陈浩分析而出,让殿上群臣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群臣即对此等奸计斥责不已,同时也对这进退两难的时局感到忧心。
“那以少傅之见是要兵伐河北!?”如今这安乐王李凗断然是不能杀了,否则就会落入敌人的圈套。那么剩下的就只有派兵讨伐!
陈浩微微点头郑重道:“微臣正有此意!”
“老臣认为陈大人此举有失欠妥!如今河朔三镇居于黄河以北雄兵几十万,若是要平定河北逆贼断然不会一朝一夕,如此一来拉锯之战损耗的乃是我大唐之根本!”这时魏谟却道出了如今的国情,身为户部尚书的他掌管大唐的财政,自然对如今的大唐财力知之甚详。
李渼听罢也认同的点了点头,河朔三镇能够至今猖獗不服朝廷管制,也就在于三镇节度使拥兵自重割据一方。若是真的动起刀兵尚且不说能否完胜,即便最后大胜整个国库也损耗的差不多了。自古征战最重要的无非就是人、钱、粮,如今虽然因为均田制的广泛实施,国库也有了回还的些许结余。但是一场战争下来所虚耗的钱粮,可以予以万计也不为过。
若是河北战事陷入胶着状态,国库也会因此消耗空虚,届时国内发生天灾何来钱粮可赈济百姓?李渼之前身为雍王之时尚且未有太在意此事,如今身为帝王之后才知道,何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陈浩见李渼面露难色,却不禁轻笑躬身道:“魏大人言之有理,然魏大人当知晓河朔三镇每年侵吞朝廷多少钱粮。这尚且不算,河北三镇广袤无边,土地肥沃良田数以万顷,崔、郑、李三位节度使把持三镇已久,加重赋税私吞民脂民膏,用于中饱私囊私养重兵割据一方。如此长久下去岂不是养虎为患,这让其余各镇节度使又如何臣服?待虎威日盛之时,可是会食人的!”
魏谟脸色有些很不自然,但是对于陈浩的说辞也很是信服。魏谟身为诤臣自然对事不对人,他说的有损国库是事实,而陈浩说的三镇侵吞朝廷钱粮也是毫无虚假。河朔三镇虽然不听朝廷政令,但是每年向朝廷索要的军民物资却是一点不少,不仅如此反而多次狮子大开口。
朝廷为了能够安抚以示优柔,也只能顺应其意给予足够的钱粮。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给朝廷国库带来严重的负担,如此一来富了河朔三镇却拖垮了朝廷。
李渼居于龙庭之上面露凝重之色,旋即双目肃然道:“少傅此言有理,养虎为患将来必反噬其主,与其割肉喂虎以图短暂安宁,不如乘其虎威未成将其灭之!朕倒要瞧瞧倾尽全国之力,还灭不了小小的河朔三镇!?”
看着眼前的年少皇帝说出此等气势十足的话,陈浩心中也是颇为欣慰不已。随后甚是神秘的躬身道:“圣上无需如此,微臣只需五万精兵便可灭了河朔三镇!”
嘶!
陈浩此话一出顿时让殿上众人不由噤如寒蝉,就连李渼也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话说如今河朔三镇少说也有三十万大军,纵使朝廷以同等的兵力相对也未必能够完胜,否则也不会这么多年任由拥兵自重。而如今陈浩竟然扬言五万精兵就可以荡平河朔三镇,这让众人一时之间觉得,他们是不是听错了。就连与陈浩不和卢匡与令狐绹二人,也不可置信的盯着陈浩。
“少傅方才说的可是五万精兵可灭河朔三镇?”李渼瞪大双眼,不可置信的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眼睛直勾勾的盯着陈浩,似有一眨眼陈浩就消失不见的意思。
李渼此番询问也正是群臣所要询问的,纷纷将目光聚集在了陈浩身上,其中有惊异、有怀疑、也有嫉妒。陈浩对于众人的目光视若无睹,而是镇定的冲李渼笑道:“正是!”
“当真?”李渼仍旧不敢置信的追问道。
陈浩嘴角微微一动,旋即自信道:“圣上!微臣何曾有过妄言?非但如此,方才魏大人所担忧之事,微臣亦可一并解决!平叛河北微臣无需朝廷一粒粮食,也无需朝廷一枚铜板!”
哗!
此言一出在宣政殿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若说之前五万精兵平定河北已是兵道少有奇迹,而之后的无需朝廷钱粮更是匪夷所思。虽然群臣对此感到不可置信,但是却一直未有敢出面质疑。因为众人皆知眼前的这个年轻人,身上总是会产生匪夷所思的奇迹。
“荒谬!陈大人如此就不怕欺君之罪吗?”令狐绹一脸鄙夷的瞥了陈浩一眼,继而移步来到殿中弹劾陈浩的无稽之谈。
陈浩冷眼瞧了瞧令狐绹,随后没好气的问:“令狐大人此话何解?”
令狐绹未有理会陈浩,而是向李渼躬身道:“圣上明鉴,陈大人此言实乃无稽之谈,更是狂妄之言。尚且不说钱粮一事,仅凭五万精兵平叛河北就可见天方夜谭!自从平叛安史之乱后,河朔三镇就一直拥兵一方。其后历代圣君均以平定河朔为一生宏愿,然时隔至今却仍旧雄踞河北。如今陈大人竟然大言不惭,扬言五万精兵便将平定河北,不是天方夜谭又是什么?”铮铮之言从令狐绹的口中说出,给方才头脑发热的群臣泼上了一盆冷水,也让李渼从震惊之中走出。这些年来历经几代帝王,均是无力将河朔三镇平定,可见河朔三镇的势力已然成了朝廷的一种隐患。若是将大唐比喻成人的话,那么河朔三镇已然成了身体上一颗足以致命的毒瘤。一更。……by:89|10054307……》
第五十五章 扫北元帅
第五十五章扫北元帅
但若陈浩心中无甚把握也不会在殿上如此笃定,见众人纷纷摇头不甚相信他的话,于是便侧目问向令狐绹:“令狐大人虽言之有理,然却不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尽其责显奇能!历代先帝之所以未能将河朔三镇一举平定,实乃因当时条件所不允。如今黄河以南关中已然安定,此刻不发兵平定河北要更待何时?”
“哼!即便如陈大人所言,五万精兵平定河北实乃天方夜谭。陈大人不过是一介文臣,对军中兵力调遣不甚了解也实属正常。此等调兵遣将之事,还是由我等武将商议才是……”这时兵部侍郎令狐滈却出口戏虐轻语道。自从令狐绹得势之后,令狐家族的一些子弟也平步青云。并且令狐绹举贤不避亲,这令狐滈就是他的亲子。
待令狐滈话音刚落,卢匡见陈浩欲要予以辩驳,善于揣摩的他料定陈浩回论及河西之事,于是便率先进言道:“老臣也听闻陈大人曾于河西伊州之地,曾领兵收复了陇右回鹘残部,但那不过是两场小打小闹的千人对阵,与这数十万的对阵岂可同时而语?况且陈大人身为文臣手无缚鸡之力,能够收复伊州一县已是极致。若要应对规模较大的战阵,又岂是小小伎俩就可以取胜的?”
令狐滈与卢匡的这一出双簧下来,使得群臣私下议论纷纷,甚至有人对陈浩指指点点颇有微词。此时若是换作他人早已是心生怒意,并毫无保留的予以反驳。而陈浩此刻的心情却是恰恰相反,因为这就是他所要的效果。当初不论是俱密山之战,还是后来的纳职城战役,他都是面罩龙凤面具不以真面目示人。
俗话说得好艺多不压身,有时候隐藏实力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生逢这个年代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切不可让人看清了自己的底蕴。否则的话将会如透明之物一般,毫无保留的展现于敌人面前。如今知晓他不仅文臣还是武将者的,除了身边的几位妻子,也就只有叶白衣、易成天与仆固俊三人。即便是较为熟识的张淮深、屠狼与高骈,也不知陈浩武艺究竟如何。
虽然二人的揶揄之词在陈浩听来倒是无甚寥寥,但是却让殿中一人恼羞成怒,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明威大将军仆固俊。如今卢匡这番话不但侮辱了陈浩,也是对回鹘部族的一种蔑视。若说仆固俊最为佩服的人,除了陈浩已别无他人。如今见陈浩受人奚落,仆固俊黝黑的脸上露出几分杀意。于是紧走进步来到殿中一蹭身子,竟将耀武扬威的令狐滈挤到了一旁,继而瞪了令狐滈一眼,随后向李渼拱手尊称道:“圣上!微臣有话要说!”
令狐滈被方才仆固俊瞪了一下不禁心生怒意,本欲要进谏弹劾仆固俊不懂礼数,却见李渼摆了摆手以示噤声,于是只得愤恨的退到了一旁。随后李渼便眉宇微动沉声问道:“仆固将军有话但说无妨!”
“启禀圣上!微臣乃一介武夫是个粗人,但微臣只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为将者无技不以服众,而为帅者谋略为先,技艺次之!微臣虽非汉人,然自幼也读过几本汉书,对古今将帅名人也略知一二,当年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为汉高祖开创大汉天下,此等丰功伟绩至今少有人敌……”
仆固俊说到这里却停了下来,随后一指令狐绹父子与卢匡三人道:“圣上不妨试想一番,若是秦末年间由这三位大人效命于汉高祖帐下,又岂会有之后大汉几百年的天下!?”
嘶!
仆固俊这一席话不但让令狐绹等人惊诧莫名,也让身旁的陈浩为之一震。心道今日仆固俊这小子是怎么了,一直以来这小子可是跟木头似得半天也少有言语。如今这一出口竟然如此凌厉之气十足。仆固俊的这一番话可谓攻守兼备,既反驳了令狐绹等人,又将其比喻成阻碍江山一统的佞臣。这等诛心之语让令狐绹与卢匡胆战心惊,于是纷纷辩驳绝无此意。李渼有些发笑的看着仆固俊,他也没有想到仆固俊言辞如此犀利,竟然一出口就将两位宰辅一侍郎说得是哑口无言。
见众人静默不语仆固俊面向卢匡怒喝道:“卢大人说得轻巧,我回鹘铁骑若是如此轻易收服与歼灭,那为何大唐这些年未有一人将其收编?恩?即便是朝廷冠以河西名将张节度使,在世之时也未能将我回鹘部落如何,你一个老匹夫竟然口出狂言不知所耻!”
说到这里仆固俊似乎意犹未尽,于是又指着令狐绹父子斥责道:“二位大人竟然扬言陈大人不懂兵事,那二位又是什么?是坐吃等死的废物吗?”
这一番痛斥让本来安静的大殿更加安静,令狐绹父子与卢匡三人虽然憋着一肚子气却不知该如何辩驳。而且就算辩驳了也讨不到好,因为三人已经看出李渼对此事已然默许。
……
对于仆固俊的不懂礼数,李渼并没有责备反而是十分的欣赏有加。对于仆固俊的分析李渼也深以为然,既然此刻对陈浩有了信心,李渼就很想知道陈浩有何种部署,于是便问道:“仆固将军言之有理,为帅之人并非要武将,文臣又有何不可?况且朕对少傅武略有信心!不知少傅有何部署?”
陈浩此刻早已成竹在胸,于是回应道:“微臣无需圣上抽调各藩镇节度兵马,只需京畿道节度使一地之兵马即可!同时微臣向圣上请旨,此战之中微臣可行使独断职权!”
“慢!老臣仍有疑惑还请陈大人解惑!”就在李渼欲要准奏颁旨之时,卢匡又一次站了出来。
“卢大人所疑惑之事,可是之前本官所说的不用朝廷一钱一粮?”还未等卢匡说出疑惑,陈浩便一挥衣袖打断道。
接着又不给卢匡说话的机会,随即转身向李渼禀呈道:“微臣只需三日行军口粮,此后微臣不会动用朝廷一钱一粮,直到微臣剿灭乱党平叛河北为止!”
“少傅不必如此!由少傅领兵平叛,即便倾尽国力朕也毫不退缩……”李渼虽然对陈浩智谋深信不疑,但是无钱粮供又如何出兵平叛。
陈浩抬首冲李渼自信一笑,继而郑重道:“圣上难道还信不过微臣?”
李渼看着陈浩自信的笑容随后陷入沉思,他李渼岂会听不出陈浩此话的一语双关。这些时日陈浩一直隐于朝堂,无非就是在忌惮他的不信任。沉吟片刻之后李渼哈哈大笑起来,随后一收其势沉声道:“陈浩听旨!朕今日封你为扫北元帅,朝中武将任由挑选,天下兵马皆可调动,若有各地军官不听调令者,可先斩后奏!”“微臣领旨!”一更。……by:89|10054308……》
第五十六章 一将功成万骨枯
第五十六章一将功成万骨枯
令狐绹见卢匡为今日朝堂之事甚是不平,于是便走进几步来到近前,继而揶揄笑道:“卢贤弟莫要忘了陈大人可不同常人,说不准他真的可以平定河朔三镇,如此一来倒也解出了朝廷隐患!”
“莫非令狐兄真认为,那陈浩能有如此本事?”卢匡闻听不由眉头轻蹙,旋即转过身询问道。
“呵呵!战事乃瞬息万变又岂能如此武断,不过老夫却知晓以那陈浩的性子,此次若是平定河朔诸州,那山东各大氏族想必不会再有好日子……”令狐绹爽朗一笑,随后一甩官袍领着令狐滈向宫外走去,留下凝眉深思的卢匡。
冬日的长安城已是寒风习习,而公主府内却依旧温暖如春,此刻永福公主李泷居于凤榻之上,听着令狐绹讲述着今日朝堂之事。待令狐绹尽述朝中之事后,便轻蹙秀眉疑声道:“他当真口出狂言,欲要以五万兵马对敌河朔三镇三十万大军?”
令狐绹不敢有怠,于是躬身回禀道:“回公主殿下,正是!”
李泷惊异之后便神色复杂的沉声问:“令狐大人认为,他此番扬言可做的真?”
“回公主殿下,以老臣之见陈浩此人虽狂妄不羁,但却机敏过人不可常理而言。观其今日他于殿上如此笃定可见已然胸有成竹,因此以老臣看来应是真言!”令狐绹略作沉吟这才郑重的回应道。
“哦?若真如令狐大人之言,那他平叛之日岂不是又春风得意?”听了令狐绹的分析之后,李泷神色略作一松,但随后却又紧蹙眉头目露凶光自顾问道。
令狐绹对此却是神秘一笑道:“公主殿下且放宽心,今日散朝出宫之时老臣已经用言语挑唆卢匡卢大人,想必卢大人为了他山东卢氏也会暗中做些手脚!”
“如此甚好,本宫倒要瞧瞧他有何能耐,定要让他此次折戟沉沙!”李泷暗自私语之后,继而轻声冲令狐绹笑道:“此事有劳令狐大人了!本宫定不会亏待与你!”
令狐绹诚惶诚恐的徐身一礼:“老臣惶恐,老臣能有今日全凭公主殿下所赐,又岂敢有辛劳之说。只是老臣心中有一疑惑,不知公主殿下可否予以解惑?”
“哦?何事?”见令狐绹如此识时务李泷很是满意,于是便轻声问道。
“既然公主殿下乃是卢家之媳,本应与卢大人是一家人,此事为何不与卢大人商议。若是能够与卢大人共同对付那陈浩,势必能够事半功倍……”
啪!
桌案上一只玉盏应声摔落在地,清脆的响声在安静客厅中显得尤为清晰。支离破碎的残片在地上晃动着,映衬着斜入厅内的阳光,尤显得波光闪闪。令狐绹被这一番异象惊得是呆立当场,他没有想到这个平日里不动声色的公主,今日会发了这么大的火。于是不待话说完,便慌忙赔罪道:“公主殿下请息怒,老臣言语之中若有唐突还望恕罪!”
李泷凤目圆瞪继而霍然起身,玉手一指令狐绹娇斥道:“令狐大人,如何行事无需您教本宫!莫要忘了若不是本宫当初在父皇面前举荐你,你又岂会有今日之尊荣?本宫做事自有缘由无需令狐大人多虑,你只需尊令办事即可,届时本宫自然不会亏待与你!”
令狐绹此刻哪里还敢再多言语,于是一个劲的向李泷赔罪,最后借着有公务在身便狼狈的退出了公主府。待客厅只剩下李泷一人时,李泷状若疯癫的将厅中所有瓷器玉盏悉数摔碎。久久的嘈杂之声后,李泷神情木然的倚靠在玉阶上……
……
陈浩自从出了朝堂之后,便与兵部尚书高崇文商讨平定河北之事。陈浩深知虽然圣旨言明他是扫北元帅,但是他毕竟对河北地形不甚了解,因此须得高崇文这个兵部尚书讨教一番。之后三日陈浩便领着仆固俊向东都洛阳而去,至于李渼所配赐的兵将陈浩是一个也没有多要。
如今在陈浩的极力撮合下,仆固俊与高兰芝已然定了亲,只待此战结束之后二人便拜堂成亲。如此一来仆固俊对陈浩更是感恩戴德,骑在马背上的他迫切希望此战能够尽快结束。看着仆固俊那幅急不可耐的样子,陈浩不禁摇了摇头自顾的笑了。
二人领着一众兵将直奔东都洛阳,但是却未有直接进入洛阳城,而是转向嵩山少林寺。因为时隔几年陈浩想要见一见传艺授业的恩师李愬,虽然陈浩知晓李愬已经圆寂,但是总想去凭吊一番以表哀思。当年所不是恩师李愬之功,他的书法与武艺也不会有今日的地步。因此当年传艺赠枪的一段恩情,陈浩一直铭记于心不敢有望。
待陈浩来到少林寺见到方丈圆觉之时,圆觉似乎早已知悉其来意,随后领着陈浩来到陌生而又熟悉的后院禅房。待陈浩轻轻的推开尘封已久的禅门,一缕尘埃落在了他的衣袖之上。陈浩双眸渐渐的有了些许湿润,于是双手有些微颤的轻抚禅门缓步来到房内。
当年离开少林寺之时,李愬就曾有留言终其一生不见陈浩,也正是如此,当年陈浩升任东都留守之时,也不敢私自探望这位近在咫尺的恩师。如今看着禅房内的蒲团之上已经空无一人,陈浩有种莫名的怅然失落。缓步来到李愬坐禅的地方,轻轻的打开一封布满灰尘的书信。陈浩知道这定是恩师留于他,于是十分郑重的打开此信。只见一张泛黄的信纸上留下七个字:一将功成万骨枯!陈浩看着这七个苍劲有力的字,心中虽然会意恩师的深意,但是也尤然生出一丝无奈。随后又在圆觉的引领下,来到寺庙后拜祭了李愬的舍利塔。待做完这一切,重拾心情的陈浩这才向洛阳而去。一更。……by:89|10054309……》
第五十七章 一盏茶的温存
第五十七章一盏茶的温存
当年陈浩被撤职之后曾经与高骈通过书信,希望他能够在东都操练兵马以备将来不时之需。高骈也深知他如今能有今日,陈浩背后的帮助可谓功不可没。况且他本事军人出身,因此对于手下的兵将每日操练从未有过懈怠。
待陈浩进得洛阳一切免于从简,直接便在主帅大营内召集众将商讨军事。高骈等一众将官早已得到旨意,因此此刻所有将官齐聚于此等待陈浩发号施令。
“元帅,五万兵马已然枕戈待命,船只也已然在河岸聚集,只需您一声令下便兵发河北!”
此刻高骈身着铁甲躬身向陈浩请示,此刻高骈的心情甚是激昂。如今他已然三十余岁依旧寸功未立,这让他这个将门子弟很是惭愧。当得知朝廷颁旨扫北平叛之时他已然夜不能寐,最后又得知此次扫北主帅是陈浩更是让他欣喜若狂。
陈浩居于帅位之上自顾的饮着茶,过了片刻之后这才轻声道:“千里兄,这五万兵马由本帅安排你可放心?”
高骈闻听不禁一愣,随后诚惶诚恐躬身道:“京畿道五万精兵由元帅统领,末将岂有不放心之理!元帅言重了!”
“哦?河朔三镇少则也有三十万大军,且这三镇节度使对河北地形甚是熟悉,千里兄就不担忧本帅领着这五万人马一去不回吗?”陈浩目露郑重之色抬首问向高骈。
高骈见陈浩有此一问,便毫不犹豫的回应道:“捐躯为国死,马革裹尸还,身为军人岂会有惧生死之念!况且末将对元帅智谋深信不疑!元帅能够以几百人将伊州一万回鹘骑兵歼灭,末将相信五万兵马抵得上五十万大军。如此一来,区区三十万河朔兵又算的了什么?”
一席话带动等个大帐将官的心声,于是纷纷表示对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