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神道-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么说,就是这长乐郡王李幼良做的事情了?”黄俊明再次开口问道,不过自己都觉得李世民已经和自己说道这种地步,自己的这种问话有些白痴。“不知道陛下打算怎么办?”
  听到黄俊明说到了正题。怎么处理这件事,李世民左思右想一番之后反问道:“仙师以为朕会纵恶?”
  黄俊明确确实实担心的是这点,这李幼良和李世民不说是宗亲,就像是方才李世民说过的,李幼良的哥哥李叔良为国尽忠,身死疆场。李幼良的父亲又是太上皇李渊亦长亦友的六叔。这几重关系之下,这李幼良保得一命。还真是相当的可行的。最多也就是处理了那些李幼良左右的从恶将这件事扛下来,给李幼良一个禁足算是了事。
  不过听到李世民的反问,黄俊明并未搭话。而是轻轻的摇了摇头,也不知道是说李世民会纵恶,还是李世民不会纵恶。整个百年殿又陷入到了短暂的沉默。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李世民轻轻地说道,不过对于她来说,似乎是脱掉了相当大的包袱。一句话说完,轻快了不少。连语气也变得高昂起来。“长乐郡王李幼良有四大罪:一、身为州官,不理民事。二、侵暴市里,行旅苦之。三、阴养死士,交通境外,恐谋为反叛。四、纵使属下,劫掠济民善款。杀害押运士兵与道人。朕已经派遣中书令宇文士及代为凉州都督。彻查长乐郡王不法之事。并将其押解至长安。”
  黄俊明看着李世民,他还真没想到。李世民会这么水说,尤其是第三条,“阴养死士,交通境外,恐谋为反叛。”这阴养死士。就是暗中圈养死士,交通境外,就是在朝廷不允许的时候和外国作联系,这又是死士又是和外国作联系,这是什么?每个朝代都不能容忍的,叛国!所以说又接了一句。恐谋为反叛。恐怕是要谋求反叛,这话说了一句恐怕,看似是给这李幼良留了一个余地,可实际上就是一个圈套让他钻的。
  在外的将领,城守等等的最怕什么?最怕有人怀疑你反叛,这样一来便必须要上京自己和皇帝解释,即使是解释的清楚了,也不能回到原来的地方了,大多会被拍到岭南之类的地方。虽说大部分是平调,但岭南那种鸟不拉屎,鸡不下蛋的地方还真不是一般人能乐意待的。
  要是自己真有那么一点反叛之心,听到了李世民拟定的这个罪状之后,恐怕就是要提前行事了,也就是所谓的打草惊蛇,狗急跳墙。这样一来反叛的罪名坐实了,朝廷派兵镇压,镇压过后便是押解京师,午门大刀片子一轮,从爷爷到孙子,给你砍个一干二净。女人闺女什么的直接送到官妓里,或者充当为官奴。一辈子受人蹂躏。
  这长乐郡王李幼良好就好在是皇亲,皇亲有特权啊,诛九族,夷五族这么一来不是把皇帝自己也都装进去了么?所以说这午门斩首是基本上不可能的,一般来说对于这种皇亲,大抵是一碗御赐毒酒,或者一条白绫自我了断去吧。至于子女,过八岁的要么杀掉,要么让这反叛者自杀妻子。八岁以下的,多数充作奴隶了。
  李幼良本就是一个相当粗暴的人,接到圣旨之后,恐怕就是这第二种状况了。反叛,被擒,然后杀掉,或者自杀。仅此而已。不过这好在就是很少会记载在史书上,这一点也算是家丑不可外扬吧。多数就是一句暴毙了事。
  “仙师,朕知道你心里巴不得这李幼良死,朕也给你这个机会,当其押解到长安城之后,朕会亲自带着他上天仙宫,供你处置。”李世民又对着黄俊明打了个保票。
  “呵呵,陛下方才你还说过,当年太上皇骂李幼良,盗马是有罪,王能有专杀之权吗?难道,陛下是想说道亦有专杀职权焉?”黄俊明虽然是一千个愿意让这长乐郡王身死在天仙宫之手,但理智还是战胜了**。“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这李幼良到达长安之后,陛下依律定罪就好。”
  ————————————————————————————————————————————————————
  司马光拍拍王安石的肩膀:“介甫,跟我斗?你还是太单纯了。”王安石淡定地回击:“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砸个水缸嘛?换了我也一定会这么做,我和你比,只是少一个机会罢了。”司马光眼中射出两道寒光:“机会,是自己创造的。你只知道老夫砸缸,却不知道那孩子是怎么掉进去的吧?”(未完待续)


241 雷刑

  “仙师此言恐怕是言不由衷吧?”李世民听到黄俊明说完话之后,紧紧地盯着黄俊明的眼睛说道。
  黄俊明摇摇头,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回给李世民一个苦笑。天仙宫在陇右可是折损了三十条人命啊,这不是一条两条,而是三十条人命,就算是一条两条人命对于黄俊明来说也是天大的损失。天仙宫的这些道人,可是黄俊明一点一点看着成长的,而天仙宫的这些道人们,也是黄俊明在唐朝发展道教的第一线人手。、
  想比外面的道人们,也只是那三百家道观的观主对黄俊明所修改的系统的道教思想有了解罢了。而天仙宫的这些道人们,可是在黄俊明的一点点耳濡目染之下成长起来。无论哪一个损失了,对于黄俊明,对于道教而言都是相当大的一个损失了。
  三十个道人身死在李幼良之手,而李幼良杀害天仙宫道士的这个仇,却不能由天仙宫自己报仇雪恨。黄俊明怎么都觉得有些不舒服的。可是所谓法律,是绝对没有第二个答案的。、
  李渊训斥李幼良的话又何尝不是李世民说给自己听的?这李幼良相比在长安也做了不少的遭人愤恨的事情,被李渊骂了也绝对不是一遍两遍。为什么李世民只说这一件事。不说其他的事,答案显而易见,借着李渊说给李幼良的话,在点醒自己而已。没什么特别的。
  黄俊明是道士。当时听到天仙宫道人被杀的消息之后在天仙宫的八卦高台上所说的话,所做的举动,李世民是全都看在眼里的。但是要是真按照黄俊明当时的想法去办,唐朝又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被杀之人的亲朋好友为了报仇雪恨,去杀那凶手,这样一来又置国法与何地?整个国家都这么做,那法律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所以黄俊明的这个禽兽报酬的想法是万万不能实现的。
  李世民似乎又是觉得对黄俊明有些太对不住了。随后继续说道:“仙师,真不管你方才说的话是真心还是假意,朕都当做是真的了。不过朕可以让仙师你选择一个对李幼良的惩罚。这是朕现在唯一能做到的了,法律的口子不能开。”
  惩罚?黄俊明对于这两个字嗤之以鼻,这古代的刑罚也就无非是绞死。车裂,砍头而已。听李世民说了这么多,也是知道这李幼良是死定了,只是用着古代的这些刑罚去处置李幼良,那还真不是什么大快人心的事情。
  今年元月,李世民已经废除了肉刑,那些诸如凌迟之类的刑法早已经存在了史书当中。要等到那些残酷的刑罚再次在历史上发光发热,还需要等到明清时候。所谓满清十大酷刑,黄俊明也是稍有听说,但让黄俊明说出个一二三来。恐怕还真说不出来。再说这种刑法实在是有伤天和,黄俊明虽然偶尔心狠,但让他做,可是做不来的。
  绞死与上吊其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一个是人为操作的。另一个是人自己去将自己吊在高处,这一点刑法可以否决了。车裂,将人绑在车轮上,通过车轮的转动让人肢解,这在黄俊明看来也是惨不忍睹的事情。剩下的砍头太过痛快,一下子手起刀落。一颗人头飞出去,颈血飞出三米高。万一吓到小孩子也不是什么好事。至于毒酒毒药什么的也不是黄俊明想要的。
  几番思索之下,黄俊明甚至想要放弃这个特权。不过顾虑这李幼良不能这么,轻巧的就死了。还是忍了下来,这五月已经过了一半,天气炎热的要死。今天行走一番,早就听说今年的关中有些旱,不过那筒车黄俊明也是和李世民说过的,对于农事来说完全够用了。
  黄俊明也就没有太过思考这些,早些时候李淳风也是提过这一点的,不过按照李春风的话来说,六月差不多回事一个雷雨天,可以有效的缓解旱情。黄俊明本来就心情烦躁,再加上天气炎热,早就有些不耐烦了。心底祈求一些凉爽,这样一来不知怎么的突然想到了雷上面。
  对!就是雷法!雷法可是道教中传说的法术之一,而自古民间也是盛传,作恶做的多了,会遭雷劈的。这电黄俊明可是造不出来,印象当中最简单的办法摩擦起电也电不死人啊。在现代的时候也是又听说怎么样缠线圈是可以制作出电的。可惜黄俊明不会。
  没办法自己制作电流出来,那也只能是借助于天象了。李淳风可是说过六月回事一个雷雨天气,这雷雨天的闪电,恰巧合用。至于怎么引电,这个话题恐怕在现代的一个小小孩童都清楚。
  在武当山的时候,武当山的金顶也是一个引雷电的绝佳之所,无非是高处,用铜铁等导电的金属,接引下天空中的雷电罢了。没什么难处。这大唐空旷之地也是不缺。到时候让李世民找一处空旷之地,第一个铜柱或者是铁柱,上头弄成尖顶,耸立起来。在雷雨天来临之前,将这劳什子“长乐郡王”绑在上面去就成,这一场雷雨下来怎么着也得挨几下劈,到时候不死也得被吓尿,再怎么说古人对于雷这种自然现象还是相当的崇拜的。回想一下世界当中所有古代文化里,掌管雷电的都是大神。宙斯算是希腊神话里最大的神了,手里拿着的就是雷电。而在中国这里也不例外,虽然我们的文化中掌管雷电的民间传说为“雷公电母”,在神仙世界里品级不算高,但由于炎黄大地一直是农耕文化,祈雨是方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所以大家对于雷电还是很尊重的,雷电之后有雨嘛。
  同样的古人认为雷电是可以用来诛邪的,李幼良本来就是一个相当“邪”的郡王,死在这雷电手上也应当算是死得其所。
  —————————————————————————————————————————
  第7000字,2000待写。!~!


242 李世民的心悸 (四更完毕)

  242
  李世民的心悸黄俊明几番思索之下,觉得这种方法绝对的可行,要是以后李世民将这中刑罚保留下来,没准这所谓的秋后算账,要改成雷雨杀人了。
  “仙师可是想明白对长乐郡王实行什么刑罚了?”李世民看着黄俊明的表情渐渐地从阴郁变成了喜笑颜开,还在不住的勾画着什么,便出声问道。
  黄俊明轻轻点了点头,随后对着李世民说道:“雷罚!”“雷罚?可是道教传说中的雷之法术?”李世民一听雷罚,顺其自然的就想到了什么道教当中的五雷正法啊之类之类的。
  “差不多。”黄俊明打了个哈哈,随后继续解释道:“在仙界,对出错的仙人有两种重刑,第一种便是将犯错的仙人送到斩仙台上,这有些类似于唐朝的砍头。不过被斩仙台斩过之后,那可真的是形神俱灭了。第二种便是封了仙人的法力,将仙人绑缚到铜柱之上,由雷部正神亲自施法,用雷电击杀犯错仙人。此举并不血腥,同时引雷之正气,消除仙人的邪念。”“这么说,仙师会这种雷刑了?”李世民对着黄俊明追问道,满眸之中尽是好奇。“朕依稀记得,仙师好像是不休法术?”哈哈,贫道确实是不休法术,但是这小小的雷刑,贫道还是弄得出来。”黄俊明一想到那李幼良绑缚在同住之上受雷劈的情形,便是相当的开心。“烦劳陛下找一个空旷之地,在这地上立上一根长长的针形铜柱,遇到雷雨天,在雷雨来临之前将犯人绑缚其上,这雷雨天所打出来的雷只要是离得这铜针近的,全会被吸引过来。到时候绑缚在铜针下的犯人自然会万雷噬体,基本上一场雷雨过后,这人也就活不成了。或许会被化为灰灰。”黄俊明说道高兴,单手平发放到嘴前做了一个吹灰的手势。
  李世民被黄俊明这一下子吓了一大跳,自李世民结识黄俊明之后,可是第一次看到黄俊明将这如此恐怖的刑法说的这么洒脱和随意。当然李世民也想着,这人绑缚在铜针上,一到雷雨天气,天雷舍弃旁处,直奔这犯人而去,几番雷电下来,这人已经不成人形变成了一撮黑灰。
  想着想着李世民便是一阵的寒战。像是看怪物似的看着黄俊明。
  黄俊明不经意间看到李世民那心有余悸的眼神随后说道:“雷乃阴阳相交而生,几千年前庄子便已经将此记录在案。阴阳乃天地之间最纯粹的能量。二阴阳相交的雷则又是正气的化身。自古雷劈恶人。
  奸邪之人。所谓雷劈不死人,那也是给人一个惩戒作用,人这一生或多或少的会坐上几次坏事,达不到身死的程度,所以陛下可以不必惧怕以这李幼良这等奸邪之徒,理应受到雷霆的洗礼”
  “这倒也是,只是在空旷之地立起一根巨大的铜针就可以了么?”李世民轻问道,显然是不想再这雷刑上多加言语。
  “没错,不过一定要空旷,四周无人的地方。否则的话千百道雷劈下来,可是相当骇人的情形,万一有人误入雷场,恐怕也是非死即伤。”黄俊明对着李世民叮嘱道,万一这大雨天有人路过这铜针邢台的时候不小心被雷劈了那可就是大大的不妙了。
  “恩,朕了解了。等李幼良押送到长安之后,朕会立即给他定刑,然后按照仙师所说的雷罚,让他受到惩罚。不过仙师”李世民将话说了一半,随后不知怎么的硬生生的收了回去。引得黄俊明一阵纳闷。
  “陛下想要说什么?”黄俊明对着李世民追问道。
  “没,没什么。”李世民的话有些敷衍,随后又说道:“只是今年是个旱年,雷雨恐怕是与今年无缘了。”李世民这话显然是临时起意出来的,就算是天在旱多少也会有点雷雨的。显然李世民只是用着个话题来搪塞刚才的口误罢了。
  黄俊明也听出了李世民的不对来,恐怕是自己这所谓的雷罚吓到他了吧。黄俊明暗中想着,随后又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今年虽然是大旱之年,只不过根据李淳风看来,最迟六月中旬就会发生雷雨天的。”“哦。哦。”李世民木讷的回答着,这天仙宫百年殿之中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有些尴尬了起来。
  黄俊明是最先受不住这中诡异的气氛的,只是现在又想不出来说什么。只好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河东道和淮南道的善款被截之事还是没有找到元凶么?、,虽然黄俊明找了个并不是很好的话题,但也不是那雷罚那种恐怖的事情了。李世民暗自长舒了一口气。他甚至有些不明白,自己这一届帝王,上天之子为什么对雷罚这么的惧怕。雷罚乃正气,黄俊明的所说和民间说法别无二致。这雷劈不忠不孝祸国殃民的恶人李世民也是知道并一直笃信的可是不知怎么的,黄俊明将这雷刑可以引到大唐说出之后,让李世民打心底感到一点心悸,这种心悸不是对黄俊明的,而是对那未知的雷刑,每每想到此处。李世民便替自己的那个名叫李幼良的叔叔感到恐惧。不过好歹黄俊明也换了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对李世民来说虽然稍有尴尬,但也算是终于暂离了那恐怖的雷刑。“朕惭愧啊,河东道那边朕可是查了许多次,基本上吧军营都翻遍了。没有任何一只军队是符合凶手动机的。也没有任何一只军队和此事有关。那只军队好像是凭空出现一样,又神秘的消失掉了。找不到半点痕迹。只是似乎有所耳闻那支军队在太原附近出现过,但是太原周边的所有军营当中都没有这么一只军队。不好查啊。那淮南的劫案也差不多是一个死局,游侠和道人都是元吉当初的手下,可是这突然出现的第三方,却没有半点消息。


243 所谓世家

  “朕惭愧啊,身为这大唐天子,却连那劫财杀人的贼子都找不到。。。”李世民的表情有些颓唐,在他看来自己身为大唐天子理应是可以轻而易举的找出贼人的,结果现在事与愿违,这心中所想和实际情况的差别太大了。
  黄俊明虽然心中也是有些郁闷,但看李世民的这个样子,却也有些怜悯。身在大唐,黄俊明这才知道,李世民并不像是史书中那样手腕一翻就掌控了整个大唐,朝堂之上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要说为什么这贞观初年的大唐朝看起来还是一片平静,无非是李世民手中有兵权,大家都在观望罢了。所以说这刚刚登基的李世民做起事来可是如履薄冰,生怕那件事做不好,给自己的声明受到影响。这天仙宫善款被劫一事,可算是一个大事了,或许这民间并不知道。但大唐的上层官宦世家之间确实相当清楚的。
  善款被劫一事,可以说是李世民的脸面问题。处理得当,李世民在世家和上层社会中间未必能增加多少声望,但要是处理不好,办事不利。肯定是会遭人诟病的。而对于李世民来说,真刀真枪的干架他并不怕,他怕的就是那些流传出来的市井之言。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既然查不到,那就慢慢查吧。贫道不相信难道这杀人劫财的就一直不露出马脚!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总有一日那些贼人会明正典刑的。”黄俊明不知道,他是在给自己一个宽慰,还是再给李世民一个安慰。或者两者都有?还好这三道善款被截,其中的一道已经有了眉目,稍微消弭了些黄俊明的怒火。这两道稍微拖上一些时间,黄俊明也不是太反感了。
  “但愿如此吧。”李世民唉声叹气的说道。“对了仙师,朕有一件事要告诉你。那些门阀世家不会在帮着您找出凶手了!”
  “恩?”黄俊明听了这话,顿时一愣,这杀人劫财的不是他们的门阀世家,自己和门阀世家又有金钱上的利益关系。这门阀世家怎么就不会帮着天仙宫找凶手了呢?
  “仙师,这事也都怪朕。前些日子去房玄龄家偶谈,说起仙师所说的那教育改革一事。没成想,被房玄龄那小舅子在旁侧听了去。仙师为道。对于门阀世家来说并不算是大事,仙师济民。虽然打击了一些门阀世家的声望,但是仙师提议改革教育,对门阀世家来说可是天大的恨事了。自东汉末年世家逐渐壮大,渐渐地便已经垄断了这几百年来的文化。士子皆以世家为首。而仙师你建议的这些教育改革的东西,正是打破世家教育垄断的一只箭。实实在在的威胁着世家的利益,所以。世家皆视仙师你为仇人。这找凶手一事,恐怕就不会去参与了。不过天仙宫的那玻璃生意他们还是要沾手的。这有钱不赚可不是世家的性格。然除了生意方面,还请仙师小心世家的动作吧。”
  李世民和黄俊明述说着这事情的前言后果。不过以黄俊明的性格,似乎觉得这李世民的话里有那么一丝的假,虽说这一字一句都是这么的合乎逻辑,但李世民和房玄龄的说话难道就在大庭广众之下任人听去?房玄龄的妻子出自范阳卢家,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有名的吃醋典故就是从这里出来的。明明知道这教育改革的事情对世家有害,那为什么李世民不在皇宫内院去和房玄龄商议而是跑到房玄龄家去商议,还被人听了去,这恐怕就需要仔细的琢磨一下了。
  这初唐时期。除了国家与国家的矛盾之外,最大的矛盾就是皇权和世家的矛盾了,至于什么土地矛盾,人口矛盾之类的,由于现在的大唐还算是地广人稀,又是初建没多久,还没那么严重。国家与国家的矛盾黄俊明和整个国家的民众自然是站在大唐这一边的,但皇权和世家的矛盾呢?不说世家在士子之中的影响力。单凭这一个延续了上百年,另一个只是马上取天下十年有余,这一点就不是李世民能够比拟的。虽然李世民的关陇李家也算是个世家。但是毕竟底蕴比较薄。还抗衡不住那些老牌世家。
  虽然李世民占了自己身份是大唐天子的光,可以随时调兵遣将。底层民众中有有很多人支持他,但世家是固然不能造反的,几百年来,世家早就有了在战时弟子门生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样无论哪个军阀最后得了天下,他们都可以保住自己家的权益不受侵犯,常年积累下去,自然底蕴深厚。再者这个封建社会中,社会阶级分成士农工商,这代表儒家的士位列第一。可见统治者对士子的关注度有多么重,而士子又大多依附于世家,这样一来矛盾就相当的大了。
  就算是隋朝时期为了遏制世家而创立的科举制度,但是这科举制度虽然给了寒门子弟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可是世家子弟从小就耳濡目染,自身的文化知识大多都比寒门子弟深厚,再加上寒门子弟大多为了生计局限于一城一地,直到科考的时候才会出门应试。眼界上远没有从小到大经历了各种上层社会有着丰厚经验传授的世家子弟开阔。所以科考上考中的寒门子弟可以说少之又少。
  这一点从唐朝宰相身上就能看得出来,武则天时期虽然唐朝已经将世家打压了下去,但纵观唐朝十六个宰相,也只有两个是出身寒门的。由此可见世家在古代士子中绝对是顶尖的存在,士子又多是崇拜文化的,所以这一个个世家都有着一大批的外姓士子。这样一来,便从实际上垄断了国家的文化层面。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渊都是想要打压世家的,三国两晋南北朝为什么想当的混乱,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世家事大。再者隋朝二帝,隋文帝身为开国皇帝本来就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而隋朝也确实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强盛的道路,隋炀帝虽然人格上少有缺陷,但也不可否认,隋炀帝做的每一件大事都是利国利民的存在,从大运河到开科举,从接手隋文帝的江山再到统一全国,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说隋朝的疆土比唐朝还大上那么一些。只是隋炀帝做的太过激进了,一个人干了一个朝代应该做的事情。又两征高丽失败,导致人民有些疲惫。这时候门阀世家又站起来了。以一句杨广暴敛,劳民伤财开始了推翻隋朝江山的活动,哪怕是号称农民军的瓦岗寨,又有几个将领不是和门阀世家挂上关系的呢?更不用说本来就是自身家族起兵的王世充,杜伏威了。就连李渊自己也是。所以经历了隋朝灭亡一事之后,李渊和李世民对世家可是相当的忌惮的。
  正因为忌惮所以想要不顾一切的打压,正因为忌惮,所以要拉拢盟友。寒门子弟,百姓,军队不用说。而在黄俊明来到大唐之后,道教在大唐的各个社会阶层之间也是有着超高的人气。况且李世民的弟子金蝉子和世家又有着不少的间隙,这样一来,李世民在房玄龄家说黄俊明提议的教育改革一事就有了很好的答案。
  道教的人气高,世家又与天仙宫做着生意,保不齐那天道教就跑到了世家方面。而黄俊明提议的教育改革一事又是打破世家垄断文化最尖利的矛,李世民将这个消息透露给世家,那世家还能和黄俊明走的近了么?肯定不能,这样一来道教和世家疏远,凭着黄俊明和皇家的渊源,那道教很可能会在将来的世家和皇家的争斗中站到皇家一边,就算不站到皇家这边,两不相帮也是一件好事。而这就是政治。
  黄俊明虽然从来没有参与过政事,但这简简单单的利害关系还是分得清的,虽然黄俊明对李世民的这种动作稍有不快,但也没有拂袖而去的那种想法,李世民是皇帝,他该去考虑这些东西,就像自己借着李世民的手发展道教一样,借势壮大自己,只有懂得借势,才能更快的接近自己预定下来的目标,人皆如此没有什么愤恨的。再说,上次这金蝉子一事,黄俊明对世家本来就没什么太大的好感。所以李世民这么做对黄俊明也没什么害处。至于玻璃的销售,大唐的商人又不只是世家才有。隋朝之后原有的玻璃制作工艺失传,现在只有天仙宫有这个技术。物以稀为贵,又是独家制作,你不要,要的人大有人在。没准最后的收益还比将玻璃卖给世家赚得多呢。
  再者这玻璃的收益都是用来发展道教的,多了固然好,少了也没什么坏处,再怎么说道教已经走上了正途,随着时间越来越深入人心。


244 氏族志

  244氏族志
  “仙师可在为那些世家发愁?”李世民见黄俊明一副沉思的样子,出声问道。
  黄俊明听得李世民的声响,慢慢转过思绪,虽然已经在心里将前因后果想了个明白,但对李世民还是不能说的,只是轻笑着说道:“世家不帮忙,那就不帮忙吧。世间之事皆有因果,贫道当初向陛下提及了教育改革。便种下了因。而这世家不帮忙甚至是在以后与我道家交恶,这就是果。没什么可发愁的。”
  黄俊明的这话也是提点黄俊明的那个心思,这和世家之间的关系和事情是黄俊明的因果,又何尝不是李世民的因果,想必那里市民承担下来的因果除了对世家,还有对道教。这些东西没办法说出口,但都是懂的。
  “呵呵,仙师倒也看得开。”李世民听出了黄俊明的话外之音,干干的说道,随后又思索了片刻,继续说道:“氏族大抵上可以分成四个区域,并各有所尚。山东士族尚婚娅,江左士族尚人物,关中士族尚冠冕,代北士族尚贵戚。而江左和代北士族,已经没落。倒是不足为惧。相反以崔、卢、郑、李、王为首的山东士族,虽经连年的战争打击,但仍然根深蒂固,就连朕手下的房玄龄、魏徵、李昉都争相与山东士族联姻。唉。”说到这里,李世民轻声叹道。仿佛对自己的这几个左膀右臂深感痛惜。
  黄俊明不知道李世民这一番话的含义,似乎是将他李世民对氏族的看法和盘托出,又似乎是自己自言自语。黄俊明虽然有些摸不到头脑,但还是一直在听着。
  “山东士族的触手伸及大唐官府、百姓、士子、商业、军事等哥哥方面,是在让朕有些担心啊,朕知道,朕李家现在虽为皇族,但本质上也是一个门阀世家。可是毕竟坐天下的是朕这个李家。而不是他们!不是崔家,不是卢家。不是郑家。就是朕的这个姓氏,成长在关陇之地的李家!朕知道仙师你懂得朕说的这些。正因为坐天下的是李家,所以朕必须要让其他世家衰亡,只有让他们才能让李家的江山延续下去!”李世民说的有些激动了,声音也逐渐变得大了起来,连脖子上的青筋都有凸显的样子。
  这对于黄俊明来说。虽然事不关己,但也能理解的。不过对于李世民能将自己的这个李家也归类到门阀世家当中去。并且丝毫不在意的说出为了皇位,为了统治才去打压世家的话给自己听,还是稍有一番感慨的。这种话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每一个帝王的必然选择。黄俊明也没什么鄙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