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神道-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狗三种。其中鸡、鸭、鹅在人们的意识中比较浪费粮食,所以家家户户养殖鸡鸭鹅的并不多。无非是一个借鸡生蛋。或者逢年过节宰杀了逞口腹之欲的想法。而牛,在咱们大唐的律法当中是不允许被宰杀的,因为这是农人耕作的必需品。而羊,可以产羊奶,也可以用作肉食。只是养殖羊的家庭太少。而狗呢?几乎家家都有,却是为了防范看家只用。所以说咱们大唐现在养殖的家畜局限性非常大。”
“可是?仙师。这和蝗灾有什么关系呢?”李世民颇为不理解的问道。
黄俊明心道,这李世民也太过急躁了些,自己的话还没说完,他当然不知道这蝗灾和家禽家畜的关系。“陛下勿急,容贫道慢慢说。要知道,鸡、鸭、鹅三种家禽,除了吃粮食之外,也是吃虫子的。而蝗虫又是什么?蝗虫归根结底不也还是虫子么?陛下您可以去这长安城外有家禽的农户家看一看,那些家禽,吃不吃蝗虫。既然家禽吃蝗虫,那么为什么不在今年大力养殖家禽呢?待到明年的时候,让家禽去扑杀蝗虫,最后蝗虫被消灭了,鸡、鸭、鹅也基本上长的壮了,可以宰杀了。而且鸡、鸭、鹅这三种家禽,实际上只需要在冬天喂粮食而已,其他时候的昆虫草籽什么的完全够家禽生活了。所以说花费并不是很大。”
“按照仙师这么说,那家禽就是用来消灭蝗虫的武器?如此说来,也是十分的可行。鸡鸭鹅这些家禽吃的蝗虫越多,那蝗灾便能减弱不少。不过既然家禽是除蝗虫的武器,那家畜又是做什么的?”李世民在黄俊明的叙说下,早就将蝗灾看的没有以前那么神秘了。既然知道能预防,现在又知道能有解决的方法,哪能坐以待毙,甘心庄稼被蝗虫毁坏?
无论古人还是现代人都是如此,当人们知道以往对某些东西的畏惧是因为自己并不了解。而当自己了解后只要有希望,都会努力的去和这灾祸什么的争上一争。而这正是希望的力量。
“家畜嘛,牛,狗依然是不能动的。至于羊,由于放养的难度稍大,也不适合推行开来。不过贫道看上了另一种家畜,豕!”黄俊明说起猪的时候,嘴角微微有些牵动,自从来了大唐虽然一直都吃的比较好,可是这猪肉却是少能见到。再者虽然养猪虽然和蝗灾没有太大干系,可是秉承着多吃一口菜就少吃一口饭的原则,黄俊明还是将他提了出来。
“豕?”听了黄俊明的话,李世民微微皱了皱眉头:“为什么是豕?”在大唐人的饮食观念中,并不是说不吃猪肉,毕竟猪,身为五畜之一已经和华夏民族的餐桌密不可分了,但是这古代的猪也是又分别的,古人一般爱吃乳猪,这也是从周礼上研习下来的菜品。
不过由于从古传下来的思想,养猪的猪圈往往是和厕所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猪的作用并不是食用,而是积肥供给农家的肥料,所以有了“君子不食圂腴”也就是说君子不能吃养在猪圈里的猪肉。而不是养在猪圈里的猪却是能吃的。不过由于放养的猪和养在猪圈中的猪不好区分,久而久之这猪肉也成了不怎么上餐桌的菜肴。
“敢问陛下,您对这猪肉有什么看法?”黄俊明只是知道这唐人少食猪肉,但具体什么原因还真说不准。所以只是引着话题向下说道。
“这猪肉味道肥腻却是不错,只是这猪都是养在厕所旁,积肥所用。是在是不洁,除了专门养殖的猪之外,谁也不会去吃那东西。”李世民虽然不知道黄俊明为什么问自己,但还是回答道。
“陛下,您再想想,以后这肥料充足还用得到养猪积肥么?”黄俊明一听是这个理由,不由得暗乐。这积肥的一事刚说完没过半个时辰。就有用的上了。“以后猪不再是积肥所用,那何不像是放羊那样,将猪放牧养殖呢?要知道养羊需要一定的草场,养猪却不需要,而且猪是杂食性牲畜,也就是说猪是什么都吃的。您也知道猪肉的味道。以后这猪不在不洁,那以猪肉的鲜美,能不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菜么?在着一头猪成年之后往往能达到二三百斤的重量,也就变相的省下了一些粮食。甚至由于猪是杂食性动物,完全可以捕捉蝗虫,并将蝗虫混入猪的食料当中。按照贫道的预测,吃了混入蝗虫的食料的猪生长更为快速,肉质更为鲜美。”
黄俊明本来就没准备这些话,完全是顺应着李世民对猪的看法一点一点顺下来罢了,在现代的时候黄俊明也曾听说,这牲畜的食料,蛋白质含量越高,牲畜的生长就越为迅速。再者这猪当做积肥的工具这个使命已经做完了,该是让他摆上餐桌更换一个使命了。
“仙师,这养猪的事可以暂且放下了,民众们的生活习惯不好更改啊,蝗灾又如此急迫。只能先按照仙师您之前提到的那个试点的方式来一点一点的做……关于唐朝时大米、白面不被重视的原因:在《齐民要术》中,大麦、小麦被排在了谷(稷、粟)、黍、罚А⒘骸⒋蠖埂⑿《埂⒋舐榈戎螅恢媒鱿扔诒蓖敛惶室说乃尽L瞥跏敌械母乘罢咧泄娑ü宜笆盏闹饕魇斩韵袷撬冢挥小跋缤廖匏冢稍又殖洹保÷蟆⑺驹蚴粲凇霸又郑冢敝小H欢÷笕词怯晌鞣酱氲奈镏郑筇坪透鞴涣鞴惴海悦媸骋仓鸾フ镜谋戎丶哟蟆V钡教瞥衅诓虐谕蚜嗽又值男辛小7炊竺子捎诘赜虻脑蛞恢辈槐恢厥印#ㄎ赐甏!
227 这就是江东犁?
……这就是江东犁?
黄俊明见李世民这么说,也知道事不可行。这几千年来的生活习惯可不是那么好更改的。鸡、鸭、鹅家家都有,平常也都是为了生蛋或是食用,而在日后的蝗灾中,又是灭蝗的主力大军。可猪这牲口地位本来就低,在蝗灾中能够凸显的亮点也几乎都没有。被李世民婉拒倒也正常。毕竟在李世民心里,这鸡鸭鹅吃蝗虫就已经足够了。这猪吃蝗虫还得让人将蝗虫打杀了之后,混入猪饲料中才可以实在太过麻烦。黄俊明本来也只是随口一说,用不上勉强,只是猪肉摆上餐桌已经成了历史必然的发展趋势,黄俊明也不用太过操心。
“既然如此,那陛下还是将重心放在粪肥、和家禽上吧,那农具的事交给贫道就好。”黄俊明对着李世民说道:“对了,陛下,有件事贫道得跟你透个低。”
“哦?仙师还有什么话,但说无妨!”李世民连忙回答道。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事。”黄俊明轻声对着李世民说道:“根据李淳风预测,下个月可能会有日食发生!”
“什么?下个月会有日食?”李世民听了这话,神色立即一变。虽然李世民也隐约明白日食是天体运行的自然规律。可要知道他是天子,在他当政期间出现日食,那民众会怎么想?那些躲藏在人群中有二心的政敌会不会因为这日食攻讦他。这都是李世民要考虑的。再说自从玄武门事变起,李世民的声望也是下降了不少的。这时候再有别有用心的人一打击,没准还会生出什么大乱子。
李世民咬着牙思索半晌,然后对着黄俊明问道:“这李淳风预测的这次日食可否准确?”
“贫道认为,这事**不离十的事。”黄俊明将李世民的神色全都看在眼里,无奈的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现在大唐所用的历法疏漏甚多,陛下您也知道,李淳风这半年多一直都在贫道这天仙宫内编纂道藏。吸取知识极多。偶然之下,李淳风发现当下历法之中的谬误,几经计算算出了新的日月食计算方法。用这种方法试验以往发生过的日食、月食就没有不准的时候,只是没有实际过这么算出来的下一场日食。李淳风有些不敢下定论罢了。”
“试验以往发生过的日食、月食无一不准?”李世民听到这话也明白,恐怕这李淳风预测的下月日食是真的了。“罢,吧,该来的总会来。。。”
一想下个月就会出现日食。李世民就是一阵头疼,这免不了又是一场暗战了、
正在这时。早已不用记录二人的话的李元亨,却听到外面有人的通报声,出去不到半分钟的功夫又走了回来,在李世民的耳边说道:“皇兄,您刚刚派出去的侍卫回来了。说有事情想和您商议一番。”
“让他进来吧。”李世民现在正在烦恼当中,忘了自己还身在天仙宫,不耐烦的挥手示意道。
李元亨却没想到李世民现在是这幅状态。直接将那门外的侍卫带了进来。“陛下,您要的江东犁已经带到!”那侍卫直径走到李世民眼前,单膝跪地言简意赅的说道。
“什么?”李世民、黄俊明两人都是一愣,这江东犁怎么这么快就到了?其实这也是这两人的思维出现了误区,虽然说江东犁的所在地是江南,可是又没有说在别的地方没有,这长安城是大唐的都城,来来往往什么地方的人没有?!只要找上几个江南人,问问他们是否知道江东犁这种东西并不算是什么费时间的事情。
然而恰巧正好有人带有江东犁,这样一来不用去江南。直接便将江东犁送上了天仙宫,间接的省下了不少功夫。
“那江东犁在何处?”李世民连忙问道。
“陛下,那江东犁正放于殿外空地上!”这侍卫说话倒也干脆,没有半点废话。
“仙师,朕没想到这犁头送来的这么快。走咱们去看看!”李世民连忙拽着黄俊明向外走去,这江东犁送来的时机也太好了,这下课时省下了去江南的小半个月的时间,有了这十多天的时间。黄俊明若是在抓紧些,没准还能赶在日食前将这新的犁头研究出来。到时候日食又有什么好怕的?
黄俊明、李世民站在摆在百年殿外略显陈旧的江东犁前,反复打量着这个存在在《齐民要术》这本书上记载这的农具。李世民是看个新鲜,而黄俊明却是看的震惊。这江东犁和在黄俊明印象中高中课本上所画出来的曲辕犁一打眼看上去还真没什么太大的差别。只是细看之下才能看的出来,这江东犁整个体态构造偏小,在一些细节上和曲辕犁稍有差别,不过这也就足够了。有这江东犁打底子,曲辕犁应该很快就能做的出来。
“仙师,这江东犁可否能用来研制新犁?”李世民虽然偶尔也曾尝试过农耕,但对于这农具还真是一知半解。
“这江东犁不愧是江南之物,将那江南的山水秀气体现的淋漓尽致!”黄俊明随口调笑着这江东犁的小巧。不过谁让它是用在江南那种面积不大的水田中的农具呢?“不过,有了此犁,贫道有信心研制出新的适用于关中大地的犁头!”黄俊明终于给李世民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哦?不知仙师可否能在日食前完成新犁的研制?”李世民突然有些兴奋,又有些期许的问道。
“回陛下,不出十日,这新犁定能出现在世人面前!”黄俊明随口说道。既然有了这和曲辕犁八分相似的江东犁,要是在弄不出曲辕犁那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不过话刚一说出口,黄俊明猛然反应了过来,李世民为什么要问自己能不能在日食之前将新犁制作出来了……九千字完成。睡觉去了。大家晚安早睡。好梦另:是西南疏漏了,《天工开物》应为《齐民要术》打习惯了就打错了,不好意思(未完待续)
228 怅然的李世民
228怅然的李世民
自古帝王都讲求一个君权神授,自称自己是天子。李世民也不例外。日食对于他来说不算是一个好事,但是如果日食之后,李世民能借着这个机会弄出来一个“神迹”,那便是由坏事向着好事转变的一个切点。
犁是什么?农具!而且是农人最需要的农具,在大唐这样一个农业国家当中,农具的地位,无论是在外在还是在心理上都是极为重要的。日食过后,新的可以提高生产力的农具一出现,怎么能不让天下农人们欣喜若狂?人民是最好糊弄的,只要给人民他们所需要的东西,哪怕少,也可以让他们感恩戴德。而农人最重视的莫过于农具,田地。有了农具有了田地害怕穿不暖吃不饱么?
黄俊明对李世民的这种做法相当的理解,同时也知道这新农具和新的耕作方式是不会安插在道教头上了。这些民心算到李世民身上那是肯定的,对于这,黄俊明也没什么怨言,早就定下了依国强教的路子,国家不兴怎么让人可依?
现在道家经过社会福利一事之后声望一直在上升,前些日子那些来自各地宫观的观主们也早已考核完毕,不出两三日,这新的度牒也要下发到他们的手中了,到时候等到各地宫观的观主们回了他们原本的宫观,这道教声望更进一筹那是必须的。
除了道教之外,现在大唐所剩下的佛教。基本上对于道教已经没有威胁了,不说上次下发的禁佛令,就单单说这佛家闭门不出,错过了像道家这样对社会底层群众加以关照。就已经让佛教的势力进一步缩小了。也不用黄俊明去打压,再等上一段时间,恐怕佛门就再也无法抬头了。
要知道这佛门在初唐时候的兴起可是因为玄奘西游归国待来的影响,而现在。佛门的玄奘已经变成了道家的金蝉子,这日后佛家西游也变成了道家西游,这佛教再次兴起的原因也就没有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天竺原本的佛教早已经覆灭,现在整个西域流传的佛教已经是不完整的了。就算让佛教再次组织西游,也无非是将大唐的佛教教义传播过去而已。历史上的玄奘也正是如此。可是现在的佛教,根据黄俊明得来的小道消息,正在努力的更改教义。试图摒弃那些黄俊明和道家抓的出的毛病更贴近实际。可这样一来又免不了吸收道教的精髓,相信在佛教中人研究一番过后,才会发现自己的教义早就和道教密不可分。到时候,不改就是免不了一个灭亡的结局,改了之后,还能叫做佛教么?无非是道教的附庸而已。
再看其他的宗教,默罕默德还在挥舞着他的弯刀开疆扩土,身配十字架的基督徒又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黑暗当中找寻不到方向。或者拿起十字枪,抵挡着波斯人和默罕默德的弯刀。而这个时间没有百多年是完成不了的,所以黄俊明可以完全忽视这两个在今后的日子里会发展成世界性宗教的大教。
所以说,黄俊明现在可是没有半点的危机感,在这时候徐徐图之是最好的办法。若是一蹴而就,免不了会在发生什么重大事故,到时候处理起来即使麻烦,又会给道教带来伤痛。凡事总需要一个过度,像流水一样,无论怎么流。只要水道没有被堵死,最终都会流向海洋。所以黄俊明对这用农具笼络人心的方法也不在意了。正所谓知足常乐,让李世民去享受一下万民敬仰的快感吧。他这刚当皇帝,若是没有一个能拿的出手的东西,恐怕确实有点难熬。(1)
“陛下,这时间也不早了,不如留在贫道这天仙宫随意吃上一口?”黄俊明看了看天色,对着李世民说道。按照黄俊明的所想,这无非也就是客套一两句。也做不得真。
“好啊,朕可是听承乾说过,仙师您这天仙宫的伙食可是相当的好,清淡不腻,爽口自得。”李世民似乎是没听出来黄俊明只是随口一说,很自然的接口将黄俊明客套的邀请变成了实际。
酒足饭饱之后,李世民坐在黄俊明摆出来的摇椅上,小口小口的嘬着茶水,那叫一个自在。黄俊明却无所事事的坐在一旁,目光呆滞的看着远方渐渐落下的夕阳。不知是在感叹李世民的无耻,还是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示懊悔。
“仙师啊,朕那妹妹就在山下的玉女观吧?”不知怎的,李世民手中的茶碗已经放下,声音低沉的对着黄俊明说道。
听李世民提起千金公主,黄俊明就觉得一阵的头疼,这些日子以来黄俊明早就知道那千金公主对自己的爱慕之意。可是在黄俊明看来,一个不满十八的天真人性小姑娘还真让人没办法去交流。或许也就是这古代才能调教出这种见了人不几面就芳心暗许的女人。这要是放在现代,自由恋爱之下的女孩们一个个都精明的要死,要是等着女孩主动爱上你,那可是要费些功夫的。对这一点来说,黄俊明也不清楚是不是这社会制度的悲哀了。不过既然李世民问道自己身上,还是要回答的:“公主应该是在山下的玉女观中吧,贫道好些日子没有下山过了。”
“哦。”李世民淡淡的应和了一声。随后怅然说道:“仙师,朕那妹妹实在是太过任性。这说出家就出家了。哎。自从去年那事之后,父皇虽然清闲了,但也变得闷闷不乐,朕那些兄弟大多又在外做藩王,元亨算是离得近些可也少回宫里,算来算去,除了几个年纪尚幼的弟弟妹妹,父皇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千金又是这样,出家当了道士。就连过年也没回去看过一眼。哎。仙师有时间希望你能替朕劝上一劝,让千金回宫,多陪陪父皇吧。”
————————————————————————————————————————————————————
今天就这两千字吧!西南被人弄崩溃了,在西南半米之外的地方,一个只是点头交情的人正在侃侃而谈,搞得西南一点码字的心情都没有。这一个半小时才写了两千字。愁人。还不好意思请他出去。哎。。未完待续。。
229 你就从了我妹妹吧
229你就从了我妹妹吧
对于李世民的怅然,黄俊明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说。所谓有果必有因,因果循环。李渊当年对于李建成、李世民两个人孰轻孰重拿不定主意,最后导致了玄武门事变的发生,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一送还是送了两个家子。这李渊的心情能好么?
心灰意冷之下,这皇帝也不做了。都是皇位惹的祸,直径往那深宫内院一钻,就绝了出来转转的心思。按照李渊那老头的意思,看着那沾满鲜血的龙椅,烦!为了不让剩下的儿子赴了李建成、李元吉的后尘,基本上岁数差不多的,都让李渊外放就蕃了出去。这样一来,身边的人也少了,时间一长不抑郁就怪了。
李世民到底还是对他这个爹还是在乎的,知道自己的老爹抑郁,可是自从那事发生之后,李世民就知道已经和李渊在心下产生了一条浓浓的裂痕,自知自己去李渊面前晃只是徒惹李渊心烦而已,所以只好把注意打到了自己这个出家当了道姑的妹妹身上。
“陛下,贫道跟你说实话吧,对千金公主贫道可是有多远就想着躲多远啊,哪敢再去招惹她呢?!”黄俊明无奈的说道。这千金公主可是黄俊明最不乐意听到的那个名字。这李世民让自己去规劝千金公主回宫陪伴李渊那个老头,自己恐怕没见到千金公主的面,就被千金公主缠上或者轰了出去。
李世民听了黄俊明的话微微颔首:“仙师。朕也知道千金和你的那些瓜葛。所以朕才找你啊!”显然李世民并不是不清楚黄俊明和千金公主之间的这些恩恩怨怨。相反还是了解的很,只是从来没有说出来罢了。“话又说回来,朕那妹妹虽然任性了点,其他的条件也都相当的好,要不朕给你做主,你就从了我妹妹吧!”
听到这话,黄俊明仿佛是被一阵冷水破了个通透。他可没想到李世民这个当皇帝的能说出这种话,不过,对于李世民的这个想法。黄俊明可是一百个不乐意的。“陛下,凡仙有别。。。”
“得,仙师。您可别扯那些虚的。”李世民的嘴角微微上翘,随后说道:“仙师您来大唐也不少时间了吧?”李世民看似不经意的问道。
“差不多再过五六个月就整两年了。”黄俊明并不清楚李世民为什么会这么问,只好硬着头皮回答道。
“所以,仙师收起您拿凡仙有别的话吧。”李世民似乎颇为不屑的说道:“两年!”李世民竖起两根手指,在黄俊明的眼前轻轻晃过:“整整两年,朕见仙师你吃穿用度、生活习惯,全与常人无异。如此说来怎能称的上是凡仙有别?”
黄俊明一听这话,鸵鸟般的低了低头,似乎想反驳又没什么话说,只得默默地坐在那里。
“这两年时间。朕和仙师你相交了有一年了吧?”李世民似乎不怕事大,继续说道:“朕经过这一年对仙师你的观察,突然发现仙师您不仅仅是所学繁杂,而且做事也称不上是有条有理,当然这可能和仙师你在仙界的身份有关。朕身边那记录起居大事的史官也是知识丰富但没有处事的经验。由小见大,朕便可以猜测的到,很多从仙师口中说出的仙界的事情可能有,但绝对不是仙师您下界时候的仙界模样,这是其一。其二,将朕说的那第一点反过来。朕也能感觉的出这仙界其实与凡间无异,有平民,有官宦,有士兵,有商人,基本上凡间有的东西仙界都有,但是朕又觉得仙师所在的仙界比朕的这大唐繁荣了不少,这从仙师的生活习惯之中完全看的出来。并且根据仙师之前所说的话,朕可以总结一下,仙界分为最早的大能时代、随后的仙佛时代、以及仙师您下界之前的平等时代,朕从仙师平时为朕出的建议中便可以看出这点。”
李世民丝毫不管将头埋得更低了的黄俊明,自顾自的再次说道:“其三,仙师所言的仙界似乎和朕所在的这个凡间交往很是密切,否则仙师您绝对不可能对朕这大唐之前的事情如此的熟知。这从仙师您所传下的三字经当中就可以看得出来。不过朕却纳闷的是朕翻遍了所有典籍,没有发现有像是仙师这样的仙人下凡过,也没有发现哪本典籍中说有人得道飞升。所以朕便想,既然没有任何一本典籍记载仙凡有过交流一事,那仙凡有别是不是就是不成立的?可在思索仙师讲的仙界历史之中的几件事,便又觉得不妥。最后思来想去朕得出了一个结论。仙师您所说的仙凡有别有是有,但绝对不是仙师您从仙界下凡时的规定,而是仙界之中仙佛时代的规定,对否?”
黄俊明完全是被李世民的这些话弄得有些迷糊了,很显然,李世民对自己并不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并且李世民仔细研究过自己穿越到大唐之后做的每一件事,和说的每一句话。最终得出了很多结论,这仙凡有别是假话就是其一,而从李世民的话中又可以听得出,李世民对自己绝对不只是有着一个结论的,还有许多别的结论,只是暂时没有说出口罢了。但黄俊明也是深深地纳闷,按照李世民流露出的口气来说,他并不怀疑自己不是仙人下凡,这又是为什么呢?
没等黄俊明自己琢磨明白,李世民却又给出了答案:“纵观历史,曾有很多人假托自己是仙、是神。而实际上呢?大多只是乱世小民而已。朕也曾怀疑过仙师你并不是仙,而那个时候仙师你应该也知道,正是突厥人打到渭水边的时候。后来当朕怀疑仙师你假托是仙的目的的时候,又突然发现,仙师的思维和行动完全不是这个世界所能够产生的。而仙师您又常常透露出自己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而仙师偶然留露出你所在的那个世界又确实比朕这大唐繁荣昌盛,幸福安康。所以朕才有八成的把握去确定仙师您的确是来自上界的仙。”
230 李世民要当红娘
还好,在这大唐朝,还没有穿越这个概念,黄俊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还好自己这仙人身份没被拆穿,虽然说,李世民对自己的理解已经基本上达到了把自己看穿的地步,不过只要李世民知道自己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就可以了。起码,国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还是一直都有的。只要是并不在理念范围内的事务,都很少去招惹。而自己只要不是大唐土生土长的人,这样就完完全全的为自己画下了整整一张的护身符,虽说其他的那些东西对自己更有利,但这最基础的还是自己和这个世界并不是一路人就可以了。
“仙师,朕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朕怀疑你,朕要是怀疑你朕早就对你下手了,毕竟在朕这大唐朝朕就是天。朕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仙师你并不是因为仙凡有别而去排斥我那妹妹,相反,仙师你是一直都没有融入朕这个大唐当中来。仙师你一直想的是怎么样将整个道教融入到每个人的心中,而你自己,却是将自己排斥在了大唐之外。或许朕,和整个大唐对你来说只是过眼的烟云,但朕真的希望仙师你能完完整整的融入到我们当中,一起为了整个大唐的崛起而奋斗。”李世民说的很是诚恳,让黄俊明找不到一丝毛病。
可李世民的这一席话,听在黄俊明耳中却不知道该去如何应答,黄俊明一直都以为既然来了这个大唐。就算是身份上有所不同,但自己早就和大唐密不可分,可实际上有真的是这个样子么?大唐在自己的心目中真的就是和现世一样么?或者说大唐还是自己脑海中的刻印在书本中的大唐?而自己只是一个冷眼旁观的旁观者?
来了大唐之后自己又做了什么?全都是被莫名的引力牵着走而已,每一件事都是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目的,或者说本非自己所愿,却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无论是从最初的担心自己的身份被戳穿。还是到后来放下自己身份这一点,转去发展道教。以及自己用自己那一知半解的历史知识,给自己挖了坑。然后再被人推进坑中。是荒唐还是随波逐流?
自己真的和这个大唐格格不入么?是的。黄俊明几番思索之后给了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虽说身为道士在现代人眼中是比较保守的那一个群体。可到了这大唐朝,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和这唐朝的每一个人格格不入。用一种看热闹的眼光去审视这个名叫大唐的朝代。用自己眼见的事情去印证脑海中史书上的方块字。用自己不经意的言语去更改者每一件不知结果的小事。
黄俊明迷茫了。穿越,每个人都想象的非常美好的词,在自己这里却成了禁锢自己的紧箍咒,自己被这两个字束缚的太深了。忘了自己也是和这大唐的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陛下,贫道。。。”黄俊明轻轻抬起头,对着李世民张了张口,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怎么说。仿佛一下子连舌头都不会用了,脑海中也找不到半点可以说得出口的词汇。
李世民摆了摆手。对着黄俊明说道:“仙师,你不必多说。朕这么说也只是想提醒一下仙师,现在你是在大唐,而不是在仙界罢了。既然在大唐,你。就必须要融入朕的这个国度。而不是让朕的这个国度来适应你的存在。”
“多谢陛下,贫道懂了。”黄俊明对着李世民回话道。
“既然懂了,那就好。朕可知道一个好的方法让你能更好的融入到大唐当中。”李世民突然给黄俊明提了一个话头,却又不往下说出去。
而黄俊明现在正是在思索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地融入大唐当中。听到李世民这么说,很自然的接了一句:“是何方法?陛下说来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