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嫡女-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却没想到头一天初哥儿就带回来了一个小客人,彼时信郡王妃婆媳二人,一人在念经,一人在做针线。
  华妈妈曾经跟随信郡王妃去过宫里自然认得太子,她急匆匆进来道:“王妃、世子妃,我们世孙带着太子过来了。”
  玉彤看了一眼信郡王妃,见她也是有些慌,她连忙道:“母妃,先让厨上多添几个菜吧。”虽说太子来的匆忙,但也要安排得当,展现出信郡王府对太子的欢迎。
  “华妈妈,你去厨房让她们多添几个菜。”信郡王妃连忙道。
  华妈妈连忙下去。
  再等初哥儿进来,后边跟着一位小少年,他比初哥儿高半个头,按照年龄来说,太子比初哥儿还大两岁,所以高一点实属正常。
  初哥儿倒是没什么不妥的,表现得很自然,他回来先请安,再跟信郡王妃和玉彤道:“祖母、母亲,这是太子。”
  信郡王妃连忙跟玉彤一起行礼,太子赵佑宁年纪虽小,但举手投足都透着一股高贵感,“信王伯母和嫂嫂快起来。”
  玉彤扶着婆婆站在一边,又听赵佑宁道:“今天孤来这里只是吃场便饭,你们不必多礼,我只是和世初一见如故,所以想过来看看。”
  “太子既然这么说,那今儿就好好尝尝我们府里的菜,虽说比宫里差的远,可还是很有几道特色菜的。”玉彤笑道,她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因为赵佑宁给她的感觉并不生疏,她把这归为上位者的亲切,说不定别人看赵群也觉得他亲切,其实只有玉彤才知道私底下赵群是什么样的人。
  赵佑宁很有涵养的说了一声:“多谢信王嫂嫂。”
  他在说话的同时,贪婪的看了玉彤好几眼,他娘还是这样爽快。曾记得上辈子他被康王世子欺负的时候,娘就直接找到冷侧妃冷嘲热讽一番,虽然大家都说娘应该忍,可是她维护他的样子他一辈子都记得。
  现在的母后虽然对他好,可更看重她的权势,现在他才多大,母后就已经帮她选了袁家的女儿准备做太子妃,这真是……
  华妈妈让人上了菜过来,信郡王妃和玉彤婆媳便在这里布菜,毕竟太子还小,跟她们年龄相差太大,不必要下去。玉彤曾经也选秀知道宫里的人不能轻易透露出自己的喜好,所以她一样夹一点给太子和初哥儿。
  初哥儿哪里还坐得下去,长辈全部站起来给自己布菜,他对太子道:“不如让我祖母和娘下去忙,我们俩松快些说话。”
  赵佑宁原本只想看看他娘,也没想过真的要让他娘站着,便笑着同意了。
  信郡王妃遂带着玉彤一起下去,俩人对视一眼,回到里间,玉彤奇怪道:“太子这是怎么了?在宫中不太平静吗?”
  信郡王妃小心翼翼道:“陈贵妃之子年纪正好二十二,儿子都有俩个了。再有胡淑妃的儿子比太子大三岁,还有两位小皇子,年纪都小不足挂齿。胡淑妃还是皇后的表妹,现在身子不大好,说是要把孩子放在皇后名下,可太子毕竟是亲子,肯定不会有什么危险。”


第一百一十八章 小心姐妹
  那玉彤就不明白了; 太子怎么会跟初哥儿一见如故,即便太子是个小孩子,也不能等闲视之。而且信郡王现在已经不打算站队了,太子即便示好; 也无济于事。
  再说太子地位这么稳当; 何须让他们支持; 玉彤摇摇头,这事她想不明白,还是到时候再说给丈夫听吧。
  小太子倒也体贴人; 吃完饭再去初哥儿书房看了看; 就回宫了。
  玉彤连忙把初哥儿找过来问; “你头一天在宫学怎么就跟太子关系那么好?”
  初哥儿略有些不自在道:“儿子以前一直以为自己还不错; 见了太子实在是自惭形秽; 他起先跟我说话; 很是照顾我,不过太子对大家都挺照顾的。大家说着说着就说什么时候吃饭; 我就说了我喜欢吃家里的什么菜; 顺口邀请了太子,没想到他真的来了。”
  若初哥儿真的是个小孩子,也不会起疑; 可他毕竟是当成世子培养的; 本人从小就是聪明的很; 总觉得自己被太子下了套,这话却又不能跟母亲说; 毕竟也是他自己愿意钻进去的。
  玉彤以为他真的是觉得被太子比下去了,不由得安慰道:“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人才要不断进取。”
  初哥儿重重点头,很是受教的样子。
  晚上赵群回来跟初哥儿在书房谈了许久出来,玉彤便没再问了,在内宅她是样样都懂,至于朝政这些她不懂,也不会多嘴。
  正逢皇后千秋,玉彤和信郡王妃还要忙着准备节礼,往宫里送的东西,宁可不要多么出挑,但一定要贵重,不出错。
  信郡王妃逐渐开始让媳妇管家了,第一是儿媳妇进门也这么多年了,人品性还是不错,也不是那等担不起事情的人,二来儿媳妇毕竟生了四子一女,如果还是自己这个婆婆掌权,到时候随着初哥儿长大,母亲手上还没有一点权力,恐怕他对自己这个祖母也有意见。
  跟皇后选千秋礼也有意头,松柏长青、仙鹤祝寿都是好的,但是又是烂大街的。
  “东珠一颗,用紫檀 盒子装着。再各色布匹,每类十二匹、四扇楠木樱草色刻丝琉璃屏风……”玉彤迅速拟好单子给婆婆看。
  信郡王妃点头:“你拟的不错,就按这个单子让他们在库房去拿出来再装好。”
  她看了一眼玉彤,现在有些庆幸,还好当时没让玉珠进门,要不然这些事情她不知道要教多久,并不是说玉珠笨,而是她总是畏手畏脚。做多了怕人说,做少了也怕人说。
  想起玉珠她眼眸一暗。
  玉彤问道:“怎么了?母妃,可是身子不大舒服?”
  信郡王妃摇头:“我是在想你玉珠妹妹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她年纪还轻,现在就这么一个人过,难啊。别看现在好像很逍遥,那是因为她母亲还在世,庶兄还算厚道,以后就不好说了。更何况她无子,这些嫁妆按照道理还得归还娘家,庶兄们过的好也就罢了,若是过的不好,她的那些东西怎么保得住?”
  她作为姨母倒是真的挺心疼几个姨侄女,就是因为玉晴的事情后,她就没怎么管过娘家,但事情又过去了这么多年,现在自家也儿孙满堂,她想起玉珠也觉得可怜,毕竟她不像她母亲和姐姐,从来也没做错过什么。
  玉彤也知道婆婆心软了,不过她觉得玉珠的事情最好少管为妙,但当着婆婆的面,她还要一副赞同的模样。
  “您说的是,她老这个一个人也不是一回事。但是若真要选人,又要慎之又慎,若是第二次不好了,还不如一个人过。”
  儿媳妇的话也言之有理,本来还打算替玉珠找人的心思也歇了,找个好的,夫妻二人和和美美的也就罢了,若再找个不合意的,那岂不是怪自己。
  玉彤又加把劲:“您若是真的关心,不如想想大姐家的长子,现在正要寻媳妇,您倒是可以帮她多留意。”
  “也是。”再怎么说简二奶奶也是自己的女儿,不管自己的女儿倒是操心别人的女儿,说出去还要被别人笑话。
  不过,信郡王妃是没想到简二奶奶竟然看中的是自家的孙女,她有些惊讶的看着长女,不可思议道:“你说你看中了福姐儿?”
  简二奶奶不高兴母亲是这样的反应:“是啊。”
  信郡王妃委婉道:“她们可相差好几岁呢,你这不胡闹吗?”
  “这怎么是胡闹啊,娘,年纪不是问题,多等几年也是可以的。您想想,福姐儿在家娇宠的很,以后到我们家我是她姑妈,还会委屈她不成?还有我们哥儿也是她的表哥,亲上加亲岂不是更好?”简二奶奶这是越说越觉得好。
  信郡王妃推脱道:“你找你弟弟弟妹去说,福姐儿是他们的女儿,光我同意了没用啊。”
  简二奶奶笑道:“我这不是让您帮着多说说我们哥儿的好话吗?”
  信郡王妃没再说话了,在简二奶奶看起来那就是默认了。
  **
  交泰殿里命妇们井然有序的献礼,磕头请安,玉彤也在其中,还看到了熟人傅三奶奶。俩人在会宁就是旧识,她回来傅三奶奶还送过礼来,只是这样的场合不适合私下说话。
  皇后袁氏比起以前越发雍容华贵,她从容的接受了众人的叩拜,又赐座给大家。今天不是在太皇太后处,现在皇后是主角,大家要捧的人也是她。
  没想到皇后第一个就是先跟玉彤说话:“听说你们家三胞胎,我就一直好奇着,日后进宫可一定要带他们过来我看看。”
  玉彤笑着站起来道:“多谢娘娘垂询,他们调皮的很,就怕冲撞了您。”
  皇后道:“没什么打紧的,都是一家人何必说这个。”
  玉彤连声感激。
  坐在上边的皇后依旧那样雍容,可心里却滋生了一种无奈,有些人共困苦可以,共富贵却很难。她害怕,自从太子顺利登基后,她仿佛又回到了原点,一切都是不确定性。
  儿子看似孝顺,可却长的跟张玉彤前世的长子一模一样,前世她有多恨那个男孩,现世还要依靠他,想想就矛盾。
  前世张玉彤的长子,很受太子喜欢,让陈良娣的儿子常常愤恨,她那个时候稳坐钓鱼台,看她们斗的你死我活的,后来太子越发倾斜在张良娣这边,她还推波助澜过几次,因为她是太子妃要制衡。
  现在要她对曾经她出手对付过的孩子真的亲如母子,她做不到,甚至午夜梦回,还会想起张玉彤曾经成了皇太后的样子。
  她自觉重生之际,已经对她够好了,帮她父亲升官,让她成为世子妃,若不是她,张玉彤说不准还只是个妾罢了。
  也算是她还了愿了,至于以后……就按照自己的心意来了。
  虽说皇后头一个跟她说话,但之后就没再跟她说了,有袁夫人和傅三奶奶这样的娘家人在这里,大家都做背景板了。
  大人们献完寿,皇后的亲生儿女和名义上的孩子也过来献寿,陈贵妃的长子年纪不小了,他领着弟弟妹妹们过来请安。
  太子虽然小这位陈贵妃的儿子齐王十几岁,但论气度,太子确实不凡。
  他小小年纪就很有孝心,不仅通宵达旦写了千寿图,还亲自雕刻了猴儿栖桃的雕刻品。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做到这样就很不错了。
  皇后见了果然高兴:“太子有心了,也把你们费力了。”
  皇后之女昭宜公主赵莹,亲手献了针线等等。玉彤和信郡王妃这等宗亲便在一旁夸耀,交泰殿瞬间充满了欢声笑语。
  交泰殿有个小戏台,戏班子唱的都是麻姑拜寿之类孝子贤孙的戏,十分乏味。玉彤还得撑着眼皮看,宫里的菜看着好看,都是半热的,吃起来都没了菜味。
  一直到出宫,玉彤才感觉活了过来,她也庆幸,幸好当年自己没进宫,若是进了宫,她可能一天都待不下去了。
  回到家,却看到桃宜过来,原来她是来辞行的。信郡王妃上了年岁,便去休息了,让玉彤来接待,玉彤原本以前也认得她,所以也欣然答应。
  “世子妃,我过几日就要进宫了,我爹娘现在在乡下收点租子,他们那里若是有点什么事情,还请您照应着点。”
  玉彤答应:“这是自然,你祖父是我们世子的得力助手,帮你也是应该的。”
  桃宜这才放心,露出点笑容,看上去才有点像十一岁的孩子这样。
  俩人也没什么多的话好说的,桃宜已经改口成世子妃,代表她很清楚自己的定位了。只是在走的时候,桃宜有些犹豫,咬了咬唇还是说了出来:“世子妃,你要小心你的姐妹。”
  这话说的没头没脑的,玉彤再欲多问的时候,桃宜屈膝行完礼就匆匆走了。玉彤想了想,她说的是难道是赵凌?可赵凌不足挂齿,玉彤摇了摇头,不再理会,反正以后桃宜进了宫,跟信郡王府就没什么关系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出痘
  皇后千秋过完; 玉彤又接到丈夫二姐白夫人的来信,说是丈夫调到京城,可能不日她们就要过来。
  对于在京城的简家和谢家玉彤还算了解,可对于白家; 她就两眼一抹黑了; 于是请教丈夫。难得赵群是个万分细致的人; 他跟她解释道:“白家出仕的人虽说不多,但在山东也是跺跺脚地能震几下的人物。二姐嫁的是白家的嫡长子,她们家在山东那样士族林立的地方; 规矩比双相谢家还要大。”
  “那她们家跟谢家的区别是?”
  赵群道:“谢家的人长期在京城; 难免跟京城的勋贵差不多; 白家却是真正有规矩的人家。我二姐当初为了稳稳当当在白家立足; 请了七八个嬷嬷教导。”
  这听起来真吓人; 玉彤缩了一下脖子; “我还真的怕招待不了你姐姐和姐夫。”
  “怕什么,我二姐没嫁之前我还去他们家住过几天; 比谢家的人可是好多了。”白家那是真正的仁义礼教的大家; 比起谢家来没那么追求功名利禄。而且族内男子四十无子方纳妾,家风清正。
  要不说二姐在众姐妹中最聪明,虽然嫁的远; 可是嫁的是真正的好人家。
  玉彤亲了他一口:“好啦; 要是以后有事; 你定要帮我才是。”
  “走,去床上谢我……”赵群坏笑道。
  **
  隔了几日白夫人就带着丈夫和儿子一道过来了; 玉彤头次见到她的时候,还是她刚成亲的时候,现在也八年多了,白夫人原本年纪要比赵群还大,现在眼角已经开始长细纹了。
  玉彤亲自带着福姐儿在二门接她,她身边还跟着个金童似的小少年,“二姐来了,母妃让我来接你的,走吧,咱们一道过去。”
  白夫人跟她并道而走,玉彤看到一旁的小少年,啧啧称赞:“不愧是白家的少爷,这通身的气派就是跟别人不一样。”
  “舅母谬赞了。”白雅礼笑着一揖。
  小小少年足以见其日后的风范了,白夫人这么些年也就白雅礼一个儿子,又是白家宗孙,现在其父又任京官,以后这少年不知道要迷倒多少少女。
  再次看到弟媳,白夫人又是另一番心境了,她从母妃的信上了解,弟媳陪着弟弟去那么苦寒的地方,而且生了四子一女,端的是好福气。她是外嫁女,在爹娘老了在身边伺候的人还是弟弟和弟媳妇,既然她是个好的,白夫人觉得对她好些那也无妨。
  于是玉彤觉得这位二姑姐说话热忱许多。
  到了信郡王妃处,赵群也领了白姐夫过来,白姐夫穿着鸦青色暗纹番西花的刻丝袍子,个子很高,脸上带着笑意。
  二姑姐离家多年,哭的跟个泪人儿似的,看到此情此情让闻者伤心,又有简二奶奶和赵凌也在一处哭着,好一会儿几人才止住。玉彤让丫头打了热水来让她们净脸,白夫人对众人道:“倒是我的不是,惹的你们伤心。”
  信郡王妃感叹:“你能回来,她们都高兴着。”
  玉彤这些日子跟婆婆亲近许多,俩人现在也没什么利益冲突了,她也更贴信郡王妃的心。听婆婆这样说,便顺嘴跟白夫人道:“是啊,二姐,母妃平时常常念着你,这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可不高兴吗?你的信刚寄过来,母妃就吩咐我把院子收拾出来,等咱们吃了饭,我带你们去看看。”
  白家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肯定也有房产,甚至于白夫人在京里也有陪嫁房子。但好不容易回一次娘家,信郡王夫妻肯定希望女儿能在家多住几天,陪陪爹娘。
  白夫人也不会败兴,自然答应,又诚心谢过玉彤:“我还要多谢弟妹。”
  “这是我应当做的。”
  恰好刚练完武的初哥儿带着三个萝卜头弟弟过来,别说白夫人了就是谢君安都高兴起来,初哥儿带着弟弟们跟长辈们请安。
  信郡王妃见了孙子过来,转眼心就在孙子身上了,刚才的伤感一闪全没了。
  “二丫头,来,这是福姐儿,你方才见过了。这是你大侄子初哥,并三个弟弟,仲哥儿、菽哥儿、季哥儿。”
  白夫人也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只有娘家兴旺,她们这些外嫁女腰杆子才挺的直。同时,也是真的喜欢这几个侄子,三胞胎也不怕生,围着白夫人叫二姑妈。
  还好白夫人准备充足,全家上下都有一份礼物。她儿子白雅礼跟初哥儿也搭上话了,见初哥儿虽然出生王府,但为人谦虚,年纪比他小,见识却不下于他,两位少年很快就说到一起。三胞胎和谢君安一起要去玩玩意,玉彤许诺吃完饭让他们去玩,所以四个小萝卜头就跑跑闹闹的。
  简二奶奶等了好几天都没个音信,心里早就着急了,现在看福姐儿和君婷在说话,灵机一动,她叹道:“看到福姐儿和君婷就想起我们小时候的样子,那个时候就想着快点长大,可现在想起来还是那个时候还是无忧无虑的。”
  白夫人跟长姐关系不错,俩人年龄相仿,从小到大读书女红甚至学规矩都在一起的。听到长姐这么说她也跟着感慨:“谁说不是啊,还是咱们小的时候好。”
  简二奶奶又趁机跟玉彤道:“弟妹,以后可千万别把福姐儿嫁的太远了。”
  玉彤一愣:“现在说这个还早着呢。”明明她自己觉得自家的女儿还是个小孩子,跟婚嫁挂钩可见是早的很。
  被这话一噎,简二奶奶顿时也没什么好说的了,着说相声也要一个搭腔的,看玉彤就是不接她的话,她的好戏也唱不下去。
  吃完饭,简二奶□□一个带着孩子回去了,赵凌倒是又留了一会儿才回去,玉彤也带了孩子回房留下信郡王妃母女二人说话。
  白夫人看看信郡王妃明显的老态,心里一酸:“是女儿不孝,离的太远,没法孝敬您。”
  “你过的好就是对我的孝顺了。”信郡王妃方才也见过自家的二女婿了,是个端方的君子,对自己也恭敬,这就行了。
  白夫人羞赧一笑:“他对我倒是好。”这么些年对自己一心一意的,虽然严肃了些可也尊重自己。
  看女儿这样,信郡王妃也放心了,“你就放心在家里住几天,你弟妹是个再妥帖不过的人了,雅礼跟初哥儿兄弟俩个也让他们好好相处。”
  白夫人笑道:“嗯,我都听您的。”
  晚上,孩子们没过来,都在房里吃的,因天气冷,玉彤也怕孩子受凉。吃完饭,玉彤亲自带着白夫人夫妻一起到客房。
  “若是缺点什么,二姐只管打发人找我便是,或者找华妈妈也都是一样的。”
  白夫人也是个知情识趣的人,“夜里风大,弟妹还是回去休息吧。我就看这里布置的挺好的,也辛苦你和弟弟了。”
  “那二姐和二姐夫好好休息,我就先告辞了。”
  玉彤回来后,赵群就抱她在怀里,心疼道:“今天累了吧?”
  “不累,你二姐好不容易回一次娘家,怎么都让她舒坦才好。要不然人家带着相公儿子回个家,我这个做弟妹的做的不周到,这不是让人心寒吗?”玉彤把头放赵群怀里,她就喜欢赵群这么温柔的关心他。
  赵群宠溺一笑:“你说的是。”
  他说完看妻子累的紧,又亲了亲她:“好彤儿,我抱你去休息吧。”
  玉彤跟个猫咪似的嗯了一声,赵群还亲自帮她脱去外裳和鞋子,玉彤眼皮子都开始打架了,“好哥哥,快来陪我。”
  赵群迅速把自己外裳解下,到床上抱住妻子,俩人这天都累极了,所以很快入睡。
  半夜,守夜的丫头秋实在外头敲门,“世子、世子妃,不好了,季哥儿高烧了。”
  原本玉彤还睡的迷迷糊糊的,一听说季哥儿高烧,两口子又折腾起来。因为三兄弟现在都睡在厢房,现在是一人一间厢房,因为年纪还小,没有单独开院子。
  玉彤摸了摸他的额头,果然很热,她问服侍的丫头:“这是怎么回事,晚上我见他还精神着,也没让他出去吹风,怎么就高烧了?”
  伺候季哥儿的大丫头其实也是个老丫头,平时老实本分,最是精心不过的人了,现在听玉彤问起,早就打好了了腹稿,“是这样的世子妃,晚上奴婢帮季哥儿沐浴后,他就困了,奴婢伺候他休息了,没想到晚上奴婢替季哥儿盖被子,没曾想一模这额头,竟是烫手。请了大夫过来,奴婢伺候季哥儿吃了丸药,可现在烧还是没退。”
  赵群急道:“那就拿了我的帖子请太医过来吧?这么烧下去,万一脑子烧坏了可怎么办啊?”
  玉彤拿了凉毛巾帮儿子敷在额头上,抱着儿子坐在床上,又吩咐秋实:“别让他几个哥哥过来。”现在只是说发高烧,也不知道会不会是其他病,万一过人了,可不好了。
  一个儿子就让她揪心了,再多几个她们两口子还要不要活。
  季哥儿平时最调皮,现在却跟个小猫咪似的,在娘亲怀里哼哼唧唧的。
  玉彤拿了调羹,把温水放他嘴边:“娘的小乖宝宝,喝一口水好不好?”
  看到儿子的小嘴张开,玉彤心疼的把调羹放他嘴里,“吸溜”一下,他就喝进去了。平时季哥儿喝水就像吃面条一样最爱吸的,今天这力道听起来却微弱许多。
  天快亮了,御医才过来,这还是赵群拿了帖子,又因为宵禁,还要骑马过去找人再带过来,一耽误就许久了。
  御医不愧是御医,很快就查出了病源,“这怕是要出痘了。”
  “什么?出痘了?”玉彤惊讶,更是难过,这可不是在现代,可以看好的病,这个病来的急,若是挺不过去,她的季哥儿可怎么办哟。
  赵群是断断不能再来了,玉彤推了他出去,“我守着儿子,你现在也要起床上衙了,我们搬到后边的烟波致爽斋那里住,沿路让人避开,走过的地方要撒醋消毒。”
  “彤儿……”
  玉彤果断道:“快去,我跟御医说话就行。”
  那御医很少看到这么果决的女子,玉彤看赵群犹犹豫豫的,又道:“我这里只有一个外头可还有四个孩子,你别婆婆妈妈了。”
  赵群这才咬牙出去。
  玉彤这才放心,又听从御医的意见,先让人去吧烟波致爽斋清理出来,尤其是选了通风的地方。御医也跟着过去,“世子妃,这水痘怕是会过人的,您看?”
  “没事,我出过痘,我不怕。”玉彤斩钉截铁,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照看,下人怕水痘怕的要死,怎么会精心照顾自己的儿子。
  御医开了方子,又多说了几句,玉彤一一允诺,还给了丰厚的封赏,“大晚上的折腾您了,过几日还得麻烦您。”
  御医叹了口气,这位世子妃倒真是位好娘亲啊,大家妇人尤其是有几个儿子的,出了水痘都是面上着急,其实照顾的人都是自己的下人仆人。
  还好王府冰块多,玉彤用冰帕子放儿子头上,往日生龙活虎的儿子成了一只小病猫。果然如御医所说服了三天的药,脸上就开始出粉红色小斑疹,季哥儿觉得痒,就忍不住要挠。
  玉彤按住他,“季哥儿,娘的宝贝儿,别挠啊,挠了留疤会很丑的。”
  季哥儿不安的扭动身体:“娘亲,我痒……”
  “忍一会儿啊,娘帮你擦身子。”其实玉彤自己是没有得过水痘的,她心里也有点怕,但她仗着身体好,而且要照顾儿子,所以只能频繁清洗身子。
  往常赵群每日都隔着门窗来说话,今天却没来,却听到一阵细微的步履声,玉彤心道,这可不是赵群的步调。
  果然外面传来女声,“姐姐?我是玉佳。”
  “玉佳?你怎么来了,别传染了,这东西过人,你快回去吧。”玉彤连忙赶她。
  玉佳急道:“姐姐,季哥儿好点了没有,我都快急死了。要不咱们直接去求玉凤吧,求她赐点药就好了。”


第一百二十章 心力交瘁
  赐药?玉彤故作不解道:“玉佳; 哪里的道姑就有御医厉害了?”她一边说又怕儿子抓,所以细心的替他把棉手套戴好。
  玉佳听姐姐不信,越发着急:“姐,你之前亲眼看到我们乐吟是什么样子的吧?现在大好了……”
  “好了; 玉佳; 现在姐姐也没法子出去; 要不你替姐姐去求药吧?”玉彤觉得事出蹊跷,因为她在现代也得过水痘,痘发出来就大好了; 就拿了点药膏擦; 即便是科技发达的现代也不会说吃了哪里的药就会好。
  所以她想探探这个道观的虚实; 而且她也不相信张玉凤那么好的心; 要知道张玉凤跟平西伯府的人感情深厚; 一年之中有大半年都在平西伯府; 平西伯府倒了也有张家三房的功劳,她会好心救自己的儿子?
  玉佳见姐姐同意; 她欣然答应:“那姐你等着我……”
  玉彤自己看了一下医书《证治准绳》; 其实古方已经说的很清楚,其疮皮薄如水泡,破即易干; 而出无渐次; 白色或淡红; 冷冷有水浆者,谓之水痘; 此表证,发于腑也。而亦与疹子同,又轻于疹,发热一二日而出,出而即消,易出易靥,不宜燥温,但用轻剂解之,麦汤散主之,羌活散、消毒饮、麦煎散俱可服,又当服大连翘汤以解之。
  现在季哥儿就是喝的大连翘汤,而且发现的很及时,玉彤看护的也很好,玉彤心里虽然有六成把握儿子会好,但也怕万一小小的季哥儿就这么去了,她该怎么办?
  “彤儿……”
  玉彤听到丈夫熟悉的声音,她眼泪直流,唯一来看她和季哥儿的也只有丈夫了。白夫人一家人听说家里孩子出痘了,第二天就搬走了,其余的孩子让信郡王妃照看着。
  而对于信郡王而言,季哥儿只是他这么多孙子中的其中一个,他也不会为了季哥儿冒险。
  天天来这里看她和季哥儿的,也只有赵群了。
  玉彤抹抹眼泪,跟季哥儿道:“季哥儿,爹爹来看咱们了。”
  小小的季哥儿,这几日既不能蹦蹦跳跳的,也不能正常出去玩,只能关在这里,小脸瘦的都只剩下一个尖尖样儿了。
  “爹爹。”他喊爹爹的声音特别大。
  让站在门外的赵群不由得骂自己是懦夫,他就是太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了,他承袭着信郡王府,一切以王府为己任。知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是千万不能冒险的,而且除开季哥儿,他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孰重孰轻,他都知道,可那个时候妻子让他走,他还是走了。
  所以他这几天天天都来,真心希望若是儿子的病痛好一点了,他折寿十年都成。
  “哎,季哥儿,你今天好点了没有?”
  “爹爹,季哥儿就是好痒,娘亲不让我抓,我好难受啊……”小小的人儿很是委屈。
  赵群敲了一下门:“彤儿,让我进去看看儿子吧?”他狠狠心准备进去看儿子,就是染了水痘,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玉彤抵住门:“不好,你就在外边,你别冲动。我知道你想看咱们儿子,可是没事的,我会好好照顾他的。”
  “你就让我看一眼,成不?”赵群也知道妻子向来就是这样,果决无所畏惧,若是他有了什么病,妻子也会这么照顾自己,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越发疼爱珍惜她。
  玉彤狠心拒绝他:“不好,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